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职高学校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扩展阅读
儿童术后吃什么排便 2024-11-05 20:58:37

职高学校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8-17 09:40:14

A. 求关于“食品安全进校园”的主题班会开场白和结束语,速度啊,今天就要哇........周一就开班会了

根据“三无食品”来设计

日前,记者在某中学周边和汽车站转了转,“三无”小食品到处泛滥兜售。一些食品小摊被放学后的学生围得水泄不通。记者挤进去一看,这些被学生争先恐后购买的食品包装花花绿绿,一种名为 “辣条”、“酸辣片”的小食品颇受学生们青睐,拿起来仔细看看,没有生产日期及“质量安全”标志等,售价多为一至两元。

在学校周边的一些小卖部出售各色油腻、麻辣食品,十几平米的小店里竟然挤了二三十个学生。一袋“湖南特产”酸豆角,厂名是“湖南平江来福食品厂”,却不见生产地址、生产日期,更不要说QS标志,五毛一袋。

售卖麻辣烫、水果冰、煎饼果子等食品的摊位也在学校周边随处可见。这些流动摊位多数没有营业执照,竟然也出现了排队购买的“盛况”。

在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的小商店里,“三无”食品更多,甚至一些过期食品竟然堂而皇之地摆在货架上销售。有的面包底部长出了绿毛,从生产日期上看,已经过期数日。

对此,老板解释说:“小商店不比大超市,送货慢,货物走量也慢,食品变质的事常有。这些食品都是便宜卖,学生不在乎,再说刚过期的食品吃起来也吃不出霉味。如果有人不想要,我们也给换。”

针对三无食品遍布校园门口的现象,不少家长深恶痛绝,呼吁学校、监管部门坚决取缔。但是,杜绝三无食品却是独臂难撑。

据了解,食品监管工作虽然涉及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多部门,但由于执法人员有限、分散,多是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实行联合专项整治,无法长期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监察、定期走访,这就给不法商人留下可乘之机。

“学校周边乱摆摊现象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难题。”据监管人员介绍,学校周边的摊点大多是流动的,他们看见城管人员一来,立刻收摊走人,经常和城管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有人才有市。”有关人士指出,针对学生如何识别三无食品、真假标识的教育在学校是空白,甚至中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分辨三无食品。 张 华 王 敏

校内小卖部:家长质疑

“孩子最近老肚子疼,经常在他衣服兜里发现些零食袋,一问才知道,原来她最近经常在学校里的小卖部买零食吃。”近日,家住胶南的王先生给本报党报热线打来电话反映,“那些垃圾食品弄得孩子现在连饭都不想吃,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发育。”王先生的孩子在王台中心小学上

学。他认为,学校里根本没有必要设

立小卖部。

小学教师王丽告诉记者,她上课

时,有小朋友举手说肚子疼,一询问

才知道是吃了小卖部的脆脆棒,“那种5毛钱一袋的零食,都是垃圾食品。”

记者为此采访了胶南教体局,相关人士答复说,去年年底,市教育局就要求各中小学校 (寄宿制学校除外)不得开设小卖部,已开设的必须于2011年5月1日前全部撤销。这位负责人称,“王台镇4处非寄宿制学校(含中心小学)正在按要求清理撤销校内的小卖部,并将于4月30日前彻底完成撤销工作。”

即使在允许设立小卖部的寄宿制学校里,也有人质疑小卖部的存在合理性。

一位寄宿制小学的老师说,该校到食堂就餐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很多人都跑去校内小卖部买零食吃,“饭前吃饱了,正餐就不吃了,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小卖部的垃圾食品哪能保证每天的营养需求?”

据她介绍,因为校内小卖部的存在,很多学生学习也分心了。“班里有不少孩子经常琢磨买吃的买玩的。新生入校第一个月的钱总是不够花,买零食上瘾,连生活费都买了零食,又不敢向家长要,开始算计着向同学借,老是盘算这些事情,哪有心思搞学习呢?” 陆 波

探因

“三无”缘何受追捧

最近,市北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区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整治,调查显示

原因之一:“三无”食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击中小学生心理

被查获的劣质食品外包装漂亮,价格便宜,包装内有各种时下流行的卡通人物、动物卡片,集一套可兑奖等。

“这对孩子很有吸引力。”一位家长说,“孩子闹着要吃我们也没办法。”

