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泰哥小知识
扩展阅读
动漫中二病怎么找 2024-11-07 10:28:34
喜来健知识视频讲座 2024-11-07 10:18:52

泰哥小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8-20 09:45:36

1. 小孩如果易被错误知识引导,我觉得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是个错误,1.动物能站立行走,母羊长角 2.泰哥

哥们你这个 动画片不就是这样嘛

2. 关于颜色心理学的发展史〔请详细一点,谢谢〕

人类从古代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至到19世纪中叶,对心理的探索和研究,都是处于一种无明确的研究目的、目标,无明确的研究思想、方法的混沌状态下自发的或不自觉地进行的,夹杂在对哲学和神学的研究中。心理学的内容融汇或包括在哲学和神学的内容体系中,心理学家是由哲学家、神学家、医学家或其他科学家兼任,心理学的方法也主要是思辩的方法。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可以说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心理学专着。
心理学的真正历史,是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才开始的。
冯特,是公认的第一个把心理学转变成一门正式独立学科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本真正的心理学专着。
心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心理学在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之前的发展

古代东方的心理学思想

禁止解剖肉体造成对人体构造的不理解。在东方各国(而后在古希腊)都认为血液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认为生命力的基础是两种因素:血液的浓度和血液中的空气。古埃及的医学纸莎草文献认为,人类是一种“起源于用鼻子吸入万灵气体的生物”。中国医学文献认为心脏是身体之本,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气是生命机能的基础。气在人体内与其他的组成部分相混合,既有生理的功能,也有心理的功能。它赋予人以语言的能力,成为“思维的动因”。
古印度到后来在“心脏中心”说的同时又出现“脑中心”说。


古希腊罗马的心理学

朴素唯物主义的出现,使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因果起源存在于自然界本身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超感觉世界中的、经不起逻辑分析和试验研究(观察)的、随心所欲的力量的作用之中。
德漠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封建社会的灵魂学说

在欧洲,基督教取得胜利,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后,严重摧残已经衰落的古代文化。它让人们仇视一切以经验和理智为基础的知识,而强调教会教条的千真万确。古迹被毁坏,图书馆被封被烧,书本被用以各种诸如取暖的莫名用途。
阿拉伯文化则向经验、向对自然的实证知识接近。伊本-西拿和伊本-鲁士德



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历史也是从对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学说的争论开始的。思想家们对亚里士多德学说持否定态度,在他们看来亚里士多德学说已被改造成符合教会和烦琐哲学的教条。他们自己对世界不能作出解答时,便把希望寄托在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各种学说上。


十七世纪的心理学说

机械决定论。认为,活的躯体是一种机械系统,不需要任何隐秘的质和灵魂对它加以解释。意识是个人所固有的,通过内心观察获得关于本人心理状态和动作的尽可能确切的知识的能力。激情是在人体内由于人的本性而形成的指使人趋利避害的行为调节器。


十八世纪的心理学说

牛顿物理学和哈勒生理学,决定了这一世纪自然科学的面貌。


十九世纪前半期的心理学说

反射学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出现了以冯特、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学派,以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为代表的机能主义学派,以华生、托尔曼,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以维台默、考夫卡、苛勒为代表的格式塔学派,以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等等。这些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不同,研究的范围和方法不同,却都想以自己的理论体系来统帅整个心理学,于是形成长期的争论和对峙。这在一个新学科的开创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它表明这个学科的不成熟,也表明它正在发展壮大。到了20世纪30年代,有些学派萎缩了,有些学派发展了,新行为主义和新精神分析学派成为两个比较有影响的学派。到了6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反对用机械论和还原论的观点研究人,主张心理学应是人化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价值、尊严和自由。与此同时,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强调心理学主要应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过程。还应该指出,二战以后心理学的研究中心是在美国,其他国家多是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心理学。近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从本国实际出发研究心理学的倾向,这种倾向先是出现在欧洲、接着出现在亚洲。

