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红珊瑚的鉴定与保养 红珊瑚常识 什么是红珊瑚
红珊瑚属有机宝石,色泽喜人,质地莹润,生长于远离人类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在东方佛典中亦被列为七宝之一,自古即被视为富贵祥瑞之物。天然红珊瑚是由珊瑚虫堆积而成,生长极缓慢,不可再生,而红珊瑚只生长在几个海峡(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波罗地海峡、地中海),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红珊瑚极为珍贵。红珊瑚制成的饰品,极受收藏者的喜爱,并且精品红珊瑚增值十分迅速,被收藏界人士所看重。
红珊瑚品质:
珊瑚的英文名称为Coral,来自拉丁语。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止血和驱热的功能。
在中国古代,红珊瑚就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权势,所以又称为“瑞宝”,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着名珊瑚鉴赏家周末说:“珊瑚,大海的精灵。”印第安人认为:“贵重珊瑚为大地之母。”日本天皇也视红珊瑚为其国粹。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红珊瑚具有崇高的地位。清朝二品官上朝穿戴的帽顶及朝珠系由贵重红珊瑚制成;西藏的喇嘛高僧多持红珊瑚制成的念珠。现在珍贵的红珊瑚数量稀少,得之不易,特别是高达二尺以上得珊瑚树更为罕见。在当前,珊瑚的重要性也被人们渐渐的认识。由于珊瑚的稀有及不可再生性,使它极具收藏价值。天然红珊瑚饰品更受到人们的喜爱。
物质成分:
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无机质:高镁方解石、少量磷灰石,碳酸钙,碳酸镁,少量水,氧化亚铁,羟基磷酸钙。有机质:以角质为主。
珊瑚品种:
红珊瑚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深红、赭红、桃红、肉红、粉红、桔黄、乳黄、乳白等。业内认可的红珊瑚色彩范围:
一、AKA:暗红,深红色,价值最高,多产自日本和台湾。
二、沙丁:鲜红色,市场上常见的正红色,多产自意大利。
三、MOMO:桃红/橙红色。
四、ANGEL
SKIN:粉红色(常说的孩儿面,也称天使之肤)。
五、粉白:白色。
红珊瑚的真伪鉴别:
红珊瑚都有着平行与珊瑚生长方向的纵纹,且排布较为紧密。之外红珊瑚的横截面上有像树的年轮一样的环纹,在肉眼鉴别时要注意看这两种纹理。看颜色。红珊瑚的颜色是一种鲜活生动的红色,不管是浅是深,它都活,不死,不郁结!且红珊瑚带有明亮的蜡质光泽,而染色的红珊瑚没有光泽,颜色也郁结死沉。
红珊瑚的保养:
一、请避免重击、碰撞、以免宝石脱落损坏;
二、请避免接触化学物品、酸、碱性液体及香水等;
三、请每次使用后用软布擦拭妥善保管;
四、请经常泡清水、抹清油、使再三永保“光亮生辉”;
五、请经常佩带珊瑚首饰,使之与人灵性相融洽;
六、请备多件珊瑚首饰根据季节调换,用以保“亮丽如新”之功效;
七、无镶嵌的红珊瑚项链、手链、坠链常年贴身佩带是活血保健最佳圣品。
红珊瑚的文化意义:
红珊瑚文化在中国以及印度、印第安民族传统文化中都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印第安土着民族和中国藏族等游牧民族对红珊瑚更是喜爱有加,甚至把红珊瑚作为护身和祈祷“上天(帝)”保佑的寄托物。根据历史记载,人类对红珊瑚的利用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有止血和驱热的功能,一些航海者则相信佩戴红珊瑚,可以防闪电、飓风,使风平浪静,旅途平安!因而,罗马人称其为“红色黄金”,使红珊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现代西方人把珊瑚与珍珠和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是西方的
“三月诞辰石”之一。
Ⅱ 关于珊瑚的知识
珊瑚在腔肠动物中是个统称,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珑透剔而来自海产的,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人们就冠以“珊瑚(coral)”,凡“红色者”,统统称之“红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软珊瑚、柳珊瑚、红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苍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误把体软的海鳃类(Pennatulacea)和群体海葵(Zoantharian)也误称为“珊瑚”.珊瑚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名叫“珊瑚虫”。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红色是由于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而形成的,黑色是由于含有有机质。具有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较低,为1.34g/cm3。性脆。遇盐酸强烈起泡。无荧光。
