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在康熙皇帝部介绍西方数学知识
扩展阅读
教育部门公关活动有什么 2025-01-10 18:27:10
海洋通信数学知识点 2025-01-10 17:58:56
庞家购家具的基础是什么 2025-01-10 17:53:20

在康熙皇帝部介绍西方数学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8-23 02:46:40

A. 清代初期数学家对西方数学做的会通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徐光启在翻译了《几何原本》之后,又介绍了西方三角学的着作《大测》和《测量全义》等。

1646年,波兰传教士穆尼阁来华,跟随他学习西方科学的有数学家方中通等人。穆尼阁去世后,方中通等人据其所学,编成《历学会通》,想把中法西法融会贯通起来。

《历学会通》中的数学内容主要有《比例对数表》、《比例四线新表》和《三角算法》。

前两书是介绍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和布里格斯发明增修的对数。后一书除《崇祯历书》介绍过的球面三角外,尚有半角公式、半弧公式、德氏比例式、纳氏比例式等。

方中通个人所着的《数度衍》对对数理论进行解释。对数的传入对数学的发展十分重要,它在历法计算中立即就得到了应用。

清初学者研究中西数学有心得而着书传世的很多,影响较大的有梅文鼎《梅氏丛书辑要》和年希尧《视学》等。

梅文鼎是集中西数学之大成者。他对传统数学中的线性方程组解法、勾股形解法和高次幂求正根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和研究,使濒于枯萎的明代数学出现了生机。年希尧的《视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西方透视学的着作。

清代康熙皇帝十分重视西方科学,他除了亲自学习天文数学外,还培养了一些人才和翻译了一些着作。

1712年,多学科科学家明安图、天文历算家陈厚耀等按照康熙皇帝的旨意编纂天文算法书,完成了《律历渊源》100卷,以康熙“御定”的名义于1723年出版。

其中的《数理精蕴》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几何原本》、《算法原本》,均译自法国作品着作;下编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立体几何等初等数学,附有素数表、对数表和三角函数表。

由于《数理精蕴》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初等数学网络全书,并有康熙“御定”的名义,因此对当时数学研究有一定影响。

综上述可以看到,清代初期数学家对西方数学做了大量的会通工作,并取得许多独创性的成果。

B. 康熙时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康熙皇帝叫爱新觉罗·玄烨,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科学技术的皇帝。他不仅重视中国的传统科学,也乐于接受西方传入的先进科学知识。他不仅支持大臣和知识分子搞科学研究,而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地学习科学知识。这样的皇帝,在中外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康熙皇帝经历的第一件科技活动,是中西的历法之争。

清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把汤若望的《时宪历》颁行全国,任命他为钦天监正。从此西洋的传教士掌握了天文历法大权。顺治十六年(1659),既不懂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也不了解西方天文历法的杨光先(1597-1669)写了《辟邪论》,反对传教士主持天文历法工作,要求惩治汤康熙皇帝朝服像若望、南怀仁、李祖白等传教士。

康熙三年(1664),只有11岁的玄烨,按执政大臣鳌拜的意见,把汤若望、南怀仁逮捕入狱。康熙四年(1665)三月,杨光先又上书指责西洋历法十大错谬。又按鳌拜的意见将汤若望、李祖白、杜如预等传教士判死刑,后来汤、杜被赦免,李祖白等被处死。杨光先掌握了钦天监的大权。

康熙七年(1668),渐渐长大的玄烨有所醒悟,重新任命南怀仁参加钦天监的工作。12月,南怀仁向康熙帝汇报了钦天监监副吴明烜推算历法的各种误差。玄烨吸取过去轻信杀人的教训,这次他派大臣20人,赴天文台测验,结果是南怀仁说的各项预测完全正确,而吴明烜的预测逐条都有错误。杨光先被罢免,因年老免于治罪,南怀仁任钦天监监正。南怀仁在康熙皇帝的支持下,制作了天体仪等六件大型天文仪器,并撰写《灵台仪象志》一书,对这些仪器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加以说明。

