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信札收藏知识讲座
扩展阅读
防疫健康知识讲座稿 2024-11-20 09:02:05
曾经梦见同学什么意思 2024-11-20 09:02:05

信札收藏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22-12-29 10:41:05

Ⅰ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二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二)

阎愈新致朱正明信札二页代封。2012年11月9日115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三)

郑心伶致朱正明信札一页代封。2012年11月9日75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四)

李何林致曹子西信札一页代封。2012年11月9日665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五)

介眉手迹一册30页。2012年11月9日115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六)

谢冕毛笔题词张建宏“高山流水”一页代封。2012年11月10日169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七)

公木致韩笑信札一页代封。2012年11月12日78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天使的父亲。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八)

沈之瑜手札两通二页。2012年11月20日103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不老山民。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九)

李何林致曹子西信札一页代封。2012年11月19日60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十)

王士菁致曹子西信札一页代封。2012年11月19日24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十一)

侯唯动致金紫光信札三页代封。2012年11月9日11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十二)

王士箐致曹子西信札一页代封。2012年11月19日13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十三)

马识途书法斗方:“草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2012年11月19日138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十四)

高占祥书法一页代封。2012年11月19日10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十五)

商子雍已发表(《随笔》)稿件十页。2013年1月27日35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十六)

寄汪道惠毛笔信札三页代封。2012年11月19日12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十七)

纪鹏致李瑛信札一页代封。2012年1月1日3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十八)

柳溪致康明桂信札二通代封(内夹明信片一通)。2012年11月15日12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木头和蜜蜂。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十九)

五十年代信函五通五页。2012年11月15日3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木头和蜜蜂。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二十)

名家书法30元同上。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21)

《鲁迅大辞典》原稿:许钦文手稿一页“词学季刊”词条。2013年5月2日52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缀简楼。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22)

《鲁迅大辞典》原稿:朱正手稿十二页“进化论”词条。2013年5月2日52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缀简楼。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23)

《鲁迅大辞典》原稿:马蹄疾手稿二页“苏联木刻家协会”词条。2013年5月2日52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缀简楼。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24)

吕剑诗稿:《拟山谣》二页。2013年6月4日6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25)

藏克家信札二页代封。2013年5月19日1345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百年回顾。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26)

张梦阳信札一页代封。2013年5月6日41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银羽筑书城。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27)

林非致徐怀谦信札一页代封。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28)

顾城致严文井夫人康自强信札。此信夹在林东海签赠严文井《诗法举隅》一书中,予2013年5月2日购于孔夫子旧书网•缀简楼。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29)

《鲁迅大辞典》原稿:王景山手稿二页“狂人日记”词条。2013年5月2日52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缀简楼。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30)

鲁迅诗稿,上海鲁迅纪念馆编辑,上海美术出版社1961年1月第1版,1965年4月3第三次印刷。2012年11月9日225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31)

张恩华书法扇面:刘禹锡《陋室铭》。2018年10月25日178元拍于微店•书山觅宝。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32)

胡征信札一通(带封)、自书简历一页、诗稿四页。2011年8月29日120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大亮。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33)

张永枚自书简历一页、诗稿《二十年轮》5页。2011年8月29日5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大亮。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34)

姜德明信札一页。

张秀民信札一页代封。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35)

魏荒弩信札一通代封。2013年2月18日18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华夏拍卖。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36)

丁景唐信札一通代封。2013年2月18日12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华夏拍卖。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37)

陈立夫致胡耀左信札一页代封。2010年3月18日80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木子。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38)

周作人之子周丰一致陈烟帆信札一页。2010年3月18日10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木子。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39)

方增先致王经春信札二页代封。2009年11月24日拍自孔夫子旧书网•书画船。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40)

张伯苓毛笔信札一页。2010年2月2日42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玲玲11。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41)

吴冠中信札三页。2010年2月2日40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玲玲11。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42)

张慈中致章桂征信札二页代封。2010年3月18日3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书巫。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43)

