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古今中外数学发展史的知识
扩展阅读
我和同学就像什么和什么 2024-11-16 09:28:34
一生要有多少的辗转歌词 2024-11-16 09:27:21

古今中外数学发展史的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8-28 19:03:45

① 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数学形成时期,第二时期是常量数学时期等。其研究成果有李氏恒定式、华氏定理、苏氏锥面。

第一时期

数学形成时期,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简单的计算法,并认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形式,算术与几何还没有分开。

第二时期

初等数学,即常量数学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的、最简单的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也许更早一些,直到17世纪,大约持续了两千年。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数、几何、代数。

第三时期

变量数学时期。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步骤:第一步是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二步是微积分,即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方程及其应用。

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它使得函数、速度、加速度和曲线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号进行讨论。积分学,包括求积分的运算,为定义和计算面积、体积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

第四时期

现代数学。现代数学时期,大致从19世纪初开始。数学发展的现代阶段的开端,以其所有的基础--------代数、几何、分析中的深刻变化为特征。

拓展资料:

华罗庚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在灿烂的文化瑰宝中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也同样具有许多耀眼的光环。中国古代算数的许多研究成果里面就早已孕育了后来西方数学才设计的先进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领先的数学研究成果就是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

李氏恒定式

数学家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李氏恒定式】

华氏定理

“华氏定理”是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华氏定理为:体的半自同构必是自同构自同体或反同体。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华—王方法”。

苏氏锥面

数学家苏步青在仿射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苏氏锥面”。

苏步青院士对仿射微分几何的一个极其美妙的发现是:他对一般的曲面,构做出一个访射不变的4次代数锥面。在访射的曲面理论中为人们许多协变几何对象,包括2条主切曲线,3条达布切线,3条塞格雷切线和仿射法线等等,都可以由这个锥面和它的3根尖点直线以美妙的方式体现出来。

这个锥面被命名为苏氏锥面。

② 古今中外的数学思想发展史

中国着名数学家 刘徽的非逻辑思维与他的《九章算术注》 祖冲之与圆周率 数学家秦九韶 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及其教育思想 梅文鼎与中国近代数学 李善兰的数学成就和教育思想 最早出国的数学家——周美权 中国当代杰出的数学家吴在渊 中国现代数学的播种人——姜立夫 杰出的数学家陈建功 着名数学家熊庆来 着名数学教育家陈荩民 杨武之与华罗庚 着名数学教育家傅仲孙 中国当代早期微分几何的开拓者之一——汤璪真 中国数学教育的开拓者魏庚人 抗战时期的苏步青 把拓扑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江泽涵 中国当代积分方程理论研究的先辈陈传璋 一位赤诚的爱国数学家——刘亦珩 着名数学家周绍濂 许莼舫小传 着名数学家柯召 中科院学部委员李国平 着名数学家蒲保明 中国当代图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修睦 中国当代偏微分方程主要创始人——吴新谋 着名数学教育家赵慈庚 …… 外国着名数学家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诗歌、小幽默欣赏 数学趣味故事 名师论谈 数学史话

③ 历史上的数学有何发展演变史

历史上的数学有何发展演变史,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数字(中国的算筹)古时候,他们为了分清苹果和橘子,便有了加减法,数学的原理是为了研究天文,土地粮食作物的合理分配,税务和贸易等相关的计算等等,直到17世纪,大约持续了两千年,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几何、代数、三角,都是慢慢一步一步走过来不容易

④ 数学的有怎样的发展历史

我国古代数学发轫于原始公社末期,当时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春秋战国时期,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人们已谙熟九九乘法表?整数四则运算,并使用了分数。西汉时期《九章算术》的出现,为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人,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了一个别人遗失的契据,拿回家收藏了起来。他秘密地数了数那契据上的齿,然后告诉邻居说:“我发财的日子就要来到了!”

契据上的齿就是木刻上的缺口或刻痕,表示契据所代表的实物的价值。当人类没有发明文字,或文字使用尚不普遍时,常用在木片?竹片或骨片上刻痕的方法来记录数字?事件或传递信息,统称为“刻木记事”。

我国少数民族曾经使用木刻记事的,有独龙族?傈僳族?佤族?景颇族?哈尼族?拉祜族?苗族?瑶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珞巴族等。如佤族用木刻计算日子和账目;苗族用木刻记录歌词;景颇族用木刻记录下村寨之间的纠纷;哈尼族用木刻作为借贷?离婚?典当土地的契约;独龙族用递送木刻传达通知等。凡是通知性木刻,其上还常附上鸡毛?火炭?辣子等表意物件,用以强调事情的紧迫性。

