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何科学启蒙对孩子如此重要
2017年9月1日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课表上,将出现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科学》。这门课程将影响一千余万即将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相信这一变化,将成为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根据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并要求执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科学课为何会受到国家如此重视?对于孩子们而言,上好科学课为何如此重要?
先来看《标准》里的三大变化
变化一: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根据《标准》要求,学习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对于低年级开设科学课,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的体验对科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变化二: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
《标准》明确了STEM中的T和E的重要性,即技术与工程,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变化三:明确新增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
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在现实上的应用,还在新增了科学技术对伦理、环境、生活影响的思考。让学生关注周围技术世界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家为什么要开设科学课?
早在2001年,依据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当时将“自然”课更名为“科学”,起始年级也从一年级变为三年级。
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并要求执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将《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延伸到小学一年级。
16年过去了,我们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步,但坦率而言,“科学课”作为一门独立的新课程,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而16年以来,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一些非常重要的科学教育文献和着作,比如,《新一代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和《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领域概念和核心概念》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教育的新思想。这些新思想导致了世界各地的科学教育正在发生着一场剧烈的、声势浩大的、深刻的变革。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中国的课程和教材自然也要随之改变。如果我们的课程和教材再不随着这样的一种变化、这样的一种需求而改变的话,我们真的就要落后于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满足不了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孩子们和老师们的需求了,所以教材必须修订。
为什么科学启蒙对孩子很重要?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的价值在于它是我们现有的认知方式中被实践证明比较合理的一种,带给我们生活非常多的便利。
因此,让孩子科学的认识世界非常有必要!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里非常明确的指出要科学地认识世界必须有三个要素:
事实依据、逻辑关系、审辩性思维。
事实依据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证据之上,特别是定量的数字依据。科学领域内,一个理论是一定有事实去支持它的。不仅是数理化生,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及其他现代学科领域,都是通过实验取得数据,来证明理论。
逻辑关系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简单讲,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这个事实,能不能够支持你得出的结论?严密的逻辑思维不仅能帮助人在科学方面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方面也可以避免许多问题。在学校教育不够重视的前提下,家长如果能够辅助训练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审辩性思维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核心是客观的怀疑态度。正是因为人们不断地进行审辨,各自独立思考事实是否支持理论、逻辑是否合理,有了新的事实发现,会去验证之前的理论,看看会不会证实或者推翻之前结论,看结论里面有没有隐藏的假设,才逐渐建立起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无比宏伟的科学大厦。
观察到事实――用逻辑推出结论――批判性看待结论并对其进行调整――寻找新的事实,这样一个循环,构成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
人是群居动物,天性倾向于合作和听信他人,因此与我们的天性违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习得的。科学思维比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也是家长进行科学启蒙的重点。
科学教育为什么重要?
第一,孩子生活的时代将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能力不可或缺。哪些是对你有价值的,哪些是谣言,能一眼看穿的能力,对孩子们来说将是生存的基本技能。
第二,人类的知识已经积累到现在的程度,并且积累还在加速,这就意味着未来知识一定是一种被封装的黑箱状态。例如手机,很少有人懂它的硬件软件的原理,会用即可,我认为未来的知识也是这样子。具体的知识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唯有思维才有价值,思维能力可以保证当孩子们需要去了解某个原理,以及需要去扩展人类知识的疆界的时候,他们有相应的能力去做。
第三,科学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科技发展本质上来源于科学思维,这种目前来看也许是人类最为成功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继承下去。
理想中的科学教育,应该是一个金字塔。最底层最核心的东西,是训练孩子的品格,包括好奇心,热情,有趣,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如何有勇气在明知道有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也是非常需要家长帮助培养的。
以这样的品格作为基础,再上面是方法论的内容,包括逻辑,审辩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最表层才是现在大部分学校教授的知识类的内容。方法论和品格才是我们教育中更需要重视的东西。因此对于一个要长大成人进入社会的孩子来说,科学教育对其很重要!
家长如何参与孩子的科学启蒙?
阅读,做实验,学会提问。
科普阅读
本次教材修订让科学课变得与语数两门主课同等重要。因此,孩子的科学知识储备量变得尤为重要,除了科学教材,家长们还应该给孩子补充课外科普读物。在国内,诸如《我们爱科学》、《天天爱科学》、《博物》、《环球探索》、《新十万个为什么》、《知识就是力量》等,都是比较好的科学启蒙读物。
科普阅读的重点,第一是让孩子发现没有观察过的事实,比如地铁是怎么开动的,地底下也有动物,小鸟不全住在树上。第二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孩子有参与感,主动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联系书本,让他们体会到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还有,家长不要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因为家长很容易心理上陷入一种期待,就是我给孩子读了很多书,他应该会知道很多知识,还能够跟别人家孩子比较一番,但是家长要注意控制这种心态,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是核心目标。
做实验
做实验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不需要专业的实验器械,实验的本质是: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动手试试看”。
比如:孩子去厨房看到调味罐里面的东西,与其直接告诉他盐糖醋,不如直接让他自己用勺子去尝尝。做实验的时候牢记科学三要素:事实依据,逻辑关系,审辩性思维。
实验源于生活。
举例:拉回力车的次数与回力车跑的距离之间有关系吗?
