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一、注重学生的挫折教育。在平日教学工作中,应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挫折,但是有挫折是正常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要告诉学生,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要气馁,要充满自信,勇敢地迎接挑战。正如《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二、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在平日的教学中,要结合许多事实,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如果一个学生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那么他的抗挫折的能力就会很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就强。像张海迪、桑兰,因为她们都有积极向上的健全的心理,所以能够身残志更坚。因此,要真正培养一个学生具有积极健全的心理比锻炼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说明他的耐力是很高的。积极的心理耐受力源于个体的心理韧性。所谓心理韧性是指个体认准一个目标并长期坚持向这一目标努力。在此过程中,做事不虎头蛇尾,不半途而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某一学生心理耐受力的高低可关系到他将来的成就与发展,某一民族学生心理耐受力的强弱则可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兴衰。那么学生心理的耐受力是从哪里获得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即只能从挫折中来,在挫折的磨炼中造就学生坚强的性格,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耐受力。有人曾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间有50%以上的人都有过坎坷不幸的童年,然而就是这些童年有过不幸的人却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知道,有很多人只所以能成功,关键一点就是很自信。自信就是信任自己,就是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自信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信是一个生命的灵魂,是一种无敌的精神力量。而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剖析自信,就是指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理想,从而树立远大志向,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踏实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从而保持乐观的情绪,相信自己可以改正错误,从而具有进取的精神。有了自信才能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勇于拚搏,才能不骄和不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信和勤奋是人取得好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学生长大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具有这两个重要因素。个人的成长也需要这种自信。在社会激烈竞争中,具有这种自信就更为重要。可见充满自信的心理是做人与成才的基础,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从小就打好这一基础。教师保护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教师怎样保护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信心呢?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既然自信是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未来人才的必备条件,所以教师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保护自信,培养自信的实践中,又要十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优势、劣势、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情况的教育方法。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这就是尊重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人,只有当他正确认识自己,才会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这样做学生才会把握不断进取的主动权,产生自信的内驱力。只有这样,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四、注重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我们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而学生所遭受的挫折应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自然来临的,而不是教师或社会预设故意施加的。我们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学生挫折的数量和强度。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学生增加知识才干,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超出一定数量、突破一定强度的挫折,教师就要积极介入,因势利导,以增强受挫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挫折教育的适度性。挫折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耐受性来说,决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过每个学生心理的承受度。同时,挫折的实施还应有一个内在的程序如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设置挫折的程度和频率。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完成某些艰苦的项目,亲身经受挫折的考验。象以吃“苦”为核心内容的各种夏令营,这些方式有助于他们意志的磨炼,但是更持久的、有效的方式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进行。比如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做父母的让孩子品尝一点家庭生活的忧愁。在孩子面前谈论一些令父母忧愁的事:柴米油盐的艰难,事业上的烦恼等等。让孩子懂得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上的挫折也是可以战胜的。把学习中的挫折看成是一个个堡垒,要学会攻破它们,去品尝克服困难后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总而言之,在我们平日的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虽然人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挫折,但挫折只是暂时的,抗挫折能力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教育学生对挫折的良好心态应该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折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一个学生的健全心理,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与挫折困难作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要有恒心和耐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
