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小学生
【 #教育# 导语】为进一步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教育。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教育频道!1.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小学生
1.校园内六坚弊拆持:坚持佩戴口罩、坚持一米距离、坚持课间运动、坚持错峰如厕、坚持七步洗手。
2.按照指定路线进出学校和教室:上下楼梯尽量不触摸楼梯扶手,靠右有序上下楼。
3.课间提醒:课间佩戴口罩、杜绝课间追逐打闹,同学之间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搂抱、不串班。
4.卫生注意事项:教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注意个人卫生;错峰如厕后及时洗手,注意手部卫生。
5.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或者其山卖他身体不适,及时向任课老师及班主任老师报告。
2.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小学生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2.新冠肺炎由什么引起?
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WHO将SARS-Cov-2感染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其中多数感染可以导致肺炎,就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3.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是什么?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5.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6.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什么?
人群普遍易感。
7.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8.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黏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9.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10.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租唯枣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11.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至14天,多为3至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
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12.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冠肺炎病例?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13.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14.新冠肺炎如何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新冠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15.新冠肺炎有哪些防控措施?
(1)标准预防措施;
(2)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3)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4)房间通风换气;
3.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小学生
1.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有什么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2.七步洗手法的口诀和要领
(1)内:手掌相对揉搓;
(2)外:手心揉搓手背;
(3)夹: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揉搓;
(4)弓:弓起手指,双手互握,揉搓骨头突出部位;
(5)大: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转动揉搓;
(6)立:五指并拢,将指尖立于另一掌心处,旋转揉搓;
(7)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并旋转揉搓。
3.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4.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5.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1)不管是一次性口罩,还是医用口罩,都是有正反面的。就拿一次性口罩来说,大部分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具体请阅读口罩包装上的说明书;
(2)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3)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6.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1)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非医疗高风险的一般工作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并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时间,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2)口罩被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4)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7.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4.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小学生
科学佩戴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人员较为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到医院就诊以及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自觉佩戴口罩。口罩佩戴要规范,让口罩紧贴面部、遮住口鼻。
保持社交距离
减少前往人群密集或相对密闭的场所,在公共场所内自觉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尤其要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近距离接触。
注意个人卫生
外出回家、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切勿用脏手触摸眼口鼻。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人,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遮挡口鼻,使用后的纸巾立即丢弃并洗手。
谨记食品卫生
始终遵循生熟分开的原则,接触生鲜食材前后要及时洗手,未洗手不触摸眼口鼻;肉蛋海鲜类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
定时开窗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疾病传播风险,至少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天气转凉,气温日渐降低,开窗通风时也请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做好健康监测
5.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小学生
一、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三、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五、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为对症治疗。
六、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整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至少通风2次,每次10—15分钟。
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来不及或临时找不到纸巾时,可弯曲手肘后,再遮掩口鼻。
八、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等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用餐,使用公筷公勺。如果外出、去人流密集等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与人交流沟通和排队时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九、不要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避免与畜禽接触。处理生食和熟食等的切菜板、和存放用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失误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要彻底煮熟后食用。
十、加强体育锻炼,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十一、如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请佩戴口罩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十二、增强社会责任感,每个公民都是防控疫情的第一责任人。
❷ 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内容是什么
疫情防控预防知识: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相关知识: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一盘棋”思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要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坚持树立“一盘棋”思想,既抓好本地区本领域防控,又协同应对重点地区和全国防控大局,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统筹兼顾、协调联动,从而汇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疫情防控不放松!六条防护知识要牢记
❸ 预防新冠肺炎的健康教育
预防
1. 保持好个人卫生,勤洗手,进出家门进行鞋底消毒等,进门换洗衣物,房屋勤消毒、勤通风。
2. 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出入公共场合佩戴口罩(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等)。
3. 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
4. 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强身健体,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5. 与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者,应及时去定点医院就诊及进行自我主动隔离,以防止传染周围人员。
❹ 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内容
【 #教育# 导语】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教育频道!1.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内容
一、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空间,前往医院就诊、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从事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高风险暴露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年老及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二、保持社交安全距离
到人多密集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客流较多时,有序排队等候,避免人员拥挤。
三、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要勤洗手空指,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清洁双手前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垃圾箱内。
四、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居室和办公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避免空气污浊。冬季使用空调前应进行清洗和必要的消毒,保持一定的空气流动和自然通风。
五、注意饮食安全卫生
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佩戴口罩。购买境外冷冻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处理食材应生熟分开、煮熟煮透。购物、处理食材、饭前饭后应保持手卫生。
六、自觉坚持安全出行
杜绝带病上班上学。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近期与发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人员,尽量不液亏伍搭乘公共交通。
乘坐公共交通时,尽量选择刷卡、扫码等非接触方式充值、购票。遵守公交、地铁等部门防疫规定,如戴口罩、测体温等。
2.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内容
什么是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闹或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英文名称为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怎样防控?
