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的姓有哪些是怎么来的
日本国家虽小人口不多,而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据日本《姓氏的历史和谜》一书介绍,日本有十三万余种姓氏。除了十大姓佐藤、铃木、高桥、伊藤、渡道、斋藤、田中、小林、佐佐木、山本外,较具代表的姓氏有100姓,普通姓氏3600姓,其他属稀奇杂姓。如:一井、一木、一色、一尾、上下、和气、左右、前后、火山、热海、温泉、满身、小穴、瓶子、布袋、我孙子、早乙女、不入斗、一二三、五鬼肉、一尺八寸等等。每一个珍稀姓氏的产生,都有特殊的来历和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日本山梨县南巨摩郡早川町,有很多人姓“药袋”。传说历史上来了一位名医,用葡萄制酒,村里人饮用了此酒后,无病长寿。从此后,全村看不到有人再用药袋了,故取此姓氏。奈良县有五家三字姓:五鬼助、五鬼肉、五鬼堂、五鬼胜、五鬼作。“五鬼”在日文里与“御器”同音。“御器”是神的供器,具有神圣感,而“鬼”字又有很强的灵意。这五家又都是神社里的职员,故分别取用此姓氏。静冈县有家姓“一尺八寸”,其取姓的原本意思是取镰刀柄的长度一尺八寸。因同乡有人先取用了“镰柄”为姓氏,故后者取用间接用意为姓。日本京都有一家餐馆, 招牌叫“吾妻亭”。乍看之下,原以为这家餐馆的老板娘一定是倾国倾城的大美人或名厨, 以此招徕顾客。殊不知“吾妻亭”是这家餐馆老板的姓, “吾妻亭”就像我们的“老王牛肉面”一般。 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姓氏如此丰富而又稀奇呢? 原来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幕府时期”,是武士阶层专政的时代。那时只有贵族、士大夫、富豪、 巨贾和大地主才有姓氏。而一般的庶民在暴政的箝制下是有名而无姓的。直到明治八年(公元1875年), 日本天皇才下诏令全国的庶民都可以在名字上加冠姓氏,并凭姓氏向政府登记申请户籍。在此情形下, 除了“佐藤”、“铃木”、“丰臣”、“北条”、“源氏”等当时赫赫有名的的贵族外, 其它二千七百万的贩夫走卒、升斗小民, 大都是目不识丁。因此取姓氏大部分人只好就地取材了。例如住在田的中间, 取姓为“田中”, 住在田的旁边, 就取名为“田边”等。日本人也许对大自然有所偏爱, 除先前所提到的“田中”、“田边”外, 还有“田泽”、“本田”、“池田”、“武田”、“吉田”、“松田”等。知名人士如演艺界的“松田圣子”。居住在山上的平民就以山为姓。如“大山”、“秋山”、“山本”、“小谷”、“冈村”、“松冈”、“川崎”、“宫崎”、“五十岚”等。知名人士如画卡通动画很有名的宫崎峻。居住在沼泽地带的农民则以沼泽为姓。如“大泽”、“宫泽”、“五十泽”等。知名人士如政界名人“宫泽喜一”。以河川、水井、 海洋为姓氏的如“河田”、 “川上”、“大井”、“小泉”等。知名人士如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于是,地名、田名、身世、家系、职业、住所、屋号、工具,乃至动植物名称都成了选作姓氏的依据。总括日本的姓氏,大体可分14类型:地名姓、国名姓、古姓、译音姓、氏姓、职业姓、特别称谓姓、略姓、信仰姓、佳称姓、复姓、间接称呼姓、外来姓及其他(器物、用具、建造、天体、屋号、商业、抽象用语等)。 日本同韩国一样,都是受中国的汉文化影响而以汉字取用姓名的国家。中国在夏商周时期,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 然而,日本社会形式上受汉文化的影响,而实际上在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的成立(中国南宋中期)才开始产生姓氏。天智9年,即公元670年,开始编制最初的户籍。这就是日本史上的《庚午年籍》。自此,日本由“部民”制社会迈进了“公民”制社会。为了突击编户造籍,没有姓氏者可以任意取个代号,以作姓氏。因此,“一井、前后、火山、温泉、瓶子、布袋、我孙子、早乙女、一二三”等都成了百姓的姓氏,从而姓氏的数量急剧增长。直到明治时代,政府颁布了“平民姓氏使用认可令”后才制止了各种膨胀系数,固定了现存的姓氏。至此,我们对日本姓氏的起源也许能有个大致的了解。 