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航天科普小知识
扩展阅读
哪里可以看先锋动漫 2024-11-15 15:45:37
中国易经基础知识大全集 2024-11-15 15:45:34

航天科普小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4-19 01:14:30

㈠ 关于航天的科普知识

33年前的7月24日是一个大日子,因为美国航天员7月20日首次登陆月球后返回地球。不过,一直以来都有人唱反调,称人类从来没有登陆月球,那些航天员在月球漫步、插美国旗的照片和影象,全都是美国太空总署弄出来的“登月骗局”,更声称已找出幕后黑手!姑勿论孰真孰假,激辩至今仍不间断。

自1969年7月20日航天员阿姆斯特朗(Armstrong)首次登陆月球的一刹那,就不断有阴谋论传出,质疑那个月球是假的,是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沙漠或迪斯尼的电影厂景而已,月球表面的光影也只是电影射灯打光等等,一切有关60至70年代登陆月球的场面都是美国太空总署发布出来的“登月骗局”(Moon Hoax)。

国旗无风也会动

“登月骗局”这个说法在近几年又再被热炒,有名作家、电视节目以此作话题,连美国霍士电视(Fox Network)去年亦就此拍了一个特别节目,探讨美国航天员是否真的曾登陆月球,更令“登月骗局”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登月骗局”阴谋论的支持者提出多个疑点,由于说得有鼻子有眼,一度令外界哗然,不过,之后陆续有人逐点反驳,以还人类登月一个清白。

阴谋论者提出最着名的一个疑点,就是航天员在月球插下的美国国旗,放手后国旗仍摆动多时,即表示现场有风,也即是有空气,显示航天员身处在地球。

但反驳者解释,那支是用铝金制成的旗杆,呈L形。当航天员插旗时,由于月球地质较硬,要用力扭动才可把旗插上,所以这个扭动再加上旗杆本身弹性引起的震动,便造成国旗的摆动。

而根据牛顿力学第一定律“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在真空的环境中,没有空气的缓冲,国旗反而可以摆动多时而不停。

温度高无碍拍照

阴谋论者也曾质疑登月照片穿崩,因为航天员影子长短不一及对象反射近距离强光,都显示现场有多过一个的光源。

他们说,由于月球表面只有太阳一个光源,而且不是近距离照射,所以另外一个光源必定来自拍景用的射灯,引证了登月是假的。但这一说法又被否定,反驳者解释月球表面不平坦,才形成不同长短的影子。

他们又质疑月球上根本无法拍摄,因为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之下,气温可高达华氏250至280度(约摄氏121至138度),胶片早已溶解了。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航天员用的是特制菲林。

其实,阴谋论者提出的论据很多时都以他们对摄影作为媒体的有限了解,而且对登月计划一知半解,故他们提出的其它疑点都一一被反驳。

苏联必定会揭穿

专业人士表示,“登月骗局”不可信,因为当时美苏是死对头,苏联一直密切监察太阳神计划的每一步,若发现不对路,必定会马上拆穿美国。

香港太空馆助理馆长黄耀华指出,“当时美苏正处冷战,如果美国做假,苏联一定会乘机揭穿,而且苏联有无人驾驶宇宙飞船上月球,如果是骗局苏联不可能看不出来!”

另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就是美国真的拿了月球上的岩石回地球,“那块月球岩石,交给全世界的科学家研究,如果是假的一早就穿帮了。”一些“阴谋论”反驳者表示:“这些荒谬言论,对那些曾为人类登陆月球付出生命的人,是一种侮辱!”

骗局之父着书立说

“登月骗局”的其中一名幕后炒手,就是被称为“登月骗局之父”的Bill Kaysing,他与英国一位摄影师David Percy撰写了《我们从未曾登陆月球》(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一书。

Bill Kaysing在1957曾在其中一间登月舱制造商Rocketdyne工作,虽然在1963年太阳神计划开始前已离职,但却自称熟悉太阳神骗局的底细。不过对照片穿帮的疑问,显示他对摄影技术完全是门外汉。他为加强着作的可信性,声称曾邀请多位匿名专家协助。

另外,身为皇家摄影学会会员、任职摄影师的David Percy,则以摄影专家的身分,指出登月照片中的破绽;不过David也曾被外间批评不懂摄影技巧。其它登月骗局的支持者,包括声称拍到太阳神11号上的航天员,在宇宙飞船内做假脚印的记者Bart Sibrel和自学工程师Ralph Rene。

