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为主要来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以植物药为最多,应用也最为广泛,因而古代相沿把“中药学”又称为“本草”。
中药的性能也称药性,是指药物本身各自具有的与治疗作用有关的若干特性。它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高度概括,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探索归纳出来的,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治法治则等学说为指导,根据各种药物的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的用药规律。
四性
四性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古代称为“四气”。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仅是药性程度上的差异。寒凉属阴,而凉次与寒;温热属阳,而温次与热。药物的寒热温凉,不能通过人的主观感觉而感知,而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而作出的概括性归纳。如石膏、知母能治疗大热、烦渴、脉洪大等实热证,便认为他们是寒性药;附子、干姜能治疗畏寒、肢冷、脉迟等里寒证,便认为他们是热性等。可见,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与病情的寒热相对而言的,是药物作用后,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实际反应。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养阴等作用,适用于阳证、热证;温热药则多具有温阳、散寒、救逆等作用,适用于阴证、寒证;此外,还有一种平性,指药性平和,寒热偏性不明显,寒证、热证均可应用。但实际上仍有微温或微凉的区别,故习惯上仍称为四性。
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应,更重要的是对药物性能、作用的概括。实际上,药物的滋味不止五种,还有淡味和涩味。但是拘于五味入五脏的限制,
前人一般都将淡附属于甘,涩附属于酸,仍称五味。根据各自作用来看,涩味与酸味相似,而淡味与甘味完全不同。故临床实际药味划分为六种。
辛:即辣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作用。
甘:即甜味,“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等作用。
酸:即酸味或兼涩味,“能收、能涩”,具有收敛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作用。
苦:“能泻、能燥”,具有清热、泻火、泻下、燥湿、降逆等作用。
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
淡:“能渗、能利”,具有利水渗湿、通利小便的作用。
药物的性、味各自从不同的侧面显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只有将药物的性和味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比较全面的理解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如麻黄味辛能散,性温能祛寒,故能发散风寒。
升降沉浮
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肌体上下表里作用的不同趋向而言。他对疾病的病机或证候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病势趋向有特殊的调节作用。 升与降、浮与沉都是相对立的作用趋向。升指上升、升提;降是下降、降逆;浮是上浮、发散;沉是下沉、渗利。一般来讲,升浮药都能上行向外,促进人体气机上行或达表,具有升阳举陷,发散表邪、祛风散寒、宣毒透疹、涌吐开窍等作用;而沉降药则能下行向内,促进人体气机下行或内收,具有清热泻下、潜阳熄风、降逆止呕、利水渗湿、重镇安神、降气平喘、消积导滞等作用。 升降沉浮对指导临床用药亦有重要意义,其基本应用原则是同病位而逆病势。凡病变部位在上在表的,宜升浮而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在里的,宜沉降而不宜升浮;如病势上逆的,宜降而不宜升浮;若病变下陷的,宜升而不宜降。如果倒行逆施,往往导致不良后果。 升降沉浮与性味有真不可分割的关系,寓于药物的性味之中。凡味辛、甘,性温热的药物大都具有升浮作用;凡味苦、酸、咸、性寒凉的药物大都具有沉降作用。
归经
归经是指某些药物对于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所起的选择性作用,也就是即主要对某经(脏腑)或某几经(脏腑)作用明显,而对其它经(脏腑)则作用较小,或无作用。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说明了药效所在。
