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人教
扩展阅读
如何画动漫人物戴斗篷 2024-12-05 09:41:32
在哪里找超清动漫图 2024-12-05 09:40:05
动漫高清图哪里有 2024-12-05 09:39:55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人教

发布时间: 2024-12-04 18:09:32

1.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则运算)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是同级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这是两级运算)

3.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6.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 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0。

8.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9. 0不能作除数。

10.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11. 任何数除以0都得0。(×)因为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知识点(观察物体)

1. 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1)明确方向。

(2)明确距离。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3)最后确定距离。

5.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例如:甲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甲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

第三单元知识点(运算定律)

1.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 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a-b)×c=a×c-b×c

(a+b)÷c=a÷c+b÷c

(a-b)÷c=a÷c-b÷c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 “-”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这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0. 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12. 另两种简便方法:

(1)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2)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和运算。

第四单元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6. 小数的读法: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例如:0.70=0.7 105.0900=1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这是改写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

20元5角8分 5吨600克……

14.名数改写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1.32千克=(1320 )克 (58 )厘米=0.58米

1千克=1000克 1米=100厘米

高→低 低←高

1.32×1000=1320克 0.58×100=58厘米

(2)低到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

7450米=(7.45 )千米 (9.02)吨=9020千克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低→高 高←低

7450÷1000=7.45千米 9020÷1000=9.02吨

1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用“四舍五入”法。

16.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7.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例如:9.953≈ 10 (保留整数)

9.953≈10.0 (保留一位小数)

9.953≈9.95 (保留两位小数)

23.4395≈23.440 (保留三位小数)

18. 1.0比1精确。保留的位数越多,数就越精确。

19.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

方法二:(1)先找万位;(2)在万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20.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

方法二:(1)先找亿位;(2)在亿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注:对于改写的方法,同学们灵活掌握。

21.下列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6个一) 0.6(表示6个十分之一) 0.86(表示6个百分之一)

62.32(表示6个十) 3.416(表示千分之一)

22.三位小数一定小于四位小数。(×)例如:1.003﹥0.5678

2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该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4.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例如:10.1﹥1

25.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5个。(×)

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9个,分别是:0.45、0.46、0.47、0.48、0.49、0.51、0.52、0.53、0.54。(先看百分位上的数,再利用“四舍五入” 法。)

26.近似数4.0与精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小数的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8.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29.整数都大于小数。(×)

30.0.4与0.6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因为0.4与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31.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最小是(6.495)。

方法:求最大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大,千分位上的数必须“舍”,也就是千分位上只能是1、2、3、4,其中最大的数是4,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

求最小的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小一个计数单位(本题少一个0.01,也就是6.49),这时千分位上的数必须“入”, 千分位上只能是5、6、7、8、9,其中最小的'数是5,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小是6.495。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2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 5÷0得不到商.(无意义)

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哪些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
(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
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
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b)×c
= a×c+b×c = a×c-b×c
②类型二:a×c+b×c a×c-b×c
=(a+b)×c =(a-b)×c
③类型三:a×99+a a×b-a
= a×(99+1) = a×(b-1)
④类型四:a×99 a×102
= a×(100-1) = a×(100+2)
= a×100-a×1 = a×100+a×2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 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125与8 ;125与80 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
四、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 a÷(b×c)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1、分解式 2、合并式
25×(40+4) 135×12—135×2
=25×40+25×4 =135×(12—2)
=1000+100 =135×10
=1100 =1350
3、特殊1 4、特殊2
99×256+256 45×102
=99×256+256×1 =45×(100+2)
=256×(99+1) =45×100+45×2
=256×100 =4500+90
=25600 =4590

5、特殊3 6、特殊4
99×26 35×8+35×6—4×35
=(100—1)×26 =35×(8+6—4)
=100×26—1×26 =35×10
=2600—26 =350
=2574
一、 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
=528—100 =400—89 =400—150
=428 =311 =250
二、 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三、 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 250÷8×4
=256+44—58 =250×4÷8
=300—58 =1000÷8
=242 =125
五、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125×25×32 125×88
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 38×99+99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万 千 百 十 一(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
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1、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2、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单位换算:
(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15、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统计:
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4、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5、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植树问题:
1、 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2、 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间隔数=总长度 ÷ 间隔长度
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
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
4、封闭:棵数=间隔数
(二)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五)棋盘棋子数目:
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
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
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
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3.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这里有最新2021人教版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全册1-8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 0 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0=a 0+a=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0=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a=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0=0 ;0×a=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a=0;

⑥0不能做除数:a÷0=(无意义)

6.租船问题。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网络文库:202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1-8单元知识点归纳

4.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 下册知识点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如果你是四年级的学生或者老师,如果你正在备战下学期的复习,我准备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 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无意义)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整理

