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考古小知识

考古小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4-22 07:17:29

A. 关于怎样考古的基础知识

考古不是一个动词,是一门学科,这个学科主要工作就是发掘古代遗存。
这是准备自学么?可是不得不泼楼主冷水……
在中国干考古是没有业余的,因为国家不允许个人进行发掘,考古发掘需要国家批准。所以需要去正规大学的考古学专业学习,才有可能进入这个行业。
个人甚至考古学家没有得到国家审批都是不能私自发掘的。建议网络下文物法,最好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对遗迹造成破坏,或者不小心触犯法律。

另外,楼主是学生么?如果本科不是考古专业的也可以考考古学的研究生……
因为学考古光书本的理论内容肯定不行,很多需要老师专门教授,而且考古专业的实习非常重要,很多东西是在工地上才能明白的。

B. 考古就像开盲盒,考古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考古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比较多,第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问题。一些古墓之中都是有设置机关的,这一点我们在那些相关类型的网络小说中也可以看出。虽说网络小说确实描述的有点太骇人了,但是实际的情况其实也相差不多。考古的第一要义就是需要注重自己的人身安全,有许多墓地都是垂直向下的,因此这个高度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说不小心摔下去的话,那么安全就很难再保障好。在考古的时候最需要注重的就是人员安全,考古虽然重要,但是自己的安危是更重要的。考古这件行为在近期比较火,因为三星堆的出土,使得考古的热度再一次喷薄。

C. 考古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考古专业需要具备以下专业知识:

首先需要了解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美术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古钱学、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等;有的是按所用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分的,如航空考古学、水下考古学等。
还有掌握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三大方面。
需要有专业的考古技巧(1).考古修复。(2.)考古年代测定(3.)遥感考古(4).考古发掘(5)洛阳铲。
补充:古学是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人文科学。传统上,考古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是它越来越独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考古学家与只研究历史记载的历史学家不同,他们通过研究远古人类的遗留物,对没有历史记载的史前文化也进行研究。考古学家致力于探索人类文化的起源。

D. 考古需要哪些知识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考古地层学
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考古地层 文化层学是借用地质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考古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地层层序律——新的在上,老的在下。
文化层的划分: 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划分地层。
地层关系:
(1)、叠压关系 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者及包含物要晚于被叠压者。
(2)、打破关系 指的是晚期人类活动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建设而形成的地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作为打破者的年代要晚于被打破者,打破者之中包含的遗迹年代一般也应晚于被打破者。
(3)、共存关系 在上述地层关系中,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如一座墓葬、一座窖穴、一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了共存关系。凡属有共存关系的遗物,从地层学角度来看,它们的年代可视为是同时的(相对共时)。
考古类型学
1、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当然,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并非是生物学类型学的简单搬用,而是有着自身的特点。为区别起见,一般称为“考古类型学”,也叫“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2、考古类型学的原理:人类社会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各种文化因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器物的形态也常常随之改变。因此,器物形态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则是绝对的;器物形态既具有历史阶段的稳定性,又具有明显的时代与文化特色。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的规律,进而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3、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器物的分类 “类”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大类的划分:首先,依据器物的质料划分为石器、陶器、木器、骨器、铜器等。
亚类的划分:每一个大类器物中,又可依据器物的主要用途的划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若干亚类。
次类的划分:每一亚类器物中又可依据具体功能再细分为若干类。如生活用具中有炊器类、水器类、食器类等。每一类都有若干用途相同或相近而形态各异的器物组成,如炊器类的陶器有鼎、釜等。
(2)、器物的分型
型石类之下次一级分类单位,是对某一形态器物共性的概括,主要依据器物形态进行划分。不同形态的器物,可能各有各的源流,各有各的演变过程,故型是对一类有演变序列的器物的总的特征的概括。
型别号一般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如A型鼎、B型鼎等。有时为了充分表达器物形态变化成次,形之下还可再分亚型,亚型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如Aa型鼎,Ab型鼎等。
(3)、器物的分式
式是型之下的次一级分类单位,每一型器物依其形态演变过程中阶段性变化,选出从早到晚各个阶段的标准器,型分为若干式,代表这一器物各个演化阶段的特征。
式别号用I.II.III…..表示。如I式瓶、II式鼎等。
4.器物组合与分期
考古区系类型论
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目的在于建立诸考古学文化(尤其是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1.文化区:考古学文化分布地理空间范围。考古学文化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对有关遗迹、义务的研究而确定的。
2.文化系统:文化系统,即文化发展系统,指的是考古学文化的纵向发展过程。一个文化发展系统,一般是由若干有纵向发展关系的考古学文化构成。
3.文化类型:在一个考古学文化分布区域内,往往由于微环境条件的差异和邻近其他文化的影响,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存在主体因素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又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差别。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区域内,可分为若干个文化类型。
编辑本段
考古学的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
相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以及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仰韶文化早期”、“商代后期”。 断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
绝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做成或废弃的具体时间。 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时期的考古学领域,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年历学和各种有纪年文字的遗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则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与方法。
分期方法
二分法:以文字记载的有无为标志,将人类文化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两大发 中国考古分期展阶段的分期法。
三分法: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Thomsen,1788---1865)依据馆藏古物的分类,提出欧洲史前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被称为“三期说”: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六分法:三分法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旧石器时代(英。约翰.卢伯克)——中石器时代(英。艾伦.布朗)——新石器时代(英。约翰.卢伯克)——铜石并用时代(意。G.基耶里克)——青铜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
编辑本段
考古前身金石学