由于发病所在的脏腑经络不同,临床所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如肺经病变每见喘咳,肝经病变每见肋痛抽搐,心经病变每见心悸失眠等。而根据药物对各脏腑经络病变的特殊疗效,即可确定其归经。如桔梗、杏仁治咳喘胸闷,故归肺经;羚羊角、钩藤能熄风止搐,故归肝经;朱砂、茯苓能安神定悸,故归心经等。有的药物适用范围较广泛,则其归经也较多。如党参既能补脾气,又能补肺气,故归脾肺经;山药既能致脾虚泄泻,又能致肺虚咳喘,还能治肾虚遗精,故归肺脾肾经。
毒性
古代人们对药物毒性的认识不尽一致,既将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现在所称的毒性,专门用来表示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中药的毒性不容忽视,不可错误地认为中药大都直接来源于天然药材,因而毒性小,安全系数大。自建国后至今出现了大量中药中毒的报道,固然有文献记载大毒、剧毒药物有中毒致死者;小毒、微毒甚至无毒的药物,如服用不当,同样也有中毒病例发生,故临床应用必须加以重视。中药中毒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炮制或制剂不当;配无不妥;药不对症等。
B. 中药知识一速记口诀
当归巧记方法:主根粗短支根长,质地柔软色棕黄,断面油点显棕色,味甘带辛气浓香。
6.全草:“金车办公地”金钱草、车前草、半枝莲、蒲公英、紫花地丁
7.血竭巧记: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腔,香像苯甲酸。
C. 中药知识必学:石斛
中药知识必学:石斛
着名京剧大师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先生那回味悠长的“梅腔”不知令多少戏迷如痴如醉,而对于曲艺大家来说,拥有一副好嗓音是最为宝贵的。为什么老年的梅先生依旧嗓音甜美动人?原来他的护嗓秘诀就是:长年煎水服用石斛,日常代茶饮用。梅兰芳先生对石斛情有独钟,可以说他在年老之后嗓音依然甜润动人正是拜石斛仙草所赐。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石斛的知识,欢迎阅读。
石斛与枫斗之得名
石斛受云雾滋润,吸日月精华,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茎似竹节,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纠结甚繁。陶弘景曰:“今用石斛,生石上”。此石斛之“石”也;《汉书•律历志》载有:量者,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可见斛是很大的一个计量单位。据说在上世纪60~70年代,一公斤上等石斛在欧洲可以换回12吨小麦。从中足可见石斛之珍贵,此石斛之“斛”也。石斛之名由此而来。(注:古籍较早记载石斛为霍山石斛,因其产于安徽霍山而得名,现今产量较低。)人们又因其外观形态和颜色而分别给予不同的命名,比如“铁皮石斛”、“铜皮石斛”、“紫皮石斛”等等。
石斛新鲜条茎经过去叶去根、选条、烘烤、旋转定型、烘干等等工序最终成型后便是枫斗了,枫斗是石斛里的上品。部分完整留有根须(龙头)和茎尖(凤尾)且长度适中的石斛加工成的枫斗又称为“龙头凤尾”,被认为石斛中的极品。药农在采集石斛时正值秋冬交接之时,石斛此时多获丰收,“丰”与“枫”同音,而其成品形似斗状,枫斗之名由此而来,而用铁皮石斛加工的就称为“铁皮枫斗”,以此又有“紫皮枫斗”等等。
滋阴圣品
石斛性微寒而味甘,归肺、胃、肾经,其味甘可补虚,其性凉可以清热,且甘寒益阴,为培养五脏阴分不足之药,健胃生液却无碍脾之虑,谓之益胃生津;虽是寒药而又有补性,其性下行,相火得石斛之降而不升。《本草备要》载石斛可疗梦遗滑精,功于水脏,谓之滋阴清热。石斛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载其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等症。
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虚难治,阳虚易补。石斛妙在微寒,实为以泻为补,服之可使气液充旺,肾水自生,故而金元四大家之首朱丹溪赞其为“滋阴圣品”,惟石斛气性宽缓而无捷奏之功,故而古人用之必久服频饮。惟鲜石斛清热生津力强,温热病邪入营血,高热烦热者当用,干石斛滋阴清补为长,热病后期,阴亏虚热者适宜。
宽汤久煎
由于石斛地生长具有植物中普遍的向上性,植物的根在地下汲取的养分源源不断地向上端运输,来维持地上部分所产生的`新细胞的生长所需,也就是说,越是靠近顶端其营养越充分。石斛在生长到两年左右时由于顶部生长放缓,根部所汲取的养分就在茎部沉积,而此时细胞分解的速度是不减的,故而就会在茎部长出新芽,从而运走茎部的养分,而这些新芽就是做成枫斗的最佳原料,做成的石斛枫斗口嚼之无渣滓,味浓而富脂膏,确为妙品,多泡水代茶饮;主干茎因粗纤维较多、胶质较弱,因而嚼之口感较差。
石斛细胞组织结构中最外层的角质层是不通透水分子的,这种结构是为了保护铁皮石斛在干涸的环境中不会失去组织中的水分,使其在悬崖缺水的环境中可以生存下去,因此石斛枫斗打粉后服用后,它的有效成分是很难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古人用“宽汤久煎”的方法来煎煮石斛是非常科学的(大量的水长时间煎煮)。