具体的实验过程:
假设:是不是回力车往后拉的次数多,则跑得远;实验工具:手机上的计时器;实验步骤:分别拉1.2.3次,记录轮子转的时间长短。
三要素:
事实依据:用表记录真实时间。
逻辑关系:轮子转的时间长,所以跑得远,是不是因为拉的次数多导致轮子转的时间长?
critical thinking:这辆车是如此,其他的车呢?
学会提问
提问是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一种核心方法。所谓思维就是思考的过程,通过回答问题来思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孩子3、4岁以后会有很多问题,大部分家长会直接回答问题,回答不出还非常苦恼。更好的办法是先肯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将问题拆分成小问题再反问回去。孩子跟着反问回去的问题自我思考,一步一步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问题就从科学三要素来引发。
下面举个例子。
干冰和冰箱的冰。
问:都是冰,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问事实)。
孩子:干冰会冒烟。
问:冒烟的东西是不是都是热的(审辩性的角度)。
孩子(摸一下),答:不热,颠覆了孩子的基本认知,孩子开始有兴趣。
问:那块冰热吗?
答:冰是很凉的。
问:(逻辑切入)桌子上的菜冒烟,是因为冒烟所以热吗?
孩子会意识到因为冒烟所以热的因果逻辑是有问题的。但是大人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是因为热所以冒烟,也不要说孩子生活经验之外的内容。
问:还有什么不一样?
答:干冰长白毛。捏一下,化了。
答:像雪一样。
问:为什么冰箱里面的冰反而没有白毛呢?
孩子回答不出来,也不再解释。
让孩子有个印象就可以了。
最后总结问一下:这两块冰是一样的冰吗?
答:不一样,干冰是神奇的有魔力的冰。
这一轮提问就结束了。长期的交流下,孩子一定也能自己提出问题,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总结一下提问的切入点。
问事实: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问原因: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A发生了一定会导致B发生吗,还有什么其他东西会导致B发生吗?
问可能:这件事情是这样的,还可能会是什么其他情况吗?
科学教育要放平心态
如果孩子学得慢是很正常的,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将心态需要放平和,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孩子处理信息的方式跟我们不一样,大人不要着急。也许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后续会激发出来。我们只要持续地按照科学思维的方式去引导,不纠结结果,慢慢地都会产生正向的作用。我们播种下科学思维的种子,跟从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培育,一定能够帮孩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科学老师要准备好
2017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专门组织9月要带一年级的科学教师做了培训,全省数百位科学教师参加。杭州卖鱼桥小学科学教研组长吴建中,也参加了这次培训。他教龄20多年,在科学教学领域非常资深。
培训会上,省教研员、资深科学教师等都解读了新教材,还上了几节示范课。
这次科学课改革,划分了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这样有延续性,阶段知识更细化。“科学课绝大部分是学习阶段上的改革,内容上改革少。”
吴老师说,原先四年要上的内容,分散到六年来教,简单的、适合低年级孩子学习的内容放到一二年级上,每块内容会挖深一些。
这些对科学老师来说,并不难。挑战最大的,应该是面对的学生有很大变化。
“现在的科学老师比较熟悉的是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等,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学习特点不一样。该怎么教,对科学老师来说是个挑战。”一位教龄十几年的小学科学老师说,区里为了让科学老师尽早了解低年段孩子的特点,专门在一所小学上了几次课,都是面对一二年级的学生。
“老师布置一个任务,玩个游戏,有个一年级小朋友站起来就说,我不想玩。”这位老师说,孩子们天马行空,这对科学老师要求很高,很考验教学能力。上课前,教学教具的准备,都要更充分,让学生觉得好玩,才是一节课的开始。
一位民办小学的科学老师说:“第一、二周,要培养起孩子们的科学常规,这个方面不做好,接下来的课堂可能会很乱。两周后,再按教材内容来上。”
小牛顿在科学启蒙教育行业精耕细作15年,以“做对孩子有价值的教育,做对社会有担当的企业”为宗旨,专注于“3-12岁幼少儿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经过数年的实践,在全国已发展了1000多家代理合作单位,每年累计5000多万人次的学生学习小牛顿科学课程。
随着国家的发展,基础教育领域的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出台,要求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要开设科学课,重视实验教学,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同时,新课标指出了小学科学教育是以科学课为核心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牛顿科学课成为了市场的刚需,成为了千万学子的必修课程。
科学课程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一项重要课程,科学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校科学教育最核心的载体和资源,科学教育不仅体现在科学课中,内容还延伸到语文、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中,易于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此外,科学课程不仅适用于公立学校,同样也可广泛使用于校外市场。小牛顿扎根科学启蒙教育行业数年,从不敢忘记自己的教育使命,为此也一直努力着,致力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科学启蒙教育,争创中国科学启蒙教育第一品牌,为中国的素质教育,科技强国梦不懈努力!
