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安徽省的常识有哪些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华东地区西北部,是一个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面积13.96万平方千米,地形多样,南高北低。安徽省在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长江、淮河穿境而过。安徽于清康熙年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合为“安徽”。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来都是人才辈出之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留下了诸如徽派建筑、徽墨歙砚、徽戏等文化瑰宝。为中国的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地理概况
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西北部,东邻江苏、浙江,北接河南,西界湖北,南有江西,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被称为中国长江三角洲的腹地。安徽境内的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米。
全省南北长约570千米。东西宽约450千米。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淮河横贯安徽。将全省天然的分成三部分——锦绣的江南山区、富饶的中部平原和肥沃的淮北平原,以及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气候特点
安徽省季风气候显着,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并有明显的南北气候过渡特征。气温一般南部高于北部。年降水量南部多于北部,山地多于平原。夏季各月降水量的逐年变化更大,往往引起旱涝灾害。
自然资源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灰岩、岩盐居全国前十位。安徽省境内的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最着名的有扬子鳄、江豚等。濒危的动物59种。森林资源也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30%。
交通运输
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47千米,东西南北出省口皆有高速公路相连接;铁路总里程2387千米,京沪、京九、陇海和宁西等铁路纵贯境内:有4个民用机场,与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通航;水运体系发达。芜湖、铜陵、安庆3个长江口岸实现了对外轮的开放。
经济概况
安徽省是中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农业大省。以水稻、小麦以主。农业兼具有南、北方的生产特征。全省渔业发达。经济鱼类达40多种。重工业以煤炭、机械、化工为主,是中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安徽的古井贡酒、宣纸、徽墨、徽砚等闻名国内外,是安徽省的经济支柱之一。
文化习俗
安徽是南北文化交汇之地,这里地形复杂,受风土人情影响,文化习俗南北迥异。历史上,楚国统治安徽300多年,使这里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其中,徽州文化最为典型。从北宋后期,徽州文化全面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等,无不显示出独特的风貌。
省会:合肥
合肥市位于省境中部,长江淮河之间,沿江近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合肥属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7266平方千米。合肥现辖3个县4个区。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名胜古迹众多。有三国古战场逍遥津、曹操训练弓弩手的教弩台、古钟长鸣的明教寺、呈宋代建筑风格的包公祠、包公墓园以及晚清重臣李鸿章故居、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故居等。
“三朝古都”:亳州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与苏、鲁、豫3省邻近。亳州唐朝以前称谯(谯县、谯郡),自唐代始称毫州;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县级亳州市升为地级亳州市。总面积8394平方千米,总人口521万。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汤都于亳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历史名人荟萃,以三朝古都名扬天下。亳州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位居全国四大药都之首,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之滨,古称寿春。春秋为蔡侯重邑,战国时楚考烈王、西汉淮南王和东汉末年袁术均建都于此。东晋改称寿阳,隋称寿州,到近代始称寿县。寿县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城郊八公山是着名的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主战场。此外,千古佳话将相和的主角之一廉颇也葬在八公山。寿县南30千米是着名的神州第一大塘安丰塘,相传此塘为春秋中叶楚相孙叔敖集民力所建。寿县文物古迹还有报恩寺、范公祠、孔庙、战国墓葬、寿县古城墙、清真寺、刘安墓、珍珠泉等。瓦端口湖银鱼、瓦虾是寿县最着名的水产。八公山豆腐和传统糕点大救驾闻名遐迩。
芜湖
芜湖市位于省境东南部,北临长江,面积3325平方千米,辖4区3县,人口231万。芜湖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矿藏有铁、铜、石灰岩等。工业以轻纺为主,还有机械、造船等门类。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为主。长江流经市境西北部,流程70余千米。漳河、青弋江、水阳江自南向北流贯平原。其间河湖交织,形成水网圩区。芜湖港为长江五大港口之一。
