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哪些
一。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等。各类型教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功能 1.新授课教案主要内容是提出新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传授新知识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其主要任务是完成新知识的传授。 2.复习课教案主要内容是提出复习的范围和要求。主要任务是帮助、引导学生巩固掌握已有的知识,并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3.实验课教案主要内容是提出培养技能技巧的具体内容、要求。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实验原理的讲解,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学科实验操作方法。 4.检查课教案主要内容是提出检查(即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主要任务是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利于下阶段制定针对性极强且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 5.详细教案主要内容是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包括学具)、教学过程(包括反馈检测题等)、板书内容、补充教材、教材前后知识点的衔接、当今科技动态等,侧重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其主要任务是:(1)教师完成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把握;(2)通过多年的备课、搜集和整理大量的信息,不断地补充同一问题的新知识、新进展,同时完成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完善。 6.表格式教案这类教案多适用于有经验的老教师。主要内容有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具(包括学具)、教学程序(所有教具的操作顺序、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学法指导的具体操作过程)、板书设计,侧重教法、学法的具体操作。主要任务是:(1)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应掌握的知识,并学会学习的方法(即学法);(2)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不断更新、完善。 7.课堂实录教案多采用优质课评选、公开课等。它是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产物,是教师课堂具体实施教学过程的安排表或实录。主要内容有: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具(及学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侧重于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其中导言、知识的过渡、重点的教法、难点的学法指导、教具的选择和使用等将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教改意识和教改的具体做法。主要任务是:(1)为各级领导、各类教师听课、评课提供参考资料;(2)为教师互相学习、交流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学习的材料。
2. 什么是系统教学
教学系统(Instructional System)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3. 教学方法有哪些基本类型
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
3、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6、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7、参观教学法
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识。
4. 教学系统的含义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5. 教学系统设计是什么
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例如,学校是一个教育系统,当它处于社会环境之中时,又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向学校教育提出所需人才的要求,提供教育资源(如教职员、教材、设备、设施等),输送学生等,而学校系统则通过各类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系统是通过人才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社会进步是否提出新要求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调整,以保持在社会系统中的动态稳定。
学是可以很随意的发生,不一定是有预谋的。
教则是有目的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导致学。
设计是为实现某一目的所进行的决策活动。设计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师发现了某学生的期望和现在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然后他会给该学生提供一个很好胆激册刻夭灸差熏倡抹的sultion(解决方案),帮助该学生能够达到目标。
6. 教学系统设计的作品目录
第1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1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1.1.1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1.1.2 教学系统设计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1.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1.4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1.2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
1.2.1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2.2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
1.2.3 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1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1.3.2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1.3.3 系统方法与教学设计
1.3.4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1.4.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1.4.1 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1.4.2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1.5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1.5.1 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及功能
1.5.2 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5.3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1.6 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
1.6.1 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的学与教理论基础
1.6.2 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2章 教学目标分析
2.1 教学目标概述
2.1.1 教学目标的含义
2.1.2 教学目标的功能
2.1.3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1 教学目标分析概述
2.2.2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
2.2.3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2.2.4 教学目标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3 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2.3.1 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编写案例
2.3.2 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编写案例
2.3.3 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编写案例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3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3.1 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3.1.1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3.1.2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3.1.3 学习者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3.2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3.2.1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3.2.2 学习动机分析
3.2.3 学习风格分析
3.3 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3.4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
3.4.1 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3.4.2 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
