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讲解
一、关于函数教材的地位
函数关系是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抽象,凡涉及到量的关系就少不了要用函数概念去描述、去刻画,并通过它去研究客观实际中的数量关系,所以无论就业或升学都要学点函数概念.
高中代数教材是以函数为中心,函数又比较抽象、难学,所以在初中讲点函数为高中作点准备也是必要的.
就以初中代数本身而言,像解三角形、二次不等式等也都离不开函数的有关概念.在物理、化学中像匀速运动、波义耳定律、抛射运动、自由落体也都要有相应的函数作基础.
因此,初中学习函数初步是相当必要的.
二、初中函数教学的特点
首先,从整个中学阶段来看,函数教学大致可划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第一,感性认识阶段
这一阶段以积累材料为其主要特征.在正式引入函数概念之前,基本上都属于这一阶段.
这一阶段教学的基本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各种关型的算术运算,让学生观察运算的结果与组成这一运算的各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和数与被加数、加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商数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通过代数式和方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如何用文字来表示一般的数量关系;如何用代数式来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等.
(3)通过数的概念的发展,来积累学生关于“集合”这一概念的初步思想.例如在讲被开方数的容许值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非负数集合.课本有意识地渗透了一些集合思想,这对以后讲函数概念是极其有帮助的.
(4)通过数轴和坐标的教学积累关于“对应”这一概念的初步思想.
第二,理性认识阶段
这一阶段是函数教学的主要阶段.它分为二个小循环.第一个循环是初中的“函数及其图像”;第二个循环是高中从集合开始一直讲到三角函数及其图像.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是正确地形成函数的一般概念,较深刻地理解函数关系,掌握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和讨论它们的性质的方法,学会应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向前推进一步.
第三,深化和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它,初步掌握极限的方法——无限精确化的方法;利用微积分这一工具,对函数的增减、极值再作深一步的研究,并指出利用初等方法研究函数的局限性.
这三个阶段是彼此衔接的,由此可见,初中的函数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它学习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
其次,初中的函数教学,无论对函数概念还是函数性质的教学,都是一种描述性的.这样,准确性和通俗性是其教学特点.尽管是描述性的,但交待要准确,不要给学生以错觉,并且交待又要遇俗易懂,让学生易于接受.为此需要多举实例,多运用图形、表格等直观手段.
三、关于函数概念
关于函数定义,常常有要素说的提法,如函数是由三个要素组成: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这种提法不太科学,最好不要提要素,而应该重点放在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上.因为要素并未完全反映本质特征.
函数概念,它的本质特征是两条:一条是“随处定义”,一条是“单值对应”(名词可不必向学生提).
“随处定义”是指:在一个 R:X→Y的关系中,如果定义域和X相等,则R便是一个随处定义的关系.也就是说,X中的任一个元x都有Y中的元y和它对应.所以随处定义的条件是
在图39所表示的关系中,(1)是随处定义的,而(2)不是.
单值对应是指:若R为由集X到集Y的关系,而对任何一个x∈X都只有一个y∈Y和它对应,则说R是单值的,即
图40的(1)、(2)是单值对应,(3)不是单值对应.
在初中代数的函数定义中,本质就是这两条:“对于x在某一个确定的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随处定义),y都有唯一确定
的值与它对应(单值对应).”这两条缺一条就不成为其函数了,所以强调本质特征比强调要素明确得多了.
此外,还要防止学生把函数都看成式,不然,就缩小了函数概念的外延.为此,在讲授函数概念时,还要举出不能用式子表示的函数的例子.
四、关于函数定义域的教学
中学课本对定义域有两个方面要求:如果用式子给出,不指明定义域,那是指自然定义域,即使式子有意义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课本还指出“遇到实际问题时,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必须使实际问题也有意义”.所以教学时要有所反映.
求函数定义域要涉及到诸如解方程、不等式、分式、根式等知识,所以是以新带旧很好的材料,这在教学中应作适当要求,但是题目应该是最基本的,不要故意去搞一些很做作的题,因为这种训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五、关于函数图像的教学
由于函数往往涉及无穷集,因而一般来说图像应无限延伸,但这在画图像方面有局限,只能用有限来表示无限.这样,一方面要求有限图像能反映出无限图像的主要特征(如与轴的交点、峰点等要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反映出无限的趋势(如与x轴无限接近等).这两点也是画函数图像总的要求.
要让学生掌握描绘函数图像的下述技能:设数、计算(或查表)、设坐标单位、标点、补点、用光滑曲线连接.
这里要分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事先并不知所画图像是什么样子,也不知其什么性质.这时候设点应该密一些,并正、负都有,如果自变量及对应值数值较大,那么坐标单位可设小一些;如果弯曲处点还不够,则应适当补点,总之不要让图像走样.