疑点逐一击破

支持“登月骗局”论据

1. 航天员放手后,国旗杆仍摆动多时。

2. 在太阳神17号电视传送画面中,两个航天员同时入镜,但两个影子长短不一,且向着不同方向,证明现场有不同光源。

3. 太阳神16号航天员John Young站在月球上向国旗敬礼时,背景中竟拍摄不到星星,而他亦没有影子。

4. 照片中近景一块石头上面似乎有一个C字,分明是电影道具。

5. 在太阳神14号和17号的传送画面中,航天员遮光面罩反射了很大的强光,那是射灯的反射,证明现场只是一个布景。

反驳“登月骗局”论据

1. 当航天员插旗时,用力扭动,扭动再加上铝金属制旗杆本身弹性引起的震动,便造成国旗的摆动。在真空的环境中,没有空气的缓冲,国旗反而可以摆动多时不停。

2. 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影子出现长短不一的现象。航天员用的哈苏摄影机,配用60mm Bio-Gon广角镜头,亦会令扭曲了原本平衡的影子。

3. 没星星是菲林曝光问题,若要拍到星星,月面上的东西都会曝光过度。没影子因为John Young并非站在地上,而是跃起了,在半“真”空中,所以影子距离他身体几呎外。

4. 以显微镜细看,C字只是相纸上一条头发或衣物纤维的影子。

5. 那个反光是月球地平在线一些恒久的玻璃状物质所造成。
苏联登月也失败了
所以不能确定
参考资料:http://www.astronomy.com.cn/bbs/archive/o_t/t_1987/start_0/

㈡ 关于神舟返航你有什么关注的细节或好奇的科普知识

就在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感觉良好顺利出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很多网友们也是早早蹲守在了直播间,想要共同见证这载誉归来、激动人心的一刻。而对于神舟返航细节科普知识,相信有很多跟我一样好奇的朋友们,那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宇航员们会不会“泪流满面”呢?】

其实,关注过【天宫课堂】的友友们就会知道这样一个【冷知识】【航天员在天上眼泪是流不下来的】。因为航天员们在太空工作中也经历过很多激动到想要流泪的时刻,但是他们发现在这样极为特殊的情况下,眼泪是没有办法顺利流到脸上的,也就是没有办法自然的倾流而下。所以只能够【“强忍眼泪,故作坚强”】,在眼眶中打转或是停留在眼角。

远征星辰大海,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伟大的航天人们永不止步的征程,也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和热泪盈眶的时刻,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永远向前。

㈢ 航天科技知识

1、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2、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3、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4、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

5、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6、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7、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8、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9、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0、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11、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㈣ 航天科普知识知多少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
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㈤ 航天科技小知识简短有哪些

1.运载器技术

要使航天器克服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冲出地球大气层,必须使其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这就需要有能提供强大能量的动力装置,即运载火箭。运载器是运送航天器进入预定太空轨道的工具。

㈥ 孩子七八岁时,想要了解有关航空的知识,哪些书籍值得推荐

孩子七八岁时,想要了解有关航空的知识,哪些书籍值得推荐?

1 “少年航天局”系列

这套书主要讲述了四个怀揣“航天梦”的小伙伴:学霸星妹、航天天才小达、熊猫天骄和兔子小玉,在“少年航天局”中新奇、有趣又充满冒险的旅程经历。通过爆笑幽默的漫画,结合精彩的航天故事,把遥不可及的宇宙、航天器、卫星、航天员训练与升空等“神秘”元素生活化;将专业高深的航天知识变得幽默有趣,浅显易懂;引领孩子们放飞心灵,去探索星空宇宙的无限奥秘,在心中播撒下“航天梦”的种子。

㈦ 小学生太空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1、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9千米)、平流层(9~45千米)、中间层(45~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40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400千米以上)。

2、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3、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

4、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不断膨胀、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5、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

6、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约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2.6万光年。

7、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目前观测到1000亿个星系,科学家估计宇宙中至少有2万亿个星系。

㈧ 航天科技小知识

一、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电子设备的特点是:
①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小;②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长寿命。在高性能飞机和航天器上,这些要求尤为严格。飞机和航天器的舱室容积、载重和电源受到严格限制。卫星上设备重量每增加1公斤,运载火箭的发射重量就要增加几百公斤或更多。导弹和航天器要承受严重的冲击过载、强振动和粒子辐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时间很长,如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长达7~10年,而深空探测器的工作时间更长。因此,航空航天用的电子元器件要经过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而电子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运用可靠性理论和冗余技术。
二、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的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实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据传输的速率;③发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④发展更高频率波段(毫米波、红外、光频)的电子技术;⑤发展可靠性更高和寿命更长的各种电子元器件。

