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数学的8个c级知识点
扩展阅读
动漫设计类是什么专业 2024-11-17 23:13:02

数学的8个c级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2-12-23 07:57:19

❶ 初二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 学习 方法 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次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

(2)性质: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b>0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

(2)k>0,b<0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

(3)k>0,b=0图像经过一、三象限;

(4)k<0,b>0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

(5)k<0,b<0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

(6)k<0,b=0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求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时,需要由两个点来确定;求正比例函数y=kx(k≠0)时,只需一个点即可.

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

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并

求出这个函数值

解方程组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

八年级 下册数学期中知识点 总结

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6.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7.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8.矩形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9.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10.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1.菱形的判定定理: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12.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13.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14.正方形判定定理: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5.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16.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17.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18.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19.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八年级数学 重要知识点

1.提公共因式法

※1.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如:

※2.概念内涵:

(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

(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3.易错点点评:

(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

(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2.运用公式法

※1.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2.主要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3.易错点点评:

因式分解要分解到底.如就没有分解到底.

※4.运用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

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

③二项是异号.

(2)完全平方公式:

①应是三项式;

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

3.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

(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初二数学 学习 经验 心得

1好初中数学课前要预习

初中生想要学好数学,那么就要利用课前的时间将课上老师要讲的内容预习一下。初中数学课前的预习是要明白老师在课上大致所讲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和方便初中生整理知识结构。

初中生 课前预习 数学还能够知道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在课上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听,不会出现溜号和走神的情况。同时课前预习还可以将知识点形成体系,可以帮助初中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2学习初中数学课上是关键

初中生想要学好学生,在课上就是一个字:跟。上初中数学课时跟住老师,老师讲到哪里一定要跟上,仔细看老师的板书,随时知道老师讲的是哪里,涉及到的知识点是什么。有的初中生喜欢记笔记,在这里提醒大家,初中数学课上的时候尽量不要记笔记。

你的主要目的是跟着老师,而不是一味的记笔记,即使有不会的地方也要快速简短的记下来,可以在课后完善。跟上老师的思维是最重要的,这就意味着你明白了老师的分析和解题过程。

3课后可以适当做一些初中数学基础题

在每学完一课后,初中生可以在课后做一些初中数学的基础题型,在做这样的题时,建议大家是,不要出现错误的情况,做完题后要学会思考和整理。当你的初中数学基础题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做一些有点难度的提升题了,如果做不出来可以根据解析看题。

但是记住千万不要大量的做这类题,初中生偶尔做一次有难度的题还是对数学的学习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将重点放在这上面,没有什么好处。同时要学会整理,将自己错题归纳并总结,

数学是由简单明了的事项一步一步地发展而来,所以,只要学习数学的人老老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并同时记住其要点,以备以后之需用,就一定能理解其全部内容.就是说,若理解了第一步,就必然能理解第二步,理解了第一步、第二步,就必然能理解第三步.这好比梯子的阶级,在登梯子时,一级一级地往上登,无论多小的人,只要他的腿长足以跨过一级阶梯,就一定能从第一级登上第二级,从第二级登上第三级、第四级,…….这时,只不过是反复地做同一件事,故不管谁都应该会做.

初二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 文章 :

★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整理归纳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初二数学知识点复习整理

★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人教版

★ 初二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❷ 八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知识点八年级

【统计的初步认识】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内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课后练习

1.统计学的基本涵义是(D)。

A.统计资料

B.统计数字

C.统计活动

D.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也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2.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B)。

A.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B.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

C.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D.每一个企业

3.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

A.20个学生

B.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4.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B)。

A.性别

B.年龄

C.职称

D.健康状况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总结

【抽样调查】

(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课后练习

1.抽样成数是一个(A)

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2.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C)

A.成数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

C.成数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越接近于0.25,成数方差越大

3.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

4.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A)

A.40%B.4.13%C.9.18%D.8.26%

5.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B)

A.甲产品大B.乙产品大C.相等D.无法判断

数学知识点八年级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解梯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如图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宽和长的比是-1(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二数学知识点复习整理

★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❸ 2010江苏高考数学怎么样

2010江苏数学卷与1945广岛原子弹之对比
材料对比:
1945原子弹:铀235,钚239等重原子核(当时约40亿美元)
2010江苏数学卷:植物纤维(约0.5元)

重量对比:
1945原子弹:5吨重(1945,“胖子”号原子弹)
2010江苏数学卷:暂无法测量

制造人力对比:
1945原子弹: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顶尖科学家。
2010江苏数学卷:以葛军为首的出卷组

破坏力:
1945原子弹:1945年8月,杀伤力20万。
2010江苏数学卷:2010年6月,中国江苏,50余万。

辐射面:
1945原子弹:1945,广岛,长崎两县。
2010江苏数学卷:江苏省全境!