中国古代的金石学
“金石”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曾巩的《金石录》(其书不传)一书,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名称。
所谓“金石学”,是以传世的或少量出土商周以来有铭文的铜器(金)和秦汉以来的石刻文字(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偏重于着录和文字考证,以达到证经补史之目的的学问。
汉唐金石学的萌芽
在中国古史中,从传说的禹铸九鼎始,青铜器就被神化而看作是王权的象征;
商殷时期,青铜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地位、等级的标志;
西周时,“藏礼于器”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礼乐制度逐渐形成。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由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而导致“礼崩乐坏”,但旧制度的衰落并没有是传统的观念完全消失,反而逐渐产生了由怀古而好古进而根据古代实物研究古代制度的风尚。
东汉袁康《越绝书.宝剑篇》中提出了古代兵器发展序列:“轩辕神农之时,以石为兵;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作铁兵。”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人盗发魏国古墓,出土大批竹简,学者们从中经整理出《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多种佚书。
北魏郦道元为注《水经》曾考察、记录了许多古代遗迹和遗物。
唐初,在陕西凤翔发现先秦时期的“石鼓”,学者和书家多有称述。
宋代金石学的创立
北宋时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文化日益繁荣。由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大力奖励经学,加之史学、古文字学、书学等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者们对新资料的追求。于是,朝野人等竞相研究,形成金石学。
现存最早的研究金石铭刻的着作是宋代欧阳修的《集古录》,成于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
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成于元佑七年(1092),吕大临《考古图》。收商周、秦汉时期的铜、石、玉224件,皆绘图形、款识。
《宣和博古图》
薛尚功《历代钟鼎其款识法帖》
赵明诚《金石录》
王象之《舆地碑记目》
清代金石学的兴盛
干隆年间梁诗正、王杰等先后奉敕编订《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宁寿鉴古》,被俗称“西清四鉴”,共收录了清宫所藏铜器4000余件。
刘鹗着录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材料的专着《铁云藏龟》(1903);
孙诒让撰写了中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着作《契文举例》(1904)。
王国维着作了《宋代金石文着录表》、《国朝金文着录表》、《殷周制度考》等。
罗振玉着有《流沙坠简》等。他们的研究成果代表了金石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金代金石学家之中集大成者,被称为“罗王之学”。
有清一代金石之学的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传统铜器、碑刻外,钱币、墨印、玉器、镜鉴、封泥、瓦当、兵符等也成为着录和研究的对象。
据容媛所辑《金石书目录》统计现存的金石着作中,被送到干隆以前的700年间,仅有67种,而干隆以后的200年间却有906种之多。又据统计,清代以前的金石学家有360人,而有清一代达1058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编辑本段
近代考古学

