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学者摄影基础知识
初学者摄影基础知识如下:1、焦距越短,视角则会越广。2、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F后面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3、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4、快门速度数值小,进光量越少。5、快门和光圈一定时,感光度越大,照片越亮。6、常用的构图技巧,如对角线构图。 7、常见的用光技巧,如顺光、侧光。8、避免过曝、欠曝,注意补光。
一、焦距
数字越小,焦距越短,视角则会越广;数字越大,焦距越长,视角则会越窄。一只300mm焦距的镜头,它的视角只有8°;而一只8mm的超广角镜头,它的视角则有180°。通常,焦距在24mm以下的镜头,适合用于拍摄风光类题材;而焦距在50mm、85mm的镜头,适合用于拍摄人像。
二、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无件表面光量的装置,它是镜头内部的一个组件。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F后面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比如F1.4是大光圈,F16是小光圈。
三、景深
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浅,光圈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反之景深越深。
3、主体越近,景深越浅,主体越远,景深越深。
四、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数值小,快门打开的时间少,那么进来的光的量就少,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自然很少;相反,快门速度数值大,则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多。快门速度一般的表示方法是1/100s、1/30s、2s。
五、感光度
感光度,又称为ISO值,主要是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在快门和光圈一定的情况下,感光度数值越大,拍出的照片越亮,反之则越暗。但是感光度的高低对照片的画质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感光度在800以下,照片的画质越细腻,800以上甚至更高,照片就会慢慢出现噪点,感光度越高噪点越多。
六、构图
常见的构图方式有:九宫格构图、对角线构图、框架式构图。其中,对角线构图非常灵活,无论是风光摄影还是人像摄影,对角线构图都用的比较多。对角线构图能吸引观众的视线,牵引观众看完整个画面,同时也让画面灵活起来。
七、用光
顺光就是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顺光就是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顺光就是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从被摄体顶部往下照射的光线,在户外,最常遇上顶光的时刻大约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左右。
八、过曝,欠曝
避免过曝、欠曝:关键是对焦准确。拍摄时,在光线过强过暗的环境,选择对焦在屏幕中显示灰度(不亮不暗)的位置,避免对焦在过亮或过暗的位置。
九、消除阴影
注意补光,阴影用的好能增强照片的立体感,如果用的不好,那么画面则会变成非常不协调。
Ⅱ 摄影技巧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摄影技巧有哪些呢?学习摄影,首先要掌握摄影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摄影技巧的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摄影技巧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1、如何先对焦后构图
先将画面中央的对焦点对准想拍摄的人物面部,半按快门按钮完成对焦及测光程序,按着快门按钮不放,横向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2、光圈优先有什么用途
数码单反相机往往带有较大光圈数的镜头,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减少因震动而造成的不良拍摄效果。但是,相机镜头一般是在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时拍摄的图像效果最好,所以如果要拍摄高质量的图像,可以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把光圈从最大往下调小一些。另外,大光圈可以实现小景深,这有利于突出主体。
3、如何避免曝光不足
摄影者在拍照时经常会曝光不足,打开闪光灯拍摄又怕会过亮,牺牲了现场环境的自然光线。遇到此种情况,最佳方法就是利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只要将曝光补偿功能推高一至两级,一般偏暗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4、如何摇拍
摇拍是一种拍摄移动中被摄体的技法。其特点是把摄影重点放在了静态的部分,以摇动镜头的方式跟随被摄体,表现其速度感。要使用此种拍摄技法,需要把相机设置到快门优先的模式上,然后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一般采用1/30s或者1/60s。相机要紧随被摄体,跟随其运动而移动,达到被摄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当然采用连拍的模式捕捉更锐利的照片的机会更大。
5、在斜坡上如何放置三脚架
如果在斜坡上用三脚架辅助拍摄,有一个方法可以让相机远离突发危险。如果我们是在一块岩石或者小山上的斜坡上拍摄,让三脚架的一条腿对着自己,这样的话,三脚架的三条腿就可以稳定地支撑住相机,防止坠落。
6、如何避免眩光
直接拍摄太阳,会在镜头内产生眩光,从而使画面的反差严重失调,同时会产生入射光线被镜头表面反射到CCD上而形成光斑线条。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使用最小光圈可减少这些光斑。
7、如何使灯光产生星状效果
要想使灯光产生星星的效果,那么摄影者就需要使用小光圈来进行曝光,光圈越小,效果越明显。
8、如何保护相机
为了保护好数码相机和电池,我们尽量不要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下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千万不要长达几个小时地将自己的相机直接地**在阳光下,拍摄时避免镜头直对阳光以免损伤CCD板。如果不得不**在阳光下,那么你可以用一块浅颜色的毛巾或是反光材料将相机遮盖着。尽量避免在雨天雪天拍摄,如要拍摄要妥善防护避免在低温下长时间拍摄,防止机器老化。寒冷的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机器容易结露,像人带的眼镜一样。正确的方法是放罩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待机器与室内温度一致时再取出。拍摄完毕保存时一定要卸下电池。保存时放置在干燥地方避免机器受潮。
9、如何优化图像质量
数码单反相机的图像格式可以选择JPEG也可以选择RAW格式,RAW格式对于后期制作是非常有利的。另外,RAW格式的画面不会经过相机的自动调整,其质量会更优质一些。当然,摄影者可以通过设置饱和度、反差、锐度等来调节画面细节,使画面质量更好。
10、什么是B门
B门就是能够让你进行长时间曝光的模式。它的曝光时间就是从你按下快门到释放快门的那段时间。在使用B门过程中最好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
11、包围曝光补偿有什么作用
采用不同的曝光量连续拍摄3张以上的照片,用以找到最合适的曝光量。
12、什么是高光警告
显示拍摄信息时,图像中曝光过度的区域会闪烁,要获得曝光过度区域更多图像细节,应将曝光补偿向负方向调整,然后在拍摄。
13、什么是偏振镜
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滤光镜,可以加深蓝天的色调,可以消除眩光和反射光。
14、如何表现主体的大小
从摄影作品中很难直接判断出一个物体的实际大小的。辽阔的大海可能在画面上只是一条水平线,而较小的物体,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在画面上可占据很大面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物体体积大小的对比,一方面可以从对比中了解要表现物体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为了真实地表现主体的大小,在拍摄中需要有一个陪体,作为参照物。一般是以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了解其大小的物体作为比较对象。这样,不仅突出了主体还使观众对主体的实际大小留下深刻的印象。
15、如何设置地平线
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要恰当的安排地平线的位置。一般拍摄草原等风景时,地平线都安排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另外,在拍摄海景的时候,地平线的位置决定画面的意义。如果地平线在画面下方三分之一处时,则体现大海的悠远;如果在上方三分之一处时,则表现大海的博大情怀。
16、顺光有什么作用
顺光在拍摄人像时,能够使人物脸部受光均匀,减少瑕疵感。但是顺光照明是效果最平的一种光,它不利于拍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缺少生气。
17、侧光有什么作用