★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总结

★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2)

5.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归纳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必备知识点归纳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有趣的算式

探索与发现(-)

(有趣的算式)

知识点: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

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

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乘法分配律

探索与发现(三)

(乘法分配律)

知识点:

1、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补充知识点:

1、 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 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总结 :文为大家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法分配律,怎么样,大家对知识点数学乘法分配律了解了多少呢?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归纳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四年级作为小学的中高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关键的一年,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在这一年里,要做好学生复习的教导,我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7、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8、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9、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10、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先假设租价格便宜的船,并计算结果,如果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2、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组成

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千分之一……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11、求近似数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6、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7、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8、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9、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相等的两个内角叫做底角。

10、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三条边的长度相等,三个内角的大小相等(都是60°)。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

(4)不要忘记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3、画对称轴

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4、图形平移的画法

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

5、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1、平均数的意义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

2、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3、复式条形统计图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图例。

(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

(3)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个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

4、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2)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还有横坐标上的“0”。

(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

(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

(5)在每个图的下方都要写标题。

5、复式条形统计图

(1)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2)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1)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2)古人“抬脚法”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 = 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7.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只有加、减时怎样算?⎧1

⎪(算。⎪2)只有乘、除时怎样计⎪

1、知道运算顺序。( 时怎样计算?⎨3)加、减、乘、除混合

⎪4)算式中有括号时又怎(样计算?⎪⎪(有式子的运算顺序。⎩5)括号的作用是改变原

()0不能作除数。⎧1⎪

2、知道“0”的算法。(0除以非0的任何数都得0。 ⎨2)

⎪3)任何数加、减(0都得任何数。⎩

3、能把已知的几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一般从后面的算式看到前面的算式。⎧1

(等于它的式子。⎩2)把等号左边的数换成

二、《位置与方向》

1、以平面方向图记住各个方向。 2、会判断两地之间的方向。

⎧(1) 先判断出大体方向。⎪(⎪2)再判断具体方向。⎪

3、会判断两地之间的具体方向。⎨①大体方向里“什么”偏“什么”方向。

⎪②大体方向里“什么”偏“什么”多少度⎪⎪⎩的方向上,相距多少?

4、知道两物体之间的方向关系。

⎧⎪⎪

⎪(1) 已知平面示意图,说出各地的位置与方向。⎪

⎪2)椐题目的意思,自己(设计出线路示意图, ⎪

来。5、知道平面示意图的位置与方向。⎨并能在平面图中表示出

⎪3)椐题目描述的位置方(向写出箭头线路示⎪⎪⎧①知道去、回的方向。⎪⎪

回总路程⎪意图⎨②会算去、回的路程及去

⎪③会算去、回的速度及去⎪回路程的速度⎩⎩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加法定律。⎨

⎧(1) a +b =b +a

⎩(2)(a +b ) +c =a +(b +c )

⎧⎪

⎪(1) a ⨯b =b ⨯a ⎪

2、乘法定律。⎨(2)(a ⨯b ) ⨯c =a ⨯(b ⨯c )

⎪(a ±b ) ⨯c =a ⨯c ±b ⨯c ⎪(3) ⎧⎨⎪⎩⎩(a ⨯(b ±c ) =a ⨯b ±a ⨯c

3、简便计算。

个数之和或是差⎧两个相加——把加数拆成更小的两⎪

(1)加法⎨⎧用交换律

⎪多个数相加⎨用结合律

⎩⎩成⎧两个数相减——把减数或是被减数拆



(2)减法⎨更小的两个数之和或是差。

⎪多个数相减——结合后面部分⎩(3)加、减法——可交换、结合

分配率)⎧两个相乘(拆开、再用



(4)乘法⎨多个数相乘(用交换律或结合律)

⎪知道分配律的顺应用和逆应用(注意隐形的1)⎩

⎧式,再用分配律。⎧被除数可分成加、减形两个数相除 ⎪⎨

(5)除法⎨式;只能分成乘、除形式。⎩除数旁春拍不能分成加、减形



⎩多个数相除森裂——结合后面部分(6)乘、除法——可交换、结合 (7)加、减、乘、除法混合。

4、记住:在减号和除号后面添括号或是去括号,括号里面的号要改变;但是减号后只针对加、减号,除号后面只针对乘、除号。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道小数与分数的互化。⎧1⎪

⎧①以整个小数来说⎪

⎪⎪(⎨②以运羡小数的数位来说⎪2)给小数,说出意义

1、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③能说出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3)给意义,写出小数。(⎪⎪(出小数表示出相关图形的阴影部分。⎩4)能看图写出小数,给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记住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1⎪