日本人姓名绝大部分是用汉字表达的,它和中国汉族人的姓名很相似:姓在前,名在后,延续父姓,世代相传,但变化较多。日本人的姓名,往往都由四个汉字组成。1898年制定户籍法之后,不得任意更改;分家时仍用原姓,并以子从父姓,妻随夫姓,世代相传为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日本法律规定,女子结婚可以不随夫姓,但实际上仍然是妻随夫姓者为多。例如,着名的日本乒乓球选手松崎君代,结婚后就改姓名为栗本君代了。日本人命名多用排行。如:河野一郎、金子二郎、伊藤三郎、长野四郎等。名字多有一定含义:猪、雄、虎、熊等表示勇武;良、喜、吉、庆、嘉等表示吉庆;龟、鹤、松、千代等表示长寿。女子的名字则常加“子”字,如春子、芳子、千惠子、秀子等;非常巧合,2002年2月被罢免的外相田中真纪子和继任的外相川口顺子都是女的,这两位的名字也都带有“子”字;当然也有的用千代、房江、芙美江等,但以“子”作为最后一字者居多。 了解日本人取姓命名的常识,对于我们的日常阅读和交往会有很大帮助。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着名作家川端康成有一篇散文《花未眠》被选入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该文中四次提到“田中长次郎”这个日本人,但教材没有注明这里的“长”字该怎么读,学生既有读cháng的,也有读zhǎng 的,很多老师一时也无法定夺。如果我们懂得了日本人取姓命名的基本知识,我们就可以断定“田中长次郎”是以“田中”为姓,以“长次郎”为名的了。既然日本人命名多用排行,就可以推测田中长次郎在家里是排行老二。在汉语中,“次”可表示“次序在第二的”,如次子、次日;而“长(zhǎng)”则表示“排行最大”,如长子、长兄。所以可以确定“田中长次郎”中“长”应该读cháng。另外,日本人命名时表示排行老大,一般用“一郎”“太郎”,而不用“长郎”,如日本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日本自由党党魁小泽一郎、日本作家“西村京太郎”。再者,日本人取名字多有一定含义,“长(cháng)”可表示长寿,寄予一种良好的愿望。这也从另一侧面证明,“田中长次郎”中“长”应该读cháng,不能读zhǎng。
㈡ 日本人姓氏的由来
日本人的姓名
一、姓的起源
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统治阶级中间首先出现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国家中的一种政治组织。每个氏都有自己的名称,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据该氏族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或该氏族居住、管辖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门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称为忌部氏,而出云氏、近江氏则是统治出云、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赐与氏的称号,以表示该氏的社会政治地位。姓有几十种,它类似爵位,是世袭的。各姓之间等级分明。例如:臣、连、君、直等。除氏、性以外,公元九、十世纪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号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的新姓。要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宇三个部分,分别表示一定的意义。一个古代贵族的姓名写出来往往很长,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兼实是名。后来,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渐台为一体,统称为苗字: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姓的意思.