王西彦信札一页。2010年2月2日18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点染飞动。

冯者良信札一页。2010年2月2日15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点染飞动。

戴家祥信札二页。2010年2月2日15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点染飞动。

徐邦达信札一页。2010年2月2日15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点染飞动。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44)

蔡若虹信札一页代封。2010年3月18日45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点染飞动。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45)

戴文葆致章桂征信札一页代封。2010年3月10日45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点染飞动。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46)

人称“江南第一戏痴”张屯毛笔小札一页。2010年5月24日45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合众书局。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47)

石祥诗稿《圣火颂》三页。2010年5月24日17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合众书局。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48)

唐弢书法(二平尺)一页。2010年5月24日180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合众书局。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49)

李桦信札一页。2010年5月24日30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合众书局。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50)

胡文彬书法一幅。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51)

**致韦韬信札二页代封。2013年5月16日25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52)

柳萌致林呐信札一页代封。2013年5月16日3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53)

邵伯周致韦韬信札二页代封。2013年5月16日25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54)

阎愈新致韦韬信札五页代封。2013年5月16日4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55)

丁尔纲致韦韬信札二页代封。2013年5月16日5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56)

严辰信札一页代封。2013年5月16日17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名人墨迹专卖店。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57)

李浩致袁良骏信札四通五页二通有封。2013年5月24日42元拍于孔夫子旧书网•缀简楼。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58)

王世家致袁良骏信札一页代封。2013年5月24日22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缀简楼。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59)

着名美籍华人,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致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信札五页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签发单。2010年3月1日150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合众书局。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60)

工人日报美编,着名书画家高翔毛笔信札三页。2010年3月1日30元拍自孔夫子旧书网•合众书局。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61)

罗洛致申奥信札一页代封。2010年5月17日100元拍自布衣书局网•牟旭兵。

百谷斋收藏名人书画(62)

1,罗希贤绘画:百谷斋主人读书图。2020年9月25日800元微信•上海小徐帮购,有小徐与画家携图照相。

2,朱永嘉钢笔书法。2020年7月20日220元微信•上海小徐帮购,有小徐与画家携图照相。

3,杨栋为百谷书斋书扁,赠送。

4,戴敦邦为百谷书房书扁。上海小徐2000元帮购,有照相。

5,张永清为百谷书房书扁,赠予。

6,董宁文为百谷书房书扁,赠予。

7,张永清小六尺书法:求索,赠予。

8,张永清小六尺书法:厚德载物,赠予。

9,海波楷书八尺书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赠予。

10,海波书法四条屏:刘禹锡《陆室铭》,赠予。

11,建民刻石书法:毛泽东《沁园春•雪》。

12,英超写意画:葫芦美满时,余文延书款,赠予。

13,苟彦斌书法,赠予。

14,建民四条屏四体书法,赠予。

15,张文书法二幅,赠予。

16,李甫运书法,赠予。

百谷斋收藏名人手稿信札(63)

王学仲致杨成达信札代封。

百谷斋收藏名人字画(64)

纽洪澜四尺条菊花:凌霜,赠予。

百谷斋收藏名人书法(65)

费新我左笔书法三幅:(1)农业学大寨;(2)风华正茂;(3)延安文化。2010年西安拍卖会12000拍得。

百谷斋收藏名人书法(66)

俞曲园六尺对联:“笃礼崇义抱淑守真,含谟吐忠种德收福”。2010年西安拍卖会40000元拍得。

百谷斋收藏名人书法(67)

吴克敬四尺书法二幅,赠予。

张永清四尺书法:“务实”,赠予。

荒石书法四尺,赠予。

百谷斋收藏名人书法(68)

吴曦书法四条屏: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1997年500元在其女处购得。

百谷斋收藏名人书画(69)

朱路丈二画作:春天里的歌。2013年1000元定作。

Ⅱ 信札趣谈·姜筠

信札趣谈·姜筠

《姜筠》:姜筠(1847-1919),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原名诗,字颖生,号宜轩、宜翁,别号大雄山民、大雄山人。光绪十七年举人,官礼部主事。工书画,兼善篆刻。书法苏轼,山水宗王翚。精于鉴别,收藏甚富。1913年梁启超在京雅集词人诗友于万牲园,举行癸丑上巳修禊,姜氏为作图纪念。《望云轩名画》收其作品。