小牛顿少儿精英教育,争做中国少儿教育第一品牌,为“培育人才”而生。
推荐阅读
以上内容综合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四川新闻网、澎湃新闻、杭州都市快报
教育培训机构运营好微信公众号,招生不再愁!
所有儿童都是科学家,只要给他合适的科学教育
⑵ 普通父母如何给孩子进行科学启蒙
链接: https://pan..com/s/1x-dmK6dmP7EUResj6zIQYw
在孩子受教育的过程中,科学教育是现在教育必不可少的。学习科学知识,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高,也可以养成了爱动手,爱表达的好习惯。很多孩子们不但对科学知识感兴趣,而且会对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该课程由来自世界名校的博士名师亲子主讲,针对5-13岁的中国少年,包含4个学科,提升科学素养;6种方式,激活逻辑思维;120节科学课和30节科学家答疑。4个学科的系统知识,依照美国最新《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研发,人类演化、人体科学、动物学、植物学等4个专栏全面涵盖生命科学的核心知识,每个专栏包含30节生动的科学课。用知识拆解的方法,贴近孩子认知的水平;用情景对话,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用场景学习,激发孩子主动思维。
⑶ 智勇教育的小学科学启蒙课程适合几年级的孩子,主要内容有哪些
智勇教育的科学启蒙课程适合小学2年级-5年级的学生,课程主要以实验为引导,通过“看”、“听”、“触”、“感”四大主题科学地感受世界。以实验环节锻炼孩子的实操能力,形成主动研究的意识,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拓宽科学知识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全面提升基本科学素养,促进合作能力、勇气、社交能力的飞跃。
⑷ 如何给孩子科学启蒙,让孩子能理解晦涩的概念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比较晦涩难解的概念知识,就例如极限的概念,要想理解这些概念,除了需要长时间的消化,还要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将难解的感念转换为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结合现实以及学过的知识,将复杂的概念更加简单的表述出来,从而比较容易地掌握复杂的概念,要想让孩子能够更快的理解晦涩的概念,那就要让孩子学会用类比法,结合实际,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可以多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⑸ 我的科学启蒙主要内容
我的科学启蒙主要内容如下:
《我的科学启蒙:日本小学科学探究读本4》编辑推荐:《我的科学启蒙:日本小学科学探究读本4》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从书中学到所学不到的知识。
《我的科学启蒙:日本小学科学探究读本1-4》就是一套孩子特别喜欢看、特别有兴趣看的图书。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汇编了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科学内容。阅读本书,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因为大自然以如此清晰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无需死记硬背,只要能灵活运用知识主动向大自然发问,它就会来到我们身边。探究自然的兴趣也将油然而生,并越发浓厚。
⑹ 什么是科学启蒙教育
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曾经定义科学为“探求意义的经历”,刘占兰教授在其所着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一书中,将各国着名科学家对科学的定义加以概括和提炼,总结为:科学不仅仅是已经获得的知识体系,更是通过亲身经历去探求自然事物的意义,进而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
根据教授们的定义,我们幼儿园对科学启蒙教育所下的定义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⑺ 科学启蒙的书籍有哪些推荐
我来现身说法吧。我是一个文科生,我入门学习科学是从以下书籍开始。第一个是世界科学史,《世界科学史》是2009年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约翰·克拉克、迈克尔·阿拉比。该书将漫长的科学发展史划分为90个时间段,以90份条目清晰的“科学年鉴”介绍了各个具体学科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等内容,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第二本是爱因斯坦传。通过阅读这书可以了解许多科学知识,增强浓厚的兴趣性。第三就说一些科普书,不一一介绍了。比如
《万物运转的秘密》,作者大卫·麦考利,教育家、作家、建筑师,创作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图书,蜚声国际,曾获诸多国际大奖的殊荣。《看不见的森林》《信息简史》《时间简史》《星际穿越》《平面宇宙》等等。
这里推荐的不是教条的教科书,都是娓娓道来的很能提升兴趣的科普书,你会一口气读完,并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
首推《十万个为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适合。它涵盖方方面知识,是中国少年版的《网络全书》,因为我们也不知道孩子们将来干什么,让他们充分了解世界,对世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真是夲好书。不过有些知识需要更新,希望有志于科普事业的专家,对此书进行补充,使知识更新,适合今天的孩子们读。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贻昌老前辈一生用于科学普及,他写过很多类似于科幻的科学小说,我的印像很深。
文史类的以林汉达的《中华五千年》为最。文笔流畅,很适合少年阅读。
其它的那就是个人喜好了。
对于启蒙类的科学着作,真的很少见。其实你完全可以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到相关的书籍与杂志。不过大部分的学校都不会开放图书馆。这个可以找学校老师去商量一下。我国出版过的相关的就是《生命世界》,《地球科学》,《物质科学》。这三本现在在图书馆也不好找。如果实在找不到。建议你订杂志。其实杂志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个人认为应是《十万个为什么》!
