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麦应如何种植
一、冬小麦播种期管理:
1、高产小麦地力要求:
俗话说,麦是胎里富,我国各地创出600千克以上的高产麦田,分析起来,都是在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氮、磷、钾营养丰富并协调的条件下创出来的。
因此可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小麦高产的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秸秆还田,另一个途径是增施有机肥。
2、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效方法,据测定,每亩还田玉米秸秆500到700千克,一年之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能相对提高0.05%-0.15%,土壤孔隙度,能提高1.5%-3%。所以说,重视秸秆还田,能优化麦田土壤的综合特性,增强小麦生产的后劲。实施秸秆还田的麦田以耕深20~25厘米为最好。
3、施足基肥
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生产力,是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要想达到小麦高产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测土配方施肥,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以后,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小麦需要的养分量,确定使用肥料的种类和施肥量。
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的麦田,如果预期目标产量是600千克,一般要求亩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千克,或者腐熟的鸡粪1000千克。
除了施足有机肥,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我国广大麦区,农民朋友们施用氮磷钾肥料,也往往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也就是把所有的肥料,一次全施到地里。但是这种施肥方式是不科学的,尤其是氮肥的使用。
小麦生长前期,对氮肥的需求量低,而生长到拔节期以后,对氮肥的需求量增大,因此,我们在生产中,应当科学施用肥料。尤其是氮肥,氮肥总需求量的一半作为基肥施入,另一半到拔节期间施用。
亩产600千克以上的小麦,全生育期,每亩需要氮肥8到9千克,磷肥8到10千克,钾肥7.5到10千克,硫酸锌1千克,硼砂0.5千克。
其中,8到10千克磷肥,7.5到10千克钾肥,1千克硫酸锌,可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氮肥的50%,也就是8到9千克氮肥,作为基肥使用,剩余的氮肥,等到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需要氮肥的时候再施入。
二、合理耕作:
近些年来,我国冬麦区普遍采用旋耕机进行耕地,不过,连续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15厘米以下的土层,容易形成坚实的犁底层,这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也不利于土壤蓄水保墒。
深耕的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正确的耕翻方式应该是,旋耕3到4年,用铧式犁等机械深耕或者深松,破除犁底层。
经过耕翻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必须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后要及时耙耢,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
有水浇条件的,可以在前茬作物收获前7到10天浇水;收获前,来不急浇水造墒的,可以在耕耙整畦以后灌水造墒。
1、选好品种:
良种良法相结合,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选用小麦良种的原则是:选择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
目前,我国高产小麦品种很多,如郑麦9023、周麦18、济麦20等等。
在生产中,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高产品种来种植。
2、精量、半精量播种
要想让小麦得到高产,种子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最好使用经过包衣的良种,因为小麦专用种衣剂中,含有防病和防虫的药剂、微肥以及生物调节剂,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
长期以来,我国小麦播量一直比较大,而在地力水平高,肥料又充足的情况下,如果播种量过大,势必会造成小麦群体过大,植株密集,互相争肥水,会导致小麦整体发育不良,生长后期容易倒伏,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
因此,在地力水平高,肥料又充足的高产麦田里,一定要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方式。
精量、半精量播种,就是严格的按照品种指定的播种量进行播种。
精播、半精播栽培,可以大大降低单位面积基本苗的数量,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了单株小麦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了肥、水的利用率,从而显着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播种时,可以使用小麦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要保证播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播种均匀,严格掌握播种深度在3到4厘米,播种深度超过5厘米会造成弱苗。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冬小麦的播种期也有很大差异,由南向北逐渐推迟。近几年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小麦的播种期也有所调整,我国科研工作者每年都要做播种实验,所以农民朋友可以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确定播种时期。
三、冬小麦冬前管理:
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上旬,是冬小麦冬前管理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除草、划锄和浇冬水。
1、冬前划锄
小麦冬前划锄,可以松土保墒,改善土壤透气情况,提高地温,加速有机肥料的分解,有利于分蘖和根系生长。
划锄的深度应当掌握在10厘米左右,不要过深。
2、化学除草
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上旬,是小麦除草的最佳时机。
除草可以根据杂草种群选用相应的除草剂。对于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以用唑酮草酯等除草剂喷洒;对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以用甲基二磺隆等除草剂喷洒,除草剂的用量和方法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标准使用。
3、浇越冬水
越冬水,是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防止小麦冻害死苗,为来年春天小麦返青积蓄水分;浇越冬水,还可以粉碎土壤中的大小坷垃,消灭越冬害虫。
四、返青至起身期管理:
春季,是小麦分蘖最活跃的时期。
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农民朋友在返青到起身期追施氮肥,这对小麦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这个阶段追施氮肥,小麦的生长旺盛,造成无效分蘖增多,这些无效分蘖争夺小麦植株的营养,导致小麦植株生长势弱,后期植株倒伏。
因此,小麦返青到起身期,要看小麦的长势长相来进行分类管理。
对于返青后生长过于旺盛,群体偏大的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可以喷施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控制小麦植株旺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根系下扎,增加小麦抗逆性等作用。
对于植株健壮,叶色正常,群体数量符合品种要求的麦田,起身期主要的管理措施是蹲苗,到拔节期以后再追肥浇水,防治植株徒长引起倒伏。
五、拔节期管理:
3月下旬至 4月上中旬,是决定小麦穗数及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需要氮肥最多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氮肥后移,就是将小麦全生育期,需要氮肥的另一半,留到这个阶段来施入。
这个阶段施入氮肥,可以增强小麦生育后期根系的吸收能力,延缓根系的衰老;还能提高开花后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延缓旗叶的衰老。
因此,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小麦的品种和苗情,确定追施氮肥的最佳时间,氮肥的施用量是每亩8到9千克。
对于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一般在拔节初期追肥浇水。
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和多穂型品种,在地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群体适宜的麦田,适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追肥浇水。对于地力水平高、群体偏大的麦田,适宜在拔节中期至后期追肥浇水。
六、扬花灌浆期管理:
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浇灌浆水和防治病虫害。
一般在小麦开花后10天左右浇灌浆水,但是对于肥水条件好,小麦长势旺盛、群体较大的麦田,要掌握不旱不浇、有风不浇、雨前不浇。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要注意排出田间积水,保证小麦正常生长。
近年来,我国冬麦区在小麦灌浆期,普遍采用“一喷多防”技术,对小麦的生长非常有利。
“一喷多防”,是指小麦氧化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肥料等混合在一起喷施,一次施药可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抗倒伏、增大穗、增粒重的目的。
“一喷多防”的配方,可以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参考当地农业部门制定的配方进行配制。
七、适时收获:
蜡熟期是小麦最适宜的收获期,小麦籽粒干重达到最高值的特征是:籽粒接近该品种固有的颜色,内部呈现出蜡质状态,植株中下部叶片干枯,上部叶片变黄,茎秆仍然有弹性。
当小麦达到成熟标准时,我们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贰’ 有关小麦的知识
小麦的分类
小麦的种类,通常可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分类:
(1)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与春小麦两种。播种的小麦称春小麦;秋季播种的小麦称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春小麦籽粒两端较尖。腹沟较深,皮层料厚,故出粉率较低。
(2)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小麦与红皮小麦两种。白皮小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皮小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3)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角质,又叫玻璃质,其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粉质胚乳疏松,呈石膏状。凡角质占本粮粒横截面1/2以上的籽粒,称角质粒。含角质籽70%以上的小麦称硬质小麦。凡角质不足本粮粒1/2(包括)籽粒,称粉质粒。含粉质粒。含粉质粒70%以上的小麦,称为软质小麦。
世界上自北纬67度的北欧至南纬45度的阿根廷南部,从低于海平面150米的中国吐鲁番盆地到海拔4100米的中国西藏高原,都有小麦种植。主产区在北半球的北纬30-60度之间的温带地区,南半球的南纬25-40度之间的地带阴一定的种植面积。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小麦面积。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小麦面积占世界小麦面积的90%,主要分部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
