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把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
(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
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 方法 。
(一)方程: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方程里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求出的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如果a= b,(c0),那么a ∕c = b ∕ c。
(三)解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1.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2.去括号
3.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一、图形认识初步
1.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的统称。
2.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平面图形。
3.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立体图形。
4.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 面相 交得线。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线段、射线
1.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5.相交: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6.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交点。
7.中点:M点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9.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三、角
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3.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
4.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直角等于90度。
③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④工具:量角器、三角尺、经纬仪。
5.余角和补角
①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②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射线:
1、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2、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线段:
1、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2、线段的性质(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
七年级数学 知识点
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式中出现带分数时,一般写成假分数形式。
3、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如:电费、水费、出租车、商店优惠-------。
4、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若①分母中不含有字母,②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不要漏负号和分母)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注意指数1)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选代表);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代数式分为整式和分式(分母里含有字母);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三篇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七年级数学教案华师大版
★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
★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提纲
★ 七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华师大版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2. 初中数学全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初中数学教材(108册)》
链接: https://pan..com/s/19EawlLxkUNs5quqP4tkZ3w
初中数学教材(108册)|浙教版|湘教版|苏科版|人教版|青岛版|鲁教版|冀教版|华师版|沪科版|北师版|北京版|2014北京版7下数学.pdf|2014北京版7上数学.pdf|配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rar
3. 求七年级上册数学段考复习资料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bqeovtCC8e9k6ShcnIq9oA
4. 瑗垮笀鐗埚拰浜烘暀鐗堢殑鏁板︽暀𨱒愭湁浠涔埚尯鍒锛
1銆佷汉鏁欑増鏁欐潗姣旇タ甯堢増镟寸郴缁燂纴瀛︿範镄勫唴瀹规洿涓板瘜锛屽炲姞浜嗏沧垒瑙勫緥钬濊繖涓鍗曞厓銆
