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知识小飞船
扩展阅读
防夏季传染病小知识 2025-01-17 02:42:20
李玲玉经典歌曲你怎么说 2025-01-17 02:34:23
高中英语构词必背知识点 2025-01-17 02:32:16

知识小飞船

发布时间: 2022-04-11 21:36:30

A. 十个航天小知识有哪些

十个航天小知识有:

1、中国航天事业包含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

2、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是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的。

3、航天员在睡袋中漂浮着,用绳子将人倒挂在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

4、宇航员描述,太空闻起来就像烧焦牛排、高温金属和焊接烟雾的刺鼻气味。专家表示,太空气味呈现出的金属味可能是来自于高能离子的振动。

5、铝镁合金、钛合金等复合材料都是航天科学的产物。如今,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旅行箱、压力锅等生活用品上。

6、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国)人。他首先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

7、世界上第一颗粒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8、人造卫星的分类:按照功能或应用分类: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

9、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是在(1999年11月20日)发射成功的。

10、我国在(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了远程火箭。

B.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宇宙是怎样来的

设计背景
告诉孩子们,我们在地球上生活,宇宙中除了地球还有其它邻居(星球)。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小飞船,去星际旅行。从而开展《宇宙的奥秘》这个活动主题。让孩子知道除了太阳、月亮还有其他星星。最后延伸出要做环保,爱护地球。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颜色的分辨去区分不同的星球;以及相对太阳从近到远排列的位置。
2.能大胆、主见的表达出自己喜欢哪个星球,想去哪个星球玩。
3.孩子们动手用粉笔将飞船和想去旅行的星球连线。
重点难点
1.幼儿认识“地球”在宇宙是一颗星球的概念。
2.幼儿能记住行星的名字,哪个星离太阳最近。
活动准备
1.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的图片,以颜色区分为主。
2.一只纸制的飞船模型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1、让小朋友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概念,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星球,有比地球大的,也有比地球小的。看图上不同颜色来辨别星球并叫出名字。
2、带出一架小飞船,让小朋友“乘飞船”想好准备要去旅行的星球。
二、基本环节
通过探索活动,引导让幼儿学会运用辨别颜色的方法来分析物体特点。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表达出看到的每个星球的颜色、相对地球大小、基本特点。
2、一起谈论各“星球”相对太阳排列顺序;哪颗星离太阳最近,地球位于哪里?
三、结束环节
乘“小飞船”去星球旅行(给幼儿粉笔将飞船与想去的星球连线)
1、 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一开始说的:“让小朋友‘乘飞船’想好准备要去旅行的星球”这个问题,让幼儿自由发挥并动手参与课堂活动。
2、 提问幼儿回答想和谁一起去。
教师小结:宇宙是很浩瀚的,充满奥秘。一下子让小朋友了解是很抽象的,像太阳、地球、月球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看得见的东西,但又无法“拿出来”给小朋友看,希望通过课堂游戏互动将此类物体由抽象转化成一个概念,令小朋友有一个好的初步认识。
四、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宇宙很大,有好多星星,就像我们今天上课所说的内容,但是像地球那样能有美丽的花,漂亮的蝴蝶,高高的树木,涓涓的溪水却只有“地球”。从现在开始就要爱护一花一树,珍惜每一滴水,拒绝使用“白色垃圾”等等来环保地球。
教学反思
1、反思备课:大班幼儿的年龄段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表达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个性特征、思想有了较明显的表现,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内容和教学理论对大班的幼儿起到一个启蒙引导,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启蒙”既简单明了又向良性发展。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抽象的事物转成概念,让班上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能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得到幼儿的接纳,也让幼儿有了情感发挥的自由空间。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毕竟教学活动的内容都是一些“看得见,却拿不上来”的物体。二维空间的教材,可能给幼儿思维发展带来一定限制。还需要在教育内容及其发展线索上改进。
(3)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定会存在个别的幼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师表示赞同时伸出手与幼儿击掌,幼儿反应不过来。这时教师要在活动参与内容上多进行解释和示范。用鼓励方式多与该幼儿互动。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主题活动语言连贯,主要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在玩乐中学习知识;在互动中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蒙发对宇宙的兴趣,更加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在教材上把图片换成玩具实体,并悬空按天体位置来摆放。多维空间的实物教学会让幼儿更感兴趣、更加容易接受。

C. 神舟六号的知识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六人物
[编辑本段]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编辑本段]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43(点火后第583秒) 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分离成功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大陆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太空人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发射
[编辑本段]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在轨
[编辑本段]

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10月13日4时开始,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在进行了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试验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号在第30圈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即根据轨道精测参数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维持时,神六发动机共点火6.5秒,将飞船抬高了800米。

10月15日16时29分,胡锦涛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通话。18时05分,航天员向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传送他们拍摄的飞船太阳能帆板的数字图像。

着陆
[编辑本段]

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采用升力再入方式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着陆阶段。在此次绕地飞行中,“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还将继续在轨飞行六个月时间,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由于第一次的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在太空只飞行了一天,主着陆场的天气变化可及时准确预测,因此未曾启用副着陆场;神舟六号飞船将在太空飞行多天,气象难以准确预测,因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副着陆场将启用作后备着陆地点。为迎接飞船随时可能返回,地面共设置了13个着陆点。除内蒙古四子王旗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副两个着陆场外,国内外还有11个应急着陆场。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个分系统。

参与航天员搜救的装备包括:搜索救援直升机、搜索救护直升机、搜索摄录直升机、指挥调度车、航天员医监医保车、工程运输车、航天员运输车、返回舱吊车和小型搜索车。

为保证神六和两名太空人安全回家,设计了4把巨型降落伞。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至少要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共3把伞,如果有必要,还要打开第4把备份伞。太空船返回舱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关系着回收的成败。主伞不能一下子全部打开,否则会被高速气流吹破,返回舱也会被摔烂。太空船落地后也并非万事大吉,如果巨大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为策安全,返回舱落地一刹那间,太空人发出指令,舱上的切割器会切断伞绳吊带,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走。

另外,根据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提出的意见,为使神舟六号着陆时对太空人的冲击降至最小,舱内太空人的座椅还首次安装了“赋形减震坐垫”——根据太空人形体不同特征量体制造的吸能座垫,可在发生撞击瞬间迅速分散人体的应力,避免人体损伤。

在2005年10月17日凌晨3时44分,太空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飞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时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自行重返地球。

在着陆期间,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夜空一直有一个光点,仿如流星划过夜空。返回舱在4时13分经过大气层时,产生高温,形成通讯黑障区,一度暂停与控制中心联络,长达3分钟。在4时20分,返回舱打开主降落伞,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慢慢降落,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2名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并向控制中心报平安,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鼓掌庆祝。在约半小时后,搜救直升机首先发现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较预计相差仅1公里。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门后,医疗人员为2名太空人检查身体,并建议2人可以自行出舱。