近代考古学的传入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许多外国学者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扩张进而进入中国,开展考古活动。
1893——1907,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Sevn.Hedin)曾三次进入新疆考察。发现了着名的楼兰古城和许多古代遗迹。
从1895年起,日本学者乌居龙藏、白鸟库吉、八庄三郎等调查和发掘了东北地区的许多遗址。
1902——1907,关野贞调查了山东的画像石和华北的石窟。
1906——1910,时任陕西大学堂(今西北大学前身)教员的日本学者足利喜六调查了西安附近的秦汉隋唐城址和帝陵,并发表调查报告,留下了许多珍贵照片。
1900——1904,匈牙利人斯坦因(M.A.Stein)和法国人伯希和(P.Pelliot)多次进入新疆、甘肃等地进行调查和盗掘,不仅发现许多古城,采集了许多文物,而且从敦煌盗走大量文物。
上述外国学者的活动,大多都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保护和支持下,采取了不正常甚至盗窃的手段进行的,造成了许多珍贵文物的流失,因此遭到中国学者们的谴责。但另一方面,他们多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故他们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考古学的诞生起了刺激作用。
1920,法国学者桑志华(E,Licent)在甘肃庆阳附近的黄土层中发现了3件人工石制品。
1921,瑞典学者安特生(J.G.Andersson)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基(O.Zdansky),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牙齿化石。1921,安特生发现并发掘了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并提出了“仰韶文化”的命名。 1922,桑志华同法国学者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在萨拉乌苏河畔发现了一批石制品和“河套人”化石.中国的学者们由信古到疑古,最终走向考古。1922,北大成立了考古研究室,聘请马衡担任主任。
1926,李济主持了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
1928,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内设考古学组;同年十月,派董作斌前往安阳小屯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
20年代,李济主持了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的成立、安阳殷墟的发掘,标志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
从1928到1949,田野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主要由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等进行。
(1)、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
1927,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中美合作开始正式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 1929,裴文中主持发现了第一具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成为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划
时代事件。
1931,在周口店首次发现了大量的人工石制品和人类用火遗迹,从而确认了北京猿人文化。 1933,又在龙骨山的山顶洞遗址发现了3具完整的晚期智人头盖骨化石,被命名为“山顶洞人”。
(2)、殷墟的发掘
1928——1937,在着名考古学家李济和梁思永的先后主持下,对安阳殷墟进行15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清理了5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和包括商王陵在内的大量墓葬和祭祀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等文物。
(3)、方法论的建立
1931年,梁思永主持发掘安阳殷墟后岗遗址是,发现了着名商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依次叠压的“三叠层”,解决了三者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从而标着中国考古地层学方法的成熟。
40年代,苏秉琦应用类型学的方法,对斗鸡台沟东区墓地出土的陶鬲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探索周文化渊源的线索问题,从而奠定了考古类型学的基础。
编辑本段
现代考古学