3.4.3 学习风格特征及其与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
3.5 学习者特征分析实例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4章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4.1 相关概念
4.1.1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4.1.2 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4.2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2.1 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4.2.2 五环节教学模式”
4.2.3 九段教学策略
4.2.4 掌握学习模式,
4.2.5 情境一陶冶教学策略
4.2.6 示范一模仿教学策略一
4.3 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4.3.1 发现学习模式“
4.3.2支架式教学策略
4.3.3 抛锚式教学策略
4.3.4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4.3.5 启发式教学策略
4.3.6 自我反馈教学策略
4.3.7 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
4.4 典型的协作学习策略
4.4.1 协作学习的概念
4.4.2 常用的协作学习策略
4.4.3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4.5 研究性学习设计
4.5.1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特点
4.5.2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
4.5.3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案例
4.6 教学活动设计
4.6.1 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4.6.2 教学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4.7 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和设计的案例分析
4.7.1 语文学科的设计实例——恐龙的灭绝
4.7.2 数学学科的设计实例——购物
4.7.3 英语学科的设计实例——Travel
4.7.4 其他学科设计实例——野生动植物资源与自然保护区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5章 学习环境设计
5.1 学习环境概述
5.1.1 关于学习环境的不同观点
5.1.2 本书对学习环境的理解
5.2 物理学习环境设计
5.2.1 物理学习环境设计对学习的影响
5.2.2 物理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研究
5.3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5.3.1 教学媒体概述
5.3.2 课堂教学中常用教学媒体的特性
5.3.3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和方法
5.3.4 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
5.4 学习资源和工具的选择、设计与开发
5.4.1 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5.4.2认知工具的选择与提供
5.5.3 际学习环境设计
5.5.1 人际环境设计概述
5.5.2 课堂氛围营造策略设计
5.5.3 交往动机激发策略设计
5.5.4 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设计
5.6 学习环境设计实例分析
5.6.1 课堂多种媒体组合的学习环境设计实例——圆的认识
5.6.2 基于Internet的学习环境设计实例——《物种起源》导言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6章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6.1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概述
6.1.1 教学评价概述
6.1.2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内容
6.2 教学效果的评价
6.2.1 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6.2.2 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设计
6.2.3 教学评价的新发展
6.3 教学系统设计方案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评价
6.3.1 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价
6.3.2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评价
6.4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6.4.1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形成性评价
6.4.2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总结性评价
6.5 教学系统设计评价案例
6.5.1 “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6.5.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案的评价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7章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7.1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案例分析
7.1.1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概述
7.1.2 多媒体教学课件脚本设计案例分析
7.2 网络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7.2.1 网络课程概述
7.2.2 《有机化学》网络课程设计案例概述
7.3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7.3.1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小学语文“ai、ei、ui”的设计
7.3.2 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网上购书”的设计
7.3.3 英语教学设计案例——小学英语“What’syourfavoritefruit?”的设计
7.4.培训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7.4.1 师资培训方案设计案例——某市教育局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培训方案
7.4.2 企业培训方案设计案例——某企业e—Learning设计方案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8章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8.1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新发展
8.1.1 BlendedLearning与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
8.1.2 活动设计理论
8.1.3 混沌理论与教学设计
8.1.4 关系论教学设计
8.1.5 宏观教学设计论
8.2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研究新趋势
8.2.1 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
8.2.2 从教学系统设计到绩效技术
8.2.3 学科教学系统设计
8.2.4 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术语名词中英文对应
参考文献
7.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整理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科目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而且对于大家来说,教学原则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学原则一共分为八条,个别原则比较相似,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非常容易混淆。例如“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与“直观性教学原则”,好多同学经常搞不清楚。所以我们想要保证在考试的过程中不出现错误,就必须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做题的时候需要去揣测出题人命题的思路。考试的时候这部分知识点的出题方式是主客观题都有,所以我们是全题型备考。客观题的出题角度有的时候给我们相应的例子或者俗语,问我们体现的是哪条原则。主观题的角度就是给大家相应的材料,问我们材料中教师的做法遵循了或者违背了哪条原则。无论哪种出题角度,我们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面我将对“教学原则”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注:这条原则主要依据的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品德相统一的规律制定的,出例子型的单选题的时候出题人踩得角度一般是出一些名人的事迹例如:岳飞、居里夫人。例如:教师讲解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事迹,启发学生向居里夫人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体现的就是这条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注:这条原则强调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技巧。例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赵括纸上谈兵等。
3.直观性教学原则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
