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试析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
试析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
幼儿数学教育既是一种教的过程,也是一种学的过程。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试析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试析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 篇1
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在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中,充分地感知,发现,操作,与客体相互作用,获得有关的数学经验和初步的逻辑数理知识。这样,幼儿既能体验到共同学习的兴趣,又能形成集体学习的习惯。
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是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
数学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他既需要教师系统地。有目的的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同时也需要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中。 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活动,掌握初步数概念的一种专项活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为幼儿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个种数学活动设备和丰富多样的学具,玩具,引发幼儿自发,自主,自由地进行的数学活动。这样,既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参与不同的活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收获和提高,为幼儿提供获取数学概念的多种丰富的感性经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来看,直观的物质世界都是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
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也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利用日常生活中充满数,量,形知识的内容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如晨间活动"蹦格子"时可让幼儿一边蹦一边数,记数格子的数量。吃午饭时,可以让幼儿一一对应摆放碗,筷子。整理玩具和积木时,启发幼儿思考该如何分类等等。同样,在组织幼儿散步,参观,亲近自然等活动中均可随机,灵活地引导幼儿认识和复习数,形知识,从而让幼儿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周围世界中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引发他们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活动中也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让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在欢乐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数学知识。比如在"贝贝超市"这个角色游戏中能帮助幼儿复习数的加减运算,物体分类等。而在建筑游戏中幼儿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就更丰富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及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选择积木,辨认形体,拼搭建筑物的过程中,激活并运用了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起到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
由此可见,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是十分灵活而且丰富多样的,我们教师要切实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育途径向幼儿进行到数学教育,以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试析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 篇2
幼儿数学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教,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比较枯燥。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学科,是幼教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问题之一。在此,本人介绍幼儿数学教育中可采用的八种途径,力求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同行的共同探讨。
一、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
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由此,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发展他们的数学概念。例如,教师安排了能为幼儿提供分类学习的环境。在一个架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塑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在另一个柜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卡片,让幼儿根据名称(车、船、飞机、火车)分类。
二、通过游戏进行幼儿数学教育。
游戏是幼儿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将餐具(勺、碗、筷子等)一一发给“孩子们”。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幼儿发展了一一对应的.概念。
三、通过操作进行数学教育。
只有在幼儿参与了大量的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概念。例如,当儿童通过大量的操作,发现“1 ”是所有一样东西所表示的集合时,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所有一样东西的集合时,幼儿才真正掌握了“1”这个数的含义。
四、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儿童学习的方式和各自的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设计各种活动,提供不同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例如,在进行分类的活动时,教师可提供各种不同颜色小型积塑片、各种不同的积木、各种学习用具、各种餐具……,以满足不同儿童的探索需要。
五、通过激发幼儿的思维来进行数学教育。
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不经儿童思考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幼儿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应该提倡启发式的教学,鼓励儿童通过操作,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答案。
六、通过激发幼儿的情感来进行数学教育。
幼儿的情感极大地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应该通过提供幼儿可接受的、鼓励的、刺激的、可欣赏的环境,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他们确信自己是有能力学好数学的,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例如,“这只杯子装得水多,还是这只碗装得水多?”的问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后,又使他们确信数学是有趣的,他们喜欢数学,也能学好数学。
七、通过语言进行数学教育。
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生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同时也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的机会。例如,当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配合具体的实物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以后,启发幼儿用“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八、通过讨论进行数学教育。
幼儿通过操作,通过自己的探索,对数学中的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受,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并和同伴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问题。例如,当幼儿用小石头进行8的分解以后,教师就让幼儿分几个小组讨论,让每个幼儿都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能从同伴的想法中受到启发。
在幼儿数学教育,这八种途径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的。这八种途径的合理、充分的运用,将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幼儿的学习更加趣味盎然。
;Ⅱ 怎样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提高数学教学实践能力,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更新数学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已刻不容缓。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作为一线的教师,该如何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呢?我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抓好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抓好教学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我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作业本的使用、作业时间的安排等都有比较具体的指导,在课前课后我十分注意教会学生预习、复习、做作业、练习、反思总结等。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这就形成了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了,就会终身受益,就是学习成功的一半。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着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在上课伊始便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龟兔赛跑》的课件,乌龟围绕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花坛跑,兔子围绕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花坛跑,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请同学们帮它们算算谁跑得路程长。这道题就是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这节课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新知的兴趣,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三、通过知识迁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类化,使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我让学生运用手中的梯形,小组合作,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求解题方法,这时学生便积极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来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小组在探究合作中运用知识的迁移得出了不同的求梯形面积的方法,这肯定比教师讲解的公式记忆的更深刻。
这种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科学地反映了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教学中让学生以旧知为依托,通过“迁移”“转化”等思维方式驾驭新知,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在学完《圆的面积》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5厘米,现将这个三角形ABC沿一条直线滚动一周,求A点所经过的路程长度。(如图)看着学生满脸困惑的样子,我说出了四个字“动手操作”,学生便纷纷剪下一个等边三角形,按题的要求动手操作起来,一会儿学生便根据自己的操作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完后,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B点和C点所经过的路程长度。
这样的动手操作实践把此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体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五、运用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我就经常组织各种比赛,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以“看谁算得快又对” “看哪组得星多”的形式比赛,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以“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 的形式比赛,这样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六、加强学困生指导,通过转化后进来提高整体水平。
教学中,要想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就不能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他们落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就需要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因材施教,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辅导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怎么成功,在其他各门学科中都有亮点,所以我以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的热情、极度的耐心来对待他们,在教学中我循循善诱,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给予他们指导与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关心、集体的温暖,与此同时,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这样,在压力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下,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仅“要学会”,而且“学会学”,最终充满信心地向前进。
七、温故而知新,及时巩固新的知识点;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有许多的东西需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应用。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遗忘规律,每周每月都进行复习,因此,在进行练习和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熟记的基础上应用。这样学生的知识应用会有所改进,学生的信心也能有所增强。再有让教师头痛的是学生在做练习或考试中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由此,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遗忘规律,我从错题入手,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中的错题收集汇编,保留错误的答案,并分析错误原因,用红笔写上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在平时有空,加深印象,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大大减少错误率;又能提高解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Ⅲ 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都有哪些
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都有哪些 改进教学方法
应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验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结构与知识结果.在活动中可把美术作为辅导手段,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操作获取知识 .