2銆佷汉鏁欑増鏁欐潗鍦ㄨ$畻鏁椤︿腑涓挞棬瀹夋帓浜嗏灭敤鏁板︹濈殑鍙嫔墠铏氲炬椂锛屾湁锷╀簬瀛︾敓瑙e喅闂棰樿兘锷涚殑锘瑰吇銆
3銆佷汉鏁欑増鏁欐潗姣旇タ甯堢増镟存敞閲嶅︾敓绌洪棿瑙傚康镄勫煿鍏伙纴澧炲姞浜嗏滃浘褰㈢殑𨰾肩粍钬濊繖涓鍗曞厓銆
4銆佷汉鏁欑増鏁欐潗璁$畻镄勫︿範濂界噧杈冭タ甯堢増鏅氢竴姝ワ纴闅惧害灏忎簺鎭旈栎锛堜汉鏁欑増涓鍐岋细10浠ュ唴镄勫姞鍑忋20浠ュ唴镄勮繘浣嶅姞銆傝タ甯堢増涓鍐岋细10浠ュ唴镄勫姞鍑忋20浠ュ唴镄勮繘浣嶅姞涓庨浣嶅噺銆备汉鏁欑増浜屽唽锛20浠ュ唴镄勯浣嶅噺銆100浠ュ唴镄勪袱浣嶆暟锷犲噺涓浣嶆暟鍜屾暣鍗佹暟銆傝タ甯堢増浜屽唽锛100浠ュ唴杩涗綅锷犻浣嶅噺锛
5銆佸湪钬滆よ瘑浜烘皯甯佲濅腑锛屼汉鏁欑増鏁欐潗镟存敞閲嶆暟瀛︿笌鐢熸椿镄勮仈绯伙纴濡傦细50椤典緥6锛岀敤灏忔暟琛ㄧず鐗╁搧镄勪环镙硷纴璁╁︾敓鑳界湅镍傚晢鍝佺殑浠锋牸锛屼緥7渚8璁╁︾敓瀛︿细绠楁婚挶鏁颁笌鍓╀笅镄勯挶锛屼綋鐜颁简鏁板﹀︿範镄勪綔鐢ㄣ
6銆佸寳甯埚ぇ鐗堟暀𨱒愭瘆瑗垮笀澶х増鏁欐潗澶3绔犲唴瀹癸纴鍒嗗埆鏄锛氩叚骞寸骇涓婂唽绗2绔狅纴锏惧垎鏁扮殑杩愮敤銆傚叚骞寸骇涓嫔唽绗1绔狅纴鍦嗘煴涓庡浑阌ャ傚叚骞寸骇涓嫔唽绗2绔狅纴姝f瘆渚嬩笌鍙嶆瘆渚嬨傚叾瀹冨尯鍒涓昏佷綋鐜板湪缂栨帓椤哄簭涓娿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细锏惧害锏剧-浜烘暀鐗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细锏惧害锏剧-瑗垮笀鐗
5. 鏁板︿腑钬溌扁濊〃绀轰粈涔
钬溌扁 琛ㄧず姝f垨璐燂纴姝h礋鍙鍦ㄦ暟瀛︿腑鍙浠ョ敤𨱒ヨ〃绀烘湁鐞嗘暟镄勬h礋鎴栬瀵规暟杩涜锲涘垯杩愮畻涓镄勫姞鍑忚繍绠椼
姝h礋鍙峰湪涓瀛︾墿鐞嗕腑涓嶆槸鍗曚竴镄勬傚康锛屽畠链夌殑绛夊悓浜庢暟瀛︿腑链夌悊鏁扮殑姝h礋锛屾湁镄勫垯鐢ㄦ潵琛ㄧず鐗╁仛璐ョ悊閲镄勬ц川銆佹柟钖戯纴𨱍呭喌杈冧负澶嶆潅銆
瀹氢箟
鍦ㄦ暟瀛︿腑锛屽俫a|=2锛缁濆瑰锛夊垯 a镄勫疄闄呭兼槸卤2銆傛瘆0澶х殑鏁板彨姝f暟锛屾f暟鍓嶉溃甯告湁涓涓绗﹀彿钬+钬,阃氩父鍙浠ョ渷鐣ヤ笉鍐欙纴姝f暟链夋棤鏁颁釜锛屽寘𨰾姝f暣鏁锛屾e垎鏁板拰姝f棤鐞嗘暟 銆傛瘆0灏忕殑鏁板彨锅氲礋鏁帮纴璐熸暟涓庢f暟琛ㄧず镒忎箟鐩稿弽镄勯噺銆傝礋鏁扮敤璐熷彿钬滐紞钬濆拰涓涓姝f暟镙囱般
鐗╃悊涓姝h礋鍙蜂笉鏄鍗曚竴镄勬傚康锛屾湁镞跺椤湪鐗╃悊涓浣跨敤姝h礋鍙风瓑钖屼簬鏁板︿腑链夌悊鏁扮殑姝h礋锛屾湁镞跺欎娇鐢ㄦh礋鍙风敤𨱒ヨ〃绀虹墿鐞嗛噺镄勬ц川銆佹柟钖戙
镓╁𪾢璧勬枡锛
鐗╃悊瀛︿腑
姝h礋鍙峰湪涓瀛︾墿鐞嗕腑涓嶆槸鍗曚竴镄勬傚康锛屽彲浠ョ敤𨱒ヨ〃绀烘湁鐞嗘暟镄勬h礋锛屾湁镄勫垯鐢ㄦ潵琛ㄧず鐗╃悊閲忕殑镐ц川銆佹柟钖戯纴𨱍呭喌杈冧负澶嶆潅銆傚︾敓鍒颁简楂树腑镄勬渶钖庨桩娈碉纴闅忕潃鐭ヨ瘑镄勭Н绱锛屽线寰浼氩舰鎴愯礋杩佺Щ锛岄犳垚鐗╃悊閲忕殑姝h礋鏂归溃阌栾锏惧嚭銆傛湁浠ヤ笅鍑犵嶈〃鐜帮细
1銆佸皢鐗╃悊镄勬h礋绠鍗旷悊瑙d负链夌悊鏁扮殑姝h礋锛屽傝や负钬滐紞3m/s镄勯熷害灏忎簬1m/s镄勯熷害钬濄
2銆佸圭墿鐞嗛噺镄勬h礋鍙峰惈涔夎よ瘑涓嶆竻阃犳垚阌栾锛屽傝や负钬沧e姛鏂瑰悜绾锣勯ⅳ鍜岃礋锷熸柟钖戠浉鍙嵝濄
3銆佸圭墿鐞嗘傚康镄勫唴娑典笉鐞呜В阃犳垚姝h礋鍙风殑鍒ゆ柇阌栾銆傚傝や负钬姝g数钻鐢靛娍鑳戒竴瀹氢负姝o纴璐熺数钻风数锷胯兘涓瀹氢负璐颎濄
4銆侀殢镒忚祴浜庢煇鐗╃悊閲忔垨镆愮墿鐞呜繃绋嬬殑姝h礋銆傚傝や负钬沧g数钻峰懆锲存槸姝g数鍦猴纴璐熺数钻峰懆锲存槸璐熺数鍦衡濓绂钬滃寑锷犻熶负姝o纴鍖鍑忛熶负璐颎濄
鍦ㄦ暀瀛︿腑鏄寰堟湁蹇呰佸规湁鍏虫h礋鍙锋柟闱㈢殑鐭ヨ瘑杩涜屽綊绾虫暣鐞嗭纴鍒嗘瀽钖勭墿鐞嗛噺姝h礋镄勭墿鐞嗘剰涔夛纴姣旇缉鍏跺纾钖岀偣銆傛湁鍒╀簬锷犲己鐗╃悊鐭ヨ瘑镄勬í钖戣仈绯伙纴瀹屽杽瀛︾敓镄勭煡璇嗙粨鏋勶纴浣跨墿鐞嗛噺镄勬h礋镒忎箟鍦ㄥ︾敓澶磋剳涓链夊簭鍖栵纴娓呮榈鍖栥
鍙傝冭祫鏂欑撼铡:锏惧害锏剧-----姝h礋鍙
6.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第二章 有理数
1.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科学记数法: ,其中 。 6.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7.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不一定能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实数的运算基础是有理数运算,有理数的一切运算性质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运算。正确的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和灵活的使用运算律是掌握好实数运算的关键。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数与字母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5、多项式的项及次数:组成多项式中的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特别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不是组成多项式的所有字母指数和!!!
6、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
二、整式的运算
(一)整式的加减法 基本步骤: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的幂相乘 法则: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数学符号表示:___ (其中m、n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 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数学符号表示:_______ (其中m、n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 法则:积的乘方,先把积中各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等于积中各因式乘方的积。数学符号表示:_______ (其中n为正整数)
4、同底数的幂相除 法则:同底数的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数学符号表示:___ (其中m、n为正整数)
