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扩展阅读
围墙底下基础是什么 2024-11-18 22:42:51

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发布时间: 2022-12-25 22:28:37

A.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我国历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一些不好的礼仪就需要摒弃,但是一些优秀的传统礼仪就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为大家介绍传统礼仪知识大全。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1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入坐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的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跪拜礼:

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旧时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

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

礼仪之行动篇

1、嘴甜:教孩子学会称呼

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常见的亲人很容易称呼,可是对不常见的客人,父母就要提前为孩子做足功课。很多称呼孩子平时不常用,叫的时候会口生。如果家长提前告诉孩子要来的客人叫什么,并“排练”着称呼一下,孩子称呼起来就会很自然。

2、就餐:好吃的给别人留点

平时的生活一般是三口之家,爸爸妈妈比较迁就孩子,孩子爱吃的东西会有意让他们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场的话,就要讲究礼貌。要知道,好东西大家都喜欢,如果饭桌上有好东西,你不要自己一个人吃光,要留点给别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没人喜欢的。

告诉孩子在餐桌上不要舞动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碍到邻座。孩子落座后,应等待其他人到齐,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会开始后方可开吃。取菜时,尽量取自己面前的,看准哪个就夹它,别翻来覆去地挑。更要小心夹菜,以免溅脏了自己或者别人的衣服。吃完饭后放下碗,要有礼貌地对还没吃完的人说:请大家慢用。

3、待人:要学会谦让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人跟他们争夺什么。可是去有孩子的家庭做客,或者带孩子的家庭来自己家里做客,情况就不同了。家长若不加以教育,孩子之间常会有不愉快。

对孩子来说,最难接待的是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小客人。因此,事先跟孩子打招呼,教会他如何接待小客人。当你们看的电视频道不一致时怎么办?你们喜欢的玩具只有一个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春节期间正是教育孩子与人和睦相处的好机会。因为他将来长大了,也要具备谦让、团结的品德。

4、接物:压岁钱要双手接

去别人家做客时要轻轻敲门,千万不可以随便翻主人的东西。长辈给压岁钱时要双手接,并说“谢谢”。拿了红包,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那是非常不礼貌的表现哦。

5、交谈:让人把话说完

在亲友聚会大家倾谈时,别人在谈话中,不管是好话坏话、愿意听的或不愿意听的,都得让人把话说完,然后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切不可中途插话进行干预(俗称“打断鼓柄”),中断或制止别人发言,这样必然引起对方不满,不欢而散,甚至因此断送友谊。此外,在商讨问题时,更应注意这些基本礼节。

礼仪之文化篇

1、贴春联,感受传统文化

贴春联,挂福字,办年货等一系列节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完成,让他们在参与中得到乐趣,在劳动后收获成就感。还有放鞭炮,放礼花,逛庙会,看花灯,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包饺子,感受家庭温暖

让孩子参与包饺子的整个过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擀皮,在这当中让孩子体会到包饺子的过程,全家围坐,和和美美,感受家庭成员相聚的温暖气氛。

全家人一起逛庙会,看花灯,吃小吃,温馨无比,其乐融融,如此幸福的感觉,孩子们会轻易忘记吗?

3、听传说,感受年味

让孩子切实体验浓浓的年味,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给孩子讲讲春节的传说,讲讲年糕、红灯笼、红对联……这些中国元素的含义,让孩子感受中华文化,让孩子参与贴春联、做年糕等活动,让他们享受劳动果实的同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4、拜年,感受人际感情和传统孝道

从正月初一给自家父母长辈拜年,接着邻居们互拜,到外婆家走亲戚,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热情友善,要把感受这种浓情传递给孩子。

利用看望自己父母和长辈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孝道,学会尊重、孝敬老人。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2

中国传统礼仪用语

一、日常会话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答人问候用托福,认人不清用眼拙

请人批评说指教,向人表歉用失敬

求人原谅用包涵,请给方便说借光

请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二、待客拜访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来客登门称贵宾,招待不周说怠慢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三、文章书信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请人阅览用台览,请人指点用赐教

恭敬陈述用谨启,对方字画为墨宝

回信于人用奉复

四、委婉语

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无常、仙逝:指人去世;

坐化、圆寂、涅盘:指僧尼之死;

千古:哀悼死者,表示永别。

五、谦辞

①“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

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

家母、家慈:称母亲;

家兄/家姐:称哥哥/姐姐;

家叔:称叔叔。

②“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

舍弟/舍妹:称弟弟/妹妹;

舍侄:称侄子;