青少年时代的玄烨,经历了历法斗争的风波,他清楚地认识到西方传入的天文历法知识比中国的传统天文学更先进。这促使他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闵明我(1657—1712)、比利时传教士安多(1644—1709)等,都住在北京,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康熙二十四年(1685),法国传教士塔沙尔、洪若翰等6人来中国传教,除沙塔尔留居泰国外,有5人来中国。他们经徐日升引见,都得到康熙皇帝的召见,并把深明数学的白晋、张诚(1654—1707)留在宫中任职。

据白晋回忆,康熙皇帝请南怀仁当老师,主要讲解天文仪器、数学仪器的使用方法,讲解几何学、力学、天文学中最新奇、最简要的内容,并编写成教材。

徐日升、张诚、白晋等传教士也轮流值教,每天向康熙皇帝讲授西方数学、测量学、天文历法、火炮制造等科技知识。康熙皇帝外出时,也带上懂科学的传教士,随时请教。

白晋回忆张诚给康熙讲数学的情景说:“皇上认真听讲,反复练习,亲手绘图,对不懂的地方立刻提问,就这样整整几个小时和我们一起学习。然后,又把讲稿留在身边,在室内反复阅读。同时,皇上还经常练运算和仪器的用法,复习欧几里得的主要定律,并努力记住其推理过程。这样学习了五六个月,康熙皇帝精通了几何学原理,取得了很大进步。”

康熙皇帝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几何原理、主要数学仪器的用法和几何学、算术的实际应用。康熙皇帝还常常从民间发现和提拔学有专长的科技人才。康熙四十四年(1705),他到南方巡视,曾三次在船上召见梅文鼎,讲座数学问题。梅文鼎把自己写的《平三角举要》呈进皇帝。康熙四十八年(1709),他又召见精通数学的陈厚耀,再次问及梅文鼎。

康熙皇帝十分重视和优待有科学专长的知识分子。他接见梅文鼎时说:“历象算法朕最关心,此学今鲜知者,如文鼎真仅见也。”亲写“绩学参微”四字相赠,以示表彰。康熙六十年(1721)梅文鼎病逝于宣城。康熙皇帝又命江宁织光頫曹监葬,以示关怀。

康熙皇帝接见陈厚耀后,将他调入北京,从事数学研究;又接受陈厚耀的建议“定布算诸书,以惠天下”;并按陈厚耀的推荐调梅文鼎的孙子梅彀成来北京,与陈厚耀共同编撰《数理精蕴》等书。

康熙皇帝在科技上的另一大贡献是领导了全国地图的绘制工作。

康熙二十五年(1686),康熙皇帝给撰修《一统志》的总裁载德洪发了一道上谕:“特命卿为总裁官,其董率纂修官,恪勤乃事,务求采搜宏博,体例精详,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画地成图。”

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和巡游东北、江南时,都令人随地测量经纬度,为绘制地图做准备。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皇帝又命令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到长城测量经纬度。对长城各门、堡以及附近的城寨、河谷、水流,都做了测量,绘成了长城图。

康熙四十八年(1709),雷孝思、杜德美、费稳江,测得了北纬41度一47度间每度的距离,发现经线随纬度的增加而增长。这是地球扁圆形的实证材料。12月完成了测绘任务。

康熙五十年(1711),分两路派人到山东和新疆测绘地图,山东一路由雷孝思、麦大城带队,从长城往新疆一路由杜德美、费稳带队。后一队测绘了喀尔喀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甘肃、陕西、山西,返回北京。这样,东北、华北、西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已测绘完毕。

康熙五十二年(1713)派汤尚贤、麦大成等去江西、广东、广西测绘;派费稳、潘如往云南、四川测绘。康熙五十四年(1715)派雷孝思往云南、四川测绘。康熙扛十四年(1715)派雷孝思往云南,后又和费稳等同往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测绘。这全国性的测量,共测得经纬点641个。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在六七年内完成这样大范围的测绘工作,不但是我国测绘史上的空前壮举,也是世界测绘史上的第一次。

西藏的测绘工作,康熙皇帝是派在钦天监学习过的两个喇嘛去的,由于当时西藏受到策妄的侵扰,两位喇嘛只从拉萨测量到恒河发源地,已不能前进,只好返回。在这次测绘中,测量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印度测量局测量珠穆朗玛峰早135年。

