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诗词知识讲座十六讲
扩展阅读
经典数独游戏多少个 2025-01-22 12:33:46

诗词知识讲座十六讲

发布时间: 2022-09-07 10:41:39

A. 诗词知识专题讲座稿

诗歌专题知识讲座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一、诗歌类别
古诗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隋唐时期的古体诗,题目中一般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严格,讲究二、四、六、八押韵;一首诗的句数也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四联八句,其中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古体诗
(古风)四言古诗如:《诗经》古体诗的特点
①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都是古体诗。②唐诗中凡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的均为古体诗。②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
五言古诗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七言古诗如:白居易《琵琶行》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杂言古诗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近体诗
(格律诗)绝句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登鹳鹊楼》近体诗的特点
①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②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押韵,律诗二四六八押韵。
七言绝句如:杜牧《泊秦淮》
律诗五言律诗如: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如:杜甫《登高》
另外,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诗歌还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如从艺术手法上分,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从表现内容上分有: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闺恋诗、哲理诗、游赏诗、送别诗、咏史诗等。
二、诗歌形象
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
①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俐俏皮靡不毕现。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
②诗人自己的形象。如《山居秋暝》,通过山村清幽明丽的景色的描写,我们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
③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具体言之,古诗中常见的形象有以下几类: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③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④爱民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三、思想情感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②应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反映在边塞诗的创作中,虽有对塞外恶劣环境的描写,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豪情,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③避免先入为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许多大诗人往往是多面手,其诗歌的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杜甫的诗歌固然沉郁为多,常常抒写忧国忧民的慨叹,但也有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轻快明丽的诗句;李清照的词风固然多为婉约凄切之作,但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样豪迈的诗句。因此在赏析的时候应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
④细读序言和注释。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或在诗后附有注释,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
①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②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③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④超尘脱俗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
⑤感时伤逝
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四、诗歌意境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
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描写了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
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且清的“方塘”,但诗中的“方塘”,不仅仅是自然的方塘,它还包孕着作者读书的心得,从而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既给读者美的享受,
又给读者哲理的启迪。
五、艺术手法
如果让你对所给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鉴赏,一般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
从炼字角度:着重分析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修辞的角度。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这样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从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比喻象征等。
⑥从音韵的角度: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下面着重谈谈古代诗词中常用的的几种艺术表现手法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2.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4.对比烘托
对比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5.化用典故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凝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6.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地上的九州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淼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物,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7.比兴象征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点,常以香草美人象征贤能,以燕雀乌鹊比喻小人。
六、风格流派
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不同的风格。成熟的诗家词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李白诗豪放不羁,仙气满卷;杜甫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王维诗诗中有画,富有禅趣,静美幽独;乐天诗雅俗共赏,清浅可爱;李贺诗奇诡谲幻,鬼气森然;贾岛诗推敲苦吟,峭瘦清寒;杜牧诗旷达俊爽,清丽自然;李商隐含蓄典雅,悱恻缠绵,如此等等。评价古诗词的风格常用到下面一些词语:
①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孟浩然的《临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这些诗句都可以以雄浑称之。
②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③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④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⑤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静谧空寂的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
⑥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
诗歌流派则指思想观点、艺术见解和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诗人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诗歌的流派在盛唐最为典型,有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有以高适、王昌龄、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词的流派在宋代最为成熟,有以柳永、李清照、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有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同一流派诗人的作品有大致相同的风格,他们在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婉约派词写得比较婉曲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豪放派词,则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思想内容则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不严格遵守音律。但同一流派的诗人不只有一种风格,他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同为豪放派,苏词旷达洒脱,辛词则慷慨愤世。
七、鉴赏程式
古诗鉴赏是较难的知识,拿到题后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风格),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现在一般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618-713),前期诗坛上流行的是南朝形式主义诗风,宫体诗充斥诗坛——上官仪所创制的“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只有
王绩自拔于流俗之外,诗风清新朴素。“四杰”突破“宫体诗”内容,继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律诗新形式,最后是陈子昂痛斥齐梁诗风,高倡汉魏风骨。
盛唐(713-766),诗坛群星璀璨,百花灿烂——高适、岑参边塞奇雄;王维、孟浩然田园悠然;李白飞扬跋扈、奇思万千;杜甫俯身为民、沉郁顿挫。
中唐(766-835)诗歌繁富,流派众多——韩孟诗派追求奇险;韩愈、李贺奇崛瑰丽;元稹、白居易平易流畅;刘禹锡、柳宗元清峻明丽;顾况诗句伸缩灵活,节奏变化多端;韦应物清新朴素、亦不乏精巧华美,明丽典雅;姚和、贾岛圆熟工稳、精雕细琢;孟郊力度内敛,感人至深。
晚唐(836-906)政治恶化,民生疾苦:杜牧表面洒脱不羁,实则内心苦楚,意象明丽,气骨俊逸;许浑格律圆熟、诗意警拔;李商隐感伤抑郁、秾丽绵密;温庭筠意象精巧、结构回环;李群山情怀忧郁、襟抱不开;罗隐鞭笞时弊、批判尖锐;韩偓诗风绮丽、细腻婉约。