珊瑚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
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止血和驱热的功能。它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
一般珊瑚水螅体的剖面图
刺胞动物门(Cnidaria)珊瑚虫纲(Anthozoa)海生无脊椎动物。特点为具有石灰质、角质或革质的内骨骼或外骨骼。珊瑚一词也指这些动物的骨骼,尤其是石灰质者。
石珊瑚(石珊瑚目〔Madreporaria或Scleractinia〕)约有1,000种;黑珊瑚和刺珊瑚(角珊瑚目〔Antipatharia〕)约100种;柳珊瑚(或角珊瑚,柳珊瑚目〔Gorgonacea〕)约1,200种;而蓝珊瑚(蓝珊瑚目〔Coenothecalia〕)仅存一种。
珊瑚虫只有水螅型的个体,成中空的圆柱形,下端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上,顶端有口,围以一圈或多圈触手。触手用以收集食物,可做石珊瑚(Diploria属)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细胞(刺细胞),刺细胞受刺激时翻出刺丝囊,以刺丝麻痹猎物。
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产生,经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发生于海水中,有时亦发生于胃循环腔内。通常受精仅发生于来自不同个体的卵和精子之间。受精卵发育为覆以纤毛的浮浪幼虫,能游动。数日至数周后固着于固体的表面上发育成水螅体。亦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后不与原来的水螅体分离。新芽不断形成并生长,于是繁衍成群体。新的水螅体生长发育时,其下方的老水螅体死亡,但骨骼仍留在群体上。
软珊瑚、柳珊瑚及蓝珊瑚为群体生活。群体中的每个水螅体各有8条触手,胃循环腔内有8个隔膜,其中6个隔膜的纤毛用以将水流引入胃循环腔,另两个隔膜的纤毛用以将水流引出胃循环腔。骨骼为内骨骼。软珊瑚分布广泛,其骨骼由互相分离的含钙骨针组成。一些种类呈盘状,另一些有指状的突出物(如海鸡冠属〔Alcyonium〕的种类,俗称死人指)。角珊瑚在热带浅海中数量丰富,外形呈带状或分枝状,长度可达3公尺(10呎)。角珊瑚包括所谓贵珊瑚(亦称红珊瑚、玫瑰珊瑚),可用作饰物,其中常见的种类有地中海的赤珊瑚(Corallium rubrum)。蓝珊瑚(Heliopora coerula, 深绿苍珊瑚)见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石珊瑚形成的珊瑚礁上,形成直径可达2公尺的块状。
石珊瑚是最为蓝珊瑚(Heliopora属人熟知、分布最广泛的种类,单体或群体生活。与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样,隔膜数为6或6的倍数,触手较简单而不呈羽状。石珊瑚、黑珊瑚和刺珊瑚与有亲缘关系的海葵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有外骨骼。石珊瑚见于所有海洋,从潮带到6,000公尺(约20,000呎)深处。营群体生活的种类,其水螅体直径1∼30公厘(0.04∼1.2吋)。大多数活体石珊瑚为浅黄色、淡褐色或橄榄色,依生活在珊瑚上的藻类而定。但其骨骼恒为白色。最大的营单体生活的石珊瑚为一种石芝属(Fungia)动物,直径可达25公分(10吋)左右。
石珊瑚的骨骼呈杯状,包住水螅体,其成分几乎纯为碳酸钙。其生长率取决于年龄、食物供应、水温以及种类的不同。环状珊瑚岛和珊瑚礁由石珊瑚的骨骼形成,其形成速率平均每年约0.5∼2.8公分。常见的石珊瑚种类包括瑙珊瑚、蘑菇珊瑚、星珊瑚和鹿角珊瑚等,均以其形态命名。
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状、羽状、树状或形如瓶刷,分布于地中海、西印度群岛以及巴拿马沿岸海域。
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空气中一种使珊瑚易死的成分,出现在一些珊瑚区 ,因此,全球珊瑚种类及数量急剧减少。
[编辑本段]珊瑚的基本结构
