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经络小知识
扩展阅读
儿童文学观有哪些 2024-09-25 11:19:28
儿童检查智力去什么医院 2024-09-25 11:19:23
知识时间英语 2024-09-25 11:19:21

经络小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4-15 08:16:33

Ⅰ 经络究竟是什么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Ⅱ 有关经络方面的知识在什么地方可找到

经络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络是什么,存在于人体何处?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问题既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奥秘。至今,尽管有关经络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假说论证,就其总体来说,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学说的形成、积累阶段。因此,有关经络的科学结论还需要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与研究。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着——《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着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医研究者的任务。

循经传感探经络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经络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古人所说的经络是否真实存在。当时,有人认为古人所说的经络就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血管,并不存在一套独立的经络系统。另一方面,国外有人声称发现了经络的实体,结果被我国学者证明是一种假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在针刺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人接受针刺治疗时,会产生一种沿经脉路线移动的感觉。后来正式命名这一现象为循经感传现象,能产生这一现象的人称为“经络敏感人”,但这类人只占人群中的很小一部分。循经感传现象的发现扭转了人们认为经络就是血管的观点,因为血管显然无法形成这种感觉循经移动的现象。另外,人们还发现循经脉路线的皮肤电阻较低,这些现象为验证经络的客观存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到了七十年代,人们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循经感传的一些奇异特性:

●速度较慢,为每秒厘米量级。

●可被机械压迫和注射生理盐水及冷冻降温所阻断。

●可出现回流和乏感传。

●可绕过疤痕组织及通过局部麻醉区,可趋向病灶。

●循经感传的路线上有时出现血管扩张、轻度水肿并可测出肌电发放。

●发现部分截肢病人在截肢部位出现幻经络感传。

这些现象使人们对经络的认识走向复杂化,因为单纯的神经传递或血液流动均无法解释上述特点。不过,由于循经感传的这些特性主要依赖病人的主观感觉和描述,其直实性要打一定折扣,故而同期进行的一些可见经络现象和经络客观检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包括刺激穴位时循经出现的皮肤过敏、色素带,沿经检测到微小声波(循经声发射)、隐性循经感传(一种90%以上人都存在的经络敏感现象),以及其他一些循经物理特性。

八十年代中期,经络的研究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经络课题,即“七五”国家攻关课题——“十四经循经路线的客观检测”。这时,科学家们已不满足于通过主观感知等简单的手段说明经络的存在,而是试图通过更科学的手段证明经脉路线的客观存在。这期间的最重要发现莫过于用γ照相机拍摄到同位素循经脉路线运动的轨迹。使用生物物理学手段对经络进行研究成为经络研究的一大特点,研究者先后发现经脉路线上具有低电阻、高声振动和较好的声光热传导以及同位素迁移等物理学特性。这些工作被总结在一部重要经络研究着作——《针灸经络生物物理》之中,它是客观证实经络存在的一个里程碑。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先后进行了“八五”和“九五”两个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从现象逐渐深入到本质,课题围绕着循经感传的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和经脉线的理化特性三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若干个假说:

●神经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果。

●体液论:认为中医经络中的气血指人体中的各种体液,经络是体液运行的通道,体液运动刺激神经产生循经感传。

●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传输渠道。

Ⅲ 谁知道人体十二经络的相关知识

人体十二经脉概略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

十二经脉分类表: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于

内侧,阳经行于外侧)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前部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部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后部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前部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中部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后部

二、、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即: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就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2、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在四肢部,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面。外侧分三阳,内侧分三阴,大体上,阳明、太阴在前缘,太阳、少阴在后缘,少阳、厥阴在中线。在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项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在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部),太阳经行于后(背、腰部),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部。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人体经络分布示意图:

3、表里络属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在循环路线上,凡是有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由于手足阴阳十二经脉存在着这种表里关系,所以在生理上是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是互相影响的。

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不仅由于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相为表里的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如心火可下移小肠等。在治疗上亦相互为用,相为表里络属的两条经脉的俞穴可交叉使用,如脾经的穴位可用以治疗胃或胃经的疾病。

