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动物的小知识关于数学的
扩展阅读
动漫设计类是什么专业 2024-11-17 23:13:02

动物的小知识关于数学的

发布时间: 2022-12-23 06:38:50

Ⅰ 生活中的数学小知识:猫咪睡觉时为什么把

生活中的数学小知识:猫咪睡觉时为什么把身体蜷成团?

一到冬天,一个个“猫饼”、“狗团子”就开始出现了....就算室内很暖和,它们还是喜欢团成球。每次看到毛球们团成一个圈圈睡觉,都好想问它们这样头贴着屁股的奇葩姿势到底舒服嘛!其实维持这个姿势睡觉并不舒服,可是为什么毛球们还喜欢这样呢?今天就和极客数学帮一起去看看生活中的数学科普吧。

睡觉时,我们可以做个试验:先把身体蜷成一团,再将身体伸展开,相信你马上就能得出结论:第一个姿势比较暖和。猫咪睡觉时把身体蜷成团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样能使身体暴露在冷空气中的面积大大缩小,散发的热量也最少,当然也就更暖和。如果猫咪也是数学家,它就会这样总结:体积相同时,球体的表面积最小。

比蜘蛛还要小的珊瑚虫,其身体就是一本大自然的史书,它们每天在体壁上记下一条环纹,一年就是365条,遇到闰年就是366条,精确无比。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3.5亿年前,珊瑚虫的身体上每年有400条环纹,这说明当时地球上的一昼夜只有21.9小时,一年有400天。如果不是这些珊瑚虫,人类又怎能重现几亿年前地球的模样呢?

而我们熟知的黄金分割0.618,也并不是专属于《蒙娜丽莎》和《维纳斯》的——确切地说,是艺术家向大自然学习,才创造出了美的作品。仔细观察一片枫叶,你会发现,它的叶脉长度和叶子宽度的比例,近似0.618。蝴蝶身长和翅宽的比例,鹦鹉螺壳上相邻螺旋的直径比例,也都接近0.618。

就连我们最喜欢画的图案——五角星,其美感也是从数学而来的。我们可以找一张正五角星的图片,拿尺子量一量,算一算。你将会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五角星上的每一条线段都符合点黄金分割。而在自然界中,海星、杨桃、茑萝等也都是完美的五角星形。

生活中不缺乏数学,仔细观察,热爱数学,你也是数学家哦!

Ⅱ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1,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2,丹顶鹤: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3,蜘蛛: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4,猫: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5,珊瑚虫: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Ⅲ 那些动物是数学天才

1、灰鹦鹉

生物学家佩珀伯格,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耐心训练一只6岁的非洲灰鹦鹉,让它学会了40个英文单词,还能计数,这只鹦鹉能用这些单词说出几十种物件的名称、颜色和形状,如果把这些东西各自分堆的话,还会说出这堆东西各自是多少。

2、珊瑚虫

珊瑚虫的头脑不简单,据观察,珊瑚虫自身便是一个“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

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的是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这足以证明珊瑚虫的数字才能。

3、蛇类

蛇在爬行时,走的是一个数字正弦函数图形,它的脊椎像火车一样,是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节与节之间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如果把每一节的平面坐标固定下来,并已开始点为坐标原点,结果发现蛇是按着30°60°和90°的正弦函数曲线有规律地运动的。

4、蜘蛛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络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制图工具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来。

五、鸬鹚

中国有些地方靠鸬鹚捕鱼,主人用一根细绳拴住鸬鹚的喉颈,当鸬鹚捉回6条鱼以后,允许它们吃第7条鱼,这是主人与鸬鹚之间长期形成的约定,科学家注意到,渔民偶尔数错了,没有解开鸬鹚脖子上的绳子时,鸬鹚则动也不懂,即使渔民打它们,它们也不出去捕鱼了,它们知道这第7条鱼应该是自己所得的。

