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数学几何初步知识点
扩展阅读

数学几何初步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2-08-27 12:46:36

‘壹’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有哪些?本文整理了相关知识点,欢迎阅读。

数学几何知识点归纳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矩形

1、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初中几何公式:菱形

1、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4、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数学几何知识点归纳,感谢阅读。

‘贰’ 初中数学几何主要知识

初中七年级几何知识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叁’ 高一数学基础知识

学习适合自己的 学习 方法 ,重视每一门学科,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并且坚持不懈,才能给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创造成功的机会。学习真的可以成就我们的人生,也确实可以致富。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一数学 基础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数学基础知识点1

立体几何初步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 面相 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NO.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NO.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

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直线与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直线的斜率

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幂函数

定义

形如y=x^a(a为常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量的函数称为幂函数。

定义域和值域

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当x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值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性质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和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高一数学基础知识点2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 篮球 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XKb1.Com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_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即

CSA=

AA=A

AΦ=Φ

AB=BA

ABA

ABB

AA=A

AΦ=A

AB=BA

ABA

ABB

(CuA)(CuB)

=Cu(AB)

(CuA)(CuB)

=Cu(AB)

A(CuA)=U

A(CuA)=Φ.

高一数学基础知识点3

易错点1:遗忘空集致误

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B=?时也满足B?A.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

易错点2: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易错点3: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p的否定是否定命题所作的判断,而“否命题”是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而言,既要否定条件也要否定结论.

易错点4: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颠倒致误

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

如果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

如果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易错点5:“或”“且”“非”理解不准致误

命题p∨q真?p真或q真,命题p∨q假?p假且q假(概括为一真即真);

命题p∧q真?p真且q真,命题p∧q假?p假或q假(概括为一假即假);

绨p真?p假,绨p假?p真(概括为一真一假).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题目,也可以把“或”“且”“非”与集合的“并”“交”“补”对应起来进行理解,通过集合的运算求解.

易错点6:函数的单调区间理解不准致误

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像”,学会从函数图像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切忌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易错点7: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忽略定义域致误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函数.

易错点8: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但f(a)f(b)>0时,不能否定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问题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易错点9:导数的几何意义不明致误

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值是函数图像在该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但在许多问题中,往往是要解决过函数图像外的一点向函数图像上引切线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是设出切点坐标,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写出切线方程.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其他条件列方程(组)求解.因此解题中要分清是“在某点处的切线”,还是“过某点的切线”.

易错点10: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致误

f(x0)=0只是可导函数f(x)在x0处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即必须有这个条件,但只有这个条件还不够,还要考虑是否满足f′(x)在x0两侧异号.另外,已知极值点求参数时要进行检验.


高一数学基础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归纳

★ 高一数学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汇总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数学知识点小归纳

★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

★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 高一数学知识点记忆法

★ 高中数学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肆’ 求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提纲