在既有氏、性又有苗字的贵族统治阶级当中,天皇是一个例外。历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没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认为是天神的后代,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也就没必要有性。不仅是天皇,就连皇后和天垒的子女也都没有姓(天皇的女儿长大出嫁以后,可以姓丈夫的姓)。
氏、姓和苗字是权势的象征,因此在名前面冠以这些称号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特权。而广大劳动人民一直没有姓,只有名。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别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决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给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长期形成的习惯,许多人还不敢结自己取胜。为此,日本政府于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规定:所有的国民都必须有姓。从这时起,日本家家户户才都有了姓,子承父性,妻随天性,世代相承,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姓的含义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据统计,目前日本的姓约有十一万左右,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百多个。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义。以地名为姓是一大特征。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边,便称“田边”。日本人的姓有许多是以“村”字结尾的,如:西村、冈村、森材、木村等,这些姓最初都是来源于地名或村名。此外,还有许多性是表示大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相思想意识的。上至日月星民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住所到宗教信仰,几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为岛屿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宫殿前的广场,白鸟、小熊是动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桥、乌居表示建筑物;小野寺、西园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则是古时从中国经由朝鲜到日本定居的归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女子出嫁后要随夫姓(男子入赘则随妻姓)。着名乒乓球运动员松崎君代结婚后随夫姓改为“栗本君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新的民法规定:夫妻双方可以根据婚前所定,或随夫姓,或随妻姓。但大多数日本女子婚后仍照日本的习惯随夫姓。
三、名的含义
日本人的名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含义。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表示伦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庆;龟、鹤、松、千代等表示长寿;君代等表示远久,广、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病、邪恶含义的字,如:瘦、饥、瘦、苦、怪、邪等是人们所忌讳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义,如:山本五十六, “五十六”是因出生时其父年五十六岁而得名。 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英侵、忠信等内容。如:黑田俊雄、奥野高广、和田英松等。此外,以排行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个特征。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广,一般来说,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结尾的名较多,如:小林秀赖、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维新以前,有许多男子叫“兵卫”或“左(右)卫门”。这类名起源于古代。公元八世纪时,天皇朝廷内设立了五个负责保卫天皇和宫廷的军事机构,即卫门府、左右兵卫府和左右卫士府,台称五卫府。那些最早叫“兵卫”或“左(右)卫门”的人多半是在各府中服役的军士,有的则是这些军士的直系亲属。不过,这些陈旧的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日本女子的名别具一格,与男子有很大的不同。女子的名一般多用秀丽优雅、读音柔和的字词,如小百合、赤子、花子、佐和子。在日本历史上,有不少女子以丈夫、父亲等直系亲属的职称取名。例如着名的日本古典小说《沥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她的名“式部”就是取自其父的官职式部丞(古代朝廷中掌管礼仪等事务的式部省的官吏)。古代日本女子的名,除贵族地主等少数统治阶级的安女外.绝大部分是用日文假名(日文字母,分为片假名和平假名两种)来书写的,这一习俗至今还在一部分女子中保留着。例如,电影演员中野良子的名,日文写作“中野上乙子”。其中的“上乙”就是假名字母。以“子”字结尾是近代日本女名的一个特点。