Ⅳ 什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数学有关

蜜蜂 我们在观察蜜蜂的蜂房时,惊讶地发现它是一个标准的六角柱状体,其中的一端为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则是封闭的六角棱锥形的底,由3个一样的棱形组成。测量结果表明,组成底盘的棱形的所有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是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壁的厚度为0.073毫米,误差非常小。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些有趣的试验,发现蜜蜂还有自己的“模糊数学”,它们每天清晨飞出的“侦察员”,回来后用“舞蹈语言”告诉花蜜的方位、距离、多少,于是蜂王便“派遣”工蜂出去采蜜,奇妙的是派出的工蜂恰好都可以吃饱回巢酿蜜。
蜘蛛 它用吐出的丝结成的“八卦”形网,的确巧夺天工。这种八角形几何图案,不但结构复杂而且造型美丽,令人叹为观止。即使用尺子和圆规,画图高手也难以画出像蜘蛛网这样匀称的图案。
猫 到了冬天,它总是把自己的身体抱成一个球形来御寒取暖。这里也运用了几何的知识,因为球形可以让身体的表面面积最小,所以散发出来的热量也就最小
丹顶鹤 它们在飞行时总是成群结队,排成整齐的“人”字形。而且这个“人”字形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为110度。更有趣的是,“人”字夹角的一半(指每边与鹤群前进的方向的夹角度数)是55度44分8秒,正好与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完全一致。
珊瑚虫 说它是代数“冠军”,一点也不过分。你瞧,珊瑚虫在自己身上记下的“日历”,堪称一绝。它每年都要在身体上“刻画”出环状的条纹365条,显而易见是一天“刻画”出一条。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己经证实,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与现在的不相同,每年“刻画”出的环状条纹多达400条。原来,据天文学家的测算,当时地球的一天仅有21.9小时,所以一年的时间不是365天,而多达400天

Ⅳ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答案

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9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材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

英国昆虫学家光斯顿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将一只死蚱蜢切成小、中、大3块,中块比小块大约1倍,大块又比小块大约1倍,放在蚂蚁窝边。蚂蚁发现这些蚱蜢块后,立 即调兵遣将,欲把蚱蜢运回窝里。约10分钟工夫,有20只蚂蚁在小块蚱蜢周围,有嘶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蜢周围,有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蜢周围。蚂蚁数额、力量的分配与蚱蜢大小的比例相一致。

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答:这样写的好处是 让数字来说明问题,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让文章更具体,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如有类似题目,则应回答为:这篇文章用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形象的说明了为中心主旨服务!扣接主题!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具体数字,表现语言的准确性,更具说服力。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Ⅵ 哪些动物有数学头脑

蛇:沿正弦函数图形爬行
蚂蚁:计数,按比例分配数量
鸬鹚:数数
蜘蛛:结的网为匀称的八角形几何图案
野猴和黑猩猩:数数

Ⅶ 关于十二生肖的数学知识

如下:

一老鼠穿墙问题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中有一个有趣的老鼠穿墙问题。大意如下:

现有墙厚5尺,两只老鼠分别在墙两边正对着打洞,第一天大小老鼠各打洞1尺,以后大鼠每天的进度比前一天增加一倍,小鼠每天的进度只有前一天的一半。问几天两鼠相遇?

这是《九章算术》第七章中的第12题。该章专门讨论“盈不足“问题,盈不足术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算法,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盈不足方法蕴含着模型化方法、化归方法、以及近似、逼近等方法。

本题就是通过盈不足术给出模型,再用逼近的方法求得解答的近似值的。如果要用现代数学的方法,可以利用等比级数列列出方程,再求根的近似值。

二、牛吃草问题

例如着名数学家阿基米德和牛顿都编制过与牛有关的趣味数学问题,牛顿提出了一个“牛吃草”的问题:

有三个牧场,场里的草长的一样密,也长的一样快。它们的面积分别是10/3英亩,10英亩和24英亩。第一个牧场饲养12头牛可以维持4个星期,第二个牧场饲养21头牛可以维持9个星期,如果第三个牧场要维持18个星期,这个牧场应该饲养多少头牛?

这个问题有多种解法,可是牛顿却特别喜欢他的算术解法。

至于阿基米德的牛群问题,是由22组对偶句组成的长诗,它于1773年在一本希腊手抄本中发现。

三老虎与狐狸

人们都很熟悉狐假虎威的寓言,但是老虎毕竟不是吃素的,一旦识破狐狸的诡计,必将毫不容情地捕杀狐狸。于是,便有了下面这道数学趣题:

一只老虎发现离它10米远的地方有一只狐狸,马上扑了过去。老虎跑7步的距离,狐狸要跑11步,但狐狸的频率快,老虎跑3步的时间,狐狸能跑4步。问老虎能不能追上狐狸?如果能追上,老虎要跑多少米?

