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小数乘小数------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积的近似数------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重点: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中出现的解题思路。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2、一个数除以小数------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商的近似数------重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商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4、循环小数------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难点: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5、解决问题------重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3、方程的意义------重点: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4、解方程------重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5、稍复杂的方程(一)------重点: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列方程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方法。
6、稍复杂的方程(二)------重点:分析数量关系。难点:列方程和解方程。
7、稍复杂的方程(三)------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决问题。
‘贰’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
【 #五年级# 导语】 整理了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一、小数乘整数 (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闷陪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近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裂猛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
四、连乘、乘加、乘减
知识点一:
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
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法,后加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肆罩桥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 ②进一法 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4、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a+b)×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4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
3、 读作:x的平方,表示:两个x相乘。
2x表示: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4、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 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知识点
1、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 或者s=a×a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或者c= a×4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s=ah
4、三角形面积=底× 高÷2 字母公式:s=ah÷2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a+b)×h÷2
6、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7、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知识点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所)。
3、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 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叁’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可以写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 5 4 0 0 1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市 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码 18位 1 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河北省 邢台市 邢台县 出生日期 顺序码 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肆’ 身份证是小学几年级数学里的知识
身份证知识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数字编码中学习,也有的版本是在小学三年级上的,不同版本不同知识点。
拓展资料
居民身份证是用于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身份证明文件。在1984年前写作“身份证”。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并且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
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03年6月28日经主席令第4号公布;
2004年3月29日起,中国大陆正式开始为居民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二代身份证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并可用机器读取数字芯片内的信息。
‘伍’ 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知识点归纳有哪15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 (常用) ; ⑵进一法; ⑶去尾法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6、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 (a+b)×c=a×c+b×c或 (a-b)×c=a×c-b×c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 a-b-c=a-(b+c) a-b-c=a-c-b
除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数两个数,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或者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a÷b÷c=a÷(b×c) a÷b÷c=a÷c÷b
去括号: 括号前是加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a+(b-c)=a+b-c 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向右移动小数点时,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2、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随着乘或除以几。③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就除以或乘几。④被除数大于除数,商就大于1;被除数小于除数,商就小于1。⑤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就小于被除数;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就大于被除数。⑥积不变性质: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积不变。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数乘几,积就乘几。⑧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13、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X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1321…的循环节是321,简便记法为6.321;如0.33…的循环节是3,简便记法为0.3。)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看到一个面。圆柱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圆形,从其他方向看到的是长形或正方形。球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看到的形状都是圆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可以写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1a=a这里的“1”我们不写)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必须是等式 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性质一: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性质二: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 方程右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是一个计算过程。 所以,X=…是方程的解。
常见的等量关系:①路程=速度×时间
②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③总价=单价 × 数量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3、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的2倍。
27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 5 4 0 0 1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18位,如130521197803010019
13表示河北省 05表示邢台市 21表示邢台县 19780301是出生日期 001是顺序码 9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陆’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七单元的重点
1.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能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 面积公式;
4.能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²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³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³,dm³和m³。
1dm³=1000cm³ 1m³=1000dm³
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L=1000ml 1L=1dm³ 1ml=1cm³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被除数
被除数÷ 除数=—————
除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1、路程速度时间公式:s=vt v=s÷t t=s÷v
2、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3、正方形面积公式:S=a2
4、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
5、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6、加法交换律:a+b=b+a
7、加法结合律:a+b+c=a+(b+c)
8、乘法交换律:a·b=b·a
9、乘法结合律:〔a·b〕·c=a·〔b·c〕
10、乘法分配律:〔a+b〕·c=a·c+b·c
11、角的大小分类,从小到大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2、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90度,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平角的角,平角是180度的角,周角是360度的角。
13、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4、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15、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17、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18、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2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4、学会画角
25、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6、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钱的换算: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时间单位: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1年=12月=365天或366天 1天=24小时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整理
1、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通过移拼,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平形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形四边形的高相等,拼成长方形的面积与平形四边形面积相等,因为长方形面积长乘以宽,所以平行四边形底乘以高。如果用 S表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用a、h分别表示平形四边形的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h
2、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h÷2。
3、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拼成平形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形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梯形等于(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 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b)h÷2
4、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5、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6、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7、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8、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9、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1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11、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12、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13、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14、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15、 长度单位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人民币单位进率 1元=10角 1角=10分
质量单位进率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面积单位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6、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17、a+b=b+a a+b+c=a+(b+c) a-b-c=a-(b+c) a+b-c=a-c+b
a×b=b×a (a×b)×c=a×(b×c) a×b+a×c=(b+c)×a
a÷b÷c=a÷(b×c) (a+b) ÷c=a÷c+b÷c
18、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19、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20、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0)
当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0)
当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21、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被除数≠0)
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被除数≠0)
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
22、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 )
如:3.4×1.5>3.4 0.9×3>0.9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 )。
如:3.4×0.74<3.4 0.9×0.3<0.9
24、整数部分是非零数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1.34、453.56643等;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0.34、0.56643等。
4、纯小数与带小数的区别在于,纯小数都小于1,带小数都大于1。如:0.1<1,是纯小数
1.1>1,是带小数 4.5234>1,是带小数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①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小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6、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柒’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梳理。急!急!急!