现在许多女名后面邢带一个“子”字。例如当代着名歌唱家加藤登纪子、芹洋子的名就是如此。另外,以江、代、美、枝等字结尾的名也不少,如大关行江、字野干代、江上由美、太原富枝等。 日本天皇的名称作“御名”,或“讳”。御名是天皇出生后由上一代天皇(即他的父亲)授予的。从第五十四代天皇仁明天皇(公元810一850年在位)开始,御名一股是由两个佳字组成。所谓佳字.就是由文章博士等着名文人和宫廷大臣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吉祥字。例如堀河天皇的御名是“善仁”,仁明天皇的御名是“正良”。许多天皇御名的后一个字都是“仁”字,后来明治天皇把这一习惯作为一项宫廷制度规定下来,要求所有皇太子名的后一个字都必须用“仁”字,同时规定所有公主名的后一个字必须用“子”字。例如大正天皇的御名是嘉仁;而当今天皇的御名是裕仁。天皇除正式的御名外,还有宫号、雅号,都是天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名。例如明治、大正两天皇的宫号分别是“右宫”、 “明宫”。天皇逝世以后还有一个由后人迫蹭的称号。根据含义的不同,这称号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谥号”,一种叫“追号”。前者有歌颂天皇生前功德的善美之意,后者则没有这些含义。例如:圣武、孝谦、称德,分别是这三个天皇的谥号;醍醐、村上、东山,分别是这三个天皇的追号。四、姓和名的组成与区分
日本人的姓有用一个汉字的,也有用几个汉字的。例如:森、松本、宇喜多、武者小路、勘解由小路。在古代甚至还有长达七个汉字的姓,如:大身狭屯仓田部。一般说来,现代日本人的姓以两个汉字的为最多,其次是三个汉字,再次是一个汉字,超过四个汉字的姓极少。
日本人的名是由一个汉字或教个汉字组成。如,[犬养]毅.[森下]洋子、[谷崎]润一郎.[酒井田]柿右卫门。现代日本人的名也是以两个汉字的为多,四五个汉字以上的名巳很罕见。
日本人姓和名的排列顺序同我国汉族人的姓名相同,都是姓在前,名在后。但是,由于日本人姓名字数的不统一,结分辨姓和名带来不少麻烦。其他国家的人往往分不清哪些字是名,哪些字是姓。例如,中国人一般都知道太平正芳的太平是姓,正芳是名,然而像“八木下弘”这样的姓名就不易辨出“八木下”是姓, “弘”是名了。因为在日文中“八木”也是姓。为了方便起见,日本人在正式署名的场合,常常把姓和名按各种方式隔开。如森鸥外、并上清、二阶堂进分别写作‘森 鸥外”、“并上 清”、 “二阶堂 进”。这样,姓和名使一目了然。
五、姓名汉字的读音
日文中的汉字有汉音、吴音、唐音、古训、俗训等多种读法。这些读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为音读,一为训读。所谓音读就是模仿中国古代汉字的发音,训读则是按照日本固有的假名字母发音。日本人的姓名有用音读的,也有用训读的,还有音、训混读的。例如[田中]角荣是音读,[栗原]小卷是训读;[幸田]益次即是音训混读。有些姓名既可以音读,又可以训读,例如川端康成的“康成”,音读念作(阔奥赛依),训读念作(呀斯那哩)。本人到底采用哪种谈法,别人很难确定。一些常用的日文汉字往往会有几种及至几十种的读音。例如,“顺”字仅训读就有二十三种读音。以下三个名字小的“顺”字埃音就不相同:[宫治]顺美子(斯米括)、[大田]顾彦(米其比括)、[大井]顺一(托西卡资)。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形:两个人的姓露完全一样,但读法却不相同。如,同是叫“清水顺”,一个读作(克哟米资·欧萨媳),另一个朗读作(克哟米资·斯那欧)。这种同字异音现象的大量存在,给辨别日本人姓名的读法造成许多困难。 日本人的姓名不仅读法复杂,而且没有统一的规律,就连日本入有时也念不沧确。所以,就连日本人初次见面时,往往要互相向问姓名的读音与写法,书写姓名时也常要注明读音。
六、姓名汉字的翻译
日本人的姓名绝大部分是用汉字写的,国人不能不说是一大方便。中国人译日本人名时,一般是照用原来的日文汉字,而读音则是按汉语拼音发音。不过,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日本的“和字”。日本民族在借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自己又创造了一些方块字,这类字在日本被称作“和字”(或国字)。例如藤原咲平这个名字中的“咲”(注:音xiào,古同“笑”。)字就是和字,它既无汉语读音,也无法译为中文。目前在我国,究竟如何翻译这些和字,意见尚未统一。
其次是简化字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日两国都在力图简化汉字,但两国的简化字多不相同。如“泽”字,中文简化为“泽”,日文简化为“尺”(左加三点水)。所以日本人名“尺(左加三点水)登俊雄”,中文应译为“泽登俊雄”。又如“滨”字,中文简化为“滨”,日文简化为“浜”。日本人名‘浜田幸一”,中文应译为“摈田幸一”。
中国人读日本人姓名是按现代汉语发音,但欧美等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却是按照日本的固有发音译音。也就是说,同一个日本人名在中文和英文中的发音截然不同。如:田中(塔那卡)英译为Tanaka,如果不懂日文,就很难想到是田中。日文中的同音异字更增添了译名时的困难。例如,“政夫”、 “政雄”这两个名字在英译中都写作Masao。如果将英文的Masao译成日文或中文,就至少要在政夫、政雄二者之间进行选择。
