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六年级下册期末必考知识点数学
扩展阅读
同学群上有小人怎么办 2024-11-29 02:25:16
小乐讲知识 2024-11-29 01:58:34

六年级下册期末必考知识点数学

发布时间: 2024-04-07 09:09:50

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第一模块 数与代数

【点击重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及比与分数和除法间的联系,掌握比、分数、除法的转化,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必考题重现】

【例题1】下面哪幅图表示×的积?( )

【思路点睛】

×表示“求的是多少”,大长方形是单位“1”,将单位“1”平均分成4份,涂其中的3份就是,再将平均分成5份,涂其中的2份就是的,所以图B是正确的。

读书分割线

【例题2】永和面粉厂小时可以磨面粉吨。照这样计算,小时可以磨面粉多少吨?

【思路点睛】要求小时可以磨面粉多少吨,可以先求出1小时磨面粉多少吨。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效率,即÷=(吨)。再求小时可以磨面粉多少吨,×=1(吨)。

读书分割线

【例题3】学校九月份用电7000度,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了71,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电多少度?

【思路点睛】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了71,就是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九月份的71。把九月份的用电数看作单位“1”。九月份的用电数×71=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电数。求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电数,也就是求九月份的71是多少。7000×71=1000(度)

读书分割线

【例题4】0.25×( )=0.8×( )=23×( )=( )×37=1.5×( )=1

【思路点睛】这里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倒数。分数的倒数只需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其他数将其化为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例如:0.25=,的倒数是4。

读书分割线

【例题5】配置一种混凝土,下图表示所用材料的份数。如果这三种材料各有24吨,配制这种混凝土,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增加了多少吨?

【思路点睛】由图中可知水泥、黄沙、石子的份数比是2:3:5,需要水泥的吨数是黄沙的,24×=16(吨),水泥剩下的吨数是24-16=8(吨)。需要石子的吨数是黄沙的,24×=40(吨),石子增加的吨数是40-24=16(吨)。

花,枝条

第二模块 图形与几何

【点击重难点】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理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动态变化,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转化。

【必考题重现】

【例题1】把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能切成( )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长是( )分米。

【思路点睛】因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把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能切成1000块。100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排成一行长1000厘米,1000厘米=100分米,所以长100分米。

读书分割线

【例题2】一间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4米。要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面,除去门窗和黑板面积24平方米,粉刷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思路点睛】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面即需要粉刷5个面,需要先求出教室前后、左右和上面的面积和,(8×4+6×4)×2+8×6=160(平方米)。也可以用6个面的面积和减去地面面积,(8×4+6×4+8×6)×2-8×6=160(平方米)。门窗和黑板不需要粉刷,最后减去门窗和黑板面积,160-24=136(平方米)。

读书分割线

【例题3】一段方钢长1米,横截面是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每立方厘米的方钢重7.8克,这段方钢重多少千克?

【思路点睛】由“一段方钢长1米,横截面是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求出这段方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米=100厘米,100×5×5=2500(立方厘米)。因为每立方厘米的方钢重7.8克,所以2500立方厘米方钢重7.8×2500=19500(克),最后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19500克=19.5千克。

读书分割线

【例题4】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底面的长和宽都是15厘米,高是0.4米,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思路点睛】做长方体通风管,没有上、下两个面,只有4个侧面,这里又是4个完全相同的面。其次要注意单位的统一。15厘米=0.15米。0.15×0.4×4=0.24(平方厘米)

读书分割线

【例题5】一个长40厘米,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如果长增加5厘米,表面积就增加80平方厘米,求原长方体的表面积。

【思路点睛】长增加5厘米,增加了5个面,但是也遮住了一个面,实际上只增加了4个面,因为侧面是一个正方形,所以增加的4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用80÷4=20(平方厘米),又知道增加面的长是5厘米,用20÷5-4(厘米),求出增加面的宽,也就是原长方体的宽和高。这样就可以求出原长方体的表面积。(40×4+40×4+4×4)×2=672(平方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负数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1、3.4……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