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结合记忆训练,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特点。
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发展状况及幼儿的兴趣、
需要,制定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考虑并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带有预成性的特点。
Ⅳ 幼儿数学教育中可采用的八种途径是什么
幼儿数学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教,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比较枯燥。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学科,是幼教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问题之一。在此,本人介绍幼儿数学教育中可采用的八种途径,力求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同行的共同探讨。
一、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 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由此,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发展他们的数学概念。例如,教师安排了能为幼儿提供分类学习的环境。在一个架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塑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在另一个柜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卡片,让幼儿根据名称(车、船、飞机、火车)分类。
二、通过游戏进行幼儿数学教育。 游戏是幼儿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将餐具(勺、碗、筷子等)一一发给“孩子们”。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幼儿发展了一一对应的概念。
三、通过操作进行数学教育。 只有在幼儿参与了大量的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概念。例如,当儿童通过大量的操作,发现“1 ”是所有一样东西所表示的集合时,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所有一样东西的集合时,幼儿才真正掌握了“1”这个数的含义。
四、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儿童学习的方式和各自的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设计各种活动,提供不同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例如,在进行分类的活动时,教师可提供各种不同颜色小型积塑片、各种不同的积木、各种学习用具、各种餐具……,以满足不同儿童的探索需要。
五、通过激发幼儿的思维来进行数学教育。 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不经儿童思考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幼儿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应该提倡启发式的教学,鼓励儿童通过操作,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答案。
六、通过激发幼儿的情感来进行数学教育。 幼儿的情感极大地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应该通过提供幼儿可接受的、鼓励的、刺激的、可欣赏的环境,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他们确信自己是有能力学好数学的,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例如,“这只杯子装得水多,还是这只碗装得水多?”的问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后,又使他们确信数学是有趣的,他们喜欢数学,也能学好数学。
七、通过语言进行数学教育。 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生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同时也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的机会。例如,当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配合具体的实物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以后,启发幼儿用“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八、通过讨论进行数学教育。 幼儿通过操作,通过自己的探索,对数学中的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受,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并和同伴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问题。例如,当幼儿用小石头进行8的分解以后,教师就让幼儿分几个小组讨论,让每个幼儿都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能从同伴的想法中受到启发。
在幼儿数学教育,这八种途径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的。这八种途径的合理、充分的运用,将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幼儿的学习更加趣味盎然。
Ⅳ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有哪些
一、准备的策略 1、分析教材 新教材具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等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新教材内涵,利用新教材课程新的优势,用好、用活教材。上课前的课时分析时应考虑的诸多因素,如: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材内容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是必须的?;需要补充什么或是删减哪些?;需要调整什么或是融合哪些内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如何渗透?;教学如何导入又如何结尾? 2、分析学生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能否备好自己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学生: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点拨和引导? 3、处理教材 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或调整、补充教材资源,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也可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或当地特色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为教学所用,大胆、合理地进行补充、开发新的信息资源,并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4、设计预案 教学之前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影响学生课堂情感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原有的情感反应状况、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从而策划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预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包括纵向的教学顺序和横向的师生交往形式,教师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多种教学艺术,优化教学结构,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有准备的、有意识地预设。 二、实施的策略 1、转变教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观点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接受,但话语层面上的认同并不能自然生成相应的教学行为。怎样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恰当引导学生探究、交流?怎样以学习共同体一员的姿态,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伙伴?这些问题让我思考着、探索着,并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2、引导自主探索 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力求做到: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解,方法让学生悟,思路让学生讲,错误让学生析。 3、关注体验感悟 学生的体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与单纯的模枋,更多的是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体验、感悟。一位老师这样设计“10的认识”:先从生活中找“10”:10个手指头、一(10)班……小朋友兴趣盎然,纷纷举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影密切相关的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4、强化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新教材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因此可以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合作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分工、完成项目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合作任务,每一位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问题可想;二是要创设合作的氛围,并采用多样化的合作方式。 三、反思的策略 教师自我有效反思可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随时思考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及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如果达到的话,有哪些标志?事先的设计与实际的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如果有,你是怎么处理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关键性的问题?你打算在后继的教学中如何解决这关键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有无让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如果有的话,记录下来。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发展。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效益,我们教师要在数学理念上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小学数学教育的新天地,在教学实践上,坚持“扎实有效”的原则,努力把新的教学观念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走向求真、求美、求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