“这些食品往往产自一些卫生条件差的小作坊,普遍过量使用香精、糖精、味精以及色素。因此,看上去色彩鲜艳,口味或香甜或刺激,适合孩子的口味。”市北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说。

原因之二: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

中小学生正值长身体的时期,消化能力较强,从生理上讲,除了一日三餐,在上午、下午、晚上应增加辅助餐,但学校很少设立课间餐时间,当然,有的学校对学生带零食明令禁止,家长也不会为孩子准备零食。在这一“管束”下,学生放学后就像饿狼一样,盼着立刻填饱肚子,而学校通常离超市或大商场较远,因此,校外商店、流动食品摊就特别具有诱惑力。

原因之三:学生健康意识薄弱,缺乏对食品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投诉意识

“你觉得吃这个卫生吗?”记者问正在吃一种“三无”食品“脆脆乐鸡腿”的孩子。孩子看了看包装袋,天真地说:“挺干净的呀!”问他会不会鉴别食品是否合格,他摇了摇头。 张 华

众议“三无”引起社会担忧

●专家说法

市北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这些花花绿绿的小食品背后,暗藏着危害孩子健康成长的隐患。从目前发现的“问题食品”来看,不仅有超标的细菌、色素,而且还有许多不顾消费者健康而肆意添加的“吊白块”等有害物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儿科医生: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弱,如果摄入过量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长期食用含有过量色素的食品,容易引起儿童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等症状。 张 华

●微博观点

Wxll:我听过一段顺口溜,“校园商店真不错,关起大门卖假货,打假部门难察觉,害得学生病休课。”Ayou:学校应该取消校内商店,再把食堂办好,让学生每天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喜欢到点点心酸:小卖部卖的很多食品都是垃圾食品。有一点:小孩都有从众心理,别的孩子都吃的他们也一定要去买,于是千方百计向家长要零花钱,相互比着买东西是很坏的习惯。

纤动我心:如果没有小卖部的话,学生购买急用品会很不方便,但是学校应该严把质量关,做好小卖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陆 波

措施

●全市将开展校内小卖部检查●市北区派食品安检员进校园

本报讯 “6月份市教育局将在全市进行一次节约型学校建设专项检查,其中一项就是检查校内小卖部,我们将对校内小卖部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处,如果发现非寄宿制学校违规开设了校内商店,将勒令其停办,并调查处理该学校的相关责任人。”市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李保旗告诉记者。

他还介绍说:为了加强学生用品安全管理,市教育局于2010年年底下发通知强调,非寄宿制学校不准设立校内商店。他告诉记者,通知还规定六类商品不得进校园,包括超保质期的食品和饮料;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无保质期的“三无商品”;卫生部门明令禁止学生使用的商品;无“QS”标识的直接入口食品;非中标企业生产的学生公寓用品和作业本产品等学生用品;其它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商品。

据记者了解,中小学校内小卖部曾有一段时间普遍存在,从2000年起,青岛市教育部门就明文规定,除寄宿制学校可设小卖部外,其余中小学校小卖部必须撤销,但这些年来仍

有一些学校没有执行市教育局

的规定。

(陆 波)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市北区了解到,在为期三个月的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行动中,作为重要的“配套”措施之一,市北区卫生局将选派专门食品安全监督人员进驻校园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我们一直在探索从消费心理、工作监管等不同落脚点入手,希望建立起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有关负责人介绍,除建立食品安全监督员进校园制度外,他们将开展

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督

促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和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不购买“三无”食品、变质食品、流动摊贩食品及其他不合格食品。

此外,市北区将建立起举报投诉机制,及时处理学生和家长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

B. 食品安全十大基本常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食品安全常识基本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食品安全基本常识
一、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C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1)“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三、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哪些种类?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下列类别: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4)未经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6)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7)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9)超过保质期限的;

(10)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11)含有未经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12)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四、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五、食品储存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建立出入库制度,做到先进先出;各类食品分类存放,标志明显,防止交叉污染;做到离墙离地,做到“四防”:防霉或防腐、防鼠、防虫、防蝇。

六、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残留农药?