“谁能暂洗风琴耳” ——写给小忽雷阁主人

这是姜筠的真迹,为作者所收藏,其内容牵扯到“小忽雷”的事。

清康熙年间,孔尚任在北京厂甸游逛,无意中发现一只造型古雅的琵琶,爱不释手,毅然典当衣服换钱将其买下。这件古乐器便是唐代着名的“小忽雷”。后来,他和顾彩以此为线索写成了 《小忽雷传奇》这部传世名作。

到了清朝末年,“小忽雷”辗转传到一位收藏家手中。这位收藏家取号“小忽雷阁主人”。一天,小忽雷阁主人特别高兴,特将友人请至家中,欣然出示这件宝物并当场演奏。姜筠的这一手迹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同时提到他应主人之嘱书写扇面送至。

姜筠说: “宣统庚戌 (1910年) 九月九日,小忽雷阁主人招饮,以新得唐乐器小忽雷见示,并读国朝梦鹤居士所编《小忽雷传奇》,饶有清苍之气,不失元人轨范,搬演中唐数朝珰祸以及名流韵事,波澜壮阔,殊可奇也。”又《题两截句》云:“礼乐文章一例摧,人间何事不心灰。谁能暂洗风琴耳,来听唐家两忽雷。”“五松七竹九菖蒲,绝妙知音诗酒徒。莫共俗流说雅玩,纵教掩口一胡卢。”姜筠所言及诗作,真实记录了发生在晚清的这一文坛雅事,并为其增添了色彩。

姜筠题记小忽雷阁(一)

姜筠题记小忽雷阁(二)

Ⅲ 信札趣谈·李鹤年

信札趣谈·李鹤年

《李鹤年》:李鹤年(1912-2000),字鸣皋,曾用笔名有浪花平安馆、雨痴、坛海楼、归燕草堂、承素室,别署蹇斋。祖籍浙江绍兴,5岁始定居天津。着名书法家。193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43年与地下党组织建立联系,被派赴麻田根据地学习。曾任天津市政协第七、八届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天津书协副主席,茂林书法学院副院长,神州书画进修学院教授,日本中国书法学院名誉教授等。编着出版《书法知识概要》《李鹤年书法》等。

“附诗堂一件” ——给作者的信

李鹤年是当代着名书法家、收藏鉴赏家。他早年收藏的20片甲骨在他故去后,于2004年的一次大型拍卖中竞拍出3800万元的天价。这些藏品只不过是他的“劫后余烬”而已。李鹤年还是一位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地工”,他以其就职的机关作为与来自解放区 *** 干部接洽的据点,曾掩护了许多革命同志。然而,在极“左”路线下,他一直遭到不公正待遇,很长一段时间他被迫在郊区的一个煤店卖煤球。刚刚粉碎“四人帮”那阵子,他从郊区回到市里,连正式住房都没有,与老伴蜷居在一间5.7平方米的楼梯间里。那时我常去看他,并通过各种关系,多方奔走,敦促有关单位为其落实政策,解决了他的住房问题 。

李鹤年致章用秀信

几年后,由于形势的改变,李先生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他写字的人也越来越多。先生招架不了,在书房内挂一字条,上写“封笔” 二字。不过先生对我说: “你是家达子,我愿意给你写。”故笔者与李先生的交往一直未断,有时当面交谈,有时书信往来。这是1982年1月20日,李先生写给我的一封短信。

“定轩”是我的号,信中所称“定轩同志”是对我的尊称。当时人们家中大都没有电话,相互沟通不像现在这么便利,登门拜访遇主人不在而扑空的事是常有的。此信所言“枉驾失迎”是说我那天到先生家造访恰逢先生外出,未能相见。但先生却随这封信将我讨要的“诗堂”及时寄给我,这正应了先生先前所谓“家达子”的承诺。