其实,早在《列子·说符》记载的故事之前,我们的先民在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程中有了数与形的概念。

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大多为圆形或其他规则形状,陶器上有各种几何图案,通常还有3个着地点,这都是几何知识的萌芽。说明人们从辨别事物的多寡中逐渐认识了数,并创造了记数的符号。

殷商甲骨文中已有13个记数单字,最大的数是“三万”,最小的是“一”。一?十?百?千?万,各有专名。其中已经蕴含有十进位置值制萌芽。

传说大禹治水时,便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丈量大地。因此,我们可以说,“规”?“矩”?“准”?“绳”是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数学工具。

人们丈量土地面积,测算山高谷深,计算产量多少,粟米交换,制订历法,都需要数学知识。在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西周商高和周公答问之间涉及的勾股定理内容。

有一次,周公问商高:“古时做天文测量和订立历法,天没有台阶可以攀登上去,地又不能用尺寸去测量,请问数是怎样得来的?”商高回答说:“数是根据圆和方的道理得来的,圆从方来,方又从矩来。矩是根据乘?除计算出来的。”这里的“矩”原是指包含直角的作图工具。这说明了“勾股测量术”,即可用3∶4∶5的办法来构成直角三角形。

《周髀算经》中有“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的记载,这已经是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了,说明当时已普遍使用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我国数学家的独立发明。

《礼记·内则》提到过,西周贵族子弟从9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筹算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也有相应地提高。

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开始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新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此时私学开始出现。

秦汉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给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人们提出了若干算术难题,并创造了解勾股形?重差等新的数学方法。

同时,人们注重先秦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作为数学新发展及先秦典籍的抢救工作的结晶,便是《九章算术》的成书,据东汉初郑众记载,当时的数学知识分成了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九个部分,称为“九数”。九数确立了《九章算术》的基本框架。

《九章算术》集先秦至西汉数学知识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经典,对两汉时期以及后来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是西汉丞相张苍?天文学家耿寿昌收集秦火遗残,加以整理删补而成的。

《汉书·艺文志》所载《许商算术》?《杜忠算术》就是研究《九章算术》的作品。东汉时期马续?张衡?刘洪?郑玄?徐岳?王粲等通晓《九章算术》,也为之作注。这些着作的问世,推动了稍后的数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九章算术》的出现,奠定了我国古代数学的基础,它的框架?形式?风格和特点深刻影响了我国和东方的数学。

刻木记事

⑤ 数学的发展史是什么

数学的发展史: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

直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

现时数学已包括多个分支,创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则认为:数学,至少纯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西方数学简史: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而东西方文化也采用了不同的角度,欧洲文明发展出来几何学,而中国则发展出算术。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中国的算筹),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件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也了解如何去数抽象概念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数学

⑥ 简述数学的发展史是什么

具体如下:

第一时期:数学形成时期(远古—公元前六世纪),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简单的计算法,并认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形式,算术与几何还没有分开。

第二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常量数学时期(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十七世纪初)这个时期的基本的、最简单的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大约持续了两千年。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数、几何、代数。

第三时期:变量数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十九世纪末)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步骤:第一步是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二步是微积分(Calculus)的创立。

第四时期:现代数学时期(十九世纪末开始),数学发展的现代阶段的开端,以其所有的基础--------代数、几何、分析中的深刻变化为特征。

⑦ 数学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产生: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

数学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第一时期

数学形成时期,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简单的计算法,并认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形式,算术与几何还没有分开。

2、第二时期

初等数学,即常量数学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的、最简单的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也许更早一些,直到17世纪,大约持续了两千年。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数、几何、代数。

3、第三时期

变量数学时期。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步骤:第一步是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二步是微积分(Calculus),即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

4、第四时期

现代数学。现代数学时期,大致从19世纪初开始。数学发展的现代阶段的开端,以其所有的基础--------代数、几何、分析中的深刻变化为特征。

(7)古今中外数学发展史的知识扩展阅读:

发展过程中研究出的数学成果:

1、李氏恒定式

数学家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李氏恒定式。

2、华氏定理

华氏定理是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华氏定理为:体的半自同构必是自同构自同体或反同体。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华—王方法”。

⑧ 世界数学发展史

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作出许多杰出的贡献。这些光辉的成就,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世界数学史上享有崇高的荣誉。 一、位置值制的最早使用 所谓位置值制,是指同一个数字由于它所在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值。例如,365中,数字3表示三百,6表示六十。