与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不同,费俊龙首先穿着太空衣,自行爬出返回舱,向现场工作人员招手。聂海胜亦爬出舱门,走下铁梯。2人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员献花,并感谢大家的关心及热爱,费俊龙表示,这次太空之旅非常顺利,他们在太空舱内的工作及生活很好,现在身体状况不错。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创造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圆满结束中国首次“多人多天”特点的太空旅程。费俊龙及聂海胜重返地面后,被直升机接走,跟着由专机送返北京,暂时被隔离14天。

技术改进
[编辑本段]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研制成功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持续性改进:“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

搭载
[编辑本段]

此次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的物品共八类六十四种,主要是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如邮品、字画、旗帜和其他纪念品等,还有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种子。

实验用途

一些鸡蛋、蚕卵和云南普洱茶将随“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变异的可能性。

飞船上放置了盛有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的24个细胞培养盒,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同步对两份相同的活体细胞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对比实验,研究空间环境影响心脏和骨骼的细胞分子机理,并通过空间实时飞行验证放置在细胞培养液中、地面筛选出药物的防护效果。航天员分三个时段操作24个样品盒,操作时,航天员将把细胞培养带放置在腿上,按不同时段,挤破分别装着激活剂与固定剂的两种胶囊,激活或固定活体细胞,考察在飞船入轨前与入轨后不同重力条件下细胞样品的状态与变化。

纪念用途

有10克特别的泥土,由9克大陆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寓意十全十美,寄望两岸可以实现和平统一。

极地考察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上海世界博览会会旗和“国防教育”、“见证中华腾飞”等旗帜,以及《六骏图》、《神舟颂》、《长征万里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各地回应
[编辑本段]

香港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祝贺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立法会议员发贺卡给中央政府。

美国 -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埃雷利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三个国家能成功发展载人航天科技,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发展太空研究

美国太空总署署长格里芬10月12日发表声明,指神舟六号升空证明中国已跻身“精英国家”之列。声明指,“中国再次展示,他是其中一个能载人上太空的‘精英国家’之一。我们祝愿他们任务顺利,并期待他们的太空人安全归来

俄罗斯 - 俄罗斯航天局副主管莫尔西耶夫说:“再有强国加入这个太空俱乐部。我们期望在所有范畴上跟他们进一步合作,包括载人航天飞行。”他又指,俄罗斯正“密切关注”中国的太空计划
日本 - 日本官房长官细田博之亦祝贺中国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并表示这与中国增加的军事威胁没有关系。

神舟飞船为何能直接载人航天飞行
[编辑本段]
前苏联、美国在飞船正式载人太空飞行前,都进行过数次飞船载猴子、狗或猩猩试验,检验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而我国自1999年开始发射神舟一号飞船至今,却从没有在飞船内进行过动物试验。

有关专家解释说,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之所以不进行动物搭载试验,主要基于3个理由:一是动物的生理系统和人的有区别,测量的数据未必可靠,一旦发生意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二是猴子上了飞船,不会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容易闯祸。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是,前苏联和美国进行动物搭载试验,是因为那时人类还没有上天,长期的失重环境对人的生命有没有影响,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通过搭载动物进行探索和研究。现在国外已有载人航天的经验了,表明人在太空中进行飞行是可行的,如前苏联有一个航天员曾在太空飞行、生活了400多天,回来后仍然很健康。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仪器模拟掌握真人在太空中飞行身体的各种变化数据,并且通过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因此,神舟号飞船在正式载人飞行前,就不需要再进行搭载动物试验了,而用模拟人进行太空轨道飞行试验,利用模拟人身上携带的科学装置,提供人在太空中飞行的各种数据。这样会使我们的试验更科学、更合理。

神舟六号创下的“第一”
[编辑本段]

首次多人遨游太空

“神五”只有杨利伟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来了两名客人——中国“神六”的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人数的增加给飞行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工程各系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携带的装备要增加一倍,两名航天员存在协同配合的问题等等。双人飞行,比单人飞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飞船和工程其他系统的性能。

首次多天空间飞行

“神五”仅飞行了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费俊龙和聂海胜在轨运行多天,飞行圈数、距离大大增加。在空间停留的时间越长,意味着发生问题的概率越大,飞行控制越复杂。飞控系统人员对计算机终端进行了更新,数据记录方式也实现了更新换代。“神六”制定了在轨运行时的150余种故障模式和对策,如果故障严重,飞船在每一圈都能应急返回。

首次进行空间实验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待在返回舱内,没有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操作。这一次,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实验的内容和效果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人的参与将使空间科学实验实现质的飞跃。

首次进行飞船轨道维持

10月14日5时5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神六”进行首次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秒。稍后,航天员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首次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因受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飞船飞行轨道会逐渐下降。为确保正常运行,飞行控制专家按预定计划,决定在“神六”飞行到第30圈时,对飞船轨道进行微调,使其轨道精度更高。

首次飞行达325万公里

杨利伟乘坐“神五”飞行了60万公里,而此次“神六”以每秒约7.820185公里的速度,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飞行。飞行距离达325万公里,费俊龙和聂海胜因此成为飞得最远的中国人。

首次太空穿脱航天服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穿着舱内航天服,而这次两名航天员第一次脱下舱内航天服到轨道舱活动。航天服实际上不仅仅是服装,更是载人航天的个体防护保障系统。这次使用的航天服与上次杨利伟穿的一样,只不过杨利伟没有脱过。航天服重量10多公斤,经过训练,他们都能在两三分钟内完成穿脱。

首次在太空吃上热食

“神五”飞行的21个小时里,杨利伟只吃了小月饼等即食食品,喝的是矿泉水,而这次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第一次吃上了热饭热菜。中国人喜欢吃热餐,长时间飞行一定要有食品加热装置,所以这次航天食品专家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食品加热装置,能在30分钟里加热食物。

首次启用太空睡袋

杨利伟躺在座椅上睡了两觉,其间熟睡有半个小时。这次飞行,两名航天员第一次用上太空睡袋,睡觉时间增多了。飞行时间加长后,航天员必须有足够的睡眠,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和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这次专家们用保暖织物设计了太空睡袋,固定在轨道舱舱壁上,以供航天员休息。

首次设置大小便收集装置

杨利伟在太空没有上厕所,“神六”首次在轨道舱里装备了大小便收集器。在太空上厕所是个麻烦事。上次飞行中杨利伟使用了类似“尿不湿”的小便收集装置。“神六”增加了一个大小便收集器,能够强力吸走排泄物,同时通过除臭装置除去异味。

