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人是如何用数学知识来度量时间的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⑵ 小学数学时间相减怎么列式
小学时间相加减应该怎么列式,时间加减列式问题
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60分进1时,不够时1小时作60分。
如一辆车从早上9时35分出发,一直开到目的地时是21时10分,问它开了多少时间?
算经过时间就用减法做,10分-35分不够减,就是借1来60,即21时10分=20时70分。
70-35=35分,时减时,20-9=11时,所以车开了是11时35分。
再如:一辆车从早上9时35分出发,一直开,开了2小时45分到达目的地,到目的地是几时?
分加分,35+45=80分,时加时,9+2=11时,所以是11时80分,但满60分就进1时,所以是12时20分.竖式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