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6、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法则: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的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7、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8、平方差公式 法则: 两数的各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数学符号表示:_____ (其中a、b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说明:平方差公式是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得到的,它是两个数的和与同样的两个数的差的积的形式。
9、完全平方公式 法则: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数学符号表示: ______
(二)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就是多项式的每一项去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第四章 图形初步认识
1.点、线、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2.角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②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识别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③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相交线和平行线
一、基本概念
1. 直线:(1)直线是向__________无限延伸的,直线没有端点。(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__________。
2.射线: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__________,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 线段:(1)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两个端点.(2)两点之间,__________最短。
(3)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__________。
4.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_____时,叫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____。
5、垂线的性质:(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___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__最短。
6.两点间的距离:连结__________的线段的长度。
7.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__________的垂线段的长度。
8.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__________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9、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__________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_____叫做角的边。
10、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____的角的射线,叫做角平分线。
11.平角、周角:射线绕端点旋转,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__________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继续旋转回到__________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12、角的度量:1周角=__平角=___直角=360°, 1°=___’ , 1’=___”
13.小于平角的角的分类:__________角、__________角、__________角。
14.互为余角、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15.相关角的性质:(1)对顶角______(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__。
二、相交线和平行线
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__________。相交时,对顶角相等。
3.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___,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_____。
(3)同旁内角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4)平行(或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__。
4、平行线的性质:(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______。(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_____。
(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5)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或平行),这条直线也和_垂直(或平行).