此外,日本人姓名的顺序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许多西方国家的姓名都是姓在后,名在前。如“田中角荣”,西方国家译为“KakueI.Tanaka”(卡库爱伊·塔那卡),即角荣田中。从英、法、德等拼音文字转译成中文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把姓名的位置须倒过来。
七、战后出现的新趋向
近几十年来日本人的姓名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语中大约有五万个汉字,人们取名时可以任意在这五万字中进行选择。战后,日本政府对日语中的汉字进行了改革和限制。1946年政府公布了一千八百五十个当用汉字,1951年又补充公布了九十二个人名用汉字。从此,给新生儿取名都只能在这近两干个汉字之内选择,否则政府不予注册户籍。通过这些限制,人名用字的数字已大大减少了。 战后出生的日本青年喜欢用新颖的名。一些过时的、落俗套的用字,如男子的“郎”字和女子的“子”字正在逐年减少。像“龟”、 “鹤”等表示旧思想意识的用字也已遭到人们的嫌弃,有人用其他一些同音异字来代替这些字。例如把“龟子”改成“香女子”或“佳名于”(三者的读音相同,都念,卡美括)。还有的人干脆向家庭裁判所提出申请,彻底改名。
明治维新盾,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在与外国人结婚的人以及侨居欧美的第二代、第三代日本人当4’还出现了一些“洋名”。有些洋名是用日文汉字书写的,如[相川]拿破仑、[赤松]保罗(术一“)、[石川]文二(9M一5)。另外还有些人崇拜西方文化,甚至模仿西方人名的写法,把自己的姓和名的排列顺序颠倒过来。如“达子加藤”、 “德一浦岛”。加藤和浦岛都是姓,按日本人的习馁应当写在名的前面。 过去,只有妇女的名可以用假名字母书写,男子的名必须用汉字。可是二次人战后有些男子(主要是知识分子相艺术家)在署名时不用汉字,也用起假名采。有的是姓用汉字,名用假名,如:井上 靖;有的正相反,姓用假名,名用汉子,如:中西礼三:还有的入连名带姓都用起假名来,如,弥津正志、安藤惠秀。关于书写姓名是用汉字还是用假名字母的问题在日本早有争论,不过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要在短期内立刻取消所有姓名中的汉字,改用假名,是不可能的。
㈢ 日本人姓氏中,为何有田尻,犬养这些很不雅的文字呢
“管野”是姓之一。意思就是“原野”。日语没有“草菅人命”的成语,所以“菅”没有这个意义。
我没见过有“尻”的名字。现代的日本人名选字受“常用汉字”和“人名用汉字”的限制。2010以前,常用汉字表没有“尻”。如果你见过叫田中尻的人,他是不到7岁的孩子。
其实不过是国情不同,文化不同而已,在日本文化里大家并没有觉得这些字眼有什么问题(当然也不是全部)。只不过是我们的社会文化中有这样的感觉罢了,个人见解。
㈣ 日本有哪些奇怪的姓氏
日本有那些奇怪的姓氏?日本的奇怪姓氏有我孙子、鼻毛、猪口、酱油等等。怎么样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奇怪了。但这些确实是他们的姓氏。我们都知道日本向我们中国学习了很多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逐渐才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在我们的文字流传的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歧义,所以这些姓氏并不是表达我们所认为的意思,但是在我们看来确实让人不禁想笑。日本古时候其实是只有名没有姓的,后来随着社会阶层的影响,才将职务或者地名作为姓氏。下面让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些这些奇怪的姓氏吧。
一、我孙子
我孙子作为姓氏可没有侮辱人的意思,据说这个姓氏是印度一支在外来人聚居区里被当地土语叫做”Abikuku" , 为了怀念他们在后代中演变成了“我孙子”。日本着名的撑杆跳高运动员我孙子智美就拥有这个姓氏。
㈤ 日本人的姓和名是怎么产生的
日本人的姓名
一、姓的起源
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统治阶级中间首先出现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国家中的一种政治组织。每个氏都有自己的名称,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据该氏族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或该氏族居住、管辖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门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称为忌部氏,而出云氏、近江氏则是统治出云、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赐与氏的称号,以表示该氏的社会政治地位。姓有几十种,它类似爵位,是世袭的。各姓之间等级分明。例如:臣、连、君、直等。除氏、性以外,公元九、十世纪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号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的新姓。要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宇三个部分,分别表示一定的意义。一个古代贵族的姓名写出来往往很长,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兼实是名。后来,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渐台为一体,统称为苗字: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姓的意思.