“诗堂”也称“诗塘”,系镶之于画的上方或下方的一块纸料,专用于题字、题诗。李先生随信寄来的诗堂上书大篆“寿客清供图”,款识为“定轩鉴家属题,李鹤年”,是与我的那幅博古图相配的。

说到这幅博古图,亦是来历不凡。清朝末年,李叔同的老师唐静岩收藏一件晋代陶罍,上刻器铭曰:“丙申秋月,在山居士珍藏于两不厌吾庐。”后来此陶器为龚望先生所得,龚先生亲手拓为拓片赠送给我,我请老画家姜毅然先生在陶罍拓片上补以菊花、灵芝,进而构成一幅精雅的博古画。装裱之前,又生一念,再请李鹤年先生为此画题写诗堂,唐之器,龚之拓,姜之画,李之题,器、拓、画、题各领 *** ,集于一身,岂不更妙?有了李先生的诗堂,终使我如愿以偿。

“岂不耽误大事” ——写给作者的明信片

这是李鹤年先生上世纪80年代初写给我的部分明信片。鹤年先生作为造诣非凡的书法家,无论是正式书法作品,还是日常书写便函,无不展现他那典雅古朴、清丽潇洒的书风。这些明信片实际上也是一组优美的硬笔书法佳作。这里,我们暂且抛开其书法艺术而不论,单说明信片中的有关内容。

六张明信片,有的讲书件完成情况,有的讲他近日参加的活动,也有涉及其他一些日常琐事的。其中写于1985年11月12日的明信片,说的是他在某次书画展上参展作品的事。有关方面决定在中秋节期间举办“月是故乡明”书画展,全市书画家、年轻美术爱好者、台湾籍同胞和去台人员家属、归国华侨积极响应,纷纷以绘画、书法、篆刻、剪纸、砖刻等不同艺术形式寄托对台湾骨肉同胞、亲朋故旧的思念之情,表达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美好夙愿。然而,在书画展筹备过程中,有关方面却将给李先生的征件函寄到了南开大学。因为李先生是南大客座教授,并不常去校内,函件未能及时收到。幸而笔者先前从主办单位要来一份征件函,直接送往李先生手里,并且带着时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的台湾籍同胞廖灿辉先生创作的一首思乡诗,由李先生书就后,直接带到展览会筹备处,才使这件有意义的作品在展览会如期亮相。李先生在明信片中所提的是“‘月是故乡明’ 展览征件函,近日如转去,岂不耽误大事! ”正是指这个过程。他感叹道,倘若等到那寄往南大的征件函,恐展览“早已圆满结束矣”。这虽是一件小事,亦可见李鹤年先生处事的认真和对社会事业的负责。

李鹤年写给章用秀的明信片

Ⅳ 信札趣谈·王䓕

信札趣谈·王䓕

《王䓕》:王䓕(1884-1944),原名世仁,字君演,改名远,字秋湄,号秋斋,别署苔香等。广东番禺人。少承庭训,后在复旦大学习法文,从事新闻及教育。毕生致力研究金石、文字、音韵学,收藏金石拓片,多方涉猎碑帖。工书法,兼擅各体,尤以章草着名。诗之造诣亦深。有《章草例》《摄堂诗选》等行世。

“此中无一赝鼎” ——致无极先生

王䓕的这一行书信札,写得自由,不受拘束,读来令人快意。信的前半部有“倘有谐议,自设法邮寄,或托便带上”,及“此中无一赝鼎,且属新洁,独憾摄影费巨”等言词; 后半部有“价得由尊者代夺”及“重在信用,非专营案成议与否”之类言词。信札的行气,前半部分的字略显紧密,后半部分数行起伏跌宕,相映成趣。整札下部各行综错,与上部之齐互为补救,饶有趣味。有人分析,此信札上半部分章法过密,是由其内容引起作者心绪不佳所致。虽同出一手,顿觉差异。此如唐人孙过庭所说:“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凋疏。”

