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是什么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如下:
南阳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丽,却被整日困在家中,从师腐儒陈最良诵读《毛诗》。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后花园游赏,感念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归来后伤怀入梦,梦遇书生柳梦梅。
柳惊叹于丽娘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几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二人一见钟情,遂于牡丹亭畔成就百年好合。丽娘梦觉之后柔肠萦损,寻梦不见,怀着“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凄惋无奈一病归天,临终前自绘真容,嘱春香将画轴藏于花园太湖石底,将自己埋在花园梅树下。
三年后,书生柳梦梅偶尔进得这一颓败花园,拾到丽娘自绘小像,认出自己也曾于梦中相会其人,爱慕至深,不惜发冢以求梦中人,丽娘借尸还魂,与柳生结为人间夫妻。全剧以柳梦梅高中新科状元,皇帝“敕赐团圆”而告终。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本自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但在才子佳人的故事套子中寄予了不灭真情,使得剧本别具高格,光彩夺目。
正如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所言:“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生死至情使得杜丽娘这一灵性逼人的美丽形象从浩如烟海的传奇创作中脱颖而出,活现于昆剧舞台三百余年。
明吕天成《曲品》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在艺术技巧上,《牡丹亭》纵情跌宕,于人物内在意识的刻画方面入木三分,细致尽情。曲辞曼妙而不施刻凿,诚如明王骥德所言:“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
❷ 汤显祖与《牡丹亭》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作家。代表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她受《诗经·关雎》启发,私出游园,梦中和一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梦梅进京赴试,借宿园中。他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前往淮安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入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被杜宝囚禁。敌兵退去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杜宝也升了官,但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圆满的解决。
《牡丹亭》感人的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浪漫主义思想。这个理想是作为和封建思想对立的力量而出现的,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这是她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宰。汤显祖写杜丽娘的外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青年男女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也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❸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它讲述了什么故事
汤显祖的《牡丹亭》主要讲述了千金小姐杜丽娘在梦中对一介书生柳梦梅一见倾心,醒后虽然发现只是个梦境,仍旧对柳梦梅念念不忘,因相思成疾,佳人香消玉损。又因今世情缘未断,化为魂魄在阳世间和柳梦梅相恋,最后在花神和判官以及其他人的帮助下,杜丽娘得以起死回生,最终杜丽娘和柳梦梅结为了真夫妻。
汤显祖的《牡丹亭》用积极浪漫的表现手法,向我们描绘出了杜丽娘和柳梦梅这一段超越了生死的理想爱情故事。杜丽娘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于追求个性的解放自由,这也是汤显祖所推崇的人文主义情怀精神。
❹ 汤显祖的《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创作背景
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兼得罪权贵而四次科举考试失利,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压人、恶意报复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之路上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坚持自我、重视德行的做人准则,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风格。
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重情重义的汤显祖始终将“情”与“志”紧密相联,并指出“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开始尝试以言情主题为核心开展戏曲创作。
而汤显祖与好友之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的友情互动带给了他特别的感情体会,最终促使汤显祖走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之路。
❺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有何艺术特色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史上最灿烂的群星之一,已经融入到了中华文化的血液当中。《牡丹亭》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这样一部文学作品描述了杜十娘一生的传奇经历,她在这个社会当中遭受了严重的不公平待遇,揭露了社会黑暗的一面,在那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冒天下之大不违发出震人心魄的声音。真实地揭露了社会黑暗的一面,在许多的文人心中汤显祖的这种勇气成为了他们最敬佩的地方。
这部文学作品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在环境的烘托之下更能让人物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倾泻人物的情感。《牡丹亭》不但在国内深受读者的喜爱,《牡丹亭》也早已经成为国际友人最喜欢的中国读物之一,汤显祖更是凭借着《牡丹亭》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❻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
《牡丹亭》故事梗概: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岭南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情系丽娘,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缔结秦晋之好,同往临安。杜宝升任宰相,拒不承认婚事。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6)汤显祖牡丹亭小知识扩展阅读:
《牡丹亭》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的写作。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嘉靖、隆庆年问,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成功的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牡丹亭》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牡丹亭》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牡丹亭》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早有才名,2l岁中举人,34岁进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谪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49岁弃官还乡,致力戏曲创作。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❼ 《牡丹亭》的相关资料有什么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古典四大名剧之一。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❽ 汤显祖是谁《牡丹亭》是如何创作的