另一种情况是事先已知图像是什么样子,那么设点可以根据图像特点来设.如正比例函数,只需设一个点,再与原点连结即可.一次函数可任意设两点.反比例函数若k>0,只需设第一象限的点,第三象限的点可用原点对称的点得到.k<0,只需设第二象限的点,第四象限的点可用与原点对称的点得到.对于二次函数可设顶点、与x轴的两个交点等.
以上这些技能都应让学生掌握.
教学中要注意函数图像在解方程、不等式中的作用.
六、关于反比例函数的教学
反比例函数无论从定义、图像、性质来说,都是教学的难点.这反映在的叙述方式与正比例函数极其相似,就容易给人以误解.
(2)反比例函数图像是曲线而不是直线(第一次出现曲线),画曲线图像技能的培养,如曲线是两支、曲线不与任何轴相交,且与x轴、y轴无限接近等都是难点.
(3)在讲授单调性时,对于“负值绝对值越大就越小”,就常常被图像的表面现象迷惑而错误理解,从而对单调性得出错误结论.
这些都是应该予以重视的.
七、关于二次函数的教学
二次函数是初中字习函数的高潮和重点.它一方面与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等密切相关,即把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统一在函数观点下,可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在讲授二次函数时,又要学习如“沿横、纵轴平移”、“配方”、“极值”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概念和方法,因此二次函数教材具有重要的培养性.
“参数a的意义”、“对称轴方程”、“沿轴平移”、“极值的意义”等,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克服这些难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具体的、形象的方法来讲授.
有关二次函数的题目难度要适当控制,题型要适当归类,重点应放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⑵ 初中数学知识点最全总结 冲刺中考必背核心考点!
初中生学习数学要注意知识点的总结,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初中数学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平行线的两条判定定理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投影
投影的定义:用光线照射物体,在地面上或墙壁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
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如太阳光线)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由同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24、视图
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实物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
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
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有时也叫做侧视图。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初中 数学 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⑶ 数学初中函数图像怎么画
数学初中函数图像怎么画?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可以先确定直线上不同的两点,再用直尺画出来。
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采用描点法画出。
⑷ 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1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
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
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初中数学知识点:直线的位置与常数的关系
①k>0则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
②k<0则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
③图像越陡,|k|越大
④b>0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⑤b<0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
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2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πR2h,V圆锥=πR2h。
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3
二元二次方程与二元二次方程组以及解法要领的孩子试点已经为大家讲完,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知识点内容是数轴,希望同学们了解有向直线和数轴的知识要领了。
数轴
11有向直线
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为了区别一条直线的两个不同方向,可以规定其中一方向为正向,另一方向为负相
规定了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有向直线,读作有向直线l
12数轴
我们把数轴上任意一点所对应的实数称为点的坐标
对于每一个坐标(实数),在数周上可以找到唯一的点与之对应这就是直线的坐标化
数轴上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数量等于它的终点坐标与起点坐标的差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长度等于它两个断电坐标差的绝对值
上面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知识点之数轴,相信同学们看过以后都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吧。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更全的初中数学知识就来关注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 :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 :
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
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 :
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⑸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函数在初中数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总结了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
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的关系: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当b=0时,一次函数y=kx,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y=kx+b,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是否能化成以上形式。
2.当b=0,k≠0时,y=kx仍是一次函数。
3.当k=0,b≠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4.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
⑹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接下来给大家总结初中数学函数重要知识点,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供参考。
一次函数知识点
1.一次函数