侧光照明效果有明显改善,被摄体能够产生明暗变化,显出立体感和表面质感,它比较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习惯,所以,在摄影中被广泛的利用。
18、逆光有什么作用
逆光照明它能够勾画出对象的形状,使之与背景分开。在对象的形状边缘形成明亮的亮线,能够渲染所要表达的气氛,丰富和活跃画面。
19、如何防止相机晃动
在外拍摄时,最好是携带三脚架。如果没有三脚架,摄影者可以把身体倚在墙上,或者是把手靠在栏杆上来保持相机的平衡。
20、俯拍有什么好处
俯拍就是照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这个角度就好像登高望远一样,眼下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位置等等,能够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受。
21、仰拍有什么好处
仰摄指的是照相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体高大的气势,能够将树这样的向上生长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的展开。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还能够用于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仰拍人物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脸部比较胖的人尽量不要这样拍。
22、平摄有什么作用
平摄指的是照相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个时候的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的场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拍摄自然景物的时候,地平线的处理很重要。我们为了强调上下对称,可以把地平线放在中间的位置。但是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地平线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的话,远景和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平淡、呆板。
23、什么是伦勃朗用光
伦勃朗式用光技术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如果用均匀的整体照明,就会使被摄者的脸部两侧显得一样了。
24、RAW格式用什么软件进行格式转换
数码单反相机的RAW格式可以利用光影魔术手、Photoshop等软件进行一定地处理与格式转换。
25、拍摄远处小物体如何对焦
当所要拍摄的对象距离较远,而不能将手放过去的时候,可以利用距离与拍摄对象相同的物体进行拍摄,这种强制对焦的方法也非常实用。
26、后期处理有什么作用
用户学会使用图像编辑工具。有时用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不是十分完美,但是,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方便地进行后期加工,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软件,比如Photoshop等,就可以获取令人比较满意的图像文件。通过图像编辑工具软件的加工,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对人物主体脸部的缺陷进行修正。
27、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如何省电
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尽量不用显示屏取景,用相机的小光学取景器。再者,尽量不用或尽量少用回放看拍过的照片。还有,不要总是对相机开关机,这样会加速电量的消耗。
28、如何使照片更清晰
对摄影来说,焦点清晰是基本的要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求每张照片都能焦点清晰是有一定的难度。影响焦点清晰的因素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就很难获得好的效果。以下是几个保持焦点清晰的好办法,供初学者参考。
1、防止震动
震动会使照片中的影像晃动模糊,即使对焦十分准确,也会因此而影响结像的清晰度。产生震动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照相机震动,即在按下快门时,照相机由于把持不稳而产生晃动。二是主体移动,也就是在镜头快门开启的瞬间,被摄主体自身处于运动状态,而快门时间不够短,没有凝固住动态,因此出现影像模糊的情况。要防止震动,必须对症下药,可以从三方面采取措施:
1)将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如果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无法支撑三脚架,也可改用独脚架。
2)缩短快门时间(一般采用1/250秒),能减小照相机震动产生的影像晃动。
3)采用正确的持机方式。在不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持机的姿势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照相机的稳定。要克服被摄主体自身的动态模糊,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缩短快门时间。只要条件允许,快门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2、不要片面追求小光圈
初学者认为小光圈会增加景深,一定会使影像清晰,因此,他们往往不分场合,把光圈收得很小,特别是在对焦没有把握时,更会相信小光圈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是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常常不理想,因为采用小光圈会导致快门时间的延长,并因此使照相机的震动产生足够的负面影响。所以,片面追求小光圈不是上策,正确的做法应是使用短时间快门和三脚架。
3、正确了解镜头的特性
不少人认为镜头的光圈用得越小,成像的清晰度就越大。这个看法并不正确。其实,镜头成像的最佳状态,在于将其最大光圈缩小2-3档后。如一只最大光圈为F2、8的镜头,当其光圈收至F5、6-F8时,成像最佳。
4、注意衬景与主体的关系
主体与衬景之间的色彩反差大小,会影响人们的视觉,在焦点不变的情况下,主体与衬景之间的反差大,影像看上去显得清晰度高;如果色彩反差小,影像看上去清晰度低。因此,要想使主体在画面中显得格外清晰,有意识地选择高反差衬景是很有效的。
29、 如何取得效果不错的剪影照片
1、充分展现剪影主题的形体特征,将形体与背景生动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形体是语言,背景是语调,而这种语言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凭创作者去揣摩和体会,这也就是剪影照片的妙处所在。由于在剪影照片中,主体基本没有色彩和细节显示,所以对主题的形体特征要求就很高,这就需要作者基于后期表现的'效果来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和主体形态,充分展示主题的外形特征,力求美感和生动。
2、剪影照片的获得充分利用了主题与背景受光的差异。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日出日落时的逆光,因为这时的光线最柔和,看上去又不刺眼,是拍摄的好时机,一般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另外可以利用室外和室内人工造成的受光差异或天空和水面的自然反射。
3、曝光要遵循宁欠勿过的原则,依据背景的光亮部分进行点测光,这才能使主体曝光严重不足,形成强烈的剪影。
4、当画面中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过小,或画面的空白空间比较单调时,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剪影作为前景,通过黑色的剪影既可以压迫观众的视觉投向被摄主体,同时黑色剪影也不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我们甚至可以运用以剪影作为主体的边框,形成方、圆或变异的各种形状,使平常的景物具有独特的画面形式感,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30、如何使用弱光进行拍摄
1、合理光圈与ISO的搭配。摄影最基础的法则自然同样适用于弱光摄影,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高,ISO越低,照片质量越高,曝光时间越长,出现噪点的可能性更大;建议你采用F22光圈以获得最大景深;ISO则愈低愈好,以减少不必要的噪点,一般采用ISO 100。
2、稳定的长时间曝光。弱光摄影最大的特点在于“漫长”的拍摄时间,你往往需要数秒、甚至数十秒来完成你的拍摄,因此,一支稳固的三角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快门线也可以有效减少按下快门时可能出现的抖动。
3、环境试拍×3。将数码相机用三角架固定好,将ISO调整到100,光圈F22,按照5秒、10秒以及20秒各拍摄一张照片,从拍摄到的三张照片上获得对场景光线效果的准确判断——往往需要采用B门来获得如此长时间的曝光,根据三张试拍的结果来决定最终采用的曝光时间。
4、永远采用RAW格式。在长时间曝光这种极端拍摄情况中,RAW格式提供的画质效果会大大高于JPEG格式,不要吝啬存储卡空间,对画质的执着才会带来最出色的照片。
5、不断尝试,保持新鲜。弱光摄影的创造潜力非常,完全不必遵循固定的光圈、快门、ISO设置,不断尝试新的可能,利用不同的时间与光线完成作品。
放在画面的1/3处。
Ⅲ 摄影基本知识