(1)水洗浸泡法(用清水洗干净后浸泡):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否则等于将果蔬浸泡在稀释的农药里。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以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2)清洗后碱水浸泡法: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有效地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m1水中加入碱面5g-10g)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3)去皮法: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蔬菜瓜果,较易沾染农药,所以削去外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

(4)储存法:农药随着时间能缓慢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空气中的氧与蔬菜中的酶对残留农药有一定的分解作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减少农药残留量。一般应存放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5)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此法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染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

(6)阳光晒:经日光照射晒干后的蔬菜,农药残留较少。

七、怎样识别用激素促进成熟的蔬菜?

有的菜农为了使蔬菜生长加快、生长的多就用激素喷洒,吃了这种菜对健康不利,怎样识别呢?

西红柿表皮光滑,当菜农对它喷洒催大、催肥、催熟激素后,激素药液一部分流至下端,致使该部位特别长肉,形成“尖屁股”。这种西红柿当然不能吃。此外,个头很大,红绿斑驳,摸起来发硬,切开后没汁或汁很少,这也是催熟剂催熟的,不宜购买。生长怪异的如冬瓜、黄瓜、茄子之类,冬瓜、茄子上小下大,黄瓜则全身长坨,都是喷洒激素的结果。有的水果细皮嫩肉,有的芹菜体大身长,均不要吃为好。

八、如何采购食用油,应索取哪些证件?

采购食用油时,一定要采购标有“QS”标志的桶装食用油,若采购散装食用油,极易购买到潲水油及问题食用油,质量得不到保障。应索取的证件有:销售商的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食用油的“质量检测报告”复印件。若不按要求对食用油进行采购和索证,一经油出了问题,找不到销售商,责任由自己全负。

九、怎样健康饮用桶装水?

桶装水一旦打开,应尽量在短期内使用完,通常在一周内用完为宜,否则应加热煮开再饮用。桶装水送上门后,即便是质量较好的桶装饮用水,放置时间太长也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温度高,细菌繁殖速度也加快,更不能久存。桶装矿泉水,最好放在避光、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在阳光下曝晒。同时还要警惕饮水机的二次污染,注意定期清洗饮水机。要求厂家每隔一段时间上门负责清洗饮水机。

购买桶装水要注意先看包装桶是否晶莹透明,质感硬。质量较好的桶(瓶)应由PC材质制成,桶体透明度高,表面光滑清亮,而使用或添加回收废旧垃圾塑料为原料制成的桶,俗称:“黑桶”,颜色发黑、发暗、透明性差。有部分厂家为降低成本,仍在使用这种明令禁止使用的包装桶装水,消费者应仔细选择鉴别。水桶盖应鲜亮光洁,硬度较高。

另外,消费者可尝试倒置水桶,应不漏水。当把水桶从饮水机上拔出时,水桶的内应恰好将水桶再次堵上。合格的饮用水应该无色、透明、清澈、无异味和异臭,没有肉眼可见物。颜色发黄、浑浊、有絮状沉淀或杂质,有异味的水产品一定不能饮用。

十、哪些原因可导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

(1)冷藏方法不正确,如将煮熟的食品长时间存放于室温下冷却,把大块食物贮存于冰柜中,或冷藏温度不够。

(2)从烹调到食用的间隔时间太长,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3)烹调或加热方法不正确,加热不彻底,食物中心温度低于70℃。

(4)由病原携带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辅料。

(6)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7)在室温条件下解冻食物。

(8)厨房设备、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确。

(9)使用了来源不安全的食物。

(10)加工制备后的食物受污染。

十一、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10.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十二、八种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如下:

1 .好热闹喜聚餐: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饮食卫生,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最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

2 .用白纸包食物: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则更不可取,因为印刷报纸时,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3 .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4 .抹布清洗不及时:实验显示,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细菌数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情况会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应当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而给健康带来危害。

5 .用卫生纸擦拭餐具:化验证明,许多卫生纸(尤其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消毒状况并不好,这些卫生纸因消毒不彻底而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消毒较好,卫生纸也会在摆放的过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卫生纸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将食物擦拭干净,反而会在擦拭的过程中,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

6 .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人们往往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因此在用自来水冲洗过餐具或水果之后,常常再用毛巾擦干。这样做看似卫生细心,实则反之。须知,干毛巾上常常会存活着许多病菌。目前,我国城市自来水大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所以说用洗洁剂和自来水彻底冲洗过的食品基本上是洁净的,可以放心食用,无须再用干毛巾擦拭。