事件后果:
1945原子弹:积极促进日本经济复苏。
2010江苏数学卷:彻底斩断祖国的下一代

❹ 高等数学C主要包含哪几块的内容难么

不难。主要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级数、常微分方程。是工科、理科、财经类研究生考试的基础科目。

广义地说,初等数学之外的数学都是高等数学,也有将中学较深入的代数、几何以及简单的集合论初步、逻辑初步称为中等数学的,将其作为中小学阶段的初等数学与大学阶段的高等数学的过渡。

通常认为,高等数学是由微积分学,较深入的代数学、几何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内容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

课程特点

通常认为,高等数学是由17世纪后微积分学,较深入的代数学、几何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内容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相对于初等数学和中等数学而言,学的数学较难,属于大学教程,因此常称“高等数学”,在课本常称“微积分”,理工科的不同专业。文史科各类专业的学生,学的数学稍微浅一些,文史科的不同专业,深浅程度又各不相同。

❺ 八年级数学上册函数的知识点重点

定义与定义式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 (k为任意不为零实数)

或y=kx+b (k为任意不为零实数,b为任意实数)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的,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 (k为任意不为零实数)

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

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函数有意义;要与实际相符合。
[编辑本段]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0) (k不等于0,且k,b为常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坐标为(0,b).

3.k为一次函数y=kx+b的斜率,k=tanΘ(角Θ为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夹角,Θ≠90°)

形。取。象。交。减

4.当b=0时,一次函数图像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5.函数图像性质:当k相同,且b不相等,图像平行;当k不同,且b相等,图像相交;当k,b都相同时,两条直线重合。
[编辑本段]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过原点。

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y=kx时(即b等于0,y与x成正比)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y=kx+b时: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当 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不会通过二、四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不会通过一、三象限。

4、特殊位置关系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平行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即一次项系数)相等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互为负倒数(即两个K值的乘积为-1)
[编辑本段]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 …… ① 和 y2=kx2+b …… 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编辑本段]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编辑本段]常用公式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 (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5.求两个一次函数式图像交点坐标:解两函数式

两个一次函数 y1=k1x+b1 y2=k2x+b2 令y1=y2 得k1x+b1=k2x+b2 将解得的x=x0值代回y1=k1x+b1 y2=k2x+b2 两式任一式 得到y=y0 则(x0,y0)即为 y1=k1x+b1 与 y2=k2x+b2 交点坐标

6.求任意2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坐标:[(x1+x2)/2,(y1+y2)/2]

7.求任意2点的连线的一次函数解析式:(X-x1)/(x1-x2)=(Y-y1)/(y1-y2) (其中分母为0,则分子为0)

k b

+ + 在一象限

+ - 在四象限

- + 在二象限

- - 在三象限

8.若两条直线y1=k1x+b1∥y2=k2x+b2,那么k1=k2,b1≠b2

9.如两条直线y1=k1x+b1⊥y2=k2x+b2,那么k1×k2=-1

10.左移X则B+X,右移X则B-X

11.上移Y则X项+Y,下移Y则X项-Y

(有个规律.b项的值等于k乘于上移的单位在减去原来的b项。)

(此处不全 愿有人补充)

上移:(a为移动的数量)Y=k(X+a)+b

Y=kX+ak+b

下移:(a为移动的数量)Y=k(X-a)+b

Y=kX-ak+xb
[编辑本段]应用
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是:(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可解决下列问题。

一、确定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1. 已知正比例函数 ,则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解: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得 且m<0,即 且 ,所以 。

二、比较x值或y值的大小

例2. 已知点P1(x1,y1)、P2(x2,y2)是一次函数y=3x+4的图象上的两个点,且y1>y2,则x1与x2的大小关系是( )

A. x1>x2 B. x1<x2 C. x1=x2 D.无法确定

解:根据题意,知k=3>0,且y1>y2。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得x1>x2。故选A。

三、判断函数图象的位置

例3. 一次函数y=kx+b满足kb>0,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此函数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由kb>0,知k、b同号。因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k<0。所以b<0。故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一象限。故选A . 典型例题:

例1. 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2cm,挂上物体后会伸长,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如果挂上3kg物体后,弹簧总长是13.5cm,求弹簧总长是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弹簧最大总长为23cm,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由物理的定性问题转化为数学的定量问题,同时也是实际问题,其核心是弹簧的总长是空载长度与负载后伸长的长度之和,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可由最大总长→最大伸长→最大质量及实际的思路来处理.