因为我记得这套科学丛书,在我六七岁时就看到过。至今仍是热门读物。只是世间有些“物是人非”了!而它依旧宛如初开。
物理模块结合常见物理10大主题一一展开
翻开了几页书,发现里面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化学现象,用漫画+故事形式表现出来,让枯燥的物理、化学全部活了过来,比如下面的什么是热
漫画里展现了热的来源,已经具体的原理,用漫画+对话的形式呈现
比如力和运动,熟悉物理的家长都知道,这块内容是初高中学生的难点
漫画中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恰当的类比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孩子们更能接受
再比如摩擦力
书中用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来将抽象的摩擦力具体形象的描绘了出来,既生动形象,又容易理解,让孩子们能一下子清楚就是什么是摩擦力。
通过以上相信大家对于物理部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化学部分是怎么呈现的呢,众所周知化学除了基础的实验之外也有很多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我们来看下书中是如何呈现的:
抽象的如分子、原子等内容,作者把它们抽象成了一个个具体形象的人物
比如分子,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分子是个小不点儿,它的质量和体积通常都很小,漫画中发现分子上去体重秤的指针一动不动,从而揭示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比如涉及到热胀冷缩的知识时,作者是这样呈现的:
热了都想离远点,冷了都想抱紧点,与生活贴近,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
在阐述分子可以再分的时候,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一个一个小生产线给你展示出来,分子和原子的关系一目了然,就这样,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溶液、化学反应等一系列化学知识,就给孩子讲明白了。
整个过程,就像读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又把各个知识点有逻辑地串在了一起,孩子可以轻松地掌握化学知识,一点都不枯燥。
看过这套书的娃,没有不爱的,连对科学书籍比较抗拒的女孩也喜欢得不得了。
需要注意书的内容很好,但是刚刚收到先打开放一下味道,再给孩子阅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购买正版图书,盗版图书的画面严重错位,并且还有很多字不清楚,这里帮大家整理到了京东自营的链接:
https://u.jd.com/rIr1VIfu.jd.com
注意使用优惠哦
以上,我是化学小屁屁,带你走进神奇化学世界。
⑻ 怎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我儿子只有2个月2岁,现在他特别喜欢玩拼图,已经可以把中国地图拼出来了,你要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按孩子的兴趣,要么他不会认真学的。
许多研究表明,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是十分有益的:
(1)可以丰富知识;
(2)可以开发智力;
(3)可以培养求知欲、好奇心。因此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方法如下:
1、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如观察四季的变化,观察动植物的特征,观察自然现象(如虹、雷雨、下雪)等等。
2、小实验:小实验是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根据科学原理,通过简单地操作和演示,使物体特征与现象呈现出来。如磁失实验、电珠发光实验、浮沉实验等。
运用“小实验”方法应该这样做:
(1)提供实验的用具与材料:小实验主要是幼儿动手操作,因此必须提供幼儿必要的实验用具与材料,如浮沉实验应提供用品:水、瓶子、铁盒、铁片、木块、橡皮泥……。
(2)引起实验的兴趣: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提出实验的要求,如“你能让橡皮泥沉下去或浮起来吗”,“你能用磁铁拉动火柴盒吗”,这些问题能使孩子跃跃欲试,实验就能开展得好。
3、要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教育,如下雨、下雪、起雾、刮风等。让幼儿知道晴蜓低飞、蚂蚁搬家,天气闷热,乌云遮天,都是下雨的前兆;大雁南飞,花草凋谢,秋风萧瑟,粮谷入仓,是冬天即将到来的信息等。
根据家庭情况,让幼儿直接参加一些种植、饲养活动。在瓶瓶罐罐里种一些水草,让幼儿分辨花的形状、颜色,掌握种花的简单要领,学会浇水、追肥。
此外,多让儿童接触自然界,带他们上公园观赏花卉,看动物,捉昆虫。有条件的,应带领幼儿旅游。
4、在家里创造学科学的条件。在房间里张贴一些科学画片或地图,让孩子每天得到科学的熏陶。让孩子看看温度表,知道当天的温度;用尺量量桌子,看看有多长;数一数花朵、花瓣等。
5、讲智力故事,往往很受欢迎。有这么一个童话故事:一天,老马叫小马把相同分量的盐和棉花各一麻袋送到姥姥家。当小马过河时,两个麻袋包都浸入水中。小马过河后,觉得两个麻袋不一样重了。这时让幼儿思考,哪一个麻袋轻了,为什么。类似这样的故事可以多给孩子们讲一些。
6、听广播,看电视,是开阔幼儿视野的便利条件。中央台的小喇叭广播经常有科学内容,电视也经常播放动物世界、各国见闻等,这些都是学科学的好教材