7 .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家庭主妇比较节俭,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证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温的,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 .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时,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然而,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就不宜吃,还是扔掉为好。

中小学生食品安全常识
同学们应该如何选购安全的食品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产品。

2、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 仔细查看商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

4、 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5、 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如何分清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

1、保质期(最佳食用期)是指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依然可以食用。

2、保存期(推荐最后食用日期)是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超过保存期的食品不宜食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在收拾生禽、生肉、生鱼之后,要再次洗手,方可接触其他食品。

幼儿食品安全十大基本常识
常识一:白开水是儿童的最佳饮品

1

白开水不光能满足儿童对水的生理需要,还能为他们提供一部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管是碳酸饮料还是营养保健型饮料,都不宜代替自来水作为人的主要饮用水。有喝饮料习惯的孩子,常常会食欲不振、多动、脾气乖张,身高体重不足。

常识二:过量吃冷饮有损健康

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好发季节。过食冷饮会引起儿童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缓等症状,影响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甚至可能导致儿童消化功能紊乱、营养缺乏和经常性腹痛。另外,冷饮市场有一些产品的卫生状况很差,不少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过食冷饮会增加儿童患消化系统疾病的机会。

常识三:易拉罐饮料对儿童有危害

倍受孩子们喜欢的易拉罐是以铝(AL)合金为材料制成的。为避免铝合金与饮料接触,其内层涂以有机涂料以作隔离。有些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保护涂料未全涂满罐壁,或者在封盖、灌装和运输途中出现涂层破损,都会导致饮料与铝合金直接接触,而使铝离子溶于饮料中。有调查显示,易拉罐装饮料比瓶装饮料铝的含量高出3~6倍。若常饮易拉罐饮料,必然造成铝摄入过多。铝过多可能导致儿童智力下降、行为异常,不利于儿童骨骼及牙齿发育。

常识四:长期饮用矿泉水会染疾病

矿泉水与自来水主要区别在于其中某种矿物质或微量元素的含量高,对特定人群有保健作用。饮用矿泉水应有针对性,缺什么补什么最好。如果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期过多地沉积在人体,可能会引发某种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肾结石。

常识五:彩色汽水会影响体格发育

五颜六色汽水的主要成分是人工合成甜味剂、人工合成香精、人工合成色素、碳酸水,经加充二氧化碳气体制成的。除含一定的热量外,几乎没有什么营养。这里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包括糖精、甜蜜素、安赛蜜和甜味素等。这些物质不被人体吸收利用,不是人体的营养素,对人体无益,多用还对健康有害。那些色泽特别鲜艳的汽水里面含有大量的人工合成色素和香精会给孩子带来潜在伤害,过量色素和香精进入儿童体内后,容易沉着在他们未发育成熟的消化道黏膜上,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干扰体内多种酶的功能,对新陈代谢和体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一些彩色冰棍、彩色冰砖、彩色袋冰等也和彩色汽水一样对儿童的发育有害而无利,建议也不要食用。

常识六:膨化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

油炸薯条、雪饼、薯片、虾条、虾片、鸡围、鸡条、玉米棒,这些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膨化食品。检测显示,膨化食品虽然口味鲜美,但从成分结构看,属于高油脂、高热量、低粗纤维的食品。从饮食结构分析有其一定的缺陷,只能偶尔食之。长期大量食用膨化食品会造成油脂、热量吸入高,粗纤维吸入不足。若运动不足,会造成人体脂肪积累,出现肥胖。儿童经常食用膨化食品,会影响正常饮食,导致多种营养素得不到保障和供给,易出现营养不良。

常识七:营养补品千万不能随意吃

家长们认为,给孩子吃补品会促进生长发育,更希望通过它提高孩子的智力,因此会选购各种营养滋补剂,如含有人参、鹿茸、阿胶、冬虫夏草,花粉等营养品。孰不知这些补品对成人可能有益而无大碍,但对儿童却经常会引发很多不利的后果,如食欲下降和性早熟。

常识八:常吃果冻会阻碍营养吸收

市场上销售的果冻,绝大多数并不是用水果制成的,而是采用海藻酸钠、琼脂、明胶、卡拉胶等增稠剂,加入少量人工合成的香精、人工着色剂、甜味剂、酸味剂等配制而成。其中的海藻酸钠、琼脂等虽属膳食纤维类,但吸收过多会影响脂肪、蛋白质的吸收,尤其是会使铁、锌等无机盐结合成可溶性或不可溶性混合物,从而影响机体对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常识九:可乐 咖啡儿童不宜多喝

