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英语文化小知识

英语文化小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4-02 17:29:59

A. 英语学习了解背景文化

显然,语言与文化学习并重才能真正提高水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与社会,就很难真正掌握其语言,因为语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英语的过程其实也是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过程。接触社会文化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了解世界,提高悟性。

不重视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有时会带来很多问题。在温家宝总理刚上任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其他几位副总理,其中有一位年纪比他长,温总理称其为“老大哥”。当时翻译者想展现出原话的风貌,就说成了“Big brother”。要知道,在西方国家“Big brother”的真正含义是“dictator(独裁者)”,那么在西方人眼里,谁是“Big brother”呢?以前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Saddam Hussein)算是一位,还有一位是古巴总统卡斯特罗(Fidel Castro Ruz)。当时外国记者一听,怎么中国也出了一位“Big brother”?

也许有些人会说国家大事离自己生活比较远,不必太过关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如不留心,往往会闹笑话。以下是在口译考试考场上发生的一幕:

考试刚结束,考生问:“Can I pass?”

考官答道:“Sure. Go to the restroom.”

考生问的意思当然是“我能通过(考试)吗?”,考官也明白其意思,但他巧妙得利用了这个双关语(pun),因为pass也有上厕所方便的意思,然后回答道“当然,你可以去洗手间。”不过考生把restroom理解成休息室,等考官监考全部结束后,那位考生还在所谓的restroom等考官来告知其结果,弄得考官苦笑不得。

或许这只是一场文字游戏,但是了解一下英语国家人士的一些文化习俗是非常有趣的。如在表示某件事轻而易举,非常简单时,英国人很可能说“a cup of tea”,而美国人往往会说“a cup of coffee”,这也从文化习俗方面看出了两者不同的偏爱。

加深对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方式有很多,如看英文报纸,读原版小说,欣赏原声电影等等。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把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其中,能增强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B.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有哪些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文化的经典定义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1871年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complex whole),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功能学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Bronilsaw Malinowski)则认为:“文化显然是完整的全体(integral whole),其中包括器具与消费货物,各种社群的宪章,人们的思想与工艺,信仰与习惯等。”这两位学者分别代表了狭义文化观和广义文化观。文化包括许多层次和方面,如信仰、习惯、艺术、法律、道德、人情风俗、历史事件等等,真可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因而具有广泛性、历史性和多维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从语言的特征和文化的范畴与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不然将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向学生教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只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明白中英文化的异同,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使小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培养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育者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流。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 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流中屡屡出现错用或误用的现象。美国的语言学家沃尔夫森(N.Wolfson)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时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以"dog "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 与英美国家的 "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 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 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 "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 "在英语中往 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又如;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如: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什么?而西方人往往从自身出发,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再有如中西方对待老人的态度不同,中国认为“老”是成熟、资深,而在西方“老”则意味着无用、孤独。果真如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缺乏基本的交际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在此,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意识到:小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中学打下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一些有趣的跨国文化、风土人情,最为小学生所接受。由此获得的认知、情感必将迁移到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去,这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之所以普遍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上述的误解是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则是认为文化意识的培养太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现今小学英语教材是依据“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理论编写的,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其鲜明特点就是内容贴切生活。在接近于实际的情景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文化意识。

三、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具体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情景对话、日常口语来渗透文化。运用各种语言素材,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

(1)创设环境,全方面感受语言文化。

国外教室的布置像个展览会,追求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它们的经验,对教室进行特色化布置,在墙上张贴各种英语英文卡片、英语谚语集锦,也可以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我再让学生互相参观各班的教室。平常我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教室环境,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于是,我就提议学校在教学楼上张贴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和格言,宣传栏里张贴英语国家简单有趣的带有解说的图画故事,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也可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情景。