⑵ 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介绍
一、什么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 ,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挫折教育的作用
1、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学生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
2、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
有些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经历、学识等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应当在事后给学生说明,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3、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因为从师长或书本里得来的知识,是别人已经整理好的,没有什么趣味性与探究性而言,学生的识记是枯燥无味的,而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绝知须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而只有学生在学校中就遭受许多挫折(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如何应对挫折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东北某省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中近三成的人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如厌学、单相思和离家出走等心理障碍),其中5.3%的人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等)。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九成多的中、小学生想到的是找家长或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不当家庭教育是孩子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家长事事“包办”使孩子的实践能力没有机会获得良性发展,孩子“自我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竞争,不能事事满足时,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家长的过分呵护会使孩子产生被动、胆小、依赖性强的心理;也有家长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担心孩子遇到危险,致其产生孤僻与对外畏惧心理。加之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尚不稳定,社会交往经验不足,当其参与社会活动受阻时,自然易产生挫折心理。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因不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而痛苦不堪。“挫折教育”其实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外界给予中得到快乐,而且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快乐的本能。这样在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自若,保持乐观。当今的孩子多“生长在温室”,受到家中众人乃至几代人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生活中家长唯恐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家庭挫折教育是孩子更为重要的需求之一。
四、家庭挫折教育的方式:
(1)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父母应重视创建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能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否则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使之不敢面对挫折;但也不能总贬低孩子,对其不抱期望,因为这同样会伤害其自尊,致其逃避挫折以求安稳。所以,父母应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使之从自己选择所致的挫折中成长。
(2)家长以身作则。生活中孩子最好的榜样是父母。“身教胜于言教”,父母对待挫折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可以经常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克服各种大小困难的事例告诉孩子,并与之分享战胜挫折后的快乐。另外,在“追星”泛滥的今天,父母要试着告诉孩子,其实他们自己也令人骄傲。比如,要求孩子将其克服挫折的经历记录在案,日后提醒其查看记录,以自己为榜样,自我激励,战胜挫折。
(3)培养孩子自立。家长应确立与孩子的“顾问”与“询问者”关系。父母可向孩子提供建议和咨询,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有助于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能力及对其行为的自我负责精神。
2007年1月,《华商报》刊登了一则新闻:一个衣冠整洁的6岁男童站在街头卖报。原来放寒假了,母亲特意把他带到街头卖报体验生活。这种做法值得称道。缺乏独立应对生活的经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往往难以面对挫折。一名刚入学不久的大学生,因为没有父母照顾、无法独立生活而休学在家。当接到学校的返校通知时,竟跳楼自尽。这个看似难以置信的悲剧再次提醒我们,孩子战胜挫折、培养自立的能力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4)磨练孩子意志。挫折教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父母要精心设计一些磨练孩子意志的活动,让孩子适当吃苦,培养其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参加夏令营或登山活动等。同时,父母要培养孩子找出战胜挫折的方法。
比如,可以变挫折为动力、降低行动目标或尝试达到目标的新方法等。有效的挫折教育将使孩子学会豁达看待挫折,尽快重新振作,逐步走向成熟。
应当指出的是,实施挫折教育学校更是责无旁贷。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的能力与勇气。《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吉林省辽源市某中学一学生因为老师调其同桌座位征询其意见时,对老师说了一句“随便”,被罚坐后排,于是回家自杀身亡。这让我们看到了应试教育在学生心理素质成长过程中的苍白无力。21世纪的教育标准提出了认知、做事、与人相处、生存等几项能力的培养,而从现行教育体制看,后面几项亟待落实。为此,学校应向学生提供日常心理咨询,开通心理热线电话,适当传授应对挫折的心理调节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挫折、情感教育,创设适宜的挫折情境,与学生讨论解决途径,从而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能力。