解:由题意设所求函数为y=kx+12

则13.5=3k+12,得k=0.5

∴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0.5x+12

由23=0.5x+12得:x=22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22

例2

某学校需刻录一些电脑光盘,若到电脑公司刻录,每张需8元,若学校自刻,除租用刻录机120元外,每张还需成本4元,问这些光盘是到电脑公司刻录,还是学校自己刻费用较省?

此题要考虑X的范围

解:设总费用为Y元,刻录X张

电脑公司:Y1=8X

学校 :Y2=4X+120

当X=30时,Y1=Y2

当X>30时,Y1>Y2

当X<30时,Y1<Y2

【考点指要】

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在中考说明中是C级知识点,特别是根据问题中的条件求函数解析式和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在中考说明中是D级知识点.它常与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及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综合在一起,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题型出现在中考题中,大约占有8分左右.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方程和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例2.如果一次函数y=kx+b中x的取值范围是-2≤x≤6,相应的函数值的范围是-11≤y≤9.求此函数的的解析式。

解:(1)若k>0,则可以列方程组 -2k+b=-11

6k+b=9

解得k=2.5 b=-6 ,则此时的函数关系式为y=2.5x—6

(2)若k<0,则可以列方程组 -2k+b=9

6k+b=-11

解得k=-2.5 b=4,则此时的函数解析式为y=-2.5x+4

【考点指要】

此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理解,若k>0,则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k<0,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类型

①ax+by+c=0[一般式]

②y=kx+b[斜截式]

(k为直线斜率,b为直线纵截距,正比例函数b=0)

③y-y1=k(x-x1)[点斜式]

(k为直线斜率,(x1,y1)为该直线所过的一个点)

④(y-y1)/(y2-y1)=(x-x1)/(x2-x1)[两点式]

((x1,y1)与(x2,y2)为直线上的两点)

⑤x/a-y/b=0[截距式]

(a、b分别为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

解析式表达局限性:

①所需条件较多(3个);

②、③不能表达没有斜率的直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

④参数较多,计算过于烦琐;

⑤不能表达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圆点的直线。

倾斜角:x轴到直线的角(直线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称为直线的倾斜 角。设一直线的倾斜角为a,则该直线的斜率k=tg(a)

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分式方程

一、理解定义

1、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是: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带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4)写出原方程的根。

“一化二解三检验四 总结 ”

3、增根:分式方程的增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增根是最简公分母为0;(2)增根是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

4、分式方程的解法: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4)验根;

注: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5、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

步骤: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出答案,检验时要注意从方程本身和实际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检验。

二、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1、轴对称:

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其中一个图形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轴对称图形讨论的是“一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轴对称讨论的是“两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2)联系。把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便是轴对称;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便是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的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对称轴与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垂直。

(3)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1、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3、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四、关于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

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1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1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1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1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1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2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2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二 数学学习方法 十大技巧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构造法

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8、面积法

平面几何中讲的面积公式以及由面积公式推出的与面积计算有关的性质定理,不仅可用于计算面积,而且用它来证明平面几何题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面积关系来证明或计算平面几何题的方法,称为面积方法,它是几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用归纳法或分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题,其困难在添置辅助线。面积法的特点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积公式联系起来,通过运算达到求证的结果。所以用面积法来解几何题,几何元素之间关系变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计算,有时可以不添置补助线,即使需要添置辅助线,也很容易考虑到。

9、几何变换法

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

几何变换包括:(1)平移;(2)旋转;(3)对称。

10、客观性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是给出条件和结论,要求根据一定的关系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类题型。选择题的题型构思精巧,形式灵活,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增大了试卷的容量和知识覆盖面。

填空题是标准化考试的重要题型之一,它同选择题一样具有考查目标明确,知识复盖面广,评卷准确迅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等优点,不同的是填空题未给出答案,可以防止学生猜估答案的情况。

要想迅速、正确地解选择题、填空题,除了具有准确的计算、严密的推理外,还要有解选择题、填空题的方法与技巧。下面通过实例介绍常用方法。

(1)直接推演法:直接从命题给出的条件出发,运用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推理或运算,得出结论,选择正确答案,这就是传统的解题方法,这种解法叫直接推演法。

(2)验证法:由题设找出合适的验证条件,再通过验证,找出正确答案,亦可将供选择的答案代入条件中去验证,找出正确答案,此法称为验证法(也称代入法)。当遇到定量命题时,常用此法。