2、正数和负数

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有无数个。

3、正数和负数的写法

负数:在数字前面加“-”号,负号不可以省略。

正数:在数字前面加“+”号,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5、数轴: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1、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2)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打折问题

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现价=原价×折扣

便宜的钱数=原价-原价×折扣=原价×(1-折扣)

(4)成数问题

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2、税率和利率

(1)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4)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5)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率)

3、购物策略

(1)估计费用: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2)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能够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第三单元 圆柱和圆锥

1、圆柱

(1)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

它的底面是大小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一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边长等于圆柱的高。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3)圆柱的特征

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 :S底=πr²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侧面积 :S侧=2πrh

表面积 :S表=2S底+S侧=2πr²+2πrh

体积 :V柱=πr²h

2、圆锥

(1)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3)圆锥的特征

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只有一条高。

(4)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²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体积:V锥=πr²h

第四单元 比例

1、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1)求比值的方法

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0、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1、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2、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3、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4、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1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1、鸽巢问题

(1)鸽巣原理

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入手, 把3个苹果放在2个盒子里, 共有四种不同的放法,。

无论哪一种放法, 都可以说“必有一个盒子放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这个结论是在“任意放法”的情况下, 得出的一个“必然结果”。

类似的, 如果有5只鸽子飞进四个鸽笼里, 那么一定有一个鸽笼飞进了2只或2只以上的鸽子。

如果有6封信, 任意投入5个信箱里, 那么一定有一个信箱至少有2封信。

我们把这些例子中的“苹果”、“鸽子”、“信”看作一种物体,把“盒子”、“鸽笼”、“信箱”看作鸽巣, 可以得到鸽巣原理最简单的表达形式。

(2)利用公式进行解题

物体个数÷鸽巣个数=商……余数

至少个数=商+1

2、摸球问题

(1)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数多1。即物体数=颜色数×(至少数-1)+1。

(2)利用极端思想

用最不利的摸法先摸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再无论摸出一个什么颜色的球,都能保证一定有两个球是同色的。

(3)计算公式

两种颜色:2+1=3(个)

三种颜色:3+1=4(个)

四种颜色:4+1=5(个)

㈡ 六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六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有:

1、数的认识:在复习数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构建一个完成的知识体系,在构建完成之后还需要帮助孩子理解运用。

2、整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分类。我们需要了解并记住整数和分数的定义是什么,他们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分数整数又有哪些分类,比如整数有奇数偶数合数质数等等,还有自然数、负数等等。再比如分数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等等,还有负分数等等。

3、数位和计数单位。这一块的内容考查的不算太多,但是需要掌握数位之间的进率和计数单位的分类。在考试中有时候会涉及到利用数位来解决问题。

4、数的读写和改写。数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和负数等等,我们必须掌握所有数的读法和写法,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在进行改写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一定要看清楚后边的单位再利用四舍五入进行改写。

5、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性质和小数的性质这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学生们首先需要知道这两个性质分别是什么,注意的是什么。小数点后末尾的0可以去掉,为何前边的不能去掉呢?同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那么同加或者同减会怎么样呢。另外还需要注意小数点的移动导致数的变化规律。

6、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内容虽然不算很多,但是非常难理解,所以这一块内容一定要多下功夫,毕竟这块内容还是初中学习的基础。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做题,也是有一定难度和技巧的。

㈢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下面我整理了一些关于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尽量约分,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常考的质因数有11×11=121;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 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先画单位一的量,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 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在“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

3、写数量关系式的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相当于”“是”、“比”是 “ = ”

(2)分率前是“的”字:用单位“1”的量×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20,甲数的1/3是多少?列式是:20×1/3

4、看分率前有没有多或少的问题;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少1/2,乙数是多少?

列式是:50×(1-1/2)

(比多):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小红有30元钱,小明比小红多3/5,小红有多少钱?

