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1到6年级数学知识重点
(一)、数和数的运算(20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6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5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3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10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3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4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30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6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0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2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4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4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5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6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3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2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北师:
小学数学四年级前四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1、路程速度时间公式:s=vt v=s÷t t=s÷v
2、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3、正方形面积公式:S=a2
4、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
5、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6、加法交换律:a+b=b+a
7、加法结合律:a+b+c=a+(b+c)
8、乘法交换律:a·b=b·a
9、乘法结合律:〔a·b〕·c=a·〔b·c〕
10、乘法分配律:〔a+b〕·c=a·c+b·c
11、角的大小分类,从小到大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2、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90度,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平角的角,平角是180度的角,周角是360度的角.
13、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4、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15、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17、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18、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2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4、学会画角
25、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6、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钱的换算: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时间单位: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1年=12月=365天或366天 1天=24小时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 C =2πr
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 πr+d
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S=πr2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
表面积公式: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S=6a2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 h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S侧+2 S底
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V=Sh
(将近似长方体平放得到:圆柱体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半径 V=Ch÷2×r=2πr÷2×r=πr×r)
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 V=Sh÷3或1/3Sh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②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数学这门学科,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其他学科也大都雷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六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6年级 毕业 考试数学重难知识点
行程问题
基本概念: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
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 方法 :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
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人教版学校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折扣、成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
八折=八成=十分之八=百分之八十=0.8
八五折=八成五=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0.85
五折=五成=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0.5=半价
利率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5%
注:国债和 教育 储蓄的利息不纳税
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
(3)求甲比乙少百分之几——(乙-甲)÷乙×100%
六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复习知识点
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先找观测点;
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
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二、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1、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四、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 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合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盘点
★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 六年级数学小知识总结
★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③ 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六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数学 学习 方法 技巧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复习计划
小学 毕业 班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时间跨度大,所学知识的遗忘率高,复习之前教师必须再次钻研教材,进一步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编排特点,还要重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要点和数学知识重点,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全面摸底,然后确定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包括:复习的内容要点,分几节课完成,设计好每节课的内容和目标。例如,制订“数的运算”这一单元复习计划:第一节复习四则运算计算方法及其关系,第二节复习运算定律,第三节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样才能使复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种逻辑递进的 复习方法 可以从根本上克服复习的盲目性、随意性还有简单地以教材上的复习题为内容,让学生照书做完了事的思想。
二、了解学情,制定复习方法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虽是用于指挥行军打仗,但细斟此言,笔者认为它同样适用于指导教学。作为一名有 经验 的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及时对教学工作作出调整,以减少无效劳动,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了解学情的途径很多,诸如“教学观察”、“师生谈心法”、“开展第二课堂法”等等,老师可在教学实践中,多留心观察,多 总结 经验,多开动脑筋,把多种的方法灵活运用,以期达到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情感,学习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小学毕业生通过六年的数学学习,大多都掌握了比较可观的知识点,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来帮助学生,就好比是一堆货物,品种繁多,堆放零乱,要想记住特别困难。只有加以整理,有序分类,才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因此,在复习时应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把已经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促进知识系统化的目的不仅要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还要在构建知识网络的的同时,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同时,要重视在复习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复习时,引导学生将知识分块,系统整理,按块复习,一块一块复习记忆。如果再将每一小类找出共性,规律,记忆效果就会大大加强。将知识分成大类,以表格形式呈现,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逐一复习,巩固强化达到熟练,运用时,从块状知识记忆中调用,速度也可加快。例如空间与图形部分,笔者给学生搭建了这样的框架:点、线、面、体。点有:端点、顶点、起点、垂足等;线有直线、射线、线段等;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每一点知识都有其自身意义和特点,通过这样的逻辑顺利建构了一种复合学生思维规律的知识脉络,点是构成线的基础,点可以连成线,线可构成面,面可围成体,垂线实际就是面和体的高等等。这些知识即单独存在,也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体系,易于学生系统掌握。
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数学几何的初步知识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 六年级数学的重难点知识总结
④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必考的知识点是什么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倍数、因数:A÷B=C,A、B、C均为整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因数,也是它本身的倍数。
3、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4、按一个数因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因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5、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2、4、6、8。
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或者5。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5”。
7、公因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8、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