我开设这个站点,目的就在于推进我国心理学的研究、发展和交流,结合中华民族特有文化和现实工作生活,多出成果,使我国的心理学研究水平能够出现较大飞跃。


参考资料:
北大心理学专业听课笔记之西方心理学史简编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古代前期的心理学观念古希腊人信奉万物有灵论。
秘教相信人死后可以得到快乐的永生。阿尔阜斯秘教的影响最大。
泰勒士(米利都学派):认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为水。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自然现象的基础不是物质的始源,而是数及其关系。数构成了宇宙的"秩序"――社会"秩序"的原型。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只有人三者齐备,三者中只有理性是不死的。毕达哥拉斯由实验发现了乐器的弦长与音高的关系是整数。
爱弗斯学派与埃利亚学派是对立的。前者是古代西方辩证法思想的代表;后者是古代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代表。赫拉克利特(爱弗斯学派)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变化是世界万物的本质:以火代表万物的根源;万物由火生成。并认为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巴门尼德(埃利亚学派)认为只有思维、逻辑才能达到真理。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四根是土、水、火、空气。他认为土、水、火、空气是不能自动的,必须另有物使之运动。他称这种物为爱、憎。爱使四根结合,憎使四根分离。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身体由四根构成。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心理特性依赖身体的构造;演说家是舌头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艺术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
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挥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世界只是原子和虚空。灵魂是物质的,是细小圆滑如火那样的原子构成的。
灵魂原子遍布全身,但特别集中于感官、脑、心脏和肝脏。脑是思想的器官,心脏是意气的器官,肝脏是欲望的器官。
阿尔克美恩是西方第一个从事动物解剖的人。认为脑是感觉和思维的器官。
希波克拉底长于外科手术,善于诊断和治疗,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一切病都是由于自然的原因,与神无关。着作《论圣病》是一本专论羊痫疯的书,认为此病是由自然的原因造成的。他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他将四液说系统化。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生于脑,黄胆汁生于肝,黑胆汁生于胃,血液出于心脏。并认为羊痫疯是由于脑失去了粘液。他在《论水、空气和地域》一书中,论述了地理环境,气候等决定人的体质和民族的心理特性。
普罗泰哥拉第一个"智者",错误的相对主义的结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是普罗泰哥拉的后辈。他的论辩方法是先给对方提出关于某一事物的定义,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陷入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明确定义。这个最后定义,苏格拉底自己称这个方法为"产婆术"。是将人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亚里士多德称苏格拉底的这个方法为"归纳的论证"。
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等并与他的"理想国"的等级相应。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理性位于头部,意气位于胸部,欲望位于腹部横膜与脐之间。柏拉图认为事物的普遍性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的,并且先于这些事物存在。他将这些普遍性称为伊迭耶。只有对伊迭耶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所以真正的知识都是回忆,这就是他的知识即回忆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他着《畀思黑》,有人译为《灵魂论》。他把灵魂分为三等: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则有理性的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不仅有特殊感官如眼、耳、鼻、舌等,还有执行特殊感官的感觉以上,抽象思维以下的中间功能的"共同感官"。亚里士多德区分心理功能为认识和动求两大类功能。
古代后期中世纪西方的心理学观念
皮浪是怀疑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神恬静。
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伊壁鸠鲁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在虚空中运动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卢克莱修长诗《物性论》以宣传伊壁鸠鲁主义。
格林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并有目的论的思想。世界除了开始与神有关外,其后与神没有什么关系。世界的一切受自然规律的支配。格林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格林对医学有很大的功绩,从他开始,脑作为心理的器官的看法才逐渐被巩固下来。
最有影响的教父:奥古斯丁。奥古斯丁信奉二元论的心理学。认为,"心"是存在的,但不是物质的。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活动和心理的活动是统一的,灵魂有三种功能:⑴自觉的记忆;⑵理智;⑶意志。
近代西方心理学
(一) 文艺复兴时期从十四世纪下半叶起,便产生了资产阶级反宗教、反神学的所谓"人文主义"运动,即是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时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决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舆论准备。"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文化运动。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相对抗。
波兰杰出的天文科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恢复了古代希腊人的太阳中心说,是冲破中世纪宗教封锁的开始。发表了《天体运行》论证了行星系是以太阳为中心而不是以地球为中心。这就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也称"地动说")。
塞尔维特发现肺循环。
哈维以动物的实验证明了血液循环。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是西方最先进的国家。达·芬奇的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并是个多方面的天才。斐微斯《论灵魂与生命》《论科学》。他是人文主义者,他曾极力提倡改革教育,反对经院式教育。
17世纪的法国和荷兰
笛卡儿是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数学家与自然科学家;他创立了解析几何,第一个将代数方法应用到几何学中去。笛卡儿的认知论是唯理论,他相信人有固有观念亦称天赋观念。他看重追求知识的方法,不重视实验方法,而偏重数学的演绎推理。他认为只有象数学那样由明白无误的公理推导出来的知识才是可靠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由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主观上的明白清晰才是真理的标准,笛卡儿的真理标准使他得出灵魂存在的结论。"我思,故我在"。笛卡儿认为主观上明白的观念,并非来源于人的实践经验,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观念",也称天赋观念。笛卡儿的唯理论,其实质是唯心的。因为真理不能凭主观感觉作为标准。笛卡儿运用他的唯理论,进一步获得了心物二元论的结论:
认为世界上有上帝,有灵魂(心),有物质,三者都是不依赖他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绝对独立存在的只有上帝,灵魂与物质只是相对的独立,它们须依靠上帝才能存在。认为心与身是两种互相独立的实体。心身交感论:笛卡儿认为,心能影响身,但是他又说身对心有着更大的影响。心身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对心身间的关系的看法是心身交感论。并选择脑中的松果腺作为灵魂的驻所。在心理学史上笛卡儿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反射"术语起用于笛卡儿,但其具体意思却与后来的"反射"概念有着一定的距离。笛卡儿着《论情绪》认为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其他情绪,虽然很多,但都是这六种情绪之中的某些种的组合。