舍亲:称亲戚。

③“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

小儿/小女:谦称自己的儿子/女儿;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④“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

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⑤“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

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⑥“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⑦“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

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着、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⑧“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

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⑨“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六、敬语

①“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于对方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令尊、令堂(父母),令兄、令妹(兄妹),令郎、令爱(儿女),令阃kun(妻子),令亲(亲人)。

②“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③“垂”: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④“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⑤“贵”: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恙,称对方的病。

⑥“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⑦“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

⑧“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侄等。

⑨“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3

传统饮茶礼仪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B.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

◆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

(1)等级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 ­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

◆ 古代主要节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

(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

(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伍子胥) ­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

(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

◆ 古代的刑罚 ­

(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

(2)劓刑:割鼻子 ­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

(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

(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

(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

(7)大辟:砍头 ­

(8)炮烙:将人烧烤死 ­

(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

(10)汤镬:将人煮死 ­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

(13)弃市:暴尸街头 ­

◆ 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 有关官职的问题 ­

1、词语

(1)授官:除 拜 ­

(2)升官:迁 擢 ­

(3)降官:谪 左迁 ­

(4)免官:罢 黜 ­

(5)招聘:征 辟 ­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

(7)大臣辞职:乞骸骨 ­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

◆ 文化常识 ­

【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

【六子】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

【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

【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

【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

【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

【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

【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

【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二十四史】

《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

《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大名着】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

【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

【元代四大戏剧】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五彩】

青、黄、赤、白、黑 ­

【五音】

宫、商、角、址、羽 ­

【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

【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

【七大艺术】

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

【四大名瓷窑】

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

【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

【四大须生】

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

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相声八德】

李德钖、玉德隆、焦德海、张德全、周德山、马德禄、刘德治、李德祥 ­

【昭陵六骏】

什伐赤、青骓、特勤骠、飒露紫、拳毛䯄、白蹄乌 ­

【八个样板戏】

《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

《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五贡】

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

【六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 ­

【六家】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

【六部】

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

【六历】

《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

【六法】

规、矩、权、衡、准、绳 ­

【六礼】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六义】

风、赋、比、兴、雅、颂 ­

【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

【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

【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四大美女】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十大名医】

秦越人〖战国〗、华佗〖汉末〗、张仲景〖汉末〗、孙思邈〖唐代〗、刘河间〖金代〗、李东恒〖金代〗、张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时珍〖明代〗、王肯堂〖明代〗 ­

【中国历史十大猛将】

项羽〖秦〗、霍去病〖西汉〗、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

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史万岁〖隋〗、杨再兴〖南宋〗、李文忠〖明〗 ­

【隋唐名将】

〖四猛〗罗世信.来忽尔.尚师徒.辛文礼、 ­

〖八大锤〗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 ­

〖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武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杨义臣、秦用、梁士泰、秦琼+尉迟恭 ­