4、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内外,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示意图:

Ⅳ 什么是经络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中医用了几千年的名词,中国人数千年前就发现某些人生病时身体会出现红色发烫的线条,按摩那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那种人一般称之为经络人,只有很少人有这种情形。因此,可以说经络学说是从治疗经验中发展出来的,是中医最重要的一部份。

我国在汉朝时曾经处决一个名为王孙庆的叛党头目,将其进行活体解剖,然后将细竹片放入血脉中,观察其流动。结果发现人体的血脉(血管)和医典中的经络不相吻合。这次的实体解剖,就经络学来说是一次失败的实验。因此,在中国的医学领域中,从此就放弃了解剖人体,解剖学在中国成为验尸官所必需了解的知识,而不是医生所必需学习的功课。

后来西方的解剖学传入中国,中国的医生在解剖中找不到经络,加上当时的中国国力薄弱,整个社会正进行全盘西化的改造,西方的所有科学都被中国人认为是先进的象征,中国人的自信心完全丧失。对中医的态度也一样,特别是西医对一些致命传染病的明确疗效,更让人们对中医失去了信心,甚至一度认为中医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玄学,在汪精卫主政的南京伪政权,还曾经考虑立法废除中医。

1960年代,北韩有一个名为金凤汉的科学家,宣称找到了经络,并将之命名为“凤汉管”,这个发现轰动了全球医学界,也引发了各国对经络研究的兴趣,日本随即组织了大批的科学家进行经络的研究,扬言在十五年内解开经络之谜。当然视中医为祖先遗产的中国也很紧张的组织了大批的科学家到北韩去实地学习,并加紧研究,深怕这个祖先遗产的谜由其它国家先解开来。接下来的几年,全球科学家不断要求北韩公布研究成果,北韩却始终拿不出具体的证据,最终金凤汉由于拿不出具体的证据而跳楼自杀,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这件事使得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非常尴尬,许多人放弃了研究,更有偏激的人根本否定了经络的存在,经络成为谜信的一部份。一直到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国政府在北京向美国代表团实体演示针刺麻醉下的开心手术,那种血淋淋的神奇场面,使得参观的美国专家们惊得目瞪口呆。但是此时的中国医界,分成了两派,一派人认为没有经络只有穴位,否则不能解释针刺麻醉的现象,另一派人还是坚持经络的存在,但是提不出具体的证据,这些讨论也就愈来愈低调。

19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高层认为经络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必需投入资源加以研究,可是当时主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多数专家都反对,只有复旦大学的费伦教授(本书的指导教授)认为经络存在了几千年,虽然我们至今没有找到具体的证据,但是也有可能是我们过去使用的手段不对,或科技能力不足,今日科学进步了,也许有新的方法可以找到经络的证据。因此,力排众议,该项目以十三比一的投票比数差点被否决。由于反对的声浪太大,因此,这项研究仅拨了很少的经费,由费伦教授成立项目进行研究。

由于费教授是一个精于分子物理学的化学家,不是一个医生,因此对这项研究采取和过去的研究完全不同的方法。首先放弃传统上成立正式组织的方式,采用一种名为虚拟组织的新式组织,项目中没有全职的研究人员,完全视研究需要机动的调集上海各种相关科学家及设备,花了近十年时间,终于找到了几项经络存在的具体证据。

这个研究首先认为解剖学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一定不会有任何未发现的线状或管状组织,因此,将寻找的目标放在经络附近的组织分析,由于现代生物分子学进步,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方法远较二十年前进步得多,加上这个小组的成员不再以医界专家为主,而以化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等基本科学的专家为主,从物质最基本的规律做起,因此成功的机会特别大。

在这个研究之前,天津有一个小组在经络研究方面,曾经发现当针刺入穴位时,会使穴位周围产生大量的钙离子。那份报告并没有说明这些钙从那里来,从常识判断人体的钙主要在骨头中,但是骨头里的钙不可能在针刺的瞬间释放出来。因此,判断在人体的穴位附近应该存在着可以随时释放钙离子的钙库。找到这个钙库应该可以找到部份穴位的物质存在证据。