18世纪初,欧洲很多国家尚未完成本国的大地测量,我国却已完成了全国的经纬度测量,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全国地图。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康熙皇帝领导完成各地的测绘以后,开始编制全国地图。康熙五十六至五十七年(1717—1718)完成了全国地图的绘制,赐名《皇舆全览图》。全国采取经纬线都是斜交直线的梯形投影法,以经过北京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按1:1400000—1:1500000比例尺绘制。地图的范围包括东北各省、蒙古、关内各省、台湾、哈密以东地区,即西到西经40余度,北至北纬55度。全国由28幅分图组成,包括蒙古、高丽,但未包括哈密以西和西藏。康熙五十八年西藏被绘入铜版的“皇舆全览图”中。

康熙年间对古生物化石记载说:“喀尔沁地方有青白色石,开发一片,辄有鱼形,如涂雌黄,或三或四,鳞鳍首尾,形体俱备,各长数寸,与今所谓马口鱼者无异。扬腮振鬣,犹作鼓浪泳游状。”有学者认为这是中生代狼鳍鱼化石。

康熙皇帝对泰山的预测:“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西南行八百余里,结而为泰山。”对温泉水可以治病和所含矿物质有关的看法:“每遇温泉,即以银碗盛水,隔汤用文火收炼,俟碗水干,观水脚所积,或为磐石,或为碱卤,或为硫黄等,皆判然分晓”。对鸟叫声与鸟舌的长短有关的看法都是较有科学根据的。

C. 康熙皇帝热心学习西方科学,却不在国内大力提倡.相反,他对士大夫强调的仍是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并大搞文字狱

(一)康熙学习西方科学——
康熙皇帝学习西方文化
封建皇帝读书,主要读经学、史学、文学和艺术等。康熙帝在畅春园的书房有渊鉴斋,他命以此为书名,编纂类书《渊鉴类涵》四百五十卷;还有佩文斋,并命以此为书名,编纂辞书《佩文韵府》四百四十四卷,《佩文书画谱》一百卷等。但是,康熙帝还对算学、天文、地理、光学、医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中外科学家,特别是一些耶稣会士。顺治二年(一五年),曰耳曼人场若望向清廷进呈历法,被定名为《时宪历》,颁布使用。汤若望作了掌管天文与历法机构的钦天监监正。到康熙帝时,在清朝耶稣会士的国籍,有意大利、法兰西、曰耳曼、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波兰、墨西哥等。康熙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他对有科学知识的耶稣会士,给予信任、使用与尊重,并向他们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康熙帝很喜欢数学。耶稣会士法兰西人白晋、张诚,葡萄牙人徐曰升等,每曰(或隔曰)在紫禁城养心殿,用满语向康熙帝讲解几何学、代数学和三角学。当康熙帝到瀛台或到畅春园时,他们也随同前往。讲完之后,康熙帝背诵定理,并作习题。康熙帝重视天文学。他命耶稣会士比利时人南怀仁为钦天监监正,让南怀仁将观象台旧仪器加以改造。他亲自观测曰蚀,南巡至南京,登观象台,观察星象。他主持编着了《数理精蕴》、《律吕正义》等书,前者介绍了传入中国的西方数学,后者记述了传入中国的五线谱,对后来天文学、数学与音乐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康熙帝喜欢亲自做科学实验。他为了观察风向,在宫廷院中设立小旗,用未查看风向、风速,还在一些地方设点测风,又命各直省作晴雨风雪奏报。从中得出"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雨"的结论。他对人体解剖学有极大兴趣,还亲自解剖冬眠熊。他在五十八岁那年,巡视永定河,亲置仪器,定方向,钉桩木,作测量记录。康熙帝亲自主持,历时三十年,在各地实测的基础上,用近代方法绘制了《皇舆全览图》,即全国分省地图。康熙帝还关注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他同时代的有法王路易十四与沙皇彼得大帝。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他派白晋带着赠送给路易十四的大量中国书籍回到法国,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他同俄国彼得大帝也表示了同样的善良愿望。
http://test2.vandns.com/dispbbs.asp?boardid=28&id=727&star=1&page=1
(二)康熙帝的德治观——
http://210.45.208.115/wwwuser/fxy/lawreview/lr5/kxdddzhg.htm
(三)里氏911:防止国民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引发起义