(3)特殊元素法:用合适的特殊元素(如数或图形)代入题设条件或结论中去,从而获得解答。这种方法叫特殊元素法。

(4)排除、筛选法:对于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的选择题,根据数学知识或推理、演算,把不正确的结论排除,余下的结论再经筛选,从而作出正确的结论的解法叫排除、筛选法。

(5)图解法:借助于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或图像的性质、特点来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称为图解法。图解法是解选择题常用方法之一。

(6)分析法:直接通过对选择题的条件和结论,作详尽的分析、归纳和判断,从而选出正确的结果,称为分析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人教版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❼ 江苏高考数学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点评解析

江苏高考数学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点评解析

7日下午江苏高考第二科数学考试结束。据考生反馈,今年数学的“压轴题”较难。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数学教师范书韵也表示,此次试题有一定区分度,比2013年江苏高考的数学试题要难一些。

范书韵同时指出,今年的数学试题仍然重视基础,考察了8个C级考点,知识点分布与往年一致。解答题前三题,分别考察了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相对比较基础、容易上手,从考生反馈的情况看,大部分考生这三题都比较容易上手。

后面的函数导数题、数列题则有一定难度,且每题三个小问之间难度依次增加,想全部答出不容易。此外,往年出现在试卷“上半场”的应用题今年移到了第18题(倒数第三题),难度也相应有所增加。

范书韵表示,今年总体难度应该说在考生心理预期的范围之内。在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就曾明确指出,“有必要区分度和难度”,因此在复习及模拟考试中,老师和考生都做了一定准备。“总体而言,这是一份不错的试卷,整体结构平稳,设置一定区分度也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

;

❽ 江苏高考数学A、B、C级考点都是哪些

数学A、B、C级要求考点有:

C级考点:

1.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3.等差数列

4.等比数列

5.基本不等式

6.一元二次不等式

7.直线方程

8.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B级考点:

1.交集、并集、补集      

2.函数概念与基本等函数3函数的基本性质 

3.指数与对数   

4.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6.幂函数

7.函数与方程

8.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A级考点:

1.平面向量的应用

2.数列

3.数列的概念

4.线性规划

5.算法的含义   

6.流程图

7.基本算法语句

8.常用逻辑用语  

9.命题的四种形式  

10.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1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3.推理与证明   

14.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5.分析法与综合法   

16.反证法

17.概率、统计

❾ 2019年江苏高考数学考点74个b级,36个a级考点是什么

根据《2019江苏高考数学考试说明》一书中显示

数学A级考点主要有:

1.平面向量的应用

2.数列

3.数列的概念

4.线性规划

5.算法的含义   

6.流程图

7.基本算法语句

8.常用逻辑用语  

9.命题的四种形式  

10.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1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3.推理与证明   

14.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5.分析法与综合法   

16.反证法

17.概率、统计

B级考点主要包括:

1.交集、并集、补集      

2.函数概念与基本等函数3函数的基本性质 

3.指数与对数   

4.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6.幂函数

7.函数与方程

8.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C级考点主要是:

1.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3.等差数列

4.等比数列

5.基本不等式

6.一元二次不等式

7.直线方程

8.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补充:

江苏高考数学考点划分A,B,C三个等级是根据考点难度来划分的,

A级是基础题,B级是中等题,C级是冲刺题,按照难度小中大划分,36个A级考点,72个B级考点,8个C级考点,可看出难度分布规律,主抓基础和中等难度考点.

在实际练习中,重视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的训练,确保A级考点不丢分,应加大对中等难度的题目的深度剖析。复习时A、B、C三个等级的考点都要兼顾,巩固已有的知识框架,通过相关联系来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练习中查漏补缺,让自己的解题更加规范。

一定要多去研究《考试说明》,弄清重点复习对象,针对性的去复习,高考事半功倍。

❿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受到鼓舞,找出努力的方向。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 总结 北师大版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解梯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如图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宽和长的比是-1(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统计的初步认识】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内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课后练习

1.统计学的基本涵义是(D)。

A.统计资料

B.统计数字

C.统计活动

D.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也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2.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B)。

A.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B.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

C.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D.每一个企业

3.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

A.20个学生

B.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4.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B)。

A.性别

B.年龄

C.职称

D.健康状况

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改变(A)。

A.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B.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

C.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D.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6.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C)。

A.男性职工人数

B.女性职工人数

C.下岗职工的性别

D.性别构成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抽样调查】

(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课后练习

1.抽样成数是一个(A)

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2.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C)

A.成数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

C.成数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越接近于0.25,成数方差越大

3.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

4.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A)

A.40%B.4.13%C.9.18%D.8.26%

5.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B)

A.甲产品大B.乙产品大C.相等D.无法判断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