借诗歌理论最经典的司空图《诗品》把诗歌风格分类:雄浑、冲淡、细浓、沈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是为二十四品。

B. 诗词鉴赏演讲

我个人认为雨霖铃不错。
演讲时候注意控制节奏,可以提问别把气氛搞太死了!
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简洁的分析方法)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
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
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下面是几个比较全面的赏析

【赏析一】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S226;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C. 诗词基础知识(转载)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就是每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而且七律有严格的对仗要求,八句话共形成四副对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首律诗要求至少中间的两联要对仗,就像两幅对联。律诗的第二四六八句每句尾字要押韵,都是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能撞韵,挤韵,跳韵,一三五七句每句尾字都是仄声。律诗的每句每个字都有平仄要求,而且不能三平尾或三仄尾,也不能失粘、失对,这些都是律诗的重点知识,暂时先不讲。

【七绝】:是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这四个句子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近体七绝第一二四句每句尾字要求押韵,或者二四句尾字要求押韵,多是平声韵,一韵到底,第三句尾字为仄声,也不能撞韵、挤韵、跳韵。每句每字也有平仄要求,也不能三仄尾或三平尾。古体七绝有仄尾的,暂时不提。

【古风诗】:经常我们会看到一些七言诗,有七言四句的、有七言六句的,还有八句的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讲究格律,只是每句尾字押韵,或平声,或仄声,同韵或邻韵。句子没有严格对仗,每个词也没有平仄区分,这一类型的诗称为古风体。(排律不在其中,暂时不提。)。古风体诗也有四言的,五言的,六言,七言的等等。

【打油诗】:就更随意随性了,无论是四言的还是多言的,四句的还是多句的,每字每句不论平仄,也不讲格律,甚至每句尾字也不押韵,但大多数会押韵的,跳跃感很强,更严重的有时每句字数都不相等,这种诗,感觉读起来很顺口,尤其是对初写诗和不会写诗的人来说。【顺口诗】多来自于灵机一动和生活感悟,几句描写一种景象或一种场景或一种情怀或沧桑感悟,而有生活感悟的人大多不会太年轻,这是局外话。

那么诗词写作必须遵守平仄格律吗?