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面积约占3/4,分布广泛。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秋季收获,面积约占1/4,多分布在纬度较高地区。
‘叁’ 小麦如何种植
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保证小麦单株有适宜的营养面积,群体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我国麦区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宽幅条播:行距和播幅都较宽,如宽幅耧,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优点是:减少断垄,播幅加宽,种子分布均匀,改善了单株营养条件,有利于通风透光,适于亩产350千克以上的产量水平的麦田使用。
宽窄行条播:各地采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3厘米等,高产田采用这种方式一般较等行距增产5%~10%。其原因,一是株间光照和通风条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体状态比较合理;三是叶面积变幅相对稳定。
小窝密植:西南地区麦田土质比较黏重,兼以秋雨较多,整地播种比较困难,采用小窝密植方式。每亩45万窝左右,行距20~22厘米,窝距10~12厘米,开窝深度为3~5厘米,氮、钾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粪水中充分搅匀后集中施于窝内;过磷酸钙、油饼等混在整细的堆厩肥中盖种,盖种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使用工具为小橇橇窝、小锄挖窝点播,近年来研制的简易点播机,也可开沟点播一次完成。
‘肆’ 小麦的种植方法_小麦的种植注意事项
小麦是我们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那小麦如何 种植 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小麦的种植 方法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麦的种植方法
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小麦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
1.少耕与免耕所谓少耕、免耕,是与传统的整地而言,减少整地次数,降低整地强度,而对于田湿土粘,耕作困难,又易破坏土壤结构的麦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这是对小麦整地技术的一个发展和完善。据对稻茬麦免耕研,其增产机理可以归纳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结构与水分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避免湿耕造成的粘闭现象。免耕与翻耕相比,耕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15~1.20及1.34~1.40,水、气比较协调。
(2)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由于田面平整,利于挖窝或开沟点播,贯彻种植规范,避免了粗耕烂种所造成的深籽、丛籽、露籽,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3)根系发达,抗倒力强土壤结构较好,有利于根系发展和吸水。据多点调查,免耕单株次生根数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浆期用32p示踪测定,标记后第8天,脉冲数高出63.01%。
(4)壮苗早发,增产显着免耕田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幼苗出时快,分蘖早,生长优势明显。在各个生育时期,免耕的叶面积指数均高,群体光合能力强,单位面积增产5~20%。
定位研究(4年)以来,对后作水稻未发生不利影响,但长期免耕后与土壤肥力、病虫害的关系如何,尚须继续进行探索。此外,免耕田杂草较多,后期也易脱肥,所以应有适当的配套 措施 。
2.半旱式栽培 小麦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环节。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获后,利用原垄埂稍加修正后播种小麦。下湿、烂泥田厢宽170~200cm,一般为27~40cm,沟宽33~40cm,沟深27~33cm。用沟中稀泥覆盖稻茬和肥料后,晾晒1~2天后播种,并以干渣粪或细土盖种。小麦生育期间,沟内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厢面12~15cm,后期18cm),以使垄面不干,既有利于小麦生长,又能保证水稻及时栽插,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条有效途径。
半旱式小麦生产水平,一般可达旱作条件下70~80%以上,个别土壤类型还高于旱作水平,因而在西南三省已推广种植较大面积。其增产原因,除一部分与少耕、免耕相同外,突出作用在于改变了土壤的水热状祝。一方面垄沟把小麦根系深度扩大了10厘米左右,而且垄面通透状况好,又有毛管上升水,水气协调;另一方面垄沟使土体表面积增大,白昼较平作温度高1.2~2.0℃,最大可达4℃,夜间比平作降低0.3~0.7℃,土壤受光面积增加约200~400㎡/亩。在良好的水,热、气条件下,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由于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较强,前期应适当控氮,以免增多无效分蘖,但后期容易脱肥,所以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补施氮、磷肥。此外,半旱式栽培的起垄作埂,播种施肥等花工较多,需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术,进而提高此类中低产田的小麦生产水平。
小麦的种植过程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一般选择一代小麦作为种子,这样到第二年小麦的亩产一般在1000-1200斤左右。
小麦种子应该没有虫、籽粒饱满、为一代新小麦、干燥。
小麦选择好以后,在播种前要拌种,意思就是给小麦拌药以防小麦被虫害吃掉。如图,在拌种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拌种时水份不能太大以免影响播种时下种不顺,影响每亩的种子用量,二是要拌匀,要让每一粒小麦都要拌上农药,以免被虫吃掉,三是在拌种结束后小麦要晾晒一下。
在播种前要对地进行整理,如果是玉米地,需要把玉米杆全部粉碎,如果是棉地需要整理平整,这样小麦长势会好些。
