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如何备考
在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结构化面试中,保教知识与能力是重点考查内容,几乎每套题目都有所涉猎。另外,此类题型的考查方式较为灵活。从面试真题来看,不仅有生活指导相关内容,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内容,如环境的创设、游戏的组织、幼儿安全问题的处理等。因此,建议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在备考期间,不仅要侧重对保教知识,如入园、离园、进餐、午休、盥洗、睡眠等一日生活内容的了解,更要重视对保教实践活动中常出现的幼儿问题的处理。例如∶幼儿破坏玩具、幼儿挑食、幼儿午睡吵闹、幼儿上课不遵守秩序、幼儿尿裤子、幼儿骨折、幼儿偏食、幼儿不愿上学、幼儿发脾气、幼儿不参加活动、幼儿打架等。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幼儿问题出现,如电子娃娃、独生子女问题、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等;此类密切联系社会背景的新型题目也不可忽视。因此,建议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平日多浏览一些有关幼儿教育的网站,以此来适应命题趋势的新变化。
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② 3到6岁幼儿园指导纲要
3到6岁幼儿园指导纲要
3到6岁幼儿园指导纲要,家长对于孩子培养非常慎重,家长应当与孩子统一战线攻克难关,幼儿时期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时刻,快一起看看3到6岁幼儿园指导纲要吧。
3到6岁幼儿园指导纲要1
简述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内容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纲要》主要是引导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基本的幼儿园行为提出要求和规范。是从行业道德、行业义务、行业行为等行业组织的角度来提出的!而《指南》是基于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纲要的区别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
3到6岁幼儿发展指南的宗旨和目的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管理条理》、《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贯彻落实《指南》是加强科学保教,推进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适龄幼儿的入园机会不断扩。
3到6岁幼儿园指导纲要2
原则
1、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3、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目标
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脑科学与儿童科学教育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有利于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社会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影响。
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艺术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3到6岁幼儿园指导纲要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不断提升3-6岁儿童的教养水平,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支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良好氛围,引领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二、主要任务
1、更新教育理念。 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指南》文本,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明确3-6岁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各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学习观、质量观,将《指南》倡导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2、普及教养知识。 《指南》为科学教养儿童提供了权威性的参考和指导,我们要让家长熟知《指南》,实践《指南》,了解科学育儿知识,增强自身教育责任,重视和珍惜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分享,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实施科学保教。 我园围绕《指南》开展科学保教,认真落实幼儿园一日工作常规,自觉抵制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克服幼教“小学化倾向”,不断提高保教水平。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活动目标:引导教师和家长了解《指南》精神、学好用好《指南》,学会把《指南》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实际行动,使全社会形成重视幼儿教育的共识。
1、 教师:
活动内 容: 初步了解《指南》制定的背景以及《指南》的定位、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原则、基本理念等。
活动形式: 1集中导读,确定方向;2自主阅读,寻找困惑;3小组细读,形成共识。
2、 家长:
活动内容 :初步了解《指南》的目标、内容结构、基本理念。
活动形式 :家校网、发放资料、幼儿园网站宣传。
二、学习培训阶段:
1、教师:
活动内容 :各领域要点解析。
活动目标 :运用《指南》的科学理念,帮助教师熟悉相关领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典型表现及操作建议。
活动形式 :集中研读、现状调查、案例剖析。
2、家长:
活动内容 :理解《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涵及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帮助家长理解《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涵、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引导家长学会认真观察了解孩子,充分尊重理解孩子,正确鼓励支持孩子,切实提高科学养育儿童的水平。
活动形式 :家长讲座、咨询服务。
三、实践研究阶段:
1、教师:
活动内容 :集体教学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利用《指南》观察了解幼儿,《指南》在一日生活中的运用,自主性游戏的实践研究。
活动目标 :规范保教行为,充分认识幼儿园一日活动合理设计与组织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
活动形式 :集体教学活动评比,区域活动展评。
2、家长:
活动内容 :亲子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利用《指南》观察了解幼儿。
活动目标 :规范家长家教行为,切实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活动形式: 家庭游戏小组活动,教师指导,家长代表进课堂活动。
四、总结推广阶段:
1、教师:
活动目标 :经验交流,推广成效。
活动形式 :学习心得、试卷测试、总结交流。
2、家长:
活动目标 :经验交流,推广成效。
活动形式 :学习心得、经验分享。
③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
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察内容,这部分的考点主要涵盖下面这 7 大模块:
(一)学前儿童发展
(二)学前教育原理
(三)生活指导
(四)环境创设
(五)游戏活动的指导
(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七)教育评价
那这些内容都是如何考察的呢?我们来看试卷结构: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由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规定的):(1)启蒙性: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启蒙教育;(2)生活化;游戏性;活动性;潜在性。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④ 教资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什么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大纲
考试目标
(1)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
(2)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性,了解幼儿教育历史和幼儿园教育改革动态,并能结合幼儿教育实践问题进行分析。
(3)幼儿生活指导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幼儿卫生、保健、营养、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4)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与能力。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功能和创设原则,并能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加以运用。
