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开始下雪了,普及一下知识.知道雪花总共分几种么
科学家发现,雪花事实上只有35个普通形状。这些包括柱状冰晶、不规则雪颗粒和平晶在内的形状构成了“传统的”六角形雪花。它们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改变。
英国伯恩茅斯市化学教师安迪-布伦宁根据最新研究制作出一个信息图,揭示了这些不同形状。这张图表展示了39类“固体沉淀”或雪,其中包括35种雪花及其名 字。这些雪花又进一步被分成121类。冰晶胚芽等更简单的雪花形状在低湿度下更常见。但平晶等更复杂的雪花形状形成于高湿度区域。
布伦宁说:“我们依然不知道使雪花形成这些特别形状的准确变量,但科学家正不断研究理论公式,以便预测雪花形状。”这项由日本北海道北见工业大学科学家开展的最新研究将分类划为3个等级:一般、中级和初级。
布伦宁根据最新研究制作出的信息图揭示了39个中级晶族。它们又被分成8组,分别是柱状冰晶、平晶、柱状冰晶和平晶混合物、雪晶聚合体、霜雪晶、冰晶胚芽、不规则颗粒和蕨类植物样形状。柱状冰晶和平晶是许多人想象的雪花形状。
㈡ 雪花是怎么形成的物理
冬季气温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便在云层中凝结成小冰晶。而云层中的冰晶和过冷水滴不断碰撞蒸发,就会形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在凝结的同时体积逐渐增大,就慢慢变成了雪花。由于雪花是由冰晶增大形成的,而冰晶的分子多为六角形,所以雪花也多是六角形的。根据热力学知识,湿空气(就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和它的含量呈正比,它能达到的最高压力就是这个温度下的饱和压力,这时水蒸气的含量也就达到了最大限度,所以人们常常称之为“饱和湿空气”。而且,热力学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在这种饱和状态下,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或者说,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蒸气)三个相(即固相、液相和气相)处于平衡,不同相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当气温降低时,空气中原来处于饱和的水汽就“过”饱和了,它会在微尘之类的“核”上凝结,依照气温的高低不同,可以生成水滴或冰晶(有时二者同时存在)。我们看到的云,就是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如果基本上是水滴,就叫做“水云”;如果以冰晶为主,就叫做“冰云”。
㈢ 有关雪的知识
水是地球上各种生灵存在的根本,水的变化和运动造就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到天空中,这些水汽又随着风运动到别的地方,当它们遇到冷空气,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这种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降水,这就是下雨;另一种是固态降水,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雪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小水滴凝结而成,而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雪自然应是无色的,但由于水结冰,密度变小,在凝结过程中又有一些杂质,所以雪就变成了白色。
㈣ 关于下雪的“冷”知识,你了解吗
今年北京的雪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前阵子帝都雪景霸占了我们的朋友圈,你那里下雪了吗?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7个关于雪的冷知识吧!
1. 雪花都是六角形?
雪花是一种美丽的晶体,又名未央花和六出,是由雪晶互相碰并、粘合和钩连在一起而形成的雪晶聚合物。目前已知的雪花形状大约有两万多种,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绚丽多姿。
7. 第一个给雪花拍照的人是谁?
Wilson Bentley,是一名1865年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农场的普通人。他自孩提时代便对观察自然界充满兴趣,尤其对雪花着迷,不到19岁就开始记录深爱的雪花,并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给雪花拍照的人。
他也以“情人的浓烈之爱和科学家的无比耐心”将毕生奉献给了雪花,终其一生拍过的雪花数量超过5000朵,且形状未有任何重复,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雪花人”。Bentley的雪花显微照片登上了科学杂志,光是《自然》杂志就登了其中的60张。这些照片影响了很多科学家、摄影家以及博物馆家。这位“雪花人”也成为了科学家,并着有《Snow Crystals》(雪晶)一书。
(作者:王海波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㈤ 关于雪的知识
雪的形成和种类
我们都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雪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在初春和秋末,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大坪霁雪
到大坪主要是观赏雪后的景色。大坪观雪和登上金顶观雪大不一样。金顶观雪是站在高峰之巅,凭栏无瞩,遥望"岷山千里雪";而大坪观雪则在站在群峰环合的孤峰平顶之上,环顾四壁峰林的"红妆素裹",光朗空明的大千世界。
大坪包罗着海拔880米至1450米的几块高低错落的山谷台地,面积大约一千余亩。周围群峰环合,如莲瓣初开。右边是华严顶、骆驼岭、息心岭和玉笋诸峰;左边是天池峰、宝掌峰、玉女峰、皇帽峰 等。牛心岭横向联合陈于前,九老峰屏列开后。这些山峰相互萦带,伯促比肩。群峰之下是水声汩汩的龙居溪和白龙江,曲曲弯弯将大坪和周围的群峰分割开来,形成了茫茫林海中的孤岛,状如莲朵中的花蕊。四面陡壁,就?quot;自古华山一条道"那样,只有"猴了坡"和"蛇倒退"一线鸟道可通向坪岭的高处,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按当年谭钟岳探胜寻幽的路线,是从白云峡中万缘桥登上去的,一共走了5383步,可谓"一步不苟"。坪周生长着古奇珍衡的高等植物一千多 种,交织成色彩丰美的常绿混交林带,将这个小"岛"紧紧地搂抱着。