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

“神六”首次全面启动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通过110多项技术改进,这艘飞船提高了冷凝水汽的能力,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改进了座椅的着陆缓冲功能,不仅保护了航天员,还能让航天员在返回途中靠座椅提升仍然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首次增加火箭安全机构

与上一枚火箭相比,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有75项技术改动,更加安全、可靠和舒适,也有了更多的功能。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这枚火箭第一次在逃逸发动机上增加了安全机构,防止火箭误点火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发射的安全性。

首次安装了摄像头

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上第一次安装了摄像头,可以把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以帮助地面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这一次在火箭上增加了两个摄像头,一个装配在整流罩内,一个则被安装到火箭外面。

首次启用副着陆场

与“神五”着陆场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神六”飞行任务首次全面启用了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对多天内的气象变化进行精确预报。因此,在选择飞船着陆时间时,无法保证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适合降落。副着陆场与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相隔1000公里,可以起到气象备份的作用。

首次启动图像传输设备

火箭的监视器——车载遥测站分布在酒泉、渭南、青岛三地,主要负责运载火箭发射飞行全过程中遥测测量任务,这些数据可以使地面指挥人员实时掌握火箭的运行状态。这次分布在酒泉的设备中新增了图像传输设备,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并第一次使用。这一设备能够将发射过程的图像实时传送到地面,这和以前只能通过三维动画来模拟火箭的飞行状态相比,是一个大的飞跃。

首次使用新雷达

“神六”的主着陆场首次使用了LAP-3000风廓线雷达和102米高的测风塔,大大提高了对浅层风的预报精度。
首次全程直播载人发射

在“神六”发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组织了强大的阵容,首次直播了载人航天发射的全过程,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神六”精彩的表演。

D. 关于神舟七号的知识问答

航天员像开飞机一样驾驶“神七”
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告诉记者说,“神六”两名航天员13日先后进行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实验,结果表明航天员较大幅度动作对飞船姿态影响微小,飞船姿态保持良好。飞行在太空中的航天员费俊龙获知结果后,第二天就在飞船上连续做了4个前滚翻。张柏楠说,这是航天员自己在游戏,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间飞行结果表明,从刚升空到准备返回,费俊龙和聂海胜任何时间都能正确发出指令、准确控制各种设备,舱门开关等动作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张柏楠介绍说,有了这次实验的基础,“神七”将安排航天员“像驾驶飞机一样驾驶飞船”!
“神七”航天员准备展开太空行走
戚发轫院士认为,人上天不是旅游,是完成对空间环境的研究、开发、利用。以前杨利伟只是第一步去试一试,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多人多天,比方说要去组装一个空间站或者修理一个卫星,人就得出舱,出舱起码得两个人。以后要去空间站坐运输工具去,要对空间站进行对接,打开门以后把里面的人接出来。从国外来讲,他们花了很多次的试验来做这个事情,现在按照我们的计划,“神七”希望人能够出舱,老百姓的话叫空间行走。“当然出了舱还有离舱多远?也可以离得近一点儿,也可以离得远一点儿。”戚发轫院士告诉记者,下一步我国就要解决交会对接,交会对接起码得有3个人。所以我们飞船要有这个能力:3个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时候可以带300公斤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可以带一百公斤的东西。假如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试两人多天,那我们下次就出舱了。戚发轫院士认为,将要出舱的“神七”必须在神舟六号的基础上解决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航天员有一个密封舱,在这个舱里穿航天服。离开这个舱就没有了空气,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须能供给氧气。第二是没有温度控制时,航天服能保证他正常的温度,所以这个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封舱,这方面挺复杂的。更高级的航天服还可以装上发动机,一点火就走了,相当于一个小飞船一样,要出舱得具备这几个条件。戚发轫院士说,将来我们船上要有一个气闸舱,人穿好航天服进去,把门关上,把外面的门打开出去,假如一打开门气就放光了,所以有一个气闸舱。“我只是说两个主要的,作为航天员有一个舱外的航天服,作为我们飞船来讲,得有一个气闸舱,要保证原来的舱里保证有一个大气压。”
“神七” 能搭至少3位航天员
“神六”火箭系统专家顾问组组长黄春平介绍说,到“神七”时,飞船的容量会相应增加,会上3名航天员。根据任务的变化,运载的飞船产品重量在增加,因此对火箭产品的要求推力也相应增加。“神六”发射飞船有效载荷是8吨多,将来有效载荷要扩大。新的大型运载“神七”的火箭方案已经制订完毕,正等待国家批准。目前部分产品已经出来了,样机都有了。但是还要进行大量的地面试验。从1999年起,黄春平先后担任了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火箭系统总指挥。
“神七”飞船要进行精装修
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告诉记者:“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像我们有个毛坯房,买房子买个毛坯房,你是一家三代同居还是小两口,就根据你这个要求重新装修,毛坯房都一样的,基本外型绝对不会有变化,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不会有变化,但是里边一开始就杨利伟一个人,也不要厕所,也不要厨房,也不要睡觉的地方,现在两个人了,有厨房、有厕所,到3个人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要搞交会对接的时候,以后要出舱了,基本上构型不会变,内装修是要变化的,而且是精装修。”
谁将跟“神七”一起飞天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着名的前庭生理学专家于立身教授接受今报采访时曾表示,对于航天员来说,年龄过大过小都不好,38岁为飞行的最佳生理年龄,43-45岁则开始走下坡路。 那么,谁最可能成为我国第4位飞天的航天员呢?如果如专家所言,“神七”系无人驾驶飞船,这是否意味着刘伯明、景海鹏、翟志刚、吴杰将可能因为年龄原因而无缘飞天呢?14人的航天大队的其他队员会不会杀出像费俊龙这样的“黑马”呢?如果是有人驾驶而且是3人驾驶,那么,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刘伯明、景海鹏、翟志刚和吴杰又有什么样的组合呢?我国第一批航天员、空军某部少将方国俊曾告诉今报记者,目前我国新一批的航天员尚没有进入培训阶段。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神七”或“神八”的航天员仍然是现在的14名航天员呢?对此,现役航天员吴杰就在“神六”发射前表示,跟他搭档的翟志刚优点很多,最起码通过“神五”的考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航天员,在他们航天员大队非常优秀。第二,他的反应非常快,在训练中处置特殊情况,判断、决策非常准确。第三,他比较刻苦,通过训练来看,其他人的特殊情况手册起码有这么厚,在处置紧急特殊情况下,他能够不看手册,进行训练。他训练自我准备到很充分的一种地步。再就是他本人性格比较开朗,知名度也很高,到了什么地方都是欢声一片、笑声一片。吴杰还表示,就算这次“神六”没上成,但“神六”又成了一个起点了,只要还在这个队伍中,就一定会为圆太空飞行的梦想去奋斗,而翟志刚也说:“不光是‘神六’,‘神七’如果仍然擦肩而过,‘神八’还要会继续努力的,永远会努力下去。”
“神七”上会不会有女宇航员
未来的“神七”上会不会有英姿飒爽的首批女航天员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庞之浩教授做客人民网时说,我国将从明年开始选拔女航天员,选拔和培训一个航天员需要3到5年的时间。而他预测“神七”在两年以后发射且可能进行首次太空行走试验。这也就意味着“神七”不可能有女航天员上天。