珊瑚的身体由2个胚层组成:位于外面的细胞层称外胚层;里面的细胞层称内胚层。内外两胚层之间有很薄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这类动物无头与躯干之分,没有神经中枢,只有弥散神经系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整个动物体都有反应。其生活方式为自由漂浮或固着底层栖息地。现生的珊瑚,生活在海洋中。
Ⅲ 珊瑚长什么样
宝石级珊瑚为红色 、粉红色、橙红色。红色是由于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而形成的,黑色是由于含有有机质。具有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不透明至半透明。
很多宝石爱好者在第一次接触珊瑚的时候就会被红珊瑚的美貌所吸引。事实上,红珊瑚(Red Coral)属有机宝石的一种,色泽喜人,质地莹润,生长于远离人类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在东方佛典中亦被列为七宝之一,自古即被视为富贵祥瑞之物。天然红珊瑚是由珊瑚虫堆积而成,生长极缓慢,不可再生,而红珊瑚只生长在几个海峡(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波罗地海峡、地中海),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红珊瑚极为珍贵。红珊瑚制成的饰品,极受收藏者的喜爱,并且精品红珊瑚增值十分迅速,被收藏界人士所看重。
红珊瑚的闻名之处不仅仅在于其极高的美学鉴赏价值,也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在中国古代,红珊瑚就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权势,所以又称为“瑞宝”,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着名珊瑚鉴赏家周末说:“珊瑚,大海的精灵。”印第安人认为:“贵重珊瑚为大地之母。”日本天皇也视红珊瑚为其国粹。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红珊瑚具有崇高的地位。清朝二品官上朝穿戴的帽顶及朝珠系由贵重红珊瑚制成;西藏的喇嘛高僧多持红珊瑚制成的念珠。以上就是关于珊瑚是什么的相关知识介绍,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自己心中的那颗完美的珊瑚。
Ⅳ 海洋植物珊瑚小知识
海洋植物(marine
plants)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海洋植物属于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门类甚多,从低等的无真细胞核藻类(即原核细胞的蓝藻门和原绿藻门),到具有真细胞核(即真核细胞)的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及至高等的种子植物等13个门,共
1万多种。
珊瑚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Ⅳ 保护生态环境 不可或缺的珊瑚
知识点: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由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在这些海域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注意保护海洋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造型独特的珊瑚都是受人们亲睐的装饰品。可是你知道吗?珊瑚可不仅仅是装饰品,它不但对海洋很重要,对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的经济也很重要。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Ⅵ 珊瑚是死的还是活的 珊瑚虫是死的还是活的
珊瑚是活的。珊瑚虫是活的。珊瑚属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珊瑚虫纲( Anthozoa) ,是腔肠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有7000多种,均为海产.珊瑚虫纲又分为八放珊瑚亚纲及六放珊瑚亚纲.根据骨骼质地和水螅体大小,珊瑚一般分为大水螅体石珊瑚 ( large polyp scleractinian,LPS) 、小水螅体石珊瑚( small polyp scleractinian,SPS) 、软珊瑚以及海葵等几种类型。
