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九加几的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9加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继续学习8、7、6、5、、、、、加几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环节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四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看,比赛开始了,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课件一——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课件二)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思维比较凌乱。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课件三)
(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
(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教师引导学生将第四种方法的思维过程用下图表示出来,想:9加1得10, 10加3得13。
9 + 4 = 13 (课件四)
1 3
10
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第二个步骤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得多,并给予奖励。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第三个步骤是归纳算法,巩固记忆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结“凑十法”算理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再让学生回忆几加几凑成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棒,根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课件五)
9 + 3 = 12
1 2
10
第二种是从9根里面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9 + 3 = 12
2 7
10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思路(课件六)
9 + 7 = 16 或 9 + 3 = 12
1 6 2 7
10 10
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数”,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
(3)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游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让学生计算出9加几的算式后,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课件七)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发现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那我继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我安排了两个练习。 第一个练习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的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课件八)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第二个练习是根据图意填写算式。这道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先让学生弄清楚画中的内容,再让同桌互相讨论提出问题。可以自己选择计算出蜜蜂的只数或鲜花的朵数。在计算鲜花的朵数时,学生可能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算式填成6+9=15,要给予肯定;在计算蜜蜂的只数时,学生也有可能按蜜蜂的颜色分类把算式填成10+5=15,在肯定学生计算正确的同时,也要表扬他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5)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在进行评价时,我会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以上是我对“9加几”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六、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是本着以下几个理念进行地:
首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又能为生活而服务,感受数学与生活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其次追求算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课堂实践中不乏有精彩的火花,例如:有学生在计算9+8时会这样计算:9可以分成4和5,8可以分成3和5,先算5+5=10,再算3+4=7。同时又应该看到算法优化的重要性。
第三,在练习设计上,注重人文,面向全体,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兴趣参加练习,并且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问题。还要深入挖掘教材,把简单的数学知识升华到数学思想的高度。
‘贰’ 新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一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知识点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学习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习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平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 说说 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10的合成与分解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从小爱学习。1+9=10,10可以分成9和1。
你拍二,我拍二,互助友 爱好 伙伴。2+8=10,10可以分成8和2。
你拍三,我拍三,养成卫生好习惯。3+7=10,10可以分成7和3。
你拍四,我拍四,放学认真做值日。4+6=10,10可以分成6和4。
你拍五,我拍五,质疑答问要举手。5+5=10,10可以分成5和5。
你拍六,我拍六,勤奋努力争上游。6+4=10,10可以分成4和6。
你拍七,我拍七,创建先进班集体。7+3=10,10可以分成3和7。
你拍八,我拍八,全面发展人人夸。2+8=10,10可以分成2和8。
你拍九,我拍九,反复验算不马虎。9+1=10,10可以分成9和1。
你拍十,我拍十,为人做事要诚实。10+0=10,10可以分成0和10。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一)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根究获取数学常识
例如 教育 “立体图形的开端知道”时,课前为学生预备各种形状的物品,让学生仰仗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历,查询、沟通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并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谈论“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了解物体形状的特征……学生依据日常日子中堆集的经历和对实践情境的感触进行根究,将理性经历进一步笼统化,打开空间观念。
(二)让学生经过着手操作,获取数学常识
一年级学生的思想,离不开形象和动作,着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办法。例如教育“9加几”时,在学生沟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请学生用“放进1盒凑成10”的操作活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主意,使学生直观了解凑10的进程。接着,安排“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边实践操作边进行核算,详细形象的操作进程与笼统的核算进程一一对应。外显的动作驱动内涵思想活动,学生在着手操作中感悟、了解新的核算办法。
