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班家园共育开园前活动要点
小班家园共育的目标
明确小班家园共育的目标,是小班家园共育得以良好开展的前提。小班家园共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环境、愿意和别人交往、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个性和社会性的协调发展等。
小班家园共育的内容
小班家园共育的内容应该多样化和丰富化,可涉及以下方面: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等。
小班家园共育的形式
家园共育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除了开展家长会、举行亲子活动和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等,还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开展家长—教师岗位一日体验活动、做好家访和家长问卷调查工作以及定期举行育儿经验交流活动等。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活动形式,最主要的是将活动落到实处,教师应该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与家长进行家园共育合作,而家长则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活动。
小班家园共育的实施策略
1. 家长方面
(1)改变家长家园共育的观念
一些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观念认识不够。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幼儿的一切发展全靠老师来教,很少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等,往往只关注幼儿的饮食、睡眠和情绪问题,而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品德素质等很少过问;或者觉得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味听从教师,很少和教师沟通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处于被动状态。要切实搞好家园共育工作,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家园共育观念,让家长意识到教育孩子是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责任,双方应积极沟通,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达成一致,形成教育理念的共识,才能很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2)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优势
首先家长的职业优势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其次是家长的个性优势,将不同家长的兴趣和爱好与幼儿园的发展相结合,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更广阔的范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可以进行区域游戏, 通过利用家长资源, 老师收集了很多与区域主题相关的废旧物品, 经过清洁处理后投放到孩子的区域活动中供孩子们操作探索, 有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都加强了;同时,可以结合幼儿园教育内容,请家长到幼儿园给孩子上课,展示家长的才能。通过这样的互动参与, 加深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也促进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师方面
(1)提高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家长家园共育的意识
教师在家园共育合作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家园共育工作质量的好坏。一方面,教师要熟练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掌握有效指导家长教育幼儿的方法。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在平等的原则下,充满责任心和爱心,让家长看到教师的辛勤劳动,从而促进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理解,赢得家长的信任,为家园共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将家园共育工作落到实处。
(2)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交流
不管教师与家长的育儿观念存在多大的分歧,但是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即通过双方的合作,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改变家长在家园共育中所处的被动地位,寻求家园共育的最佳形式。而家长也需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活动,并为教师的活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在实际开展的亲子活动中,大部分家长都能积极配合完成,并且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高,个别家长由于有特殊情况实在没办法完成的,教师应当给予理解,并告知家长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活动。这样,既理解了家长的难处,又提高了家长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使得班级共育工作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3)家长与幼儿园互通反馈信息
随着家园共育工作开展,家长的思想会不断地变化。因此,家长与幼儿园必须注重互通反馈信息,这样才有利于家园共育工作的进一步改善。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家园的沟通, 首先是为家长提供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可以改进家长会的形式, 原来的家长会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 现在我们改用了家长座谈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让大家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 从而消除隔膜, 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举行家长会以前, 老师提前向家长做问卷调查来收集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在教师召开家长会时把问题抛出, 进行小组讨论拿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后, 在同一时间, 父母也可以分享良好的教学经验。这种参与式的讨论让每个家长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进行良好的对话和沟通, 并有效地解决实质性问题。同时能帮助教师发现家园共育工作的不足,及时调整方向,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合班级幼儿及家长情况开展具有本班特色的"家园共育"系列活动
①根据本班幼儿的薄弱环节,例如:“自主进餐”、“生活自理能力”及多数幼儿存在的"挑食、偏食"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型家长交流研讨会”,由家委会成员及幼儿能力较好的家长介绍经验,以点带面的进行,并及时把幼儿的进步告知家长。
②定期举行育儿经验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班级家委会"的作用,由教师与家委会共同商讨,开展有针对性的家长专题讲座。结合不同时期家长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经验材料,向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例如:孩子在家中任性、发脾气的原因及对策。教师也可结合平时家园工作中的一些个案和家长进行交流和讨论,交流结束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为孩子制定有针对性的成长方案或短期成长计划,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㈡ 小班家园共育内容是什么
家园共育内容如下:
一、幼儿健康性格该如何培养。
二、教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三、让孩子早睡早起少吃零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交流方式:
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而是当家长发现问题了,就要去找老师。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减少保留意见。
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
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
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
㈢ 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
幼儿园放假前做好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
有句话说的好:“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出现分歧会使夹在两者中间的幼儿无所适从,而良好的家园关系形成的合力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幼儿园来说,建立良了的家园合作关系意义重大。为了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应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一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非常大,孩子每天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家长朋友们也应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掌握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工作之余牺牲一点娱乐、聚会时间,学一些幼教知识,了解一些新的幼教理念,了解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怎样做才能和老师配合好,共同教育好孩子。我想通过阅读刊物或网上的家教文章,或与同事朋友交流一下育儿心得等等方式,能学习到一些家教知识,来提高自身的育儿素质。这样就能更好的解决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与幼儿园的教育相吻合,而不是背道而驰。
