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酒驾和醉驾的法律知识
法律分析:一、酒驾
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次记12分将被降级,暂扣机动车6个月,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A1照5年后领取增驾,A2、B1照3年后领取增驾。
2、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两年内不得领取驾驶证,10年内不得增驾A、B照;
3、饮酒驾驶营运车的:处15日拘留,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领取,10年内不得增驾A、B照。
4、饮酒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终身禁驾;饮酒驾车一次记12分将降 级,失去原最高准驾车型资格,重新学习、考试。一旦被吊销驾驶证的,10年内均不得增驾A、B照。
二、醉驾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最新修改的内容规定:
1、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3、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贰’ 同桌饮酒承担责任的法律规定
同桌饮酒承担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要对酒后发生的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有:
1、强迫性劝酒的人,如故意灌酒,刺激性劝酒,要对被劝饮酒者发生的任何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明知饮酒者不能喝酒或身体不适仍劝其饮酒的人,要对对方因饮酒诱发的疾病以及酒后驾车肇事等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3、共同饮酒后任酒友驾车离开的人,这种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同饮者不仅要对共同饮酒的伙伴承担责任,还要对因事故受害的相对方承量相应的责任;
4、共同饮酒后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的人,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因此出事的共同饮酒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明知驾车人饮酒而唆使其酒后驾车的人,不但要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明知驾车人醉酒仍唆使其驾车的还涉嫌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6、酒局的组织者要承担饮酒适度和酒后安全护送的义务,否则出事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桌喝酒,对方出现了意外,家属会找组织者要求赔偿,但是一般受伤,受伤者由于自己是成年人,所以需要自己承担大部分责任,劝酒者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家属可以找到劝酒者去要求相关的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叁’ 喝酒连带责任的2021法律规定
在聚会喝酒中的人员应当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及酒量大小应有清醒的认识,也应充分预见到饮酒过量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后果,若行为人在饮酒过程中不能自我控制、疏忽大意,应当对过量饮酒给自己造成的严重后果承担主要责任,极力劝酒者存在一定的过错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若行为人自己喝饮料或不存在劝酒行为的情况下,其他人员无须承担赔偿责任;若行为人因自身过错造成饮酒死亡,同行人已经尽到了提醒、劝阻、通知家人、照顾、护送义务的,同行人无过错的,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肆’ 刑法关于喝酒的处罚
法律分析:喝酒本身不触犯法律
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1) 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2) 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3) 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4) 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5) 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6) 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7) 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
(8) 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伍’ 喝酒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
您好,以下四种劝酒情形要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同饮者不仅要对共同饮酒的伙伴承担责任,还要对因事故受害的相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喝酒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1.故意灌酒型。在灌酒导致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由于灌酒者明知过量饮酒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仍然实施这种行为;因此造成损害后果发生的,可认定为直接故意的主观过错,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灌酒者应当承担赔偿的主要法律责任。2.放纵型饮酒。对于该酒友的生命和安全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因而导致该酒友人身损害后果发生的,应认定为与受害人对饮的人具有间接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对对饮者应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其承担1/3以上赔偿的法律责任。3.不予救助型。同饮人之间对于发现有不良反应情况后,均具有及时通知、及时协助救护、及时照顾和帮助等法律和道德上的义务。两人以上没有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4.双方均无过错型。酒友饮用了少量的酒,结果却诱发了对方疾病甚至死亡后果的发生,而劝酒者先前不知不予救助型。同饮人之间对于发现有不良反应情况后,均具有及时通知、及时协助救护、及时照顾和帮助等法律和道德上的义务。两人以上没有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陆’ 一同喝酒后法律法规