3、小数的性质。( 按要求改写小数。⎨2)会用性质化解小数和

⎪3)计算最后的结果一般(要化成最简小数。⎩

4、小数大小的比较。

(1)一般比较。——从整数部分比起,再比到小数部分分出大小。 (2)带有单位的比较。——要把单位化相同才去比较。 (3)多个小数的比较。——用排除法从大筛选到小。

1位,数就扩大了10倍(⨯10),依次类推。⎧(1) 小数点向右移动



5、小数点的移动。⎨ 1

(1÷10),依次类推。⎪2) 小数点向左移动10⎩

⎧⎪⎪⎪1()记住换算方法:——大化小用乘,小化大用除。⎪⎪

6、生活中的小数。( 之间的进率。⎨2)记住常见几个单位量



⎧单名数化单名数⎪

⎪3)换算的种类⎪(⎨单名数化复名数⎪⎪复名数化单名数⎪⎩⎩

7、求取小数的近似值。

⎧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



(1)知道求近似数的三种说法。⎨精确到某位

⎪保留几位小数⎩

(2)知道求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4以下的前面的数直接写,5以上的前面的数要入1。

——改写到某位就在它后面点⎧先对数改写。



上小数点,末尾加上这个数位⎪

(3)用小数的方法改写一个数,再求近似数。⎨

的单位。(用“=”号)⎪

⎪再求取近似值。(用“≈”号)⎩

五、《三角形》

1、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1)知道三角形的定义。

(2)组成三角形的各部分(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边)以及它的命名,用字母表示。

⎧(1) 知道三角形高的定义。⎪

。⎪(2) 会辨别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的高。⎨

(3) 会画三角形的高。⎪

⎪(4) 记住: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①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构成三角形边的条件。⎨②给三条边判断能否组成 三角形。

⎪③给两边,自求第三边。⎩

(5)记住: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锐角三角形⎫⎪⎪⎪⎪(1) 按角分直角三角形⎨⎨⎬记住他们的特征⎪

⎪⎪钝角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内。⎨(2) 按边分⎨⎬记住它们各自的特征

⎩等边三角形⎭⎪

⎪(3) 会画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个内角相加是180°。 (2)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它们三边的长度相加。

(3

(4)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

(180-顶角) ÷2⎧已知顶角求底角:

180-底角⨯2⎩已知底角求顶角:

4、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5、图形的拼组。

(1)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平四边形⎧一般三角形可以拼成:

方形或是正方形⎩直角三形可以拼成:长

(2)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四边形、梯形。

(3)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至少要:3个才能拼成梯形。 6、会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几何图形。 六、《小数的加、减法》

1、知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 2、小数的加、减法。⎨

⎧(1) 一般加、减。

⎩(2) 带有单位的加、减。

3、能用整数的简便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

七、《统计》

1、知道什么事折线统计图。

出纵轴和横轴;代表数据的轴⎧(1) 观察统计表中数据,定



画成省略形式。⎪每格表示多少数,可否

2、会制折线统计图。⎨

⎪(2) 定两轴的单位。⎪(3) 描点、连线。⎩

3、知道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以及变化情况。 4、能根据条件求出平均数。 (数据相加)÷个数=平均数 八、《数学广角》 1、线路植树问题。

种树的棵数

棵数比间隔数多1

棵数=间隔数 棵树比间隔数少1

⎧两端都栽



⎪只栽一端

(1)植树的总长度÷每个间隔长度=间隔数⎨

⎪⎪⎩两端不栽⎧(1) 锯木头问题



2另外还要知道

⎨(2) 爬楼梯问题

⎪(3) 敲钟问题⎩

2、封闭图形种树问题。

(1)长方形与正方形种树问题。 ①长方形:(长边的棵树+宽边的棵树)÷2-4=种树一周的棵数

⎧每边的棵数⨯4-4=一周的总棵数②正方形:⎨

(一周的总棵数+4)÷4=每边的棵数⎩

(2)正多边形植树问题。——每边的棵数×边数—边数

3、整个方块的外层与内层的关系。 (1)每往里一层每边要少2。

(2)最外层是双数时,最里层是4。 (3)最外层是单数时,最里层是1

8. 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4、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6、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总结 :线的认识

线的认识

知识点:

1、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 :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补充知识点:

1、 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2、 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3、 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

我在教“正方形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正方形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再自己动手画画一角是怎样的动手画画正方形,并想想它们的面积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如何求正方形的面积。在总结完正方形面积的求法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计算得快,最后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计算正方形物品的面积。

2、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抒己见,注重应用。

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以后,对于知识和应用,大多有各种想法。我们不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此时,让学生多一点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容忽视的帮助;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也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同时,给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提示他们类似的求面积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体会不同图形,相同的求面积方法。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如让两个同学扮演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表演相遇后经过各种尝试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经过。小小的活动却能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整个表演过程,学生必然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也必然得以提升。


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题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