珊瑚礁生态系统也被称为水下“热带雨林”, 具有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渔业资源、吸引旅游观光等重要功能.许多珊瑚个体色彩绚丽, 艳丽的颜色不逊色于陆地上的各种鲜花, 有的珊瑚品种还有惊艳的荧光效果,不同类型的珊瑚可在水族箱中构建成立体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使珊瑚在水族行业中具有极大的竞争力 。
珊瑚虫是珊瑚纲中多类生物的统称。身体呈圆筒状,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结合成一个群体,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生。
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而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物,构成珊瑚虫的支撑结构。
(6)珊瑚小知识扩展阅读
珊瑚的颜色与其共生的藻类有关,例如:虫黄藻。当珊瑚体内的共生藻数量下降时,会造成珊瑚白化的现象。
所以,珊瑚骨本身的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红色的珊瑚是由于在其生长过程中要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黑色的珊瑚是由于其含有有机质所导致。
珊瑚的表面拥有缤纷色彩的能够调节光线的荧光色素,对珊瑚共生海藻的影响以及对珊瑚适应明暗不同的环境有重要作用。
珊瑚主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海域,在阳光充足、水质清澈的浅海区形成。
温度是影响造礁珊瑚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只有海水的年平均温度不低于20℃,珊瑚虫才能造礁,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2℃~28℃,所以珊瑚礁、珊瑚岛都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域。栖息地有:地中海、非洲红海、西班牙、澳大利亚大堡礁、日本小笠原群岛至琉球群岛海区、台湾(基隆、高雄西子湾、屏东垦丁和澎湖列岛)、中国南海和加勒比海地区等。
Ⅶ 平时如何保养珊瑚首饰
1.注意避免外界因素的撞击,因为那样会造成宝石的损坏。
2.夏季佩带珊瑚时,要避免珊瑚在汗液中长时间浸泡。。由于珊瑚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其性质不稳定,而人们在夏日时容易出汗,汗液中的分泌物含有盐和酸性,这种成分会腐蚀珊瑚。
3.避免过多接触其他化学产品。珊瑚不要过多的接触化妆品、香水、酒精、醋等物品,因为化学成分会造成其损坏
4.珊瑚在佩带或使用之后,都请用清水冲洗,然后用干燥毛巾擦干。这样保持珊瑚的光泽。
5.珊瑚含有少量的水分,要避免因过分干燥造成的失水,导致开裂。
Ⅷ 帮忙找一下关于珊瑚的一些知识和图片
珊瑚目录
简介
珊瑚的基本结构
珊瑚在腔肠动物门中的分类
珊瑚礁
石珊瑚的生态特点
造礁石珊瑚的常见科属
药材
同名词条
珊瑚之人物篇
珊瑚的保养
珊瑚颂
珊瑚之人物篇
珊瑚的保养
珊瑚颂
[编辑本段]简介
珊瑚在腔肠动物中是个统称,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珑透剔而来自海产的,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人们就冠以“珊瑚(coral)”,凡“红色者”,统统称之“红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软珊瑚、柳珊瑚、红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苍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误把体软的海鳃类(Pennatulacea)和群体海葵(Zoantharian)也误称为“珊瑚”.珊瑚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名叫“珊瑚虫”。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红色是由于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而形成的,黑色是由于含有有机质。具有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较低,为1.34g/cm3。性脆。遇盐酸强烈起泡。无荧光。
珊瑚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
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止血和驱热的功能。它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