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多数情况下应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损失。但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则共同饮酒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一、明知醉酒人不能喝酒。在因喝酒引发醉酒人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作,导致伤残、死亡等损害后果的情况下,是否知道对方的身体状况,成为同饮人应否承担过错责任的前提。如果同饮人不了解,在劝了少量酒的情况下,诱发对方疾病,此时同饮人无需承担过错责任。但依据《民法通则》中的公平责任原则,同饮人应承担一部分赔偿责任。如果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劝了大量的酒,则应按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二、强迫性劝酒。如果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的强迫性劝酒行为,如野蛮灌酒,言语要挟、刺激对方,不喝就纠缠不休等,只要主观上存在过错,此时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劝酒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当然,此种情况下,醉酒人也有一定的过错,因为这种强迫并非是暴力性的,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应当减轻劝酒人的赔偿责任。另外,劝酒,还要认清对象。根据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饮酒不在未成年人的可为之列。《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三、酒后进行驾车、游泳、剧烈运动未加以劝阻。根据《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在明知对方酒后驾车而不加以劝阻的情况下,一旦出事,同饮人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此时共同饮酒人应对醉酒的人负有加以阻止的义务。如果已尽到劝阻义务,而醉酒人不听劝阻,同饮人则可以免责。同样,在明知一方喝多、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同饮人应及时予以劝阻。在能够进行劝阻时却没有劝阻,以致出现意外,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如果未将醉酒人送回而发生类似“酒后跌伤”等情况,同饮人是否要承担责任呢?对此,应结合饮酒者当时的神志状况来加以判定。如果饮酒者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此时同饮人负有一定的监护照顾义务。如果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或者不足以在合理的时间内让其达到有人照顾的情况(比如家中无人),此时若出现意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同饮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柒’ 新条令中关于饮酒有哪些禁止事项
法律分析:(一)严禁工作日喝酒;
(二)严禁在担负值班、执勤、演训等任务期间宴请喝酒;
(三)严禁在执行抢险救灾、反恐维稳、海外护航、安保警戒等重大任务期间宴请喝酒;
(四)严禁在会议、集训、培训、检查、调研等期间宴请喝酒;
(五)严禁在组织庆典庆功、双拥共建、走访慰问、接待老干部等活动中宴请喝酒;
(六)严禁借干部提升调动、转业交流、退休安置、士兵退役、协调家属就业和子女上学等时机宴请喝酒;
(七)严禁在工作(操作)场所、集体宿舍和内部室堂喝酒;
(八)严禁领导干部相互宴请喝酒、参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喝酒;
(九)严禁免职、离退休领导干部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组织或者参与军地人员宴请喝酒;
(十)严禁接受地方慰问赠酒;
(十一)严禁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酗酒。
法律依据:《关于严禁违规宴请喝酒问题的规定》
陆军“禁酒令”明确:一、严禁酗酒;二、严禁工作日喝酒;三、严禁值班执勤期间喝酒;四、严禁执行任务期间喝酒;五、严禁公务活动违规喝酒;六、严禁公款聚餐喝酒;七、严禁各级工作组下部队期间喝酒;八、严禁着军装到地方营业场所喝酒;九、严禁酒后驾驶车辆;十、严禁酒后操作使用装备弹药和危险品。
海军明确规定:一、严禁集体会餐时喝酒;二、严禁院校教员、学员互相宴请喝酒或集体外出喝酒;三、严禁工程、采购、医疗、装备、科研等人员接受企业或承包人、销售人宴请,参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喝酒;四、严禁借婚丧嫁娶、乔迁生子、祝寿庆生等时机邀请现役人员聚众喝酒;五、严禁借远洋护航、编队出访、中外联演、军事留学等时机购酒带酒。
武警部队要求:一、严禁战备、值班和遂行任务期间饮酒;二、严禁工作日饮酒;三、严禁领导机关下部队期间饮酒;四、严禁国内公务接待活动饮酒;五、严禁军地之间、部队内部宴请饮酒;六、严禁官兵聚众到地方场所饮酒;七、严禁在部队营区和办公场所饮酒;八、严禁任何时机、任何场所酗酒。官兵探亲休假、休息期间亲友团聚,要严格控制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