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绿色防控技术要点有哪些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其内涵就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1)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2)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牧鸡牧鸭、稻鸭共育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3)理化诱控技术
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4)科学用药技术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加强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普及规范使用农药的知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㈡ 什么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就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㈢ 什么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有哪几项优势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
优点:
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着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着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㈣ 园林虫害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1)以虫治虫 就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首先要提高当地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有利条件。有时还要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
(2)以菌治虫 就是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引起昆虫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以用简单、低廉的方式人工扩大培养,制成生物制剂喷洒于田间使昆虫死亡。如Bt乳剂(苏云金杆菌乳剂),可以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
(3)利用杀虫素治虫 杀虫素是一些放线菌在代谢中产生的活性物质。日本从金色链霉菌中获得一种杀螨素,对红蜘蛛毒性很强。国内投产的杀蚜素,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显着。
(4)利用寄生线虫、原生动物治虫 国内已经利用线虫防治小地老虎、棉铃虫等,取得初步成效。
(5)利用捕食性蜘蛛和螨类治虫 菜田内有许多种类蜘蛛能捕食害虫(只吃活虫、不吃死虫)。蜘蛛繁殖力强,不易死亡,在自然界存活率高,又不受黑光灯等诱杀,一般菜田有成千上万头蜘蛛,因而不需要人工饲养繁殖,只需要保护利用即可。
㈤ 生物防治的内容包括哪些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内容包括①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真菌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细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放线菌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原生动物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线虫泰山1号防治天牛。②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的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③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包括草蛉、瓢虫、步行虫、钝绥螨、蜘蛛、蛙、蟾蜍、食蚊鱼、叉尾鱼以及许多食虫益鸟等。鸟类有山雀、灰喜鹊、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种类。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除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在中国,利用大红瓢虫防治柑橘吹绵蚧,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和玉米螟,利用金小蜂防治越冬红铃虫,利用赤小蜂防治蔗螟等都获得成功。
㈥ 杂草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杂草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动植物等生物,通过相生相克关系,将杂草控制在其经济危害水平以下的一种杂草治理措施。杂草生物防治的主要作用在于:阻止杂草结实,减少土壤中的杂草种子库的容量;减少杂草的萌发苗数量,将其群体控制在其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抑制杂草生长,将其群体生长量控制在其经济危害阈值水平以下。
杂草生物防治的种类主要包括以虫治草、以菌治草、以草食动物等治草及以植物治草。
以虫治草。香附子是菜田中常见的杂草,经研究发现,取食香附子的尖翅小卷蛾,其初孵幼虫可沿香附子叶背行至叶心,吐丝并蛀入嫩心,使心叶失绿萎蔫而死,继而蛀入鳞茎,咬断输导组织,致使香附子整株死亡。以虫治草的昆虫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寄主专一性强,只伤害靶标杂草;生态适应性强;繁殖力高;对杂草防治效果高。
以菌治草。有的菌类对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寄生性的锈病和白粉病,能抑制难以根除的苣荬菜、红矢车菊、田旋花等顽固性杂草,锈病能使大蓟的茎、叶变形直至其停止生长,可致使80%的大蓟死亡。
利用禽、鱼除草。利用禽、鱼既可除去杂草,又可将杂草转化成禽、鱼的有机饲料,如在水生蔬菜田放鸭(鹅)除草的习惯。待水生蔬菜(如茭白等)成株后,将鸭赶入水田中可吃掉部分杂草。此外,在水体中开展养鱼除草,也能收到良好效果。如草鱼对杂草的食量很大,对茭白田15科20余种杂草都有抑制作用。在高秆旱地蔬菜田中,将鸭赶进田中取食杂草,也能收到良好的除草效果。
利用植物治草。在农田杂草防治中,利用植物的异株克生特性能有效地灭杀部分野草。例如,某些黄瓜品种可抑制白芥和黍草的生长;用稻草覆盖越冬蔬菜可减少看麦娘的危害等。
㈦ 现代农业绿色防控有哪些措施
1、绿色防控的定义: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
2、绿色防控的内涵:一是减量与保产并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二是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生产与生态统筹。在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节本与增效兼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绿色防控的技术原则:栽培健康作物,利用生物多样性,应用有益生物,科学合理用药。
4、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技术/生态防控技术(3)理化诱控技术(4)生物防治技术(5)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㈧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一种乃至多种生物因素,以削弱或减少病原物的接种体数量与活动,或者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减轻病害并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的目的。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1)抗生菌的利用。即利用产抗生素的微生物来防治土传真菌病害。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可以参与营养物质的争夺、侵染点的占领、诱导植物产生免疫力,乃至直接对病原物袭击等微生物均作为生防资源来进行发掘。(2)重寄生物的利用。植物病原微生物大多是寄生物,在它们生活的某些阶段也经常被另一些微生物寄生,从而失去侵染致病能力甚至被置于死地。重寄生物有多种类型,主要有重寄生真菌,如腐霉等根腐病原可被一些丛梗孢目真菌所寄生,以致菌丝、孢子囊和卵孢子等器官被破坏;寄生真菌的病毒,如从患病的蘑菇上可提纯到病毒。(3)抑制性土壤的利用。抑制性土壤又称抑病土、抑菌土等,其主要特点是,病原物引入后不能存活或繁殖;病原物可以存活并侵染,但感病寄主受害很轻微;病原物在这种土中可以引起严重病害,但经过几年或几十年发病高峰之后,病害减轻至微不足道的程度。(4)根际微生物和菌根的作用。植物根的渗出物主要有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生长素、核酸和霉类等,聚集在根的四周富集成丰富的营养带,刺激了细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这种效应叫根际效应。由根渗出物的影响,其中包括营养物质的矿质化,共生及非共生固氮,形成菌根,并影响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微生物的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