王䓕致无极先生

Ⅳ 信札趣谈·洪钧

信札趣谈·洪钧

《洪钧》:洪钧(1839-1893),清外交家、史学家。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人。同治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曾任出使俄、德、奥、荷等四国的大臣。在国外接触到俄国人贝勒津所译波斯人拉施特哀丁的《集史》及亚美尼亚人多桑等的蒙古史着作,因得用西方的资料补正《元史》,撰成《元史译文证补》三十卷(中有目无书的十卷),对元史研究颇有贡献。

“附上椒花咏十二韵” ——给季樵仁弟的信

洪钧致季樵信札

这是本人收藏的一封洪钧写给“季樵仁弟”的信。季樵是光绪进士胡宗懋。此人着述宏富,平生撰有《永康人物志》《东阳记拾遗》《段注说文正宗》《金华经籍志》《胡正惠公年谱》《昭明太子年谱》《张宣公年谱》《说文隽言》《东莱吕太文集考异》《倪石陵书考异》《鲁斋王文宪公文集考异》《渊颖吴先生集考异》《敬乡录考异》 等,辑有 《续金华丛书》。洪钧在给他的信中提到“日月如驰,箑炉忽易”,表示时间过得很快,尔后谈及科试等事宜,并“附上椒花咏十二韵,聊佐拥炉,即希哂纳”。这便很自然地使人想起洪钧的才华和韵事。

今人知道洪钧者大概不多,但中外许多人士都知道赛金花其人,洪钧正是她的丈夫。洪钧作为钦差出使欧洲,携小妾傅彩云偕往,其时傅正值妙龄,聪明好学,除照料丈夫生活起居外,潜心学习,因而精通德语、英语。洪钧归国不久病死,傅不为主妇所容,流落妓寮,名赛金花。八国联军陷北京,大肆抢掠,该女因没有语言障碍和有在柏林生活的经历,得以与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来往,规劝转圜,虽未必折贼凶锋,但以一位弱女子在城破国危之时,敢于与敌周旋,较之吃着国家俸禄而临敌脱逃的将弁、闻风远窜的官员,又岂可同日而语?

赛金花确有其人。20世纪30年代初刘半农采访过她,打算写一本传记。而赛氏与洪钧的爱情,清史无证。但曾朴《孽海花》中的金雯青影射的正是洪钧。《孽海花》是一部以洪钧与赛金花的故事为线索,对清廷进行讽刺和批判的小说。

Ⅵ 信札趣谈·张伯驹

信札趣谈·张伯驹

《张伯驹》:张伯驹(1897-1982),字丛碧,号好好先生、游春主人,室名平复堂,河南项城人。镇芳之子。早年毕业于天津新学书院。曾入军界任职,后入金融界,任上海盐业银行常务董事,又任华北文法学院教授、故宫博物院专员。1949年后,任燕京大学艺术系导师、北京书法研究社副主席、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棋艺社理事、北京古琴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工诗词,嗜京剧,喜收藏,擅书画。与张学良、袁克文、溥侗并称为四公子。上世纪50年代时,将个人收藏的《平复帖》《游春图》等珍贵文物献给国家。

“海棠时节仍可去津” ——致张牧石书信

吾师张牧石先生是张伯驹先生故友。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张伯驹先生几乎在每年海棠盛开时节都来天津观赏海棠,且在牧石先生家小住一段。在这些年中,两人不断有书信往还。这是张伯驹写给张牧石书信中之一件。信的全文是: “牧石词家: 接香港来信,香港大学约去讲学及书画展览,在九月间; 海棠时节仍可去津。《戏剧家辞典》 须写出生年月,如不记忆,可写现年多少岁,但丁至云小传至今并未收到,希更寄。即颂春祺。碧拜。二、二十三日。” 钤“伯驹” 朱文印。