五、各阶段挫折教育
幼儿阶段:重在放手锻炼
尽量让幼儿离开父母的保护圈,放开手脚,做自己能做的事,比如吃饭、穿衣等事情,不要怕麻烦,让孩子反复做,孩子在不断实践中会找到正确的方法;其次,要让幼儿进行体能上的锻炼,冬季来临时鼓励他早起锻炼身体,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体验艰辛的同时也有快乐;再者,可以通过批评、忽视、惩罚等方式使幼儿受挫折教育,比如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要让孩子胜利,也不一定每次都要他当主角,让他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小学阶段:以孩子个性为前提
首先要向孩子灌输遭受挫折的思想,在人生道路上,可能会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挫折,然后想办法努力克服。另外,家长或老师也可以有意地设置一些挫折情境,引导孩子面对、克服,比如带七八岁的孩子去逛街,然后让他自己坐公车回家,当然,家长要提前考虑好各种突发情况,给孩子讲明应对措施。
⑶ 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什么
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父母要塑造好自身形象。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的9个法则,积极家庭教育挫折会带来的自我否定、自我价值感的缺失、自我定位的迷失。挫折令人对周围的人与事物失去兴趣,带给压力,焦虑,失眠。很多人在挫折面前,认命沉沦,得过且过,当然也有人迈不过那个坎儿,选择放弃生命。
因此,培养孩子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刻不容缓。很多青少年在面对挫折的时候都会表现出胆怯,不知所措,停滞不前,甚至自暴自弃的行为,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性,帮助他能越来越积极地面对生命中的风雨。
挫折教育的意义: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
⑷ 如何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心理课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摘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挫折指的是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人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遭受的阻碍,由于自身原因无法解决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和困难,并且在其目标动机的推动下,在其实现目标或者采取实际行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很多困难。所以,生活中出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首先介绍了抗挫折能力的含义,阐述了在应对挫折时中学生的几种行为表现,并提出了提升中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162(2019)32-0024-01
所谓挫折指的是人们在实现某一目的性活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认为自身能力无法克服或者能力不够而不能解决的困难,导致其不能实现预期需要或者动机的情况。中学生遭受一定的挫折能够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成长。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在学生应对挫折的过程中要给予耐心正确的引导,全面提升学生对挫折的抵御能力。
一、中学生面对挫折的常见表现
悲观孤独。中学生在面临挫折后往往会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藏在内心深处,对事物表现出不感兴趣、与己无关或者封闭自我的态度。
思想多变。中学生的需要如果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会出现不切实际的想象,在虚幻的梦境中实现自身需求,也就是“白日梦”的真实反映。
行为退化。中学生如果遭受挫折,由于心理无法承受,就会表现出行为退化,也就是所谓的实际行为与年龄不符的情况,甚至行为会回到儿童时期。
反向行为。由于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人在遭受挫折后,会尽量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隐藏起来,表现出实际行为与真实意愿不匹配的现象。比如,心理明明产生一定的对立情绪而实际表现出顺从、热情等反向行为,长期下去就会使中学生面临潜在的心理健康威胁。
行为攻击。中学生在遭受挫折后,有的就会将自己的愤怒情绪转变为对他人的直接性或者间接性攻击行为。直接攻击指的是直接将挫折的引起人或者物作为攻击性目标;而间接攻击指的是对于挫折的造成人没有办法或者条件不具备,而将自身愤怒发泄到自己或者相关人员身上,比如,经常出现的孩子由于家长责罚而离家出走的现象。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对于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遵循人才成长和教育规律,在充分结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挫折能力实施计划,根据要求分步落实。由于学生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对于挫折的应对表现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情况实际、找准具体挫折而采取有效的抗挫折教育方法。只有针对性地发现学生差异、把握学生不同行为特点,才能破解其内心真实想法。如,对于全方位发展的优秀学生,经常会受到表扬,整个成长过程比较顺畅,使得其自身抗挫折能力偏弱。沉溺于自身优点而忽视自身不足,就会导致外人也沉醉于其“光芒”中,而不在意其是否存在缺点。所以,对于光芒毕露的学生,教师、家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特意设置一些挫折障碍,使其受不到表扬,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又如,学习成绩偏弱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自信,无法建立应对挫折的勇气,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自信,使他们提升应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战胜挫折、不惧困难的相关内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障碍设置、道理讲述等多元化方法,使学生知道成长过程中难免遭受挫折和困难,启发他们在面临挫折时能够不气馁、不畏惧,敢于找到方法战胜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挫折抵抗意识和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过程中,要在合理的时机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和指导,及时对不健康心理进行矫正,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施教,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年龄实际制定差异化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目标。通过选取合适的教师、辅导内容,使学生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锻炼抵抗挫折的意志。