一般珊瑚水螅体的剖面图
刺胞动物门(Cnidaria)珊瑚虫纲(Anthozoa)海生无脊椎动物。特点为具有石灰质、角质或革质的内骨骼或外骨骼。珊瑚一词也指这些动物的骨骼,尤其是石灰质者。
石珊瑚(石珊瑚目〔Madreporaria或Scleractinia〕)约有1,000种;黑珊瑚和刺珊瑚(角珊瑚目〔Antipatharia〕)约100种;柳珊瑚(或角珊瑚,柳珊瑚目〔Gorgonacea〕)约1,200种;而蓝珊瑚(蓝珊瑚目〔Coenothecalia〕)仅存一种。
珊瑚虫只有水螅型的个体,成中空的圆柱形,下端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上,顶端有口,围以一圈或多圈触手。触手用以收集食物,可做石珊瑚(Diploria属)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细胞(刺细胞),刺细胞受刺激时翻出刺丝囊,以刺丝麻痹猎物。
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产生,经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发生于海水中,有时亦发生于胃循环腔内。通常受精仅发生于来自不同个体的卵和精子之间。受精卵发育为覆以纤毛的浮浪幼虫,能游动。数日至数周后固着于固体的表面上发育成水螅体。亦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后不与原来的水螅体分离。新芽不断形成并生长,于是繁衍成群体。新的水螅体生长发育时,其下方的老水螅体死亡,但骨骼仍留在群体上。
软珊瑚、柳珊瑚及蓝珊瑚为群体生活。群体中的每个水螅体各有8条触手,胃循环腔内有8个隔膜,其中6个隔膜的纤毛用以将水流引入胃循环腔,另两个隔膜的纤毛用以将水流引出胃循环腔。骨骼为内骨骼。软珊瑚分布广泛,其骨骼由互相分离的含钙骨针组成。一些种类呈盘状,另一些有指状的突出物(如海鸡冠属〔Alcyonium〕的种类,俗称死人指)。角珊瑚在热带浅海中数量丰富,外形呈带状或分枝状,长度可达3公尺(10呎)。角珊瑚包括所谓贵珊瑚(亦称红珊瑚、玫瑰珊瑚),可用作饰物,其中常见的种类有地中海的赤珊瑚(Corallium rubrum)。蓝珊瑚(Heliopora coerula, 深绿苍珊瑚)见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石珊瑚形成的珊瑚礁上,形成直径可达2公尺的块状。
石珊瑚是最为蓝珊瑚(Heliopora属人熟知、分布最广泛的种类,单体或群体生活。与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样,隔膜数为6或6的倍数,触手较简单而不呈羽状。石珊瑚、黑珊瑚和刺珊瑚与有亲缘关系的海葵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有外骨骼。石珊瑚见于所有海洋,从潮带到6,000公尺(约20,000呎)深处。营群体生活的种类,其水螅体直径1∼30公厘(0.04∼1.2吋)。大多数活体石珊瑚为浅黄色、淡褐色或橄榄色,依生活在珊瑚上的藻类而定。但其骨骼恒为白色。最大的营单体生活的石珊瑚为一种石芝属(Fungia)动物,直径可达25公分(10吋)左右。
石珊瑚的骨骼呈杯状,包住水螅体,其成分几乎纯为碳酸钙。其生长率取决于年龄、食物供应、水温以及种类的不同。环状珊瑚岛和珊瑚礁由石珊瑚的骨骼形成,其形成速率平均每年约0.5∼2.8公分。常见的石珊瑚种类包括瑙珊瑚、蘑菇珊瑚、星珊瑚和鹿角珊瑚等,均以其形态命名。
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状、羽状、树状或形如瓶刷,分布于地中海、西印度群岛以及巴拿马沿岸海域。
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空气中一种使珊瑚易死的成分,出现在一些珊瑚区 ,因此,全球珊瑚种类及数量急剧减少。
[编辑本段]珊瑚的基本结构
珊瑚的身体由2个胚层组成:位于外面的细胞层称外胚层;里面的细胞层称内胚层。内外两胚层之间有很薄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这类动物无头与躯干之分,没有神经中枢,只有弥散神经系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整个动物体都有反应。其生活方式为自由漂浮或固着底层栖息地。现生的珊瑚,生活在海洋中。
[编辑本段]珊瑚在腔肠动物门中的分类
珊瑚纲(Anthozoa)
珊瑚纲是腔肠动物门最大的一个纲, 全部海产。
全部是水螅型的单体或群体动物,生活史中没有水母型世代。珊瑚纲的水螅型结构较水螅纲复杂, 身体为两辐射对称。
常见种类如红珊瑚(Corallium rubrum )、细指海葵(Metridium )、海仙人掌(Cavernularia )。
已知腔肠动物门约有9000余种,通常分成3个纲,即水螅虫纲(Hydrozoa),约2700种;钵水母纲(Scyphozoa),只有200余种;而珊瑚虫纲(Anthozoa)有 6100多种。