摄影基本知识大全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下面由我为大家分享摄影基本知识大全,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1)简单柔和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2)避免杂乱的背景。
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
(1)构图均衡平稳
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2)打破均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
(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
(5)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
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
(6)S形构图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S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
S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行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
(7)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
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
四、光圈、快门、对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
;Ⅳ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对于一些专业的摄影者,他们拍出的照片十分好看,但初入摄影的你,可能还需要一些摄影基础知识的储备,才能把风景拍好。下文分享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1
摄影入门知识总结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2
1、光圈、快门、感光度
光圈、快门、感光度,共同决定一张照片的明暗程度。
光圈是一个控制镜头进光量多少的一个装置,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f5.6),曝光量越多,画面越亮。
快门是控制外界光线照射相机感光元件时间的一个装置,快门速度越慢,意味着曝光时间越长,画面越亮。
感光度也叫ISO,指相机对光线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越灵敏,曝光量越多,画面越亮,但由于感光度相当于物理改变亮度,会有更多的噪点,从而影响画面的质量。
2、相机的拍摄模式
很多人拿到单反相机时,不知道该如何相机上的每个按钮到底是什么意思。
尤其涉及到拍摄模式,更是感觉云里雾里,不会使用。
其实,多数相机的拍摄模式通常是5个档位,分别决定不同的模式,就像开车有手动挡、自动挡、半自动档,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就可以。
全自动模式(A+):相当于“傻瓜式”操作,只需要按下快门,技能拍摄一张照片,所有的程序,相机会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给你设计好。
程序自动P挡:也是相机自动设置各种参数,只不过需要人为设计曝光补偿,控制拍摄画面的明亮关系,适合抓拍,需要拍摄需要控制景深程度的照片。
光圈优先A/AV档:人为控制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则由相机控制。
快门优先S/tv档:人为控制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由相机决定,适用于拍摄移动的主体。
手动模式M档:全部由自己手动设计曝光参数。如果你对相机已经了如指掌,可以用这个模式。
3、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最简单易学,也是最不容易犯错的构图方法,将画面平均分成9块区域,在横竖两个线条4个交叉点上,放置主要拍摄的主体,则不容易出现错误。
而相对于比较常规的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则会突出拍摄主体的动感,从而让所呈现的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4、背景虚化
很多人看到主体突出、背景虚化的照片非常好看、美观,怎样才能达成这个效果呢?光圈大,景深浅,虚化的范围广;光圈小,景深深,虚化的范围狭小;
当我们想要虚化背景时,光圈就要调大,相机上的光圈数值要调小。这样才能达成效果。
5、拍摄人物的边框
英国摄影师戈登·安德森曾说:为拍出上乘的人像作品,在按下快门之前,一定要考虑“眼神光”。
在拍摄人物时,尤其家庭合照有许多人物出现在画面中时,摄影师要主动引导家庭成员看向镜头,并且要找到眼睛里的光,千万不要飘忽不定。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3
01、认识相机
相机作为你摄影的工具,你起码要知道相机上的按钮的作用是什么?相机镜头上的标识是什么意思?而了解相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仔细阅读说明书。
02、熟悉曝光
任何一张照片的详细信息中,都包含光圈、快门、感光度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决定了照片曝光的好坏。因此,初学摄影就必须熟悉曝光三要素的使用。
03、掌握测光
测光一直是大家学习摄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问题,测光的本质就是相机测试你想知道的地方的亮度,并为你提供一组拍摄参数,从而为照片提供曝光参考的依据。
一般来说,相机有评价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等测光模式,摄影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测光模式进行拍摄,比较常用的是评价测光。
04、了解光线
摄影是光的艺术,摄影师用光线涂抹照片,给照片上色。因此,我们只有足够了解光线,才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拍出好看的照片。
了解光线要从哪方面开始呢?首先要了解不同角度光线的“秘密”,其次要知道不同光位(侧光、逆光、顺光)下的拍摄技巧,最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拍摄中去。
05、运用构图
一张照片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和构图有关。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就是先思考并确认照片的主体,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是完全凭感觉、碰运气去拍摄。
当我们学习了几种最基础的构图方法,比如:三分法构图、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等等,将这样灵活运用,你会发现拍出好看的照片一点也不难。
06、塑造色彩
摄影的世界是色彩缤纷的,不管是自然世界还是人为世界,都充满了丰富和不断变化的色彩。色彩赋予了照片不同的情感魅力,所以想要拍得一手好照片,一定不能忽视色彩。
触及灵魂的黑白照片、绚丽多彩的彩色照片、颇有韵味的纯色照片等,都是摄影师通过色彩对景物的情感表达,学会运用色彩,你的摄影作品也会变得精彩!
Ⅳ 摄影知识点归纳
摄影知识点归纳
摄影知识点归纳,在摄影行业越来越吃香的时代中,学习摄影相关技术和知识的人逐渐的增多,关于摄影,好多初学者和预学者都很迷茫。以下是关于摄影知识点归纳内容分享。
摄影知识点归纳1
摄影知识
一、摄影的历史
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 (1839)→柯达1号 (1888)→4又1/2单反相机 →莱卡 I型 (1925)→35CM单反相机(1949) →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1826年用8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 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着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发明了电子闪光灯。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
1959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1965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1981年,日本SONY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传统的软件(底片)的数码照相(MAVICA)。
第一张彩色照片:1861年由詹姆士-克莱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对丝带三次拍摄成像的。呈现的是花格图案的丝带。
第一张数码照片(195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的计算机先驱人物拉塞尔-基尔希(Russell Kirsch)研制了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将照相机的照片直接传输至计算机内。
1880年美国人G.伊斯曼(GeorgeEastman) 发明了将卤化银乳剂均匀涂布在明胶基片上的新型感光材料----胶卷,并于1888年制造成功第一台柯达照相机。
二、摄影流派