管理、科研、教学体系的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即颁布《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并设文物局。
1950,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
1950,成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设古人类研究室,从事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
1973,成立中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后改称中国文物研究所,负责文物保护工作。 1952,北大创立考古专业。
1956,西大设立考古专业。
70年代以后,吉林大学等十余所也设立或恢复考古学专业。
新中国建立后,考古学家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进一步发展。
考古地层学、类型学不断完善,考古区系类型论的提出;
国内外考古学交流不断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考古学中。
编辑本段
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有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作为考古学文化名称的作法,应用得最为普遍。如欧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国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有以地区或流域来命名的,多为事后弄清这一文化分布范围而命名。如欧洲的多瑙河文化等。
有对发现地点的名称加前缀的,如甘肃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这是因为它们和典型龙山文化有相同处,也有差异处。如果仅属地方性的小差异,当然可采用这种办法,如果差异大到可认为是独立的文化时,那便应该另起一个文化名称。由于发掘地点中不止一个文化,可对地名加后缀,以资区别,如庙底沟二期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见屈家岭文化)等。
以特征遗物来命名的方法也经常被采用,如中国过去所称的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欧洲的巨石文化、钟杯战斧文化等,不过这种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征代替整个文化的特征,同时这种个别类型的特征遗物,还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而近年来已逐渐不大为人们所采用。
有以族别来命名的,如巴蜀文化便是一例,不过这只能适用于较晚的文化,并要经过精确考据,否则易于造成混乱,最好仍以小地名命名而另行指出这种文化可能属于某族。至于历史时期的商周文化、秦汉文化或隋唐文化等,是一般用语的文化,即指一民族在特定时期中各方面的总成就,包括物质文化以外的一切文字记录所提及的各个方面。严格地讲,这与考古学上有特定意义的文化,是要加以区别的。
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对考古学文化进行研究,除了要解决时代和分期以外,还要研究它的内容、特征、分布范围、起源、发展,以及同其他文化的联系等。而要对一文化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则至少应对该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址作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把握这一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个考古学文化包括有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某几种特定类型的住宅、墓葬、工具、陶器和装饰品以及某些特定的工艺技术等。每个考古学文化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显示其背后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考古学作为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不仅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共同规律,还要研究各地区各个族的共同体发展的特殊性。因而必须确立考古学文化这一概念,以便对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分别地加以深入研究,以探寻物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性。
对同时并存的各种考古学文化,我们要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来搞清它们的分布范围。这些范围同自然地理的区划并不完全一致。一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分布范围也会有所不同,文化因素也不断发生变化。当一种文化发展成为显然不大相同的另一类型时,可称为同一文化的一个新阶段(或时期),如果发生了质的改变,则应视为另一文化。但这需要有充分的资料,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确定。一种文化特征的形成,主要由于其内部发展,但有时也因接触而受到另一文化的影响。这些,都是在对考古学文化进行研究时需要重视的问题。
编辑本段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年代测定技术的应用
194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Libby,1908-1980)教授,发明了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测年技术,是考古学家第一次知道了各种史前文化的绝对年代,从而引起了史前考古学上的一次革命。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应用于考古学上的测年技术越来越多。
年代测定方法表:
年代测定方法表
勘测技术的应用
1、空中摄影
空中摄影勘测,即利用卫星、飞机等航空器从空中向地面观察和摄影。从空中鸟瞰,视野广阔,比较容易发现地面上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如土壤、地形的细微差别,阳光斜射产生的物体阴影,不同季节植物生长状态的对比及土壤湿度等因素在调查区域内形成的不同标志。分析对比各种现象的差别,就可能找到地面或地下遗迹。这一方法对大型遗址或沙漠地区的考古调查,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遥感技术
空中摄影勘查技术的扩展。人眼观察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可见光刺激而产生的视觉。而遥感设备取自目标的信息,除了靠物体辐射或反射可见光外,还靠微波、红外线、X射线等特征,调查时,是用能接收多个波段地面目标信息的多光谱遥感设备,就能同时获得被勘查地区,突出显示不同目标的多幅图像或信息。分析这些图像或信息,就可能了解到地面遗迹的分布情况。
3、地下勘探
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根据大地物理性质的差异勘查地下遗迹、遗物的方法。由古代遗迹、遗物同周围土壤的电阻率不同,并存在着磁性差异,可用地电阻率计(电探测)和磁性测量仪器(磁法探测)或地震雷达等进行探测,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分析和人工解读,从而对地下的遗迹、遗物做出准确的判断。
分析鉴定技术的应用
陶器、石器、金属、玻璃等无机物之中的元素及其含量确定的“X射线荧光分析”、“发射光谱分析”等。
绘画、颜料及食物、油膏、树脂粘剂等有机化合物鉴定的“红外线吸收谱分析”。
确定陶器中的矿物成分及推定其烧制温度的“穆斯堡尔谱分析”和“热分析”等。
上述分析鉴定,可从各个方面获得许多研究信息。如通过金属制品的金相分析可判断古代的金属制造工艺;对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则可知道青铜器原料的来源,从而解释古代贸易及文化传播等问题;对人骨中碳的同位素碳-13和微量元素锶(Sr)的含量分析则可了解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和生活环境等。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考古研究。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于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的影像、图表、文字、数据等资料的贮存、检索、流通和各种研究信息的分析、运算,以及计算机辅助文物修复、颅骨、人体复原等等。由于计算机的运用,大大减轻了研究者的各种繁重工作,加快考古研究的进程。特别是由于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和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的配合使用,进一步开辟了新的领域。
编辑本段
考古学常见术语表