如果是格律诗,比如绝句和律诗,必须遵守平仄、格律、押韵,而且意境、表达通顺等。词牌同理。因为诗和词在古代是用来唱的,讲究韵律美。相当于现代的歌,有词有曲,必须遵守格律平仄。而且古代没有标点符号,用押韵字区别停顿和断句,所以也必须押韵。

古风体和打油体可以随意,不拘平仄,但大多数要押韵。

D. 【龙风文学院】〈16〉诗词曲联作业

龙风文化中心蓝二系直属大区十期第十六次作业

分院:1022

学员:雒逸夫

学号:L10-1022-022

-----------------------------------

1)731曲度式七言绝句·春勤(下平二萧)

塞外漠青春来到,桃红梨白竞艳夭。

人勤果硕吉祥满,早起宵闲功德昭。

2)732曲度式七言绝句·春深(上平十一真)

莺歌翠柳早春好,燕舞花田香袭人。

吾寄此身天山外,客心平静但向真。

3)741曲度式七言绝句·梨城即景(上平十灰)

大漠风光此最好,天山脚下梨花开。

蜂飞蝶舞地天闹,惹得游人归复来。

4)742曲度式七言绝句·偶感(上平一东)

金山草木朽荣事,洛水汤汤西又东。

岁岁年年有冷雪,年年岁岁花开红。

5)751曲度式七言绝句·惜光阴(上平十五删)

一天来去等闲事,生死亦然在瞬间。

人生苦短得珍惜,狂浪蹉跎终不还。

6)752曲度式七言绝句·悟道(下平一先)

人生处处有山水,苦乐愁欢心使然。

死生天定缘前世,生死德功学圣贤。

2022-04-13

龙风文化中心十期讲义第十六讲

------------------------------

【三】布置作业

1.曲度式七言绝句(律)广义诗谱任选4首。

2.严格按下列诗谱写作。

3.主题自拟,用平水韵。

4.注意谋篇、起承转合。

5.自己校对好平仄后上交。

6.作业提交格式如下:

龙风文化中心XX系XX区十期第十六次作业

学员:

学号:

-----------------------------------

1)731曲度式七言绝句(律)·题目(韵部)

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按粘贴顺延至律

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2)732曲度式七言绝句(律)·题目(韵部)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按粘贴顺延至律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3)741曲度式七言绝句(律)·题目(韵部)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按粘贴顺延至律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4)742曲度式七言绝句(律)·题目(韵部)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按粘贴顺延至律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5)751曲度式七言绝句(律)·题目(韵部)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按粘贴顺延至律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6)752曲度式七言绝句(律)·题目(韵部)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韵)

按粘贴顺延至律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韵)

D.QU IN PARIS

---------------------------------------------

注:

1.提交作业不要带诗谱。

2.本次作业4首诗题目前一律标注:“曲度式七言绝句(律)”(具体见上面作业提交格式要求)。

3.本次作业上交截止时间:

龙风文化中心布置

------------------------

龙风文化中心十期讲义第十六讲 第14页

第16讲浅析(高令亚)

一、曲度式七言绝律创作

二、关于对仗

A何时需要使用对仗?

1. 唐五(七)绝句(四句诗式)

唐绝句之任何一式,均无须使用对仗。

2. 唐五(七)律诗(八句诗式)

唐律诗之任何一式,均须使用对仗。

B何处使用?

通常而言,一首八句(四联)组成的唐五(七)律诗,其第二联与第三联必须对仗。但也可例外(以后再讲)。

C如何对仗?

首先须知对仗定义与分类等基本概念之后,才知如何对仗。

注解:

以下内容引自网络"对仗"条目,略做增减。

唐律"对仗"概述

1. 定义:

对仗,即依据"字音平仄"与"字意虚实"所构成对偶的语句。包括二个方面:词语互

为对仗和句式互为对仗。

2. 由来:

古之朝廷议事,皇帝坐塌正中,百官分列两侧相对,此为仪仗。

对仗与汉魏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说是其发展而成。对仗本身就是一种骈偶。

3. 规定

1)对仗首先规定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

2)其次规定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例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3)再者规定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例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比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4)对仗分类可有几种方法。例如,运用宽严之分法,则可分成:工对、宽对、邻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见下面)

运用内容之分法,则可分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

4. 分类

1)宽对

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

性相同,即可构成宽对。

宽对比邻对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

例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便是宽对。

2)邻对

用词义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称为"邻对"。

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

数量等的关系。

例如,白居易《感春》中,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3)自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即在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

