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跟海洋有关的小知识

跟海洋有关的小知识

发布时间: 2022-11-20 14:43:27

‘壹’ 有关大海的知识有哪些

1、洋流海洋深度:海洋平均深度约为3.7公里。从一般深100-200米的大陆棚坡折开始,大陆坡一路降为广阔的深海平原。约有75%的海床深度在3-6公里间,只有约1%的深度更深。最深的水域分布在较窄的海沟中,其中大部分与太平洋岛弧有关,目前已知最深的是马里亚纳海沟的11034米。
2、大海的特征:大海的许多重要特征皆由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决定,此外再加上压力,便决定了海水的密度。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其表面吸收的太阳能,而表面的水温会随纬度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但表面温度的分布却明显受到表层洋流的热传导以及诸如涌升流等其它区域性特征之影响,广阔海洋的温度从不到-1℃直到28℃(30~82℉)不等。
3、大海中的物质:海水含有各式各样溶解的无机物,有机物,气体和有机物。除了以上溶解成分,它还含有悬浮微粒物质(如浮游生物)。除了水之外,最丰富的无机成分依序为氯化物、钠、硫酸盐、镁、钙、钾和重碳酸盐等。

‘贰’ 关于海洋的冷知识

蓝色玻璃弹珠


地球刚刚诞生的时候,没有任何液体水存在。


在被陨石疯狂撞击的时候,水分被带了进来,并且通过火山爆发时的水蒸气释放出来。


在地球冷却之后形成云,想不开下了千万年的暴雨,汇聚形成了 海洋。



海洋作为地球老炮儿,已经存在了40亿年了。


包含了地球上97%的水, 体积和成分基本都保持恒定。


如果把海水抽干能做成一个直径1380公里的球。



因为表面71%被海洋覆盖,地球看起来像一颗 蓝色玻璃弹珠。


南半球的海洋覆盖比北半球多20%,南半球也被叫作水半球。


单身久了,看地球都觉得眉目清秀~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人们用互联网思维把海洋划分为 五大洋。


太平洋 面积最大,占了地球海洋面积的一半,也是最深的海洋。


想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时候经常被风暴按在地面摩擦,但在太平洋110天的航行没有遇到一次风暴,太平洋因此得名。


大西洋 面积只有太平洋的一半,世界75%的海港位于大西洋两岸,经济贸易交往频繁。


印度洋 大部分区域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也被叫做热带海洋。



南大洋 围绕南极洲,漂浮着巨大的冰山,10万吨以上的冰山就有20万座。


北冰洋 面积最小,深度只有太平洋的四分之一,常年覆盖无法融化的冰盖。



为海洋带盐


当地球上第一块大陆形成之后,雨水侵蚀岩石把溶解到水中的 矿物质, 以每年25亿吨的速度带进了海洋。


地球上每种已知的天然元素都至少以微量的形式溶解在海水中。



目前,海水中溶解了3.5%的矿物质,其中含量最大的就是最普通食盐 氯化钠。


因此,海水不能饮用,不能灌溉农作物,对很多物体都有腐蚀性。



海水盐度受 降水量和蒸发量 影响,在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南北纬30度附近的海域盐度最高。



红海、波斯湾 海水盐度甚至可以达到4.2%。(什么是红海 点这里 )


在蒸发小的 波罗的海 盐度经常低于1%。



海底漫步


说句实在话,今天人类对于海洋底部的了解比月球表面还少。


1872年, 挑战者号 科学考察第一次对于全球海洋进行综合性考察,复杂的海底地形才展现在人们面前。



最初人们用一根绑了重物的绳子测量海底深度,今天人们用回声探测、卫星高度计来测量海底深度,能够精确到几厘米的变化。



海洋的 平均深度是3729米, 远远高于陆地的平均高度875米。


深度超过3000米的海洋面积占了总面积的71%。


海洋底部和陆地一样跌宕起伏,有高山有平原,有峡谷有深沟。



海洋中有30多条海沟,深度都在6000米以上。(什么是岛弧和海沟 点这里 )


最深的地方位于 马里亚纳海沟 靠近关岛的地方,沟槽底部被叫作挑战者深渊。


深度接近11000米,美国导演卡梅隆是首位潜水到底部的人。



大洋中部海底还有长达8万多公里的磅礴山脉,叫作 大洋中脊, 相当于陆地山脉长度的总和。(什么是大洋中脊 点这里 )



海底的火山被叫作 海山, 据估计,世界上一共有100万个海山,有些海山庞大到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什么是火山岛 点这里 )