考古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古代人的科学。一般认为,雅各布斯波在1674年最早使用了这个名词。他是17世纪的一位德国物理学家、旅行家和学者。
人类学——即对人类进行研究的科学。有时候它会与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动物和植物的化石)交叉,特别在研究早期人类遗存时。
人工制品——人类制造的、使用过的或对人类有用的物品,如石制工具,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随意拿走遗物而不进行记录,这给考古学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封土——古代墓葬地面上人工堆积而成的土堆。即:大冢。
BP——距今年代,代替传统的BC(公元前)和AD(公元后)。它的好处是使得所有文化和宗教的年代变得更加直观。为了将日期标准化,1950年被定为考试古学上的“现在”。
放射性碳素断代法——一种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比率的技术,能测定五万年以内有机材料的年代。热释光断代技术能用于陶器的断代,将物件重新加热,然后测量发出光线以断定黏土器物最初的加热时间。
稻作遗存——埋藏的特征从地面上看是无形的,如墙,只有在高空中俯视,才能发现在稻谷中的不同颜色的斑纹。1586年威廉康德在消失了的肯特罗马港口发现了这种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描述,如今这种现象仍被广泛利用。现在一般用玉米代替稻谷,当玉米长成时,就会发现交错、相通的道路(道路经过的地方,玉米更稀一些),他们把这种交叉口称为南奥古斯丁交叉口。
楔形文字——最古老的书写形式之一,因其字母外形很像楔形而得名,通常是用刺在湿的陶土上刻写而成。
树木年轮断代——根据计算树木年轮(每年增加一轮)对树木断代。她还可以提供气候方面的证据,因为气候能影响数轮的宽窄。这种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用于考古学上,当时是用于测定美国印第安村庄的年代。
发掘——通常表示的是遗址物质的发现,全面移开表面并记录地层或开探沟揭示堆积的情况,全面发掘而不留下任何东西。惠勒曾说道:“我是考古学家,一个对过去的破坏者。”
田野考古学——从字面上理解,包括在田野里工作的考古学,尽管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使考古学家们不需参与发掘,不必让自己的手沾半点泥土。其相对应的概念是室内考古学(主要用于审定申请计划)和电脑考古学。这种对遗址的研究,主要依靠现有的文件、地图、人口普查资料、课税清册、教会资料、测量数据和以前的发掘报告。历史考古学是研究有文字记录的那段历史。
象形文字——文字的象征符号。象形文字使用图画代表思想或言语,如古代埃及所使用的文字。
陪葬品——与人的尸体一起埋葬的物品。对考古学家来说,是一种相当有价值的习俗现象。
葬式——尸体埋葬的姿势。如仰身直肢葬、曲肢葬等。
葬俗——尸体埋葬的过程。如火葬,用火焚烧尸体。
巨石文化——照字面理解,使用巨大的石头筑成的纪念碑形式的物件,如环状列石。
史前——通常是指“非常古老”的意思。精确的说,是指有文献记载以前。
陶片或瓷片——破碎陶瓷的一部分,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其实它对于确定年代序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抢救性考古发掘(随工清理)——一个遗址因为开发的需要,在它被破坏前,为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所进行的抢救性的发掘。
相对年代——一个事物通过与另一个事物相对照而得出年代,不用给出确切的年代,绝对年代则要有确切的年代。
考古地层学——堆积物层次的研究。受地质地层学启发。一般认为,埋得越深的年代越久远。远在1859年,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之前,已有学者根据地层学推算出,许多堆积物的年代,要比传统《圣经》所说的上帝创世纪的年代——公元前4004年早得多。
考古类型学——对收集到得实物资料进行科学归纳、研究的方法论。受生物分类学启发。学说正式创立是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1843~1921),1903年出版的《先史考古学方法论》。
三期说——把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学说,这种分法用在欧洲是可行的,但是用于世界的其他一些地区则有问题,因为有的地区现在还处于石器时代文化中。三分法的最初提出者是克雷斯蒂安J汤姆森,1819年,他在哥本哈根博物馆整理展品时提出此说。

E. 考古学的所有知识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属于人文科学领域,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F. 考古学专业的知识技能

摘要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

G. 考古知识

每一个盗墓贼都知道,墓坑内的填土一般称为熟土,也称为墓土或五花土,另据考古工作者实地考察,古城墙两米以下皆为五花土。在一般情况下五花土是发现墓葬的线索。

如你所说,活土下面出现黑色的土,不能说没有可能,有这个可能在底层会有墓穴,但不完全。着重的是要看墓穴葬于何朝何年,很多古墓的上层由于年代太久都造成为死土,但这种死土能用专业手段判断出是五花土。

至于辩别墓穴,那你就得多看看古书墓书,这不是有天赋就能行的。不过,从五花土层应该大致能推断出大概的时间年段,土质的颜色、松软跟墓穴都有相关联系,辨别墓穴跟地理位置、天象、墓式风格、陪葬品、葬法、所用砌石都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王朝,它们的葬礼风格、风俗都各有千秋。最后,也希望你在我的话里能学到东西吧。

