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什么春节冷知识
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纪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国民党曾试图废除春节,但是被中国人民强烈抵制后以失败告终。
拜年抱拳有学问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国传统习惯尚左贬右,所以抱拳时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谓“吉拜”;如果右手包左手,则称为“哀拳”,是向别人报丧或求饶时使用的手势。女性抱拳则相反。
‘贰’ 春节知识
春节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中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叁’ 春节冷知识: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什么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纪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肆’ 你都知道哪些有关春节习俗的冷知识
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国民党曾试图废除春节,但是被中国人民强烈抵制后以失败告终。2、“春节”从前不是节日。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3、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4、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5、春节可能过两个。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 1645 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 2800 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 6 次,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嗯。最近一次要等到 2262 年,我们没缘分碰见了。碰到这种情况,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不过也有过两次的。
‘伍’ 关于春节的趣味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时间中形成了很多的节日,很多一直延续到现在,譬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都是法定假日,其中端午、中秋都没有过多的改变,但是清明和春节随着时间有了改变,最多改变的就是春节。
实际上,这个现象出现于早期部落时代,因为生活资源有限,所有部落都要防止其他部落来抢自己的财物、人口、牲畜,尤其重要节日、逢年过节的时候,一旦疏忽大意就是灭顶之灾。
为此,出现了守岁的说法,本来指的是防范敌方来偷袭,但传说过程中被夸张艺术化了,把对方丑化成怪兽。
‘陆’ 关于中国春节的冷知识
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国民党曾试图废除春节,但是被中国人民强烈抵制后以失败告终。
狗
2、“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黄金万两
3、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
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虎门神
4、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
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五子夺魁
5、春节可能过两个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 1645 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 2800 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 6 次,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嗯。最近一次要等到 2262 年,我们没缘分碰见了。
碰到这种情况,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不过也有过两次的。
‘柒’ 关于春节的冷知识
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纪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2、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则是泛指整个春季。
3、生肖不按阳历算按阴历新年开始算
不少网友对属相从何时算起表示疑惑,大多数人认为属相是从阳历元旦新年开始算。
民俗专家表示:属相应该从正月初一开始算。立春是节气,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计算的,与古代的阳历有关;属相是跟着农历走的,与月亮的运行规则有关,所以,除夕子夜之时,属相交接。
中国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确定日期和月份,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一年的长度。古人因此设计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互相搭配,辛丑为干支之一,“丑”对应的生肖为“牛”。
4、“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5、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6、春节不只中国有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
7、压岁钱最早不是“钱”
压岁钱最早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祟”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称为压岁钱;再到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捌’ 贴春联有哪些冷知识
贴春联需要知道的冷知识有:最早的春联刻在桃木上、最早的对联、南宋春联开始纸张、春联红色的原因、春联的禁忌、横批的由来、上联和下联的区分。
一、最早的春联刻在桃木上
最早的春联,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刻在桃木上。当时叫“桃符”,在平整的桃木块上刻画“神荼”、“郁垒”二神,正月初一挂在门前,以震慑群鬼保佑平安。
二、最早的对联
目前已知最早的对联内容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是唐代刘丘子于公元723年写的,出土于敦煌遗书。
三、南宋春联开始纸张
直到北宋时期春联仍称“桃符”,南宋时桃符才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除了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四、春联红色的原因
朱元璋规定只能用红色纸,没别的原因,大过年的就是图个喜庆。
五、春联的禁忌
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六、横批的由来
清代的对联在文学形式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读书人比较喜欢对对子,其内容更加丰富,并增加了“横批”。
八、上联和下联的区分
对联分为新联和旧联,以横批为标准,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读的,那是新联,贴的时候上联在左,下联在右边。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读,是旧联,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咋写,就咋贴,这就错不了。
读的时候,先读上联,再读下联,最后读横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