美国夏威夷的冒纳凯阿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海山,从6000米深的海底上升到海面以上4205米。


冒纳凯阿山非常亲民,普通游客都能开车上山顶。



浪迹天涯


海水在风或者海水密度差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叫作 洋流。


因为洋面上的风经常稳定地向一个方向吹动,驱动大洋表层(海面下300米)的水流形成5个巨大的环流。


每个环流都在南北纬30度的亚热带区域,也被叫做 亚热带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环绕,南半球逆时针环绕,把温暖的热带暖流带到两级,再把极地的寒流带到热带。


环流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慢,一个漂浮的小黄鸭沿着北太平洋环流走一圈大概要6年,走完北大西洋环流要3年。



一般情况下,大洋西侧是强劲的 暖流, 规模大流速高,一般高温、高盐高透明度,看起来格外蓝。


例如大西洋的从墨西哥湾北上影响欧洲的 湾流, 还有太平洋的从菲律宾东部,经过中国台湾北上日本的 黑潮。



大洋东侧是 寒流, 一般流速小,透明度小。例如太平洋的 加尼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等等。


环流中间的海域风力微弱,海面平静,具有最大的透明度,也是海洋生物最少的地区,被叫做海洋荒漠。


例如北大西洋环流中央的马尾藻海,海水透明度非常高,因为常年无风给古代航船带来困扰,后来在文学作品中被魔改成死亡之海。



幕后推手


海洋和大气是一对CP,是 世界气候形成的幕后推手。 (什么是大气 点这里 )


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明显的冷热差异,形成了风向随着季节改变的 季风。


这种差异在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和最大的太平洋之间特别明显,形成了直接影响亚洲东南部人民生活的季风气候。(什么是季风气候 点这里 )


此外, 洋流 也在暗戳戳地影响气候。


暖流流过之处,温暖湿润,寒流流过之处,寒冷干燥。


北大西洋湾流 让西欧地区的冬天非常温和。


英国伦敦的纬度比中国哈尔滨还高10度,但冬天温和到河流不结冰。



受寒流影响的美国加州夏季气温,要比同纬度地区低6度。


寒流冷却大气容易形成海雾,才会出现旧金山盛景—— 雾锁金门。



寒流还能加重干旱, 秘鲁和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和非洲南部的纳米比亚沙漠都是因为寒冷的近海水域冷却大气,而造成降水减少形成的。(什么是荒漠 点这里 )



也是在遥远的秘鲁沿岸,本来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一直偏低。


但每隔那么几年的圣诞节前后,就会出现一股子暖流,让大量冷水鱼不治身亡。


这种海水温度变化被称为 厄尔尼诺现象, 发生的时候全球气候都会发生异常。



南美洲的荒漠会出现倾盆大雨洪水灾害,降水量是多年平均的340倍。


而印度、印尼等国家出现严重干旱,甚至中国南方夏季洪水都和厄尔尼诺相关。(什么是洪水 点这里 )



衣食父母


人类虽然在陆地上生活,但 海洋生物是一大蛋白质来源。


科学家推算,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相当于陆地耕地面积提供食物的1000倍。


目前,人类捕捞和养殖的范围只占了海洋面积的10%。



寒流暖流交汇区, 海水发生搅动,就会形成 大渔场, 例如日本北海道渔场、欧洲北海渔场,还有曾经的加拿大纽芬兰渔场。


因为渔产丰富,在很长一段 历史 时期,日本人都不吃四条腿的动物。



曾经,加拿大纽芬兰渔场鳕鱼多到可以踩着鱼背上岸,鳕鱼供给欧洲,才有了英国那个不走心的国菜——炸鱼薯条。



当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之后,来自于海洋深处的海水会上升。


这种 上升流 带来下方的浮游生物,吸引鱼群,纳米比亚和秘鲁海岸的渔场都是这样形成的。



秘鲁国菜叫 Cebiche, 就是一种用柠檬汁腌制的鱼肉和海贝,特别酸,大部分中国人都受不了。



此外,海洋中还埋藏着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磷钙石等 矿物资源。


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油气资源埋藏在海底,波斯湾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占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什么是石油 点这里 )