现在一般都是机器耕地,要深耕,肥要撒匀,每亩一般100斤肥料。
在播种前地要耕两遍,第一遍主要是把地里的大节杆打碎,第二遍主要是把地整平,这样土地更松软,如图。
在播种时土地的水份要适中,这样有利于小麦的发芽。
在播种时注意:小麦放进料斗时一定要两边都有,以防在播种期间短腿现象,就是有的腿里有小麦,有的没有小麦,瞎了。
要调整每亩小麦播种多少,一般一代小麦种每亩播20斤也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一代,可以多播一点,可以是25-30斤。
在播种过程中最好看一下每个腿里是不是都有小麦。
根据每亩的小麦播种量,可以适当控制播种机器的速度。
如果水份适合的话小麦一般在七天之后就可以看到出芽了。
小麦等到冬季时大约在每年下 大雪 时要追肥一次,在开春的时候要进行虫害管理两次。
这样到第二年就可以收到优质的小麦了。
小麦的栽培技术
(一)施肥
在施肥中要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和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起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补充钾素的作用。有的农民朋友把玉米秸秆烧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太可惜了。只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化肥用量,一般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6—8公斤、氧化钾(K2O)4.5—7.5公斤、硫酸锌1公斤。
上述总施肥量中,应将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的全部和氮肥总量的50%,作底肥于耕地时使用,第二年春季看苗于小麦起身或拔节期再施总氮量的50%
根据上述施肥用量,秋种底肥的化肥施用方案为:方案1:亩施尿素13-15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7.5-12.5公斤。施肥方案2:亩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各15%)40-50公斤。 方案3: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7.5-12.5公斤。过去施肥量高于推荐施肥量高限的、土壤肥沃的选施肥量的低限,相反,选高限(这个原则适用于以下施肥量选择)。
(二)良种的选择
"科技助农,良种先行。"我们知道,影响小麦单产的三大因素分别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而能直接影响这三个因素的唯一客观物质条件就是小麦种子。
根据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选用品种,做到良种对路,良法配套有的人一听说某一品种好,不问种性、适宜范围,就盲目种植,结果高产品种种到中肥地力,肥水满足不了,产量潜力不能发挥,或者是春性品种在早茬种植,暖秋冷冬年遭受冻害,损失很大,反过来却说品种不好。选用良种时必须考察自然栽培综合因素,良种良法一齐推。
一是根据当地气候生态类型特点选用品种。各地气候生态类型不同,对品种的要求也不同。处于北方与南方冬麦区过渡地带的黄淮冬麦区,一般宜选用分蘖成穗率中等,产量三要素协调的半冬性和弱春性中间类型品种。
二是根据生产条件和水平选用品种。选用良种,首先要考虑丰产性,而小麦良种的丰产性与栽培条件密切相关,因此选用品种时首先要考虑本地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在水肥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地区,应选用耐肥抗倒、增产潜力大的高产品种;在大面积中产区应选用适应性较强、丰产性较好的品种;在肥水条件差的山区、沙碱地应选用耐旱、耐瘠能力强的良种。
三是根据耕作制度、作物茬口选用良种。耕作制度的改革往往对小麦品种有新的要求。如在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一般要求晚播早熟品种。在间作套种区要求株型紧凑、矮秆抗倒的品种。又如在黄淮麦区腾茬早的早播麦田,选用半冬性品种,在晚茬用春性、弱春性品种。
四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特点选用良种。选用品种应注意分析本地区病虫害、自然灾害特点,选用的大面积推广良种必须对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寒、旱、湿、干热风、穗发芽等)以及病虫害有较强的抗耐性,以达到丰产丰收之目的。
选用品种必须综合评价选用和推广品种既要以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又要辩证客观。不能单纯以试验中的产量高低和长相好坏取舍品种;不能片面追求免疫品种。要全面衡量品种的综合性状和稳产性。大面积推广的良种应该是优点多、缺点少,特别是综合性状优,遗传基础丰富,对主要病害具有较好的耐病性和抗病性,抗主要自然灾害、产量高而稳。即群众欢迎的"丰年大增产、平年小增产,灾年不减产"的品种。
(三)整地作畦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播种质量和幼苗生长,而且通过耕作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性能,提高地力,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发育。高产麦田要求深耕翻,打破犁底层,一般要求耕深23—25厘米,并做到随耕随耙,耙细耙透,做到上松下实。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应适当扩大畦宽,以2.5—3.0米为宜,畦埂宽不超过40厘米。为节约用水,提倡短畦,畦长以50—60米为宜。
(四)做好种子处理
提倡使用包衣的良种。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没有种衣剂的要采用药剂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即100公斤种子加0.2公斤药剂)拌种。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发生地块,可选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1%—0.15%(即100公斤种子加0.1-0.15公斤药剂)拌种,或20%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即100斤公斤种子加0.15公斤药剂)拌种。病、虫混发地块可选用以上药剂(杀菌剂十杀虫剂)混合拌种。采取药剂拌种的播种量应适当加大10%—15%。
用麦巨金3-5毫升兑水0.3-0.5公斤,可以拌10公斤种子,晾干播种;春小麦:用麦巨金4-6毫升0.3-0.5公斤,可拌10公斤种子,晾干播种;
(五)适期播种