1、绘画主义摄影: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 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2、自然主义摄影:1899年,由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最先提出。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3、纯粹主义摄影: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弘扬自身的优势,抛弃绘画的影响,提倡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求得摄影所特有的审美效果。
《明月高挂半圆山》 亚当斯(美) 《石阶之海》 W·伊文思(英)
4、新客观摄影:发生在德国20年代中期,又称为新现实主义摄影。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
5、纪实摄影:英文名称是Document Photography,其最初的含义指起到一种证明、证据和文献作用的摄影类型。但纪实摄影作为一个影响深渊的摄影流派,不同于单纯的记录事件的照片,除了记录的基本功能,它的题材内容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人道主义精神和历史文献价值的。
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根据摄影内容,纪实摄影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重大事件;第二是百姓生活;第三是社会风景。
纪实摄影是摄影家对现时世界中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作相对全面的诚实生动的描写以导致观众对被描写对象的关注与正确认识的一种摄影艺术形式。
6、超现实主义摄影:兴起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
在作品画面上将景象加以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7、抽象摄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
摄影知识点归纳2
新手怎么开始学摄影
1、做好持久战及长期投入的心理准备
摄影是一门很深很广的学科,可以说是一门玩到老学到老的兴趣学科,同时摄影方面的专业知识组成成分也比较复杂,入门知识学起来到练习好都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有人会说,给我一台相机一周内就能搞定,可是个人认为那些只是你学会了如何按快门,还没有学会如何在按快门前的思考与对摄影艺术的设计。
为什么说还要长期投入,因为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实战练习都需要时间,甚至需要你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比如打工族的你想要购买一台好相机的话,可能都需要用很久的时间。有时候针对一种拍摄主题在进行实战练习的时候,一拍就是半天甚至是一天,但是就这样还不一定能拍出像样的作品。
2、坚持学习和实战练习
很多伙伴没有足够的耐心,以为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摄影理论知识,买一台高端的相机就可以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其实不然;如果你真的在短期内拍到了优秀的作品也有可能是运气好。
但是想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摄影眼,并经常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就需要不断地练习学习,才能让一些优用的思维习惯烙印在自己的大脑中,并形成优秀的摄影习惯。
因此在学习中坚持,在坚持中学习和练习,就这样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才能将一些知识与自己融为一体。另外建议在学习摄影理论知识之前记得要把相机的说明书看完,并结合功能篇的说明介绍对着相机一步步进行练习操作。
直到练习到心里想到什么参数,什么功能,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这样才能让你有更高效更多的机会拍摄到更好的作品。
3、学习一门系统且专业的摄影课程
很多人觉得只要在网上经常看一些摄影技巧就可以了,可是我想说的时,能通过自学成长的只是少数,何况还是通过碎片化知识进行学习和成长的更是少数。因此这里建议,如果你想要有条理系统性的规律性的学习摄影知识就需要去学习一套适合新手的摄影课程。
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可以跟着老师们设定的节奏前进。这样你不用去思考今天要去找什么知识,拍什么主题。
很多课程都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学习模式。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就有可能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进步很多,如果有老师指导还可以帮助你及时纠正错误和明确方向。这样你才能更快更高效的进步。比如你可以试试这个课程:零基础学摄影,从入门到精通
4、不要忘了学习一些基础的摄影后期
说到这一点,估计有很多人会反对摄影后期,但是摄影也离不开后期,摄影毕竟也属于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艺术的核心主题在色彩及视觉上也离不开摄影后期的协助。
比如我们拍到的照片效果不能直接表达你内心的想法,或是在取景时因环境的限制和影响不能精准地进行构图,也有可能用他原始的色彩与效果不能更好地传达你的情感,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后期对摄影作品进行色彩的强化或削弱,或对取景构图进行重构,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满意效果。
摄影知识点归纳3
一、摄影技术
①熟悉摄影器材
不管你是用单反、微单甚至是手机拍照,你都要先熟悉你手里的器材。相机的说明书会很好的介绍你的器材,所以大家一定要看一遍器材的说明书。实在看不懂说明书就去网上搜搜看,配合着自己的说明书基本就能看懂了。
②摄影理论基础
当你熟悉了你的器材之后,就要去弄懂各种专业术语,比如:光圈大小、快门速度、感光度、景深等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另外,你还要去弄懂这些东西是怎么用的,它们之间该怎么搭配使用、拍摄什么样的环境要怎么去调整参数,这一系列都是要你去弄懂的。
③构图
如果你前面那些都懂了,那么你就要去学学构图方面的只是;构图是摄影的灵魂,如果你构图不好想要拍出好照片基本是不可能的。很多人觉得构图很简单,这个认识是错误的。构图包含了线条、色彩、光线、画面平衡等等一系列知识,并不是说随随便便学几个基础构图技巧就能弄懂的。
④后期处理
关于后期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过很多了,希望大家不要再认为照片后期了就不真实。摄影是一门艺术学,不是真实学。现在哪怕那些拍纪实题材的,都会对照片做一些简单的后期处理。
现在的后期软件有很多,如果你只是个普通摄影爱好者,那么熟悉一个或者两个后期软件就行了,那些靠摄影吃饭的人懂的后期修图软件也就那么一两个。另外,你还要去弄懂饱和度、对比度、阴影、高光等等这些后期术语是什么意思,调它们会出现什么效果等等。
二、摄影审美
①培养摄影美感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一个场景自己拍出来的照片和别人拍出来的照片差距很大?主要原因就在于别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将这些美景用相机记录下来。
审美是一个不断培养的过程,需要用很长时间。建议大家多看那些好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么拍的。另外,就是多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美的感觉。
②自我审美素养提升
对于“美”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对美的认知、感受都各有不同。这个是一个非常空洞化的东西,我自己用语言也无法解释清楚。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去提升你的审美,到后期你都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你就不会陷入大众风的浪潮中。
Ⅵ 零基础学摄影知识大全
摄影世界博大精深,而且术语众多,对不少新手而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拍摄技术并不容易。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零基础学摄影 知识大全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零基础学摄影
1.光源越广,光线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线越硬。
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降低对比、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这是因为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光线的方向就越多,这会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减少阴影的作用。
小提示:将人像主体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户边,窗户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专用设备。