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初步:①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等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也是研究空间问题的基本载体,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面,在学习中应注意这些几何体的概念、性质以及对面积、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②三视图和直观图是认知几何体的基本内容,在高考中,对这两个知识点的考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考查三视图与直观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视图能力,二是根据三视图与直观图进行简单的计算,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③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在高考中有所加强,一般以选择题、填空、简答等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但是常与其他问题一起考查④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理主要包括平面的有关概念,四个公理,等角定理以及异面直线的有关知识,是整个立体几何的基础,学习时应加强对有关概念、定理的理解。⑤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是立体几何中的两种重要关系,也是解决立体几何的重要关系,要重点掌握。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知识点总结: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①直线与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础,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单独考查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间接考查则以直线与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知识综合为主,多为中、高难度试题,往往作为把关题出现在高考题目中。直接考查主要考查直线的倾斜角、直线方程,两直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
作为高中数学的一种基本语言及工具,几乎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出现,分值约占总分的3%-5%,多与函数、不等式、数列等知识联系而命制小型综合题,根据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集合关系与集合运算为考试重点,因此既要牢固掌握集合基本概念与运算,又要加强集合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突出集合的工具性,尤其是熟练进行集合的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对称问题等,间接考查一定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②圆的问题主要涉及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的集合性质的讨论,难度中等或偏易,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其中热点为圆的切线问题。③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的推广,在解决空间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业,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就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实现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也是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一般是与空间向量在坐标运算结合起来运用,也不排除出现考查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高中数学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知识点总结: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①函数是高中数学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于各章的知识中,函数问题在每年的高考中,不但以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知识点总结:
算法初步:①算法是新课标增加的内容,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应该注意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注意算法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程序性方法,学会算法的自然语言。框图程序设计语言等的相互转化。②基本算法语句也是新课标增加的内容,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可能与代数、几何中的有关知识结合,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对几种基本算法语句的理解和应用。
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而且几乎每年都有一道解答题,考查内容重点涉及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等各个方面,难度在低、中、高档方面均有体现。②函数和方程为新课标新增添内容,要求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能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本部分知识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学习时注意体会。③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等都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函数概念的具体体现于综合应用,和其他函数一样,对于它们的定义、图像以及性质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其他函数、方程、不等式以及数列相融合的知识也是考查的热点。
高中数学统计知识点总结:
统计:①随机抽样在高考中主要是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各种抽样方法的理解,一次学习时应加强对这三种抽样飞的理解,搞清三种抽样法的区别和联系。②样本估计法也是以小题为主,考查排列分布直方图、平均数、标准差等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学习时应结合实例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加深对;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理解与应用,能从数据中抽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并记准相应的公式。③变量的相关性的重点是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及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最小二法思想、回归方程的建立以及对回归直线与观测数据的理解。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概率:①随机事件的概率为近几年新增添的内容,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其应用,学习时,应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还要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等知识。②古典概型是概率中最基本的一个概率模型,高考中,主要是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解决一些古典概型的应用题,考查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③几何概型是新增添内容,高考可能会有所侧重,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应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
高中数学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 知识点总结:
平面向量: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平面向量每年都考,而且有加强的趋势,在学习中应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向量的概念、性质、运算;二是应用向量解决距离、夹角、垂直、模的问题。学会运用向量处理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平面几何、实际应用等综合问题,以发展运算求解能力和解析、解决
高中数学三角恒等变形知识点总结:
三角恒等变形: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是历年高考的重要内容,而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因此公式应用讲究一个活字,深刻理解各个公式之间的联系,掌握公式应用的通性通法是学习的关键。②三角恒等变形中的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及恒等证明是高考是热点,需要掌握的公式有两角和差、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不是盲目地训练繁难 偏题、怪题,应注重通性、通法的运用。
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①三角函数是中学中重要的初等函数之一,它的定义和性质有十分明显的特征和规律性,它和代数、几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研究其他部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实际问题中也有重要的应用,是高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②在高考中主要有四类问题:一是与三角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二是与三角函数图像有关的问题,三是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及化简和等式证明的问题,四是与周期和奇偶性有关的问题。③高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但也不排除在解答题中单独出现,其难度为中、低档。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解三角形:在高考试题中,有关解三角形的问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能力,以化简、求值或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主,也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关解三角形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一般为简单题或中档题。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主要渠道之一,数列与数、式、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列中的递推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列求和、求通向公式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在中学数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数列知识可以命综合性强的试题。每年高考中与数列有关的试题约占全卷的10%-15%,基因数列内容的客观题,也有数列与相关内容结合的综合题与实际应用题。
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①不等关系是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一种主要关系,而不等式则是反映这种关系的基本形式,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尤其以实际问题、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较多。不等式的定义域性质是不等式的基础,许多不等式的定理、公式都是在此基础上推理、拓展而成的,因此学校时要抓住基本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性质的变形及其应用,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在解决与不等式有关的综合题上有备无患、得心应手。②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历年考查的重点,因为其与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联系密切,内容交融,经常考查含参数的不等式的求解、恒成立问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综合推理题等。因此学习时应该通过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二次方程的联系。③线性规划问题是众多知识的交汇点,在实际生活、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在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决中,需要用到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所以线性规划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高考中主要考查平面区域的表示。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等问题,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伍’ 六年级数学几何的初步知识知识点总结

几何是数学的基础知识点,也是数学系中常用的基础知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六年级数学 《几何的初步知识》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几何的初步知识》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

一 线和角

(1)线

*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二 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

s=ab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4a

s=a2

3三角形

(1)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

s=ah/2

(3) 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 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 计算公式

s=ah

5 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 公式

s=(a+b)h/2=mh

6 圆

(1) 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4)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5)计算公式

d=2r

r=d/2

c=∏d

c=2∏r

s=∏r2

7扇形

(1) 扇形的认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n∏r2/360

8环形

(1) 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R2-r2)

9轴对称图形

(1) 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菱形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 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两个 面相 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 计算公式

s=2(ab+ah+bh)

V=sh

V=abh

(二)正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2 计算公式

S表=6a2

v=a3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 方法 叫做进一法。

2计算公式

s侧=ch

s表=s侧+s底×2

v=sh/3

(四)圆锥

1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2计算公式

v= sh/3

(五)球

1 认识

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球面。

球和圆类似,也有一个球心,用O表示。

从球心到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用r表示,每条半径都相等。

通过球心并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用d表示,每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

2 计算公式

d=2r

‘陆’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柒’ 高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

几何是研究空间区域关系的数学分支,这个词最早来自于阿拉伯语。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欢迎浏览!