(5)游戏指导与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知识和能力。理解幼儿园游戏的意义、作用与指导方法,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实际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
(6)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了解教育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评价知识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改进保育教育工作。
⑤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 教育 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教育原则。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 总结 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 方法 、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呈波浪式的。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胎儿后期(7~l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3000克。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体重约9000克。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l0厘米,体重增长2500~3500克,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两岁以后,生长发育的速度下降,每年身高增加4~5厘米,体重增加1500~2000克,直到青春发育期,生长发育再次加快。
3、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在胎儿时期、头颅最先发育。出生时,头围已达成人头围的65%。出生以后,头颅继续快速发育,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四肢。这种从头部到下肢的发育规律称为头尾律。从“二拾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动作发育程序来看,也能发现这一规律。所谓正侧律是指从人体中部到人体边缘的发展;婴儿开始拿东西时是满把抓,然后是几个指头拿东西,后来可以用两个指头拿,最后能用指尖拿东西。这就是发育的正侧律。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人体各部的增长具有这样的规律:头颅增长一倍,去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经过这样的增长,新生儿从一个巨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短小的四肢的不均衡体型发育成为一个较小的头颅,较短的躯干,较长的四肢,体型较为均衡的成人。
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存在四种模式,一般称为四种生长模式。由于是全身各系统发育的基础。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这是生长模式之一。由于 儿童 时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免疫细胞的功能较差,淋巴系统通过自己的迅速发育以提供更多的淋巴细胞、弥补免疫细胞功能的不足,保护机体。随着身体器官的成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加强,淋巴系统在10岁以后又逐渐退缩到较低水平。因此,淋巴系统的发育趋势是最初几年发育较快,后又逐渐萎缩至成人水平、这是生长模式之二。一般系统的发育,包括身体外形以及内脏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肌肉等)的发育,存在两个发育的高峰期,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趋势就是这些系统的发育趋势。这是生长模式之三。由于身体其他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生殖系统的发育没有意义。所以,在幼儿时期、这一系统基本没有发育、这是生长模式之四。
可见,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这种不均衡恰恰是机体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5、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尽管每一个儿童在发育过程中,都存在上述的发育规律,但由于遗传和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在发育的过程中或发育结束时,都存在着胖瘦、高矮、智愚、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没有两个人的发育是完全一样的。
(二)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婴幼儿身体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婴幼儿身长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刚出生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不协调。下肢很短,小儿身长的中点位于脐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增长的速度加快,身长的中点逐渐下移,l岁时身长中点移至脐;6岁时移到下腹部;青春期身长的中点近于耻骨联合的上缘。两上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叫指距,主要代表两上肢长骨的增长。出生的指距约48厘米。上肢长骨增长的情形与身长相似、在一生中指距总比身长略短。
2、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2个月时的胎儿头长相当于身长的l/2,婴儿初生时头长约为身长的l/4、而到成人时仅头长为身长的1/8,这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如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
3、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呈现不平衡的特点。其神经系统最先发育成熟:而生殖系统到儿童期末才加快发育。当其生殖系统发育成熟也就是性成熟的时候,就会让人感觉到孩子一下子长大并进入青春期了。儿童肌肉的发育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五六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心脏大小基本维持原状;2~3岁时,它的重量迅速增加到初生时的3倍,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激增到出生时的10倍。
二、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动作发展儿童出生后。开始只能躺在床上乱动,以后才逐渐会走、会跑、会跳,会用手灵巧地拿东西,这是动作的发展过程。儿童动作的发展是肌肉和骨筋活动的发展,但是它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儿童是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作接触周围事物,认识周围事物,产生及发展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同时也表现着他们的心理活动。儿童动作的发展在3岁以前已基本完成,以后只是向更准确、更有组织、更匀称协调的方向发展。3岁前儿童动作的发展,是有规律地按一定顺序发展的。
(一)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儿童头部动作的发展
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儿童躯体动作的发展
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2个月,能挺胸。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4个月,能扶着坐。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l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首坐起。l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l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l2个月,能扶着行走。14个月,能独自站立。l5个月,能独自行走。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儿童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的不随意性,手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6个月,捏物体时还是一把抓,不会使用拇指,能够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眼协调,看到物体后能用手抓住它。8个月,抓握物体时能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指头分开,使用拇指抓握住物体。l0个月,能协调地配合手眼动作,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样东西上。18个月,能将2~3件东西搭叠起来、能推拉玩具。会同时使用四个手指和拇指,抓握动作得到充分发展。2岁,能用手一页一页地翻书。2、5岁。手与手指的动作相当协调,手指活动自如,会用手指拿筷子、拿笔。3岁,能用手拿笔画圆圈,会自已往杯子里倒水,能自己解开和扣上钮扣。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虽然主要由身体发育的成然而产生,但是也与环境影响有关系。例如。行走动作,是随着腿、腰部骨骼、肌肉发育而成熟的,儿童到一定时间,就会扶着东西站立和行走。但是独立行走的动作,却是在成人的帮助下,练习越多越熟悉。有些动作,没有相应的环境和练习,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印度狼孩卡玛拉由于长期在狼群中生活,没有行走动作发展的环境。到l4岁时,走路还没有2岁儿童稳。到l7岁死去时,始终没有平稳地走或跑过。因此,父母应当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帮助儿童完善动作,提供动作练习的机会,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