E. 载人飞船的相关知识。 急急急急!

载人飞船(manned spacecraft) 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用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还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载人飞船容积较小,受到所载消耗性物质数量的限制,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而且不能重复使用。1961年苏联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飞船,后来又发射了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美国也相继发射了水星号、双子星座号、阿波罗号等载人飞船。阿波罗号是登月载人飞船。

用途
载人飞船具有多种用途,主要有: ①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各种载人航天技术,如轨道交会和对接、航天员出舱进入太空等。 ②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学。 ③为航天站接送人员和运送物资。 ④利用各种遥感设备进行对地球的观测。 ⑤进行空间探测和天文观测。 ⑥进行登月飞行或行星际飞行。
编辑本段组成
载人飞船一般由乘员返回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登月飞船还具有登月舱。为了保证人员能进入太空和安全返回地面,载人飞船有以下主要分系统:结构系统;姿态控制系统;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电源系统;返回着陆系统;生命保障系统;仪表照明系统;应急救生系统。 飞船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有载人舱。它的主要结构可分为几个舱段,例如,可采用两舱式结构和三舱式结构。如有对接任务时则有对接机构,它放在飞船的最前边。苏联第一代飞船东方号的结构很简单,是两舱式,飞船只载1个人。第二代飞船飞行时,苏联的上升号多了一个出舱用的气闸舱,且能载2~3人;而美国双子星座号飞船仍为二舱式加对接机构。第三代飞船是三舱式结构,如苏联的联盟号飞船。这种飞船的最前端是对接机构,然后接轨道舱,再接返回舱和服务舱,最后与运载火箭相连。有的舱之间有过渡舱段相接连。有出舱任务的载人航天器都增设出舱用的气闸舱。美国阿波罗号飞船除 载人飞船
有两舱段结构外还增设登月舱。 飞船的轨道舱是飞船重点的舱段。它前端的对接机构供飞船与其它飞船或空间站对接用,其下端通过密封舱门与返回舱相连。它是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进行科学实验、进餐、体育锻炼、睡觉和休息的空间,其中备有食物、水和睡袋、废物收集装置、观察仪器和通信设备等。轨道舱还可兼作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气闸舱。 返回舱也是密闭座舱,在轨道飞行时与轨道舱连在一起称为航天员居住舱。在起飞阶段和再入大气层阶段,航天员都是半躺在该舱内的座椅上,并有一定角度克服超重的压力。座椅前方是仪表板,以监控飞行情况;座椅上安装姿态控制手柄,以备自控失灵时,用手控进行调整。美国水星号飞船在返回地面时自控失灵,就是靠航天员手控使飞船返回地面的。在飞船返回地面之前,轨道舱和服务舱分别与返回舱分离,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焚毁,只有返回舱载着航天员返回地面。 飞船的服务舱也可称“仪器设备舱”。它的前端通过过渡舱段与返回舱相连,后端与运载火箭相接。联盟号飞船的这个舱又分前后两部分,前段是密封增压的,内部装有电子设备,以及环境控制、推进系统和通讯等设备;后段是非密封性的、主要是安装变轨发动机和贮箱等物。服务舱外部装有环境控制系统的辐射散热器和太阳能电池板。
编辑本段几起重大事故
阿波罗4A飞船地面试验起火
1967年1月27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34号发射阵地上进行载人飞船地面联合模拟飞行试验。 乘坐有3名航天员的阿波罗4A飞船对接在土星1B运载火箭上。3名航天员是:曾参加过水星4号亚轨道飞行、双子星座3号飞行且经验非常丰富的弗吉尔·卜格里索姆上校,曾参加过双子星座4号飞行并是美国第一个到太空行走的爱德华·H·怀特中校,还有一名是准备第一次上天飞行的罗杰·B·查非少校。如果这次地面模拟试验成功,这3名航天员即乘此飞船进入环地轨道飞行,以考验登月飞行的程度。 试验前,已对安全做过检查。因为火箭不加注,火工品也不安装,凡能发现的易燃易爆物均被移开或拆除。试验组织者认为已没有什么不安全因素,因此在试验现场也没有布设专门消防人员、医生和紧急救援人员。 试验按照程序进行。当进行到最后倒计时时,突然程序中断,飞船指令舱起火。从指挥室里的通信电话中,听到舱内的航天员大喊:“着火了!”接着又听到“快放我们出去!“的喊声。然而,还未来得及打开舱门,在短短的几十秒内,3名航天员就被烧死在舱内。 后来查明,这次起火原因是飞船导线短路,电火花引燃了舱内塑料制品。阿波罗飞船采用的是1/3大气压力的纯氧方案,一些在正常空气中本来是耐火的塑料制品,在纯氧中却成了易燃物品。此外,舱门打开时间设计为90秒,着火时船内形成负压,无论在外面还是在里面,舱门在极短的时间内都无法打开。 这场火灾造成了飞船地面试验时死亡3人的特大事故。它给后人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多启发。后来的阿波罗飞船舱内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如重新研制舱内材料,逃逸救生系统做了进一步完善,增加了防火措施。为了考核修改后飞船的可靠性,在原计划外又增加发射了两艘无人飞船。格里索姆1965年在双子星座3号飞行后曾说过:“即使我死了,我们仍需要人们接受它……征服太空是有价值的冒险事业。”格里索姆将他的宝贵生命献给了航天事业。1971年8月2日,阿波罗15号登月时,美国航天员将他们3人的骨灰撒在月面上。格里索姆等人生前未能登上月球,死后终于进入了“月宫”。
联盟1号飞船返回 科马罗夫遇难
1967年4月,前苏联拟用新研制的联盟号飞船进行计划中的登月飞行交会对接模拟试验,安排联盟1号、联盟2号分别于4月23日、4月24日发射,然后于4月25-26日在地球轨道上交会对接,并实现空间转移。 4月23日凌晨3时35分,弗拉基米尔·M·科马罗夫上校乘坐联盟1号飞船,在一片欢呼声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准时发射升空。 飞行到第2圈时,科马罗夫报告说:“飞船左边的太阳能电池帆板没有打开,电源供电不足,无线电短波发射机没有工作。姿态稳定系统也受影响,飞船处于不规则运行之中。” 科马罗夫是前苏联最优秀的航天员之一,飞行经验丰富。他将飞船的左边朝向太阳,试图打开帆板,但未成功。 到了第5圈时,飞船故障进一步加剧。科马罗夫尽力排除故障,试图启动飞船发动机以稳定飞行,但没有成功。弄得精疲力尽的科马罗夫在第10圈时,请求睡一觉。经允许后,中断了与地面的通信联络。 这时,地面飞控中心的科学家、工程师们也彻夜不眠,忙个不停。他们一方面密切监视联盟1号情况,指挥科马罗夫排除故障,采取紧急措施;另一方面要决定联盟2号是否还按计划发射。当时部分人员主张立即下令推迟联盟2号飞船的发射,全力抢救联盟1号。部分人员则主张飞完第13圈后再说。 联盟1号飞到13圈时,恢复了同地面飞控中心的通信联络。科马罗夫报告说,飞船故障未消失,姿态仍不稳定。飞控中心决定,联盟2号中止发射,联盟1号立即应急返回。 飞控中心技术人员研究了3种可能返回的姿态控制及导航方法,即星座定位、离子定位、手动控制。第2种在日出时不安全,因日出时会出现离子空洞,传感器可能失效。第3种要求航天员从地平线获得手控方位,但若飞船在地球阴影时,地平线不易看到,操作也相当困难,而这时返回恰恰是在凌晨。 经过慎重研究,飞控中心向科马罗夫发出命令:在第17圈时,用第2种方式返回。但第17圈时,调姿失败,未能返回。 第19圈时,科马罗夫手动控制返回,使飞船进入了返回轨道。当飞船按返回轨道降落至离地面10公里高度,该打开主降落伞时,地面指挥人员听到了科马罗夫说:“降落伞没有打开!“ 4月24日6时24分,飞船带着一团火光,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冲向地面,降落于乌拉尔地区奥尔斯克以东65公里处,并发出几声猛烈的爆炸声。科马罗夫当场牺牲。当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飞船残骸还在燃烧。 鉴于这次事故的教训,苏联不得不对飞船重新进行审查,并取消了登月飞行计划。经过1年多的改进,才于1968年10月再次发射不载人的联盟2号。 科马罗夫为航天事业英勇献身,苏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骨灰放在克里姆林宫城墙下。 197l年8月2日,阿波罗15号飞船登月时,美国航天员带去了一块刻有已故苏美航天员姓名的铭牌,安放于月球上,其中也包括了科马罗夫的名字。