2.光源越近,光线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远,光线越硬。这是因为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近,相对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广;而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相对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阳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个相当广的光源!但是太阳距地球9300万英里(约1.5亿千米),只占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很硬。
小提示:在室内用现有灯光拍摄人像时,可以通过改变光源与被摄体间距离的 方法 使照片的光线更加动人。
3.漫散射能够分散光线,使光源变广、光线变柔
运用漫散射分散光线的实质还是使光源变广,从而达到柔化光线的目的。当云层遮挡住阳光,物体上的阴影会明显减少,如果有雾,阴影则会消失。云层、阴沉的天空和大雾都会使光线发生漫射,漫射会将光线分散向各个方向。阴天和雾天时,整个天空会变成一个非常广的光源,一个天然的柔光箱。
小提示: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织物等材料都可以用来漫射强烈的光线。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闪光灯前加一个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阳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来柔化光线。
4.在反射中漫射光线
将一束较窄的光线射在一个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墙壁、屋顶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会发生被漫射到较宽广的区域。
但是如果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线被反射后仍然会很窄。镜子是一种极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一样窄。
小提示:将一大块铝箔揉成团,展开后将亮面向外,包在一块纸板上,一块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虽然这种自制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闪闪发亮的光点。
5.光源越远,光线的衰减越快,主体也越暗
这条规则指出,被摄主体的光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很简单,举例说明:如果你将光源至被摄主体的距离增加1倍,那么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只有距离增加前的四分之一。
换言之,光线会随着光源的远离而迅速衰减。这条规则我们应牢记,如果你准备移动光源或被摄主体,一定要改变光线的品质。
同样还要注意的是,经过反射的光线其行进的距离也会增加,即使使用光面反光板也一样。
小提示:在天气条件很差的室外拍摄人像时应使用闪光灯(热靴或弹出式均可),这样即可以消除人脸部的阴影,也不会影响背景的曝光,因为闪光灯发出的光到达背景时已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6.可以利用光线衰减改变摄影主体和背景间的关系
如果灯光距离拍摄主体近,主体和背景间的光照度查别会比较明显;如果灯光距离主体较远,则背景也会相应地变亮。
该原则同样适用于侧光:侧光源离被摄主体近时,整个画面的光线衰减将比光源离主体远时更明显。
小提示:如果被摄主体的正面光是从窗户射入的光线,那么让主体靠近窗户可以使室内的背景变暗。如果你想让室内背景更明亮,则应让主体远离窗户、靠近背景。
7.正面光会减弱主体的纹理,而侧光、顶光和底光则可以强化主体纹理
人像摄影师通常会将光源保持在镜头的轴线附近来弱化被摄主体面部的皱纹,而风景摄影师更喜欢用侧光强调岩石、沙石和叶子的纹理。一般来说,光线方向和被摄主体角度越大,主体的纹理就越明显。
小提示:想突出宠物毛茸茸的毛发时最好将光源置于侧面,比采用正面光源要好。
8.阴影创造立体感
阴影是摄影师描述物体三维性的手段,它能使物体在照片中呈现出空间感,而不仅仅是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
同样,侧光、顶光和底光能够在物体上投射出深而长的影子,从而制造出立体感。因此,静物、商业产品和风光摄影师喜欢使用有角度的光线。
小提示:你可以尝试使用“好莱坞照明法”来拍摄戏剧性的肖像作品。将顶光置于主体正上方稍偏的位置,调整灯光角度,使人物鼻子的阴影落在人中稍偏下的位置上。
9.背光可以作为高度散射的光源使用
很少有仅仅靠背光照明的物体,也就是说正面一点儿照明都没有的纯剪影几乎没有。如果一个人站在明亮的窗户前,对面的墙壁会反射部分光线落在人身上。如果一个人在户外,即使背景是明亮的阳光,正面也会有来自天空的光线照射。 无论哪种情况,要想记录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就要增加曝光,而且这些光线会减少面部的细节,削弱主体的立体感。
小提示:在拍摄背光照明的人像或剪影时,试着将光源纳入构图中,但是这样会导致测光表读数不准,因此可以尝试使用包围曝光法。
10.光线是有色彩的
尽管有的时候光线看前来像“无色”的,但它其实也是有色彩的,我们称其为色温。只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组成的“计算机”能够调整感知、适应变化,我们很难注意到罢了。但是数码传感器和胶片则会记录下我们看不到的色彩。
清晨和傍晚的阳光拥有温暖的色调,中午阳光投射的阴影则会变的很蓝。钨丝灯光明显偏黄,而且反射这种光线的表面也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你可以使用白平衡功能来消除或强调光线的颜色。例如可以增加风光或人像照片中的暖色调。对于胶片电影的拍摄则必须根据拍摄环境选择适当的胶片,或者采用滤镜补偿。
小提示:晴天拍摄的风光片,特别是阴影部分会非常蓝,这时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可以在照片中增加金黄色,相当于在镜头前加了一片暖色滤镜。
摄影新手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摄影快门
快门,简单的表述就是“控制开启时间”装置,就像上面光圈知识点举的例子,水闸开启了,但要开多再关呢?这个就要由快门来决定了,快门用秒来表示,比如1/601/1251/5001/1600等等…利用好快门,可以拍摄到高速转动运动的物体,能及其清晰的定格住这个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借助快门时间,拍摄如丝般的水流效果,如梦幻般的星空等…这都是快门的功劳。
什么是ISO
ISO是相机的感光度,简单来说,这个东西能帮助你提高照片亮度,不至于欠曝,但代价是照片随着你ISO数值的提高,噪点也会随之增多。ISO用数字表示,比如ISO100ISO200ISO500ISO1600等等…数字越大,ISO越高,照片也就越亮。一般我们将ISO分为三档,分别是“低感光度,中感光度,高感光度”。低感光度一般在800以内,这样的数值,拍出来的照片在平时商用是可以接受的,画质比较顺滑细腻。中感光度在800-6400之间,这时的照片会有比较明显的噪点,这时你就需要考虑你照片是用来干嘛的,要放大多少,再考虑用还是不用这样高的ISO值。高感光度在6400以上,用这样的感光度拍照片,已经不求摄影艺术上的美感,而是拍到就好,这类照片往往内容胜过照片的艺术性观赏性,使用场合比如在昏暗的地方拍摄能起证据的画面等方面…
什么是焦距:焦距就是镜头上的标的焦段,用数字来表示,焦距越短,拍摄的视角就越大,焦距越长,拍摄的视角就越小。拍摄什么题材,就需要用什么焦段的镜头,比如拍风景,一般都是用24mm以下的广角甚至超广角镜头来拍摄,能很好的表现出大场景效果,是拍摄风景理想的选择。拍人像一般选择50mm85mm焦段的镜头。
什么是对焦
对焦是指使用照相机时调整好焦点距离,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方式,分别是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和多重对焦方式。
对焦也叫对光、聚焦。通过照相机对焦机构变动物距和相距的位置,使被拍物成像清晰的过程就是对焦。下面教给大家几个对焦小技巧 1.拍摄时保持相机的稳定,可以借助三脚架,或者倚靠在固定物上,避免相机的抖动,达到快速对焦,否则一抖动,焦点又跑了。 2.光线弱的情况下,相机自动对焦无法合焦时(无法合焦时,相机快门是按不下去的,当你发现按不下快门,说明相机无法对焦),这时你可以把镜头上的自动对焦开关拨到FM手动对焦端。
什么是景深
这里我用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解释下什么是景深,景深就是当镜头聚焦在被摄物上显示出清晰的影像,在这个被摄物一前一后两个方向一定范围内的物体都是可以被较为清晰的记录的,这个前后清晰距离的这个范围就是景深。景深的作用主要用来表达作者拍摄意图,能让观者视线引导到作者要表达的景物上去。
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要想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除了熟练掌握各种摄影技巧外,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审美,虽然是一个主观的词汇,主观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也是有方法去提高的,如果你与生俱来就有出色的艺术细胞,对美善于欣赏和把握,那恭喜你,你狠合适搞艺术类工作,但如果你缺少审美的一根,那么我们用后续学习来补上,摄影上提高审美的方法就是看人家的优秀作品,现在网络如此发达,随便网上一搜,大把作品映入眼帘,比如你准备出去拍秋色,你可以网上看人家如何拍摄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然后观察他们是用什么角度,什么手法,怎么构图搭配,以及这个照片用什么镜头才能拍出…之后你就可以出去依样画葫芦,必定会有惊喜的收货,不过要真正为你所用,为你所掌握,一定要多拍,多拍多练是硬道理。