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

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

府程遥碧落宽。”

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

孤凤对离鸾等等。

4)借对

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借对有两种借法。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

例如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示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

例如,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5)错综对

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的情况。

例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

属于错综对。

6)流水对

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

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

例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

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

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

之为"流水对"。

参考文献:

网络:对仗条目。

四、曲度七言绝律近体诗用中谱基本八式(第三套)

曲度式广义七言绝律诗体诗例

2.8.1曲度大先生:曲度式广义七言绝律诗体诗例

1)731曲度式七绝·杜甫(上平四支)

文/曲度

苦尽誉来称诗圣,攀登峰顶万代师。

精通律韵化仙境,伟业文功千古垂。

2)732曲度式七绝·始皇(下平八庚)

文/曲度

坑儒毁籍世间怨,构建长城何御兵。

兵马俑封皇陵里,墓前无法堵骂声。

7)733曲度式七律·无题(上平十灰)

文/曲度

风雨泥泞归客哀,雷鸣空闪盼子回。

无情落叶从天降,不尽阴云向北来。

肃肃冷霜常频顾,绵绵寒雪久蕴灾。

鬓丝今长胜前夜,一阵凄凉融浊杯。

8)734曲度式七律·岁月(上平十四寒)

文/曲度

相离时易再见难,岁月无情花己残。

宵露化成梅芯雨,晨光熙面泪不干。

春枝怎感季风冷,秋叶能知节气寒。

青鸟远飞因何故,无端折返易水滩。

2.8.2迈克导师:曲度式广义七言绝律诗体诗例

曲度式七绝六首(按曲度广义七言绝律诗谱)

1)731曲度式七绝·三大战役(新韵四开)

文/迈克

奠定共和凭三役,平津辽沈又战淮。

江山夺取几多血,峰火连天人怎还。

2)732曲度式七绝·援外战争(下平八庚)

文/迈克

援朝北上齿唇谊,抗美南行兄弟情。

为国尽忠他乡葬,清明遥奠塞外兵。

2.8.3白玉导师:曲度式广义七言绝律诗体诗例

1)731曲度式七绝·中东战乱(下平八庚)

文/白玉

骤雨烈风云涛滚,星稀天黑盗匪横。

家亡国破政权乱,不愿成奴悔变更。

2)732曲度式七绝·圆明园(上平四支)

文/白玉

圆明湖岸满春色,玉带桥横凡世奇。

毁阁迹残依稀在,空遗长恨海战悲。

2.8.4刘玉娥社长:曲度式广义七言绝律诗体诗例

文/刘玉娥

1)741曲度式七绝律·月季花(下平二萧)

细蕊轻纱本色秀,清香素彩芳容娇。

春秋不减嫩容面,嫁木花开冬夏娆。

2)742曲度式七绝·玫瑰花(下平二萧)

玫红绝爱破空漫,瓣瓣光华迎面飘。

世上情添又一曲,心花数目诚心昭。

2.8.5天虹副社长:曲度式广义七言绝律诗体诗例

1)731曲度式七绝·周朝(上平十一真)

文/天虹

五霸七雄周朝乱,原来兄弟战火频。

秦王铁骑扫天下,江山归一万古人。

2)732曲度式七绝·历史(下平十二侵)

文/天虹

悠悠华夏五千载,三帝五皇源古今。

多少世争空余叹,红尘唯剩当代音。

2.8.6苏菲副社长:曲度式广义七言绝律诗体诗例

1)731曲度式七绝·丁香花(上平十一真)

文/苏菲

淡雅散芳闻它味,丁香开放自有神。

百花争艳独其外,阵阵飘香迎送人。

2)732曲度式七绝·人生(下平十一尤)

文/苏菲

春风—度百花盛,草木枯荣唯一秋。

忘却世间烦心事,茫茫大海一泛舟。

2.8.7许广文副总教督:曲度式广义七言绝律诗体诗例

1)731曲度式七律·月色回龙山(下平十二侵)