7、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而又包含着简单科学道理的现象,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与疑问。如水开了会将壶盖顶起,两手相搓就会发热,用一块磁铁就能找出丢失的针,本来套不上的橡皮圈用热水泡一泡就能套上……如能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结合演示与讲解,就可以使幼儿懂得蒸气的力量、摩擦生热、磁石能吸铁及物体热胀冷缩……等浅显的科学道理。
8、在游戏中可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两个空火柴盒中间穿上一根线,拉直就可以“打电话”,电动玩具装上电池就能旋转或开动,从中就可使幼儿懂得声音传递及电的作用等知识。
9、科学启蒙教育还可以以有趣的“小魔术”、“小实验”、“小演示”的方式来进行。如一朵白色的花,放到酸碱度不同的溶液中,就会变成不同的颜色,不同材料、重量、形状的东西,在水中有沉有浮,可以使孩子懂得花的不同颜色是由于所含的花青素对不同酸碱度的反应,懂得水的浮力等。
10、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来获得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方式。孩子自己做做玩玩来运用与巩固自己所得的知识,解决一些小问题,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如怎样从几块相似的'石块中找出磁石,怎样用钢针、废铁片制造“小磁铁”、“小指南针”(在强性磁铁上磨),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树洞中的球取出来等等。
可以通过以下十一种方法指导孩子的阅读
1 提高期望值,增加阅读兴趣 孩子会注意到每天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的方式发生的事,因此可以在吃完早餐、在下班回家后看书,睡觉前看书,让阅读成为儿童每天必做之事。而且要定量,且每天逐步增加,如:“现在我们读1本书,睡觉前,我们读3本书”。这样一来,孩子的期望值就会很高,并且喜爱阅读。
2 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力的舞台 你可以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几个与书籍内容有关的字,向孩子解释这些字,让他的想象力纵情驰骋。如:“美女莉莎”“森林”“宫殿”“怪兽”“王子”。让他根据已经知道的情节,编写自己的故事。
3 听读启蒙法 家长陪伴儿童饶有兴致地听产品朗读的故事。可以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听的习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逐渐领悟故事中的词汇、词意和表达方式,体会故事所传达的神韵,为孩子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4 讲述提问法 爸爸妈妈与孩子拥坐在一起听故事,并且在翻页停顿的时候提问,引导幼儿阅读理解阅读材料,如:“匹诺曹的鼻子为什么变长了?”“你要不要向他一样?”
5 角色扮演法 帮助孩子假扮书里的角色,让孩子假扮成小红帽,妈妈(爸爸)假扮成狼外婆,继续发展故事情节。可大大增强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动作的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在认知、情感方面的互动。
6 共情法 让孩子站在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提出见解,表达自己的愿望,如:“如果你是小红帽,碰到大灰狼你会怎么办?”共情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等的感知和理解,经常这样做,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敏感、有良心的人。
7.改编情节法 在阅读中,鼓励孩子积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这样做可以拓宽孩子的思路,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例如给孩子提这样的建议:“如果高西木和阿里巴巴相亲相爱,会怎么样呢?”
8.延伸想象法 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孩子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情节的发生前后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情节,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满足幼儿喜欢追求圆满的心理需求,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阿拉丁被关在石洞里面了,他会怎么样呢?”
9.猜猜、认认法 在阅读指导中让孩子观察封面,猜猜书名,或猜猜下一个情节,猜猜角色的语言,认读书名或关键词等,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猜标准、符号等。可以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对图画、文字、符号转换关系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10.随机引导法:这种方法较多地用在孩子感到好奇或遇到问题时,而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更具实效性,它对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洞察力,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往,具有独到的作用。如:“咱们小区的理发师在哪里呢?”