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b成为y=kx(k是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
(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的关系: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二次函数知识点
1.二次函数表达式
(一)顶点式
y=a(x-h)²+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h,k),对称轴为直线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²的图像相同,当x=h时,y最大(小)值=k。
(二)交点式
y=a(x-x₁)(x-x₂) [仅限于与x轴即y=0有交点时的抛物线,即b²-4ac>0]
函数与图像交于(x₁,0)和(x₂,0)
(三)一般式
y=aX²+bX+c=0(a≠0)(a、b、c是常数)
2.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二次函数图像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二次函数图像唯一的交点为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
a,b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
3.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关系
(一)对于一般式:
①y=ax2+bx+c与y=ax2-bx+c两图像关于y轴对称
②y=ax2+bx+c与y=-ax2-bx-c两图像关于x轴对称
③y=ax2+bx+c与y=-ax2-bx+c-b2/2a关于顶点对称
④y=ax2+bx+c与y=-ax2+bx-c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即绕原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
(二)对于顶点式:
①y=a(x-h)2+k与y=a(x+h)2+k两图像关于y轴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
②y=a(x-h)2+k与y=-a(x-h)2-k两图像关于x轴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
③y=a(x-h)2+k与y=-a(x-h)2+k关于顶点对称,即顶点(h,k)和(h,k)相同,开口方向相反。
④y=a(x-h)2+k与y=-a(x+h)2-k关于原点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相反。
⑺ 初中高中数学所有函数的性质 图像
1.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
最简单最常见的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为直线。
定义域(下面没有说明的话,都是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的定义域):R
值域:R
奇偶性:无
周期性:无
平面直角坐标系解析式(下简称解析式):
①ax+by+c=0[一般式]
②y=kx+b[斜截式]
(k为直线斜率,b为直线纵截距,正比例函数b=0)
③y-y1=k(x-x1)[点斜式]
(k为直线斜率,(x1,y1)为该直线所过的一个点)
④(y-y1)/(y2-y1)=(x-x1)/(x2-x1)[两点式]
((x1,y1)与(x2,y2)为直线上的两点)
⑤x/a-y/b=0[截距式]
(a、b分别为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
解析式表达局限性:
①所需条件较多(3个);
②、③不能表达没有斜率的直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
④参数较多,计算过于烦琐;
⑤不能表达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圆点的直线。
倾斜角:x轴到直线的角(直线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称为直线的倾斜 角。设一直线的倾斜角为a,则该直线的斜率k=tg(a)。
2.二次函数
题目中常见的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是一条对称轴与y轴平行的抛物线。
定义域:R
值域:(对应解析式,且只讨论a大于0的情况,a小于0的情况请读者自行推断)①[(4ac-b^2)/4a,正无穷);②[t,正无穷)
奇偶性:偶函数
周期性:无
解析式:
①y=ax^2+bx+c[一般式]
⑴a≠0
⑵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上;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下;
⑶极值点:(-b/2a,(4ac-b^2)/4a);
⑷Δ=b^2-4ac,
Δ>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
([-b+√Δ]/2a,0)和([-b+√Δ]/2a,0);
Δ=0,图象与x轴交于一点:
(-b/2a,0);
Δ<0,图象与x轴无交点;
②y=a(x-h)^2+t[配方式]
此时,对应极值点为(h,t),其中h=-b/2a,t=(4ac-b^2)/4a);
3.反比例函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为双曲线。
定义域:(负无穷,0)∪(0,正无穷)
值域:(负无穷,0)∪(0,正无穷)
奇偶性:奇函数
周期性:无
解析式:y=1/x
4.幂函数
y=x^a
①y=x^3
定义域:R
值域:R
奇偶性:奇函数
周期性:无
图象类似于将一个过圆点的二次函数的第四区间部分关于x轴作轴对称
后得到的图象(类比,这个方法不能得到三次函数图象)
②y=x^(1/2)
定义域:[0,正无穷)
值域:[0,正无穷)
奇偶性:无(即非奇非偶)
周期性:无
图象类似于将一个过圆点的二次函数以原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
90°,再去掉y轴下方部分得到的图象(类比,这个方法不能得到三次
函数图象)
5.指数函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太难描述了,说一下性质吧……)
恒过点(0,1)。联系解析式,若a>1则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增;若0<a<1 则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减。
定义域:R
值域:(0,正无穷)
奇偶性:无
周期性:无
解析式:y=a^x
a>0
性质:与对数函数y=log(a)x互为反函数。
*对数表达:log(a)x表示以a为底的x的对数。
6.对数函数
在定义域上的图象与对应的指数函数(该对数函数的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轴对称。
恒过定点(1,0)。联系解析式,若a>1则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增;若0<a<1 则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减。
定义域:(0,正无穷)
值域:R
奇偶性:无
周期性:无
解析式:y=log(a)x
a>0
性质:与对数函数y=a^x互为反函数。
7.三角函数
⑴正弦函数:y=sinx
图象为正弦曲线(一种波浪线,是所有曲线的基础)
定义域:R
值域:[-1,1]
奇偶性:奇函数
周期性:最小正周期为2π
对称轴:直线x=kπ/2 (k∈Z)
中心对称点:与x轴的交点:(kπ,0)(k∈Z)
⑵余弦函数:y=cosx
图象为正弦曲线,由正弦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π/2个单位(最小平移量)所得。
定义域:R
值域:[-1,1]
奇偶性:偶函数
周期性:最小正周期为2π
对称轴:直线x=kπ (k∈Z)
中心对称点:与x轴的交点:(π/2+kπ,0)(k∈Z)
⑶正切函数:y=tg x
图象的每个周期单位很像是三次函数,很多个,均匀分布在x轴上。
定义域:{x│x≠π/2+kπ}
值域:R
奇偶性:奇函数
周期性:最小正周期为π
对称轴:无
中心对称点:与x轴的交点:(kπ,0)(k∈Z)。
*三角函数的性质略了,太多,光公式就不止千个。另外,三角函数的图象平移、拉伸变化,在图象平移内容中说得很清楚(不在这里,在教材里)我就不多说了。
大功告成!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⑻ 初中数学函数 的所有知识点
1.常量和变量
在某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保持同一数值的量或数,叫常量或常数.