在既有氏、性又有苗字的贵族统治阶级当中,天皇是一个例外。历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没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认为是天神的后代,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也就没必要有性。不仅是天皇,就连皇后和天垒的子女也都没有姓(天皇的女儿长大出嫁以后,可以姓丈夫的姓)。
氏、姓和苗字是权势的象征,因此在名前面冠以这些称号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特权。而广大劳动人民一直没有姓,只有名。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别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决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给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长期形成的习惯,许多人还不敢结自己取胜。为此,日本政府于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规定:所有的国民都必须有姓。从这时起,日本家家户户才都有了姓,子承父性,妻随天性,世代相承,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姓的含义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据统计,目前日本的姓约有十一万左右,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百多个。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义。以地名为姓是一大特征。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边,便称“田边”。日本人的姓有许多是以“村”字结尾的,如:西村、冈村、森材、木村等,这些姓最初都是来源于地名或村名。此外,还有许多性是表示大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相思想意识的。上至日月星民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住所到宗教信仰,几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为岛屿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宫殿前的广场,白鸟、小熊是动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桥、乌居表示建筑物;小野寺、西园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则是古时从中国经由朝鲜到日本定居的归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女子出嫁后要随夫姓(男子入赘则随妻姓)。着名乒乓球运动员松崎君代结婚后随夫姓改为“栗本君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新的民法规定:夫妻双方可以根据婚前所定,或随夫姓,或随妻姓。但大多数日本女子婚后仍照日本的习惯随夫姓。
三、名的含义
日本人的名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含义。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表示伦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庆;龟、鹤、松、千代等表示长寿;君代等表示远久,广、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病、邪恶含义的字,如:瘦、饥、瘦、苦、怪、邪等是人们所忌讳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义,如:山本五十六, “五十六”是因出生时其父年五十六岁而得名。 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英侵、忠信等内容。如:黑田俊雄、奥野高广、和田英松等。此外,以排行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个特征。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广,一般来说,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结尾的名较多,如:小林秀赖、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维新以前,有许多男子叫“兵卫”或“左(右)卫门”。这类名起源于古代。公元八世纪时,天皇朝廷内设立了五个负责保卫天皇和宫廷的军事机构,即卫门府、左右兵卫府和左右卫士府,台称五卫府。那些最早叫“兵卫”或“左(右)卫门”的人多半是在各府中服役的军士,有的则是这些军士的直系亲属。