列式是:50×(1+3/5)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 一个数×几倍;

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一个数×几分之几。

5、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几分之几×个数

6、求已知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方法:

(1)、单位“1”的量×(1-分率)=另一个部分量(建议用)

(2)、单位“1”的量-已知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的部分量=要求的部分量

例如:教材15页做一做和16页练习第七题(题目中有时候会有这种题的'关键字“其中”)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二、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四、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 1的倒数是1; 因为1×1=1;0没有倒数,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分母不能为0)

4、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5、运用,a×2/3=b×1/4求a和b是多少。把a×2/3=b×1/4看成等于1,也就是求2/3的倒数和求1/4的倒数。

1、分数除法的意义: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如:1/2÷3/5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2与其中一个因数3/5,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的规律: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1,解法:(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解:设未知量为X (一定要解设),再列方程 用 X×分率=具体量

例如:公鸡有20只,是母鸡只数的1/3,母鸡有多少只。(单位一是母鸡只数,单位一未知.)解:设母鸡有X只。列方程为:X×1/3=20

(2)算术(用除法):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

即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例如:公鸡有20只,是母鸡只数的1/3,母鸡有多少只。(单位一是母鸡只数,单位一未知,)用除法,列式是:20÷1/3

2、看分率前有没有比多或比少的问题;

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具体量÷ (1-分率)= 单位“1”的量;

例如:桃树有50棵,比苹果树少1/6,苹果树有多少棵。

列式是:50÷(1-1/6)

(比多):具体量÷ (1+分率)= 单位“1”的量

例如:一种商品现在是80元,比原价增加了1/7,原价多少?

列式是:80÷(1+1/7)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分数形式。

例如:男生有20人,女生有15人,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列式是:15÷20=15/20=3/4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方法:

用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分数

即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用(大数–小数) ÷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分数形式。

例如:5比3多几分之几?(5-3)÷3=2/3

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用(大数–小数) ÷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分数形式。

例如:3比5少几分之几?(5-3)÷5=2/5

说明:多几分之几不等于少几分之几,因为单位一不同。

5、工程问题: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合做多长时间完成一项工程用1÷效率和,即1÷(1/时间+1/时间),(工作效率=1/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5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0天完成,甲单独做要3天完成,三人合做几天可以完成?列式:1÷(1/5+1/10+1/3)

第四单元比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15 ∶ 10 = 3/2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例:长是宽的几倍。

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 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6、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 前 项 比号“:” 后 项 比值

除 法 被除数 除号“÷” 除 数 商

分 数 分 子 分数线“—” 分 母 分数值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9、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10、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最好是写为分数(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分)

例如:15∶ 10=15÷10=15/10=3/2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

(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 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例如: 15∶10 = 15÷10 =15/10= 3/2 = 3∶2

还可以15∶10 = 15÷10 = 3/2最简整数比是3∶2

5、比中有单位的,化简和求比值时要把单位化相同再化简和求比值,结果没有单位。

6.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一般有两种解题法

1,用分率解:按比例分配通常把总量看作单位一,即转化成分率。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几份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再用总量分别乘几分之几。

例如:有糖水25克,糖和水的比为1:4,糖和水分别有几克?

1+4=5 糖占1/5 用 25×1/5得到糖的数量,水占4/5 用 25×4/5得到水的数量。

2,用份数解: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一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例如:有糖水25克,糖和水的比为1:4,糖和水分别有几克?

糖和水的份数一共有1+4=5 一份就是25÷5=5糖有1份就是5×1水有4分就是5×4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

一、认识圆形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d/2

8、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只有1条对称轴的图形有: 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长方形;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等边三角形;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圆、圆环。

11、画对称轴要用铅笔画,同时要用尺子(三角板)画出虚线,这条虚线两端要超出图形一点。

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实验:(滚动法)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得到圆的周长。或者用线围绕圆形纸片一周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测绳法)。

发现,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圆周长除以直径)是一个固定数即3倍多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ai) 表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π ≈ 3.14。

(2)、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π倍,而不是3.14倍。

4、圆的周长公式: 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用字母表示C= πd

(1)、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用圆的周长除以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d = C ÷π或圆的周长等于2乘圆周率乘半径,用字母表示C=2πr