D. 康熙对西洋科学非常有兴趣,但并不提倡,为什么

康熙皇帝学习科技是为了炫耀。出于对于汉人的威慑和警惕,满清王朝限制火器引入和发展,漠视西方科学技术,失去大好时机 有人夸赞康熙皇帝学习西方科技,但是别忘了康熙学习西学的局限性,这种学习局限在宫中,引进西学也有限。他的动机和目的又是什么呢?康熙自己说:“眹幼时,钦天监汉官和西洋人不睦,……眹思,己不思,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而愤而学焉”。他是为了强化皇权。学习西方科技不是国策,也没有形成社会风气,所以皇帝态度一变,风气就转。其次是为了炫耀自己。南怀仁说“他通过这件事,……便在其周围的贵人面前,能夸示自己的学问而得意!”。他还以天文知识拷问作弄汉臣为乐。据李光地记录:康熙说“你们汉人全然不晓得算法,惟江南有个姓梅的他知道些。他俱梦梦。”这实质反映了一个落后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独特心理。恩格斯指出:“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地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是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他要求满洲贵族不忘祖宗遗训,勤习骑射,以武艺威慑汉人,又研习西学,用新的科技知识对付汉人的文化优越感。 他对于采矿、冶金、机械是很少涉猎的。在战争结束后,出于防备汉人心理,限制武器的发展。 康熙下旨说:“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此事不准行。”明知西方船坚炮利他就是不准备改进。在科学制度上康熙是最大的法官。要根据康熙的观点来行事。比如有人给康熙看《阿尔热巴法》代数新法,康熙不喜欢于是不准颁行。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说:“康熙对于数学仅略窥门径,音乐则更茫然无知”。 白晋评价在《康熙皇帝》中说:“把热爱科学的强烈感情与专心致志的研究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一个中华帝国的皇帝来说,与其受到赞扬,不如说应该受到责备。”“复兴灿烂的文化……除垂范于民,除宣传这种精神别无良策。”康熙和彼得大帝是没法比的,他没有建立科研机构,没有派人出国考察,不鼓励臣民科学探索。 所以到了雍正、干隆他们对西方科技根本没有兴趣,追求的只是西洋玩物。有技艺的传教士成为满足他享乐欲望的御用工具,做钟处成了玩具作坊。在他的影响下王公大臣无不追求西洋奇物。这股西洋风不过是享乐奢侈风。成了儒家批判的“奇技淫巧”,对中国社会发展只有消极影响,而无积极作用。 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其部族的统治压抑民智 就以最为关心科技的康熙来说:他明明知道西方在大力发展科技,日后必然发达对中国构成威胁,但他仍然主张闭关锁国,愚民政策。 他不支持传教士向中国的学者介绍西方科学知识,不鼓励中国学人参与中西文化交流。洋人教师张诚在日记里写道“他告诫我们不要在我们所去的衙门里翻译任何关于我们的科学的东西,而只在我们自己家里去做。”。英国使节斯当东说:“据说中国有几位君主从外国传教士方面学习外国丰富的数学知识。但中国政府的政策不使这门学问普及到群众中去。他们怕算学知识普及后,本国人能算出日蚀、月蚀,能制出历本来,皇帝在老百姓中的威信就要降低了”。 当时宣传科学的朱方旦因为罪名是将九五之尊和下贱臣民混淆贵贱,传播科学而被杀。 到了干隆,他对自然科学毫无兴趣。关心的是西洋玩艺,这时西学东渐就衰落了。日心说的传播详细介绍是蒋友仁开始,《增补坤舆全图》有日心说天文学部分,但是被干隆锁进深宫。《四库全书》虽有西洋部分,但是一般来说清朝纂修《四库全书》的馆臣对于“西学”目录着作大都采取贬低和排除的态度。 《四库全书》馆臣还对利玛窦进行了批判,说天主教违背儒家学说,危及封建统治“欲人舍父母而以天主为至亲,后其君长而以传天主之教者持国命,悖乱纲常,莫斯为甚,岂可行于中国哉!”必须严令禁止。天主教书籍必须“概从屏斥,以示放绝”。编辑出版者必须受到批判“以着左袒异端之罪焉”。 满清统治者的防汉、制汉心理是西学东渐衰落的主要原因。也是资本主义不能发展的根本原因。 从利玛窦的《交友论》不同境遇看明清两朝的知识界风气,理教盛行的原因还是防汉心理在作怪。 利玛窦进入中国后的第一篇印刷品不是宗教和科技而是《交友论》,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事情不大,但是足可引起人们的思考。 利玛窦的《交友论》说:“人与人之间皆兄弟也,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乃第二我也,故当视友如己也。友之于我,虽有二身,其心一而已。交友独知利己,是商贾之人,不可谓友也。” 利玛窦主张的朋友之道是相互依靠,贫富通财,共享共有的关系,引用西塞禄言:“友之所以贵于亲者,亲可以失爱,而友则否。无爱,即不成其为友,而亲仍不失为亲?” 这正是西方交友之道平等,西方价值观博爱精神的体现。 众所周知,儒家传统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存在着亲疏远近、轻重厚薄的差别,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关系显然重要得多。《交友论》显然是反传统的。《交友论》在明末引起极大反响,冯西京说:“人有友生”,“友之所系大矣哉, 君臣不得不义,父子不得不亲,夫妇不得不亲,夫妇不得不别,长幼不得不序,是无可无交”,冯试图把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看作是朋友间的平等关系为基础的新型关系。《刻交友论序》。 在《交友论》中利玛窦试图贯穿儒家的“五常”,友之职,至于义而止,智者欲离浮友,信于仇者尚不可施,况于友者?德志相似,其友固始。 冯西京说“爰有味乎其论,而益信东海西海,此心此理,同也”。《交友论》是欧洲基督教人文主义与中国儒家思想初步融合的产物。正符合明末结社,交友的社会思潮和风尚。 该书出版后,一再翻印流行。利玛窦说:“它到处受到知识阶层的赞许,流传于各省,并往往被权威作家在其他着作中引用。在一个短短的惊人的时期,这部书被当成做标准读物为人们所接受”(《利玛窦中国札记》) 而满清理教盛行,此类交友论是不合时宜的。《四库全书》馆臣批判《交友论》说:“ 视其人之友如林,则知其德之盛;视其人之友落落如晨星,则知其德之薄。是导天下以滥交矣。一相友而即同财,是使富者爱无差等,而贫者且以利合,又岂中庸之道乎?”他们反对交友之道的普遍意义以及爱无差等的思想,这也正符合满清政府对天下人分而制之,让中国成为一盘散沙的国策。康熙说:“汉人心不齐,如满洲蒙古,数十万人皆一心。每以汉人为难治,其不能一心之故。眹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 作为一个落后的少数民族,满清统治者心中始终横着对汉人的猜疑和防范。随着西方东渐的潮水不断上涨,他们心中的畏忌也不断加深。把中国和世界隔绝开来。防止汉人和海外勾结危及统治。以禁教令和禁海令为标志。满清的海外政策发生逆转。步步后退,日益封闭。