具体预防手段如下:
1、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
2、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某些交通工具时,注意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3、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4、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5、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去捂,要用手肘部或纸巾遮住口、鼻;居室及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勤开窗,多保持通风状态;
6、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以提高个体免疫能力;注意营养、合理饮食,肉类、禽类和蛋类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3.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内容
1、防止口罩内面被污染:
戴口罩时,口罩内面不要用手触碰,平时放在洁净的地方。迫不得已时,可用电熨斗温度最低档(60℃≤温度≤90℃)熨烫口罩30分钟,熨烫时不推荐使用蒸汽。
2、正确戴口罩:
正确戴口罩非常重要。挂耳式口罩与绑绳式口罩,折叠层朝下的是外面,折叠层朝上的是内面。鼻夹需朝上,用双手由中间向两旁按压。完全包裹口鼻部及下颌,快速吹气能把口罩轻轻吹起,说明口罩已贴合在面部。容易有漏口的地方是鼻夹处、脸颊旁、下巴处。口罩外面视为污染面,用手触摸后立即洗手。3、少触摸公共设施:
尽量少触摸公共设施,如需触碰按钮等时,可使用纸触碰,纸张不断折叠,触碰一个位置,换一个面。
4、管住手:
手污染后,要及时洗手,如果一时找不到洗手设施,手也不要到处乱摸,特别不要用脏手触摸眼、鼻、口部。5、其它防护用品:
不在疫源地的人们,以及不与他人近距离面对面交流,且可以保持1-2米以上距离时,眼罩、鞋套、面罩、雨衣是不需要的。因为防护用品使用后就存在正确穿脱和处置的问题,如果不注意方法和流程,以及这些物品的正确处置,这些防护用品可能在你使用和处置的时候,造成对自己的污染。
6、减少面对面交流:
如果需要与他人面对面交流,尽量保持1-2米以上距离并戴口罩。
7、呼吸道与咳嗽礼仪:
不随便吐痰、擤鼻涕,咳嗽、打喷嚏,要注意礼仪,使用餐巾纸包住口鼻或用肘遮住口鼻。如果来不及拿餐巾纸,要用手捂住口鼻,但记得认真有效洗手。
8、食堂吃饭:
在食堂吃饭尽量减少堂食,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❺ 新冠肺炎冠肺炎防控知识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 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态度、处事都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是SARS近亲,但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为此感到恐慌。
2、本次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梁知并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如果出现早期临床表现,是否意味着自己被感染了?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C)、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4、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井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5、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猛尺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6、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你是一个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橡迹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杜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7、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1)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
(2)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请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3)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
(4)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5)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8、怎样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戴口罩前应洗手, 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要定期更换、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9、近期去过武汉,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如出现临床症状,是否要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检查?
回到居住地之后, 可在2周内注意加强身体防护,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需要接受屠家医学观察,不要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 (腋下体温≥37.3C)、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症状,请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