(三)让学生经过协作与沟通,获取数学常识
例如数学“9加几”时,由“校园运动会”的详细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后,把根究处理问题办法的“使命”交给各组来完结。先让学生独立考虑,并在小组内谈论沟通处理问题的办法。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日子经历用自己的思想办法考虑,会发作“点数”“接着数”“凑10”等多种核算办法。接着,请各组向全班学生介绍展现本组的研讨作用。使学生了解别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办法,由此领会到处理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办法。一起,在沟通中,学生赏识自己的发现、赏识本组的作用、赏识全班发现的多种办法,不断领会成功的高兴。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根究知道和喜欢,增强学生协作学习的知道。
新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加减法与有趣的图形》知识点归纳
★ 各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大全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教师看)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 各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大全
★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和答案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应用题训练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叁’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成功。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一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到5的认识知识点
【知识点】
1、数的认识
(1)数数,读数,写数
(2)比大小(“<”或“>”〉,排序
(3)数的组成
(4)基数,序数
2、0的认识——-表示没有,表示起点。
3、计算:
加法计算——-意义的理解,认识加号。
减法计算——-意义的理解,认识减号。
会相关的计算(5以内):加法、减法、0的计算。
【练习题】
1+3=()1+1=()3-3=()2+3=()
4-4=()3-3=()3-1=()2-2=()
1+1=()3+1=()2+3=()1+4=()
1+2=()3-2=()4-3=()2-2=()
1+1=()2-1=()3-1=()4+1=()
2-2=()4-2=()3-3=()2+3=()
4-3=()2+2=()3-2=()2+2=()
4-4=()3-1=()2+2=()3-2=()
4-4=()2+3=()3+1=()3+1=()
1-1=()4-3=()4-1=()4+1=()
3+1=()1+2=()4-2=()2-2=()
3-1=()3+1=()4+1=()1+1=()
2+2=()1-1=()3+1=()2+1=()
4+1=()4-4=()2+1=()3+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知识点
【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加减法(二)】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一年级 数学学习方法 推荐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一、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前课改中教师们努力追求的。一年级上册教材设计了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例如6~7页的小猪帮小兔盖房、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第18页的排队购票、第29页的小猴吃桃……这些都是 儿童 喜欢、熟悉的,可亲可近。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把静态的文本资源加工成动态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教学“比多少”,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给学生讲述“小猪帮小兔盖房”的 童话 故事 。让学生走进情境,认真观察、比较,感悟“多”“少”“同样多”。再如教学“0的认识”,教师可根据第29页的主题图编制多媒体动画课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观察小猴吃桃的情境:盘子里有2个桃,小猴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盘子里一个也没有了……体验“从有到无”的变化,感知0的含义。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可以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 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按这样的理念,本册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例题、 “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旨在提示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去探索数学,主动地与同伴交流,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教材还为学生精心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如第33页“做一做”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 “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猜一猜”等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学中,要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时,课前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品,让学生凭借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观察、交流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并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探讨“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了解物体形状的特征……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对现实情境的感受进行探索,将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发展空间观念。
(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例如教学“9加几”时,在学生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请学生用“放进1盒凑成10”的操作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直观了解凑10的过程。接着,组织“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边实际操作边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外显的动作驱动内在思维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理解新的计算方法。
(三)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获取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设计了大量合作和交流的内容,如让学生合作完成比长短、比高矮的活动,共同探讨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特征,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交流自己分类的标准和分的结果等。在教学中,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数学,并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例如数学“9加几”时,由“学校运动会”的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后,把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 思维方式 思考,会产生“点数”“接着数”“凑10”等多种计算方法。接着,请各组向全班学生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别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领悟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同时,在交流中,学生欣赏自己的发现、欣赏本组的成果、欣赏全班发现的多种方法,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期末重点整理
