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数学小知识简短有哪些
数学小知识简短:
1、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数是多少?
从数学意义来讲并不存在最大的数,但目前为止宇宙中任何一个数都为超过古戈尔(gogul),它相当于10的100次方。但正式数学证明中使用过的最大数是葛立恒数,其最后12位数是262464195387。
2、“千禧年数学难题”每一个悬赏100万美元
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于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经一众数学家联合评选,对七个“千禧年数学难题”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千年大奖问题”公布以来,在世界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研究和破解“千年大奖问题”已成为世界数学界的热点。
3、哪四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这四大数学家分别是欧拉、阿基米德、牛顿、高斯。
4、“哥伦布鸡蛋”0到底由中国人还是印度人发明存在争议
最早在古代巴比伦楔形文字就有零的记录,只是他们还没有把零看作一个数;印度人对零的最大贡献是承认它是一个数,而不仅仅是空位或一无所有;婆罗摩笈多对零的运算有较完整的叙述:“负数减去零是负数,正数减去零是正数,零减去零什么也没有;零乘负数、正数或零都是零。……零除以零是空无一物,正数或负数除以零是一个以零为分母的分数”。
我们起初用空格来表示零,后来以○表示零,但数字0到底是由中国人发明还是是经由印度传入中国现在依然有争议。
5、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符号归宿不同的数学家发明
加减乘除+、-、×(•)、÷等数学四则运算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直到17世纪中叶这些符号才全部被广泛接受。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
则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在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正式创立了“×”号,只是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容易混淆,就建议用“•”表示乘号;最后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并最先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㈡ 有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
1、如果我们去参加一场婚礼,人数超过367人,那么其中必然有生日相同的人(并非同年)。把m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东西。由于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这相当于把367个东西放入366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
2、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是因为这样身体散发的热量最少。在数学中,体积一定,表面积最小的物体是球体。猫缩成一个球体,可以减小和外界接触的面积,降低热交换的速度,减少热量损失的速度,节省能量,保持体温。
3、“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假如一条线段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线段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则前者要显得比后者长得多。对于这种错觉有一种理论,叫神经抑制作用理论,它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贴近时,视网膜上相邻的神经团会相互抑制,结果轮廓发生了位移,产生错觉。
4、车轮形状是圆的。圆的中心叫圆心,圆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在圆心上,当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轴离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因此,车里坐的人,就能平稳地被车子拉着走。假如车轮变了形,不成圆形了,轮上高一块低一块,到轴的距离不相等了,车就不会再平稳。
5、风扇的叶片都是奇数。这是因为奇数的叶片组合能比偶数的叶片组合带来更多的性能优势。
如果一旦叶片数量为偶数片设计,并形成对称的排列方式的话,那么不但使得风扇自身的平衡性难以调整,而且容易使风扇在高速转时产生更多的共振,从而导致叶片无法长时间承受共振产生的疲劳,最终出现叶片断裂等情况。因此,轴流风扇的设计多为不对称的奇数片叶片设计。
同样的设计理念在日常使用的电风扇或螺旋桨直升飞机的设计中都有体现。如果风扇是三叶结构,叶片制作较宽且叶片根部较强,各个部位的密度的等需均匀;如果为五叶结构,叶片较窄一些,厚度、强度也相对较低。
6、双色球的中奖概率低。双色球是由33个红球和16个蓝球组成,每次开奖基本上维持在6个红球和1个蓝球,所以双色球一等奖的中奖率是1/17720000。也就说有千万分之一的概率。虽然概率很低,但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大,买彩票的人数相对比较多,所以理论上来讲是有人能中一等奖的。
7、四叶草被称为“幸运草”。
三叶草,学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叶形呈心形状,叶心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四叶草是由三叶草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它只占其中的十万分之一。也就说在十万株苜蓿草中,你可能只会发现一株是‘四叶草’,因为机率太小。因此“四叶草”是国际公认为幸运的象征。
8、井盖基本都是圆形。
这是利用了同一个圆内的直径都相等。只有圆形的井盖找不到对角线,这样不论怎么移动井盖,盖子都不会掉下去,那么在下面施工的工作人员就有安全保障了。如果设计成三角形或者正方形的,盖儿虽然比窨井口大一些,但还是有掉下去的可能。其实除了安全以外,井盖做成圆形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便于运输。
9、天有不测风云。