第二、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
如:六一及新年的节日联欢会、每年的亲子运动会、各班级举办的家长会、亲子活动等,这样家长们能亲自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性质、课程设置、目标等。并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同时也培养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也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不足,有针对性的与老师配合,给孩子以帮助和教育。
第三、家长的教育观点应与教师一致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一些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家园主动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四、提高家园双方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合作双方在工作中可能会有很多矛盾,如果矛盾激化就可能使合作破裂,甚至造成更坏的影响。家园合作和其他的合作工作一样存在合作双方的矛盾问题,这就要求合作的双方具有一种平等的态度,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围绕着“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个核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责任分明处理合作中的矛盾冲突。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是必然趋势,而在其中起领导作用的教师和幼儿园应真正家园合作社为自己的重要的工作之一,并认真思考挖掘符合本地区、本园实际情况的家园合作方式,使观念和口号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3)小班家园共育小知识扩展阅读: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㈣ 如何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既是幼儿成长的需要,也是民主、平等、和谐家庭氛围的需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要幼儿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结合家园同心,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方法: 一、前言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园内生活活动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对家庭教育相关方面进行研究和指导,提高家长素质,更新家长尤其是祖辈家长的育儿观念,有效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从小班开学初,我班就同家长紧密配合,加强家教指导,共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通过几个月的家园合作,探索到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一些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在易读易记的儿歌、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培养自理能力“好奇者,知识之门。”我们充分利用小班幼儿好奇、善模仿的特点,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故事、儿歌,让他们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掌握技巧,学习本领。如:学穿开衫时,我们用儿歌指导幼儿学习:抓领子,盖顶子,小老鼠钻洞洞,吱吱吱,出来了。这样一来,幼儿很快就掌握了穿开衫的方法。 与此同时,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跟他们交流,给予必要的指导。特别是一些祖辈级的家长,因为长久在农村,一些陈旧的观念是根深蒂固了,对他们更是需要我们耐心指导了。让他们明白“树大自然直”的想法是不对的,使家长明确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应从哪里起步,着眼点在哪里等等,并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的方法。家长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也增强了信心。这样,指导与协助相结合,家园共育,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在各种游戏中培养自理能力“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在玩游戏时,他们的大脑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在这兴奋状态下,孩子学习某种东西,形成某种能力就比较轻松、比较迅速,不仅没有精神压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因此,就幼儿而言,游戏就是生活,游戏就是学习。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口吻,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鼓励他们自主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在游戏中提高生活技能。如:我们在操作区放置一些娃娃、小衣服等,让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在游戏操作中让幼儿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又如:在墙壁上用旧的麻布袋和牛奶瓶布置成一幅美丽的画,在背景图树上钉上些纽扣等,让幼儿随意设计、制作画面内容,使他们在扭扭扣扣、撕撕贴贴中培养和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同时,通过用稍夸张的动作学习、模仿一些洗澡、洗手等卫生行为,巩固和强化幼儿的自理技能。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还通过各种指导活动,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如:家长开放活动、经验交流会、家园联系册、网络资源等,让家长明白,教育小班幼儿必须以游戏的口吻、形象生动的语言,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千万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 四、在多鼓励、多肯定中培养自理能力“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这句话对小班幼儿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小班幼儿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往往是言行不一致的。在做事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错误。这时,我们千万不能责备他们,更不能惩罚他们,而应先鼓励、肯定幼儿做得对、做得好的地方,特别是能力较差的幼儿要给予更大的帮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如:在吃饭时难免会把米粒撒在饭桌或者地板上,经过老师的不断提醒,幼儿会逐渐掌握吃饭的技巧,这时我们不妨对他们说“你真行!”、“你真能干!”、“老师可喜欢你了!”等,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就让幼儿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对自己的独立就会充满信心。,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幼儿的失误之处,我们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让幼儿感到自己再加把劲就可以做好,甚至做得更好。这样既保护了幼儿自己做事的自觉性、积极性,又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对家长进行了育儿知识专题讲座、家长育儿沙龙等活动,让家长明白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鼓励和肯定为主,对幼儿应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 五、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也不是学会了就可以放松要求的,要坚持不懈。作为家长,态度应该是:幼儿是否学会都要沉住气,让他们自己去做,家长可以在旁保护、指导,幼儿能做的事情一定让他们自己去做,大人不能包办,这就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保持教育的一致,互相配合支持,才是有利于幼儿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 六、总结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既是幼儿成长的需要,也是民主、平等、和谐家庭氛围的需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要幼儿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结合家园同心,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㈤ 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一、多种形式的交流,促进家园的信任
1. 首先,每一位幼儿在入园后建立了宝宝档案,内容不仅包括幼儿的乳名、特点、爱好等,还有幼儿的整体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每位幼儿的特点并能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也让家长的顾虑消息,同时幼儿也会尽快的适应集体生活。其次,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介绍全园或全班教育工作情况,讨论有关幼儿的个别问题或教育问题,向家长提出要求的一项教育活动。