E. 为什么康熙自己对西方科学知识很感兴趣,但不提倡国人学习

满清统治者的防汉、制汉心理是资本主义不能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道闪电 从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不同命运看满清统治者防汉、制汉策略的恶劣。 什么是产生“文艺复兴”的社会存在?戴逸先生简单地认为是财富的累加,经济的繁荣。这点是不对的,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见关键的因素在于生产力和新的科学技术而非财富的累加。 美国学者卡特说:“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了美洲。造纸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新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印刷术:欧洲以前是用羊皮纸,书是抄的,书籍非常稀少而昂贵。印刷术的出现特别是古希腊文献的大量印刷,使得文化传播交流变得方便,这是文艺复兴的最基本物质条件。见《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而满清呢?康雍乾三代的“文字狱”使得中国的文艺复兴成为不可能。 火药:恩格斯说:“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火器的采用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政治关系起了变革作用。要获得火药就要有工业和金钱,而这两者都为市民所占有。因此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反杜林论》) 火器的使用使得战争成为平民的职业,火药使得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胜利。而火药在中国仅仅成了驱魔的利器和过年的玩具,可见满清对火器的禁用,是经过深谋远虑的。 指南针:指南针带来航海术的进步,地理大发现,殖民地和种植园的世界分布以及世界大市场、商品大流通,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帮助欧洲资产阶级走向世界。而在满清,指南针仅仅沦为风水先生的罗盘,可见满清海禁的危害。 对比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境遇,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革命难以产生的原因了吧! 正是满清统治者为了防汉、制汉而扼杀了科技的应用、发展,阻碍先进文化和科技的引进。造成资本主义难以诞生和发展,戴逸先生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 四大发明在西方起到的巨大作用正说明:满清时期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时还谈什么“盛世”,岂不是荒谬。 文字狱、闭关锁国满清王朝的这两大恶政彻底终止了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进程。而这两大恶政推出的根本原因在于满清王朝防汉、制汉的心理。 大家都知道海外贸易对于中国走向商品社会,融入世界先进文化和主流是多么重要。但是满清在台湾收复后仍然推行海禁是为了什么目的呢? 南洋禁海令其真实目的是为了禁止中国商民前往西洋占据的吕宋,严防汉人聚集,与西洋人结合颠覆满清统治。“设禁之意,特恐吾民作奸勾夷,以窥中土”(道光《重篹福建通志》)康熙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眹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他已经意识到西方强大的对手就要来临,为了防汉却消极封闭。 马克思指出:推动这个王朝实行这种政策(闭关锁国)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十七世纪的大约前半个世纪里即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马恩全集第九卷115页) 满清文字狱是出于防汉心理对一个民族进行疯狂的文化清洗,常常是抄家灭族,祖先、子孙、活人、死人连同众多无辜者一起遭殃。是威慑恐怖。震慑效果空前绝后。 