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与分析
济南市经纬小学 班级: 姓名: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共9个单元)
第一单元 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字,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会列式计算。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需要计算的一定要写出算式。
例题: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超过1个“正”字的一定要列式计算)
天气名称
晴天
雨天
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按份数分、求每份数——等分除】
关系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题: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解答:
(2)把一些东西按每份是多少分,求能平均分成这样的几份(即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每份数,就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按每份数分、求份数——包含除】
关系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题:24本练习本,每人4本, 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解答:
3、除法算式的读法,两种读法:
从被除数开始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即“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
从除数开始读: “÷”读作“除”,“=”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即“除数除被除数等于商”。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题:42÷7=6 42是( ),7是( ),6是( );这个算式读作( )。
5、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
例题:.直接口算:28÷4= 8÷8= 25÷5= 72÷9= 49÷7= 35÷7=
易错算式:45÷9= 54÷9= 16÷2= 18÷2=
被除数相等的几组算式:4÷1= 4÷2= 6÷1= 6÷2= 8÷1= 8÷3= 9÷1= 9÷3=
12÷2= 12÷3= 18÷2= 18÷3= 24÷3= 24÷4= 36÷4= 36÷6=
特殊的几个除法算式: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例:0÷2= 0÷9= 0÷100= 0÷9999= 0÷1543=
任何数除以1都得它本身。例:3÷1= 8÷1= 5÷1= 10÷1= 666÷1= 10000÷1=
牢记:0不能作除数。因为除数为0没有意义。
6、解决问题:等分除和包含除要分清楚。
等分除: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等分除——按份数分,求每份数】
包含除:求一个数(通常为大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通常为小数)?即求“大数里包含几个小数”。【包含除——按每份数分,求份数】
例题,填空:☆☆☆☆ ☆☆☆☆ ☆☆☆☆ ☆☆☆☆ ☆☆☆☆ ☆☆☆☆
如图,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7、一句口诀可以写出几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9句只能写出一个乘法和一个除法,分别是:
一一得一: 二二得四:
三三得九: 四四十六:
五五二十五: 六六三十六:
七七四十九: 八八六十四: 九九八十一:
除了这9句,其他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2个乘法和2个除法。
例如: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计算的算式是( )
试卷中的典型题目:
第二轮“填空题”第4题:“五六三十”这一乘法口诀,能写出( )道除法算式。
第二轮“判断题”第2题:计算3×8与24÷8时,都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
第二轮“判断题”第5题: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对应唯一的一个除法算式。( )
第四轮“填空题”第6题:计算“8×9”与“72÷8”时,都用口诀( )。
第五轮“填空题”第9题:被除数是42,除数比商大1,除数是( )。运用的乘法口诀是( )。
8、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逆运算:商×除数=被除数。
9、补充内容:口算时要注意特殊的数字0。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例: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例: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例: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例: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一、轴对称图形: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
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对称轴是竖直方向的,图形左右对称;对称轴是水平方向的,图形上下对称。
4、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务必牢记: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
牢记:平行四边形、普通三角形、直角梯形、普通梯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5、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㈡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袜拿唤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线段。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2、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敏誉、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应用题)。
3、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告凯认识;直角的初步认识。
4、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乘法的含义。
㈢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 。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二年级数学学习新方法归纳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 学习方法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数学家华罗庚多次提到的治学方法,他认为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学的数学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习不仅要理解和记住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而且还要想一想它们是如何得来的,与前面的知识是怎样联系着的,表达中省略了什么,关键在哪里,对知识是否有新的认识,有否想到其他的解法等等。这样细加分析、考虑后,就会对内容增添某些注解,补充一些的解法或产生新的认识等,出现了“书越读越厚”。
但是学习不能到此止步,还需要把学过内容贯串起来,加以融会贯通,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整理成精炼的内容,这就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是量的减少,而是质的提高,所以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通常在 总结 一章、几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时,就要有这种要求,运用这种方法。这时由于知识出现高度概括,就更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也更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要求,学习中需要经过从低到高多次的运用,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这一学习方法体现着“分析”与“综合”、“发散”与“收敛”的辩证统一,就是说数学学习需要这两者统一起来。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数学学习应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如何使两者互相配合、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和综合的效力这是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接受学习,不论是听系统的讲授,还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出的教材,都不涉及任何的独立发现。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非只是单纯的接受,他们总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如定理是如何发现或产生的,证明的思路是怎样想出来的,中间要攻破哪几个关键的地方。许多数学家都十分强调“应该不只胀到书面上,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在进行接受学习时,还要增添某些发现学习的万分,从中学习创造、发明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接受上。