11.游戏法 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中以各种形式的游戏为手段,引发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使父母的要求更易于让孩子接受并转变为孩子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孩子体味家庭游戏的乐趣,促进亲子互动。
⑼ 科学小知识大全(30字数)
链接: https://pan..com/s/1RSgXkDmK-Pu7aqSE5od-zQ
stem科学
⑽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实用的软管节约小妙招,初步理解节约的意义。
2、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残留物。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旧牙膏(人手一份)、剪刀、小棒等(若干)、小罐子。擦布、皮鞋、脏玩具护手霜(若干)、挤牙膏器(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使用小工具进行操作实践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挤牙膏大比拼。
(目的:探索多种挤牙膏的方法,初步萌发节约意识)
1、导入:旧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丢弃的牙膏。主人说我已经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体里还留着许多牙膏。谁能帮帮我,帮我挤出来?"(教师出示旧牙膏)
2、幼儿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牙膏,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鼓励幼儿耐心操作使用多种方法挤牙膏。提醒幼儿把取出的牙膏收集在小罐子里。)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介绍使用小工具取牙膏的方法。
4、拓展思路
师:原来被扔掉的牙膏皮里还有这么多牙膏,要是浪费了多可惜呀。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除了刷牙,牙膏还有什么其它的用处呢?
小结:牙膏的用处有很多,除了能刷牙外它还可以清洁很多的物品,如:擦拭水龙头、擦皮鞋、清洁茶杯茶壶,另外它还有治疗烫伤的作用呢!
5、鼓励幼儿尝试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脏玩具。
二、牙膏的朋友们。
(目的:拓展思路,迁移学习的经验)
1、师:牙膏住在软管家里,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住在软管的家里?
重点提问: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可以使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节约好方法?
2、 幼儿积极发表意见
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日用品都是住在软管的家里,如护手霜、洗头膏、面霜等等,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在软管中遗留很多还能用的东西,我们一定注意做到节约、不浪费。
3、师:要想做到节约、不浪费,其实从第一天使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
重点提问:怎样挤才能做到不浪费?
小结: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应该从软管的底部开始,挤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挤 太多,只要有合适的量就可以了。
三、神奇的挤软管器。
(目的:拓展眼界,操作使用感受新发明的好处)
1、师:这就是为了避免浪费,发明家设计的"神奇的挤软管器",大家可以试试感受它的好处。
2、幼儿操作:使用挤软管器挤护手霜涂抹双手并说说它的优点。
小结:我们以前挤软管需要双手配合,而且无法控制挤出的量,在使用完后每个软管内都有很多东西残留在里面无法挤压出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了这个新发明,只要轻轻单手轻轻一按就可挤出,它也可以做到使用后软管里几乎没有剩余的东西,真是简单、方便,实用,具有环保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4-6岁,身体发育尚未健全,经常伴有感冒咳嗽、拉肚子等一些小毛病,家长心里非常着急,到医院看病医药费又非常贵。我采用了民间流传的一些小秘方,到田间挖一些中草药,回家熬一些汁,吃了这些病自然而然慢慢地就好,又无副作用。因此设计了这堂课,让幼儿从小就知道我们大自然中有些奇特的花草,它们是中草药,能为人们治病。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知道植物也能治病。
2、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植物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产生进一步探究植物的欲望,萌发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
认识六种奇特花草,了解它们的药用价值。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感兴趣的、有特殊特征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图书等资料。
2、植物标本、图片若干。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先咳嗽几声,提问:小朋友,老师刚才怎么啦?
幼:咳嗽
师:那么咳嗽了怎么办呢?
幼:打针吃药、挂盐水。
师:小朋友,我们平时感冒咳嗽了都要去吃药,有的还要打针。但是老师生了一些小毛病如感冒咳嗽、手上流血了、拉肚子等就不一定去看医生、吃药,我用民间的一些中草药也能治好这些病。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奇特的花草,它们是中草药,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它是谁,好吗?
二、出示鱼腥草,引起幼儿的兴趣。
1、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草,你们认识它吗?知道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吗?情你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幼:是一种草,闻上去有一股味道,好像是鱼的味道。
师:这种草有一股鱼腥味,我们叫它鱼腥草,你们知道鱼腥草有什么用途吗?
