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面镜成像的问题其答案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1、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平面镜成像实验: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因为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6、应用:潜望镜。
2.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梳理
【主体知识归纳】
1.当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基础知识讲解】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从实验中我们发现:凸透镜成的像有两种主要变化,即(1)像的大小变化;(2)像的虚实变化.并且这两种变化都是由物距的变化引起的.(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处是像的性质发生突变的两个特殊点.焦点是物体成虚像还是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物体成缩小像还是放大像的分界点.记住这两个特殊点,对记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很有帮助.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的位置
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光屏能否承接
无限远
物距减小像增大
成一点
像物异侧v=f
/
u>2f
u=2f
2f>u>f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等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像物异侧2f>v>f
像物异侧v=
2f
像物异侧v>
2f
能
u=f
不成像
无限远
/
u<f
物距增大 像增大
正立、放大、虚像
像物同侧v>u
否
2.阅读课文“幻灯机”的内容,找出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在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与屏幕到镜头的距离中,你知道哪一个是物距,哪一个是像距吗?
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例题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 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蜡烛距透镜40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2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透镜18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6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解析:在光屏上成放大实像,因此f<u<2f,即f<15 cm<2f,由上式解得7.5 cm<f<15 cm,所以15 cm<2f<30 cm.将题中所给物距和凸透镜的焦距及二倍焦距相比较,应用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可判断B是错误的,凸透镜成像的题目是初中光学中数量最多、难度最大的一类题目,在初中光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各性质像的条件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前提,而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的变化,取决于物距与焦距关系的变化.因此,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或焦距的变化范围).然后比较物距与焦距的大小,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这类题目给出正确解答.
3. 帮我收集下中考的平面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知识点
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我就从这开始,凸透镜可以看做两个球相交,那么第一个定义:主光轴:两个球面内球心的连线,
焦点: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入时汇聚在一点在一点上,该点在主光轴上。就是焦点。
光心:透镜的中心,位于主光轴上
焦距:光心到焦点的距离
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相距:像到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成像是复杂的,我这有一个口诀快速记忆:1.一倍焦距分虚实:就是说物体位于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以外成实像。位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2.二倍焦距分大小:物体位于二倍焦距意外成缩小的像,在而被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在二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像
3.物近像远像变大:单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了
4.物远像近像变小:是上面的逆向说法
有一个物距,像距,焦距的公式给你:物距的倒数+像距的倒数=焦距的倒数
4. 初中物理平面镜问题
B
我不清楚LZ不认同的原因是什么。
推测是,LZ想象自己站在小丑的位置上了吧……
但是,一般这种题,所考知识点是“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成等大,正立,虚像。
在平面镜两边,从物到像的对应点的连线应被平面镜垂直平分。
LZ自己作图,从你的角度,做出什么样的图,就是什么样的答案。
以前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不要把题目想象得太复杂就好了……
5.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哪四条分别用什么实验验证图解
试验1、验证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树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并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前方,可以看到他的像,用另一只蜡烛放在他的后面看是否与他重合。
结论: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试验2、实验验证: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用笔记下两支蜡烛在纸上的位置,多放几次,然后移开蜡烛和玻璃,再测量蜡烛和像的距离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下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到镜面的距离
总结结论: 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试验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象
在前几次的基础上,把光屏放置在蜡烛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我们在玻璃上看到蜡烛的像不是由光线组成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原来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感觉光好象从竟中射出,其实这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6.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他的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正立,是不会改变的。这跟人看远处驶近的汽车感觉相似。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但人看起来汽车“远小近大”、等大,人们以为像“变大”了,这辆车的大小始终不变、对称。其实,上下(或左右)相反。而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会变大,其实像根本没变;简记为,驶近的汽车“变大”了,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用科学知识改变人的错误经验,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生活经验与科学之间好象有矛盾
7. 平面镜-物理
眼睛到头顶距离10m?是不是10cm?
1)首先,作出人关于平面镜的像.
设人的头,脚,眼分别用A,B,C表示,人的头,脚,眼的像分别用A',B',C'表示
连接A'C交平面镜于M点,连接AM,则AM表示从头发出的光线,MC表示AM的反射光线
连接B'C交平面镜于M'点,连接BM',则CM'表示从脚发出的光线,BM'表示CM'的反射光线
2)根据几何知识,显然,MM'=1/2*AC=0.85m
MM'就是镜子的最小长度
3)设镜子的最低点M'到地面的距离为L
同理,L=1/2*BC=1/2*(AB-AC)=0.8m
就是说,镜子下端离开地面的距离为0.8m
8. 初二物理 平面镜成像知识
应该选b
你在大脑中可以想象。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有两个条件:
(1)平面镜最顶端的所在高度,高于或等于人的顶端的高度。
(2)人的眼睛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眼睛以下自己的任何一个地方的连线与平面镜都有交点。
所以至少满足看到全身像的就是B
注明:这道题目是一个大概数字,因为人的眼睛不是人的最顶端,如果是真的0.9米的镜子一米八的人,肯定有一部分看不到的。
9. 求初二物理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应用题目 知识点n
5.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的速度是3x108 m/s。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分居法线(ON)两侧,反射角(∠γ)等于入射角(∠i)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2)漫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7.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根据光的反射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8.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9.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如近视镜。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b、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c、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典型光路图: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10.凸透镜成像规律
11.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成虚像时物距越远,像距越远,像越小。一倍焦距分虚实:F 以内成虚像,F以外成实像。二倍焦距分大小:2F 以内成放大的像,2F以外成缩小的像。
12.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