满清文字狱的密度吓人,据统计,在清王朝268年的统治时间里,发生了160余起文字狱,几乎一年半一次,主要集中在顺治、康熙、雍正、干隆四朝,至干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干隆在位63年,制造的文字狱有130余起,一年两次还多;其定罪范围大大超过了顺治、康熙和雍正,而且将打击对象从主要是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民间百姓,几乎成了一场全民的劫难;许多名人志士因此而蒙难,其中吕留良、屈大钧、王锡侯、金堡、戴名士等都是文字狱的受害者,有的不仅被斩首,而且子孙株连坐罪,甚至家族同遭毁灭;有的甚至追究已故作者,挖墓戮尸,惩办后人。文字狱株连甚广,令人心惊胆战,此间全国上下一片风声鹤唳。 干隆朝还有独特的疯汉获罪现象,占文字狱的25%,疯汉常常是被陵迟,疯汉临死前痛苦的号叫在宣告:文艺复兴从此在中国成为不可能。 满清统治下的文字狱,如同黑暗的欧洲中世纪一样,思想领域实行强控制,不光政治文化的书籍要禁,就连科学技术也不放过,《几何原本》、《天工开物》大批明代的科技成果或毁或弃,只要和官方的程朱理学不统一的,都要禁止。明末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此完全中断。 康熙皇帝学习科技是为了炫耀。出于对于汉人的威慑和警惕,满清王朝限制火器引入和发展,漠视西方科学技术,失去大好时机 有人夸赞康熙皇帝学习西方科技,但是别忘了康熙学习西学的局限性,这种学习局限在宫中,引进西学也有限。他的动机和目的又是什么呢?康熙自己说:“眹幼时,钦天监汉官和西洋人不睦,……眹思,己不思,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而愤而学焉”。他是为了强化皇权。学习西方科技不是国策,也没有形成社会风气,所以皇帝态度一变,风气就转。其次是为了炫耀自己。南怀仁说“他通过这件事,……便在其周围的贵人面前,能夸示自己的学问而得意!”。他还以天文知识拷问作弄汉臣为乐。据李光地记录:康熙说“你们汉人全然不晓得算法,惟江南有个姓梅的他知道些。他俱梦梦。”这实质反映了一个落后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独特心理。恩格斯指出:“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地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是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他要求满洲贵族不忘祖宗遗训,勤习骑射,以武艺威慑汉人,又研习西学,用新的科技知识对付汉人的文化优越感。 他对于采矿、冶金、机械是很少涉猎的。在战争结束后,出于防备汉人心理,限制武器的发展。 康熙下旨说:“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此事不准行。”明知西方船坚炮利他就是不准备改进。在科学制度上康熙是最大的法官。要根据康熙的观点来行事。比如有人给康熙看《阿尔热巴法》代数新法,康熙不喜欢于是不准颁行。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说:“康熙对于数学仅略窥门径,音乐则更茫然无知”。 白晋评价在《康熙皇帝》中说:“把热爱科学的强烈感情与专心致志的研究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一个中华帝国的皇帝来说,与其受到赞扬,不如说应该受到责备。”“复兴灿烂的文化……除垂范于民,除宣传这种精神别无良策。”康熙和彼得大帝是没法比的,他没有建立科研机构,没有派人出国考察,不鼓励臣民科学探索。 所以到了雍正、干隆他们对西方科技根本没有兴趣,追求的只是西洋玩物。有技艺的传教士成为满足他享乐欲望的御用工具,做钟处成了玩具作坊。在他的影响下王公大臣无不追求西洋奇物。这股西洋风不过是享乐奢侈风。成了儒家批判的“奇技淫巧”,对中国社会发展只有消极影响,而无积极作用。 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其部族的统治压抑民智 就以最为关心科技的康熙来说:他明明知道西方在大力发展科技,日后必然发达对中国构成威胁,但他仍然主张闭关锁国,愚民政策。 他不支持传教士向中国的学者介绍西方科学知识,不鼓励中国学人参与中西文化交流。洋人教师张诚在日记里写道“他告诫我们不要在我们所去的衙门里翻译任何关于我们的科学的东西,而只在我们自己家里去做。”。英国使节斯当东说:“据说中国有几位君主从外国传教士方面学习外国丰富的数学知识。