文/许广文

旷揽一秋回龙顶,山岩流碧悦耳音。

千年列刹唤云歇,百步阶梯听雨淋。

叠翠紫台升平律,禅房香案晚课吟。

松林谡谡树声远,月色斑斑浮古今。

2017年09月21日

2)732曲度式七律·苦栽桃李去俗尘(孤雁格)

文/许广文

旌帆彩印峻山叠,仰止贤师名度君。

千载礼书撩人性,半眠顽石韵味醺。

金秋淡觉躁声远,玉月遥知愁绪云。

孤领素风他乡意,苦栽桃李去俗尘。

2017年09月21日

五、作业

1.曲度式七言绝句(律)广义诗谱任选4首。

高令亚

2022.03.31

三、导读:曲度编着《唐五(七)言律诗之中对仗问题》

文/许广文

导读一:句法结构

《对仗》文中第二所提“规定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句法结构是指句子成分说的。单句有六大成分,分别是: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但是,诗、词、曲语言简洁,成分多有省略;又往往用特殊句式,所以成分划分有别其他体裁。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或主语省略,只有状语、谓语、宾语;或只有状语、谓语;一般很少出现补语。现举例,王维《出塞作》中颔联简介一下“句子结构”。

出塞作

唐代: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颔联总体看是“动宾对”:“暮云空碛时”、“秋日平原好”都是状语,表示环境、时间等;“驱”、“射”皆为动词,做谓语;“马”、“雕”都是动词的支配对象,做宾语。而主语“驱马”、“射雕”的人(将军)省略了。

导读二:自对

曲度校长在答疑时也将此对法称为“句中对”、“就句对”,即本句中一些词语与另一些词语自行成对,全联亦工。清代沈德潜说:“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偶者。”(《说诗晬语》);钱钟书说:“当句对创于少陵(杜甫),定名义山(李商隐)。”(《谈艺录》)。早在王维诗中就有当句对。如《汉江临晀》: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天对地”当句对,同属名词;“有对无”当句对,同属动词;一般情况下,名词与动词是不能互为对仗的。但是王维诗中上下句分别以名词、动词当句成对,而且十分工整,那么这一联也显得十分工整。曲度校长文中提到宋代洪迈《容斋续笔》卷三有关当句对还有一段专论:“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烝兰藉、桂酒椒浆;…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如王勃《滕王阁序》一篇皆然。谓若: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龙光牛斗,徐孺陈蕃,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鹤汀凫渚,桂殿兰宫,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花之轴,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天高地迵,兴尽悲来,宇宙盈虚,丘墟已矣。之辞是也……”又举杜甫、李商隐诗句若干,谓“如是者甚多”。在曲度校长的诗词中也有许多此类“自对”句。如《正是入冬时》:

导读三:扇面对(隔句对)

《对仗》文中提及对仗分类时,其中有“扇面对”,“扇面对”又称“隔句对”。四句组成一组对仗;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其实此类对法修辞早在《诗经》中就有。例如《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为让大家更多了解“扇面对(隔句对)”以下再举两例:

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唐代:白居易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即为:“隔句对(扇面对)”。

龙风学子在诗词创作时,也有不少作品采用“隔句对”的修辞技法。现摘:王西成(龙风五期优秀学员)《夏风》供大家赏读:

导读四:曲度七律选集摘录

1. 七律·深空皓月衬天河--下平五歌

深空皓月衬天河,远处风传动魄歌。

子美凄凉乃诗弟,东坡得意当词哥。

红尘滚滚仙何少,静女悠悠圣不多。

潇洒酒仙狂殿赋,千年史上几人和?