★ 一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人教版
★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小学一年级数学考点归纳
★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
‘肆’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一般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促成全新数学学科的发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4+6=10 3+7=10 2+8=10 1+9=10
9+2=11 8+3=11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
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
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
9+5=14 8+6=14 7+7=14 6+8=14 5+9=14
9+6=15 8+7=15 7+8=15 6+9=15
9+7=16 8+8=16 7+9=16
9+8=17 8+9=17
9+9=18
1、熟记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
10-1=9 11-2=9 12-3=9 13-4=9 14-5=9 15-6=9 16-7=9 17-8=9 18-9=9
10-2=8 11-3=8 12-4=8 13-5=8 14-6=8 15-7=8 16-8=8 17-9=8
10-3=7 11-4=7 12-5=7 13-6=7 14-7=7 15-8=7 16-9=7
10-4=6 11-5=6 12-6=6 13-7=6 14-8=6 15-9=6
10-5=5 11-6=5 12-7=5 13-8=5 14-9=5
10-6=4 11-7=4 12-8=4 13-9=4
10-7=3 11-8=3 12-9=3
10-8=2 11-9=2
10-9=1
2、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 + 另一部分数 = 总数
(2)总数 - 部分数 = 另一个部分数
(3)大数 - 小数 = 相差数 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相差数列减法。
(4)原有 - 借出 = 剩下 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列减法
3、应用题解题时候,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1)、总分关系(加、减法)
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 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①、问题中出现“一共、共、全长、原来等” 表示总数时,列加法。
②、问题中出现“还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数时,列减法。
(2)、 大小关系(加、减法)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
①、“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数是差数。
②、“比”字左、右两边的数分别是大数、小数。
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差数列减法。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观察实物,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连线时,要抓住物体的每个方向的特点。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1、 数数的方法有:
一个一个的数,1,2,3,4,5,6,7,8,9,10,„„
两个两个的数,1,3,5,7,9,,11,13,15,17,19 „ 或者2,4,6,8,10,12,14,16,18,20 „
五个五个的数,5,10,15,20,25,30,35,40„„
十个十个的数,10,20,30,40,50,60,70,„„
两位数的计数单位是十位(左边的数),个位(右边的数)
2、两位数的计数单位是十位
两位数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一。如95的十位是9,表示9个十,个位是5,表示5个一。
10个十是一百。100有10个十,100有100个一。
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3、比大小
两个两位数比大小,先看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大的数大。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七巧板由7种图形组成,其中有5个三角形(1,2,4,6,7号),1个正方形(5号),1个平行四边形(3号)。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1、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4)两位数加两位数
(5)两位数减两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1、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发展估算意识。
抄录:
一、进位加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如:9+5=,“凑十法”是分小数凑大数,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9+5=14。我的方法是:看到“9”想到“1”,即5去1余4,再用4加10,9+5=14。如果是8+3=,看到“8”想到“2”,即3去2余1,再用1加10,8+3=11。从而知道7、6加某个数,7与3,6与4。我上面所说的方法就是把凑十法当成了口诀想,使孩子看到就能想到,方法掌握好了很快就能写出得数,并且正确率高。
2、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如:46+8=,这个也必须看大数,即看46,因为6加8大于10,所以可把十位上的4加1是5直接写到等号后面46+8=5?,然后看到“6”想到“4”,把8去4余4,余数4直接写到等号后5的后面46+8=54。再如:83+9=9?,看到“3”想到“7”,9去7余2,83+9=92。
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如13-8=,减法用的是“破十法”,把13分成3和10,10减8是2,3加2是5,13-8=5。我的方法是:减法看减号后面的数,看到“8”想到“2”,2再与前面的数上的个位数3相加得5,即:
13-8=5。再如:16-7=,看到“7”想到“3”,3加6是9,即16-7=9。
2、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如:84-9=,因为个位上的数4减9不够减,所以必须借位,把十位上的8直接去1,即84-9=7?看到“9”想到“1”,1加4是5,84-9=75。又如:56-7=4?,看到“7”想到“3”,3加6是9,56-7=49。
(四)找规律
1、通过颜色,形状找规律。
★2、通过数字的变化找规律,当每个数都不相同时,先算出每两个数之间相差几,然后再找规律。
常用规律:单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双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伍’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一年级数学 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如:8时或8:00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
几何类图形试题
1、认形状:有圆形,六边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圆柱体,还有几个形状。
专家解析:考查认图能力。家长可以拿几何教具让孩子观察,让孩子根据这些图形拼图,在这个拼接的过程中给孩子讲这些图形的特色;也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这些图形的影子,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图形。
2、一个正方形是四个角,问:在角上切了一个角之后还剩几个角?