H. 考古知识知多少

选考古学专业要做好心里准备。考古这行比较清苦的,而且要耐得住寂寞。这行比较冷门,就业不是问题。而且年纪越大越吃香,刚毕业应该会在基层煅炼。最好买些图鉴的书提前看一下。====现在好像已经找到了三个水晶头骨了。但要找齐 个传说中的水晶头骨,恐怕要很久。英国科学家已经实,至少两颗是赝品。很多科学家意见不一,三颗都视为待定的。====玛雅人的五个预言第一个太阳纪是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ART(根达亚文明)第二个太阳纪是伊厄科特尔Ehecatl(米索不达亚文明)第三个太阳纪是奎雅维洛Tleyquiyahuillo(穆里亚文明)第四个太阳纪是宗德里里克Tzontlilic(亚特兰蒂斯文明五。我们存在的文明(情感的文明)会使用情感,于 年 月冬至灭绝(提升到精神文明),玛雅人说 年 月 日的黑夜降临以后, 月 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满意的话别忘了采纳。。

I. 考古专家在挖墓时,为何能避开机关

考古专家在挖墓时,一是通常是依据个人平时的学习积累的知识,根据墓里的现场环境判断机关种类,二是有着丰富的考古经验的专家也能发现许多机关并躲避,三是依靠现代设备来保障自身安全。

虽然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是考古专家也还是会在墓穴中遇到很多危险,有的专家在墓中被机关所伤,甚至有的因此而致死也在所难免。但考古作为我国一项伟大的事业,仍旧有许多人投身其中,而政府也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去保证考古专家的安全,因此考古人员将会是越发安全的。

J. 求考古必备入门知识。。

研究范围 史前考古学史前人类遗迹、遗物基础用考古学方法来研究当时文化面貌、经济形态、社会生活和分期断代同时还要结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研究方法来复原自环境变迁、人类体质发展和社会组织变化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考古上应用分期断代提供更具体论据

史前考古学出现突破宗教传说和文献记载局限性空前地延长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人类和古猿分化制造工具标志劳动具体象征史前人类发展从低级高级直文字出现至少经历了二、三百万年历程由于历史发展平衡史前时期下限也颇致象美索达米亚和埃及早公元前3000年进入历史时期国前16世纪商代已出现阶级国家,欧洲古典时代开始于前6世纪有些地区史前时期则延续时间更长新大陆美洲晚16世纪大洋洲晚18世纪叶些地区殖民主义者入侵前统属于史前考古学研究范畴

研究简史 有关史前传说古文献里也有所反映 例前8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西奥德《劳动与时令》诗篇里便把人类发展划分成黄金、白银、青铜、英雄和铁5世纪;国东汉袁康所撰《越绝书》也把人类使用工具分成石、玉、铜、铁4阶段,些只根据古代传说而产生推理叙述至于从考古学上得科学认识从19世纪开始1836年丹麦学者C.J.汤姆森提出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分期奠定了史前考古学研究基础1865年英国学者J.卢伯克又把石器时代划分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1868年法国考古学家G.de莫尔蒂耶用考古学方法欧洲旧石器时代文化进行分期来经法国考古学家步日耶补充修改直今天还沿用1892年英国学者A.布朗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划分了过渡期称之石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石并用时代作过渡期于史前考古学时代划分基本齐备国史前考古学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特别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来史前考古学基本上填补了时代和地区上空白取得空前成绩

旧石器时代 时代人类开始出现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标志人类体质具有原始特征遗存与若干绝灭动物共存,其地质时代属于更新世,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万年前止旧石器时代时间长占人类历史99.8%至于所谓其前尚有曙石器时代或木器时代等提法都缺乏事实根据旧石器文化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地域和时代同文化面貌存相当大差异因而有许多同文化和分期关于旧石器时代划分般采用两分法或三分法即下部旧石器时代、上部旧石器时代或早期、期、晚期者划分与人类体质发展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3阶段相适应 漫长时间里无论人类体质还文化都从低级高级逐步发展象火使用石器工艺改进,骨、角、蚌器应用,艺术作品出现及意识形态发展等充分反映从人类出现伊始便同大自艰苦斗争断地改造世界而获得生存和发展欧洲旧石器文化发现丰富文化系统和分期断代比较清楚早期遗存有阿布维利文化阿舍利文化克拉克当文化;期遗存有莫斯特文化勒瓦娄哇文化;晚期遗存有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等其有些文化还影响北非和西亚国也同样有丰富和自成系统旧石器文化遗存早期遗存有蓝田人文化、北京人文化、观音洞文化;期遗存有丁村文化;晚期遗存有峙峪文化、山顶洞文化、小南海文化等美洲和大洋洲也都有旧石器文化均属于晚期遗存