但中国政府的政策不使这门学问普及到群众中去。他们怕算学知识普及后,本国人能算出日蚀、月蚀,能制出历本来,皇帝在老百姓中的威信就要降低了”。 当时宣传科学的朱方旦因为罪名是将九五之尊和下贱臣民混淆贵贱,传播科学而被杀。 到了干隆,他对自然科学毫无兴趣。关心的是西洋玩艺,这时西学东渐就衰落了。日心说的传播详细介绍是蒋友仁开始,《增补坤舆全图》有日心说天文学部分,但是被干隆锁进深宫。《四库全书》虽有西洋部分,但是一般来说清朝纂修《四库全书》的馆臣对于“西学”目录着作大都采取贬低和排除的态度。 《四库全书》馆臣还对利玛窦进行了批判,说天主教违背儒家学说,危及封建统治“欲人舍父母而以天主为至亲,后其君长而以传天主之教者持国命,悖乱纲常,莫斯为甚,岂可行于中国哉!”必须严令禁止。天主教书籍必须“概从屏斥,以示放绝”。编辑出版者必须受到批判“以着左袒异端之罪焉”。 满清统治者的防汉、制汉心理是西学东渐衰落的主要原因。也是资本主义不能发展的根本原因。 从利玛窦的《交友论》不同境遇看明清两朝的知识界风气,理教盛行的原因还是防汉心理在作怪。 利玛窦进入中国后的第一篇印刷品不是宗教和科技而是《交友论》,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事情不大,但是足可引起人们的思考。 利玛窦 的《交友论》说:“人与人之间皆兄弟也,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乃第二我也,故当视友如己也。友之于我,虽有二身,其心一而已。交友独知利己,是商贾之人,不可谓友也。” 利玛窦主张的朋友之道是相互依靠,贫富通财,共享共有的关系,引用西塞禄言:“友之所以贵于亲者,亲可以失爱,而友则否。无爱,即不成其为友,而亲仍不失为亲?” 这正是西方交友之道平等,西方价值观博爱精神的体现。 众所周知,儒家传统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存在着亲疏远近、轻重厚薄的差别,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关系显然重要得多。《交友论》显然是反传统的。《交友论》在明末引起极大反响,冯西京说:“人有友生”,“友之所系大矣哉, 君臣不得不义,父子不得不亲,夫妇不得不亲,夫妇不得不别,长幼不得不序,是无可无交”,冯试图把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看作是朋友间的平等关系为基础的新型关系。《刻交友论序》。 在《交友论》中利玛窦试图贯穿儒家的“五常”,友之职,至于义而止,智者欲离浮友,信于仇者尚不可施,况于友者?德志相似,其友固始。 冯西京说“爰有味乎其论,而益信东海西海,此心此理,同也”。《交友论》是欧洲基督教人文主义与中国儒家思想初步融合的产物。正符合明末结社,交友的社会思潮和风尚。 该书出版后,一再翻印流行。利玛窦说:“它到处受到知识阶层的赞许,流传于各省,并往往被权威作家在其他着作中引用。在一个短短的惊人的时期,这部书被当成做标准读物为人们所接受”(《利玛窦中国札记》) 而满清理教盛行,此类交友论是不合时宜的。《四库全书》馆臣批判《交友论》说:“ 视其人之友如林,则知其德之盛;视其人之友落落如晨星,则知其德之薄。是导天下以滥交矣。一相友而即同财,是使富者爱无差等,而贫者且以利合,又岂中庸之道乎?”他们反对交友之道的普遍意义以及爱无差等的思想,这也正符合满清政府对天下人分而制之,让中国成为一盘散沙的国策。康熙说:“汉人心不齐,如满洲蒙古,数十万人皆一心。每以汉人为难治,其不能一心之故。眹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 可见满清为什么会理教盛行,这和满清特有的民族压迫有不解之缘。 作为一个落后的少数民族,满清统治者心中始终横着对汉人的猜疑和防范。随着西方东渐的潮水不断上涨,他们心中的畏忌也不断加深。把中国和世界隔绝开来。防止汉人和海外勾结危及统治。以禁教令和禁海令为标志。满清的海外政策发生逆转。步步后退,日益封闭。更不用派出去看看世界了。 本论文大部分资料摘录自 《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 我支持这个观点,从客观上游牧民族就比农业区的人落后,在加上为了防止汉人的反抗当然采取了比较严厉的镇压手段,对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恶劣的阻埃,在六君子变法的时候其实就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上满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毁了他们自己