专家解析:考查观察能力。家长可以拿一张纸,用手折起一角,让孩子自己观察还有几个角。相类似的体型,一般需要先从实物展示做起,慢慢培养孩子空间想象能力。
3、四根牙签摆出3个三角形。
专家解析: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家长可以辅导孩子动手摆图形,通过不断的尝试,来发现如何摆出要求的图形;平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多玩玩拼图,多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4、有一个正方形,他缺少一部分;选择答案中有几个不规则形,请选中哪个不规则形正是这个正方形缺少的那部分。
专家解析:考查观察能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动手拼接,看看哪个是可以复原到原图的。在比较中,孩子可以学习到各个不同图形的特色,从而培养了一定的图形识别能力。
5、用立方体摆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数数、想象、数出立方体图形的方块数。
专家解析:考查观察和动手能力。家长可以辅导孩子动手摆摆图形,然后观察可以组成的图形的个数。动手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亲身体验到不同图形的组成,进而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6、几何图形的不同造型及拆装、拼接,或通过想象找出合适的一块,把原图补完整。
专家解析:考查观察能力。家长可以辅导孩子动手拼图,同时引导孩子观察各个图形的特点,在拼图的过程中对各个图形形成一定的感知。
数学一年级知识点
1、上、下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前、后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加减法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3、左、右(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位置
(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一)用“凑十法”口算
按照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
1. 加数“凑整”
如14+5+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2. 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如50-13-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力,让学生 总结 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力简便。
3. 连乘中因数“凑整”
如25×1?4×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
(二)运用“分解法”口算
就是把标题问题中的某数“拆开”别离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32,原式酿成2?5×4×8=10×8=80。
(三)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
1. 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
2. 头差1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 采用“基准数”速算
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四)熟记常用数据
如: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念好“练”字经“练”是指口算要经常训练。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一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 编部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考点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期末重点汇总
★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陆’ 苏教版数学《9加几》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同学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同学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让同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布置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同学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同学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柒’ 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
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数学学习方法诀窍
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多项式定义
在数学中,多项式是指由变量、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乘、幂运算(非负整数次方)得到的表达式。
对于比较广义的定义,1个或0个单项式的和也算多项式。按这个定义,多项式就是整式。实际上,还没有一个只对狭义多项式起作用,对单项式不起作用的定理。0作为多项式时,次数定义为负无穷大(或0)。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捌’ 小学一年级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计算方法一样,都可以使用凑十法、点数法、接数法进行计算。
四个算式的第二个加数相同。
2、不同点
(1)计算结果
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第二个加数相同,计算结果不同,依次减小。
如:
9加6,得数是15。
8加6,得数是14.
7加6,得数是13。
6加6,得数是12.
(2)计算过程不同
9加几使用凑十法计算,9凑1。
8加几使用凑十法计算,8凑2。
7加几使用凑十法计算,7凑3。
6加几使用凑十法计算,6凑4。
(8)小学数学9加几的知识点扩展阅读
加法(通常用加号“+”表示)是算术的四个基本操作之一,其余的是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是最简单的数字任务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个月的婴儿,甚至其他动物物种进行计算。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被教导在十进制系统中进行数字的叠加计算,从一位的数字开始,逐步解决更难的数字计算。
加法的重要的属性:
1、它是可交换的,这意味着顺序并不重要。它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意味着当添加两个以上的数字时,执行加法的顺序并不重要。 对应的有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重复加1与计数相同。
3、 加0不改变结果。
4、 加法还遵循相关操作(如减法和乘法)。
‘玖’ 一年级数学9加几的凑十法都有哪些
10-9属于10以内加减法,直接用数的组成口算:1和9
组成10,10-9=1;或者10可以分成1和9,10-9=1。用连减法反而更麻烦。
‘拾’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理性思维 ,养成严谨的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说,数学与任何科学领域都是紧密结合起来的。
一年级数学 知识点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 方法 。
第二单元
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9-0=94-4=0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如图: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17-7=10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如:8时或8:00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一年级 数学 学习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应以培养兴趣为主,只有在低年级时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快的进步。