大量研究发现,常饮咖啡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对儿童身体健康不利。咖啡因实际上是一种兴奋剂,它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会刺激心脏肌肉收缩,加速心跳及呼吸。儿童如果饮用了过多的咖啡因则会出现头疼、头晕、烦躁、心律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肌肉震颤,写字时手发抖。咖啡因有刺激性,能刺激胃部蠕动和胃酸分泌,引起肠痉挛,常饮咖啡的儿童容易发生不明原因的腹痛,长期过量摄入咖啡因则会导致慢性胃炎。咖啡因能使胃肠壁上的毛细血管扩张,儿童的骨骼发育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同时,咖啡因还会破坏儿童体内的维生素B1,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

常识十:洋快餐营养单一不可多吃

即便洋快餐中不含“苏丹红”,但是在营养配比上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高热量、高脂肪、荤素搭配不合理……如果只是偶尔吃一两次还可以,倘若经常光顾,对儿童身体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C. 食品卫生知识内容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 应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一般来说,大学生应掌握以下的食品安全知识:

(1)食品的类型。

要明确食品所属于的类型,以便更具体地了解此类食品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

(2)食品安全的具体标识。

大学生要认清质量安全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和保健食品标志。

(3)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措施。

大学生要了解预防食品安全的措施,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4)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之后的维权知识。

(5)在外就餐时要选择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作经营证的餐厅。

(6)在外就餐时一定要注意查看此餐厅是否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作经营证,如不具备,就换另一家餐厅就餐,如果你还不放心的话,还可以让餐厅老板开一张发票,证明你在此餐厅就餐,发生争议时以此为维权依据。
(7)在零售店、超市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此类食品的相关信息。

(8)即使在零售店、超市购买食品,也有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标示清楚、产品是否合格。

简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

第一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D. 如何科学高效地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想要高效地保障校园食品安全,首先要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食堂有具体的管理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食品原料采购记录和索证索票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食物中毒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二、食堂环境定期清洁和保持良好;具有消除老鼠、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的防护措施;具有足够的通风和排烟装置。
三、具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措施,从业人员具有健康合格证明,健康证明在有效期内;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员患有碍食品安全疾病时,应及时将其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四、食堂采购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建立检查验收台账,库存食品在保质期内,原料贮存应符合管理要求。
五、食堂必须配备有效消毒设施,从业人员掌握基本消毒知识;餐饮具消毒符合相关要求。
六、按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加工制作食品,食品原料清洗彻底,粗加工达到要求,生熟分开,不能存在交叉污染;四季豆、豆浆等要烧熟煮透,不得违规制售冷荤凉菜;严格按规定留样,做好留样记录。