未来的未来


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诞生在海洋之中,海洋也孕育了整个人类文明。


今天人类的70%以上,超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都距离海岸不足100公里。


但因为人类的贪婪, 悲剧每天都在海洋上演。



人类对于鱼翅汤的渴望,导致每年有7000万条 鲨鱼 被割下鱼鳍之后抛尸大海。



日本、挪威、丹麦等国家 历史 上有 捕杀鲸鱼 的传统,延续至今次次都是血染大海。



因为 过度捕捞, 中国第一大渔产——大黄鱼从商业角度已经灭绝,甚至加拿大纽芬兰渔场已经成为一个传说。


人类丢弃的 塑料垃圾 进入海洋随时成为动物的死亡陷阱。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 海洋温度升高, 导致大量珊瑚白化濒临死亡。(什么是珊瑚海岸 点这里 )



浩瀚深邃,神秘莫测,承载无数未知。


我们从海洋走来,无论终将去往何方, 海洋都是人类乘风破浪的渴望。


希望未来的未来,你我漂洋过海,不要对白变成独白。


‘叁’ 有关海洋的知识

1.人们常喜欢用蓝色来形容海洋。其实海水的颜色,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还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蓝色。
海水和普通水一样,都是无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决定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射人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紫光的波长最短,反射最强烈,为什么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学实验证明,原来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见的,人的眼睛对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视而不见,相反,人的眼睛对蓝、绿光却比较敏感。

另外,由于太阳时而隐没在云层之中,时而透过云层放出光芒,海洋的颜色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海洋的颜色还取决于太阳离地平线的高度。

2.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陆地上有的基本都有

‘肆’ 关于海洋的知识 关于海洋的知识简单介绍

1、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2、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3、海洋蓝色原因: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所组成。这七种光线波长各不相同,而不同深度的海水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束。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光束射入海水后,先后被逐步吸收,而波长较短的蓝、青光束射入海水后,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细的、悬在海洋里的浮体,便向四面散射和反射。特别是海水对蓝光吸收的少,而反射的多,越往深处越有更多的蓝光被折回到水面上来,因此,我们看到的海洋里的海水便是蔚蓝色。

4、海洋里的矿物质:稀锰结核、石油、海底热液矿藏、镍、铜、钴、盐。

5、海洋动物:

(1)光照区:(水面至水下200米)生活着大量的浮游生物、海藻以及珊瑚礁生物动物中除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外,还有大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水母、头足类等,以及海洋爬行动物、海鸟等

(2)弱光区:(水下200米至1000米)生物多数长有大大上午眼睛和发光器官,还有一些动物白天躲在弱光区,夜间则到浅层水域去寻找食物。

(3)深海区:(水下1000米以下)太阳的光线从来照不到这里,终年漆黑一片,也少有沉落的食物,在更深的海下就很少有动物能够生存。

6、海洋中的食物链最底层是浮游植物和微生物,它们的数量一旦发生变动,将会产生“蝴蝶效应”,从而影响到整个海洋的生态系统。

‘伍’ 关于海洋有哪些知识

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近四分之三,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若以体积衡量,海洋占据生物在地球上所能发展空间的99%。海洋的温度、化学成分、洋流和生物影响着全球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如雨水、饮用水、气候、食物等都是由海洋而提供和调控。
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因为地球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一个“大水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46%、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屿包围。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欧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红海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

‘陆’ 海洋的小知识有哪些

1、“海洋”名词解释: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2、海洋的形成:

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

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

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几百年。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2)洋: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

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5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南冰洋。

‘柒’ 有关海洋的知识

1、海洋蓝色原因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所组成。这七种光线波长各不相同,而不同深度的海水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束。

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光束射入海水后,先后被逐步吸收,而波长较短的蓝、青光束射入海水后,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细的、悬在海洋里的浮体,便向四面散射和反射。

特别是海水对蓝光吸收的少,而反射的多,越往深处越有更多的蓝光被折回到水面上来,因此,我们看到的海洋里的海水便是蔚蓝色。

2、海洋里的矿物质

稀锰结核、石油、海底热液矿藏、镍、铜、钴、盐。

3、海洋动物

光照区:(水面至水下200米)生活着大量的浮游生物、海藻以及珊瑚礁生物动物中除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外,还有大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水母、头足类等,以及海洋爬行动物、海鸟等

弱光区:(水下200米至1000米)生物多数长有大大上午眼睛和发光器官,还有一些动物白天躲在弱光区,夜间则到浅层水域去寻找食物。

深海区:(水下1000米以下)太阳的光线从来照不到这里,终年漆黑一片,也少有沉落的食物,在更深的海下就很少有动物能够生存。



(7)跟海洋有关的小知识扩展阅读:

海洋动物划分:

1、按生活方式划分

海洋动物主要有海洋浮游动物、海洋游泳动物和海洋底栖动物三个生态类型。

2、按分类系统划分

海洋动物共有几十个门类,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等三大类。

海洋无脊椎动物,占海洋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最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等。