语言的实质就是交际,培养学生文化交际的意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表演就是开展课堂对话交际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生活,学会用英语交往,学会体味人生。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7 At a snack bar时,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景,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我在小吃店的照片, 然后让大家跟着我一起去小吃店。让一位学生当服务员。鼓励学生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把平时在小吃店的情景用英语适当的表达出来,及复习了食物单词,又能灵活运用新句型,把买东西的生动情景表演出来。如“Can I help you?”“I’d like some apples.”“ What about these ones?”“No, thanks. I’d like those green ones.”…“Here you are.”“Here’s your change.”在这些对话中渗透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一句“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集中体现了西方服务员的热情与主动。又如《牛津小学英语5A》Unit 2 Ben's birthday一课,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编一段为某位同学过生日的对话,事先让他们了解西方人习惯当面打开礼物,并表达自己的谢意。在了解这一习俗后,学生的对话就流畅而自然,十分符合西方的思维习惯。如A: This present is for you. Please open and have a look. B: 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 Thank you. 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外国的风俗习惯记忆深刻。

(3)组织丰富的课外文化教学活动。

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课堂外的文化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体方法为:

①指导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如《哈利波特》《白雪公主》《项链》等。

②创办英语角。可以在班级内,甚至是全校范围内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或定期开展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等。

③制作手抄报。围绕某个主题,鼓励学生精心制作英语手抄报并开展评比展示活动,是培养学生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扩大他们文化视野的好方法。从开展课题至今,学生们制作的手抄报涵盖了各类主题,如世界濒危动物、西方民俗风情、自然灾害、北京2008奥运会等。这项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④举行戏剧表演活动。戏剧表演在文化教学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深受同学们的青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本剧为依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力争能以目标语言化成员的身份来参与表演。也可以表演儿童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在六一儿童节,我们班和别的几个班的学生合作表演了外国的经典故事《白雪公主》。全部是英语对白,他们通过角色安排、模仿录像带和录音带一系列活动,不仅使他们的表演在剧情内容上显得鲜活、逼真,同是也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以不同人员的身份来诠释剧情的能力越来越强。

(4)利用直观化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学习英语并了解英美文化提供了十分直观的教学手段,使语言、人和语境紧密地结合,有助于学生熟知西方的传统习惯和风土人情,还有助于学生感知英美人的体态语言等非语言交际形式。比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在课上尽量播放相关的课文录像,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了透彻地了解,又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外国人用来交际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尽量播放原版的英文儿童歌曲或电影,体味异国文化的真实性。教师平时也应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这些手段,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总之,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C. 初中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哪些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了解有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增强阅读能力,提高英语水平。以下介绍部分英语国家的文化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威斯敏斯特宫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威斯敏斯特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群,坐落在泰晤士河北岸,历史悠久。撒克逊人最早在westminster建立了一个教堂。1065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重建了教堂并在附近建了一座宫殿,称为威斯敏斯特宫。后来历经多次破坏,1840年,英国政府在原地上重建此宫,用作议会大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议会大厦。在议会大厦前的议会广场上建有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高大雕像,以纪念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一个圆形中央大厅将议会大厦分为两院:南院为上议院(贵族院),北院为下议院(平民院)。威斯敏斯特宫的西南角有一高塔--维多利亚塔,为石结构,专门存放议会的重要档案文件;东北角则是一座方塔,塔上有一钟楼,挂着着名的大本钟。

2.诗人之角 (Poets’ Corner)

诗人之角指的是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内着名文学家的坟墓。这里墓碑林立,埋葬着许多着名的英国文学家。英国诗歌之父乔叟不仅在此有他的墓穴,还有一个纪念窗。19世纪着名的小说家狄更斯被安葬在诗人之角的中央。陪伴他长眠的还有19世纪诗人丁尼生、布朗宁、小说家哈代及英文词典编纂之父约翰逊。莎士比亚的坟墓虽然在他的故乡,但他在这里也有一个壁龛,放着他的雕像。

3.海德公园 (Hyde Park)

海德公园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地区,占地360多英亩,原属威斯敏斯特教堂产业。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将之用做王室的公园。查理一世执政期间,海德公园曾向公众开放。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首次在这里举办伦敦国际博览会。现在这里也是人们举行各种政治集会和其他群众活动的场所。

4.演讲者之角 Speakers’ Corner)