标签: 原创学生整理知识梳理总复习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杂谈 分类: 教学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1、一个因数是小数时,可以按照整数乘法来算,最后再点小数点。
2、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运算。
3、两个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4、如果积位数不够,在数前添0。
5、计算小数乘法时,可先按整数乘法来算,再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6、整数乘法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先乘除,后加减)。
第二单元1、对称图形如果从中间对折,两边会完全重合。
2、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3、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4、一个图形可以通过平移或旋转拼成一个更大的图形。
第三单元:1、 计算小数除法时,对小数点视而不见,用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算出得数后,有余数的话,在余数后面加零,再用余数加零后的数除以除数,如还有余数再加零,最后在商上点小数点,要把小数点点到第一个余数的零的商上面。
2、 计算小数除以小数的除法时,先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为整数,然后除数向右移几位,被除数也向右移几位,如被除数数位不够,就在被除数后面加零。
3、 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4、 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5、 小数部分的数的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位数无限的叫无限小数。
6、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各记一个圆点。
7、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中括号和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8、 小数乘、除法都是转化成整数乘、除法来计算的。
第四单元: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叫做等式 。
1、像x+300=400、10x=1600、3x+100=10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等式的左右两边不变。
3、使方程左右两边的未知数得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x高。用字母表示:S=ah
5、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S=ah÷2
6、梯形:特征4个角、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一个梯形能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2
7、回顾整理:(第5单元的)
特 征
面 积
长 方 形
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S=ab
正 方 形
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S=2a
平 行 四
边 形
有四条边,对边互相平行、相等;四个角分别相等
S=ah
三 角 形
有三条边,它是固定物体;内角和180。
S=ah÷2
梯 形
有四条边,只有一组互相平行;角与角无关系
S=(ab)×h÷2
8、我发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
第六单元:1、 我发现,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
2、我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5。
3、我发现,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自然数中,有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5,像2、3、5、、、、、、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树,叫做质数(素数);像4、6、8、、、、、
这样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只有一个因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达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第七单元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量,根据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所得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2、如果只需要表示数量的大小,适合采用条形统计图,如果需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则需要采用折线统计图
3、做统计图时注意:1,标题、2,时间、3,箭头、4,单位、5,刻度(从零开始)、6,制图、7,数据。
‘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各单元】
【 #五年级# 导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被誉为科学的皇后。 考 网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各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针对练习:
1、列竖式计算。
27×0.430.86×1.21.2×1.4
(计算并验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7.06×2.4-5.72.33×0.5×40.65×105
3.76×0.25+25.84.8×0.251.2×2.5+0.8×2.5
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则蔽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弊盯镇,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租粗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观察物体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简易方程
1、(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5、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6、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7、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8、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针对练习
1.判一判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样的。()
(4)10=4x-8不是方程。()
(5)x=0是方程5x=5的解。()
(6)9.3-1.3=10-2是等式。()
2.解方程。
x+53=102x-17=54
x-0.9=1.2x+310=690
8.5+x=10.2x-0.74=1.5
多边形的面积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
面积=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统计与可能性
一、统计图的分类及点
(1)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作用: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拆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作用: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作用: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反映数据(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某一项目在某一时间内的数据(量)增减变化情况.
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比较
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呈现不同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
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它是真实存在的。
5、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6、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7、作用不同
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均情况,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因此,它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
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平均数应用比较广泛,它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所有数据都有关系,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的数值排序中处于中间的位置,人们由中位数可以对事物的大体进行判断和掌控,它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可靠性比较差;所以中位数只是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众数着眼对一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它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其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化,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较多,此时用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比较合适,体现了整个数据的集中情况。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都有各自的的优缺点:
平均数:(1)需要全组所有数据来计算;
(2)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中位数:(1)仅需把数据按顺序排列后即可确定;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众数:
(1)通过计数得到;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三、可能性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多少有关,可能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