张伯驹像

此信透露出三个信息。其一,香港约张伯驹先生讲学并办展览,说明当时由于政治气候的原因,对张老尚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香港人对先生已是十分仰慕。张牧石先生曾对笔者说,那时彩电特别稀少,一次香港朋友给张老送来彩电。张老表情淡漠,并无惊喜之色,亦可看出先生的淡泊。其二,讲到来津看海棠之事。先生来津多在春季,当海棠花怒放时,津门诗人词家张牧石、寇梦碧、陈机峰诸先生陪同张伯驹一道到宁园、人民公园等园林踏春填词,唱和吟咏,数年中张老在天津留下多首典雅含蓄、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其三,张老作为戏剧大家、京剧名票,深受戏剧家推崇。每次来津,津门戏剧界人士都请张老说戏,并当场录音。丁至云等戏剧前辈也亲来拜访,记得她还请张老为她写过一副嵌名联。

张牧石先生与张老已有数十年的交往。20世纪60年代初,张老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期间,曾邀约京、津、沪等地一些相识的老朋友分别撰写金石、书画、历史、轶闻、风俗、游览、考证、掌故等方面的文言短文,汇为《春游琐谈》,撰者中,张牧石先生乃年纪最轻的一位。因张老来津均住在张牧石先生家中,笔者得以与张老相识,亦有幸得到他给我写的嵌名联和兰花扇面。

张伯驹致张牧石书信

Ⅶ 信札趣谈·黄宾虹

信札趣谈·黄宾虹

《黄宾虹》: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朴岑、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杰出画家。辛亥革命前,曾奔赴革命,后居上海30年。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教授。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建国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深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其书法 “钟鼎” 功力较深。着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昨诵手书并大着” ——致陈柱尊信札 (之一)

陈柱尊(1890-1944),名郁瑺,字柱尊,号守玄。早年留学日本。南社成员。工书善诗,有名于时。历任大夏大学、暨南大学、交通大学、无锡国学专修馆教授,安徽大学校长。主辑《学艺杂志》《国学杂志》《学术世界》等。此人与黄宾虹交往密切,曾有《与黄宾虹教授论画书》刊于《学术世界》(1935年一卷四期)。

这是黄宾虹致陈柱尊信札中的一件。信中称“昨诵手书并大着”,并提到有关散氏盘等问题,皆事出有因。陈柱尊藏书甚多,榜以“十万卷楼”。书法初临《史晨碑》,后临《石门颂》。民国十年起专写《散氏盘》,民国二十一年后学章草,临松江本《急就篇》,参以《流沙坠简》和长芝《八月帖》、右军《豹奴帖》,并涉赵子昂、宋仲温书。他熟于周秦诸子,所着以子类书为多。他出笔迅速,记忆力甚强,曾数日成一专书出版。他的诗集,取名《诗焚草》,有人和他开玩笑说:“焚之可也! ”他也不以为忤。黄在这封信中与陈讨论散氏盘拓片及释文等,对陈深表敬重,决无奉迎溢美之意。

“令嗣一百兄” ——致陈柱尊信札 (之二)

陈柱尊既有学识,也是性情中人。他与夫人感情甚笃,以夫人杨静玄之名,取斋名为“宋玄阁”,并绘有《宋玄阁图》。据说此人的酒量还很大,他家中有一簿册,署为“酒国春秋”,那是和一班酒友如朱大可、胡粹士、傅筑隐排日饮酒的记录。他们以饮酒多少为高下,有酒帝、酒相之别,偶尔也代以王、霸之称。陈柱尊的子女有蕙英、松英、梧英、一百、三百、四百等,以数字为名,不知其命意所在。蕙英是黄宾虹女弟子,工画山水。黄给陈的信中特别提到一百等人,称: “属为令嗣一百兄嘉礼画五尺堂幅已罄,两日之暇写就, 寄沪寓, 如未专送, 可希取为荷。”信里还透露出一个不幸的事件,即蕙英之死。信中提到: “令媛蕙英溘然逝,比之为国捐躯诚无以异,谅不乏名手哀悼之作,足光志乘而有余。拙成挽诗一首,荒率未能表扬潜德,聊志哀忱,郢正是荷。”陈柱尊的女儿因何亡故,尚不得而知。