珊瑚在腔肠动物中是个统称,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珑透剔而来自海产的,人们就冠以“珊瑚(coral)”,凡“红色者”,统统称之“红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软珊瑚、柳珊瑚、红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苍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误把体软的海鳃类(Pennatulacea)和群体海葵(Zoantharian)也误称为“珊瑚”。
[编辑本段]珊瑚礁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由于珊瑚虫具有附着性,许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会附着大量的珊瑚虫。
珊瑚是非生物,属刺胞动物门,当中也包括水母、水螅、软珊瑚、海葵等动物。珊瑚由很多珊瑚虫造成。每一珊瑚虫都有一个中空而底部密封的柱型身体,它的肠腔与四周的珊瑚虫连接,而位于身体中央的口部,四周长满触手我们通常把珊瑚分为石珊瑚,八放珊瑚及水螅珊瑚,它们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除了生物学分类外,我们亦可按生态功能,把珊瑚分为两大组。那些有共生藻(即虫黄藻) 的珊瑚称为可造礁珊瑚,而那些没有共生藻的则称为不可造礁珊瑚。
[编辑本段]石珊瑚的生态特点
珊瑚
根据石珊瑚生长的生态环境和特点(表2),又可分为造礁石珊瑚;非造礁石珊瑚(或深水石珊瑚)2类。
石珊瑚中的深水石珊瑚,顾名思义它们栖息在深海。已知栖息最深的记录是在阿留申海沟6296~6328m处发现阿留申对称菌杯珊瑚(Fungiacyathus symmetricus aleuticus)。深水石珊瑚一般以单体为主,少数群体,且个体小,色泽单调。用拖网、采泥器在海洋不同深度的海底都可以采到。
石珊瑚中的浅水石珊瑚分布在浅水区,一般从水表层到水深40m处,个别种类分布可深达60m。绝大多数是群体。在热带海区生长繁盛。它们在水中生活时色彩鲜艳,五光十色,把热带海滨点缀得分外耀眼,故浅水石珊瑚区有海底花园的美称。
在热带或亚热带区的印度-太平洋水域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都有浅水石珊瑚生长。但是由于地理障碍(巴拿马地峡在600万年前已形成)这两个海区的浅水石珊瑚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区系。
事实也证明两个海区的石珊瑚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有显着的差别。已知印度-太平洋区系石珊瑚有86个属1000余种(亦有人说是500种、800种),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系有26个属68种(或25属50余种)。
浅水石珊瑚正常生长的海水盐度为27~42‰,而且要求水质清洁,又需坚硬底质。在河口,由于大陆径流奔泻入海,携带大量陆源性沉积物质,因而不宜浅水石珊瑚生长。所以,要在河口寻找浅水石珊瑚是徒劳的。
[编辑本段]造礁石珊瑚的常见科属
造礁石珊瑚的鉴定主要根据其骨骼的外形,无性生殖的方式及骨骼表面的形貌,珊瑚体隔片发育的轮数,隔片的大小及其附属装饰结构、轴柱的有无等特征来分类定种,而现代生存的石珊瑚科以上的分类阶元则是根据骨骼的微细结构确定它们的归宿(需切片、磨片、镜检)。所以石珊瑚高阶元的分类及其演化是诸家百说。本文采用Veron根据现代石珊瑚的形态分类、动物地理学,结合古生物学修正了Wells的六放(射)珊瑚演化系统。现得知我国的造礁石珊瑚有14科54属174种,现只介绍4个科。
1、杯形珊瑚科Pocilloporidag 群体分枝,珊瑚群体呈笙形或融合形,珊瑚杯径0.5~2mm,群体由外触手芽形成,很少超过二轮隔片,甚至退化无隔片。轴柱针状或无。常见的有柱形珊瑚属Stylophora、排孔珊瑚属Seriatopora和杯形珊瑚属Pocillopora。在海南岛有杯形珊瑚属,珊瑚杯小,杯径小于lmm,隔片发育不全,或退化成刺状,或无。轴柱无或稍突起,珊瑚骼固实,在海南岛民间称为“海花”。常见的种类有鹿角杯形珊瑚P.damicornis和疣状杯形珊瑚P.verru-cosa等。在广东、广西沿岸找不到杯形珊瑚。
2、鹿角珊瑚科Acroporidae外触手芽形成块状、叶状或分枝状群体。珊瑚体笙状,直径一般小于2mm,有围鞘。共骨表面有刺或槽。无轴柱或轴柱小、弱。该科常见有鹿角珊瑚属Acrop- ora、蔷薇珊瑚属Montipora和星孔珊瑚属As- treopora。