(2)、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用圆的周长除以圆周率的2倍,

用字母表示 r = C ÷ 2π(r = C / 2π)

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6、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

(1)、周长的一半:等于圆的周长÷2

计算方法:2π r ÷ 2 即C半= π r

(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计算方法:半圆的周长=5.14 r (推导过程C半=2π r ÷ 2+d=πr+d=πr+2r =5.14 r)

三、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用字母S表示。

2、圆面积公式的推导:(1)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2)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3、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因为: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所以:圆的面积 = 圆周长的一半 × 圆的半径

即S圆 = C÷2× r=πr × r=πr

圆的面积公式:S圆 =πr → r = S 圆÷ π

4、环形的面积: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内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R=r+环的宽度.)

S环 = πR -πr 或环形的面积公式:S环 = π(R -r )(建议用这个公式)。

5、一个圆,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这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3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3倍,而面积扩大3的平方倍得到9倍。

6、两个圆: 半径比 = 直径比 = 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这比的平方。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7、任意一个正方形与它内切圆的面积之比都是一个固定值,即:4∶π

8、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反之,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的周长最短。

9、常用各π值结果:π = 3.14;2π = 6.28 ;5π=15.7

10、外方内圆(内切圆)公式S=0.86r 推导过程:S=S正-S圆=d -πr =2r×2r-πr =4r -πr =r ×(4-π)=0.86r

11、外圆内方(外切圆)公式S=1.14r 推导过程:S=S圆-S正=πr -dr/2×2=2r×r/2×r=πr -2r =r ×(π-2)=1.14r (把正方形看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就是直径,高是半径)

1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扇形的面积与圆心角大小和半径长短有关。

13、S扇=S圆×n/360;S扇环=S环×n/360

14、扇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15、常见半径与直径的周长和面积的结果。

半径 半径的平方 直径 周长 面积

1 1 2 6.28 3.14

2 4 4 12.56 12.56

3 9 6 18.84 28.26

4 16 8 25.12 50.24

5 25 10 31.4 78.5

6 36 12 37.68 113.04

7 49 14 43.96 153.86

8 64 16 50.24 200.96

9 81 18 56.52 254.34

10 100 20 62.8 314

1.5 2.25 3 9.42 7.065

2.5 6.25 5 15.7 19.625

3.5 12.25 7 21.98 38.465

4.5 20.35 9 28.26 63.585

5.5 30.25 11 34.54 94.985

7.5 56.25 15 47.1 176.625

;