不过,这些陈旧的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日本女子的名别具一格,与男子有很大的不同。女子的名一般多用秀丽优雅、读音柔和的字词,如小百合、赤子、花子、佐和子。在日本历史上,有不少女子以丈夫、父亲等直系亲属的职称取名。例如着名的日本古典小说《沥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她的名“式部”就是取自其父的官职式部丞(古代朝廷中掌管礼仪等事务的式部省的官吏)。古代日本女子的名,除贵族地主等少数统治阶级的安女外.绝大部分是用日文假名(日文字母,分为片假名和平假名两种)来书写的,这一习俗至今还在一部分女子中保留着。例如,电影演员中野良子的名,日文写作“中野上乙子”。其中的“上乙”就是假名字母。以“子”字结尾是近代日本女名的一个特点。
现在许多女名后面邢带一个“子”字。例如当代着名歌唱家加藤登纪子、芹洋子的名就是如此。另外,以江、代、美、枝等字结尾的名也不少,如大关行江、字野干代、江上由美、太原富枝等。 日本天皇的名称作“御名”,或“讳”。御名是天皇出生后由上一代天皇(即他的父亲)授予的。从第五十四代天皇仁明天皇(公元810一850年在位)开始,御名一股是由两个佳字组成。所谓佳字.就是由文章博士等着名文人和宫廷大臣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吉祥字。例如堀河天皇的御名是“善仁”,仁明天皇的御名是“正良”。许多天皇御名的后一个字都是“仁”字,后来明治天皇把这一习惯作为一项宫廷制度规定下来,要求所有皇太子名的后一个字都必须用“仁”字,同时规定所有公主名的后一个字必须用“子”字。例如大正天皇的御名是嘉仁;而当今天皇的御名是裕仁。天皇除正式的御名外,还有宫号、雅号,都是天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名。例如明治、大正两天皇的宫号分别是“右宫”、 “明宫”。天皇逝世以后还有一个由后人迫蹭的称号。根据含义的不同,这称号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谥号”,一种叫“追号”。前者有歌颂天皇生前功德的善美之意,后者则没有这些含义。例如:圣武、孝谦、称德,分别是这三个天皇的谥号;醍醐、村上、东山,分别是这三个天皇的追号。四、姓和名的组成与区分
日本人的姓有用一个汉字的,也有用几个汉字的。例如:森、松本、宇喜多、武者小路、勘解由小路。在古代甚至还有长达七个汉字的姓,如:大身狭屯仓田部。一般说来,现代日本人的姓以两个汉字的为最多,其次是三个汉字,再次是一个汉字,超过四个汉字的姓极少。
日本人的名是由一个汉字或教个汉字组成。如,[犬养]毅.[森下]洋子、[谷崎]润一郎.[酒井田]柿右卫门。现代日本人的名也是以两个汉字的为多,四五个汉字以上的名巳很罕见。
日本人姓和名的排列顺序同我国汉族人的姓名相同,都是姓在前,名在后。但是,由于日本人姓名字数的不统一,结分辨姓和名带来不少麻烦。其他国家的人往往分不清哪些字是名,哪些字是姓。例如,中国人一般都知道太平正芳的太平是姓,正芳是名,然而像“八木下弘”这样的姓名就不易辨出“八木下”是姓, “弘”是名了。因为在日文中“八木”也是姓。为了方便起见,日本人在正式署名的场合,常常把姓和名按各种方式隔开。如森鸥外、并上清、二阶堂进分别写作‘森 鸥外”、“并上 清”、 “二阶堂 进”。这样,姓和名使一目了然。
五、姓名汉字的读音
日文中的汉字有汉音、吴音、唐音、古训、俗训等多种读法。这些读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为音读,一为训读。所谓音读就是模仿中国古代汉字的发音,训读则是按照日本固有的假名字母发音。日本人的姓名有用音读的,也有用训读的,还有音、训混读的。例如[田中]角荣是音读,[栗原]小卷是训读;[幸田]益次即是音训混读。有些姓名既可以音读,又可以训读,例如川端康成的“康成”,音读念作(阔奥赛依),训读念作(呀斯那哩)。本人到底采用哪种谈法,别人很难确定。一些常用的日文汉字往往会有几种及至几十种的读音。例如,“顺”字仅训读就有二十三种读音。以下三个名字小的“顺”字埃音就不相同:[宫治]顺美子(斯米括)、[大田]顾彦(米其比括)、[大井]顺一(托西卡资)。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形:两个人的姓露完全一样,但读法却不相同。如,同是叫“清水顺”,一个读作(克哟米资·欧萨媳),另一个朗读作(克哟米资·斯那欧)。这种同字异音现象的大量存在,给辨别日本人姓名的读法造成许多困难。 日本人的姓名不仅读法复杂,而且没有统一的规律,就连日本入有时也念不沧确。所以,就连日本人初次见面时,往往要互相向问姓名的读音与写法,书写姓名时也常要注明读音。
六、姓名汉字的翻译
日本人的姓名绝大部分是用汉字写的,国人不能不说是一大方便。中国人译日本人名时,一般是照用原来的日文汉字,而读音则是按汉语拼音发音。不过,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日本的“和字”。日本民族在借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自己又创造了一些方块字,这类字在日本被称作“和字”(或国字)。例如藤原咲平这个名字中的“咲”(注:音xiào,古同“笑”。)字就是和字,它既无汉语读音,也无法译为中文。目前在我国,究竟如何翻译这些和字,意见尚未统一。