品相与真伪鉴别
石斛和山参、冬虫夏草一样是属于贵细类药材,价格较昂贵,是一味药食皆嘉的好药材。普通石斛饮片一般以表面金黄色或者棕黄色、有光泽、有深纵沟、切面黄白色者为佳。而枫斗是石斛属植物的再加工品,最早石斛品种以霍山石斛枫斗为贵,始载于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霍山石斛仅出江淮霍山,形似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其嚼之微有浆、黏齿、味甘,形缩为真,而现在枫斗来源趋向于复杂,其中兰科石斛属植物有环草石斛、铁皮石斛、马鞭石斛和金钗石斛等就有40余种,而其中现今多以铁皮石斛为贵。枫斗历史演变见表1。
石斛的商品种类可以分为鲜石斛段、鼓槌石斛、金钗石斛、流苏石斛、环草石斛、耳环石斛和石斛段等等。详解见表2。
常见伪品见表3。(注:假鳞茎为兰科植物两片叶子的结处产生的变态茎。)
以下推荐四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辨别铁皮枫斗的优劣、真伪:
一、用鼻闻。
正品枫斗草香气独特,无烟火味。
二、用手摸。
打蜡的枫斗手感滑腻,报纸搓过的枫斗手用劲捏压会有灰油,染色的枫斗用湿手捏搓后就会退色。
三、用嘴嚼。
枫斗品级越高,胶质越多,黏性越强,纤维性剩渣越少。
四、用锅煮。
正品枫斗汤色碧绿淳厚。
入药石斛本身种类较多,如今又有杂交和引进品种,故市场上多有冒充铁皮枫斗,另有打蜡、染色、矫味、掺假等等伎俩层出不穷,内行人已很难细辨真伪,何况大多数购买枫斗的消费者,建议大家直接购买正规厂家包装产品,物虽贵而必有其由,枫斗这个药材是特别一分钱一分货的。
造化仙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忙碌的生活和大压力的工作,加上熬夜、过食辛辣、生育等因素,不知不觉中,一些女性衰老症状也随之出现,很多女性刚过30岁,面部就开始出现色斑、皱纹,并且皮肤干燥、瘙痒,头发枯黄干燥,月经紊乱等等。甚而出现失眠健忘、烦躁多疑,手脚冰凉等隐性更年期症状,并时有眩晕感、恐惧感等。这些症状预示着人体衰老的提前,因而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美丽。
唐代着名养生大师、六朝御医叶法善所创以铁皮石斛、藏红花、灵芝三味药之良方专供御用,具有养血滋阴、益气活血之功效,而石斛之力功不可没。武则天服用该方长达50年之久,在此方的滋养下她每天都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即使到了晚年依旧容颜不老。正是:
造化出仙界,石斛饮耋耄。银发生聃老,人间第一草。
;D. 中药药用知识一览表,太难得了!家庭必备
最好的医生,就是我们自己,因为没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身体~
中医药是中国的瑰宝,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可以用它们来对付百病,我们更可以将其用在食疗之中,调养自己的身体~
每个中国家庭必备的十味中药
灵芝: 固本祛邪,神仙上药
人参: 每天吃一点, 健康 延年好福
山楂: 消食化瘀的好手
黄芪: 首屈一指的补气药
生姜: 御百邪,助阳气,散一身寒湿
白茅根: 凉血止血的草根太医
菊花: 现代人最佳保肝茶饮
薏苡仁: 不是珍珠胜似珍珠
甘草: 养人又养颜,平民百姓的补益药
花椒: 麻辣医生,驱寒很有性格
. ........................................................................................
中药药性之最
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清热之最———石膏 ;
泻火之最———黄连 ;
降气之最———沉香 ;
生津之最———石斛;
化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
辛凉之最———薄荷 ;
止痛之最———元胡 ;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
补阴之最———女贞子;
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
理气之最———枳实;
舒肝之最———郁金 ;
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消食之最———神曲 ;
清痰之最———贝母;
退黄之最———茵陈 ;
祛风之最———独活;
安神之最———枣仁;
温里之最———附子。
好草药让女人美丽一生
当归: 养血圣物,保女人一生平安
红花: 活血养颜的女人花
益母草: 女皇武则天的驻颜美容师
雪莲花: 冰山来客养出花样年华
艾草: 天然 养生 “舒肤佳”
芦荟: 埃及艳后靠它征服世界
白芨: 草药里的美白仙子
葛根: 解热生津的“女人参”
白芍: 养阴补血的女性知音
杏仁: 润养肌肤,容颜不老白嫩嫩
玉簪花: 养血祛斑,像花一样美丽无瑕
. ........................................................................................