小组首先在活人身上对穴位进行三维定位,并在磁共振 (MRI) 设备下观察针刺时的实际落点。同时备用一条离体的人腿,同步进行解剖。中医的穴位依照不同的深度分为天、人、地三层,针灸时,到了每一层会有针感,患者会感觉到酸、胀、麻,而施术的医生则会有粘针的感觉,这个实验瞄准的是腿上胃经的地层。经过穴位定位进行解剖后,发现小腿上的胃经所有穴位的地层均停针于腓骨和胫骨之间的骨间膜上,这是一种结缔组织,以往对它的了解仅止于是人体组织之间的连结功能。

于是小组将该片骨间膜割下来,送到物理实验室,用质子加速器进行分析,发现有七种元素钙(Ca)、磷(P)、钾(K)、铁(Fe)、锌(Zn)、锰(Mn)、铬(Cr)等,在穴位和非穴位上的含量有40-200倍之间的明显差异,而一个穴位的直径约五至八毫米,所有这些富集的众多分子都只存在于骨间膜的表层,约一个微米的厚度。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成果,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经络存在的物质证据,从此没有人可以怀疑经络和穴位是虚无飘渺的了。

接着小组继续对这片骨间膜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它是由三条胶原纤维构成纤维条,再由五条纤维条卷成一束,数量繁多的这种线束结成片状,有点像计算机中的排线结构。再对这种胶原纤维进行分子层次的分析,发现它是由数种不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一种生物液晶态 (Bio-Liquid Crystal) 的物质。

根据物理学的常识,晶体结构的物质对声、光、电、热、磁等物理能量都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参考上海交通大学过去对特异功能人士的实验,知道气功师所发出的“功”当中,有很大的成份是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远红外光。因此,小组对结缔组织的物理特性测试,首先就从远红外光的透光性做起。很快的又得到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实验证明胶原纤维在径向对9-20微米的远红外线具有近100% 的透光率,横向方面则几乎完全不透光,也就是说对于该频率范围而言,胶原纤维具有光纤维的物理特性。

接着再从国外医学研究文献中了解,人体的所有组织,甚至小到个别的单一细胞,都至少有两根胶原纤维连结着,它很可能是人体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而人体各个脏器外部的保护膜,也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光纤维。中医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其中经脉是主干,在一般的中医经络图中主要画的就是经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几乎遍布全身,和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这项研究的论文1998年三月第一次发表在中国大陆的“科学通报”上,接着在2000年应邀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传统医学研讨会”中发表,也在2001年在“两岸中医药研讨会”中发表。虽然这些报告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这项研究最终将造成的影响必定远不止如此。

这项经络物质证据只是针对经络天、人、地三个层级中的地层所做的一小部份研究,除了这项证据之外,经络和穴位必定存在着其它的现象。上海复旦大学研究团队中的丁光宏博士所带领的小组,随后又发现人体的毛细血管多数呈不规则状,唯独在穴位点附近的毛细血管呈规则的并行线状,而且平行于经络。经过流体力学的计算,发现只要在相邻的穴位间有一定的压力差,在人体的经络中就会形成管线外毛细血管间的组织液流场。这有点像海洋中的洋流,没有管子,但有水流。这也很像在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荣卫之气的卫气,荣气是血管中的血液,这里发现的管外流场,很可能就是卫气。这项研究仍在继续进行中,受限于目前设备的极限仍很难在活体中直接观察到这个现象,而在死体上血压消失后经络根本就不再活动,也就无从看到这个现象,这就是经络研究中最大的困难,需要了解活体的细微变化。

这些经络附近的特异现象,可以说明人体的经络不是一个古代中国人想象中的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逐渐出现更多经络存在的证据。例如在“天”和“人”两层必定也有其它经络存在的证据,还待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发现。