2.函数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整式:自变量取一切实数.
(2)分式:分母不为零.
(3)偶次方根: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4)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底数不为零.
4.函数值
对于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如当x=a时,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叫做x=a时的函数值.
5.函数的表示法
(1)解析法;(2)列表法;(3)图象法.
6.函数的图象
把自变量x的一个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一个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叫做这个函数的图象.
由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1)写出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3)描点:以表中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4)连线:用平滑曲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连接起来.
7.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
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b成为y=kx(k是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经过(0,b)点和 点的直线.
特别地,正比例函数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并不等价于“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因为还有直线y=m(此时k=0)和直线x=n(此时k不存在),它们不是一次函数图象.
(3)一次函数的性质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
(4)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①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当y=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 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值相等,以及这两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的坐标.
③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做:当一次函数值大于0或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8.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
如果 (k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①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在各自的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在各自的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反比例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关于原点对称.
(4)k的两种求法
①若点(x0,y0)在双曲线 上,则k=x0y0.
②k的几何意义:
若双曲线 上任一点A(x,y),AB⊥x轴于B,则S△AOB
⑼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常见知识点
二次函数是数学中比较难的部分,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常见知识点,仅供参考。
二次函数常见考点总结
考点: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2)知道常值函数;(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画 二次函数 的图像
考核要求:(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
其顶点坐标为 (-b/2a,(4ac-b^2)/4a)
交点式:y=a(x-x?)(x-x ?)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 ,0)和 B(x?,0)的抛物线]
其中x1,2= -b±√b^2-4ac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______
h=-b/2a= (x?+x?)/2 k=(4ac-b^2)/4a 与x轴交点:x?,x?=(-b±√b^2-4ac)/2a
二次函数的常见考法
(1)考查一些带约束条件的二次函数最值;
(2)结合二次函数考查一些创新问题。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推导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
其顶点坐标为 (-b/2a,(4ac-b^2)/4a)
推导:
y=ax^2+bx+c y=a(x^2+bx/a+c/a) y=a(x^2+bx/a+b^2/4a^2+c/a-b^2/4a^2) y=a(x+b/2a)^2+c-b^2/4a y=a(x+b/2a)^2+(4ac-b^2)/4a
对称轴x=-b/2a
顶点坐标(-b/2a,(4ac-b^2)/4a)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常见知识点。
⑽ 初中数学初一初二知识点
函数的要素:自变量,因变量,常数k(系数,斜率),自变量的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轴上(X轴)表示,因变量的值在纵坐标轴上(Y轴)表示。点的坐标为:(x,y)
一。正比例函数
1、.图像:解析式:y=kx
(k≠0)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性质:k>0时,图像经过
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曾大,y随x的减小而减小。
k<0时,图像经过
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y随x的减小而增大。
3、画法:任取一个点,再过原点作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二、一次函数
1、图像:解析式:Y=kx+b(k≠0),是正比例函数y=kx
(k≠0),上下平移b个单位得来的
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A(0,y),B(x,0),找到
x,y
的值后过这两点作一条直线就
好了。
2、和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相同。k的绝对值越大,图像越来越接近y轴,反之接近x轴。k=1时,图
像是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k=-1时,图像是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考点:经常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来说明两种电话费的优惠情况。(有座机费,一次函数;无座机费,正比例函数)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一个交点,其横坐标表示通话时间,纵坐标表示收费情况
交点的横坐标值表示通话时间,纵坐标值表示两种收费一样。交点靠右,随着通话时间的增加,一次函数图像低,表示有座机费的优惠。交点靠左,表示通话时间低于这个范围,无座机费的优惠。举一反三,其他类似题目不一一说明。
三、反比例函数
1、图像:解析式:y=k/x(k≠0)图像是双曲线。
2、性质:k>0时,图像在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y随x的减小而增大。
k<0时,图像在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减小而减小。
图像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图像两个分支关于原点对称。
考点:与一次函数合并起来在一个坐标系研究。一般是求交点坐标。分析;相交时候,两个方程的x和y是分别相等的,只要让
k1x=k2/x
相等就可以求出x的值,有两个,分别代入原解析式就求出y,,从而点的坐标就知道了。
较复杂的题目是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相交,形成了三角形,求三角形面积。或者告诉你面积了,让你确定
函数的解析式。
总之,求解析式就是分析是什么样的函数,从而设出对应的解析式,代入求值就行了,我们称为【待定系数法】。详细的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技巧需要结合一些题目来说明。你发过来,追问,我可以给你画多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