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广播、板报等形式,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使抗挫折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营造出浓厚的内、外部抗挫折教育氛围。比如,学校可以专门在文化长廊开设抗挫折教育专栏,通过宣传名人战胜挫折、困难的警句以及学生自身抵御战胜困难的先进事迹,使学生自觉投入战胜挫折的教育氛围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抗挫折教育的重视。首先,学校要充分落实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好校外教育基地,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邀请老红军、劳模、企业家讲述他们的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真实事迹,使学生受到感染的同时,树立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其次,在学校、家长教学中,应该充分引入抗挫折教育,专业学者也要加强该方面研究,家长要有针对性地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抗挫折教育环境,做好学校抗挫折教育的辅助工作。
人在成长的各个过程中都应该进行抗挫折教育。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应该增强青少年抗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使他们在面临困难时能够采取方法积极应对,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
⑸ 如何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抵御挫折的能力
人若要想彻底战胜挫折,就要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只要拥有了这两样法宝,那么在任何困难挫折面前,就可谓是“刀枪不入”。那么,应该怎样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呢?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1.正视挫折。不要害怕挫折,要正视它的客观存在。你要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进程如此,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组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并多参加长跑、义务劳动等,逐渐培养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平时也多做一些难题,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敢于竞争与善于竞争的精神,使自己在面对挫折时不气馁,然后,刻苦攻关,勇攀高峰。
2.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生命的灵魂,是一种无敌的精神力量。而自信心则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信和勤奋是一个人取得好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学生长大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具备这两个重要因素;同样个人的成长也需要这种自信。在社会激烈竞争中,这种自信尤为重要。
3.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平时多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知识,掌握人际关系的准则,并和同学相互勾通、多交流,让自己在理解他人、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道德概念,体验一定的道德情感,实践一定的道德行为,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4.培养自己的耐受力,提高生命的韧性。爱迪生曾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所谓耐受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积极的心理耐受力源于个体的心理韧性。所谓心理韧性是指个体认准一个目标并长期坚持向这一目标努力,在此过程中,做事不虎头蛇尾,不半途而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如果你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矢志不移的恒心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那么你的抗挫折能力自然就强,对挫折适应能力也强。像张海迪、桑兰这些身残志坚的人,她们无不是具有超过常人的意志力。所以,有时候培养积极健全的心理比锻炼一个健康的身体更为重要。
总之,挫折对一个人来说是暂时的,但也是永远的。所以,如何、怎样面对挫折将贯穿一个人成长的始终。但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你来说,绝对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一个学生,如果在成长中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那他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那他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是幸福。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的滋味,他就永远体会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他也就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使人趋于顽强。当乌云压顶时,你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乌云过后将是一个丽日蓝天的新世界,不管生活赐给你们的是成功还是失败,是痛苦还是欢乐,你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它,而不是选择逃避和退缩。
⑹ 9个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9个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9个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后天的启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宝宝的智力程度体现在这些方面,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家长们应当尽量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孩子共成长。以下是9个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9个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1
1、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家长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应该让幼儿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家长在平时孩子碰到困难时,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他努力去克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这使家长的“你行”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我行”!