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积累的是,简单的运算知识和规律,简单图形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找规律,让孩子学会一种尝试的方法,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堂上既想让他们学到知识又想让他们感到轻松有趣,所以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 故事 、诗歌、 谜语 为载体来开展教学的,对孩子来说是在娱乐中学?习,并没有您想象中的那么枯燥、乏味。下面具体谈谈一年级孩子学数学的方法建议:
1、接触数学,兴趣第一。
我们接触过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华数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数学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学六年级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数学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数学,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2、找一位孩子最喜欢的老师。
既然刚刚接触数学,兴趣是第一位的,那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就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师能够让孩子迅速喜欢上课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是孩子的师长,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思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喜欢老师的同时喜欢数学。
3、用一套最的教材。
通过长期的数学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质得到培养,思维能力、智力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现已被众多学有余力和学有兴趣的学生所青睐。数学?课程可以使您的孩子“开思维之窍,入解题之门”,帮助孩子奠定坚实的基础,攀登数学的颠峰!《小学数学练习机》里就有很多好教程。
4、从最合适的起点开始。
刚刚接触数学,学不懂不是孩子不适合学数学,是起点不合适。举个例子:《小学数学练习机》里有很多非常好的教程,但是里面的《秘笈》中的很多知识超前于学校的课本,如果利用的不好,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是目前导致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厌恶数学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在数学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 思维方式 ,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4、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数学学习更加系统。
一年级数学学习技巧
1.学好数学,必须掌握三个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在完成主题后,我们必须仔细 总结 并相互推论。这样,我们就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在未来。
3.一定要得到一个全面的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不能有偏见。
4.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用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主动运用所学到的数学概念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5.我们应该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总结,慢慢培养合适的分析习惯。
6、要主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利用文本阅读进行分析和理解。
7.在学习中,要注意有意识地转移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为了贯穿我们所学到的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我们可以使用类比关系方法。
9.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章节之间的比较,以及前后的知识真正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和内容。
10.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对相似的概念或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从而加深它们的理解和记忆。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了解数学知识的衍生过程,使知识有序、系统化。
11。学习数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还要关注典型问题。
12。对于一些数学原理、定理公式,不仅记得其结论,了解这一结论。
13.学习数学,记住并正确描述概念和规律。
14.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解放思想,把抽象化为具体,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5。对概念进行恰当的分类可以简化学习内容,突出重点,明确上下文,便于分析、比较、综合和概念。
16.数学学习是最忌讳的知识歧义,知识点被混淆在一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应该学会写“知识结构摘要”。
17.学会对问题类型进行划分和组合,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和解决典型问题,并从中总结出基本问题类型和基本规律方法。
18.根据同一种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达到全局记忆的目的。
19.结合各种特殊培训的特点,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的智慧,节省时间,提高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反应能力。
20。学习数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只要我们打好基础,就可以逐步完善。
21。解决数学问题,关键是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看,使用数学法则来解决。
22.认真听课是奠定数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根本途径。
23.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假设法、特殊值法、整体法等。
24、要深刻认识知识点,认真研读课本,认真倾听,了解现实。
25.认真倾听,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背景,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26.当我听老师的评论时,我想先想一想如何做问题,然后看看老师的解决办法是否一样,也就是想想他们是否和老师一样。阅读并思考老师在黑板上解决问题的过程,想想他们是否能这样写,想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有漏洞。
27.我们要注意三点:第一,学会用笔;第二,注意课后练习;第三,分层预习。
28.不要担心一个或多个课程的糟糕成绩。利用你的优势。他们可以帮助你重建信心,这是成功的第一个关键。
29。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用心观察,紧跟教学思路;第二,善于做笔记;第三,积极回答问题,敢于提问。
30.如果你想真正的理解、认识和评价自己,要有勇气面对自己和展示自己。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期末重点汇总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期末重点汇总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与复习技巧
★ 一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 编部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考点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