阿波罗13号飞船的航天员死里逃生
1970年4月11日,美国又一次用土星V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3号飞船发射升空,进行计划中的第3次登月飞行。这次飞行的航 载人飞船
天员是洛弗尔、海斯和斯威加特。 飞船飞行到46小时4O分02秒时,航天员发现2号贮氧箱贮量显示超差。 55小时53分时,l号贮氧箱压力偏低,指令舱报警器报警。 55小时54分53.3秒时,飞船遥测数据丢失1.8秒,主母线电压下降,报警系统报警。 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刻,“砰”的一声,服务舱中的2号贮氧箱发生爆炸。飞船的报警灯亮了,报警器响了,主电压继续下降。斯威加特当即向休斯敦飞控中心报告:“喂!我们这里出事了。”海斯从登月舱的通道爬到指令舱,看到一些系统的电压已降到零,也立即做了报告。 这些情况都用电视实况转播给了全美国、全世界,使成千上万的人目瞪口呆。无数的美国人为他们祷告。 休斯敦飞控中心及时分析,认为是液氧贮箱爆炸起火,使得飞船上的氢氧燃料电池损坏。 飞船上的电源出问题,使得登月已经不可能,而且航天员也处于极端危险之中。 经过飞控中心科学家、工程师们艰苦细致的分析,休斯敦飞控中心果断地决定:中止登月飞行,利用完好的登月舱,立即返回地球。当时飞船离地球已经38万公里,已经越过地球引力界面,飞船正在月球引力下往月球飞去。如果要返航,必须有足够大的火箭推力来克服月球吸引力。登月舱显然难于胜任。 休斯敦飞控中心科学家们经过周密计算,并让地面航天员进入登月舱模拟,最后得出了一个最省燃料的返回轨道:飞船继续飞行,绕过月球,再启动登月舱发动机,以进入返回轨道。 由于氢氧燃料电池的贮氧箱还担负着飞船生命保障系统氧气和水的供应,因此航天员面临着电能不足、供水供氧困难、环境温度下降的处境。但3名航天员在地面飞控中心的指挥下,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战胜了恐惧、寒冷、黑暗、疲劳等困难,和地面飞控中心人员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实施着地面制定的救生方案。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继续往月球飞去。 当飞船距离月球27.6公里时,航天员启动登月舱下降发动机,工作了30.7秒。飞船进入了环月轨道。 4月15日上午9时41分,在飞船转过月球后,再启动登月舱发动机4.5分钟。飞船进入了返回地球的轨道。 登月舱的氧气、水、电越来越少,航天员由于疲劳和恐惧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飞控中心指挥员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鼓励他们,并提醒他们吞服镇静剂。 美国将阿波罗13号未能登月的消息,及时通报给了全世界各国家,并紧急请求有关国家给予救援。包括前苏联在内的13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布置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候。 4月17日,飞船进入了返回地球大气层的轨道。在进入大气层前,航天员启动4个姿态控制火箭,使登月舱推着服务舱向前加速飞行。随后,点燃分离爆炸螺栓,将服务舱分离。紧接着又启动反推火箭,使登月舱离开服务舱一段距离。 然后,登月舱的两名航天员回到指令舱,关闭两舱通道,点燃分离爆炸螺栓,将登月舱抛掉。 3名航天员乘坐指令舱返回了地球,平安地降落到太平洋洋面上。美国总统随硫磺岛号军舰前去欢迎了3名航天员的归来。 阿波罗13号飞船登月虽然失败了,但依靠人类的智慧和毅力,却奇迹般地将航天员营救回来。所以,航天界称这次飞行是“一次成功的失败”。 事后,美国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查明了事故原因。安在服务舱液氧贮箱中加热系统的两个恒温器开关,由于过载产生电弧放电作用,将其连成通路,使加热管路温度高达500度,烤焦了附近的导线,最后引起氧气爆炸。
联盟11号飞船返回时空气泄漏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4天后,即4月23日,联盟10号飞船发射上天,直奔礼炮1号,并成功地进行了对接。对接后,由于故障,航天员尽力工作了5个多小时,试图进入空间站,但没有成功,只好应急返回。 6月6日,联盟11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载着肩负首批进入礼炮1号空间站重任的3名航天员,朝空间站飞去。这3名航天员是乔治·多勃罗沃尔斯基、弗拉基斯拉夫·沃尔科夫、维克多×帕查耶夫。飞船经变轨飞行后,在距空间站100米的地方开始交会对接,并获得成功,3名航天员打开舱门进入了空间站。 他们在空间站共停留了23天18小时22分,进行了一系列天文观测、植物在失重条件下生长的实验和一些医学实验,获得不少宝贵资料,干得相当出色。对接期间,还两次将空间站的轨道抬高。 6月29日下午9时,3名航天员离开礼炮1号返回。但3人都未穿航天服。飞船离开空间站后飞行了4个多小时,并保持着同地面上的联系。 6月30日1时35分,飞船按程序启动制动火箭。在再入大气层前,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但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密封性能被破坏,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致使航天员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尽管返回程序都是正常的,返回舱也在降落伞减速下,安然着陆。但当人们打开舱门时,看到的却是已经遇难的3名航天员的尸体。 这次事故的原因是飞船设计不合理,座舱拥挤,只有脱掉臃肿的航天服才能坐下。当时联盟号返回程序就明确规定,航天员在返回前必须脱掉航天服。对此设计和程序,不少科学家当时就反对,但航天部门的领导人不接受正确意见。为此,苏联航天负责人卡马宁将军被撤职。 这一事故是原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中最为悲惨的一次。事故发生后,又一次推迟了苏联空间站的使用计划,礼炮1号此后再无人进入。飞控中心不得已,于发射后175天,忍痛发出降轨指令,将其退回到太平洋上空烧毁。联盟号飞行又一次中断飞行达2年3个月,以改进联盟号安全性能,将乘员从3人减为2人,并增加了1套生命保障设备,规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须穿上航天服。 载人飞船作为人类征服宇宙的一种工具,从开始使用至今,不过短短的30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弹指一挥间“。与过去出现的任何一种运输工具相比,它是最年轻的,但也是发展最快的。这30多年,它的经历也是曲折的。不少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为它而折腰,几位航天员为它而献身。但它已日臻完善,成为人类往返于空间站和地面的主要运输工具。今后,它还会进一步完善,会在通往月球、火星及其他星球的航行中再显雄风,再创奇迹。
编辑本段中国载人飞船发展
神舟一号~神舟四号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 载人飞船
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太空行程,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实现了2名宇航员多天飞行,他们分别是:聂海胜、费俊龙。“神舟”六号于10月16日凌晨安全返回,使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进一步成熟。“神舟”六号实现了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为未来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实现宇航员进入轨道舱。航天员首次往返轨道舱,进行了失重状态下的关闭返回舱门及检漏试验。第一次进行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
神舟七号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编辑本段重要时刻
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前苏联的‘东方号’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 世界第一艘登月飞船美国的‘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发射。