㈨ 关于航天科普知识的演讲稿,急急急!!!!!!!!!!!!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26年3月16日有着“火箭技术之父”称号的罗伯特•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这枚火箭上升了41英尺。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飞船 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第一位宇航员 前苏联着名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于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发射,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原苏联境内。
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3年6月16日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驾驶的“东方-6”号航天飞船飞向太空。使她成为世界第一女宇航员。她一共飞行了70小时40分钟49秒,绕地48圈。
第一个在太空行走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发射载有别列亚耶夫、列昂诺夫两名宇航员的上升2号飞船。飞行中,列昂诺夫首次走出座舱,进入太空,离飞船5米,在船外活动12分钟,完成了目视观测、拆卸工作及其他实验。这是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
第一次在太空实施飞船对接 1966年3月17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斯考特驾驶着双子星座8号与阿金纳号宇宙飞船进行了首次成功的太空对接。之后不久,由于飞船损伤系统突然失灵,宇航员们不得不进行紧急着陆处理。
世界上第一位遇难的航天员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第一次踏上月球 1969年7月16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同艾得温•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56分他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世界上第一辆月球车 1970年11月17日,航天史上的第一辆月球车搭载前苏联“月球”17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这是一款无人驾驶型月球车,长2.2米,宽1.6米,重756公斤,由轮式底盘和仪器舱组成,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联合供电。
第一个太空站 前苏联1971年4月发射的礼炮1号太空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并接纳了三名宇航员。
世界上第一辆有人驾驶月球车 1971年7月26日,“阿波罗”15号飞船把美国第一辆月球车———“巡行者1号”带上月面。与“月球车1号”不同的是,这是一款有人驾驶型月球车。
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 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它于1981年4月21日发射升空飞向地球轨道,绕地球飞行36圈,历时54小时20分钟。
人类首次无安全索太空行走 1984年6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使用载人机动装置,离开航天飞机320英尺,完成了人类首次无安全索太空行走。
在轨工作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核心舱发射,和平号是苏联/俄罗斯的第3代空间站,亦为世界上第一个长久性空间站(设计成在轨多模块组装,站上长期有人工作)。和平号空间站的轨道倾角为51.6度,轨道高度300~400千米。它是在太空工作时间最长、超期服役时间最长、接待各国宇航员最多的太空站。
第一架太空望远镜 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轨道,该望远镜全长12.8米,镜筒直径4.27米,重11吨。
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飞机驾驶员 1995年1月3日至11日,38岁的柯林斯担任了代号为STS-63的任务,进行她自己的第一次太空之行。柯林斯是美国航天史上第一个航天飞机女驾驶员,而在她之前的女宇航员所从事的都是医疗、后勤支持等工作。
第一次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对接 1995年6月27日,“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它实现了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在外太空互相“串门”,新闻评论说“冷战”已在地球之外结束。
美俄两国太空飞行器第一次对接 1995年7月15—21日,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和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在太空联合飞行,成为载人航天的首次国际合作。
航天飞机在太空最长的一次停留 1996年11月19日,“哥伦比亚”号发射,共飞423小时53分钟,创造了航天飞机停留外太空时间最长的记录。
年龄最大的太空人 1998年10月29日,“发现”号搭载着77岁的参议员约翰•格伦起飞。使他成为最高龄的“太空人”。
世界上最大的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等16个国家合作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用“质子”号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 “曙光”号多功能货舱FGB)发射入轨,从而拉开了国际空间站在轨装配的序幕,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第一位太空游客 2001年5月6日13时41分,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和2名俄罗斯宇航员乘坐的‘联盟TM-31’号飞船,经过8天的太空遨游,于北京时间5月6日13时41分安全返回地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蒂托也成为第一位太空游客。
全球第一艘民间载人飞船 “宇航员”迈克•梅尔维尔驾驶全球民间第一艘载人飞船于9月29日在莫哈韦沙漠成功起航到达预定太空后顺利返回地面,降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的莫哈韦机场,整个飞行历时约1小时。图为宇航员站在降落的飞船上高举双臂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