发现学习,是依靠自己对所提供的材料或问题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独立地了现的解决某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在解决问题时,要真正理解问题中所涉及的要领、原理、公式、定理和法则,懂得每步操作的意义,以及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目的等。解决问题,总需要联想以往学习过和知识与方法,一时回忆不起来的,还要重新复习,以求进一步理解的应用。有是遇到困难问题,甚至还在查看参考书或请教老师者能解决。可见,这期间也穿插着接受学习。
数学学习既需要接受学习,以便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前人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财富,也需要发现学习,以利于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因此,学习要根据自身的年龄、学习能力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学好数学的三大法宝正确的 思维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的学习精神便是学好数学的三大法宝。
所谓正确的思维方式,通俗点讲就是同学们平时说的解题思路,很多学生抱怨道一看到数学题就完全没有思路,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首先课堂上要紧随老师思路,特别是在老师讲解习题时,不要仅仅把精力放在最后的结果上,更应该注重老师讲解的过程和思维的切入点。其次应该勤于 思维训练 ,比如说课后进行相似习题的思考,这里切忌照葫芦画瓢,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思路从头来一边。最后还应积极的参与新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其实与同学讨论甚至争论都是帮助你不断完善思维方式的有效手段,在讨论中发现自己没有想到的点,积累同一问题的多个思维角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在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可能会成为你一生中许多事情成败的决定因素。笔记是否记录详实,卷面是否书写工整,课后是否及时复习等等,都是是否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有些同学会说,课堂上的知识当时都明白了,为什么还要记笔记呢?请注意当时明白并不代表以后明白,笔记是为了今后复习时有案可查。还有一些同学会说,复习时再向其他同学借不就好了,殊不知每个同学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侧重点,甚至是自己标注的特殊符号,这些并不一定是你的侧重点,同时你也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归纳总结能力的机会。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这完全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摸索体会,关键在于将学习变成一种有规律,可持久的习惯,然后乐在其中。
刻苦的学习精神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时间的累加,其实它真正表达的是一种不懈的精神。对于自己没有理解清楚,没有彻底掌握的地方是否马虎应付,还是不停钻研直到弄透?为了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是否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计算练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1=2同学们都可以非常迅速的回答,但95+36=?能很快给出答案吗?其实这并不是因为1+1简单,而是因为这个结论已经熟于心中,无需计算。因此,只要每个同学可以树立合理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最终是可以实现的,甚至是别人称为“奇迹”的目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图。
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今天农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记得?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农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农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 说说 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板书课题)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图,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①从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经理,你打算怎样进货?
五、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复习资料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资料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复习题卷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㈣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学习任何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练习知识点
一、计算下面各题。
(1)4厘米+35厘米=()
(2)90厘米-55厘米=()
(3)37米+40米=()
(4)100米-38米=()
二、填空。
(1)33厘米-10厘米=()厘米
(2)()厘米+9厘米=39厘米
(3)()厘米-5厘米=38厘米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①你家里的床长3米。()
②墨水瓶的高度是5米。()
③小红身高150厘米,实际上就是1米50厘米。()
④一座大楼高11米。()
四、填空。
40厘米+60厘米=()
厘米15厘米+5厘米=()厘米
五、判断。
(1)教室墙的'四条边不是线段。()
(2)在一条直直的线上,两点之间一段就是一条线段。()
(3)线段是不可以量出长度的。()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一棵大树高10()
曲别针长3()
一张 儿童 床长2()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知识点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数学 学习 方法 技巧
1、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3、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的 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
4、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习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
如果学生养成了这几种好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便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会跟着上升。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相关 文章 :
★ 二年级部编版数学的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小学二年级学习方法指导
★ 最好的学习方法指导和知识点总结
★ 二年级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 小学学习方法指导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
㈤ 二年级上册怎样抓好“用数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比如铅笔、橡皮、课本、课桌。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黑板、教室、楼房、大树。
常考题目例如:
黑板长2(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一棵树高3(米)
教室长12(米) 门高2(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讲台高90(厘米) 筷子长20(厘米)
茵苗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图钉长1(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2、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刻度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物品的长度=终点的刻度数-起点的刻度数。
3、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常考题目例如:
(1)1米10厘米=(110)厘米 200厘米=(2)米
(2)弟弟再长高10厘米,就有1米,弟弟有多高?