F. 物理航天小知识

船箭是以引爆炸药来分离,这时对船产生一个加速度,使船进入较高轨道,这个过程中,由于远离地球,船的动能转化为势能,船又有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加速度,使宇航员感到失重

G. 有关科学现象知识文章(摘抄)

材料科学
记忆历来被认为是生物,特别是高等生物所特有的功能.但是,材料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某些金属也有记忆功能.
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军械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用55%的镍和45%的钛制成了一种镍钛合金丝.他们将这种镍钛合金丝绕成一个螺旋形的线圈,把它加热到150℃,然后冷却、拉直.当合金丝再次被加热到95℃时,竟出现了不可思议的情景——金属丝自动卷曲成原来螺旋形线圈的形状.科研人员又一次把它冷却、拉直,谁知当加热到同样的温度后,它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反复实验,屡试不爽.
之后,科学家发现其他一些合金,如铜锌铝合金、铜镍铝合金、铁铂合金等,也具有这种记忆形状的功能,他们将这类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这种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合金可以广泛应用于卫星天线、飞机液压系统、管道铆接、医疗器械等许多领域.例如,用它们制造的天线,平时折叠起来很小,当飞船上天后,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天线会展开成直径达好几米的半球形;用它们制造的人工骨骼拉杆,可以依靠人的体温将断骨拼合固定,大大加快了骨折愈合的速度.