(6)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__________。(7)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__________。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____。
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_____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__________。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_________。
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__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5.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比例,那么这条直线_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达
学习如何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后得到相应的结论;另外,我们还必须掌握有关频数、频率等知识点。
明确调查问题————数据的用途;
确定调查对象————数据收集的范围;
选择调查方法————收集数据所采用的方法;
展开调查——————数据收集;
记录结果——————数据整理;
得出结论——————数据分析;
概括:频数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学会用统计来直观来表示数据,并从统计图中发现数据间的联系。学会用计算机画出统计图。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1.会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转化,即对方程进行变形,变形时要注意两点,一时方程两边不能乘以(或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否则所得方程与原方程的解可能不同;二是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函数问题的基本内容。
2.正确理解方程解的定义,并能应用等式性质巧解考题:方程的解应理解为,把它代入原方程是适合的,其方法就是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使问题得到了转化。
3.理解方程ax=b在不同条件下解的各种情况,并能进行简单应用:(1)a≠0时,方程有唯一解x= ;
(2)a=0,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 (3)a=0,b≠0时,方程无解。
4.正确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可采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根据近几年的考试题目分析,要多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实际,多收集和处理信息,解应用题时还要注意检查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5.几种常见的问题:和差倍分问题、等机变形问题、劳力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工程问题。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应用:注意:方程(组)的解适合于方程,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个解,有时考查其整数解的情况,还经常应用方程组的概念巧求代数式的值。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常用方法是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转化思想和整体思想也是本章考查重点。
会用代入消元法解含有未知数系数为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会运用代入法解未知数系数都不是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加减法求未知数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学会使用方程变形,再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灵活运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解题。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能正确分析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题目内容往往与生活实际相贴近,与社会关系的热点问题相联系,请平时注意搜集、观察与分析。
第八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关键是分析判定不等号的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特别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方向;反之,若不等式的不等号方向发生改变,则说明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了一个负数。因此,在判断不等式成立与否或由不等式变形求某些字母的范围时,要认真观察不等式的形式与不等号方向。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大致相同,应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所乘以(或除以)的数的正负,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其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常与分式、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相联系,解决综合性问题
3.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不等式(组)的解往往是有无数多个,但其特殊解在某些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整数解、非负整数解,要求这些特殊解,首先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然后再找到相应的答案。注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4.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不等量关系,考查的热点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的不等式(组)应用题。
第九章 多边形
1. 多边形:一般来说,多边形是由一些线段依次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我们通常根据多边形的边数将它们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2. n边形:由n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叫做n边形(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3. 多边形的分割:从一个多边形的某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他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4. 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一个n边形共有n个顶点,n条边,n(n-3)÷2 条对角线。
5. 圆: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端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6. 圆上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弧,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7. 圆可以分成若干个扇形。
8. 圆上两点(连接两点的线段不是直径)将圆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大于半圆,一部分小于半圆,因此圆上的两点分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对应一个扇形。
⒐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⒑重点: 1.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1)四边形:平面内,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如果任何两条线段都不在同一直线上,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各部分名称: 边:组成四边形各边的线段 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点 内角:从四边形内部看相邻两边所成的角,简称为角. 对角线:连结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 外角:四边形的一条边与
第十章 轴对称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不同的概念:“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 “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形状。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由此亦可证明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图形的轴对称是中考题的新题型,热点题型。分值一般为3-4分,题型以填空,选择,作图为主,偶尔也会出现解答题。
考察内容: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判别。②注意镜面对称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突破方法: ①熟练掌握图形的对称基本性质和基本作图法。②结合具体的问题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探究发现其内在的规律。③注重对网格内和坐标内的图形的变换试题的研究,熟练掌握其常用的解题方法。④关注图形与变换创新题,弄清其本质,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如动手操作法,折叠法,旋转法。
第十一章 体验不确定现象
1、 必然事件:在每次实验中一定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机会是100%。
2、 不可能事件:在每次实验中一定不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机会是0。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3、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无法确定在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发生
的机会是0~1之间的数。
4、 “不太可能”不等于“不可能”,可能性小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发生。
5.机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经过多次试验使之趋于稳定时状态,就是这个事件的成功率我们以后把这种成功率表示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机会。
6.机会的均等与不等:不确定事件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各占一半即0.50时,我们称这不确定事件的机会均等,否则就是机会不等。
7、 不确定现象发生的机会的估计。
(1) 实验法: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估计。
(2) 分析法:从实验结果的所有可能情况来确定。
8、 不确定事件在大量重复实验中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7、 实验必须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次数越多,得到的机会估计值就越好。
8、 实验是估计机会大小的一种方法。
7.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一章 是理数,第二章是整数式的加减。我需要这前两章的知识点和例题
有理数简介
整数、分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即可以用两个整数比表示的数统称【有理数】。像-1,-2.5,-4/3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0;12.+5.4,+2/5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交界。正、负数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例:珠穆朗玛峰高8850米,记作+8850米;从银行取出400元,记作-400元。
人们常用画图把数直观化,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就是【数轴】,0表示的地方叫做【原点】。
像-2 2,-4/5 4/5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原点到一个数的距离是这个数的【绝对值】,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正数和0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正数>0>负数。负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小。
一个数加上a,等于减去-a:一个数减去a,等于加上-a。
有理数乘除法,【有奇数个负号结果是负数,有偶数个符号结果是正数,有一个0,结果是0.】
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
运算定律对所有有理数运算适用。例1如果向东走8千米记作+8千米,向西走5千米记作-5千米,那么下列各数分别表示什么?
(1)+4千米; (2) 千米; (3)0千米
解:(1)+4千米表示向东走4千米.