位于海德公园的东北角,是所谓的“自由论坛”。自19世纪以来,每星期天下午都有人在这里发表演说,内容涉及政治、宗教、社会等方面。人们在这里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但有规定:不允许攻击王室,不允许宣传暴力革命,也不允许对任何人进行人身攻击。表面上看,人们在这里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街头式的民主罢了。由于演讲者过去都站在肥皂箱上发表演说,所以这种民主被称为“肥皂箱上的民主”,如今,人们已经用金属制的梯架替代了肥皂箱。

5.华尔街(Wall Street)

纽约曼哈顿岛南部的一条街。全长不过三分之一英里,街道狭长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从东河一直筑到哈德逊河,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后来围墙被拆除了,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然而,它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都集中在这里。着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

6.健身运动在美国很流行。

现在,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参加健身(或称有氧)运动。1/10的美国人每天锻炼以保持身材。这种健身热(包括运动和食用健康食品health foods)风行全美。

在很多城市,如:Boston, New York, San Francisco和Honolulu,每年都有长跑比赛,也叫马拉松比赛。很多“非运动员”也积极参赛,甚至包括那些60岁之前从未穿过运动鞋的“老大妈”。在美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穿过公园、沿着大街跑步,为的是保持健康。

良好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在美国至为重要,现在的情况尤甚于过去。如今,保持健美已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7.很多美国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届时,医生为被检查者测脉搏,量血压,还可能进行验血及x光检查。最后,医生可能开出一套保健良方(包括保健和运动)。参加运动计划之前也一定要健康检查,否则健身房的负责人可能受罚。

8.一般美国家庭妇女,生活都相当忙碌,即使没有上班,也要忙着开车接送小孩,或参与社区服务,或从事社交活动,因此能用来采购食品杂物的时间极少,通常一星期只上一次超级市场(supermarket),一次购足,因此详列购物单,是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商场里常见的景象,是主妇们人手一纸,边对着项目,边从物品架上取货,更有些节俭成性的主妇们,手里抓一大把折扣券(discount coupons),按图索骥地选购,积少成多,可以省下很多钱。

9.由于美国谋生困难,一般家庭夫妻都要工作(al-income families),因此丈夫多能体贴妻子兼理内外的辛劳,而愿意主动帮助干家事,除了负担庭院工作之外,多数帮忙洗碗等杂务。另外在请客吃烤肉餐(Barbecue)时(美国夏季最流行的请客方式),更常由男主人掌炉,担任烤肉的重大责任。

10.美国非常喜欢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外出活动。夏季喜欢去海滨或北方避暑。冬季喜欢到南方或高山滑雪。一般都是自己开车去。在外出旅行度假时人们住的地方之一就是“lodge”。“lodge”是建在乡下或山上的小屋子。一般人们外出狩猎或搞体育运动时的落脚之地。

10.fishing trips:钓鱼是美国最常见的休闲活动之一,但在很多州里,随便垂钓可能是非法的。一般都要购买钓鱼执照,并遵照各地的特殊规定。

11.美国人现在流行写“家谱”,甚至有专门的公司帮助寻找家谱。

12. 美国人要想钓到鱼,嘴里常须念魔语“鱼儿、鱼儿,给我一条鱼儿”。其实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有些美国人也很迷信。比如有些美国人相信找到一棵四叶苜蓿能带来好运;有些人相信在楼梯下走过,及遇到数字13会带来恶运,因此美国许多高楼都没有十三层,十二层以上就是十四层了。很多人讲到高兴的事情时,会用手指背面敲敲木头,以免好运溜走,或坏运找上门来。小孩说谎时,更会偷偷把小手藏在身后,比划十字的样子,以免受到神的惩罚。这些都是有趣的洋迷信。

13. “特价”(special)商品是指价格最好,即价格最低的商品。一般这种商品的货架或包装都标有“special”或“Today’s special”的字样。美国商店,善于用“special”或“sale”等特价招徕方式吸引顾客,促销商品,或出清存货,尤其在换季时或重要节日的前后最为风行。特价品的折扣幅度有时甚为诱人,例如有时可买到半价、三折、或一折的商品。有人专门注意各公司打折的消息,以待机拣便宜货。一般商店店员也很老实,会告诉顾客何时开始打折。打折品(食品除外)有时被一抢而空,这时或许可以问店家要“rain check”填入该商品名称、数量,店家再进货时,可以打折购买。所以店家有时会先声明:“Rain checks are not available”不能使用“缺货预订单”。