H. 但丁01的本片的寓意

我之所以在情节上加个“表象”,是因为导演想表述的并非是这个意思。影片富含宗教内涵,真正的意思是通过一连串的隐喻和意想,隐晦的传达出来的,这也是很多人反应看不懂的主要原因。一部影片里绞合了两个暗喻宗教的寓言作为背景,又在情节里夹杂着众多的情节隐喻,宗教的、人性的、人类的等等,这些叠合在一起,确实让很多不了解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人大伤脑筋。
下面让我们来试图解读一下这些隐喻。
一、片名的隐喻:
影片的名字既然叫但丁一号,那自然有着与但丁有关的隐喻。因此我们不得不先提一下“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世纪第一位诗人”的代表作——但丁的《神曲》。其实没有必要讲太多,我们只需要回顾下,高中历史课本里关于《神曲》的描述:似乎里面写了但丁游地狱,看见人类的七宗罪,并且批判了中世纪的天主教庭。好了,有这个就差不多了,需要着重强调的七宗罪是:
贪婪,失控的欲望,是七宗罪中的重点。其他的罪恶只是无理欲望的补充。(注意这个不是我总结的,而是《神曲》的描述):
肉欲:肉体的欲望
贪食:胡为的欲望
妒忌:财产的欲望
懒惰:逃避的欲望
傲慢:卓越的欲望
暴怒:复仇的欲望
二、“圣乔治”的隐喻: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知识是主角名字“圣乔治”的隐喻,西方流传的圣乔治(St.George)的故事很简单,他杀了一头恶龙,恶龙的血在地面上正好流成一个十字架的形状,并且他还是基督徒的保护者。影片让主角圣乔治在片尾摧毁了内心的三个罪恶,来代表寓言中杀掉的巨龙。
三、关于太空监狱的隐喻:
影片的背景是在一个太空监狱,关押的是重刑犯人,象征着地狱里诸恶——但实际上并非只有犯人才是诸恶的化身。随着影片的展开,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新来的艾丽莎及其所属公司,还有这个船上的船长,甚至这个监狱背后的政府,都有这样那样的罪恶,可以说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缩影或意象。“人类社会”是影片开始时女医生的原话,在影片中也有点题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七宗罪中的某一宗罪并非是只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某个人身上也并非只有一宗罪恶,但确实有典型的代表性。这个相信大家稍作分析就能明了。
四、“但丁一号”星球的隐喻:
在隐喻着社会和地狱的监狱旁边,是一颗叫“但丁一号”的星球。星球在这个片子里有多重隐喻,结局的隐喻与过程的隐喻是不同的,在影片进行的过程当中,星球一方面可看做但丁的化身,是地狱的旁观者或者叫见证者;另一方面,其熊熊的火焰本身也象征着太空里监狱的诸多罪恶,可以看做地狱的镜像,或者说是太空监狱里众人罪恶的镜像。而在影片最后的时候,经过圣乔治洗礼过的它变成一颗生机盎然、貌似地球的星球,这代表了新生和希望,而于现实意义,它在片尾却寓意我们所在的地球。
五、人物的隐喻:
小飞船上有两个乘客:
1、圣乔治:他来历不明,但心地善良,且具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吞噬罪恶、重生、让人复原。但从别人那里吞噬的罪恶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他血液和基因里充满无数的罪恶,我想这不仅仅是吞噬别人的罪恶的结果,而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原罪,以及人类种种欲望罪恶的合体。从他下了飞船之后的种种迹象,一直到他的牺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是的,关于他的隐喻就是上帝,或者叫做圣灵。
同时,他在影片的最后战胜了人类内心的三重最原始的罪恶,也是暗喻圣乔治屠龙传说。(见二,“圣乔治”的暗喻)
2、艾丽莎:公司派给她的任务是将圣乔治隔离到这个监狱,并且用他的基因在犯人身上进行试验,企图达到改变基因的目的,如果试验成功就将圣乔治杀死,公司就可以用这种基因赚钱(隐喻首恶是贪婪)。因为圣乔治的基因实质是罪恶,这种危险的基因试验注定不会成功。
监狱的管理人员一共有4名。
1、典狱长沙龙,他给一名犯人阿提拉权限,让犯人参与飞船管理,而在艾丽莎的罪恶任务面前也选择了不负责的顺从(隐喻懒惰的罪恶);
2、基因和人类学管理者普西芬尼,她是一个很有名望学者,很明白事理,可以说是船上最智慧的人,但却有点傲慢(隐喻傲慢);
3、另外还有两名警卫BR和CR,两人从头到尾没几句台词,连名字都是代号,只负责执行,可以视作权力的象征。
监狱的犯人一共有6名:
1、凯撒:他是犯人的小头目,犯人们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有极强的权力欲望(隐喻嫉妒的罪恶);
2、阿提拉:他是一个黑客,行为极端,当得知自己被当做试验品的时候,他利用典狱长的疏忽想企图让整个飞船都同归于尽(隐喻暴怒的罪恶);
3、佛像:他是一个变态,总是以让人解脱为借口掐死别人,来满足自己的变态欲望(这个隐喻了贪食,因为贪食的真正含义是胡为的欲望);
4、拉扎尔:他城府极深,为逃避麻醉气体苦练憋气,最后却因为好色没有选择救飞船,而是跟着艾丽莎上了救生艇独自逃生,并因此丧命(隐喻肉欲);
5、莫洛克:他是一个大胖子,除了吃饭似乎什么都不关心(隐喻贪食);
6、拉斯普丁:他是个半仙,具有明显的基因缺陷,他从主角进入监狱的那刻便坚信他是上帝派来的,会拯救大家,但实际上他的行为神神叨叨,硬说有什么隐喻的话那就叫他愚者或者卫道者吧。
六、恶龙的隐喻:
影片开始的时候“【故事的】一切始于火焰中(伴随的是小飞船的喷射火焰画面),如同龙口中的地狱之火,如同【关于圣乔治的】传说中一般,如果说传说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并非是恶龙之存在,而是它是可以被征服”。再加上飞船里乘坐的是充满贪婪目的的艾丽莎,因此看起来,小飞船的隐喻就是恶龙。——但别忘了,作为隐喻的结束,却并非是圣乔治摧毁了小飞船,而是它自己一头撞进了但丁一号星球的火焰——而影片中圣乔治的“屠龙”意象的表达,是以自己的牺牲,摧毁了三个欲望包裹着的自己的心脏(其实就是战胜了人心里的三个欲望),并以自身化作圣水洗礼了但丁一号来完成的(作为屠龙后的十字的基督胜利符号,是用得以保存的监狱来表达的。因此巨龙的意象并非借小飞船来表达,而是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但丁一号来承担的,而但丁一号的熊熊烈火又是监狱中各种罪恶的象征或者说叫镜像,因此其实质直接指向了人类内心的七宗罪。七宗罪才是恶龙的意象。
七、关于片中“七宗罪”结局的的含义: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七宗罪最后的结局.
1、贪婪。作为首恶的贪婪之罪的承担者,艾丽莎毫无疑问是走向了死亡。象征贪婪只能带来毁灭。[结局:撞毁在地狱火中]
2、肉欲。拉扎尔因为美色的诱惑,选择了跟随艾丽莎逃走,而非拯救飞船,最终也随贪婪覆灭。实际上肉欲也总是和贪婪如影随形。[撞毁在地狱火中]
3、暴怒。报复者阿提拉先于其他人自杀了。这种复仇的欲望把别人带入危险的境地,但最终首先毁灭的还是自己。[自我毁灭]
4、傲慢。普西芬尼的傲慢,在伟大的神迹面前自然消融无踪。即使再欲求卓越,在上帝面前也要自惭形秽。[皈依上帝后自动消弭]
5、嫉妒。作为对权力欲望追求者的凯撒,没有像历史上的凯撒那么悲惨,无论是否帮助上帝的代言人圣乔治,他所追求的权力给他注射了毒汁。但最终作为上帝代言人的圣乔治将他治愈了,并将他的欲望吞噬,这象征着权力只能带来毁灭,只有上帝可以使人永恒。[被权力谋害,被上帝拯救]
6、懒惰。船长沙龙的不负责任让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处于危险的境地。但无论如何,高位者的懒惰(或言逃避)可能危险,但这并非致命,所以沙龙没有死。但贪婪和肉欲的过失之后还要逃避,毁灭就是归宿——片尾艾丽莎和拉扎尔不负责任的逃离又何尝不是懒惰之罪的表现呢?[罪恶之后的逃避,撞毁在地狱火中]
7、贪食。贪食就是胡为的欲望,但是在片中他有两个更明显的表象,就是莫洛克和佛像,一个象征肉体的胡为,一个象征精神上的胡为。这两种放纵被上帝的代言人圣乔治吞噬。[被圣乔治吞噬]
ps.关于嫉妒和贪食的深层含义在下面进行介绍。
八、关于影片结局的含义:
圣乔治飞出监狱的时候,向着燃烧着熊熊烈火的“但丁一号”星球缓缓而去。在他身体里暗藏的是他吞噬的“(肉体的)贪食”、“(精神的)贪食”以及“(源自权力的)嫉妒”三重罪恶。“贪婪”、“肉欲”和“(逃避责任的)懒惰”罪恶已经毁灭于前方熊熊的火焰之中。眼看马上就要步其后尘,圣乔治毁灭了体内所暗藏的三种罪恶(屠龙的意象),并用牺牲来将自己化作圣水净化了“但丁一号”上象征人类罪恶的熊熊火焰。这样影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就很明确了:只有战胜自己精神和肉体里胡为的欲望和源自权力和金钱的嫉妒心,就可以避免贪婪、肉欲和对责任的逃避。也就可以净化这个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充满美好和希望。
监狱在净化后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这一方面是作为“屠龙”寓言这个暗喻的终结(见二,“圣乔治”的暗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这样的含义:只有信仰上帝,战胜自己的欲望,才能涤清人类的罪恶,人类才能生存和延续。