㈣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 数学总复习指导提纲 一、总复习的内容和目标 数的认识 ①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能按要求写数和读数。 ② 会比较数的大小,能把几个不同类的数按要求排列。 ③ 会改变计数单位进行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④ 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间的联系和区别,会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⑤ 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移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⑥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约分和通分。 数的计算 ①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口算,会笔算。 ②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灵活应用关系进行验算。 ③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步骤和方法,会计算两、三步计算的混算式题。 ④ 掌握运算定律和性质,能灵活应用定律或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⑤ 会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会列综合算式解两、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⑥ 掌握整除和除尽的关系,理解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区 分质数、互质数、质因数,会分解质因数,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两、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比和比例 ① 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写出两个数(量)的比,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② 掌握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能进行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 ③ 知道比例尺,会按比例分配,会解答有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④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组比例、解比例。 ⑤ 掌握正、反比例的判定方法,能判断两个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会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代数知识 ①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般数量关系。 ② 会用数字代替字母,然后求式子的值。 ③ 明确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会解简易方程,会检验方程的解。 ④ 会用字母表示要求的数,列方程解已知含求的文字题和逆向思考的应用题。 几何知识 ① 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知道各种类型的角。 ② 会画:⑴角;⑵线段;⑶垂线和平行线;⑷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③ 掌握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基本 特征,知道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会求周长和面积。 ④ 掌握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表面积、 侧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会求表面积、侧面积、体积和容积。 ⑤ 知道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重量)、时间、人民币的 单位和进率,会进行同类名数的改写。 解决问题 ① 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会解决实际问题。 ② 会收集、整理数据,会补充完成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会从图表中找出 有关数据,通过计算解决问题;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二、总复习的具体做法 总复习的四个基本策略: 1.巩固知识,以练为主。 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以练为主,且以学生自己笔练为主,应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复习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和说明常见错误的防止和纠正策略外,应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己练习,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提高。 2.整理知识,学生为主。 整理知识是复习课的重要一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己为主,井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来整理知识,学生容易理清知识和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别,记牢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查漏补缺,调查为先。 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复习前摸清学生中的“漏”和“缺”非常重要,在复习课中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复习课之前,作些摸底调查也非常必要。 4.发展提高,思维为先。 发展提高是复习的又一重要目的。通过复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应让大多数学生除了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外,更主要的应该让学生在思维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特别要注意发展提高学生的发现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拟好或选好复习题是重要一环。通过练习达到既巩固整理知识又能发展提高的目的。 复习课的三条教学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总复习要做到“四抓”: 一抓重点——数学总复习,决不能只是多做一些题目,应该复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小学数学一共有十二册书,内容很多,要抓住教材中最主要的内容复习。如复习数的概念时,就要抓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又如整、小数应用题,千变万化,种类很多,复习时就要抓数量关系和分析、思考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对一些掌握较好的知识,只要适当复习,引起回忆就可以了;对一些还没有掌握住的知识,就需要重点复习,把它们彻底弄懂。 二抓串连——数学知识相互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总复习时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死记硬背。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把有关的知识串连起来,能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记忆。如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是有关的,比的性质、分数的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规律也是一致的,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掌握住一大片知识。 三抓比较——有些数学知识之间容易混淆,要把那些往往会弄错的概念、练习题列举出来,相互比较,把它们正确地区别开来。在总复习时,要把多方面的知识灵活的综合运用,这对提高解题能力是很重要的。 四抓合理安排——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切不可整天埋头去啃书本、做练习,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丰富的课余生活能调节大脑,提高复习的效率。 复习课的六种方法: 预习法:让学生自己复习。因为复习课讲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布置学生预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预习,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归纳法: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 比较法:比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在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比较法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讨论法:讨论法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复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复习。讨论法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圆满地解决问题。 变题法:变题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利用变题法复习有两个好处: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二是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比较,防止知识负迁移。 补缺法:平时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利用补缺法复习,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例题和习题,要使学生感到补充的例题和习题不是乏味的重复,从而激发他们的复习兴趣,得到求知的满足。 复习课的五步操作程序: 忆→清→析→练→评 一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二清——“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的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清”的过程是疏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清”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三析——对专题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果专题的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四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学生沟通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评——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适当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构建主体参与的五个做法: 看、思、说、做、评 一看——观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观察,课中呈求直观材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形象直观的表象,为开展复习提供相对清淅的表象,为提取和组合表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思——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 三说——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在组内认真地交流自己的思考所得;或者在组间交流本小组研究的结晶,使复习的思路越辩越清。 四做——解题。让学生在明确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分工与合作,自己动手操作,解决研究问题。 五评——评价。让学生参与到复习的评价活动中来,使学生们在评价他人的时候,得到启迪,受到鼓舞。同时,对自己的研究行为进行相对公正、客观、合理地评价。 总复习中应注意的十点: 1.坚持教材为本,扣紧数学大纲,参考课程标准,把握复习要求,制定复习计 划,设计复习过程。(理解概念,计算验算,分析列式,几何作图,应用公式) 教师应把复习课上成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课。要改变过去以教师的串讲 为主的传统做法,做到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结构合理。复习课力求上得既轻松愉快、又有实效。虽然复习的基本内容学生是学过的,熟知的,但复习不应是简单的重复,要靠教师精心组织,着意引导。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富于启发思考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 2.在复习分块章节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 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比如: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的背诵;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理顺关系。 3.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培养。 ① 在四则混合运算方面,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 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② 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中,要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类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 ③ 在应用题的复习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 的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4.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 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做到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5.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整理,对学生要 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复习时,教师应切实加强学生认真读题, 审题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读题时读清、读透。 7.在复习中,对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要及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与学生进 行反馈交流,以达到预期的复习目标。 8.克服下列错误的思想和做法: ① 单纯为应付考试而复习,猜题押题,死记硬背; ② 加重学生负担,挤占学生休息和活动的时间; ③ 重少数学生的培优,轻多数学生的提高; ④ 只注重解题,忽视必要的归纳总结和寻找规律; ⑤ 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⑥ 只管上课不管效果。 9.实行“复习——检测——分析——补救”,全面掌握知识,培养数学能力。 10.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组间竞赛活动,尽最大 可能使优秀生更优秀,尽量缩小优生与差生的距离。

