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 #二年级# 导语】数学的学习需要从小打好基础,所以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很重要,因此需要掌握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知识。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一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野歼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2.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二
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三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h=π(d÷2)h=π(C÷2÷π)h
4.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四
计算公式
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吵轮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和升脊信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五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问题。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⑵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 + 加数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 步骤: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 3 = 12 或3 × 4 = 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4、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⑶ 二年级上册怎样抓好“用数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比如铅笔、橡皮、课本、课桌。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黑板、教室、楼房、大树。
常考题目例如:
黑板长2(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一棵树高3(米)
教室长12(米) 门高2(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讲台高90(厘米) 筷子长20(厘米)
茵苗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图钉长1(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2、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刻度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物品的长度=终点的刻度数-起点的刻度数。
3、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常考题目例如:
(1)1米10厘米=(110)厘米 200厘米=(2)米
(2)弟弟再长高10厘米,就有1米,弟弟有多高?
1米=100厘米 100-10=90(厘米)
4、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的。
测量方法:
将线段的左端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线段的长度=终点的刻度数-起点的刻度数。
常考题目:
(1)判断线段
给出几张图片,让孩子根据线段的概念判断是否为线段,观察的时候重点观察线是否是直的,是否有两个端点。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当然这是最简单的题目。
(2)多边形有多少条线段。
三角形有3条边,3条线段;正方形和长方形有4条边,有4条线段。
(3)数线段
根据两个端点只有一条线段,
一条线段上有几个端点,端点数和线段数的关系如下:
在一条线段上有3个端点,就有2+1=3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4个端点,就有3+2+1=6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5个端点,就有4+3+2+1=10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6个端点,就有5+4+3+2+1=15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n个端点,就有(n-1)+(n-2)+……+1条线段。
⑵画线段的方法:
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一、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二、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注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4、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
1、步骤:
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写单位
③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A和B一共是多少(单位)?
②A比B多多少/几(单位)?
③B比A少多少/几(单位)?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主要学习角的特点和画法。
1、角的特点(有1个顶点,2条边),是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的标准。
2、角的大小的比较,通过叠合法的方法进行验证。
角的大小和张口的大小有关,和两边的边长无关。
3、角的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画角的时候,要先点一个点。
4、计算一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如下图)
其实这种题目有如下的规律:
第一个几何图形有两条线段,那么,角的个数就从比二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就是一个角;
第二个几何图形有三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三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2+1=3个角;
第三个几何图形有四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四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3+2+1=6个角;
第四个几何图形有五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五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4+3+2+1=10个角;
第五个几何图形有六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六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5+4+3+2+1=15个角。
依次类推,结果也呈现以上相同变化趋势。这样只要知道所给几何图形有几条线段组成,就可以依据比线段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的规律算出角的个数了。
5、角的分类
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三角尺上有一个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重点知识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
用乘法算就是:2 × 3 = 6 或3 × 2 = 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2+2++2=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3乘2等于6。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数×乘数=积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 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 用 几×几.
如:2和4相乘 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 ?用 几×几。
如:2个8相乘 用8×8=64
10、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
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11、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1乘任何数还得原数。
0乘任何数还等于0。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圆或者长方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分针长,时针短。
2、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3、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所以 1时 = 60分。
4、一刻钟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1小时是60分。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
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
1、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6 个两位数。
3×2=6(种)
分别是12、13、21、23、31、32。
2、用4,0,7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4 个两位数。
分别是40、47、70、74。
3、3个小朋友排队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种坐法。
3×2×1=6(种)
(用1,2,3表示这3个人,可以写成123、132、213、231、312、321)
4、3个人握手,每两个握一次,一共握3次。
2+1=3(种)
4个人就要握6次手。可以用连线法。
3+2+1=6(种)
5、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也可以连线。
2+1=3(种)
分别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裤子的搭配问题也可以连线。
⑷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二年级数学是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础,一定要掌握扎实,我整理了一些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长度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进率: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角
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表内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
以上是我整理的数学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⑸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汇
没有辛勤的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没有艰辛的付出,就没有丰硕的果实;没有刻苦的训练,就没有闪光的金牌。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 二年级数学 上册知识点总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 方法 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观察物体知识点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6、练习
(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球)
(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认识时间知识点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汇相关 文章 :
★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汇
★ 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⑹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部编版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 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之公式大全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h=π(d÷2)h=π(C÷2÷π)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h÷3=π(d÷2)h÷3=π(C÷2÷π)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二年级数学验算 方法 总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习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 说说 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部编版相关 文章 :
★ 二年级部编版数学的知识点
★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二年级数学教学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最好的学习方法推荐
★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
★ 小学二年级学习方法指导
★ 小学生的学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