2、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 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
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代表幼儿园参加联欢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们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这样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3、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着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适当的引导同样尤为重要。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而应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4、注重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
要想减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数,就要增强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如掌握与年龄相符的知识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会穿衣、系鞋带、叠被整理玩具等,如果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做,他就会在集体活动中落后于别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会做,反正我是落后的。除这些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不退缩、失败后不悲观等。另外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洗手、洗脸、穿衣、整理床铺等,很多能力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放过任何机会抓住教育,应随时教育,随时观察,抓住机会,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当孩子进步后,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赞扬和鼓励,强化孩子的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认可的神态,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到改变,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5、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
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挫折教育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是否有无所畏惧的自信心。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6、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孩子穿衣、穿鞋时,笨手笨脚,磨磨蹭蹭,父母过来很快就帮他穿好了;孩子小时候学着自己吃饭,可能弄得满桌子都是掉的饭菜,还是没有吃到嘴里多少,父母看着便不耐烦,于是亲自喂孩子吃饭。父母的做法看起来利索、痛快,但却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养成了孩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
如果对孩子过度地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养成娇弱的弱点,以至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我们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急切地跑过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应当鼓励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励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应当使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碍和挫折,让孩子在生活中渐渐学会独立面对一切。
7、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他们抵抗挫折的勇气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怕游泳,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
正如古人所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磨难和挫折最能锻炼人的品质与意志,它们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必然可以促进其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自立自强。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即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及克服挫折的能力,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思想,要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挫折,从而战胜挫折。
8、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试试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9、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制定抗挫实施方案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听到的大多是赞扬声,因此常常自信满满,这时,家长不能一味地采用赏识教育,不断扩大孩子的优点而忽略孩子的缺点,要适时针对孩子的缺点设置一些挫折,有时需要打击一下能力较强孩子的自信心,以增强幼儿的挫折抵抗力。在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
面对能力少稍弱的孩子,我们应及时发现他们小小的优势,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于面对挫折。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9个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2
1、根据孩子个别差异顺势引导
如果您的孩子,属于“不能赢就不玩”的不妥协型,父母千万别再煽风点火、顺势要求“好,还要更好”。更不能让孩子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更需要有一些输的惨痛经验,才能体会“赢”是怎么回事。
若您家孩子属于既期待又害怕受伤害的怕输型,父母则应多鼓励,最好的办法是先把标准降低一些,在遇到困难时,要温和地坚持,鼓励孩子完成任务,循序渐进,一旦有了成功的经验,他们会更愿意做出努力,并渐渐体会不轻言放弃的美好感受。
2、给予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让人快慰的成功,也会有各种令人烦恼和痛苦的挫折。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作出自我调整。
当孩子遭受挫折时不要太多担心为其寻找理由,过度对孩子进行弥补或过分地哄骗,也不必为了避免失败而小心呵护甚至包办代替。这样做,不能让孩子了解到真正成功的意义与失败的价值,也不能帮助孩子学习面对失败及成功,而这些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功课。
父母不妨积极肯定,相对同龄人孩子已经很努力以给与信心,还要给予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明白失败是另一种学习途径,因其让我们印象更深刻以警醒。让孩子以后面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引导其乐观地面对困难,积极地寻找各种方法去解决困难。
3、传授成功与失败的真正涵义
孩子输不起,或不能面对失败结果的反应,也许出自于成人对失败、成功所赋予的定义。成功不等于一定要赢过别人才算赢!父母要将成功的含义,以浅显的语言告诉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尽心尽力地完成,而非把别人打败。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奖赏,而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肯定。同时,也让孩子明白,失败可能仅仅是未能达成预设的目标,但是,失败有时会让我们获得更多。
经常和孩子分享父母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让他们知道即使是父母也有失败的时候。不要总是觉得孩子小,和孩子讨论自己处理失败的方式及心路历程,会让孩子更了解父母,也更能思考成功与失败的意义。
⑺ 如何 提高心理抗挫能力
一,经历的挫折,困难,问题多了之后,人的抗挫能力,自然会提高,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一般来说,抗挫能力会提高。当然,这需要积极地学习、努力、实践。
二,开阔心胸、视野,用长远眼光看问题。不要斤斤计较于眼前小事,要有联系、全面,发展、变化,一分为二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调节心理、情绪,达到一定强度的话,又能够磨砺人的意志品质。
应该还有一些其它方法吧,祝你越来越强大!