【名将十哲】

田穰苴〖春秋〗、孙武〖春秋〗、吴起〖战国〗、乐毅〖战国〗、 ­

白起〖战国〗、张良〖汉初〗、韩信〖汉初〗、诸葛亮〖三国〗、 ­

李靖〖唐初〗、李积〖唐初〗 ­

【三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

【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

【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

【五湖】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蜀三关】

阳平关、江关、白水关 ­

【义阳三关】

平靖关、黄岘关、武阳关 ­

【古代内三关】

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

【古代外三关】

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

【北京三山】

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

【福州三山】

屏山、乌山、九仙山 ­

【盛京三陵】

福陵、昭陵、永陵 ­

【盘山三胜】

松、泉、石 ­

【晋祠三绝】

圣母殿、周柏、难老泉 ­

【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大龙湫 ­

【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

【大宁河小三峡】

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 ­

【西江小三峡】

大鼎峡、三榕峡、羚羊峡 ­

【岷江小三峡】

平羌峡、背城峡、犁头峡 ­

【嘉陵江小三峡】

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 ­

【四大名桥】

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

【四大名园】

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

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

【四大名楼】

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

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

【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

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

【四大古镇】

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

【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

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

【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

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

【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

【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

【七大藏书楼】

文渊阁〖北京〗、文源阁〖北京〗、文津阁〖承德〗、

文溯阁〖沈阳〗、 文汇阁〖扬州〗、文淙阁〖镇江〗、文澜阁〖杭州〗 ­

【九大名关】

山海关〖河北〗、居庸关〖北京〗、紫荆关〖河北〗、

娘子关〖山西〗、平型关〖山西〗、雁门关〖山西〗、

嘉峪关〖甘肃〗、武胜关〖河南〗、镇南关(今名友谊关)〖广西〗 ­

【四大佛教名山】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

【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

【西湖十景】

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 ­

【碣石十景】

碣石观海、天柱凌云、山岩春晓、石洞秋风、西嶂排青、

东峰耸翠、龙蝠灵壑、风翥祥峦、霞辉窣堵、仙影沧浪 ­

【台湾十二胜】

角板山、草山北投、新店、大溪、玉山、八卦山、

虎头牌、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简、旗山、雾社 ­

【巫山十二奇峰】

神女、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五行】

金、木、水、火、土 ­

【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 ­

【五帝】

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

【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

【三清】

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

【四御】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

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

【龙九子】

辟玺负碑、螭吻望守、蒲牢盘钟、狴犴守拱、睚眦化刃、饕餮潜器、鲅夏匐阶、狻猊伴鼓、椒图衔环 ­

【过去七佛】

释迦牟尼佛、拘那含佛、毗舍婆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拘楼孙佛、迦叶佛 ­

【八菩萨】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

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

【十八罗汉】

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 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郊游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

【十八伽蓝】

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

【二十八宿】

东官苍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

北官玄武:〖斗水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狳〗

­西官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昂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官朱雀:〖井水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

【十殿阎王】

[第一殿] 秦广王、[第二殿] 楚江王、[第三殿] 宋帝王、[第四殿] 五官王、

[第五殿] 阎罗王、[第六殿] 卞城王、[第七殿] 泰山王、[第八殿] 都市王、

[第九殿] 平等王、[第十殿] 转轮王

【二十四诸天】

大梵天王、帝释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

密迹金刚、大自在天、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陀天神、

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官天子、

娑竭罗龙、阎摩罗王、紧那罗、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 ­

【易经六十四卦】

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讼、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天泽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谦、雷地豫、

泽雷随、山风蛊、地泽临、风地观、火雷噬嗑、山火贲、山地剥、地雷复、

天雷旡妄、山天大畜、山雷颐、泽风大过、坎为水、离为火、泽山咸、雷风恒、

天山遯、雷天大壮、火地晋、地火明夷、风火家人、火泽睽、水山蹇、雷水解、山泽损、风雷益、泽天夬、天风姤、泽地萃、地风升、泽水困、水风井、

泽火革、火风鼎、震为雷、艮为山、风山渐、雷泽归妹、雷火丰、火山旅、

巽为风、兑为泽、风水涣、水泽节、风泽中孚、雷山小过、水火既济、火水未济

【十八层地狱】

[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

[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

[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

[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狱、

[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冰地狱、

[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

【五脏】

心、肝、脾、肺、肾 ­

【六腑】

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

【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

【人体十二脏】

心、肝、脾、肺、肾、膻中、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

【消化系统七冲门】

唇:飞门、齿:户门、会厌:吸门、胃:贲门、太仓下口:幽门、大肠及小肠:阑门、下极:魄门 ­

【五常】

仁、义、礼、智、信 ­

【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

【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

【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

【九属】

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

【五谷】

稻、黍、稷、麦、豆 ­

【五香】

花椒、大料、桂皮、丁香、茴香 ­

【四大着名淡水鱼】

松江鲈鱼、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兴凯湖白鱼 ­

【四大着名海产鱼】

小黄鱼、大黄鱼、带鱼、墨鱼 ­

【上八珍】

狸唇、驼峰、猴头、熊掌、燕窝、凫脯、鹿筋、黄唇蛟 ­

【中八珍】

鱼翅、银耳、鲥鱼、广肚、果子狸、哈什蚂、鱼唇、裙边 ­

【下八珍】

海参、龙须菜、大口蘑、川竹笋、赤鳞鱼、干贝、蛎黄、乌鱼蛋 ­

【中国八大菜系】

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

【五毒】

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

【七曜】

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

【配药七方】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诗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河南)、君山银针(湖南)、

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 ­都匀毛尖(贵州)、

铁观音(福建)、武夷岩茶(福建)­

C. 中国传统文化小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小知识有:

1、【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3、【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4、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D.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简介

1、四书

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子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增删注释包括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五经

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中医学指指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经脉。

3、六艺

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4、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5、灯谜

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灯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早在夏代,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瘦辞”(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纷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

《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瘦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可见那时的这些“瘦辞”和“隐语”,就是我国灯谜的雏形。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E.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拓展资料: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宗法文化、农业文化、血缘文化。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
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