3. 经调查,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泰哥是基佬,暖羊羊是拉拉,美羊羊是腐女,喜羊羊是腐男,慢羊羊和老刀羊年轻

懒羊羊和小灰灰是俞伯牙与钟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

4. 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哪集泰哥在空中监狱

喜羊羊与灰太狼-第422集-入狱计划
望采纳!谢谢!

5. 《喜羊羊》中被观众遗忘的角色有哪几个

《喜羊羊》中被观众遗忘的角色有潇洒哥,泰哥,还有羚羊王子。这几个角色在我们小的时候看《喜羊羊》都觉得是很经典的,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加上《喜羊羊》的被禁播,里面的角色大多数都被我们遗忘了。

最后一个就是藏羚王子,它给人留下的印象没有前面两个深刻。它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羊羊运动会上,它是羊族里面的体操王子,长相十分帅气,身手矫健,但是它高傲自负。它在比赛的时候失利了,被灰太狼给抓了回去,最后被喜羊羊它们救了出来,于是和它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6. “自动启停”是鸡肋吗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先来说泰哥最近遇到的两个投诉:
1. 奥迪Q3车主 周女士投诉:新电瓶更换4个月发生故障,经4S店检测本非电瓶质量问题,师傅说是因为“自动启停”造成的。
2. 沃尔沃车主S60L 曾女士投诉:由于是“本本族”,最近买了新车在小区里练习倒车和侧方,但是油耗竟然有16!泰哥上车诊断……“自动启停”开着。

到底 自动启停 要不要背这个锅?
今天泰哥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自动启停”


↓↓↓点电X进入电瓶活动页↓↓↓

↓↓↓意外福利等着你↓↓↓

杨修 卒
- END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7. 《因为爱情》小臭臭,泰哥唱的在哪可以下载mp3格式的!