1米=100厘米 100-10=90(厘米)
4、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的。
测量方法:
将线段的左端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线段的长度=终点的刻度数-起点的刻度数。
常考题目:
(1)判断线段
给出几张图片,让孩子根据线段的概念判断是否为线段,观察的时候重点观察线是否是直的,是否有两个端点。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当然这是最简单的题目。
(2)多边形有多少条线段。
三角形有3条边,3条线段;正方形和长方形有4条边,有4条线段。
(3)数线段
根据两个端点只有一条线段,
一条线段上有几个端点,端点数和线段数的关系如下:
在一条线段上有3个端点,就有2+1=3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4个端点,就有3+2+1=6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5个端点,就有4+3+2+1=10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6个端点,就有5+4+3+2+1=15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n个端点,就有(n-1)+(n-2)+……+1条线段。
⑵画线段的方法:
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一、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二、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注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4、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
1、步骤:
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写单位
③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A和B一共是多少(单位)?
②A比B多多少/几(单位)?
③B比A少多少/几(单位)?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主要学习角的特点和画法。
1、角的特点(有1个顶点,2条边),是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的标准。
2、角的大小的比较,通过叠合法的方法进行验证。
角的大小和张口的大小有关,和两边的边长无关。
3、角的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画角的时候,要先点一个点。
4、计算一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如下图)
其实这种题目有如下的规律:
第一个几何图形有两条线段,那么,角的个数就从比二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就是一个角;
第二个几何图形有三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三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2+1=3个角;
第三个几何图形有四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四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3+2+1=6个角;
第四个几何图形有五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五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4+3+2+1=10个角;
第五个几何图形有六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六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5+4+3+2+1=15个角。
依次类推,结果也呈现以上相同变化趋势。这样只要知道所给几何图形有几条线段组成,就可以依据比线段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的规律算出角的个数了。
5、角的分类
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三角尺上有一个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重点知识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
用乘法算就是:2 × 3 = 6 或3 × 2 = 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2+2++2=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3乘2等于6。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数×乘数=积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 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 用 几×几.
如:2和4相乘 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 ?用 几×几。
如:2个8相乘 用8×8=64
10、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
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11、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1乘任何数还得原数。
0乘任何数还等于0。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圆或者长方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分针长,时针短。
2、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3、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所以 1时 = 60分。
4、一刻钟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1小时是60分。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
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
1、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6 个两位数。
3×2=6(种)
分别是12、13、21、23、31、32。
2、用4,0,7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4 个两位数。
分别是40、47、70、74。
3、3个小朋友排队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种坐法。
3×2×1=6(种)
(用1,2,3表示这3个人,可以写成123、132、213、231、312、321)
4、3个人握手,每两个握一次,一共握3次。
2+1=3(种)
4个人就要握6次手。可以用连线法。
3+2+1=6(种)
5、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也可以连线。
2+1=3(种)
分别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裤子的搭配问题也可以连线。
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数学被应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
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
1、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
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
4、平移的方法:①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②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③把各个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④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5、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6、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 最大的两位数:99, 最小的两位数:10 。 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 。
7、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
五、克和千克
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4、1千克=1000克=1公斤。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
6、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立式计算,一般是把"千克"换成"克".
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注意在笔算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2、估算方法:估算是整百数:看十位
七、统计
1、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便于更好、更清晰地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一格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格代表多少。
八、找规律
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2、数列的变化规律
;㈦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法知识点梳理
三位数笔算加法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一
进位加法
连续进位加法
三位数笔算减法不退位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退一当十
退位
连续退位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买电器(口算加减法)
知识点:
1、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
知识点:
1、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进位、进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要对齐。
2、能运用估算的方法初步检验计算结果的对错。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小图书馆(三位数笔算减法)
知识点:
1、掌握三位数减法(不退位、退位、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计算过程中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减,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和本位 上的数相加再减。
2、能运用估算的方法初步检验计算结果的对错。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