三、四则运算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在四则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3、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两个数相加,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结合律:(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4)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四 、两个规律
1、除法的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乘法的积不变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则除以几,那么它们的积不变。
3、一个因数乘以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乘以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一个因数除以比1大的数,商比这个数小,除以比1小的数,商比这个数大
五、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⑤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 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六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6年级 毕业 考试数学重难知识点:行程问题
基本概念: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
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
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圆的特征
1、圆是平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3、圆心O:圆中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圆多次对折之后,折痕的相交于圆的中心即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直径d: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或r=d÷2
4、等圆:半径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等圆通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5、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半圆、扇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
有二条对称轴的图形:长方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等边三角形
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正方形
有无条对称轴的图形:圆,圆环
6、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2)画圆步骤: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二、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周长用字母C表示。
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即:圆周率π=周长÷直径≈3.14
所以,圆的周长(c)=直径(d)×圆周率(π)—周长公式:c=πd,c=2πr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是近似值。
3、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4、半圆周长=圆周长一半+直径=πr+d
小学六年级数学 复习方法
一、要明确复习的目的、任务, 从实际出发
复习绝不能搞成简单的机械重复。应通过复习系统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的重点和关键, 搞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的四则计算能力、初步的 逻辑思维 能力和空间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复习,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 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教的四则计算, 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掌握一常用的计量单位,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并能进行简单你土地丈量和土石方计算,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科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复习前一定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重点, 选取的 教学方法 进行复习。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复习目的、要求和主攻方向,这样才能提高复习质量。
二、确定复习的重点及范围
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前所学的知识, 教师必须重视授课的内容, 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复习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他们自学, 自己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 使知识系统化。或启发学生质疑间难, 由教师引导学生释疑,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下面是十个复习重点:
1)整数和小数的意义、读写法, 计量单位和名数的互化。
2)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平面图形的概念、周长和面积。
4)简易方程。
5)数的整除和珠算。
6)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繁分数的化简。
7)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8)比和比例。
9)各类应用题的解法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1 0)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采用灵活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时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复习不应只是让学生把已学的数学知识简单地再现。 这样会助长学生死记硬背, 应当注意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1)对比分析法。对于学生容易棍淆的一些概念、定义、公式和法则, 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并通过对比分析, 帮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加深记忆。
2)独立阅读法。复习的知识都是已经学过的,教师可选择若干段有联系的教材, 让学生独立阅读,教师就关键性的伺题组织讨论, 抓住重点或学生不懂之处扼要地进行讲解, 扩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间题的能力。
3)分类整理法。纵观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在教材中的编排也较为分散, 特别是几何知识, 内容抽象, 概念多, 公式多, 计算繁。因此, 我们在复习时必须分类进行整理。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出各种知识的本质特征,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归纳综合法。小学数学内容繁多, 知识面广。每部分的内容大多涉及其他部分的知识,横向联系面大, 知识的迁移性较强。复习时应由易到难, 由一般到特殊, 由基本到灵活, 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综合性的复习。
5)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发现学生中的知识缺陷,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予以补救。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复习、 完善学生的知识。
四、复习的具体 措施
1) 反思 教学,制定计划。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书本编排重讲知识,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复习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因此第一阶段的复习应该注重基础,全面反思。同时,教师也要要求每个学生做好听课笔记。老师上课复习的内容, 特别是综合板书的关键语句, 学生都要做好笔记。老师每个星期还要抽查一次, 督促学生及时完成。
2)专题训练,突破各个环节针对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应采用典型反思和个别反思相结合,加强针对训练,展开专题复习方式,突破各个环节的复习思路。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针对复习。另一方面,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 学生 自我评价 的反思,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惯性,在这一阶段中要灵活。再一方面,注重测试的批改与讲评。
3)分层引导,全面提高。重视班级学生分层引导,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奋斗,共同提高。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复习,每个学生都会有很大提高。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相关 文章 :
★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 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合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数学小知识总结
★ 六年级数学的重难点知识总结
★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⑥ 小学毕业该掌握的数学知识有哪些
计算,四舍五入题,图形题,分数题,方程,鸡兔同笼,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容斥原理,盈亏问题.......祝你考好!
⑦ 六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六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圆柱和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2×π。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Sh或πr2×h÷。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
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
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
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
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小学6年级 毕业 考试数学重难知识点
比和比例
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
比例的性质:
小学六年级 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必须关注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了多少知识更重要。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老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 、 逻辑思维 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 儿童 ,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 教育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习惯。
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
正比例:
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
反比例:
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
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
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六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六年级数学的重难点知识总结
★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