E. 食品安全小常识有哪些

一、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1)“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三、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哪些种类?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下列类别: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4)未经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6)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7)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9)超过保质期限的;
(10)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11)含有未经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12)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四、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五、食品储存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建立出入库制度,做到先进先出;各类食品分类存放,标志明显,防止交叉污染;做到离墙离地,做到“四防”:防霉或防腐、防鼠、防虫、防蝇。
六、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残留农药?
(1)水洗浸泡法(用清水洗干净后浸泡):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否则等于将果蔬浸泡在稀释的农药里。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以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2)清洗后碱水浸泡法: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有效地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m1水中加入碱面5g-10g)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3)去皮法: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蔬菜瓜果,较易沾染农药,所以削去外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
(4)储存法:农药随着时间能缓慢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空气中的氧与蔬菜中的酶对残留农药有一定的分解作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减少农药残留量。一般应存放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5)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此法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染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
(6)阳光晒:经日光照射晒干后的蔬菜,农药残留较少。
七、怎样识别用激素促进成熟的蔬菜?
有的菜农为了使蔬菜生长加快、生长的多就用激素喷洒,吃了这种菜对健康不利,怎样识别呢?
西红柿表皮光滑,当菜农对它喷洒催大、催肥、催熟激素后,激素药液一部分流至下端,致使该部位特别长肉,形成“尖屁股”。这种西红柿当然不能吃。此外,个头很大,红绿斑驳,摸起来发硬,切开后没汁或汁很少,这也是催熟剂催熟的,不宜购买。生长怪异的如冬瓜、黄瓜、茄子之类,冬瓜、茄子上小下大,黄瓜则全身长坨,都是喷洒激素的结果。有的水果细皮嫩肉,有的芹菜体大身长,均不要吃为好。
8.如何采购食用油,应索取哪些证件?
采购食用油时,一定要采购标有“QS”标志的桶装食用油,若采购散装食用油,极易购买到潲水油及问题食用油,质量得不到保障。应索取的证件有:销售商的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食用油的“质量检测报告”复印件。若不按要求对食用油进行采购和索证,一经油出了问题,找不到销售商,责任由自己全负。
八、怎样健康饮用桶装水?
桶装水一旦打开,应尽量在短期内使用完,通常在一周内用完为宜,否则应加热煮开再饮用。桶装水送上门后,即便是质量较好的桶装饮用水,放置时间太长也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温度高,细菌繁殖速度也加快,更不能久存。桶装矿泉水,最好放在避光、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在阳光下曝晒。同时还要警惕饮水机的二次污染,注意定期清洗饮水机。要求厂家每隔一段时间上门负责清洗饮水机。
购买桶装水要注意先看包装桶是否晶莹透明,质感硬。质量较好的桶(瓶)应由PC材质制成,桶体透明度高,表面光滑清亮,而使用或添加回收废旧垃圾塑料为原料制成的桶,俗称:“黑桶”,颜色发黑、发暗、透明性差。有部分厂家为降低成本,仍在使用这种明令禁止使用的包装桶装水,消费者应仔细选择鉴别。水桶盖应鲜亮光洁,硬度较高。
另外,消费者可尝试倒置水桶,应不漏水。当把水桶从饮水机上拔出时,水桶的内应恰好将水桶再次堵上。合格的饮用水应该无色、透明、清澈、无异味和异臭,没有肉眼可见物。颜色发黄、浑浊、有絮状沉淀或杂质,有异味的水产品一定不能饮用。
九、哪些原因可导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
(1)冷藏方法不正确,如将煮熟的食品长时间存放于室温下冷却,把大块食物贮存于冰柜中,或冷藏温度不够。
(2)从烹调到食用的间隔时间太长,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3)烹调或加热方法不正确,加热不彻底,食物中心温度低于70℃。
(4)由病原携带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辅料。
(6)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7)在室温条件下解冻食物。
(8)厨房设备、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确。
(9)使用了来源不安全的食物。
(10)加工制备后的食物受污染。
十、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10、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十一、八种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如下:
1 、好热闹喜聚餐: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饮食卫生,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最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
2 、用白纸包食物: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则更不可取,因为印刷报纸时,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3 、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4 、抹布清洗不及时:实验显示,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细菌数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情况会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应当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而给健康带来危害。
5 、用卫生纸擦拭餐具:化验证明,许多卫生纸(尤其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消毒状况并不好,这些卫生纸因消毒不彻底而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消毒较好,卫生纸也会在摆放的过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卫生纸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将食物擦拭干净,反而会在擦拭的过程中,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
6 、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人们往往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因此在用自来水冲洗过餐具或水果之后,常常再用毛巾擦干。这样做看似卫生细心,实则反之。须知,干毛巾上常常会存活着许多病菌。目前,我国城市自来水大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所以说用洗洁剂和自来水彻底冲洗过的食品基本上是洁净的,可以放心食用,无须再用干毛巾擦拭。
7 、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家庭主妇比较节俭,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证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温的,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 、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时,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然而,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就不宜吃,还是扔掉为好

F. 中小学开学之后,应该如何加强学校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严格的监管措施。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和城管应建立健全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严格监管学校周边的食品摊贩,依法惩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不良和违法行为,使生产和销售劣质食品的企业和个人不冒违法风险,确保学生放心购买、放心食用、家长放心。

对无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者,要严肃查处严重违法行为,并要求其立即纠正违法行为,限期申请预许可,理顺校园周边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将校园食品经营者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取消校园大门50米范围内的流动摊点,保持摊点远离自制力差的学生,减少学生的购买机会,以保护学生的健康。