老虎跑66米就能追上狐狸。有趣之处在于:我们不知道老虎和狐狸的速度,却能得到问题的答案。

四、黑蛇进洞

在任何一本趣味数学读物中都不难找到印度古代(公元9世纪)数学家摩诃毗罗的“黑蛇进洞”问题:

一条长80安古拉(古印度长度单位)的大黑蛇,以十四分之五天爬七又二分之一安古拉的速度爬进一个洞,而蛇尾每四分之一天却要长四分之十一安古拉。请问黑蛇需要几天才能完全爬进洞?

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不难算出,大黑蛇需要8天才能完全进洞。

《美国游戏数学杂志》曾经提出过一个有趣的“两头蛇数”问题:

有一个正整数N的首尾分别加上一个1,得到一个新数,如果新数是原数的99倍,则称N为“两头蛇数”,试求出N。

你能找到这种数吗?N=112 359 550 561 797 752 809就是一个“两头蛇数”。

五、百羊问题

明代数学家程大位(1533-1606)的《算法统宗》第十二卷载有“百羊问题”,在国际上流传颇广,这道题是用诗歌的形式写成的:

甲赶群羊逐草茂,乙拽肥羊一只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若得这般一群羊,再添半群小半群,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大意是:甲全部的羊,加上一半(半群),再加上四分之一(小半群),再加上乙的一只羊,恰好凑成一百只羊。你知道甲有多少只羊吗?

六、百钱买百鸡

对于鸡,有一个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趣味数学问题。我国古代数学着作《张邱建算经》中有一道着名的“百鸡问题”:

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

这是一道关于不定方程的问题,在国内外流传极广。例如德国人约翰涅斯·列曼写的一本《趣味数学》书中,就有一个古代越南的数学问题:

用100捆草喂100头牛。站着的壮牛吃5捆,躺着的牛吃3捆,老牛三条合吃一捆。问站着几条壮牛,躺着几条牛,几条老牛?

这个问题显然是将“百鸡问题”移植过来的。

Ⅷ 学生作文:动物里的数学

有一天我起床后,打开窗户正要透一透气。刚刚才打开窗户,我吓得把窗户猛地关了起来,窗外有许多只蜜蜂飞来飞去,仔细一看,原来蜜蜂在我们家窗外的空调边安了个家,准备养育后代。

我透过窗户玻璃看了看蜜蜂的巢,觉得很奇怪,蜜蜂的巢里面有许多许多的.小孔,而且这些小孔有规律的排列着,我的脑袋里闪过一个有一个问号。通过上网查询,我知道了每一个蜂房都是规则的正六边形,整个蜂巢像一个锥体,蜂巢里所有的钝角为109°28,所有的锐角都是70°32。原来建造这样的蜂巢所用的蜂蜡少,蜜蜂所做的工作也比较少。还有这样的蜂巢稳固,密封性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通过上网,我还发现动物中的数学家还有:丹顶鹤、珊瑚虫、蚂蚁······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地在空中排成“人”字飞行,这个“人”字永远都是一个度数---110°。如果你不相信,可以把它拍下来,拿着量角器量一量。珊瑚虫每年都在自己的体壁上画出365条环形纹路,刚好是每天一条。蚂蚁,它也是一个数学家,每次出洞搬运食物时,大蚂蚁与小蚂蚁的数量之比总是1::1,每隔10只小蚂蚁便有1只大蚂蚁在其中。

既然动物都会利用数学来安排自己的生活,那现在的我们就更要学好数学,让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Ⅸ 动物与数学有什么关联

由于生存的需要,动物肌体的构造为了适应客观环境,常常符合某种数学规律或者具有某种数学本能。许多事实是非常有趣的。

老虎、狮子是夜行动物,到了晚上,光线很弱,但它们仍然能外出活动捕猎。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动物眼球后面的视网膜是由圆柱形或圆锥形的细胞组成的。圆柱形细胞适于弱光下感觉物体,而圆锥形细胞则适合于强光下的感觉物体。在老虎、狮子一类夜行动物的视网膜中,圆柱细胞占绝对优势,到了晚上,它们的眼睛最亮,瞪得最大,直径能达三四厘米。所以,光线虽弱,但视物清晰。