14.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在每年十一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这一天是一个欢庆的节日。不同宗教信仰的美国人都在这一天团聚,通常有一顿丰盛的感恩宴。人们见面时互相问候:Happy Thanksgiving to you (to your family)。火鸡是感恩节宴会上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一道菜。感恩宴后,一家人一般围坐下来看感恩节橄榄球赛。

15. 感恩节游行(the Thanksgiving Day Parade):感恩节游行每年举行一次,这是由纽约Macy百货公司最初在1924年开始组织举行的,发展到今天,规模越来越大,全美许多大城市都相继组织感恩节狂欢游行了。在纽约,游行队伍从中央公园西路开始出发,游行队伍里,有许多巨型彩车,天上飘着各种人们熟知的卡通形象的大气球,电视明星、马戏团小丑一路又唱又跳和人们一起欢庆节日,从美国个地来的乐队演奏着进行曲,使人感到节日气氛无处不在。每年约有55,000,000人通过电视收看感恩节游行盛况。

D. 英语文化知识

浅谈英语文化知识渗透于英语教学

内容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意识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 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窥见一斑。 对于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基本相同。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 Mouse这个尤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是"顽固(stubborn)"的代名词。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而外国人则说"Hello");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撤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运用体态语的差异(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召唤他人走近外国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三、 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 is a pr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 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我们的这位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 ,A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E. 找三个英语文化小知识不超过三行

英文中名字在前,姓氏在后。
英文中没有顿号和书名号。
英语写信时,开头的称呼用逗号而不用冒号。

F. 英语文化小知识

分美音(American English)和英音(British English),其中英音的标准发音为RP英语(Recived Pronunciation)-_-|||,是一种较正式的英语口音,并不见得比其他口音好多少,但是用于受过正规教育的人。
而且英语有不少外来词汇,如:
法语:biscuit,passport
西班牙语:guitar,banana,mosquito
拉丁语:lobster,candle
意大利语:violin,mafia
德语:kingdergarten,hamburger
荷兰语:landscape,cruise
我这些是外教交的和自己的积累,若有质量或数量问题……见谅了……:P

G. 关于英语的中西文化,和课外小知识

数学知识

《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是当时整个希腊数学成果、方法、思想和精神的结晶,其内容和形式对几何学本身和数学逻辑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自它问世之日起,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盛行不衰。它历经多次翻译和修订,自1482年第一个印刷本出版后,至今已有一千多种不同的版本。除了《圣经》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着作,其研究、使用和传播之广泛,能够与《几何原本》相比。但《几何原本》超越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文化意识方面的影响,却是《圣经》所无法比拟的。

公元前7世纪之后,希腊几何学迅猛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希腊学者们开始对当时的数学知识作有计划的整理,并试图将其组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系统。首先做出这方面尝试的是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其后经过了众多数学家的修改和补充。到了公元前4世纪时,希腊学者们已经为建构数学的理论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欧几里得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对希腊丰富的数学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用命题的形式重新表述,对一些结论作了严格的证明。他最大的贡献就是选择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最原始的定义和公理,并将它们严格地按逻辑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和证明,形成了具有公理化结构的,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的希腊原始抄本已经流失了,它的所有现代版本都是以希腊评注家泰奥恩(Theon,约比欧几里得晚七百年)编写的修订本为依据的。《几何原本》的泰奥恩修订本分13卷,总共有465个命题,其内容是阐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及算术理论的系统化知识。

第一卷首先给出了一些必要的基本定义、解释、公设和公理,还包括一些关于全等形、平行线和直线形的熟知的定理。该卷的最后两个命题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及其逆定理。这里我们想到了关于英国哲学家T.霍布斯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天,霍布斯在偶然翻阅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看到毕达哥拉斯定理,感到十分惊讶,他说:“上帝啊!这是不可能的。”他由后向前仔细阅读第一章的每个命题的证明,直到公理和公设,他终于完全信服了。 第二卷篇幅不大,主要讨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几何代数学。