保佑我们的先天之本
何首乌: 温补肾阳,再活500年还是黑发飘飘
枸杞子: 古人的四季 养生 不老丹
冬虫夏草: 世间有、天上无的阴阳双补药
三七: 起死回生“金不换”
芡实: 对脾肾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
女贞子: 补肝益肾,完美的天人合一
杜仲: 双向调节血压第一药
菟丝子: 温和补养,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可以开始
后天之本的 健康 源泉
白茯苓: 健脾补中,连慈禧都能“返老还童”
山药: 神仙药食,养足我们的后天之本
番木瓜: “万寿果”保你肠胃平安
陈皮: 身边最常见的健脾良药
藿香: 助脾胃正气,让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丁香花: 香喷喷的暖胃好手
常见病不求人
板蓝根: 治感冒的经典药方
桔梗: 让大长今微笑的止咳药膳
罗汉果: 可以降血糖的甜果子
桃仁: 最擅长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紫苏: 散寒暖胃,吃海鲜绝对少不了它
南瓜子: 每天吃一把,不用担心前列腺
槟榔: 消食化积,南药第一名
茱萸: 外用降血压的最佳选择
冬桑叶: 止盗汗、自汗之妙品
款冬: 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选良药
落地生根: 傣家跌打损伤圣药
石菖蒲: 善入心经,冠心病患者的福音
大蓟: 无论外用还是内服,都是止血良药
卷柏: 消炎止血的还魂草
仙鹤草: 让人迅速恢复体力
蒲黄: 可以降血脂的花粉
健脑安神大法
天麻: 聪明人一辈子不糊涂的保护神
酸枣仁: 失眠去无踪,美梦伴一生
红枣: 补血安神,每天都可以当零食吃
黄花菜: 健脑清心,乐而忘忧
桂圆: 养血安神、益智强身,说不完的好处
莲花: 清心养神,固精气、强筋骨的宝贝
远志: 治疗惊悸健忘、失眠多梦的特效药
. ........................................................................................
轻轻松松草本排毒
金银花: 有了它,炎炎夏日也清凉
蒲公英: 身上长了无名肿毒就用它
鱼腥草: 消炎解毒,小草药有大作用
决明子: 历史 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药
枇杷叶: 清肺热的常用药
栀子: 擅长解全身热毒
夏枯草: 清热泻火,治淋巴结核第一药
紫花地丁: 解毒消痈要药
牡丹: 凉血妙品,花中神药
凤仙花: 外用可以清热解毒的“女儿花”
黄连: 清五脏湿热,世间第一苦
餐桌上的素淡美味
银耳: 润肺滋阴的最佳食物
百合: 补益五脏,怎么做都好吃
荠菜: “三高”患者的极品蔬菜
薄荷: 清咽利喉的芳香疗法
茴香: 慢性胃炎的缓解药
白果: 治疗咳喘,当仁不让
车前草: 前列腺炎患者的最佳食疗
. ........................................................................................
消食药
消化食积楂曲麦,内金矢藤谷芽莱。
山楂消化肉食积,治胸腹痛能化瘀。
麦芽消化米面积,回乳消胀解肝郁。
莱菔消食兼理气,食积胀满痰喘宜。
内金消积化结石,各种食积及滑遗。
安神药
重镇安神朱砂磁,琥珀龙骨与龙齿。
养心安神柏枣仁,远志合欢夜交藤。
朱砂解毒清镇心,惊悸不眠神不宁。
磁石安神镇心肝,聪耳明目定虚喘。
龙骨镇惊安心神,固涩平肝治眩晕。
酸枣仁养心益肝,疗血虚不眠多汗。
远志开心窍祛痰,健忘癫痫及咳痰。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白矾蛇床雄硫磺,大风土荆蒜蜂房。
雄黄解毒杀肠虫,湿疹蛇伤痈疔肿。
硫磺止痒治疥癣,内服壮阳通大便。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半夏星白附,芥子皂荚花旋覆,
白前前胡桔二贝,瓜蒌三竹黄沥茹,
大海黄药瓦楞礞,浮石蛤壳藻昆布。
止咳平喘杏冬花,苏子百部矮地茶,
紫菀兜铃桑白杷,葶苈白果洋金花。
半夏辛温燥湿痰,散结消痞治呕眩。
桔梗化痰靠升宣,祛痰排脓利喉咽。
川贝化痰又润肺,燥痰热痰及瘰疬。
浙贝化痰散郁结,热痰瘿瘤瘰疬解。
瓜蒌清肺化热痰,宽胸散结通大便。
杏仁苦降止咳喘,滋润肠道通大便。
苏子降气又化痰,痰多咳喘及便难。
百部润肺治诸咳,灭虱杀虫蛲滴疥。
桑白泻肺治热喘,利水消肿治肿满。