这涉及到一个数学定义——“混沌”,即“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常见的“蝴蝶效应”就是混沌的一种现象。在正常情况下,全局性的天气模式基本上遵循着某些已知的合理进程,通过若干种不同的模拟方式,根据略有差异的初始条件,天气预报工作者就能推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然而,天气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组合而成的。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会使预报结果差异很大,这时,天气已经进入了混沌区域,预报的时间越长,到达混沌点的可能性就越大,于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就越不好把握。
10、黄金分割0.618。
0.618,一个极为迷人而神秘的数字,也被称为黄金分割律,它是古希腊着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于2500多年前发现的。
有一次,毕达哥拉斯路过铁匠作坊,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迷住了。为了揭开这清脆悦耳的声音中隐藏着的秘密。毕达哥拉斯测量了铁锤和铁砧的尺寸,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十分和谐的比例关系。回到家里,他又取出一根线,分为两段,反复比较,最后认定1:0.618的比例最为优美。
㈢ 数学小知识简短有哪些
如下:
1、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这种仪器就是司南。
2、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的数学家,叫克拉维斯。
3、“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
4、传说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刻漏来计时。
5、中国是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
6、欧几里得最着名的着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为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
㈣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哪些呢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例子有如下:
1、桌子问题:一张方桌,砍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2、切豆腐问题: 一块豆腐切三刀,最多能切成几块。
3、切西瓜问题:一个西瓜用三刀切七份,吃完剩下八块皮,如何做到。
4、竹竿问题:5米长的竹竿能不能通过一米高的门。
5、纸盒问题:边长一米的方盒子能不能容下一米五的木棍。
6、时钟问题:经过12小时,时钟和分针重复多少次。
7、折纸问题:一张1毫米厚的纸,对折1000次,厚度有多高。
8、烙饼问题: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少用几分钟。
9、学校操场大约的面积,一件物体(一袋盐、几个苹果、一瓶墨水等)大概的重量,估计人或物的高度等。
10、为室内装修户测量并计算铺地面用多少地板砖,粉刷四壁和屋顶要购买多少涂料,需多少材料费。
㈤ 有趣的数学知识有哪些
有趣的数学知识有如下:
1、没有最大的质数。欧几里得给出了优美而简单的证明。
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陈景润的成果为: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一个质数和不多于两个质数的乘积之和。
3、费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时没有整数解。欧拉证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 安德鲁*怀尔斯 证明。
4、黄金分割提出者是毕达哥拉斯。有一次,毕达哥拉斯路过铁匠作坊,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迷住了。为了揭开这些声音的秘密,他测量了铁锤和铁砧的尺寸,发现它们存在着十分和谐的比例关系。回家后,他取出一根线,分为两段,反复比较,最后认定1:0.618的比例最为优美。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5、假如一条线段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线段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则前者要显得比后者长得多。对于这种错觉有一种理论,叫神经抑制作用理论。
它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贴近时,视网膜上相邻的神经团会相互抑制,结果轮廓发生了位移,产生错觉。
㈥ 有趣的数学知识有哪些
有趣的数学知识有如下:
1、假如“一拃”的长度为8厘米,量一下课桌的长为7拃,则可知课桌长为56厘米。如果每步长65厘米,上学时,数一数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多远。
2、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身高是150厘米,那么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50厘米。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
3、要是想量树的高,影子也可以帮助。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了。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
4、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远,可以请声音帮量一量。声音每秒能走331米,那么对着山喊一声,再看几秒可听到回声,用331乘听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能算出来了。
5、“天象记录员”珊瑚虫科学家们发现,珊瑚虫会在自己身上记录时间:它们在体壁上每天“刻画”一条环纹,一年“刻画”365条,既不多也不少。
因此想知道它们的年龄,只要数数它们体壁上的环纹即知。科学家们还发现,3.5亿年前的珊瑚虫,每年“刻画”在身上的环纹不是365条,而是400条。原因是,那时地球自转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㈦ 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学知识