⑻ 怎样提高挫折承受力
1、多看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成长,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太少太少,因此需要自己学会学习,就要多看一些书籍,有关认识自我,面对困难的书籍。从中学习到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大胆面对,勇敢向前
在失败的时候,肯定会伤心失落,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都不愿意失败,都想成功,都不想遇见挫折,但是,当用于承受挫折的时候,就是在成长了,当再次面对同样的问题了,我们就又策略应对了,因此,提高挫折承受力就不要害怕挫折。
3、正确认识自我
如果对我们自己不熟悉的话,在做事情制定目标的时候,就会与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就会导致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差太大,如果是过低估计的话,会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出实力,如果过高,对自己有时候是自信心的打击,因此,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才能制定出符合自己的,从而更好的面对挫折,提高承受力。
4、学会自我调节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看一些名人传记,看他们在失败的时候是怎么承受的,或者看一些有关心灵成长方面的书籍,让自己能够学会方式,调节自己,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对自己的磨练,学会正确面对,不会一蹶不振。
5、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有些挫折一时无法去面对,如果去面对了,可能直接就压弯了,因此要学会发泄自己的情绪。通过发泄,得到朋友的一些关心和安慰,给我们一些精神上的支持,继续的努力下去。学会正确的面对。
⑼ 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首先要使学生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两千多年前孟夫子就写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孟老夫子的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因此,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后果,把挫折看作增长才干的好机会,为此,我们开展了“我看挫折”,“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等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经常出现的
(二)、创设一定的挫折情景。
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像其它心理品质一样,是可以经过学习或锻炼而获得的。特别是生活在今天的小学生,生活条件比较好,对他们提供一定的挫折情景,有意识的让学生经受一些艰难的体能、生活、心理等方面各挫折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开展登山、义务劳动、各种竞赛等,以培养学生敢于竞争、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保持冷静。学生遇到挫折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性,面对挫折常常显得紧张,不能面对现实。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他们在挫折面前保持冷静,耐心的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和改善的途径,从而对行为做出有益的调整。
(四)、寻找榜样和有益的方面。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提供一定的榜样,往往会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并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通过展示榜样的思想活动及成长过程,使学生从中找到有助于战胜挫折的信心。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事情好的一面看待问题,往往有助于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
(五)、合理宣泄。受到挫折而产生的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的排解,积压在心头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痛苦,因而教师可教给学生合理的宣泄方法:到空旷的地方大喊、去公园散步、做运动转移注意等。但排解情绪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或伤害别人,也不能伤害自己。否则学生会因一时激动不顾他人感受而乱发泄或伤害他人和自己。
(六)寻求帮助
俗话说,不开心的事告诉别人痛苦就能减半。小学生有时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时需要人来开导。因此,我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室”及“知心姐姐信箱”等,一方面为小学生排忧解难,一方面可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的采取措施,将问题的伤害度减到最低。
(七)、学会自我调节。挫折的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自我意识的作用,对挫折心理进行控制和调节。教师平时应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学生这种能力,并交给他们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如自我暗示发、放松调节法、呼吸调节发、想象调节法等等。使学生能够学会对自己的挫折心境作出调整。
(八)、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小学生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学生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九)、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各种体育运动竞争激烈,对抗性强,它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每次体育竞赛参与对抗,都使参与者品尝到战胜对手的喜悦或失败的滋味,从而使其心身得到锻炼,精神得到升华。
(十)、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有针对性地将他们放到社会中进行实践锻炼,让其亲自尝试。
1、立足自然资源环境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开展了“小记者”“小导游”、“环保小卫士”等系列活动。
2、立足学校人文环境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的社区周围是许多市置机关,以此为依托,学校开发了“今日说法”、“交通知识讲座”“走进消防队”、“参观科技馆”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分析,全面了解社区,增强学生对社区生活的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
3、立足社区人力资源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还寻求社会各界的共同协作,形成共同指导的局面。在“小记者在行动”的主题活动中,将电视台的记者请到学校与孩子们交流;在“青春期保健”活动中,中心医院的大夫成了指导老师;在“关注淄博科技”活动中,市科技局的专家走进了课堂。在“今日说法”报告中法官登上了讲台。