I. 神舟六号物理知识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
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
,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
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
生日。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43(点火后第583秒) 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分离成功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
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大陆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太空人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
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
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
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在轨
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
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10月13日4时开始,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
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在进行了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
四大项“在轨干扰力”试验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
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号在第30圈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即根据轨道精测参数
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维持时,神六发动机共点火6.5秒,将
飞船抬高了800米。

10月15日16时29分,胡锦涛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通话。18时05分,航天员向北京
航天飞控中心传送他们拍摄的飞船太阳能帆板的数字图像。

着陆
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采用升力再入方式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神舟
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
层阶段、着陆阶段。在此次绕地飞行中,“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还
将继续在轨飞行六个月时间,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由于第一次的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在太空只飞行了一天,主着陆场的天气变化可及时
准确预测,因此未曾启用副着陆场;神舟六号飞船将在太空飞行多天,气象难以准确
预测,因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副着陆场将启用作后备着陆地点。为迎接飞船随时可
能返回,地面共设置了13个着陆点。除内蒙古四子王旗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副两
个着陆场外,国内外还有11个应急着陆场。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
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
个分系统。

参与航天员搜救的装备包括:搜索救援直升机、搜索救护直升机、搜索摄录直升机、
指挥调度车、航天员医监医保车、工程运输车、航天员运输车、返回舱吊车和小型搜
索车。

为保证神六和两名太空人安全回家,设计了4把巨型降落伞。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
至少要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共3把伞,如果有必要,还要打开第4把备份伞
。太空船返回舱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关系着回收的成败。主伞不能一下子全部
打开,否则会被高速气流吹破,返回舱也会被摔烂。太空船落地后也并非万事大吉,
如果巨大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为策安全,返回舱落地一刹
那间,舱上的切割器会自动切断伞绳吊带,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
走。

另外,根据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提出的意见,为使神舟六号着陆时对太空人的冲击
降至最小,舱内太空人的座椅还首次安装了“赋形减震座垫”——根据太空人形体不
同特征量体制造的吸能座垫,可在发生撞击瞬间迅速分散人体的应力,避免人体损伤


在2005年10月16日凌晨3时44分,太空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飞
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时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
自行重返地球。

在着陆期间,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夜空一直有一个光点,仿如流星划过夜空。返回
舱在4时13分经过大气层时,产生高温,形成通讯黑障区,一度暂停与控制中心联络
,长达3分钟。在4时20分,返回舱打开主降落伞,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慢慢降落,在
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2名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并向控制中心报平安,控制中心
工作人员鼓掌庆祝。在约半小时后,搜救直升机首先发现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较预
计相差仅1公里。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门后,医疗人员为2名太空人检查身体,并建议
2人可以自行出舱。

与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不同,费俊龙首先穿着太空衣,自行爬出返回舱,向现场工
作人员招手。聂海胜亦爬出舱门,走下铁梯。2人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员献花,
并感谢大家的关心及热爱,费俊龙表示,这次太空之旅非常顺利,他们在太空舱内的
工作及生活很好,现在身体状况不错。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
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创造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圆满结束中国首次
“多人多天”特点的太空旅程。费俊龙及聂海胜重返地面后,被直升机接走,跟着由
专机送返北京,暂时被隔离14天。

技术改进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
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
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
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
,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
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返回前坐椅提
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研制成功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
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
洁舱门。
持续性改进:“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
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搭载
此次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的物品主要是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如邮品、字画、旗帜和
其他纪念品等,还有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种子。

实验用途
一些鸡蛋、蚕卵和云南普洱茶将随“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变异的可能性。

飞船上放置了盛有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的24个细胞培养盒,航天员
和地面工作人员同步对两份相同的活体细胞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对比实验,研究空间环
境影响心脏和骨骼的细胞分子机理,并通过空间实时飞行验证放置在细胞培养液中、
地面筛选出药物的防护效果。航天员分三个时段操作24个样品盒,操作时,航天员将
把细胞培养带放置在腿上,按不同时段,挤破分别装着激活剂与固定剂的两种胶囊,
激活或固定活体细胞,考察在飞船入轨前与入轨后不同重力条件下细胞样品的状态与
变化。

纪念用途
有10克特别的泥土,由9克大陆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寓意十全十美,寄望祖国和
平统一。

飞船数据
飞船名称: 神舟六号
发射: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飞: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3.583
着陆: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飞行时间: 115小时32分钟
轨道: 76圈
高度: 343千米

J. 十个航天小知识有哪些

如下:

1、失重情况下航天员如何睡觉?

航天员在睡袋中漂浮着,用绳子将人倒挂在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

2、太空闻起来是什么味道?

宇航员描述,它闻起来就像烧焦牛排、高温金属和焊接烟雾的刺鼻气味。专家表示,太空气味呈现出的金属味可能是来自于高能离子的振动。

3、宇航服穿着舒适吗?

航天员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上(比如要求要是防火材料)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们在地球上穿的没什么差别。当在失重情况下穿航天服的时候,航天员实际上就是在衣服内漂浮,感觉不到衣服的存在。

一套舱内的宇航服一般需要20多万的人民币,重量为20公斤左右,一套舱外的宇航服的造价通常需要2亿多的人民币,重量也达到了120多公斤。

4、中国空间站设计寿命有多长?

中国空间站设计寿命不小于10年,还可通过维护维修,延长使用寿命,并具备一定扩展能力。

5、航天玻璃能做啥?

空间用抗辐照玻璃盖片,这是航天器的“护身铠甲”,能让太阳能电池方阵免受太空中高能粒子和有害射线的撞击。

6、为什么发射嫦娥五号要选在凌晨?

天气条件对于航天发射至关重要。在凌晨,天气状况比较稳定,云层更少,有利于火箭发射及信号的传播。同时,可更好地利用望远镜等天文设备,对观察到的发射情况做出总结。此外,由于凌晨整体环境亮度较低,火箭喷射火焰飞向太空时非常显眼和突出,有利于地面光学和测量设备跟踪到目标,收集相关信息。

7、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是(中国)。

8、世界上第一颗粒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9、人类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在首次飞行时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在太空飞行了(108分钟)。

10、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