一、数学的简单美
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跟数字打交道,纷繁复杂的数是由非常简单的十个数字构成,即0到9这10个数字,构筑起一个无限真与美的王国。这简直太神奇了。数学,就是一个人造的宇宙。
二、几何图形的对称美
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房孔都是正六角形,每个房孔都被其它房孔包围,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令人惊讶的是,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有人测量过菱形的角度,两个钝角都是109°28′而两个锐角都是70°32′。令人叫绝的是,世界上所有蜜蜂的蜂窝都是按照这个统一的角度和模式建造的。
蜂房的结构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经过对蜂房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相邻的房孔共用一堵墙和一个孔底,非常节省建筑材料;房孔是正六边形,蜜蜂的身体基本上是圆柱形,蜂在房孔内既不会有多余的空间又不感到拥挤。
蜂窝的结构给航天器设计师们很大启示,他们在研制时,采用了蜂窝结构:先用金属制造成蜂窝,然后再用两块金属板把它夹起来就成了蜂窝结构。这种蜂窝结构强度很高,重量又很轻,还有益于隔音和隔热。因此,现在的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在内部大量采用蜂窝结构,卫星的外壳也几乎全部是蜂窝结构。因此,这些航天器又统称为“蜂窝式航天器”。蜜蜂建造的蜂窝都是正六边形的。
另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成了造型艺术、建筑美学的基础。雪花的对称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的形状,也是正六角形。多美的结构啊,线条流畅、美丽大方而且牢固结实。晶体的平面对称极为精巧,并由此内含着深刻的物理性质。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实际中,小到衣物装饰、首饰、生活用品,大到房屋建筑(比如屋顶、窗格、地面、雕梁、画栋等),几乎到处都有美丽的对称图形装饰,古代皇宫中壁画的边饰、项光和藻井,都含有极为壮丽的对称美。
现在,我们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等等。街道两旁门面房的门头、楼房外的亮化设施,全部都是统一的矩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矩形既简单又对称,所以很美观。
㈧ 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知识有哪些
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知识有如下:
1、骑自行车的时候用脚蹬一圈脚踏板自行车行走的米数。我们可以去测量车轮的半径,再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来。
2、原始社会,人类智力低下,当时把石块放进皮袋,或用贝壳串成珠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计算需要计数的物品。
3、面积的计算。自家的住房面积,公园的占地面积,操场的活动面积等等。
4、统计学的计算。迟到的时候需要在执勤人员那里登记,要求写下年级班级姓名。这样学校就会知道这个星期哪个班的迟到人数最多,哪个班迟到人数最少。
5、工资的计算。财务收入与支出,日常的消费管理等等。
6、计算机相关工作者,数学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C语言写程序,就需要运用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插入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希尔排序,桶排序,锦标赛排序等等)如果掌握《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㈨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常识有哪些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如下:
一、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伏昌神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缺亏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二、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着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迅掘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三、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界。可以用一根纸条扭转成180度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就形成了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沿着中线剪开,第一次,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环;第二次及以后,每次都会得到两个互相嵌套的环。中间永远不会断开,这也是莫比乌斯环的神奇之处。
四、克莱因瓶
在1882年,着名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着名“瓶子”:克莱因瓶。克莱因瓶就像是一个瓶子,但是它没有瓶底,它的瓶颈被拉长,然后似乎是穿过了瓶壁,最后瓶颈和瓶底圈连在了一起。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莱因瓶沿着它的对称线切下去,竟会得到两个莫比乌斯环。
五、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提出者是毕达哥拉斯。
有一次,毕达哥拉斯路过铁匠作坊,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迷住了。为了揭开这些声音的秘密,他测量了铁锤和铁砧的尺寸,发现它们存在着十分和谐的比例关系。回家后,他取出一根线,分为两段,反复比较,最后认定1:0.618的比例最为优美。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