生物进化的过程,最早是从单细胞生物开始逐渐发展的,在早期简单的生物中,许多生物并没有大脑,却具有结缔组织(研究团队最早发现的经络组织),大脑是很高级的生物才具备的器官。从这个现象看来,主宰人体脏器运行的并不一定是大脑,更有可能是由经络系统直接调节和控制的。

用现代的计算机术语来说,人体很可能不是单一计算机控制的系统,而是多个计算机加上一个高速的通讯网路所建构的,大脑不过类似公司网络中总裁(CEO)的终端机而已。这也说明我们祖先对人体五脏六腑的定义中,包括了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独独漏了“脑”的可能原因。

现代医学是建构在解剖学基础上的,经络系统在过去发展解剖学的年代中,限于科技能力而无法看到,直到上个世纪末人类的科技能力才刚有能力发现部份经络的证据。如果真如我们所推测的“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那么原来的解剖学很可能漏掉了人体最重要的部份。这就像观察一棵树没看到树干只看到树叶一样;也像解剖计算机时,只看到部份的硬件就以为那是计算机的全部,没想到还有软件的存在,更不知有网络这样的怪物一样。

今日中医的没落,很大的原因是现代中医的教学,一进学校就先教了这种一知半解的解剖学,使得这些初学的准医生们脑子里就架了一个没有经络的人体结构,再开始教经络和穴位,当然满脑子充满疑问,如何学得懂中医呢?

随着经络物质证据的出现,在可预见的未来必定对整体医学界造成很大的影响,原有的解剖学必需跟着调整,当然以解剖学为基础的整个现代医学也必定会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

本图是穴位所在骨间膜表面的各种元素含量,下图是非穴位的含量。其中氩气为一不变的常数,和下一张图中的各种元素相较,穴位的各种元素均远较非穴位多出至少一个数量级。

Ⅳ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经络小知识扩展阅读:

八十年代中期,经络的研究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经络课题,即“七五”国家攻关课题——“十四经循经路线的客观检测”。这时,科学家们已不满足于通过主观感知等简单的手段说明经络的存在,而是试图通过更科学的手段证明经脉路线的客观存在。这期间的最重要发现莫过于用γ照相机拍摄到同位素循经脉路线运动的轨迹。

使用生物物理学手段对经络进行研究成为经络研究的一大特点,研究者先后发现经脉路线上具有低电阻、高声振动和较好的声光热传导以及同位素迁移等物理学特性。这些工作被总结在一部重要经络研究着作——《针灸经络生物物理》之中,它是客观证实经络存在的一个里程碑。

Ⅵ 中医的经络是什么

中医经络在早期指的是血管。后来因为现代知识的普及,原有的经络学说已经漏洞百出,于是从清末恽铁樵提出“中医的五脏不是血肉的五脏”之后,中医业内人士就明确的说“经络不是血管”,可是一些常用说法他们却改变不了,不如中医术语“离经之血”,“血不归经”等等,再有民间的说法“血脉”等等。

其实《内经》说得明明白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也就是说,经络是通过对活人外表的度量和尸体的解剖发现的,而且十二经脉中都含有血,只不过里面的血有的清有的浊有的多有的少,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了所谓经脉就是指的血管。《内经》还有“脉者,血之府也”的定义,此后的中医经典着作也经常见到“血之随气,循环经络”、“血循经脉”等说法,所以王清任指出:“古人言经络是血管。”

《内经》又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中医号脉,号的是十二经脉中的“手太阴肺经”,并称脉的跳动是气的运行。但是他们号的地方,明明就是桡动脉,所谓气的运行,也就是动脉的搏动。《内经》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这个数据虽然不准确(呼吸频率和脉搏频率的比大约是1:4),但也证明了所谓经脉就是血管,脉动就是动脉的搏动。

当这些中医及中医爱好者是死不承认的,他们会以各种理由蒙骗没有医疗常识的老百姓。

再让你看看中医的药物与临床情况:

中医的药物:
耗子屎(两头尖),鼯鼠屎(五灵脂),人屎(人中黄),人尿(人中白),鸡屎(鸡屎白),猪屎(猪零),蝙蝠屎(夜明砂),还有狗屎,这个东西没有体面的名称,但是李时珍说“白狗者良”。

中医大量使用金属铅,近几十年的中医大夫都上过初中了,知道了铅的严重危害,偷偷的不用了。中医认为朱砂是好东西,可是这玩意是水银的衍生物,中医曾经大量给小孩服用,现在他们减少用量了。

十几年前龙胆泻肝丸制造了数以万计的悲剧,到现在那个企业(实际上是中医这个行业)还欠众多亡灵一个道歉。

中医的临床情况:
1,一百年前,阑尾炎穿孔可以要人的命的,古代不知阑尾发炎,中医的“肠痈”现在看来应该是阑尾炎,用大黄牡丹皮汤来“通里泻下”,悲剧可想而知。
2,一百年前,宫外孕大出血中医不知道怎么回事,用中药汤子和针灸“回阳救逆”,眼睁睁的看着病人死去。
3,七八十年前,肺结核(中医称之为肺痨)还是人类的噩梦,中医分什么“肺阴虚肺阳虚”的,但几千年就是毫无办法。
4,解放初期中国还有两千万的血吸虫病患者,中医不知道这是寄生虫病,现代医学制服了血吸虫病,毛泽东写诗祝贺。
5,现在天花被消灭了,麻风病被有效控制了。
6,依靠中医的年代,鼠疫,伤寒,霍乱每隔几年就要造成一次大型悲剧。
7,复杂难产中医处理不了,妇女难产死亡的较多;粉碎骨折中医处理不了。中医认为破伤风是“风”吹出来的。
8,即使在五六十年前,医疗极左,强调中医药的使用,结果儿科肺炎,麻疹,白喉,拉肚子脱水都能死人,你可以问问七十岁左右的老人。
9,凡是人类目前不好治疗的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癌症,肝炎都是中医泛滥的领域,因为疗效不明显,患者疾病乱投医,一人试一次,就让中医财源不断了。