(2) 千米表示向西走 千米.
(3)0千米表示原地未动.
说明:(1)用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2)正数前面可以加上“+”号,一般地,正数前面的“+”号可省略不写,但有时为了强调,习惯上在正数前面要加上“+”号.(3)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外,还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这里在实际问题中有确定的意义.
例 2用有理数表示下面各量.
(1)如果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如何表示支出100元?
(2)如果海平面以下100米记作-100米,则如何表示海平面以上1000米?
(3)如果向南行100米记作+100米,则向北行200米如何表示?
(4)如果比标准重量重10千克记作+10千克,则比标准重量少5克应如何表示?
分析 该题中每两个量都是意义相反的两个量,为了区别意义相反的量我们应用不同符号的数来表示.
解 (1)支出100元表示为-100元;(2)海平面以上1000米应表示为+1000米;(3)向北行200米表示为-200米;(4)比标准重量少5克表示为-5克.
注意 (1)一个量是用正数表示,还是用负数表示是人们规定的,但在表示中也应尊重人们在多年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如:零上温度一般规定为正;海平面以上一般规定为正等;(2)正数前面的“+”号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例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a一定是负数.( )
(2)零是自然数.( )
(3)没有最小的正有理数.( )
解:(1)×(2)√(3)√
说明:应紧扣互为相反数、负数、零、正有理数的概念来解此类题,主要是应想到我们已经学到了代数领域了.应时时注意到字母a可能为:负数、零、正数.
例4(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10表示加10,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用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 02克记作+0.02,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解:(1)扣20分记作-20分;(2)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记作-12圈;(3)-0.03克表示乒乓球的质量低于标准质量0. 03克.
说明:通过三个实例说明如何用正负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例5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16,26,-12,-0.92, ,0, ,0.1008,-4.95 (思考:小数是分数吗!).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分析:根据正数、负数、整数和分数的定义,严格区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
解:正数集合{26, , ,0.1008,……};
负数集合{-16,-12,-0.92,-4.95,……};
正分数集合{ , ,0.1008,……};
负分数集合{-0.92,-4.95,……}.
说明:用大括号表示集合时,要注意省略号的使用.如“正数集合”指的是包含所有正数的一个“集体”,因为是“所有的”,而具体填时仅能填写一部分,所以后面应加省略号.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有理数是由负数和0组成 D.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2.如果海平面以上200米记作+200米,则海平面以上50米应记作( ).
A.-50米 B.+50米
C.可能是+50米,也可能是-50米 D.以上都不对
3.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0是最小的整数 B.1是最小的正整数
C.0是最小的自然数D.自然数就是非负整数
二、填空题
1.如果后退10米记作-10米,则前进10米应记作________;
2.如果一袋水泥的标准重量是50千克,如果比标准重量少2千克记作-2千克,则比标准重量多1千克应记为________;
3.车轮如果逆时针旋转一周记为+1,则顺时针旋转两周应记为______.
三、判断题
1.0是有理数.( )
2.有理数可以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两类.( )
3.一个有理数前面加上“+”就是正数.( )
4.0是最小的有理数.( )
四、解答题
1.写出5个数(不许重复),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其中三个数是非正数;(2)其中三个数是非负数;(3)5个数都是有理数.
2.如果我们把海平面以上记为正,用有理数表示下面问题.
一架飞机飞行高于海平面9630米;(2)潜艇在水下60米深.
3.如果每年的12月海南岛的气温可以用正数去表示,则这时哈尔滨的气温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4.某种上市股票第一天跌0.71%,第二天涨1.25%,各应怎样表示?
5.如果海平面以上我们规定为正,地面的高度是否都可以用正数为表示?
6.一学生参加一次智力竞赛,其中考五个题,记分标准是这样定的,如果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或不答都扣1分,该生得了3分,问其答对了几个题?
数轴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0 D.没有这样的数
2.数轴上有两点E和F,且E在F的左侧,则E点表示的数的相反数应在F点表示的数的相反数的( )
A.左侧 B.右侧 C.左侧或者右侧 D.以上都不对
3.如果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则这个数的相反数( )
A.小于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B.大于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C.等于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D.大小不定
二、填空题
1.如果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在原点的左侧,则表示该数相反数的点一定在原点的________侧;
2.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________表示;
3.与原点的距离是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_____个,它们分别表示的有理数是_______和_______;
4.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在数轴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数是4.( )
2.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的数越大.( )
3.数轴就是规定了原点和正方向的直线.( )
4.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
这是有理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