注:标本属于实物直观,地理老师讲地球拿地球仪就属于模象直观,但是如果地理老师讲地球仪拿地球仪就属于实物直观。夸美纽斯在《世界图解》中将直观性教学原则奉为金科玉律。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体现的也是直观性原则。它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区别就是看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个概念,生活中有这个概念,但是具体概念脱离实物,老师拿实物、模象、语言进行讲解属于直观性教学原则。但是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个概念,老师借助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就属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注:考试时经常出现的俗语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等。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注:考试时经常出现的俗语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盈科而后进”等等。
6.巩固性教学原则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注:巩固性教学原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的规律制定的。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说:“复习是学习之母”体现的就是这条原则。
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注:量力性教学原则量的是学生的力,依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制定的。明清时期的教育学家王守仁的“随人分限所及”体现的就是这条原则。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注:常考的出题点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朱熹评价孔子“夫子施教各因其才,大有大成小有小成”等等。
虽然这个知识点内容比较多比较难,但是在考试的过程中,出题人设置的题目考的都是最基本的。这部分在近几年出题的过程中,经常考查例子型单选题。所以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注意基础的定义。
8. 教育技术学内容知识体系有哪些
尹俊华先生提出,“教育技术学的内容框架可以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①基本概念、定义、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②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⑧媒体传播教学的理论与技术;④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⑤教育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技术;⑥教育技术的管理(包括计算机管理教学在内);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⑧教学传播新技术、新方法。”并进一步引用了英国开放大学霍克里奇(D.Hawkridge)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的基础内容及相关知识结构图来加以说明
9. 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1965,1985)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又进一步根据其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由此观点出发,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加涅特别指出,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
2.瑞奇鲁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及其细化理论 瑞奇鲁斯(1983)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他还就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就是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简称ET)。他认为这种理论综合了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序列、奥苏贝尔的逐渐分化课程序列、加涅的分层序列和斯坎杜拉的最短路径序列,是一种通用的课程序列化的理论。 瑞奇鲁斯等人的细化理论(ET)和梅瑞尔(1983)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简称CDT)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梅瑞尔的CDT理论主要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较详尽的规定。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梅瑞尔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基本呈现形式由讲解通则、讲解事例(例子)、探索通则(回忆)、探索事例(实践)构成。辅助呈现形式(SPF)由附加的促进学习的信息构成,如使注意集中的措施、记忆术和反馈;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则是一些序列,包括例子-非例子的配对序列、各种例子的分类序列和例子难度的范围。对于每一个行为-内容类别,CDT都规定了PPF、SPF、IDR之间的组合,这些组合就构成了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4.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对90年代以前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总结,真正把教学系统设计的重点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转移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上来,着眼于具体教学问题,对设计教学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首先总结并综合运用了加涅(1965,1985)、布鲁姆(1956)和安德森(1985)有关学习结果的理论。认为学习结果包括: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关系型规则、程序型规则)、问题解决、认知策略、态度和心因动作技能。同时,他们借鉴了瑞奇鲁斯(1983)有关教学策略的分类框架,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然后,对加涅的一般教学策略模型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史密斯和雷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事件理论,认为一般教学过程包括以下15个教学事件,并由此对各种不同的学习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这就形成一个与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相类似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5、何克抗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初步建构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第一,注重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第二,构建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使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加深刻和贴切地反映社会转型与技术进步所提出的实际需求。由于教学系统设计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每一发展和变化必然对教学系统设计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同时由于建构主义主张的以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思想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及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建构主义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一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该模式在深入分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提出了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的“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思想,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第四,注重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戴尔的经验之塔
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塔的底层的经验
该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经验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7.结构主义心理学派 ——皮亚杰
主要观点:
a)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平衡(balance)是他提出的三个基本概念:
同化:个体感受刺激时,将它们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
b)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客体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
为反应.
c)学习从属于发展(只有当儿童达到一定的认知发展阶段时,他们才能通过心理运演来推断)
d)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
10.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设计是一个概念么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S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