这一带的雪期,从晚秋到初春,长达半年之久。由于自然环境的奇特,此间雪后的景色,古往今来,为人们交口称赞者有四:
"红妆素裹"。在皑皑如玉的白雪之中,尚有红鲜鲜的木芙傲雪而放。
"玉壶温馨"。在冰雪林中,还缕缕地散出幽兰和野梅的醇香。她们不随桃李混迹芳尘,偏在这"雪映千山玉"的时节,向万里乾圳散发出早春芬芳。
"深谷玉振"。每当雾雪之后,常有一种它处少见的"雾凇"、"雪凇"出现,将峰峦上的千枝滴翠幻变成玉树琼花,晶莹透明,宛如"琉璃世界"。但朝阳一照,如玉碎花落,深附谷底,犹如金声玉振,铿锵成韵,十分悦耳。清代诗僧贯一,观此景色之后,欣得一联:雨后坪临观玉雪,风前石上听金声。
"玉妃出浴"。这里低云多雾,积雪如玉的峰峦,出露在行云漫雾之中,袅袅婷婷,时隐时现,恰像神话传说中的仙女。
㈥ 雪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天上会飘下雪花来
形成原理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㈦ 雪花 是怎么来的
1、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它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联在一起,就形成雪片。
2、雪花是由小冰晶增大变来的,而冰的分子以六角形的为最多,因而形成雪花多是六角形的,并且每一片雪花的形状没有一模一样的。雪花形状的多种多样,则与它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单个雪花的大小通常在0.05~4.6毫米之间。雪花很轻,单个重量只有0.2~0.5克。无论雪花怎样轻小,怎样奇妙万千,它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世界科学史着作中有记载是中国最早知道雪花的六角结构。
(7)雪花小知识扩展阅读
雪花是六角形的原因:
六角形雪片是由于它表面曲率不等(有凸面、平面和凹面),各面上的饱和水汽压力也不同,因此产生了相互间的水汽密度梯度,使水汽发生定向转移。水汽转移的方向是凸面→平面→凹面,也就是从曲率大的表面,移向曲率小的表面。
六角形雪片六个棱角上的曲率最大,边棱部分的平面次之,中央部分曲率最小。这样,就使六角形雪片一直处在定向的水汽迁移过程中。由于棱角上水汽向边棱及中央输送,棱角附近的水汽饱和程度下降,因而产生升华现象。
中央部分由于获得源源不断的水汽而达到冰面饱和,产生凝华作用。这种凝华结晶的过程不断进行,六角形雪片逐渐演变成为六棱柱状雪晶。
㈧ 下雪了,普及一下知识.知道雪花分几种么
雪花形成的过程: 当凝结核在摄氏零度以下时,水点便会开始凝结成冰晶。由于那些水点是非常细小并且是看不到的,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升华作用。升华作用是指水蒸气没有经过液态的过程而直接变成冰。 当冰晶形成后,围绕冰晶的水点会凝固并与冰晶黏在一起,细小的冰晶会吸引更多的水点而逐渐长成更大的冰晶,直至二至二百个冰晶连系在一起,形状不同而且独一无二的雪花便会根据大气环境而形成。 雪粒子由天上降至地上的度快慢各异,极小的晶体下降度近乎零,一般雪花则以每秒一米的速度,溶化中的雪还要快好几倍。每当雪晶碰到过冷的水点时 ,它们会立刻凝固在一起,形成的软粒子便是雪小球,而整个过程被称为“蒙霜”。在温和的区域里,水分子的增加造就了冰晶的生长,从而形成了雪花。它那巧夺天工的六角体成为了雪花生长的奥秘,每个雪花有着至少上亿个水分子,冰晶就是从水平和垂直的方向,生长成更大更厚的晶体了。不过 ,整个过程都是有着六角对称的特性,确是不可思议呢!
㈨ 雪天的雪花很美丽,它是如何形成的
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正常情况下,水蒸气在结冰前会凝结成水,但雪花是由水蒸气直接凝结而成的(人们也称这个过程为“凝结”)。当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变得过饱和时,就会开始在晶核(如灰尘)上结晶,然后逐渐长大形成雪花。根据热力学知识,湿空气(即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与其含量成正比,它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是该温度下的饱和压力,此时水蒸气的含量达到最大,所以人们常称之为“饱和湿空气”。而且,热力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在这种饱和状态下,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或者说固(冰)、液(水)、气(汽)三相(即固相、液相、气相)处于平衡状态,不同的相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当温度下降时,原本饱和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过度”饱和,凝结在尘埃等“核心”上。
我们看到的六星雪花是怎么长大的?原来,冰晶附近的水蒸气会被消耗掉,而冰晶在碰撞过程中会融合生长。因此,越靠近冰晶,水汽含量越少,过饱和程度越低。靠近冰晶表面,多余的水蒸气已经凝结在冰晶上,所以刚刚达到饱和。这样,靠近冰晶的水汽含量比远离冰晶的水汽含量小。水蒸气从远处移动到冰晶上。水蒸气分子首先遇到冰晶的角和突起,在那里凝结。所以冰晶的角和突起会先快速生长,逐渐变得分枝。然后,出于同样的原因,从远处输送的水蒸气会在新形成的树枝和角上长出新的小枝。就这样,片状冰晶演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恒星雪花。
㈩ 南方的雪比北方的雪更重,一片雪花到底有多重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觉得全世界的雪花都是一样的,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南方城市的雪花是比北方城市的雪花更重的,这也是极少有人知道的冷知识。本身雪花是非常轻的,所以一片雪花很难测出重量,但是根据专家们的调查得知,五千片雪花至一万片雪花堆积在一起,才可能有一克的重量,所以冬天淋雪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
最后,雪花的测量本身也是比较难的,因为雪花很容易融化掉,可能在测试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小误差,这也是为何每次测试雪花质量的差距大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