黄宾鸿致陈柱尊信札 (一)

黄宾鸿致陈柱尊信札 (二)

“旧伪甚有佳作” ——致陈柱尊信札 (之三)

黄宾虹先生致陈柱尊信札,有些是谈论书画的。这一信函对艺术鉴赏的见解颇为高妙,对陈柱尊所言“以画法透入书法”的观点深为赞赏,称“此诚书画秘诀”,并说他“以此鉴别赵松雪、文衡山、王觉斯、释石涛等真赝百不失一”。

信中称“旧伪甚有佳作”更有独到之处。它告诉我们: 旧的冒名之画作并非毫无价值。民国时有这样一件事: 一次老画家陈半丁请客,张大千、勒伯声在场,陈半丁拿出一幅石涛的山水画轴,请大家欣赏,并介绍说: “大涤子 (石涛的号) 这幅画是件稀世珍品。”张大千说: “过奖! 过奖! 这是我画的咧! ”此事说明,赝品不等于庸品或劣品,有时高手的仿作甚至超过其摹仿对象的水平。而且历史上名家仿名家,亦是代有其人。如清初王石谷仿元代高明的画、明人周臣为唐寅代笔、近代张大千仿清人石涛、大千门人何海霞仿其师之作……这些绝非平庸之辈所能及。当代大师黄永玉曾写过《鬼手何海霞》一文。之所以称何为鬼手,是指何海霞仿老师张大千之画,其乱真的水平已达到使黄永玉不敢轻易再从市场上买张大千的画的程度。为什么呢?因为作为大师兼鉴赏家的黄永玉也吃不准哪幅是张大千的原作,哪幅出自何海霞之手。这样的假画本身即堪为上品,怎说无收藏价值。

黄宾鸿致陈柱尊信札 (三)

Ⅷ 信札趣谈·启功

信札趣谈·启功

《启功》:启功(1912-2005),字符白,又字符伯。北京人,满族,爱新觉罗氏。书画家、教育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曾先后任辅仁大学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九三学社宣传部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主要着作有:《论书绝句》《启功书画选集》《启功论书札记》《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古字体论稿》《启功絮语》《启功韵语》《启功赘语》等。

“稍痊当趋指承教” ——给陆宗达教授的信

启功先生谦逊而幽默是出了名的。在北师大校园内,“师”门弟子爱戴、尊敬先生,见面总爱称他为 “博导”。先生便言: “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 ‘拨倒’,不拨 ‘自倒’ 矣! ”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先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66岁的先生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这封写给陆宗达教授的信,是由时任文艺记者鲍文清女士带给陆教授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谦厚和诙谐,体现了先生一贯的处世原则和达观率真的天性。

该信是这样写的: “颖老先生: 贵恙大痊,甚为欣慰! 兹有鲍文清同志专往拜访,敢希惠予延见。鲍同志系外文局《中国建设》之编辑、记者,为报道专栏知名作家,采访名流,积稿甚多,皆曾在国内外发表。因仰我公为今学术界之灵光,亟有报道之要。渠与功相稔颇深,知公初愈,亦不敢久事打扰,暂作望门识荆,以后何时可以详谈,敬请当面指示,春寒仍望多加珍摄!功节前大病,感冒未愈,未敢叩起居。稍痊当趋指承教! ”落款“弟功敬上 初五”。据鲍文清女士讲,这是10多年前她在启功先生家再次采访,启功先生认为在教学方面他不值得采访,让她去采访陆宗达教授,并且亲自写了这封信,让她带着去找陆教授。对此,鲍文清颇有感慨。她说:“我去采访陆教授,他并不知内情。后来过了许久,才偶然了解到真实情形,陆教授很感动。启功先生淡于名而重友情,于此可见一斑。”

“《淳化阁帖》第4、6、7、8卷共4册为海内孤本”