虽然我没有,但是顶一个,唱的相当的好哇·

8. 苏格拉底简介

个人经历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 苏格拉底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着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着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自己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要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国家,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并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
然而,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终年70岁。
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理想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智慧使他看到并一直紧紧关注着的众人未曾察觉的美德,忠诚的是于他自己热爱的城邦,于他一生遵从的法律,于他永恒不变的理想追求。
在苏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舍身取义的伟大哲人,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孰是孰非,谁善谁恶,不那么泾渭分明,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着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着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更以其灵魂转世与净化的基本思想,给柏拉图以极其深刻巨大的影响,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方哲学。
人物思想
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着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在《理想国》中他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的想法。有些人认为他其实没有半点自己的信仰和理论,但对此又有许多争论,因为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而可能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
从对话录里得到的证据显示苏格拉底只有两个导师:文法家普罗迪科斯(Prodicus)、以及一名女祭司狄奥提玛(Diotima),狄奥提玛教导了苏格拉底有关爱的知识。一些对话录也显示出苏格拉底曾受到了当时的思想家如巴门尼德和阿那克萨哥拉的影响,历史记载通常也将这两人视为是苏格拉底的导师。古典历史学者John Burnet主张苏格拉底的主要导师是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学者阿基劳斯(Archelaus),有关阿基劳斯的记载其实也是苏格拉底自己的理论。而Eric A. Havelock则认为苏格拉底与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关系证明了他与柏拉图的哲学理念差异。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灵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 ,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灵魂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 ,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真理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 ,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辩证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 。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种谈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是借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 irony)。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教育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 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手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可是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他的全部学生中却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人继他之后成为新一代思想家,这个人叫柏拉图。
伦理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辩论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象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的生命诞生。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
治国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人物轶事毒酒
古希腊最卓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柏拉图的老师。他对西方哲学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不断探索真理,因为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认为知识渊博的浅薄之辈驳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在广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可不幸于公元前399年被保守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
根据当时雅典法律规定,处死犯人的方法是赐以毒酒一杯,但在处死前关押的一个月中,法庭允许犯人的亲友探监。当时便有许多青年人天天去监狱探望苏格拉底,其中有位名叫克利托的青年问苏格拉底有无什么遗言时,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别无它求,只有我平时对你们说过的那些话,请你们要牢记在心。你们务必保持节操,如果你们不按我说的那样去生活,那么不论你们现在对我许下多少诺言,也无法告慰我的亡灵。”说完他便起身去洗浴了。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在苏格拉底即将处死的那天晚上,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打发开,而去同他的学生斐多、西米亚斯、西帕斯、克利托等谈论灵魂永生的问题。不久,狱卒走了进来,说:“每当我传令要犯人服毒酒时,他们都怨恨诅咒我,但我必须执行上级命令。你是这里许多犯人中最高尚的人,所以我想你决不会恨我,而只会去怨恨那些要处死你的人,我现在受命执行命令,愿你少受些痛苦。别了,我的朋友。”说完泪流满面,离开了牢房。苏格拉底望着狱卒的背影说:“别了,朋友,我将按你说的去做。”然后他又掉转头来,和蔼地对那些青年说:“真是个好人,自我入狱以来,他天天来看望我,有时还跟我谈话,态度亲切。现在他又为我流泪,多善良的人呀!克利托,你过来,如果毒酒已准备好,就马上叫人去取来,否则请快点去调配。”克利托回答说:“据说有的犯人听到要处决了,总千方百计拖延时间,为的是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请你别心急,还有时间呢!”这时苏格拉底说:“诚然你说得对,那些人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延迟服毒酒就获得了某些东西;但对我来说,推迟服毒酒时间并不能获得什么,相反,那样吝惜生命而获得一顿美餐的行为在我看来应当受到鄙视,去拿酒来吧。请尊重我的要求。”
一会儿送毒酒的人来了,苏格拉底镇定自若,面不改色,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他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 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在场的人无不为将失去这样一位好友而悲泣。苏格拉底见状大为不悦,他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为了避免这种场面才打发走家里的人,常言道: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请大家坚强点!”苏格拉底接着在室内踱了一会儿,说自己两腿发麻,便躺了下来。送酒的人走过来摸了摸他的身体,觉得已没有热气。突然苏格拉底又喃喃地说:“克利托,你过来,我们曾向克雷皮乌斯借过一只公鸡,请你不要忘记付钱给他。”他的最后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说完,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合上了眼,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同他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的,而他个人的命运同雅典的命运是不可分的。他为了祖国追求善的理想,而他的祖国则用死刑酬答了他的贡献,成全了他的哲学。苏格拉底没有丝毫的激愤、畏惧或是悲哀,而是依旧用他智慧的语调诚挚地奉劝着一切。他明白他是神的使者,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他还有他生命未完成的部分,而死恰恰能给他一个完美的结局。
在古希腊,法律被视做城邦安全的基础,具有女神般的尊严,可以说是城邦真正的保护神。在此神灵的保护下,古希腊的城邦按法律治理,任何人的地位都不得高于法律。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法律是公民们一致制定的协议,应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使人民同心协力,使城邦强大无比,严守法律是人民幸福、城邦强大的根本保证,他的价值远远高于个人的生命。
苏格拉底还认为,法律同城邦一样,都来源于神,是神定的原则。法律最初体现为自然法,自然法也就是自然规律,它纯粹是一种神的意志或神有意的安排。后来城邦颁布的法律称为人定法。虽然人定法不像自然法那样具有普遍性,而具有易变性,但是,由于人定法来源于自然法,人们接受和服从人定法的指导就意味着人们接受和服从自然法的约束,也就是服从神的意志。一个城邦的理想状态必须是人人从内心守法的状态,这既是苏格拉底一生的理想和信仰,也是他最后慷慨以身殉法的内在动力。
苏格拉底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认为人生价值莫过于此,真算得上自由精神洋溢了。苏格拉底是位英雄,他意识到道德理想的力量,并自觉、自愿去实现它,即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是个悲剧,悲剧在于冲突双方都有存在的理由,又不可调和。于是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身躯托负起这个伟大的冲突,托负起自由人格的责任与使命。对苏格拉底而言,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精神,自觉,自愿,自律从而自由的精神,通过他得到了光大。