2、小结:鱼腥草是一种中草药,如果我们吃了那个汁,咳嗽就会好起来的。
三、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花草。
师: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到野外去挖的野菜,还有的是期天在家和爸爸妈妈到地里采的花草,现在请你们向同伴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花草的名字叫什么?在哪里发现或找到的?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幼儿拿出事先收集到的奇特的植物图片、照片或相关资料向同伴介绍,每组选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最奇特的植物。
1、马兰:手少流血了,把马兰头的叶子揉一揉,敷上几分钟血就不出来了,有止血的作用。
2、枸杞:我们人眼睛模糊看不清,应该多吃点枸杞,吃了眼睛明亮。
3、马齿苋:也叫长寿菜,它主要治拉肚子,如果我们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拉肚子就吃它。
四、出示植物标本、教师介绍奇特的花草。
1、蒲公英:叶子长长的,边缘有锯齿状,开得黄花,籽像一个雪球毛茸茸的,它能抗菌消炎、对糖尿病功效很好。
2、金钱草:叶子小小的,圆圆的,形状像一个圆圆的硬币,晒干泡茶可以治胆结石。
五、图片连线,幼儿操作,哪些草治哪些病。
刚才老师给你们介绍了几种奇特的花草,它们能治哪些病,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有没有掌握,请你们连线一种草治一种病。
鱼腥草 拉肚子 马兰 胆结石
马齿苋 眼睛明亮 金钱草 糖尿病
枸杞 感冒咳嗽 蒲公英 止血
六、作品评价,表现做得对的幼儿。
七、活动延伸
我们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有用的中草药植物。我们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很早就写了《本草纲目》一书,记录了各种中草药的用途,只要用它们放在水里煮一下,喝点汤病就会好。大自然中还有好多奇特的花草有很大的用处,待你们长大后慢慢探索发现,为人们治病。
【教学评析】
这堂课还是上的蛮成功的,因为我园地处农村,园内绿化面积较大,花草树木很多,为了让孩子了解园内的花花草草,老师们专门设计了一个个好看的牌子,有:小手形的,笑脸形的,在上面写上了名字。因此,小朋友已掌握了一些花草树木的名字,老师平时带幼儿散步时,小朋友无意中就问:“老师这是什么草呀?”“为什么它没有挂上名字呀?”而这些都是不知名的一颗两颗花草,不是一大片,我就向孩子们一一介绍了它们的名字,其中就有马兰、枸杞、金钱草、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等。春天我们就带幼儿到户外田埂上摘马兰、枸杞等野菜。夏天我们去找蒲公英,采一朵用嘴一吹飘到四面八方,小朋友们一个个像断了线的风筝欢呼雀跃。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识自然界中一些奇特的花草并能知道这些花草的奇特之处有药用价值。根据纲要提出的科学教育指导要点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欲望,引导他们爱学习会探索。
整堂课以老师感冒咳嗽为导入,唤醒了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们平时都经历过咳嗽、拉肚子,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打针吃药才行。他们都有亲身体验,而这些中草药只要我们周围找一下就能找到,无毒、无副作用。现在孩子们都是家中的小主人,他们在家里自己的爷爷奶奶患上的疾病如:胆结石、糖尿病都是常见病。他们家中也曾吃过这些中草药。在最后的操作连线题时,大班孩子已有初步认识汉字的兴趣,通过老师的范例讲解,因此他们都能正确连线。
总之,这堂课的成功之处要让孩子平时接触并了解一些我们身边奇特花草的名字和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把这堂课上好。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勺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饮食工具,在生活中我们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幼儿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培养孩子学会思考,从小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孩子对事物的探索欲望和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勺子的大小、外形、材质与勺子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勺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乐意根据勺子的结构发挥想象设计美观实用的勺子图案,体验创新的乐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家观察过各种勺子,了解过其各自的用途。
2、物质准备:“各种各样的勺子”课件;各种外形、大小、材质不同的勺子;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大功臣“勺子”
1、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进行一节科学活动,你们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小朋友们看看都有什么?
2、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说一说饮食工具里面的勺子
3、谁知道勺子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勺子的作用可真大)现在请每位幼儿选一把自己喜欢的勺子轻轻坐下来。好,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手里拿的勺子是什么样子的?
二、观察、探索
1、勺子的结构:大大的脑袋叫勺子的头、长长的尾巴叫勺子的把、抓手的地方叫勺子的柄。
2、瞧,现在的勺子各种各样,(展示收集到的勺子)我们一起来仔细的摸一摸它们有什么感觉?再用你的小手去敲一敲,听听声音,不同材质的勺子他们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我们来听一听。(找不同材质的勺子演示)
3、不同材质的勺子他们的声音不一样,他们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水勺(装水、盛水用的)一般我们都是塑料的,也有的贴的,水和铁长时间会生锈,一般我们都用塑料的,但是炒菜用的或者盛饭用的勺子都是不锈钢的、(因为塑料不耐高温)面粉勺(装面粉、盛面粉用的勺子)如:饭勺、饭勺儿:装饭、盛饭用的; 汤勺、汤勺子:喝汤时盛汤用的(即汤匙); 炒勺:炒菜用的有柄铁锅; 掌勺儿:炒菜用的勺子;漏勺:沥水用的勺子;
不锈钢勺子:不生锈、耐用,但不防烫。(所以大的要配上木的或者是塑料的把)
陶瓷勺子:防烫,但易碎。
塑料勺子:耐用、防烫、轻便,但不耐过高温度。
木头勺子:防刮、防烫,但不耐过高温度。
我们知道了不同材质的勺子,他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那我们看一看老师拿的这两个勺子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材质一样)
三、幼儿尝试
1、大小不一样的勺子他们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老师在活动室里放了好多好多的容器,里面有水、面粉、豆子等等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尝试用你手里的勺子去试一试,看看你的勺子适合在哪一种容器中盛东西。
2、你的勺子适合做什么?(幼儿自由说)
3、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课件“把勺子和相应的食物连起来)
四、勺子的发明
这么有用的勺子是怎么发明的呢?