Ⅶ 经络理论的经络特点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如环无端,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中医—西医,同医不同一》介绍了中医“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之命名,不是依据解剖出来的实际人体器官,而是依据阴阳五行、八卦、干支、二十八宿这些气数。经络在内归属于脏腑,在外联络于四肢末节,是运行沟通人体内外气血的通道。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
分支。两者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中医学将人体的主干经脉分为十二条,又称“十二正经”。十二正经分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由头走足,由足走腹,由腹走胸,由胸走手,由手走头,再由头走足。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就像圆环一样,没有开头,没有结尾(见图1)。 《灵枢·经脉篇》指出:人在孕育之初,先由男精女血会合成精,精发育而生成脑髓,再逐渐生成人体,骨为支柱,脉为营运气血的通道,筋来约束骨骼,肉像围墙一样卫护机体,到皮肤坚韧毛发生长,出生之后,脉道内外相通,水谷入于胃,化生精微,血气开始运行不止。经脉,是用来决断死生,处治疾病,调节人体虚实的,做医生的不可以不通晓。也就是说,人体自生成之日起,就由血气、经脉维系着生命活力。
《素问·调经论》记载了经络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五脏的本质、现象与规律,全都由经脉隧道体现出来。经脉隧道运行气血,如果血气不和,百病就千变万化生发出来。所以要遵循经脉的运行规律。注文解释说:隧,是潜伏的通道。经脉潜伏运行而不显现,故称之为经隧。血与气,是人生命的活力所在。邪气侵袭它,则血气不正。血气不正,则发生变化而出现病患。然而经脉,是能够决定死生,治疗百病,调整虚实的,所以要慎重地予以对待。
《灵枢·脉度》分析了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跻脉、督脉、任脉的走向与尺寸,指出:这些经脉是气血运行的大的隧道。经脉为内里,别出旁络者为络脉,由络脉再分之,别出旁络的为孙络。邪气盛而有瘀血的可刺其孙络出血,人体血气盛者用泻法,人体血气虚者可以饮食汤药予以补养。同时还强调:经脉之气不能够不运行,如同水之流动,如同日月之运行而不能休止,阴脉荣养五脏,阳脉荣养六腑,如圆环之无端,无法计量它的环周次数,终而复始地循环往复。流溢的精气,在内灌溉五脏,在外濡养筋骨、肌肉、皮肤。
《灵枢·根结》介绍了经脉与天地之气阴阳变化相互感应,及其根据脉搏频率推断脏腑盛衰,预测患者死期的规律:岐伯说:天地之气相互感应, 寒暖之气相互推移, 阴阳之气相互变化, 哪一个少哪一个多?阴气是偶数(— ―), 阳气是奇数 (——)。如果发病在春夏, 是阴气少, 阳气多的季节……如果发病于秋冬, 是阳气少, 阴气多的季节……知道经脉的起止,针刺的道理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不知道经脉的起止,针刺的道理则无从谈起。……人体经脉气血,一昼一夜五十环周的次数,以运行五脏之精气,不与此数相应的称为“狂生”。所谓能够达到五十环周次数的,五脏就能够全都禀受精气的灌注与营养,这可以诊察寸口的脉搏,计算其脉动次数。如果五十至中没有一次歇止的,五脏全都禀受精气。四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就是一脏气衰。三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就是两脏气衰。二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三脏气衰。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四脏气衰。不满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是五脏之气都已亏虚。其主要内容在《灵枢·终始》篇中。所谓五十至中没有一次歇止的,就是正常,由此可以知道五脏的盛衰。如果脉搏忽快忽慢,是五脏之气衰败,可以预测出病人的死期将不会太远了。
以上可知,判断脏腑盛衰,预知人体死生,经络就像预测天气的晴雨表一样。 《灵枢·营卫生会》详细介绍了“饮食进入胃”而生成的精气:清轻者为营气,重浊者为卫气,营气在脉中运行,卫气在脉外运行,周流不休,各运行五十周次,而后会合,阴阳相互贯通,如圆环没有开端没有终止。卫气运行于阴分二十五度,运行于阳分二十五度,划分为昼与夜,故气运行至阳分为开始,运行到阴分为终止。所以说,正中午时阳气隆盛为“重阳”,夜半时阴气隆盛为“重阴”。故太阴主宰人体内里,太阳主宰人体外表,各自运行二十五度,以昼夜来划分。夜半为阴气隆盛,夜半以后而为阴气衰减,到早晨则行于阴分之气已尽,而行于阳分之气开始。正中午时阳气隆盛,日西斜时行于阳分之气衰减,日落时行于阳分之气尽而阴分开始受气。夜半时阴阳之气大会合,万民全都睡卧,称为“合阴”。早晨行于阴分之气尽而阳分开始受气,如此无休无止,与天地之气运行规律相一致。中焦亦并列于胃中,在上焦之后。它的功能是吸收精气,泌去糟粕,蒸腾津液,化成精微,上注于肺,再化为血液,以奉养全身,这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所以能够独行于经脉之中。血与气,是异名同类,营气卫气,都是精气。血,是有活力的气。
所谓气血“异名同类”,是指在人体内,气靠血而存在,血靠气来运行。没有血,气就不能出入升降于人体;没有气,血在人体就失去活力。《难经·二十二难》:“气主养育,血主滋润。”“夫荣养人体者,是阴血,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肺宣发施布血,输泄在肾,灌溉于全身,滋养百脉,所有经络由此而生养。然而血由气所统帅,所以说气主养育,血主滋润,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
《灵枢·海论》说:黄帝问岐伯说:我听您讲授针刺方法,从不离开营卫血气。十二经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您能够将十二经与四海相应合吗?岐伯回答说: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全都注入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统共这四者以与四海相应。这段引文中所讲的“四海”,实质上是指分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这四个方位的整个天地。即营卫血气十二经脉与天地之气相应和。比如,《灵枢·经别篇》说:“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所以应天道。”通常中医学界虽然也知道“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时”是天文历法知识,但是却因为当时已经不清楚这些知识的空间背景是指整个天地,而把“十二经水”解释成“十二条大河流”,即:清水、渭水、海水、湖水、汝水、渑水、淮水、江水、河水、济水、漯水、漳水,这就又把中医学所讲的“天地”局限在了中华大地,如此是无法正确诠释经络实质的。
《灵枢·五十营》运用地球自转一周,反映在天球上,是天球大圆二十八宿绕大地旋转一周的规律,来说明营气在人体二十八脉的周流往复,同时以铜壶滴漏的方法来合和经脉长度:天球大圆二十八宿,每宿占三十六分,共计一千零八分。人气运行一周,经脉上下前后左右二十八脉,总长一十六丈二尺,直接对应天之二十八宿。铜壶滴漏以一百刻计算,用来划分白天与黑夜。人一呼,脉搏跳动两次,营气在脉中运行三寸;一吸,脉搏也跳动两次,营气在脉中也运行三寸。一呼一吸,称为“息”,营气运行六寸。每日营气运行五十周次,则能保证身体健康。
这四段引文的意思是,人体由饮食入胃而生成气血,气血即是营气与卫气,营气与卫气在经脉之内、之外同时运行。气血运行的通道——换句话说,人体经脉的长短,包括每一条经脉的长短,是根据一呼吸——“息”的时段来进行测定,而且,由“息”测定的气血在人体二十八脉的周流往复,与天球大圆二十八宿所代表的周天度数是相同的。 药物按其主治性能归入某经或某几经,简称药物归经,此说是在分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病症可以分经,主治某些病症的药物也就成为某经和某几经之药。宋、金以来,如医家张元素(结古)等发扬此说,为掌握药物主治性能提供方便。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说:“如柴胡治寒热往来,能愈少阳之病;桂枝治畏寒发热,能愈太阳之病;葛根治肢体大热,能愈阳明之病。盖其止寒热、已畏寒、除大热,此乃柴胡、桂枝、葛根专长之事。因其能治何经之病,后人即指何经之药”。近代药物书中多有归经的记载。
经络不仅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临床上说明人体病理变化,指导辩证归经和针灸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故《医学入门》说:“医而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