传奇开始是用来指称唐代的文言小说,这些小说或讲历史故事,或叙世俗奇闻,大都情节曲折离奇。明代戏曲一般也称为明传奇,而明传奇最重要的代表是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生活于明代后期,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清运道人,江西临川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21岁中举,28岁进京赴考时已是名满天下的才子。但是,因为不愿受高官罗致,不肯依附权贵,汤显祖得罪了当时的宰相张居正。1577年,汤显祖进京会试时,当时的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为了使自己儿子及第,又欲罗致一批青年才俊,一来显出自己礼贤下士的风度,二来可把英才收在自己麾下,三来以陪衬其子的学识,让天下人无话可说。张居正罗致的就有汤显祖及其好友沈懋学。汤显祖拒绝了邀请,而沈懋学则成了相府贵客。此次考试的结果是:汤显祖名落孙山,沈懋学状元及第,张居正的次子嗣修榜眼,一甲第二名。这次不第经历对汤显祖打击沉重,也给他以人生启悟。又过了三年,汤显祖四度进京会试,张居正的三儿子懋修也参加这次会试,又一再邀请汤显祖,然而汤显祖对张府的垂青仍很冷淡,且以“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回复张府的邀请,以标示自己人格清高。这一次汤显祖仍旧落第,张懋修则以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独占鳌头,荣登状元高位。张居正的长子敬修也榜上有名,同登进士之列。汤显祖四次考试均遭落榜,直到34岁才得中进士。他正直而有才干,任职于朝廷时,目睹官场腐败,便上书弹劾权臣、抨击朝政,被贬为县官。在任五年,他把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政绩斐然,却又因触怒地方豪强而招致上司非议。汤显祖弃官而去,回归故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还亲自导演排练剧本,成为戏剧界的领袖。明代末年,不少人追随他的戏剧风格,形成了戏剧史上的“临川派”。
汤显祖流传下来的戏剧主要有《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四部戏的内容都与梦有关,汤显祖又是临川人,故被称为“临川四梦”。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邯郸记》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它的成就仅次于《牡丹亭》。主角卢生的一生揭示了封建大官僚从发迹直到死亡的历史,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僚阶层的无耻和淫逸行径。《南柯记》据唐人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与《邯郸记》一样,借以评议现实,但存有较多的虚幻色彩。《紫钗记》据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改编,但情节多有改动,如把小说中原来名义上是郡主而实为妓女的霍小玉改为良家女子,新科状元李益拒不参见卢太尉而被派到边境,也是小说中所没有的。汤显祖的这些粉饰,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汤显祖像“临川四梦”中尤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堪称绝世之作。汤显祖也自认为“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此剧共55出,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座花园,花园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前世姻缘。梦醒后,柳梦梅便经常思念这位女子。与此同时,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春日从塾师读书,学到《诗经·关雎》章,不满塾师的陈腐说教,到后花园散步,见到满园春光,感叹年华易老,遂生伤春之感。回房便做了一梦,在睡梦中她见到一名书生,手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幽会于牡丹亭畔。丽娘醒来后依梦中所记。在园中找到了一株梦中的梅树。自此,丽娘相思愁闷,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3年后,柳梦梅赴京赶考,偶然借住园中,在太湖石下拾得丽娘的自画像。发现画中女子即是梦中佳人,不觉放声呼唤,丽娘的幽魂听到呼声,出来与柳生相会,两人冲破阴阳阻隔,私成欢爱。但丽娘不满足于两界相隔,要回到人间。应丽娘之请,柳梦梅掘墓开棺,沉睡了3年的杜丽娘幽姿如故,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为夫妻。柳梦梅前往临安应试,受丽娘之托,送信给杜父,传报丽娘还魂的喜讯。杜父认定他在胡言乱语,将之囚禁。发榜后,柳梦梅高中状元,杜宝将其放出,但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最终闹到皇帝面前,二人姻缘才得到圆满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
关于《牡丹亭》的创作主旨,汤显祖自己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记题词》)《牡丹亭》高扬与讴歌的正是至美至真之情。戏曲以情为美,写情之真,是明代戏曲的一大特色与突破,明代以理学为文化主导,但明代中叶以后,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对于宣讲礼教信条、倡导理学观念的戏剧十分排斥,他们力图以丰富热烈的“情”来对抗单调冰冷的“理”,遂在戏曲史上开创出一股充盈着个性解放精神的写情热潮。《牡丹亭》正是这一热潮的巅峰之作,杜丽娘也正是这样一位以情为生命的女性,情至处,可以为之而死,也可以为之而生。从这个意义看,《牡丹亭》之所以能打动人、感染人,最主要的力量来自于杜丽娘这一舞台形象,她对爱情、自由、幸福的执着向往,她为了理想而不惜付出生命的精神,使得这部剧作得以超越时空,感染无数代观众与读者。
仅有动人的主题当然不足以成就一部名作,曲词之美是《牡丹亭》另一重要迷人之处。《牡丹亭》中很多曲文都典雅清丽、文采斐然,不少曲子至今仍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着名唱段。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宝黛共读《西厢记》后,黛玉独自回时,走过贾府戏班所在梨香院,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唱的正是《牡丹亭》中的“惊梦”一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觉“感慨缠绵”,“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其实此时黛玉心里已隐隐明白自己将来的命运了。三四十年代,南京秦淮河畔昆曲名角蓝田玉凭一曲《游园惊梦》打动了一个老将军钱鹏志的心,蓝田玉做了他的续弦;她随他去了台湾,后来老将军去世。她的生活也日渐落魄。当她又见到当年的姐妹,回首姹紫嫣红开遍的繁盛季节,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荼蘼开尽,已是无言……。
《牡丹亭》一经推出,即广受大众欢迎,其影响迅速超过了《西厢记》,“《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剧中杜丽娘的形象尤能引起女性的共鸣。据说,当时曾有少女读此剧后,伤心断肠而死。杭州有一女伶在演到“寻梦”一出时,因感情过于激动,竟猝死于台上。明清以来,关于《牡丹亭》的改编和续书层出不穷,评点者、转引者、模仿者更是不胜枚举。直到现代,《牡丹亭》依然魅力不减,京剧大师梅兰芳曾专门排演过昆曲《游园惊梦》,完美演绎此剧。作家白先勇半生痴迷文学,晚年却苦恋昆曲,《牡丹亭》从宝岛演至内地,每一场都“姹紫嫣红开遍”,他的心里有着无尽喜悦和怀念。
汤显祖以《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在明代三百年的剧坛上,没有一个戏曲家能像他那样受到后人如此之高的敬仰和推崇,《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其作品中就将《牡丹亭》作为发展情节、烘托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元素。汤显祖去世于1616年,英国的莎士比亚也在这一年去世,正因为汤显祖卓越的艺术成就,他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精品,登上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