1、从上到下
儿童动作作发展。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到下肢逐渐发展。
2、从大到小
这是指儿童最初发展起来的是与大肌肉相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小肌肉相联系的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3、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身体个别部分的简单动作,如伸伸手、踢踢脚、转头等,逐渐发展到同时转头、伸手、手眼协调地拿取物体,进一步发展到能从事由多种动作组成的游戏活动。
4、从不随意到随意
动作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是从动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来区别的。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不随意动作,无目的、由客观刺激引起,加头随着光线的方向转动,有东西接触儿童的手,儿童的手就去抓摸。以后,随意动作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客观刺激不在眼前或没有直接接触儿童,动作也会出现,而且通过动作,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接触事物,认识事物。如儿童在“藏猫”的活动中,主动地把头转来转去寻找“猫”。这就是一种随意动作。
⑥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的考查有统一的考试标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为150分。
考察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几部分。
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3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20分),案例分析题(40分)和活动设计(30分)。
⑦ 幼儿园教师的保教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1.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 2.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性,了解幼儿教育历史和幼儿园教育改革动态,并能结合幼儿教育实践问题进行分析。 3. 幼儿生活指导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幼儿卫生、保健、营养、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4.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与能力。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功能和创设原则,并能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加以运用。 5.游戏指导与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知识和能力。理解幼儿园游戏的意义、作用与指导方法,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实际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 6.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了解教育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评价知识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改进保育教育工作。
⑧ 2019年云南省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考试内容是些什么呢
您好,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七个模块。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熟悉、掌握、运用五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学前儿童发展
1. 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2.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9.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
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
10.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如发育迟缓、肥胖、自闭倾向等。
(二)学前教育原理
1.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作用,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关系,能够运用教育原理分析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2. 理解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意义,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3. 了解中外幼儿教育发展简史和着名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并能结合幼儿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4.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能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5.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6.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7.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8.掌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上的基本观点和要求。
9.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
(三)生活指导
1.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理解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2.了解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方法。
3. 了解幼儿卫生保健常规、疾病预防、营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了解幼儿园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处理方法,了解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的应急处理方法。
(四) 环境创设
1. 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 了解常见活动区的功能,能运用有关知识对活动区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3.了解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理解教师的态度、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4.理解协调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了解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五)游戏活动的指导
1.熟悉幼儿游戏的类型以及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2.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并能提供相应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 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活动
目标,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2. 掌握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相应教育方法。
3.理解整合各领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能够综合地设计并开展教育活动。
4.能根据活动中幼儿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互动方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在活动中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七)教育评价
1. 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能对保育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
2. 能够利用评价手段发现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