2.1 鹿角珊瑚属 群体分枝状,有些分枝吻合,极少数短分枝块状或皮壳状。在分枝或小枝顶端有一个大的轴珊瑚体(axial corallite)和众多的辐射珊瑚体(radial corallites)。辐射珊瑚体有管形、鼻形、管鼻形、唇形、半斜口管形等,这是区分种的特点之一。围鞘网状或假珊瑚肋(pseudo-costate)状,无轴柱,该属是印度- 太平洋区系中的优势属,种类和数量最多,而且随环境的变异也最大。如粗野鹿角珊瑚A.humilis在流急风大的环境,群体基部皮壳甚大,分枝矮而粗壮;在浪小较稳定的环境,分枝发育充分,长笋似挺拔有力。美丽鹿角珊瑚A.formosa是印度- 太平洋区的优势种。
2.2 蔷薇珊瑚属 群体块状、叶状、多枝状或皮壳状。珊瑚杯小,直径小于1mm,无轴珊瑚体,壁多孔,无轴柱。共骨网状,状饰有多种形状竖立的小骨刺。该属在珊瑚礁中较为普通,在礁平台潮间带区指状蔷薇珊瑚 Montipora digitata是优势种。常见的还有叶状蔷薇珊瑚M.foliosa等。
3、菌珊瑚科 Agariciidae群体由内外触手芽形成,壁是合隔桁壁(synapticulothecate),有孔或无孔。轴柱由小梁组成,圆形或长形;有些属无轴柱。该科常见的属有牡丹珊瑚属Pavona和厚丝珊瑚属Pachyseris。
3.1 牡丹珊瑚属 群体由圆、凹的边缘芽形成。呈水平板状、波纹单面状、皮壳状、柱状或两面叶状群体。隔生珊瑚肋(septocostae)形成脊塍(colline),由合隔桁(synapticulae)相联或不联。轴柱由扁平小梁突起或无。该属常见的有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叶状牡丹珊瑚P.frondifera 和易变牡丹珊瑚P.varians。
3.2 厚丝珊瑚属 群体叶状或不规划块状,叶状群体由隔片珊瑚肋形成的脊塍长而与边缘相平行;块状群体脊塍长短不一。该属常见有皱纹厚丝珊瑚P.rugosa。
4、石芝珊瑚科Fungiidae 群体或单体,幼体时有一附着柄,成体时游离自由生活,圆盘形或长卵形。群体单口道或多口道。合隔桁壁。隔片多,幼片期隔片透明。珊瑚肋连续或断续成刺状突起。小梁组成轴柱或不发育。隔片齿和背刺的类型是定种的重要特征。该科常见的属有石芝珊瑚属Fungia、圆饼珊瑚属Cycloseris、双裂珊瑚属Diaseris、石叶珊瑚属Lithophyllon、多叶珊瑚属 Polyphyllia、绕石珊瑚属 Herpolitha、帽状珊瑚属Halomitra、履形珊瑚属Sandalolitha和足柄珊瑚属Podabacia等。石芝珊瑚属为单体,盘形或椭圆形,平或凸,随幼体所在环境而变化。成体体壁有孔。珊瑚肋绝大部分蜕减成背刺,隔片无孔。隔片边缘齿和背刺是分类的重要特征。生活大部分为黄色,少数边缘有一圈玫瑰红色。常见有石芝珊瑚F.fungites,刺石芝珊瑚F.echinata等。
5、造礁石珊瑚是海洋中的濒危动物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 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ed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附录 Ⅰ、Ⅱ中明确指出石珊瑚目的所有种都属二级濒危野生动物。1997年是国际珊瑚礁年,号召全人类保护濒临严重退化的珊瑚礁,珊瑚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使蓝色荒漠中的绿洲变成了真正的荒漠。据“九七全球珊瑚礁考察”证实全球范围的珊瑚礁普遍遭受到破坏,其中95%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他们呼吁救救珊瑚礁。恢复珊瑚礁破坏了的生态系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因为现代珊瑚礁的骨干(或框架)是造礁石珊瑚,首先是造礁石珊瑚的死亡。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也就是造礁石珊瑚群落的繁盛发育、生长。为此,为了人类自己,为了子孙后代,应该自觉爱护自然,保护造礁石珊瑚的物种。严格禁止卖买、贸易,通过各级政府立法,加大力度保护造礁石珊瑚,使造礁石珊瑚能持续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供人类持续利用。
珊瑚是由海中一种腔肠动物所分泌的石灰质壳堆积而成,这种腔肠动物被称为珊瑚虫。珊瑚的形状似树枝,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不透明或微透明,质地细腻,油脂状。珊瑚产于温暖的海洋地区,主要产地有两个:一是从日本到台湾一线;一是地中海沿岸地带。珊瑚的硬度类似青金石,性脆易断裂,有红、粉红、白、黑等色,以红色为上品,红珊瑚红艳如火,古代称“火树”。红珊瑚多数生活在100米以下深海处。我国台湾及厦门附近海域有出产,色彩呈粉红,肢体较小。世界闻名的红珊瑚产地是地中海和大西洋深海海底。红珊瑚主要用于首饰制品(制成项链。戒指或别针等),大者用于雕刻人物、花乌等工艺品。目前我国市场上所见红珊瑚,主要从日本进口,货源紧缺,价格昂贵。