G.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会上领导的讲话稿吗

副区长在全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及学校卫生知识培训会上的讲话

范文已传附件,请参考,望采纳

H.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是什么意思主要内容是什么做些什么

  • 百分网>知识>实用知识>安全知识>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正文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 百分网【安全知识】编辑:良羡发布时间:2017-08-09 08:30:41

  • 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 一、食品安全常识

  •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 二、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 (1)“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 三、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 四、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

  •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 6、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 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 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 10、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 五、八种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如下:

  • 1 、好热闹喜聚餐: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饮食卫生,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最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

  • 2 、用白纸包食物: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则更不可取,因为印刷报纸时,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 3 、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 4 、抹布清洗不及时:实验显示,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细菌数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情况会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应当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而给健康带来危害。

  • 5 、用卫生纸擦拭餐具:化验证明,许多卫生纸(尤其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消毒状况并不好,这些卫生纸因消毒不彻底而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消毒较好,卫生纸也会在摆放的过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卫生纸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将食物擦拭干净,反而会在擦拭的过程中,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

  • 6 、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人们往往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因此在用自来水冲洗过餐具或水果之后,常常再用毛巾擦干。这样做看似卫生细心,实则反之。须知,干毛巾上常常会存活着许多病菌。目前,我国城市自来水大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所以说用洗洁剂和自来水彻底冲洗过的食品基本上是洁净的,可以放心食用,无须再用干毛巾擦拭。

  • 7 、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家庭主妇比较节俭,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证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温的,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 8 、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时,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然而,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就不宜吃,还是扔掉为好。

  •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 一、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目的:

  • 1、加强本园员工的食品安全培训,强化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职业素养,提升食品安排管理技能。

  • 2、通过对食品安排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本园员工要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特别要明确幼儿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 3、 积极开展对本园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本园食品经营安全。

  • 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 三、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方式: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以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员工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培训,并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 四、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时间:

  • 本园规定员工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季度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制定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 五、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要求:

  • 本园员工要端正态度、明确目的,认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仅要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还要掌握与本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标准的具体规定。对新录用员工为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 对本园食品安排知识培训及学习情况建立培训档案。对组织和参与情况、学习情况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并进行归档。档案保存期限不低于两年。

  • 预防幼儿食品安全事故培训

  • 为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公众餐饮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 一、食品经营者应依法制定并落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关注社会食品安全预警提示,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

  • 二、制作凉菜、烧卤熟肉、生食海产品、西式糕点、裱花蛋糕等直接入口的较高风险食品,必须有相应许可类别、备注项目,并应严格按照专间要求进行操作。禁止超许可范围经营和超出供餐能力承接大规模聚餐活动。

  • 三、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食品原料应保证来源合法安全,禁止加工经营《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食品。

  • 四、加工经营过程避免生熟交叉、混放。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加工、存放;员工要经常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应消毒手部,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化脓性皮肤病者,应立即暂停其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 五、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应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对其表皮进行清洗消毒,或剥去果皮后食用。蔬菜烹调程序:一洗二浸三烫四炒。使用禽蛋前应先清洗、消毒外壳。

  • 六、熟制食物应烧熟煮透,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以及海产品,外购熟食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均须彻底加热,中心温度应高于70℃。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60℃以上)或冷藏(10℃以下),如在常温下保存,应于出品后2小时内食用。

  • 七、禁止使用河豚鱼、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及原料,餐饮服务单位禁止使用亚硝酸盐。

  • 八、豆浆、四季豆等生食有毒食物,应按要求煮熟焖透,谨慎提供贝类、海螺类以及深海鱼的内脏,有效预防豆浆、四季豆、瘦肉精等中毒。

  • 九、外部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食品加工及售卖间,加强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

  • 十、如有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应迅速组织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救治,同时于2小时内上报主管部门,停止生产销售可疑食品,保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用具和现场,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 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

  • 一、什么是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有机食品?

  • 绿色食品并非特指那些“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水产、肉类。绿色食品分AA级和A级:

  •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 有机食品是一种国际通称,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 无公害食品是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和技术标准和要求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食品应当是普通食品都应当达到的一种基本要求。

  • 二、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有什么区别?

  • 保质期(最佳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品质);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 保存期(推荐的最终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品质)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 千万不要购买超过保存期的预包装食品: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未必不能吃,但过了保存期的食品就一定不能吃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特别注意食品标签上的保质期或保存期。

I. 食品安全讲座知识观后感600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