——写给张文彬局长的信

启功先生的这封信写于1996年,信的背后揭示了一个富有传奇性的故事。

1995年3月,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处长王立梅,要赴美协商“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艺术” 展的事宜。行前,启功先生找到她说: “你这次去美国,能不能去找个叫安思远的美籍华人,据说他手中藏有北宋《淳化阁帖》3卷,请他拿到北京展览,我不见到北宋刻真本,死不瞑目。”

启功先生为何如此看重这一《淳化阁帖》呢? 原来《淳化阁帖》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它全名为《淳化秘阁法帖》,是中国法书丛帖之祖。所谓法帖,就是古代名书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册。元代大书家赵孟頫曾这样评价 《淳化阁帖》: “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淳化阁帖》原刻本经历千余年的劫难,流传至今已是凤毛麟角。

启功提到的这个叫安思远的人并非美籍华人,他出身英国的名门望族,名叫R·H·Ellswoyth,因从小钟情于东方艺术,起了个中国名字安思远。他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斜对面的公寓里。王立梅几经周折,才找到了他。通过交谈,王立梅得知,安思远收藏的《淳化阁帖》第4卷和第6、7、8卷是他在1994年和1995年两次拍卖会上通过竞拍高价买到的。

安思远对王立梅说: “我也可以将《淳化阁帖》让给你们,但不是无偿,我们可以交换,我可以不要等价。”“你对交换的文物有目标吗? ”王立梅问。“可以交换故宫收藏的清代朝珠。” 安思远说。

回到北京,王立梅立即向国家文物局领导汇报了有关情况。文物局的领导很重视,马上和故宫博物院联系,请故宫选择可以交换的朝珠。另一方面又积极筹备《淳化阁帖》6、7、8卷及第4卷来北京展览的事情。故宫博物院挑选了3串朝珠。王立梅将朝珠的照片送给启功先生看后,启功先生专门给当时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写了这封信。

启功先生在信中写道:“美国安思远先生所藏着名古帖拓本若干种,曾在故宫展出,观者甚多。经我国专门研究者鉴定,其中宋《淳化阁帖》第4、6、7、8卷共4册为海内孤本。在我国列为一级文物(所展其余碑帖总和可抵此帖1册),极值收藏。”先生信中又写道: “窃念我故宫所存清代珠宝之属甚多,只有经济价值,而与历史文物不可并论。倘略出够资格之珍珠宝石物品,出手方不寒俭。”

张文彬局长接到此信后,又要求故宫博物院再次挑选可供交换的朝珠。王立梅又专程去故宫博物院,和当时任副院长的杨新到故宫珠宝库房挑选。王立梅说: “本来以为故宫所藏朝珠一定很多,结果确实可供选择的还真不多,好一些的都是典章制度中有记载的,不宜拿出交换,其他的真不够档次。我只好问安先生可否改换其他文物。”安思远提出故宫收藏的翡翠或家具也可以,但都未能成功。

2003年,经王立梅女士的积极斡旋,这件国宝级文物——“北宋祖刻淳化阁帖 ”最善本被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巨资从国外购得,最终回到了祖国。

启功画像 李延声

Ⅸ 信札的读音是什么

信札的读音是xìn zhá。信札的意思是书信。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这本底稿在云岫是非常秘密的,内中都是代人家谋占田产,谋夺孀妇等种种信札,与及诬揑人家的呈子。”

信札收藏标准:

一重其人。历代名人当为首选,地位越高名气越大越受重视。

二重其字。字要写得好,书法名家为首选,因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这其中以毛笔第一,钢笔次之,圆珠笔、签字笔、水笔、铅笔又次之。因后者难以长久保存。

三重其文。文采斐然的书信,本身就是一篇好文章。如果内容涉及历史重要事件及关键人物,还可能补史之阙如。若是诗笺及学术论争亦具文史价值。


一般而言,三项标准齐全的书札少之又少,三缺一,乃至三缺二者也值得收藏。同书画收藏一样,信札收藏并非以量定而以质胜。民国时曾有人藏书札三万多件,不可谓不多,但充其量也不及同时代张伯驹先生的一纸陆机的信《平复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