葶苈泻肺又利水,痰壅咳喘饮停积。
这么全的中药表很难找到,赶紧收藏吧!也给朋友们看看,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E. 中药知识一速记口诀
给大家介绍一本速记中医的好书,幽默药膳赋。
本书是中医药性速记书,是继《药性赋》和《白话四百味释》之后的一部曲、方体裁。适应了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使药性速记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这本书的特点是“快”和“准”。“快”就是记的快。《幽默药歌》这本书让你在几天内记住600种中药的药性。【准】就是记忆准确。每味药的四气(寒、热、温、平)和五味(酸、苦、甜、辛、咸、苦、酸、苦、苦、苦、苦、苦、苦、咸、苦、咸、甜、咸),
经络(肝、心、脾、肺、肾、肝心、肝脾、肝肺、肝肾、心脾、肺肾、肝心脾、肝心肾、肝脾肾、肝肺肾、心脾肺、心脾肾、心脾肾、心肺肾、脾肺肾、脾肺肾——对于600多种中药来说,绝对没有错。
这本书的第一章论述了记忆规律。即一个“字”代表每味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归经),称为一个“字标”。它的作用就像机器的“标志”,一眼就能知道。其统治以《资标图》为代表,可查阅。以后有什么新发现的中药,可以按药性填,性状可以自己定。这将为未来越来越多的新药开发和对其性质的记忆留下广阔的前景。
本书前一两章讲基础知识,第三四章是学习题目,第五章是附录,供参考。
对于想快速掌握数百种药性的中医系学生和从业者来说,这本书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几百年来难以记住药物性质的苦脑,未来将一扫而空。赶紧买一本,成功在向你招手!
-
【前景】如果中央中医药管理部门采用本发明,全国范围内所有的‘中药名称’都将改为‘带标签的中药名称’,一夜之间,困扰中医药界千百年的‘药难记’的苦恼将不复存在。一辈子记不住各种药的属性的教授、老师、学生、医生都解脱了。他们不用再去记忆‘药性’了。例如,“DC柴胡”变成了“DC全柴胡”。一看到【全】字,就知道‘柴胡DC’是治疗肝、心、脾经疾病的药;其味苦,善于祛湿、消炎、通便;其气性寒,寒能清热泻火,寒能凉血养阴。【郑】的拼音为【Zhěng】:其声母为【Zh】为入肝、心、脾,韵母为【eng】为苦味,第四声为【第三声(√)】为寒凉。中国人不仅一眼就知道自己是外国人,只要会念拼音,还是可以自学的。可见【发明】对于中医在国内的普及和中医在国外的推广的意义不言而喻。而且要达到这个目的也太简单了。只需要政府下一个通知(即日起,全国所有中医主管部门将‘中药’更名为‘带标签中药’);想学医的人背两首小曲(声母代表返经之歌,韵母代表五味之歌)大概需要两天时间。
其次,背宋公式:每天背一句,112天就能记住700味中药的性质。比起一辈子背100种口味的速度,简直是天壤之别。
给大家介绍一本可以快速记忆药性的书。
中医至今面临两大难题:辨证不能切脉,治疗不能用药。
不能把脉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不能用药是因为药物的性质太难记了。
为什么性爱很难记住?这是因为每种药有三种1125种(25×15×3=1125)。盲目记忆很容易,多了就很难记住了。就像记住一件外套的尺寸一样,它有以下尺寸:衣身长64cm,衣领尺寸42cm,肩宽50cm,胸围114cm,袖长53cm等。记住一个很容易,但是记住两三个的大小就可以了。要想正确记住三十块和五十块,很难。这就是记住药物属性的困难。医学有25种可能的归经和15种可能的味,至少可以分为寒热和三种气。比较容易盲记,但是记住两三种口味也可以。想记住30味和50味而不记错是很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为后人写了《药性赋》和《药性白话文四百味释》。人类认识2500多种药物时,编纂了《药性赋》,记载了240种常用药物。后来人类认识了五千多种药物,就编着了《白话文四百味释义》,记载了四百种常用药物。今天,人们已经知道了一万多种药物。如果常用药和现有药的总数是8%,那么人们要掌握800种常用药才能与时俱进。因此,必须创造新的记忆方法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是我编撰幽默药膳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