F. 儒家称康熙皇帝编成的六部典籍为什么

康熙皇帝编成的六部典籍为:《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

1、《康熙字典》

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

2、《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该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3、《历象考成》

《历象考成》是清代的一部论述历法推算的着作。康熙年间,由钦天监内外人员加以修订,编成《历象考成》一书。

4、《数理精蕴》

《数理精蕴》是一部融中西数学于一体,内容丰富的“初等数学网络全书”,包括上编五卷,下编四十卷,数学用表四种八卷。上编名为立纲明体,主要内为《几何原本》,《算法原本》。

5、《康熙永年历法》

1678南怀仁编成《康熙永年历法》三十二卷。这部天文表分为八个部分——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以及交食,每一部分名四卷。各部分的开始给出一些基本数据,然后给出某一天体两千年的星历表。根据这些星历表,就可以很容易地编出民历。

6、《康熙皇舆全览图》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该地图经过十年的实地测绘,于1718年初步完成。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

G. 康熙皇帝曾经翻译过数学方程式的中文概念吗

现在网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大概意思是说我们学习数学遇到的“元”、“次”、“根”等术语,全部都来自康熙的翻译,像是一元二次方程、根号数式、二次方根。而这里的康熙也不是别人,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清朝皇帝,所谓“康乾盛世”,第一个就是他。虽然他在位时,并没有让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他打下了清朝最大的疆域。

至于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到现在也没有什么证据。人们在提到的时候,也只是说参考某某网站,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文献和历史典故。不过在历史上,康熙确实是一个好学的人,我国的天文学、历法、火炮发展,几乎都离不开康熙。

3、南怀仁的贡献

尔南怀仁,秉心质朴,四野淹通。来华既协灵台之掌,复储武库之需……可谓莅来惟精,奉职费懈者矣。遽闻溘逝,深切悼伤。追念成劳,易名勤敏。

这是南怀仁去世之后,康熙皇帝所写。这些话被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在了南怀仁的碑阴上,而碑阳则用汉文和拉丁文刻写。一个碑文同时用三种文字,在中国都很少见。最后康熙还亲赐谥号“勤敏”,几乎算是当时地位最高的传教士。

能有这样的地位,主要还是源于他对当时科技方面的贡献。在地理、火炮、天文方面,都有许多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