⑽ 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青少年生理发育虽然很快,但性格、意志等方面仍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的阶段,他们刚刚接触社会不久,缺乏对挫折的亲身体验、正确认识和心理准备,加之争强好胜,渴望成功,所以在遇到挫折时就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表现出挫折容忍力差的心理倾向。然而,挫折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熟。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呢?结合多年的学习和班主任工作实践,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学生遇挫时,自尊心十分脆弱,特别需要保护,班主任要对其进行心理引导,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将其“拒之门外”。人只有以坚定的信念作支撑,才能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因此,在遇到挫折时,
要有信心,
有意志,
坚定信念,
承受挫折,
接受考验,
迎接胜利。班主任要注重德育渗透,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历史伟人奋战的影片等活动,让学生看到他们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强的信念,以及面对困难和敌人的坚韧不屈的性格,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教师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挫折是学习和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一个人一生中经受一些适当的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志,提高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要教育学生遭受挫折时,
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
分析它,
解决,
摆脱它。不断积累挫折经验,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被挫折击倒。
三、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受挫心理素质。
心理辅导是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和切实手段。班主任应加强修习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教育素养,经常以书信或面谈的形式对存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以缓解其心理紧张和冲突,提高其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通过心理咨询,不仅可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心理宣泄的场所,而且能使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挫折和掌握应付挫折的策略
四、创设挫折情境,积累受挫经验。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遭受挫折的经验对挫折的承受力有很大影响。现在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对待挫折的经验,一旦遭受挫折和打击,就会产生消极心理,惊慌失措,承受力很低。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应有目的地、精心地创设挫折情境,让他们体验各种挫折。比如体育竞赛、知识竞赛等,也可组织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难,锻炼意志。通过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挫折情境的创设,学生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挫折经验,让学生在逆境中奋进,在挫折中成长,非常有利于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排解挫折的能力。
五、教会学生抵抗挫折的具体方法。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习方面、人际方面、适应方面的心理辅导。可指导学生自学心理指导读物,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重点传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提高。如:自我安慰法。面对挫折不消沉,自我安慰,自我鼓励;倾诉法。在受挫之后,把不良情绪通过合理的途径倾吐出来,以获得心理释然和内心的平衡;补偿法。学生在某方面的目标受挫后,可通过其它途径来实现另一可能成功的目标,作为补偿代替,获得心理平衡;调整目标法。受挫后审查原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如不符合或超越实际,就重新修订目标。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完善,自我调适,学会人际交往,学会承受挫折,培养自我承受和解决挫折的能力。
六、树立学习榜样,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搜集一些伟人、名人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典型事例,向学生讲述,从学习、人际、情感、理想各个方面,给他们树立出优秀的榜样。例如忍辱不屈、发愤着史的司马迁;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张海迪;虽处境维艰但倔然自强的达尔文等。这样,在他们遇到挫折时就会向榜样看齐,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
七、因材施教,方式适宜。
挫折教育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赏识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但要注意不同年龄、环境和性别的孩子在心智发展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相同年龄、环境和性别的孩子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
对不同学生要选择相适宜的挫折教育方式。比如,游离法挫折优秀生。优秀生长期处在赞扬中,心理上承受能力较弱。为打造优秀生们健康的心理,可采用让第一的桂冠游离于多名优秀生之间的方法,以形成在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局面,让优秀生们正确看待第一,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失败,明白先进的未必永远是先进,落后的也未必永远是落后的道理;逆向法挫折问题生。问题生大多数厌学,性格上冷漠、敌对多疑,劣性难改。一般的处罚、批评对他们来说是隔靴搔痒。可问题生都爱好文体活动,如果抓住他们的强烈表现欲,进行看似不讲情面的逆向关怀,也许能触动他们的心灵,改变他们的人生。
八、家校联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理解挫折教育的本质,取得家长的共识。同时,还可向家长传授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方法,并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挫折教育,避免出现家庭教育抵消学校教育作用的现象,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很多,在素质教育环境中,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培养愈来愈不容忽视的今天,班主任应结合实际,用好用活这些方法,并创造性地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每一个学生充满积极进取的信心,乐观向上,奏响生命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