第三卷包括圆、弦、割线、切线以及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一些熟知的定理。这些定理大多都能在现在的中学数学课本中找到。第四卷则讨论了给定圆的某些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

第五卷对欧多克斯的比例理论作了精彩的解释,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数学杰作之一。据说,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位并不出名的数学家和牧师波尔查诺(Bolzano,1781-1848),在布拉格度假时,恰好生病,为了分散注意力,他拿起《几何原本》阅读了第五卷的内容。他说,这种高明的方法使他兴奋无比,以致于从病痛中完全解脱出来。此后,每当他朋友生病时,他总是把这作为一剂灵丹妙药问病人推荐。

第七、八、九卷讨论的是初等数论,给出了求两个或多个整数的最大公因子的“欧几里得算法”,讨论了比例、几何级数,还给出了许多关于数论的重要定理。

第十卷讨论无理量,即不可公度的线段,是很难读懂的一卷。最后三卷,即第十一、十二和十三卷,论述立体几何。目前中学几何课本中的内容,绝大多数都可以在《几何原本》中找到。

《几何原本》按照公理化结构,运用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方法,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关于几何学的演绎知识体系。所谓公理化结构就是:选取少量的原始概念和不需证明的命题,作为定义、公设和公理,使它们成为整个体系的出发点和逻辑依据,然后运用逻辑推理证明其他命题。《几何原本》成为了两千多年来运用公理化方法的一个绝好典范。

诚然,正如一些现代数学家所指出的那样,《几何原本》存在着一些结构上的缺陷,但这丝毫无损于这部着作的崇高价值。它的影响之深远.使得“欧几里得”与“几何学”几乎成了同义语。它集中体现了希腊数学所奠定的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德国人哥德巴赫给当时住在俄国彼得堡的大数学家欧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是否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能表示为两个奇质数之和?如6=3+3,14=3+11等。第二,是否每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表示3个奇质数之和?如9=3+3+3,15=3+5+7等。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它是数论中的一个着名问题,常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实际上第一个问题的正确解法可以推出第二个问题的正确解法,因为每个大于 7的奇数显然可以表示为一个大于4的偶数与3的和。1937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利用他独创的“三角和”方法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奇数可以表示为3个奇质数之和,基本上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但是第一个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由于问题实在太困难了,数学家们开始研究较弱的命题:每个充分大的偶数可以表示为质因数个数分别为m、n的两个自然数之和,简记为“m+n”。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龙证明了“9+9”;以后的20几年里,数学家们又陆续证明了“7+7”,“6+6”,“5+5”,“4+4”,“1+c”,其中c是常数。1956年中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3+4”,随后又证明了“3+3”,“2+3”。60年代前半期,中外数学家将命题推进到“1+3”。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2”,这一结果被称为“陈氏定理”,至今仍是最好的结果。陈景润的杰出成就使他得到广泛赞誉,不仅仅是因为“陈氏定理”使中国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处于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以陈景润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数学家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险,永攀高峰的精神将鼓舞和激励有志青年为使中国成为21世纪世界数学大国而奋斗!

电脑对数学的影响

















为了叙述方便起见,在这里我把电脑出现前的数学暂称为经典数学,电脑出现后的数学暂称为现代数学。

1.经典数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从书本论文到书本论文: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研究数学。

(2)只做数量间的定性研究;

(3)少数人(数学家)从事的象牙塔式的研究学科;

(4)数学难题的解决程度成为衡量数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

(5)在数学刊物发表论文的多寡和水平成了唯一衡量标准;

(6)数学通过其它学科吸取“营养”,数学通过其它学科作用于生产,数学对生产的作用是间接的;

(7)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2.现代数学的特征与内容

(1)通过电脑直接与生产发生关系;

·直接从生产中吸取“营养”

·直接作用于生产

·数学对生产的作用已超过其他任何一门学科

(3)数学与电脑密不可分;