9. 跟老虎有关的小名有哪些

跟老虎有关的小名有如下:

1、大王

大王,此名的话,主要出自于现实意象的考虑。老虎被称为“山林之王”,大王一名比较符合老虎霸气稳重的形象,同时,大王也是古代对君主或诸侯的敬称,将其作为虎宝宝的小名,霸气中又不是可爱。

2、阿岩

阿岩,此名的话,主要出自于字形的考虑。岩字,上下结构,上为山,下为石,山以石为基,石累积成山,故而,作为虎宝宝的小名,是希望他可以坚若磐石,稳重如山,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3、啊呜

啊呜,此名的话,主要出自于拟声词的运用。通常我们在模仿老虎的叫声时,会用到“啊呜”,这个拟声词,会让人生动传神地联想到小老虎,还是那种可爱的小老虎。

4、泰哥

泰哥,此名的话,主要出自于英译的运用。泰哥,即“tiger”,英文中老虎的单词,与一些英译名一样,其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泰”字,又有平安,安宁,国泰民安之意,故而作为虎宝宝小名,非常吉祥。

5、瑾儿

瑾儿,此名的话,主要出自于字义的考虑。瑾,美玉也,出自成语“怀瑾握瑜”,寓意甚好,同时瑾又是“王”字旁,自带气场,故而给虎宝宝起名瑾儿,是希望宝宝可以在期许和与生俱来的自信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