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使用的工具很少很少。刚开始人们用手抓水稻和粟来吃,后来人们加上水煮成热腾腾的粥饭后就没办法用手抓了。聪明的人们发现用吃完肉的动物骨头上的小窝或者是贝壳可以舀粥喝,这就是最早的勺子了。后来人们为了让勺子更实用、更美观,通过设计现在更是用漂亮的勺子就制作出来了。
五、创意勺子
1、为了让勺子更实用美观,人们还把勺子把、勺子柄、勺子头进行了变化,我们一起看看(欣赏课件让幼儿讨论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有什么作用)
2、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勺子。
3、、幼儿展示交流自己设计的勺子。
活动反思:
“看”“想”“说”为教学主线,通过大量直观的勺子图片和作品实物,引导学生了解鞋子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鞋子的造型美和装饰美,从而把视觉经验转化为实践经验,并通过动手“做”,创造出了各式各样有趣的鞋,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上网搜集有关勺子的知识,使学生对勺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很高,设计勺子造型独特,色彩和装饰美感很强,学生学得开心!儿童眼中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设计的造型也是千奇百怪,充分表达了儿童爱美的内心世界,连平时看起来粗枝大叶的男生们这次作业也不错,很心灵手巧。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时,孩子们很大方,对同伴的发言、创作评价很高,引起众人的同感和共鸣。
我想要使课堂更有效就要重视平时每节课都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注意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注重每个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面向全体学生,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看、讲讲、想想中了解水的三种变化形态。
2、能力目标:能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3、情感目标:愿意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水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水蒸气、下雨、下雪、结冰的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故事《小水滴的旅行》及和故事内容相符的课件;小水滴宝宝图片;白纸,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
难点是能够画出并说出水滴的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小水滴宝宝图片,提问:"看,这是谁呀?" "十一长假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去旅行了,小水滴宝宝也要出去旅行了,你们猜猜它会到哪儿去呢?"
二、播放课件,通过课件和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1、欣赏课件,幼儿初步了解水的三种形态。
(1)、幼儿欣赏第一段课件,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水滴变成了是什么?它怎么变成水蒸气的?"
(2)、幼儿欣赏第二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跟着云妈妈飘呀飘,一阵风吹来,它变成了什么?落到北极后它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欣赏第三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变成云后飘到了哪里?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北极?"
(4)、幼儿欣赏第四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落到北极变成了什么?"
(5)、幼儿欣赏第五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旅行完回到了哪里?对妈妈说了什么?"
2、幼儿认真听故事,进一步感受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1)、幼儿连续欣赏课件,老师生动的讲述故事。
(2)幼儿讨论:"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有几次变化,分别变成了什么?":小水滴一共变了三次,分别变成了云(水蒸气)、雨、雪。它多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呀!
三、幼儿相互讲讲故事。
四、小水滴想把它这次旅行的过程画下来,小朋友们愿意帮帮它吗?
1、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把小水滴的旅行过程画下来。
2、展示作品,并简单介绍。
3、老师幼儿作品。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新的《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兴趣。我设计的这个小火箭的科学活动就重在于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火箭上天,让幼儿通过亲身活动,在获得大量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及操作活动基础上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大气压强的作用,积极思考动脑,自主的加以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理解与掌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
2、尝试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 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基础——对空气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准备:小火箭及发射器人手一个;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让幼儿自由尝试火箭上天的方法。
2、集体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让火箭上天的?你最喜欢哪一个方法?
3、幼儿再次探索、游戏。
二、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能飞起来?
2、把瓶盖盖起来现在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三、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尝试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 精神
1、请两位幼儿比一比,谁的火箭飞得高。启发提问:为什么一样的火箭,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呢?
2、请幼儿操作,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力气大小之间的关系,填写好记录表。
3、 小结:拍瓶子力气用得大,火箭飞得高;力气小,火箭也就飞得低。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称测量物体的轻重。
2、知道物体的轻重与许多因素有关。
活动准备: 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球、塑料球、棉花、幼儿数学用书《轻与重》。
活动重点:学习分辨物体重量的轻与重。
难点:幼儿动手操作测量物体的轻与重。
活动过程:
1、积累有关物体轻重的感性经验:
请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比较物体的轻重。
-----“这些物体是一样重的吗?”
鼓励幼儿用手去掂分量。帮助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
出示两件重量接近的物品。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种物品哪个重哪个轻?”
2、介绍测量工具-----天平:
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介绍天平的用法,准星必须居中,拿放要轻。
----“猜一猜这两样东西哪个轻哪个重?”
请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验证。
3、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物体轻重与质地有关: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盒子(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请幼儿做幼儿用书《轻与重》中的练习。
延伸活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比比谁重谁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