Ⅷ 十二经络是指什么

那个叫冷演桥的家伙,自己不明就里,还乱说,又不敢报自己的ID!!先回家把小学课程学好了再来显摆!!就知道攻击中医,是什么东西!!

十二经络是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Ⅸ 对经络的认识和理解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理论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般认为,其形成与疾病的症候、针感的传导、按摩和导引的应用以及古代解剖知识的结合等有关。这一理论与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Ⅹ 中医经络怎么学和快速记忆

经络是很深奥的!我只能简单、明了的大概和你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用!首先经络它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类,我们平时说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是属经脉(当然其他经络还有很多),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也是最普遍、最熟悉、最总要的经络。十二正经就是十二条经络,手上六条,脚上六条(左右一样),共十二条。手上六条分为内侧三条,叫做手三阴。外侧三条,叫做手三阳。脚上也是一样,内侧三条叫足三阴,外侧三条叫足三阳。上面消化了之后,下面我们就要记每条经络的名称了。首先要知道脏腑的表里关系(或属络关系)肺与大肠;
心与小肠;
肝与胆;
心包与三焦;
脾与胃;
肾与膀胱;
掌握了之后再理解正经的三阴与三阳的表里匹配关系
阴气初生叫少阴;
阳气初生叫少阳。
阴气旺盛叫太阴;
阳气旺盛叫太阳。
介于少阴、太阴之间的叫厥阴;
阳气最旺盛的叫阳明。
三阴与三阳的表里匹配关系是:
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
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
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
太阴-----阳明
少阴----太阳
厥阴----少阳
这样就很好记了,手上内侧三条分别叫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包经;
手上外侧三条分别叫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脚上内侧三条分别叫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脚上外侧三条分别叫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叫做奇经八脉是胸前正中线一条和背上正中线一条。也叫做任脉和督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