·数学离不开电脑,没有电脑就没有现代数学

·电脑也离不开数学,没有数学也是不会有电脑

·数学将随着电脑的迅速发展而发展

·数学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电脑,电脑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学的发展

(3)软件是联系数学与电脑的唯一桥梁;

·没有软件就没有现代数学

·没有软件电脑只是一个废物

·电脑=软件+硬件

(4)现代数学包括以下内容:

·数学模型的建立

·模型的数学分析,从数学的角度论证模型的正确性

·算法的选取

·算法的数学分析,从数学的角度论证模型的有效性

·软件的编制与调试

·软件运行的效果与数学分析(理论结果)的比较

(5)数学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数学(与电脑结合)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第三种手段,并突破了另外两种手段

——理论与实践的局限性

·数学与电脑结合就是生产力

(6)数学已不是少数人研究的学科;

·人人都要使用电脑,电脑又离不开数学;数学已经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工具

·人人都在使用数学,人人都可从事数学研究

·数学已大大超出了经典的推理数学范畴 (摘自数学教育论坛)

现代数学家











1.电脑的发明与发展大大缩短了科学与生产的距离,尤其大大缩短了数学与生产的距离。

(1)数学已彻底走出了“象牙塔”,已成为了产品或生产工具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2)以数学为核心的

·数值模拟

·数值仿真

·数值试验

已成了现代科学试验与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最优设计是产品设计的最高水准

·数学是优化设计的灵魂

(4)数字化革命(信息革命)是工业化后的一场新的生产大革命,数学将成为这场革命的核心内容。

2.现代数学家与经典数学家不同,他们不能只懂得推理数学,他们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知识:

(1)他们不仅要精通一门数学分支,并且还需熟悉多门数学分支。

(2)除了数学之外,还要懂得其他专业学科,能与工程师以及其他学科的专家沟通。

(3)懂得如何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

(4)懂得用电脑求解问题的计算方法。

(5)懂得把算法转换为软件。

(6)懂得对模型和算法做数学的推理与分析。

只有最后一项属于经典数学,其余五项都不是经典数学范围,但现代数学家必须具备的知识,因此现代数学家比经典数学家应具有广泛得多的知识。

3.现代数学家的使命

(1)经典数学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数学论文,因此过去总以发表数学论文的多寡和水平的高低来衡量数学家的成绩。

(2)但对现代数学家来说,数学论文只是他们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往往并不是他们的主要成果。

(3)对于大多数的现代数学家来说,他们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如何采用数学和电脑解决科学和生产的各种问题。

(4)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脑的发展,也离不开现代数学的发展。掌握了电脑与数学的现代数学家是一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科学现代化队伍。

(5)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离不开这支现代化科学家队伍,支持基础学科应首先支持这支队伍的成长、发展和壮大。