2.我们教师都要每天面对家长的叮嘱和请求,这是家长对我们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考验,更是拉近家园间情感距离的桥梁,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晨间的工作是繁忙的,家长的叮嘱也是各有不一。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更好的得到照顾,我们在门口增添了“教师备忘录”,请家长把幼儿在这一天需要特别关注的事写下来,这样教师可以按照家长的嘱托照顾每个孩子。如婷婷的体质不太好,总要吃药,所以在中午前半小时服药。还有媛媛昨晚发烧,今天有点好转,让她多喝点水,有事打电话等等。所以这个小小的备忘录拉近家园的距离,还让家长更加的信任。
3.家庭访问是幼儿园进行家长工作经常性采用的方式之一。通过家庭访问,我们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幼儿家庭的思想、经济、文化综合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内容和方法等等。找准切口,让幼儿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长。
二、从细处入手,取得家长信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关键。
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对教师的信任,是做好家长工作重要的一环,只有信任,才能有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有配合。因此,要做好家长工作,要从细处入手。
1、家访,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第一步。
新生入园的家访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孩子的一些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观点、教养态度及对幼儿园的需求等,以便孩子入园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对孩子入园前进行家访,让孩子在入园前认识老师,与老师建立初步的情感,可以减缓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使之能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也使家长看到教师的细致工作态度,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使之产生好感。
2、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时间,灵活与家长沟通,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重要环节。
老师每天与家长接触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互通信息,使家长了解孩子当天在园的情况,对待家长决不能仅用一句“挺好的”来应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小班新入园的孩子,吃喝拉撒睡是新生家长尤为关注的问题,教师哪怕就一两句话,也会使家长感觉到教师在关注自己的孩子,也会觉得满意。
3、细致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是家长了解、信任教师的有效途径。
幼儿的成长档案,是建立在教师细致观察基础上的。在幼儿成长档案中,教师随时记录孩子在园的表现、行为、趣事,以及教师通过某件事对孩子的进一步的了解,或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帮助幼儿改进、克服自身的缺点使之进步及提出一些建议供家长参考等,使家长通过幼儿成长档案,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及发展,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从而在教育孩子上产生共鸣。
4、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赢得家长的信任。
记得有一段时间,班级马晨云小朋友不爱吃饭,妈妈领他看了中医,说是脾胃不好,还开了排号药。妈妈想让她在家休息,按时吃药,调养一段时间,可孩子不愿意。在了解情况后,提议把药带到幼儿园来,由老师喂他吃药。我每天都按要求用温水按时、按顺序得给孩子喂排号药,并注意一日三餐不让她吃禁食的食物。每天离园时我都告诉家长:“今天的排号药我给孩子按时服了,您放心吧。”
㈥ 幼儿园如何做家园共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实践科学育儿中家园合作的多种途径
家园共育合作不能只是开两次家长会,搞个家园联系栏,而是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与发展情况进行经常的各种活动。开展家园共育合作活动目的是使家园教育有机联系,密切配合,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常见家园共育合作活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日常交流
教师要把握好家长接送幼儿入园离园的短暂时间与家长接触,了解幼儿概况;将幼儿一日活动记录下来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班级活动;教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校信通等,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交换孩子的成长进步,关注幼儿在园在家存在的问题与需要,以便采取措施,使幼儿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开放日活动
开放日活动能够使家长看到孩子的真实情况,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及存在的问题,了解老师的常规训练及教育方法,以便于家长在家里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
(三)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从事不同工作,他们具有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除了请家长当老师讲课外也可组织孩子参观家长工作单位——工厂、邮电局、消防队、养殖场等,请内行的家长作适当介绍,使孩子获得初步的社会知识,这样做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四)开展行之有效的家园共育亲子活动
孩子家长共同参与活动,不但使活动能顺利进行,培养了孩子的活动毅力,还能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孩子的心理获得安全的满足,心智的发展与人格的建构获得有效的保障。并让家庭成员之间充满平等、尊重、关爱的氛围和气息。幼儿园开展经常性的亲子活动,这对丰富幼儿的生活,增进他们的知识体验,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十分有利。
(五)家委会的桥梁作用
要充分发挥各级(幼儿园、班级)家长委员会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幼儿园与家长间的纽带,增强教育合力。家委会应参与幼儿园管理,共同讨论审议工作计划,大型共育活动家委会应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家委会还可配合园方做好期末家长评议工作,召集家长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伙食、保健以及教师的教态与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并将评议情况收集,转达给幼儿园,以便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㈦ 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
家园共育一直是我们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今我们把家长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同时,使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㈧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内容
上网搜索。只要跟孩子有关的都可以网上写。比如。 幼儿健康性格该如何培养? 家庭育儿接受启蒙的地方,在这里幼嬉戏斗玩。孩子的健康性格,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性格健康发展呢?以下几点愿与各位父母共飨。 一、民主、和谐不可少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二、尊重孩子是基石 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家长要慢慢学会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常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万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小,认为随意斥责或辱骂孩子无关紧要。更不要嘲弄、讽刺孩子。 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心理压力、学习负担却重了,究其原因就是成人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要达到自己规定的目标,而且常用命令、指责的语气对待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三、培养孩子生活独立是法宝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家长把握不了尺度造成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让孩子在生活上完全依赖成人,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不利于孩子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形成。 四、幼儿活泼开朗和爱心交际能力不能乏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多观察、少干涉,让他在逐渐的交往中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学会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孩子健康性格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长期坚持才能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