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知识梳理
为什么从二年级开始数学课本内容都有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上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尝试。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二年级上册:
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困难,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二年级下册:
简单的推理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 本单元的相关概念 。
三年级上册:
等量代换法
知识点
1、等量代换的思想: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替。
2、运用等量代换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等量代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数学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学会等量代换的方法,接受等量代换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形成我要学好数学的精神风貌。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友好合作,营造和谐共进的氛围。
习题:
1、 1只河马的体重等于 2只大象的体重, 1只大象的体重等于 10匹马的体重。 1匹马的体重是 320千克,这只河马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20×10=3200(千克 ) 是1只大象的体重
河马体重是 3200×2=6400(千克 )
320×(2×10)=6400(千克 )
2、 +++□=25,□=+。 求 =? □=?
3、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 2只梨的重量,也等于 4只香蕉的重量,还等于 2只苹果、 1只梨、 1只香蕉的重量之和。那么 1只菠萝等于几只苹果的重量?
4. +=21
+□ =38
+□ =15
=( )
□ =()
=()
5.一个数加上 4,减去 4,乘以 4,再除以 2,结果是 2,求这个数。
三年级下册
简单的组合: 生活中, 我们常常应用组合知识来解决问题。 如进行上衣和裤子的搭配、 出行时选择不同路线、 体育比赛场次的设定等。 本单元要学习的是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是把几个事物, 每两个组合在一起, 找出有几种组合方法。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进行, 按一定的顺序把要组合的事物两两相连, 在数一数连了几条线, 就得到了组合数。
简单的排列: 生活中, 我们也常常会应用排列知识来解决问题。 如邮政编码、电话号码、 身份证号码等各种编号。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是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本单元学习的排列比较简单, 可以用摆一摆或列表的方法, 先确定第一个位置后, 再确定第二、 第三的位置, 看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就得到了他们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也就是几种排列方法。 方法有多种, 只要能按一定顺序进行, 关键做到不重复、 不遗漏。
二、 教学内容 简单事物的排列。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 通过观察、 猜测、 操作、 实验等活动, 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能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找出简单事物间的排列规律。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 让学生经历找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过程,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分析和推理能力及有顺序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并通过互相交流, 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并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 猜测、 试验等活动,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数。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能进行简单的、 有条理的思考。 三、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知识点: 排列组合。
预测学生情况: 三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对自身的审美意识的能力, 衣服的不同搭配穿法是他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观察分析, 找出所有的组合数, 充分展现学生的所有思考方法, 利用评价、 比较找出最简便、 合理的表示方法, 学生能体会到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四年级上册:
一、烙饼问题(优化方案)
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合理、最省事、最节约的最优方案。
(一)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最少需要的时间:饼的张数×3
1、如果要烙8张饼,最少要多少分钟?
(二)合理安排时间
1、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用流程图把沏茶的顺序表示出来。
2、小明(5分钟)、小亮(3分钟)、小叶(1分钟)同时来到学校义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四年级下册:
鸡兔同笼
表格法、假设法
1、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用假设法和方程解决)
2、六年级同学分组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类每5人一组,艺术类3人一组,共有37名学生报名,正好分成9个组。参加科技楼和艺术类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3、规则: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分。
(1)2号选手共抢答8题,最后得分64分。她答对了几题?
(2)1号选手共抢答10题,最后得分36分。她答错了几题?
(3)3号选手共抢答16题,最后得分16分。她答对了几题?
五年级上册:
植树问题
一、了解间隔、间距、总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两边都栽:棵树=间隔数+1
一边载一边不栽:棵树=间隔数
两边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
注:封闭图形属于“一边载一边不栽”这种情况。棵树=间隔数
二、最外层的总点数=每边的点数×边数—边数
三、练习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笔直的跑道一旁插着51面小旗,他们的间隔是2米。现在要改为只插26面小旗,间隔应改为多少米?
4、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5、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6、咱们班同学团体操表演,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站15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五年级下册:
(一)找次品
方法:把数量尽量平均分成3份,假如不能平均分,3份间尽量只相差1。
用天平找次品时,所测物品数目与测试的次数有以下关系:(只含一个次品,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
待测求物品数目
最少:3(n-1)次方+1 最多:3的n次方
注:如果不知次品是轻或重,那次数比以上次数多1次。
练习:
1、一箱糖果有12袋,其中有11袋质量相同,另有1袋质量不足,轻一些。称2次有可能称出来吗?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来?
用下面的图表示称的过程:
把12袋糖分成3份,每份4袋。天平两边各放4袋。
平衡
不平衡
2、有3袋白糖,其中2袋每袋500克,另1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能用天平找出来吗?称几次?
3、五1班有25人,许多同学参加了课外小组。参加音乐组的有12人,参加美术组的有10人,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多少人?
(二)打电话(每分钟通知1人)
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人数:2的(n-1)次方
到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2的n次方-1
到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2的n次方
1、第5分钟通知的队员人数?( )
2、5分钟内通知的队员人数? ( )
3、如果一个合唱团有50人,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
六年级上册:
数与形
观察图形找规律,首先应找出哪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求解。
六年级下册:
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来源于一个基本的数学事实。将三个苹果放到两只抽屉里,要么在一只抽屉里放两个苹果,而另一只抽屉里放一个苹果;要么在一只抽屉里放三个苹果,而另一只抽屉里不放。这两种情况可用一句话概括:一定有一只抽屉里放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虽然我们无法断定哪只抽屉里放入至少两个苹果,但这并不影响结论。“抽屉原理”是数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在数论、集合论和组合论中有很多应用。它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如招生录取、就业安排、资源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我们经常会看到隐含在其中的“抽屉原理”。
方法:物体数 ÷抽屉数 (商+1)
1、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六年级里至少有几人的生日是同一天?为什么?
3、六2班有49人,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为什么?
4、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棒各10根混在一起。
(1)如果让你闭上眼睛,每次最少拿出几根才能保证一定有2根同色的小棒?
(2)每次最少拿出几根,才能保证一定有不同颜色的小棒。
‘贰’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部)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叁’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小学数学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这个基础一定要坚实。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一年级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知桥蔽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碧闷(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敏慧州(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四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_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5)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6)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_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_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六年级数学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_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_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
拓展阅读: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1、听课不仅要听,还要思考
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候都能认真听讲,对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有很深的记忆,但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做不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还要进行思考,了解解题思路。对于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只会记忆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而不懂怎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答问题,那么他的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差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是非常低下。
2、扩宽解题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因此,学生要利用好这些机会,扩宽解题思路,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3、利用好错题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做错题目,这时候要将错题进行整合归纳,建立错题集。借助错题集,学生可以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此外,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翻看错题集,不断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抬升知识短板、弥补知识漏洞的目的。
‘肆’ 新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 数学广角 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
新知识点: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学要求: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建议:
“数学广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多注意抓住并把握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素材。
1、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儿童节到了,穿什么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如何选择游览的路线等等。
2、注重学习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本单元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要尽可能的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排出不同的三位数,比赛场次问题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3、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能力。每种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活动前质疑:怎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
4、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述,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交流即可,使学生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一课时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课题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教 学 反 思
一、 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
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五、板书设计
‘伍’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二)趣味乐园挖地雷
原问题:
(5)数学广角知识点视频扩展阅读
主要考察的是平均数的知识点:
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一个统计量。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除了需要刻画平均水平的统计量,统计中还有刻画数据波动情况的统计量。比如,平均数同样是5,它所代表的数据可能是1、3、5、7、9,可能是4、4.5、5、5.5、6。也就是说5所代表的不同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