高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

‘捌’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

立体几何初步是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的内容,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棱柱表面积A=L*H+2*S,体积V=S*H

(L--底面周长,H--柱高,S--底面面积)

圆柱表面积A=L*H+2*S=2π*R*H+2π*R^2,体积V=S*H=π*R^2*H

(L--底面周长,H--柱高,S--底面面积,R--底面圆半径)

球体表面积A=4π*R^2,体积V=4/3π*R^3

(R-球体半径)

圆锥表面积A=1/2*s*L+π*R^2,体积V=1/3*S*H=1/3π*R^2*H

(s--圆锥母线长,L--底面周长,R--底面圆半径,H--圆锥高)

棱锥表面积A=1/2*s*L+S,体积V=1/3*S*H

(s--侧面三角形的高,L--底面周长,S--底面面积,H--棱锥高)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 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 S=ah =absinα =

菱形 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b)h/2 =mh d-直径 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 r—扇形半径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 符号 周长C和面积S 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 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 α-圆心角的度数 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 -(r-h)(2rh-h2)1/2

=παr2/360 - b/2·[r2-(b/2)2]1/2

=r(l-b)/2 + bh/2

≈2bh/3 圆环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D-外圆直径 d-内圆直径 S=π(R2-r2)

=π(D2-d2)/4 椭圆 D-长轴 d-短轴 S=πDd/4

立方图形 名称 符号 面积S和体积V 正方体 a-边长 S=6a2 V=a3

长方体 a-长 b-宽 c-高 S=2(ab+ac+bc)

V=abc 棱柱 S-底面积 h-高 V=Sh 棱锥 S-底面积

h-高 V=Sh/3 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 h-高 V=h[S1+S2+(S1S1)1/2]/3

拟柱体 S1-上底面积 S2-下底面积

S0-中截面积 h-高 V=h(S1+S2+4S0)/6

圆柱 r-底半径 h-高 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 S侧—侧面积 S表—表面积 C=2πr S底=πr2

S侧=Ch S表=Ch+2S底 V=S底h =πr2h

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h-高 V=πh(R2-r2) 直圆锥 r-底半径 h-高 V=πr2h/3

圆台 r-上底半径 R-下底半径

h-高 V=πh(R2+Rr+r2)/3 球 r-半径

d-直径 V=4/3πr3=πd2/6 球缺 h-球缺高 r-球半径

a-球缺底半径 V=πh(3a2+h2)/6 =πh2(3r-h)/3 a2=h(2r-h) 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 h-高 V=πh[3(r12+r22)+h2]/6 圆环体 R-环体半径

D-环体直径 r-环体截面半径 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 =π2Dd2/4

桶状体 D-桶腹直径 d-桶底直径 h-桶高 V=π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

(母线是抛物线形)

三视图的投影规则是:

主视、俯视 长对正

主视、左视 高平齐

左视、俯视 宽相等

点线面位置关系

公理一:如果一条线上的两个点在平面上则该线在平面上

公理二: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有一条公共直线且所有的公共点都在这条直线上

公理三:三个不共线的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及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二:两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三:两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四:和同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平行

异面直线定义: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判定定理:经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如果连条直线同时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垂直于平面α。

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三垂线定理 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的血现在平面内的射影,则这条直线垂直于斜线。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例题

对于四面体ABCD,(1)若AB=AC,BD=CD如何证明BC垂直于AD?(2)若AB垂直于CD,BD垂直于AC,如何证明BC垂直于AD?

证明:

(1).取BC的中点F,连结AF,DF,则

∵AB=AC,BD=CD,

∴△ABC与△DBC是等腰三角形,

AF⊥BC,DF⊥BC.而AF∩DF=F,

∴BC⊥面AFD.又AD在平面AFD内,

∴BC

(2).设A在面BCD上的射影为O.连结BO,CO,DO.则

∵CD⊥AB,CD⊥AO,AB∩AO=A,∴CD⊥面ABO.

而BO在平面ABO内,∴BO⊥CD.

同理,DO⊥BC.因此,O是△BCD的垂心,因此有

CO⊥BD.

∵BD⊥CO,BD⊥AO,CO∩AO=O,∴BD⊥面AOC.

‘玖’ 高中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01
高中数学是全国高中生学习的一门学科。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 高中数学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代数主要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三角函数。几何又分为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两大部分。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与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4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圆与方程
1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4)空间直角坐标系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2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平行)顶点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