石器时代 也有人称其续旧石器时代其地质时代已进入全新世属于冰期此时欧亚大陆气候转暖与旧石器时代晚期显着同人类依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使用打制或琢制石器磨制石器还没有出现文化面貌与旧石器时代晚期有类似之处过地域性色彩更加浓厚地海沿岸心石器诸文化分精石器文化和粗石器文化两大群前者几何形细石器代表属于采集渔猎文化象欧洲阿齐尔文化、塔德努瓦文化,均几何形细石器主体,用三角形、半月形和梯形石刀镶嵌骨木柄上作复合工具使用国石器文化发现多沙苑文化和灵井文化也都细石器特征从细小石核上剥下石叶般缺少加工与前述几何形细石器有显着同石器时代大约开始于距今1万年前,延续时间平衡例西亚公元前9000年已出现磨制石器向新石器文化过渡欧洲和亚等地也有延续前3000年左右丹麦埃泰博勒文化属于石器时代残存文化其晚期出现磨光石器和陶器受了南欧新石器文化影响还保留较原始状态

新石器时代 时代基本特征农业、畜牧业产生和磨制石器、陶器、纺织出现严格地讲时已从依赖天赏赐过渡生产经济阶段由于农业和畜牧业新石器时代产生标志因而当出现陶器前阶段也有人称之前陶文化或原新石器文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地理和时代因素非常强烈象旧大陆和新大陆无论文化面貌、经济基础和生产手段等方面都表现了显着差异分成同地区和群体旧大陆生产经济基础新石器文化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带所谓肥沃半月形地带代表前9000~前7000年前陶文化开始栽培小麦、大麦,饲养狗、绵羊和山羊,采集渔猎仍占较大比重已形成半稳定性小规模聚落使用嵌镶几何形细石器镰刀、半磨制石斧、琢制石容器还没有出现陶器前7000~前6000年前期文化农业、畜牧业已经确立成主要经济来源磨制石斧普遍使用开始制作深钵形圜底陶器前6000~前5000年期文化阶段发明了彩陶和纺织技术人形陶偶增加作家畜牛也开始出现前5000~前4500年期文化阶段已形成大规模聚落制作精美彩陶和营建神庙其特征,社会分工显着,阶级分化萌芽过其各地发展规律尽致,象国前陶文化,目前尚属缺环华北心前6000~前5000年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大地湾文化已形成定规模聚落和成片氏族墓地种植粟、黍类耐旱作物磨光石器发达,细石器仍有残余三足钵代表陶器,具有定原始性其纹饰有素面、绳纹、篦纹甚至了晚期还出现别花纹简单彩陶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时期农业、畜牧业有了更稳步发展农作物依粟、黍两种其龙山文化时期家畜数量更多了出现了羊、牛、马等新品种制陶工艺空前发达,仅使用轮制还出现胎壁薄达2毫米蛋壳陶社会分工明显阶级萌芽处文明前夜至于长江流域及华南农业活动与华北显同前5000年河姆渡文化即种植水稻主来系列文化都承袭了农业传统因此能认新石器文化及农牧业起源都源自西亚世界范围内应有同心适于农耕畜牧地区或距先进文化心较远边远地带往往采集渔猎主例欧亚北方地区篦纹陶文化及日本绳纹时代等至于非洲内陆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栽培薯芋主新石器文化却没有发展成真正农业经济而处于停滞阶段新大陆西班牙人达前除了旧石器文化和南美别金属文化外都属于新石器文化时代象高度发展马雅文明仍属于新石器文化范畴新大陆诸文化群有玉蜀黍主要作物农耕文化和仍处于采集渔猎经济停滞新石器文化甚至有属于已出现磨制石器见陶器先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