用这种方法表示数,不但简明,而且便于计算。采用十进位置值制记数法,以我国为最早。在考古发掘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曾发现13个记数单字,它们是:

用9个数字与4个位置值的符号,可以表示出大到上万的自然数,已经有了位置值制的萌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普遍使用算筹来进行计算。在筹算中,完全是采用十进位置值制来记数的,既比古巴比伦的六十进位置值制方便,也比古希腊、罗马的十进非位置值先进。这种先进的记数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是世界数学史上无与伦比的光辉成就。

二、分数的最早使用 西汉时期,张苍、耿寿昌等学者整理、删补自秦代以来的数学知识,编成了《九章算术》。在这本数学经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 从后来刘徽所作的《九章算术注》可以知道,在《九章算术》中,讲到约分、合分(分数加法)、减分(分数减法)、乘分(分数乘法)、约分(分数除法)的法则,与我们现在的分数运算法则完全相同。另外,还记载了课分(比较分数大小)、平分(求分数的平均值)等关于分数的知识,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分数的着作。 分数运算,大约在15世纪才在欧洲流行。欧洲人普遍认为,这种算法起源于印度。实际上,印度在七世纪婆罗门笈多的着作中才开始有分数运算法则,这些法则都与《九章算术》中介绍的法则相同。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成书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与刘徽的时代相比,我们也要比印度早400年左右。 三、小数的最早使用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介绍,开方不尽时用十进分数(徽数,即小数)去逼近,首先提出了关于十进小数的概念。宋元时期,秦九韶、李冶都将1863.2寸表示为,与现在的记法基本相同。到公元 1300年前后,元代刘瑾所着《律吕成书》中,已将106368.6312写成

把小数部分降低一行写在整数部分的后边。而西方的斯台汶直到1585年才有十进小数的概念,且他的表示方法远不如中国先进,如上述的小数,他记成或106368。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小数的国家。 四、负数的最早使用 在《九章算术》中,已经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刘徽说:“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这是关于正负数的明确定义,书中给出的正负数加减法则,和现在教科书中介绍的法则完全一样。 这些内容出现在书上的《方程章》中,是为解方程(组)服务的,如该章的第八题是: 今有卖牛二、羊五,以买十三豕,有余钱一千;卖牛三、豕三,以买九羊,钱适足;卖羊六、豕八,以买五牛,钱不足六百。问牛、羊、豕价各几何? 其解法为: 术曰:如方程,置牛二、羊五正,豕十三负,余钱数正:次置牛三正,羊九负,豕三正;次置牛五负,羊六正,豕八正,不足钱负。以正负术人之。 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若每头牛、羊、豕的价格分别用x、y、z表示,则可列出如下的方程(组):

然后利用正负数去计算结果。在方程的各项系数及常数项中都出现了负数,在世界上率先把负数运用于计算之中。 在国外,有很长时期认为负数是一种“荒谬的数”,被摒弃于数的大家庭之外。直到公元7世纪,印度的婆罗门笈多才开始认识负数,欧洲第一个给予正负数以正确解释的是斐波那契,但他们已分别比我们的祖先晚七百多年和一千年左右。

五、二项式系数的规律的最早发现 在学习了多项式乘法以后,不难知道:

等等。那么,上述等式右端各项的系数有什么规律呢?

1261年,我国宋代数学有杨辉曾在他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中给出一个“开方作法本源”图(见下图),把指数分别

为0—6的二项式系数—一列出,并且指明,“开方作法本源出《释锁算书》,贾宪用此术。”贾宪是北宋时期的数学家,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11世纪上半叶,这就是说,我国早在11世纪就已经认识了二项式各项系数的规律。现在,我们把这个规律简称为“贾宪三角形”。 在国外,直到15世纪,阿拉伯的数学家阿尔·卡西才用直角三角形表示了同样意义的三角形。 1527年,德国人阿皮亚纳斯在其所着的一本算术书的封面上也曾印有这个二项式系数表。16、17世纪,欧洲还有许多数学家也都提出过类似贾宪的三角形,其中以帕斯卡最为有名,欧洲人把这种二项式系数表称为“帕斯卡三角形”,但那已经是1654年的事了,时间要比贾宪晚600多年,就是与杨辉相比,也要落后近400年。 当然,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中国数学的“世界之最”远远不止上面介绍的五个方面。但由此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许多贡献的伟大民族,我们的祖先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必将彪炳千古,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赞颂。