摄影小白需要知道的知识
一、学会使用设备
虽然使用手机摄影只是打开相机APP,但是真要深入了解,其中还有非常多的学问。所以步就是学会使用设备。诸如,当拍摄不同场景时,对焦点不同光线会有怎样的变化;白天及黑夜拍摄有怎样的变化;自动模式及手动专业模式有什么不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学习了解。
二、初学摄影知识
当你了解手中设备后,你需要学习一些摄影技巧及知识,例如构图、光圈、快门、感光度这些专业术语,它们在摄影中都会影响你每一张照片的拍摄。特别在弱光环境下光圈、快门及感光度的搭配尤为重要而构图则体现出一张照片搭配是否得当。
三、学习后期处理
摄影和拍照大的不同在于,摄影除了前期缜密的拍摄外,还需我们后期对照片进行处理。目前手机上有mix、snapseed等后期处理软件,当你一头雾水时可以从mix开始用,mix有大量预设足够你摆弄好些天,但当你要进阶是则可选择snapseed进行深度后期处理。
四、决定是否选择设备
之所以将这一条放在后而不是前面是因为,许多人买设备只是一时狂热,真正经过一段时间摄影再去选择设备能够更好的知道自己只是拍着玩玩,还是真的要拿相机入门摄影。当你确定购买设备后,选择合适的品牌及相机便可真正走上摄影之路,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
零基础学摄影知识大全相关 文章 :
★ 数码相机基础知识大全
★ 镜头基础知识篇
★ 有哪些创业的点子
★ 儿童摄影知识大全
★ 最有前途的投资小的创业项目是什么
★ 婚纱影楼创业计划书
★ 关于景深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 不依靠他人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 活动方案汇总
★ 优秀随笔大全汇总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Ⅶ 摄影需要掌握哪些小知识
1.什么是高光警告
显示拍摄信息时,图像中曝光过度的区域会闪烁,要获得曝光过度区域更多图像细节,应将曝光补偿向负方向调整,然后在拍摄。
2.什么是偏振镜
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滤光镜,可以加深蓝天的色调,可以消除眩光和反射光。
3.如何表现主体的大小
从摄影作品中很难直接判断出一个物体的实际大小的。辽阔的大海可能在画面上只是一条水平线,而较小的物体,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在画面上可占据很大面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物体体积大小的对比,一方面可以从对比中了解要表现物体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为了真实地表现主体的大小,在拍摄中需要有一个陪体,作为参照物。一般是以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了解其大小的物体作为比较对象。这样,不仅突出了主体还使观众对主体的实际大小留下深刻的印象。
4.如何设置地平线
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要恰当的安排地平线的位置。一般拍摄草原等风景时,地平线都安排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另外,在拍摄海景的时候,地平线的位置决定画面的意义。如果地平线在画面下方三分之一处时,则体现大海的悠远;如果在上方三分之一处时,则表现大海的博大情怀。
Ⅷ 摄影的基础知识
摄影的基础知识
你知道摄影的基础知识有哪些吗?摄影小白一般都不太知道摄影有什么基础知识,为了寻求进步,努力成为一名摄影师,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摄影的基础知识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摄影的基础知识1
①摄影人的基本道德——永远别做一个让人讨厌的摄影人
1、慎用闪光灯——永远不要在会议、舞台或者音乐会等这一类场合上使用闪光灯,原因是,你的闪光灯会影响到别人,你想拍照的时候,会影响台上人发挥,另外其他观众也在看。其次,机顶闪光灯肯定不够用,因为有“闪光指数”这种东西!另外也破坏自己图片的光影。对应办法,大光圈、提高ISO!
2、抓拍。当你突然发现一个很值得拍摄的情形的时候,不妨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但当你的照片当中有人物的正面,或者以该人物作为主要构图对象的时候,应该得到当事人的许可,否则就就尽量不要发表,除非你是新闻记者。(如果当事人不喜被人拍,不要偷拍,那是一种不尊重)
好照片= 对相机的熟练调节 + 拍摄的角度 + 拍摄的时机 + 良好的构图 + 内在的思想 + 拍摄的经验
②摄影的“立意”
单反相机模仿人的视觉,你眼睛看到的东西,用单反相机准确还原成照片,传递给别人,使他们身临其境。
当我们端起相机准备拍照的时侯,问题就在眼前:你想拍什么?或者说想通过照片传达什么,是一个人物,一件事,还是某人某事? 摄影的表达如同写文章,在下笔之前你就必须为你的文章“立意”,创立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叫趣味中心。
确立一张照片的“立意”很重要,没有立意的照片等同一张“废片”。看一张照片就如同在听一个“语无伦次”的人说话一样,你无法明白他到底想说什么。
一张照片只能用来说明一件事!
如果我们试图在一张照片中表达许多问题,可以说是失败的。构图时舍不得许多无用的元素,这也漂亮,那也有意思,许多漂亮的东西在一起,造成观察者的视觉游离,从而使得“立意”下降。
绘画构图是加法,简单的摄影构图是减法。而真正的摄影构图是在不影响画面立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信息和元素。一切都需视传达的目的而定(此如证件照或人物肖像类的特殊摄影除外)。
③基本知识
1、正确的姿势握持相机.能有效的避免相机地抖动。避免单手握持.双手握持时,一手握持相机手柄.一手用虎口握持镜头的变焦或对焦环.两手不要在一条直线上.而应形成一个夹角,相对更稳定。握持相机时应大臂使劲夹紧身体.小臂放松,否则容易产生抖动。两臂一前一后交错放置.以形成稳定夹角。
2、多使用光学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三角形的支撑是最稳定的.多使用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尽量避免使用LCD 取景。因为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人的眉骨可以很紧密地贴在取景窗上.配合双手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
3、正确的站立姿势。拍摄时,应一脚前。一脚后.而不要让两个脚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外.拍摄中应大腿绷紧、小腿放松.以避免根基抖动影响稳定。
4、学会调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由于心跳和呼吸.人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是晃动的.但我们可以在拍摄时先深吸一口气,使自己稳定下来,然后吐气.再平稳地吸气。按动快门瞬间要屏息,将抖动降低到最小。
5、学会半按快门。不要看到景物就直接按下快门。相机快门的行程分成两步.即半按快门相机开始自动对焦和测光.再向下全部压下时快门才会启动。否则无法正确测光或对焦,图像虚且曝光不准。按动快门的一瞬也应保持稳定和柔和
6、在安全快门时间范围内进行曝光。
7、手持时,有防抖尽量开防抖。上三脚架时,关闭防抖,避免防抖系统干扰。
8、不要背摄影包或手里提东西拍照。若长时间曝光,将身上的装备全部放下,额外的负重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抖动。
9、寻找稳定的依托。如果测光值显示的快门速度远长于安全快门速度.而手头又没有三脚架.这时候.就可以寻找一些稳定的依托物来进行应急拍摄。例如.将身体靠在树木或墙壁上就要比无倚靠站立稳定。曝光时间在1—3秒之间的情况下.用双手将相机紧紧的抵在支撑物上使其保持稳定,也经常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时候.可以将相机直接放在地上或墙头这样的平面上进行拍摄.其稳定性堪比三脚架。如果拍摄的是风景等对象,还可以把相机放在摄影包或豆袋上用自拍来拍摄。豆袋是一种里面装满豆子或陶粒的'布袋,可随意变形,还不易磨损相机。
10、善用三脚架 、独脚架。“三脚架看出摄影师的态度”。刚开始接触相机的人,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法保持拿相机的手稳定不晃动。虽然很多相机都有防抖功能,但也应付不了较大的晃动。尤其在夜间拍摄时,晃动更容易造成对焦不准和照片模糊。除了多拍多练习外,将相机装在三脚架上拍摄是最可靠的。
11、善用RAW格式!存储卡够大,风景,就用RAW格式.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白平衡、色调也更容易纠正,为后期处理提供最大的空间。
摄影的基础知识2
摄影三大基础知识
1、眼神是焦点
一张人像照片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特征与神韵,如果无法将人物的特征与神韵展现出来,那么人像照会显得很暗淡。而人的眼睛是心灵之窗,想要展现出人物的神韵,就要抓人的眼睛。这也是很多摄影师强调拍人像要将对焦点对在人物眼睛上的原因。
2、光线运用
拍人像可以借助不同的光线和景致来扑捉人物的特点,想要利用不同的光线来扑捉人物的特点,那么你就要懂光线、会利用光线。
3、活用焦段
不同的焦段的镜头拍人像有着不同的效果,具体看你怎么选。一般来说35mm更适合拍全身人像,同时可以将周围的画面拍进去。但是用焦段越广的镜头拍人像,对背景的要求就更高,背景最好是简洁、明了的,不会对人物形成干扰。
Ⅸ 学摄影的基础知识
学摄影入门,摄影入门知识。本文首先是谈思路,然后谈方法,不做具体的技术教授。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学摄影的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怎样系统有效的自学摄影
第一步:你需要一个相机,还是要学摄影?