黄山
秦代的黄山被称为黟山,到了唐代天宝六年(747年),改名黄山。黄山素以奇伟俏丽、秀灵多姿着称于世,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俱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徽州牌坊
在黄山市徽州区(古徽州)境内,保存有大量古代牌坊。因此,这里有“牌坊之乡”的美称。在封建社会,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当朝政府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牌坊”。后来也用来旌表家庭内的贞烈妇女。这样的牌坊便是贞节牌坊。到明清时代,徽州牌坊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固,雕刻造型精美,高大挺拔,恢弘华丽,是中国古牌坊建筑中的杰作。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唐天宝年间改名九华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皖南山区北部青阳县境内,面积百余平方千米。山势嶙岣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9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为九华山最高点。境内主要胜景有九子泉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平岗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闵园竹海、凤凰古松等数十处。名刹古寺林立,与自然风景巧妙结合,素有莲花佛国之称。寺庙始建于东晋,明清鼎盛时佛寺曾达三四百座,现存78座。
江南溶洞群
安徽的很多地区都有典型的岩溶地貌发育,江南水乡适宜的条件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溶洞。这里溶洞中的石钟乳发育形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加之洞底积水,构成一个个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在这些溶洞群中,最为着名的有贵池城南的大王洞、蓬莱洞、石台的鱼龙洞等。
包公祠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占地约2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祠内的包公塑像冷静严峻,一身浩然正气。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祠内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内的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祠室内外。有许多匾额楹联,用以歌颂包拯的清廉无私。
西递古村落
西递古村落建筑被誉为“徽派古民居珍宝”、“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民居建筑布局上高低错落,布置得当。这些清代民居的大门均采用黟县青石料砌成高大门坊,各种石雕、砖雕的门罩设在门坊上。民居大多有一处或多处因地制宜、依势而成的小庭院。院内布置有花坛、水池,围以漏窗、矮墙,饰以石雕、砖镂,整体建筑比例和谐,尺度适宜,在质朴中又见俊秀、典雅。各个民居单元还有青石为圈的水井。
宏村
在黟县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村舍,这里的古人别出心裁地设计出牛状居民村落——宏村。环绕全村的山溪清泉流进各家庭院,被称为牛肠;而与此相连的一个半月形池塘,被看做是牛胃:一渠清水由牛胃注入胃南湖,好像进入宏大的牛肚。沿江河而聚居,是古人早已养成的生活习惯,而这种引山泉之水入村舍、进庭院的精心设计。则不仅满足用水之便,也显示出了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更高层次的构想与追求。
许国石坊
歙县山城古为徽州治所,其中明代民居、牌坊、祠堂合称为歙县古建筑三绝。许国牌坊是一座跨街矗立、奇异独特的古牌坊,为中国古代石牌坊建筑中的罕见实例。牌坊大多为四脚。而许国石坊是八脚,也称八脚牌楼。石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平面呈口字形,三层四面八柱。主楼分为三层。最上层由斗拱承歇山顶屋檐,山面附楼各出两层挑檐。石坊通体为坚硬青石雕琢而成的仿木建筑。石坊四面雕为双龙盘边,镌刻着董其昌所书“恩荣”、“先学后臣”、“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等题款,显示了被纪念者的身份、功业等。石上所刻飞龙走兽、彩凤飞禽。神态逼真。
天柱山
天柱山之名皆因山峰突兀云天,峭拔如柱而得,又名潜山、皖山。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海拔高达1488米,号称中天一柱。山中层峦叠嶂,千岩万壑,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山中佛寺道观并存,现已成为中国的道教名山之一。
琅琊山
琅琊山面积约115平方千米,山中遗有唐、宋以来的多处摩崖、碑刻和古建筑。因有名山、名亭、名寺、名文、名泉、名洞、名士、名碑、名关而被称为九名胜境,素有“蓬莱之后无尉山”之誉。着名诗人韦应物、苏轼、欧阳修等均写有赞其美景的诗文。醉翁亭又名谓亭,创建于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是当时的琅琊寺僧智仙为着名文学家欧阳修而建。
“现代宋街”: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西南隅,是市内现存最完好的一条宋代商业长街,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为全国所罕见。有现代“宋街”之誉。沿街房屋多为两层,间以三层,楼下开店,楼上为居室。沿街两侧有茶楼、酒店、书场、墨庄、商场等260多室,各色摊点200多个。门面多为单开门,宽3~5米。入内则深邃,连续多进,内院以华丽的天井相联结。一般是前店后库,前通街,后通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