冬天,猫儿睡觉时,总是把自己的身子尽量缩成球状,这是为什么?原来数学中有这样一条原理:在同样体积的物体中,球的表面积最小。猫身体的体积是一定的,为了使冬天睡觉时散失的热量最少,以保持体内的温度尽量少散失,于是猫儿就巧妙地“运用”了这条几何性质。

我们都知道跳蚤是“跳高冠军”。1910年,美国人进行过一次试验,发现一只跳蚤能跳33cm远,19.69cm高。这个高度相当于他身体长度的130倍。按照这样的比例,如果一个高1.70米高的成年人,能象跳蚤那样跳跃的话,可以跳221米高,相当于70层楼的高度。

蚂蚁是一种勤劳合群的昆虫。英国有个叫亨斯顿的人曾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只死蚱蜢切成三块,第二块是第一块的两倍,第三块又是第二块的两倍,蚂蚁在组织劳动力搬运这些食物时,后一组均比前一组多一倍左右,似乎它也懂得等比数列的规律哩!

桦树卷叶象虫能用桦树叶制成圆锥形的“产房”,它是这样咬破桦树叶的:雌象虫开始工作时,先爬到离叶柄不远的地方,用锐利的双颚咬透叶片,向后退去,咬出第一道弧形的裂口。然后爬到树叶的另一侧,咬出弯度小些的曲线。然后又回到开头的地方,把下面的一半叶子卷成很细的锥形圆筒,卷5~7圈。然后把另一半朝相反方向卷成锥形圆筒,这样,结实的“产房”就做成了。

Ⅹ 动物世界里有哪些“数学家”

由于生存的需要,不仅植物王国里有许多“数学高手“,在广阔的动物天地里也有不少才华横溢的”数学家”,它们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符合某种数学规律或者具有某种数学本能,它们的数学才华常常令科学家们惊叹不已。比如,老虎、狮子在漆黑的夜晚如何捕猎呢?猫儿睡觉时为何要蜷缩成一团呢?蚂蚁如何搬动比它自身重好几倍的食物?桦树卷叶象虫是如何利用数学知识筑巢的呢?丹顶鹤为何要编队飞行呢老虎、狮子是夜行动物,到了晚上,光线很弱,但它们仍然能外出活动捕猎。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动物眼球后面的视网膜是由圆柱形或圆锥形的细胞组成的。圆柱形细胞适于弱光下感觉物体,而圆锥形细胞则适合于强光下的感觉物体。

在老虎、狮子一类夜行动物的视网膜中,圆柱细胞占绝对优势,到了晚上,它们的眼睛最亮,瞪得最大,直径能达3~4厘米。所以,光线虽弱,但视物清晰。

冬天,猫儿睡觉时,总是把自己的身子尽量缩成球状,为什么呢?原来数学中有这样一条原理:在同样体积的物体中,球的表面积最小。猫身体的体积是一定的,为了使冬天睡觉时散失的热量最少,以保持体内的温度尽量少散失,于是猫儿就巧妙地“运用”了这条几何性质。

蚂蚁是一种勤劳合群的昆虫。英国有个叫亨斯顿的人曾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只死蚱蜢切成3块,第二块是第一块的2倍,第三块又是第二块的2倍,蚂蚁在组织劳动力搬运这些食物时,后一组均比前一组多1倍左右,似乎它也懂得等比数列的规律。

桦树卷叶象虫能用桦树叶制成圆锥形的“产房“,它是这样咬破桦树叶的:雌象虫开始工作时,先爬到离叶柄不远的地方,用锐利的双颚咬透叶片,向后退去,咬出第一道弧形的裂口。然后爬到树叶的另一侧,咬出弯度小些的曲线。然后又回到开头的地方,把下面的一半叶子卷成很细的锥形圆筒,卷5~7圈。然后把另一半朝相反方向卷成锥形圆筒,这样,结实的”产房”就做成了。

丹顶鹤的队形也神奇莫测。丹顶鹤在迁徙时是结队飞行的,排成“人“字形。据观察,其“人”字形的角度永远保持在110°,”人”字夹角的一半是54°44′8″,金刚石结晶体的角也是这么大,两者居然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