播种过晚,蘖少、根少、苗弱,形不成壮苗;播种过早,苗旺长、缺位、病虫害严重、易发生冻害。不同项目县冬前积温和前茬作物各不相同,难以统一确切的时间,适宜的播期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17—16℃左右,若是冬小麦冬前≥0℃积温650℃,越冬时能形成6叶1心的壮苗为宜。
以下是各地区播种时间参考表
东北春麦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部分、内蒙东北部 4月中旬
北部春麦区 内蒙古中部,河北、陕西、山西北部 3月中旬-4月中旬
西北春麦区 甘肃、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青海部分 3月上旬
北部冬麦区 河北、山西大部、陕西南部、辽宁、宁夏、甘肃部分、北京、天津 9月中旬
黄淮冬麦区 山东、河南大部、河北、江苏、安徽部分、陕西部分、山西、甘肃部分 10月上旬( 寒露 后)- 下旬
长江中下游冬麦 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大部、上海、浙江、江西、河南信阳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西南冬麦区 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大部,陕西、甘肃、湖北、湖南部分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华南冬麦区 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云南南部 11月中下旬
新疆冬麦区 新疆 南疆冬麦:9月中旬左右
北疆春麦:4月上旬
南疆春麦:2月下旬至3月初
南疆冬麦:7月底8月初
北疆春麦:8月上旬左右
南疆春麦:7月中旬
(六)足墒播种
适宜的土壤墒情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小麦出苗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手感标准为:手抓能成团,松手落地能散开)。墒情不足的,应采取多种形式造墒,反对抢墒播种或沟墒播种,确保适墒播种。当墒情和播期发生冲突时,宁可晚播3—5天,也要造墒播种,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七)确保适宜的播种密度
每亩基本苗应根据不同品种特点,千粒重、发芽率、出苗率等情况确定,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适期播种的高产麦田适宜基本苗每亩10—12万基本苗,每亩40万穗。对于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每亩13—18万,每亩30万穗。为确保适宜的播种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每亩播种量(公斤)=[要求基本苗×千粒重(克)]/[1000×1000×发芽率×出苗率]
地力水平一般,整地水平差的可用半精播栽培,每亩13-18万基本苗(一般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千粒重40克左右的,以斤籽万苗计算即可)。
做好播种机具的调试,建议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3—4厘米。
(八) 前期(冬前)管理要点
1 、保证全苗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有缺苗断垄的,要补种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同时拔除疙瘩苗,这是确保苗全的第一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2 、化控或深耘断根 若越冬前麦田群体偏大超过80万/亩,有旺长趋势,可在气温降至零上5℃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麦巨金或镇压,或深耘断根,以缓解生育中后期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深耘断根的方法是去掉2齿的耘锄隔行深耘,深度10厘米,耘后将土搂平,压实,接着浇冬水,防止透风冻害。一般长势正常的麦田也可采用这一措施,但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不宜采用。
3 、冬季水分管理 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使早春保持较好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主动。对于部分抢墒播种的麦田,及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应于立 冬至 小雪 期间浇冬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浇过冬水,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防止地表龟裂,疏松土壤,除草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促苗壮。对造墒播种,麦田冬前墒情较好,土壤基础肥力较高且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一般不要求浇冬水。
( 九) 中期(返青-孕穗〈挑期〉)管理要点
拔节期追肥浇水项目区麦田返青期、起身期一般不追肥不浇水,主要进行划锄,以通风、保墒、提高地温,利于大蘖生长,促进根系发育,使麦苗稳健生长。还可以使用一次麦巨金,全面调控小麦的生长。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拔节肥、水的具体施用时间,还要根据地力水平和麦苗情况灵活变化。对于土壤肥力差,群体较小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进行第一次浇水追肥,亩施尿素8公斤,在拔节后期结合第二次浇水再追尿素12公斤,以促穗大、粒多、粒重。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结合浇水追肥,亩施尿素20-25公斤。对于地力好、产量高、群体偏大、春季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追肥时间可推迟到拔节以后进行,一般亩施尿素20公斤左右。
对于冬前生长过旺有脱肥现象的麦田,返青期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拔节期再追尿素10-15公斤。
对于播种过晚,基本苗多,冬前无分蘖的麦田,可在拔节前期(春生4叶前后)浇水施肥,亩施尿素16公斤,开花至灌浆初期再随水追施尿素4公斤。
(十)后期(孕穗〈挑期〉-成熟)管理要点
浇好挑旗水或开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小麦挑旗墒情较好,也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