海洋原索动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等。

海洋脊椎动物,包括依赖海洋而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网络-海洋

网络-海洋动物

‘捌’ 海洋知识30——70字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8)跟海洋有关的小知识扩展阅读: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特别大的影响。

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3.5%,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

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500英尺的盐层。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成云致雨,重新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

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六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玖’ 夏天到了,有小伙伴去海边玩吗给你带来十个关于海洋的小知识

1.鲸落——巨鲸落,万物生。

当鲸在海洋中死去, 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海底,生物学家赋予这个过程一个名字——鲸落(Whale Fall)

一座鲸的尸体,可以供养一个小型的海洋生物世界的生态循环系统长达百年,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2490个生物体是依靠鲸落生存的。

2.鲨鱼不吃人。

世界上的鲨鱼有三百多种,它们一般不吃人,在人类出现的亿万年前就开始进化了,人类根本不在它们菜谱中,大部分鲨鱼吃的是比它们小的鱼或者是无脊椎动物,一些更大的鲨鱼吃海豹海狮以及其他哺乳动物。

三百多种鲨鱼中,只有其中的12种袭击过人类!(相比较之下,人类对鲨鱼的伤害远大于鲨鱼对人类的伤害)

3.海洋中拥有地球上95%的生物。

可能在很多人的心里,都会认为陆地上的生命体更多一些,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根据美国科学说法,地球上有95%的生命是水生生物,这意味着我们这些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只是很小一部分,其实如果从面积比例来考虑的话,也就可以理解了,而且海洋里有许多至今仍然未必发现的神秘生物。

4.海洋有多深?

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扔进已知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你需要再潜水两百多米才能看到峰顶。

5.世界上最大的海:珊瑚海。

总面积达479.1万平方千米,南北长约2250千米,东西宽约2414千米,平均水深2394米,最深处则达9174米。

珊瑚海因有大量珊瑚礁而得名,以大堡礁最着名,世界有名的大堡礁就分布在这个海区。大堡礁南北绵延伸展2400千米,东西宽约2 150千米,总面积8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珊瑚体。

6.每年都有总量达140亿磅 (63亿公斤) 重的垃圾被丢进大海。(不知道谁统计的,感觉错不了。)

7.全世界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而这71%之中,有95%是我们人类还未 探索 过的。

8.海水之所以是咸的,是因为陆地上的许多河流最后都会流入大海,而这些河流在流经陆地时,会夹带大量的含盐矿物质,最后汇聚在一起形成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

9.地球上的氧气70%来自海洋中的藻类植物。

10.世界海洋日。

2008年12月,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将每年的6月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

设立海洋日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国作出特别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庆祝和宣传活动向政府和公众宣传海洋,提高人们的海洋意识,强调海洋在造就和维持地球生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强调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性,保持海洋的持续发展和海洋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海洋国际合作。

‘拾’ 关于海底的知识

海底指海洋的深水下面,海水和陆地的接触面。海洋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

到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家们才能用先进的技术测绘出海底世界。测绘结果显示:海底有座相当高耸的海洋“山脊”,形成了一道水下“山脉”,绵延约83683.6千米,穿过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断裂谷;

断裂谷里不断地冒出岩浆,岩浆冷却后,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脉,这个过程就叫海底扩张,而这些新生的海底山脉则称为海岭。由于断裂谷里添了新岩石,断裂谷两边的岩石就逐渐远离了洋脊中央。所以,距离“山脉”越远的岩石就越古老。

当海岭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后,断裂谷的岩浆还会继续喷出,它们起着“传送带”的作用,把一条条新海岭从地壳岩层中推送出来,同时又把它们慢慢地从地壳岩层中推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达到新生和消长的平衡。

海底火山

形成于浅海和大洋底部的各种火山。包括死火山和活火山。

地球上的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处,而海底火山大多分布于大洋中脊与大洋边缘的岛弧处。

板块内部有时也有一些火山活动,但数量非常少。

海底火山可分3类,即边缘火山、洋脊火山和洋盆火山,它们在地理分布、岩性和成因上都有显着的差异。

海底火山喷发时,在水较浅、水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常有壮观的爆炸,这种爆炸性的海底火山爆发时,产生大量的气体,主要是来自地球深部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及一些挥发性物质,还有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及炽热的熔岩喷出,在空中冷凝为火山灰、火山弹、火山碎屑。

地中海就曾借助火山灰出现过"火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