其次是简化字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日两国都在力图简化汉字,但两国的简化字多不相同。如“泽”字,中文简化为“泽”,日文简化为“尺”(左加三点水)。所以日本人名“尺(左加三点水)登俊雄”,中文应译为“泽登俊雄”。又如“滨”字,中文简化为“滨”,日文简化为“浜”。日本人名‘浜田幸一”,中文应译为“摈田幸一”。
中国人读日本人姓名是按现代汉语发音,但欧美等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却是按照日本的固有发音译音。也就是说,同一个日本人名在中文和英文中的发音截然不同。如:田中(塔那卡)英译为Tanaka,如果不懂日文,就很难想到是田中。日文中的同音异字更增添了译名时的困难。例如,“政夫”、 “政雄”这两个名字在英译中都写作Masao。如果将英文的Masao译成日文或中文,就至少要在政夫、政雄二者之间进行选择。
此外,日本人姓名的顺序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许多西方国家的姓名都是姓在后,名在前。如“田中角荣”,西方国家译为“KakueI.Tanaka”(卡库爱伊·塔那卡),即角荣田中。从英、法、德等拼音文字转译成中文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把姓名的位置须倒过来。
七、战后出现的新趋向
近几十年来日本人的姓名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语中大约有五万个汉字,人们取名时可以任意在这五万字中进行选择。战后,日本政府对日语中的汉字进行了改革和限制。1946年政府公布了一千八百五十个当用汉字,1951年又补充公布了九十二个人名用汉字。从此,给新生儿取名都只能在这近两干个汉字之内选择,否则政府不予注册户籍。通过这些限制,人名用字的数字已大大减少了。 战后出生的日本青年喜欢用新颖的名。一些过时的、落俗套的用字,如男子的“郎”字和女子的“子”字正在逐年减少。像“龟”、 “鹤”等表示旧思想意识的用字也已遭到人们的嫌弃,有人用其他一些同音异字来代替这些字。例如把“龟子”改成“香女子”或“佳名于”(三者的读音相同,都念,卡美括)。还有的人干脆向家庭裁判所提出申请,彻底改名。
明治维新盾,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在与外国人结婚的人以及侨居欧美的第二代、第三代日本人当4’还出现了一些“洋名”。有些洋名是用日文汉字书写的,如[相川]拿破仑、[赤松]保罗(术一“)、[石川]文二(9M一5)。另外还有些人崇拜西方文化,甚至模仿西方人名的写法,把自己的姓和名的排列顺序颠倒过来。如“达子加藤”、 “德一浦岛”。加藤和浦岛都是姓,按日本人的习馁应当写在名的前面。 过去,只有妇女的名可以用假名字母书写,男子的名必须用汉字。可是二次人战后有些男子(主要是知识分子相艺术家)在署名时不用汉字,也用起假名采。有的是姓用汉字,名用假名,如:井上 靖;有的正相反,姓用假名,名用汉子,如:中西礼三:还有的入连名带姓都用起假名来,如,弥津正志、安藤惠秀。关于书写姓名是用汉字还是用假名字母的问题在日本早有争论,不过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要在短期内立刻取消所有姓名中的汉字,改用假名,是不可能的。
㈥ 日本人的姓氏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同中国人一样,日本人的姓名结构也是“姓氏+名字”。在古代日本,姓氏只有贵族才可以拥有,普通平民百姓只有用以称呼的名字而无姓氏。
古代日本贵族的完整的姓名是由“氏、姓、苗字、名”组成,“氏、姓、苗字”都属于体现一定家族传承意义的姓氏,而“名”才是属于本人的名字。其中氏最早出现,姓在氏之后出现,苗字则出现最晚,但在历史发展中“氏、姓”逐渐不再被人们使用,而“苗字”则成为当今日本普遍使用的“姓氏”。
大约公元四世纪,日本列岛上的大和朝廷建立起了统一国家,那些受大和朝廷大王(即后世的天皇)赐名的贵族建立起来的血缘和政治集团,便是“氏”。简而言之,氏便是一个个贵族或部族的称号。氏来源不一,但主要是依据官职、居住地管辖地、宗教、技艺职业等,如掌管祭祀事务的忌部氏、掌管军事的物部氏、居住在出云国的称出云氏等。
还有从皇族分离出来的日本古代“四大氏”——源、平、藤(原)、橘。其中源氏最早出于平安初期,在公元814年,嵯峨天皇由于子嗣过多而将多位皇子、皇女从皇族降为臣籍,赐氏为“源”,对日本历史影响深远的源氏由此产生。“四大氏”之所以高贵,正是因为这四氏都是从皇族中分离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苗字虽然在武士阶层乃至其他阶层被广泛使用,但它在日本古人看来始终带有武士私称的性质,而氏与姓却是天皇赐予的。从镰仓时代直到明治时期,氏、姓和苗字的使用一直存在严格的区别,在诸多正式场合,仍需使用传统“氏、姓”。例如明治时期的政府公文上,大久保利通写为“藤原朝臣利通”、山县有朋写为“源氏有朋”,伊藤博文写为“越智氏博文”。
但无论是“氏、姓”还是“苗字”,这些姓氏在古代日本从来都是贵族阶层的特权,"名字带刀"只是贵族的荣誉,普通百姓从来不被允许拥有姓氏。直到近代明治维新,为了便利国家的户籍管理,才颁布《苗字必称令》,允许普通百姓拥有姓氏。
参考书目:
1、蔡凤林,论古代日本姓氏文化的特点;
2、邵加陵,日本人的姓名知识,商务印书馆,1981年;
3、冯玮,日本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