㈤ 六年级下册数学必考重点有哪些

一、负数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圆柱和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比例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统计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五、数学广角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㈥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必考的知识点是什么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倍数、因数:A÷B=C,A、B、C均为整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因数,也是它本身的倍数。

3、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4、按一个数因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因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5、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2、4、6、8。

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或者5。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5”。

7、公因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8、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

三、四则运算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在四则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3、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两个数相加,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结合律:(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4)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四 、两个规律

1、除法的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乘法的积不变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则除以几,那么它们的积不变。

3、一个因数乘以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乘以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一个因数除以比1大的数,商比这个数小,除以比1小的数,商比这个数大

五、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㈦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知识是人生旅途中的资粮。从而,只要我们有了更多的知识,哪怕是最可怕,最艰难的任何事,我们多有了力量去克服,有了知识我们就有了向前走的勇气,勇往直前。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第一单元 负数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

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

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

负数<0<正数 或 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 方法 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10﹪

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85﹪

(二)、税率和利率

1、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 教育 、 文化 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2、利率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率)

购物策略:

估计费用: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购物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能够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学后 反思 :做事情运用策略的好处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第三单元 圆柱和圆锥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两种方式:

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 :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 增 =2πr?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则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 :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侧面积 :S侧=2πrh

表面积 :S表=2S底+S侧=2πr?+2πrh

体积 :V柱=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只求侧面积: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 游泳 池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

二、圆锥

1、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

4、圆锥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

②竖切(过顶点和直径直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面积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即S增=2rh

5、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体积:V锥=1/3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锥的高,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三、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体积相差2/3Sh

题型 总结

①直接利用公式:分析清楚求的的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体积

分析清楚半径变化导致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积、体积的变化

分析清楚两个圆柱(或两个圆锥)半径、底面积、底面周长、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之比

②圆柱与圆锥关系的转换:包括削成最大体积的问题(正方体,长方体与圆柱圆锥之间)

③横截面的问题

④浸水体积问题:(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品的体积,等于盛水容积的底面积乘以上升的高度)容积是圆柱或长方体,正方体

⑤等体积转换问题:一个圆柱融化后做成圆锥,或圆柱中的溶液倒入圆锥,都是体积不变的 问题,注意不要乘以1/3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第四单元 比例

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0、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1、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2、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3、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4、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1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16、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17、常见的数量关系式:(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18、

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求比例尺。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可以求实际距离。

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可以求图上距离。

计算时图距和实距单位必须统一。

19、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答: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

已知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就是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的积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1、鸽巣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组合原理,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利用公式进行解题:

物体个数÷鸽巣个数=商……余数

至少个数=商+1

2、摸2个同色球计算方法。

①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数多1。

物体数=颜色数×(至少数-1)+1

②极端思想: 用最不利的摸法先摸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再无论摸出一个什么颜色的球,都能保证一定有两个球是同色的。

③公式:

两种颜色:2+1=3(个)

三种颜色:3+1=4(个)

四种颜色:4+1=5(个)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六年级数学几何的初步知识知识点总结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小升初考试必备数学一到六年级的知识点

★ 小升初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