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作出许多杰出的贡献。这些光辉的成就,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世界数学史上享有崇高的荣誉。 一、位置值制的最早使用 所谓位置值制,是指同一个数字由于它所在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值。例如,365中,数字3表示三百,6表示六十。

用这种方法表示数,不但简明,而且便于计算。采用十进位置值制记数法,以我国为最早。在考古发掘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曾发现13个记数单字,它们是:

用9个数字与4个位置值的符号,可以表示出大到上万的自然数,已经有了位置值制的萌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普遍使用算筹来进行计算。在筹算中,完全是采用十进位置值制来记数的,既比古巴比伦的六十进位置值制方便,也比古希腊、罗马的十进非位置值先进。这种先进的记数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是世界数学史上无与伦比的光辉成就。

二、分数的最早使用 西汉时期,张苍、耿寿昌等学者整理、删补自秦代以来的数学知识,编成了《九章算术》。在这本数学经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 从后来刘徽所作的《九章算术注》可以知道,在《九章算术》中,讲到约分、合分(分数加法)、减分(分数减法)、乘分(分数乘法)、约分(分数除法)的法则,与我们现在的分数运算法则完全相同。另外,还记载了课分(比较分数大小)、平分(求分数的平均值)等关于分数的知识,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分数的着作。 分数运算,大约在15世纪才在欧洲流行。欧洲人普遍认为,这种算法起源于印度。实际上,印度在七世纪婆罗门笈多的着作中才开始有分数运算法则,这些法则都与《九章算术》中介绍的法则相同。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成书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与刘徽的时代相比,我们也要比印度早400年左右。 三、小数的最早使用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介绍,开方不尽时用十进分数(徽数,即小数)去逼近,首先提出了关于十进小数的概念。宋元时期,秦九韶、李冶都将1863.2寸表示为,与现在的记法基本相同。到公元 1300年前后,元代刘瑾所着《律吕成书》中,已将106368.6312写成

把小数部分降低一行写在整数部分的后边。而西方的斯台汶直到1585年才有十进小数的概念,且他的表示方法远不如中国先进,如上述的小数,他记成或106368。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小数的国家。 四、负数的最早使用 在《九章算术》中,已经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刘徽说:“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这是关于正负数的明确定义,书中给出的正负数加减法则,和现在教科书中介绍的法则完全一样。 这些内容出现在书上的《方程章》中,是为解方程(组)服务的,如该章的第八题是: 今有卖牛二、羊五,以买十三豕,有余钱一千;卖牛三、豕三,以买九羊,钱适足;卖羊六、豕八,以买五牛,钱不足六百。问牛、羊、豕价各几何? 其解法为: 术曰:如方程,置牛二、羊五正,豕十三负,余钱数正:次置牛三正,羊九负,豕三正;次置牛五负,羊六正,豕八正,不足钱负。以正负术人之。 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若每头牛、羊、豕的价格分别用x、y、z表示,则可列出如下的方程(组):

然后利用正负数去计算结果。在方程的各项系数及常数项中都出现了负数,在世界上率先把负数运用于计算之中。 在国外,有很长时期认为负数是一种“荒谬的数”,被摒弃于数的大家庭之外。直到公元7世纪,印度的婆罗门笈多才开始认识负数,欧洲第一个给予正负数以正确解释的是斐波那契,但他们已分别比我们的祖先晚七百多年和一千年左右。

五、二项式系数的规律的最早发现 在学习了多项式乘法以后,不难知道:

等等。那么,上述等式右端各项的系数有什么规律呢?

1261年,我国宋代数学有杨辉曾在他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中给出一个“开方作法本源”图(见下图),把指数分别

为0—6的二项式系数—一列出,并且指明,“开方作法本源出《释锁算书》,贾宪用此术。”贾宪是北宋时期的数学家,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11世纪上半叶,这就是说,我国早在11世纪就已经认识了二项式各项系数的规律。现在,我们把这个规律简称为“贾宪三角形”。 在国外,直到15世纪,阿拉伯的数学家阿尔·卡西才用直角三角形表示了同样意义的三角形。 1527年,德国人阿皮亚纳斯在其所着的一本算术书的封面上也曾印有这个二项式系数表。16、17世纪,欧洲还有许多数学家也都提出过类似贾宪的三角形,其中以帕斯卡最为有名,欧洲人把这种二项式系数表称为“帕斯卡三角形”,但那已经是1654年的事了,时间要比贾宪晚600多年,就是与杨辉相比,也要落后近400年。 当然,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中国数学的“世界之最”远远不止上面介绍的五个方面。但由此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许多贡献的伟大民族,我们的祖先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必将彪炳千古,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