好多新手一开口习惯问:“我打算买什么一个相机学摄影,求推荐一款相机。”通常情况下,我会追问一句:你是要学摄影,还是需要一个随拍记录的相机? 这里必须分为两种情况去看待。
1,如果只是因为手机或者卡片不能满足拍摄,需要增加一台功能更好的拍的更清晰的相机,那么这里是不推荐单反的。如果不打算系统的学习摄影,单反只是你拍照的负担而已,笨重,且使用起来需要一定专业知识,还需要后期投入一定精力。生活中的记录随拍微单足够可以满足,现在一般五千块上下就可以买一台和入门单反差不多清晰度的机器,轻便小巧便携,足够日常使用。
2,如果确实喜欢拍照,喜欢摄影,打算当作一种业余兴趣爱好来学,也打算适当做一些投资。那建议还是买一个中档单反,价格再七八千块左右,条件好点的,可以一步到位全画幅。打算系统学习摄影的话,我个人并不认为入门单反是好的选择,入门单反很多画质并不比同价位的微单好太多,却牺牲了体积与便携性。在功能上却很同价位的微单相差不大,除了镜头群有一定优势之外,其他并没有太多的可选性。中档单反可以体验更多的摄影专业学习的功能,便于日后提高进步。
所以在第一步选择器材之后,就要考虑清楚自己是想学摄影还是随拍记录,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理性选择,以便日后再折腾器材,卖了在买,反而浪费经济。至于买哪个牌子的好,佳能与尼康是大陆最常见的单反品牌,没有哪个好之说法,都是半斤八两,但都是一分价格一分货,肯定贵的比便宜好。所以这个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可以承受的即可。我个人觉得也不存在所谓尼康适合拍风景,佳能适合拍人像的说法,颜色差异可以通过白平衡漂移以及后期解决,每个系列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多去看看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个风格就买哪个,不用过分在意别人建议。
第二步:打学摄影之前必须先知道的几个问题
买了器材,打算开始学摄影之前也必须明白几个问题,理性的建立摄影学习计划与思路。摄影看着简单,就是咔嚓快门一按那么简单,但实际背后的基本功与经验都是需要长期积累与学习建立。我认为当前中国摄影爱好者圈子存在以下几点摄影学习的误区:
1,参数党:看到好片首先问参数,这个是天大的误区。 任何照片的曝光参数和当时光线都有关,光线,角度,测光甚至不同的机器有一定不同,这个参数就是不同的。你不可能100%拷贝对方当时的光线角度,那么参数基本就是无效的。而且同一种曝光,也可以用不同的组合参数完成,当然最终效果有不同的差异,但并不是说一定不美。 所以,参数对于摄影学习而言,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反而会束缚很多人不去苦练曝光的经验,老纠结与参数不能自拔,拍了许多年,还是不能建立自己的曝光经验,一直在模仿,从未能超越。 我之前连续写过两篇文章介绍曝光,还分享过一节长达两小时的曝光课,就是强调要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成为自己的。
2,速成党:随拍记录可以速成,怎么拍都好,不用纠结技术问题,拍出你喜欢的就好。 但如果真的打算系统的学习摄影,那是没有速成的办法的。尽管网络的广告铺天盖地,几天让你学会什么,朋友圈的分享也都是什么学了这些你就精通摄影了,但稍微有点理性思维受过点教育的人都应该清楚,那都是卖大力丸的广告。你看到论坛上许多老鸟一拍都是大片,那些人大都玩摄影少说五六年,七八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以上,积累相当的经验。器材没有可以买,一步到位,甚至比大多数人的都好,那是因为有钱,可以任性。 但知识与智慧的积累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这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只能自己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去积累,去学习,两年,三年,能有小有成就,三五年可以拍的很好都是很快速的积累了,这个心态一定要摆正,社会很浮躁,都在拼速成,但速成的'是不踏实的,好东西从来都是慢工出细活,工匠精神很重要。你看那流行排行榜从来都是 很快就换了,但经典的东西可以沉淀很多年,因为流行文化本身属于快餐文化,优点是快速传播,易于被接受,但问题却也是因为沉淀厚度不够,也很快被遗忘乏味。 据我十来年学摄影的经验下来,当初一起玩摄影的人,大部分人都是中途卖掉器材不玩了,只有少数人坚持下来,成了老鸟。
第三步:平和心态建立三年摄影学习思路与计划
大多数人都不是职业摄影师,只是把摄影当作业余兴趣爱好去玩,去增加生活的乐趣。所以,不用着急,让相机伴随你的人生慢慢向前走着,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乐趣。学习思路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入手:
1,构图: 构图与生硬的技术关系不是很大,尽管有很多什么几分构图法之类的理论,但在实际拍摄中很难应用出来。构图更多的体现是感性的世界的审美,你认为怎么好看,就怎么拍,举起相机再去纠结几分构图法,真的邯郸学步了,不一定学到那样的精髓,反而失去了自己。 练习构图是第一步的,如果是你新手,先不要纠结曝光准不准,先练习构图,拍上半年一年的,可以用自动挡,可以用A档,都是可以的。 先把照片构图拍的有美感,在拍摄构图过程中,再去慢慢体会曝光的乐趣。
2, 曝光:曝光相对构图而言,更多的是技术理性问题,学习需要系统,可以参考我之前曝光帖子与曝光分享课。慢慢体会,但总体来说,也是熟练工,了解基本原理之后,就是长期练习和自己体会。我个人还是建议先练习构图,可以先不用过问曝光,先建立感性的美,有了信心,再去啃理性的知识。新人经常是拍照一张亮,一张暗的不稳定曝光原因就是没有理解测光的问题,如果真的理解测光,需要理性学习一下,什么测光,参考说明以及网络上的帖子,我之前也分享过系统的测光问题。 然后有耐心的长期练习即可,我记得我个人在大学到毕业工作那几年理解测光用了三四年,当然,大部分朋友可能半年一年就可以做到,重要的不要放弃。
3,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性很重要,以三个月有周期,先熟悉相机,再练习构图,再曝光,九个月下来,就基本算是可以入门了。下面的三两年,尽可能多拍,然后看自己的照片,对比你喜欢的高手的照片,对比差距在哪里。有很多差距其实不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感性审美上的,技术可以学,可以苦练,但艺术审美的东西是需要慢慢去积累的。文学,艺术,美术,都可以提高审美,这个主要看自己修行。
Ⅹ 摄影的基本知识
摄影的基本知识
摄影的基本知识,摄影是一门需要运用众多技巧的技能,掌握了摄影的基本知识,不但能提高自身的摄影技术,而且还能让大家拍出出色的大片,让人对你赞叹不已。下面就跟着我一起学习摄影的基本知识吧。
摄影的基本知识1
摄影的基本知识
1. 光源越广,光线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线越硬。
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降低对比、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这是因为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光线的方向就越多,这会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减少阴影的作用。
小提示:将人像主体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户边,窗户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专用设备。