珊瑚属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它们体态玲珑,色泽鲜艳非常好看。珊瑚是由许多 珊瑚虫(水螅体)聚合生长的一种群体生物(但有少数珊瑚为单一水螅体)。生活 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中的珊瑚,称为造礁珊瑚,或浅水珊瑚;另一种生活在深海中, 是非造礁珊瑚。若依其骨骼特性又可分为石珊瑚及软珊瑚类。石珊瑚类具分泌碳酸 钙形成坚硬群体的能力,绝大部分为造礁珊瑚;软珊瑚不分泌大量的钙质骨骼,但代之以钙质骨针束支撑身体。
珊瑚的生殖可分为无性及有性生殖。至于生长季节, 一般认为排放精卵的时机和光线强弱、温度高低、月亮盈亏、潮汐等环境因子有关,由于珊瑚的种类太多,而每种的生殖季节皆不大相同,所以并没有固定的生殖季节。
[编辑本段]药材
Ⅸ 怎样饲养珊瑚
珊瑚其实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形成的,珊瑚在造景中也有很大的用途,不同种类的珊瑚和其他水草搭配,具有不同的效果,珊瑚虽然漂亮,但是饲养珊瑚,想要让它具有美丽的外观,却十分不易,但只要具备必要知识及设备能够确保水质的话,却也不算困难。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饲养珊瑚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换水
每星期大约换水20%,确定新水不包含氯和重金属,这些东西可能影响珊瑚的健康或令不必要的藻类生长,在混合化学盐之前宜先用DIfilter过滤新水比较好,RO或DI过滤器能除去自来水当中的化学品。新的咸水盐分应在1.022到1.024之间,尽可能保持稳定的盐分,不应时常改变。每日测试pH值是很重要的,较方便的方法是用电子pH表。Ph应该控制在8.1-8.4之间。
二、钙的比重
水的钙水平对那些硬珊瑚很重要,它本身将会使用许多钙建立他们的骨骼,水中的钙将会逐渐减少。当钙跌落350ppm是危险的。使用钙氯化物保持在400 ppm为佳。
三、适当的照明
太弱的照明将会减少无脊椎动物的成长以及破坏系统的平衡,如果你发现你的活石是非常干净,没有任何的藻类,那可能不是好的情况。但几多光源才有利珊瑚生长呢?以卤素灯/PL灯配合时间制(Timer)每天照明8-10小时是一个好的做法。
珊瑚需要适当的照明
四、温度
鱼缸水的温度可能比室温高,电器(如卤素灯,潜水泵)会不断地产生热力。如果你的室温在夏天中是32℃,鱼缸水可能已是36℃,你能加一瓶冰水令到鱼缸水冷却,但效果不会持续,对鱼儿亦危险(因水温骤变)。对水表面吹的风扇将会有助于冷却水温(2℃-3℃)。较方便的方法是装置一个水冷机。
五、慎防吃珊瑚的动物
别错放任何爱吃珊瑚的鱼,如碟鱼,炮弹等。可选择:
1、海葵鱼:新娘、红苹果、蕃茄、小丑等。
2、雀鲷科:青魔、蓝魔、丝绒等。
3、隆头鱼科:医生、红龙、黄龙等。
4、小型神仙鱼(详情介绍):火焰仙、火背仙、珊瑚美人等。
5、小型粗皮鲷科:紫吊、黄吊等。
珊瑚不但依靠共生藻类提供养份,同时还要不断地滤食动物性浮游生物以维持生命。但是我们人工环境下海水缸内的动物性浮游生物却少得可怜,单靠共生藻类行光合作用提供的营养成分或许满足不了它们生长的需要,倘若海水缸中的软体基本上均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那么时间一长仍会出现珊瑚莫明其妙的萎缩甚至于死亡的问题。因为我养的珊瑚也曾有过被“饿死”的经历。有些珊瑚海葵,时间久了即使保持喂食量,但仍然会不断缩小。所以我们需要选择一些适宜的饲料来喂养,一般鲜活的丰年虾、或者孵化的活体丰年虾,冰冻红虫,小鱼等对珊瑚饲养十分有用。
Ⅹ 最全珊瑚知识讲解,你了解么
珊瑚属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珊瑚虫纲( Anthozoa) ,是腔肠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有7000多种,均为海产.珊瑚虫纲又分为八放珊瑚亚纲及六放珊瑚亚纲.根据骨骼质地和水螅体大小,珊瑚一般分为大水螅体石珊瑚 ( large polyp scleractinian,LPS) 、小水螅体石珊瑚( small polyp scleractinian,SPS) 、软珊瑚以及海葵等几种类型.珊瑚礁生态系统也被称为水下“热带雨林”, 具有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渔业资源、吸引旅游观光等重要功能.许多珊瑚个体色彩绚丽, 艳丽的颜色不逊色于陆地上的各种鲜花, 有的珊瑚品种还有惊艳的荧光效果,不同类型的珊瑚可在水族箱中构建成立体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使珊瑚在水族行业中具有极大的竞争力 。
珊瑚虫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碳酸钙),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相对于药用价值而言它在环境方面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