注:首句为半对句。颔联、颈联标准工对。

曲度2014.7.24 IN PARIS

《“对仗”问题》也是格律诗词比较难掌握的,曲度校长文中所列的几类划分、实则还隐藏好几种其他类别。如从声韵上划分,可以分为:双声叠韵对、叠字对、等等。从宽严上分其实还有一类“半对半不对”(见《曲度律诗选集》摘录第1,3,7首),就是说上下两句只有部分字词相对,其余部分不对。如杜甫《月夜》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遥怜对未解”,但其余一半不相对。再如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也是部分字词相对,其余未对,如果意佳,是可以的,并不算违律。

——许广文,2019.03.27.夜,2019.08.26.修改。

E. 传统诗词写作方法十六讲

传统诗词写作方法就是符合最基本的评测功能就可以。根据诗词平仄的规则写就行。

F. 想学写古诗词,希望发点TXT格式的教材来,

推荐你几本书吧,网上都可以下载到。
1、《诗词格律》王力的,简明易懂,适合新手
2、《诗词十讲》龙榆生的,也很全面
3、《白香词谱》舒梦兰的,学词必备,一本不错的词谱
4、《诗词十六讲》闻一多的,内容有点多,杂,可以挑一些看看。
5、《平水韵》写格律诗用的韵谱,《词林正韵》填词用的韵谱
先看着写吧,不懂的可以私信我

G. 诗词的知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欢迎大家查看。

一、名词解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当时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孔子与诗三百的关系密切,才有“诗经”之称。

二、六艺

《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bīn)风,共十五国风,160篇。是诗的精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雅诗共105篇,又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即古代的“容”字,表演的意思。《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都是些歌功颂德之作。

“赋”是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的意思,即直叙其情事,白描其物象。

“比”是比方、譬喻,“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使形象更鲜明。

兴与比的区别在于,比是以另一物打比方来说明此物,二者之间必须有类似点;兴只是以他物做引子,以引出所咏之物,二者之间不求性质的相类,只是有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关联。

三、类型

《诗经》按照内容划分为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婚恋诗、征役诗。

《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总体上说,这些诗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如着名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首诗,以前很多人都解释为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这恐怕不太确切。应该指出,在《诗经》的时代,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在社会的一般认识中,原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到严重奴役的奴隶们,能否清醒地否定当时社会所公认的这一种原则,本身是个问题;即使有人认识到并表现出来了,这样的诗也不可能被诸侯和周王朝的乐宫照样容纳,成为贵族子弟日常诵咏学习的对象。《毛诗序》解此诗,谓“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食禄”,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诗人还是从社会公认的原则出发,认为“君子”居其位当谋其事,“无功而食禄”就成了无耻的“素餐”——白吃饭。末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讽刺的笔法。事实上,“君子”们尸位素餐,倒是普遍的现象。以他们声称的原则讽刺他们的行为,这首诗已经很深刻,不必再加以拔高,以至脱离了原意。

“礼仪”是统治者自身制订的行为规范,而统治阶层的成员,沉湎于荒淫作乐的生活,又往往破坏了这种规范,于是诗人对他们发出尖锐的诅咒。但同时也要看到,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如此尖锐而激烈,乃是因为作者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首先站在维护“礼仪”的立场,这也是社会所承认的“正确”的出发点。再如《硕鼠》,也是相当深刻的政治讽刺诗。诗中把统治者比作贪得无厌的大老鼠,感到忍受不了这帮家伙的沉重压榨,想要逃到一块“乐土”中去。从诗中“无食我黍”等句来看,作者是拥有自己的土地财产的,其身份可能是下层贵族或其他自由民吧。这种反对过度剥削的意见,也是明智的统治者所愿意认可,并认为值得警戒的。

《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我们就把这类诗同《国风》中同样主题的诗放在一起介绍>。《小雅》中的《采薇》、《杕杜》、《何草不黄》,《豳风》中的《破斧》、《东山》,《邶风》中的《击鼓》,《卫风》中的《伯兮》等,都是这方面的名作。与叙述武功的史诗不同,这些诗歌大都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着重歌唱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于家乡的思念,读来倍感亲切。

诗歌的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