2. 光源越近,光线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远,光线越硬。这是因为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近,相对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广;而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相对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阳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个相当广的光源!但是太阳距地球9300万英里(约1.5亿千米),只占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很硬。
小提示:在室内用现有灯光拍摄人像时,可以通过改变光源与被摄体间距离的方法使照片的光线更加动人。
3. 漫散射能够分散光线,使光源变广、光线变柔
运用漫散射分散光线的实质还是使光源变广,从而达到柔化光线的目的。当云层遮挡住阳光,物体上的阴影会明显减少,如果有雾,阴影则会消失。云层、阴沉的天空和大雾都会使光线发生漫射,漫射会将光线分散向各个方向。阴天和雾天时,整个天空会变成一个非常广的光源,一个天然的柔光箱。
小提示: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织物等材料都可以用来漫射强烈的光线。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闪光灯前加一个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阳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来柔化光线。
4. 在反射中漫射光线
将一束较窄的光线射在一个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墙壁、屋顶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会发生被漫射到较宽广的区域。
但是如果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线被反射后仍然会很窄。镜子是一种极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一样窄。
小提示:将一大块铝箔揉成团,展开后将亮面向外,包在一块纸板上,一块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虽然这种自制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闪闪发亮的光点。
5. 光源越远,光线的衰减越快,主体也越暗
这条规则指出,被摄主体的光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很简单,举例说明:如果你将光源至被摄主体的距离增加1倍,那么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只有距离增加前的四分之一。
换言之,光线会随着光源的远离而迅速衰减。这条规则我们应牢记,如果你准备移动光源或被摄主体,一定要改变光线的品质。
同样还要注意的是,经过反射的光线其行进的距离也会增加,即使使用光面反光板也一样。
小提示:在天气条件很差的室外拍摄人像时应使用闪光灯(热靴或弹出式均可),这样即可以消除人脸部的阴影,也不会影响背景的曝光,因为闪光灯发出的光到达背景时已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6. 可以利用光线衰减改变摄影主体和背景间的关系
如果灯光距离拍摄主体近,主体和背景间的光照度查别会比较明显;如果灯光距离主体较远,则背景也会相应地变亮。
该原则同样适用于侧光:侧光源离被摄主体近时,整个画面的光线衰减将比光源离主体远时更明显。
小提示:如果被摄主体的正面光是从窗户射入的光线,那么让主体靠近窗户可以使室内的背景变暗。如果你想让室内背景更明亮,则应让主体远离窗户、靠近背景。
7. 正面光会减弱主体的纹理,而侧光、顶光和底光则可以强化主体纹理
人像摄影师通常会将光源保持在镜头的轴线附近来弱化被摄主体面部的皱纹,而风景摄影师更喜欢用侧光强调岩石、沙石和叶子的纹理。一般来说,光线方向和被摄主体角度越大,主体的纹理就越明显。
小提示:想突出宠物毛茸茸的毛发时最好将光源置于侧面,比采用正面光源要好。
8. 阴影创造立体感
阴影是摄影师描述物体三维性的手段,它能使物体在照片中呈现出空间感,而不仅仅是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
同样,侧光、顶光和底光能够在物体上投射出深而长的影子,从而制造出立体感。因此,静物、商业产品和风光摄影师喜欢使用有角度的光线。
小提示:你可以尝试使用“好莱坞照明法”来拍摄戏剧性的肖像作品。将顶光置于主体正上方稍偏的位置,调整灯光角度,使人物鼻子的阴影落在人中稍偏下的位置上。
9. 背光可以作为高度散射的光源使用
很少有仅仅靠背光照明的物体,也就是说正面一点儿照明都没有的纯剪影几乎没有。如果一个人站在明亮的窗户前,对面的墙壁会反射部分光线落在人身上。如果一个人在户外,即使背景是明亮的阳光,正面也会有来自天空的光线照射。 无论哪种情况,要想记录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就要增加曝光,而且这些光线会减少面部的细节,削弱主体的立体感。
小提示:在拍摄背光照明的人像或剪影时,试着将光源纳入构图中,但是这样会导致测光表读数不准,因此可以尝试使用包围曝光法。
10. 光线是有色彩的
尽管有的时候光线看前来像“无色”的,但它其实也是有色彩的,我们称其为色温。只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组成的“计算机”能够调整感知、适应变化,我们很难注意到罢了。但是数码传感器和胶片则会记录下我们看不到的色彩。
清晨和傍晚的阳光拥有温暖的色调,中午阳光投射的阴影则会变的很蓝。钨丝灯光明显偏黄,而且反射这种光线的表面也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你可以使用白平衡功能来消除或强调光线的颜色。例如可以增加风光或人像照片中的暖色调。对于胶片电影的拍摄则必须根据拍摄环境选择适当的胶片,或者采用滤镜补偿。
小提示:晴天拍摄的风光片,特别是阴影部分会非常蓝,这时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可以在照片中增加金黄色,相当于在镜头前加了一片暖色滤镜。
摄影的基本知识2
用光:
摄影这个词的英文原意是“用光作画”,有光才有色彩,才有感知,有光才有影。 摄影本身是通过光学CCD感光元件的感光作用,才能够将大自然的画面收入到相机里。
光是摄影的生命线,又是摄影造型的重要手段,离开了光就没有办法去摄影。光在摄影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摄影者在进行摄影创作时,要了解光线的特点、性质、色彩、亮度、对比度、角度、光质等,能够结合光线的来表现突出被摄体。
构图:
构图是摄影中及其重要的环节,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摄影构图是摄影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现实世界,通过视觉元素的构图如点、线、面、形状、影调、色彩等,将其运用构图技巧表现出来的过程。
构图为主题服务,构图的唯一法则,精简,摄影者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构图技巧,通过长期拍摄与艺术品味、思想高度的提升,让构图理念和个人修养全面融合,完美表达摄影主题。
时机:
摄影创作时机很重要,能够把握得住时机来源于摄影者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摄影创作光线稍纵即逝,摄影者需要对光线极其灵敏;其次摄影主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摄影抓拍也是创作的重要部分,摄影者要结合日常所练,能够在恰当的时机定格画面,也就是有拍下“决定性瞬间”的能力。
摄影的过程,是一个视觉思维参与的过程,这其中有摄影者对摄影技术的熟练掌握,有摄影者个人审美的体现,是将美好定格付诸于画面的艺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