H. 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没有免费的午餐),你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吗?
十九世纪的时候,美国有些酒吧给顾客提供“免费的午餐”。所谓午餐,其实不过是些用来和啤酒一起送出的脆饼;而所谓免费,当然不是真的,不买酒喝就没有饼吃。所以,当时有人说: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写的一本书用了这句话做书名。他在别的着作、演讲里也多次引用这句话。于是,这句话就又流行了起来。
有时,我们不相信会得到一些优惠,就可以用这句“弗里德曼名言”。
例如: I don't believe he's giving us the money without any ulterior motive.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我不相信他送钱给我们不是别有用心,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Honeymoon
大家一定都知道honeymoon吧,honey(蜂蜜)和 moon(月)结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蜜月”。honeymoon指的是新婚夫妇结为伉俪的最初一段时光(并非一定是结婚后的第一个月,虽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错觉)。爱情经过长久的期盼和耕耘,相爱的情侣终于手拉手走到了一起,双方的感觉能不像蜜一样甘甜醇美吗?
有一种说法认为honeymoon这个词来源于巴比伦的民俗传统。这个古老的国家一直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在女儿出嫁的第一个月,女孩的父亲每天都会让女婿喝mead(蜂蜜酒),以希望后辈们的婚姻永远幸福甜蜜。
然而,从词源学的观点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honeymoon 最早出现于16 世纪,honey 用以喻指新婚的甜蜜,但moon并不是指很多人认为的阴历月份(lunar-based month),它是一种苦涩的暗示,旨在告诫人们婚姻固然是幸福甜美的,但这种甜蜜就像月亮的盈亏,只是暂时的(因此要十分珍惜才对喔!),婚姻更多的意味着双方要一起肩负生活的重担,一起承受人生的酸甜苦辣,一起经受生活的风风雨雨
Darling
darling可能是英语中最流行的昵称了,也是最古老的词语之一。早在公元888年,darling就以deorling的形式出现了。darling一词有多种用法,一般作名词表示“亲爱的人”,作形容词表示“亲爱的;可爱的”,同时darling也可以用来称呼所爱的人或家庭中的成员,如Darling, fetch me another bonbon, please.(亲爱的,请再帮我拿一颗小糖果吧。)darling还可以用作比喻,但经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表示某人深受一个不大招人喜欢的人或机构的喜爱。比如,Senator is the darling of the oil companies.(参议员是石油公司的宠儿。)
尽管用途广泛,darling的来源却相当简单。darling源于古英语单词deor或deore,表示“所爱的人”或“亲爱的”,这会让你很自然的联想到今天的dear。词缀ling表示one who is,所以deorling和今天的darling的意思都是one who is dear.
此外,在夫妇之间,除了darling,还可以用sweetheart、pet、dear、love等称谓。在男女恋人之间经常使用honey、baby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而一些有了孩子的守旧的老夫妻喜欢互称mother、father。甚至还有比这个称呼更传统的,比如在十九世纪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Bennet夫妇非常正式地互称对方为Mr. Bennet和Mrs. Bennet。当然,夫妇间还可以有许多更随意更独特的称呼,比如Teddy Bear、Honeybun、Sugar Doll 等等。不过,其中的特别含义大概只有他们自己明白了。
Teach a fish how to swim
你听说过有不会游泳的鱼吗?你听说过鱼因不会游泳而淹死的事吗?如果谁有这样的担忧,就和那个被嘲笑了几百年的担心天会塌下来的杞国人没什么差别了,必定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作为一种本能,鱼儿天生就是会游泳的,完全适应水底生活,如果有人想教鱼儿how to swim,这和在鲁班门前卖弄使斧头的功夫,在孔老夫子面前卖弄写文章的本领又有什么差异呢?
因此,teach a fish how to swim 的含义就是“班门弄斧”,“在孔夫子面前卖文章”。英语中类似的表达还有:teach a dog to chase rabbits;show the President where the White House is; teach the Pope how to pray;use Chinese maxims in front of Confucius
John Bull
在政治漫画里,代表美国的总是又高又瘦的Uncle Sam(山姆大叔);代表英国的呢,则是面色红润的、胖胖的John Bull(约翰牛)。John Bull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英国人和狗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斗牛犬 (bulldog),所以,十八世纪初,作家兼御医Dr. Arbuthnot写了一本《约翰牛传》(The History of John Bull),主张英、法和平相处,书中主角的名字就叫作John Bull,作者用他来代表英国。从此以后,John Bull成了英国和典型英国人的代名词。
例如: His ruddy countenance and stout figure made him look a genuine John Bull.
他面色红润,身材胖硕,看起来就是个典型的英国人。

Romance说起romance,你一定会浮想联翩,这是一个年轻男女们都很喜欢的字眼,你知道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吗?
说起来romance和罗马(Rome)有关。古罗马人用的是拉丁文,后来拉丁文渐渐消失,演变为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这些语言总称为Romance languages(罗曼斯语)。
中世纪的时候,武士闯荡江湖赢得美人芳心这类的故事多数是用罗曼斯语写的,其中法文用的最多。所以,这一类故事就叫作romances。法国人的“浪漫”世界闻名,大概也与此有关吧。
现在,romance除了常常用来指那些像美梦一样远离现实的爱情小说之外,还可以用来指风流韵事或浪漫的气氛。
例如: She thought it was going to be the big romance of her life, but he left her after only a few weeks.
她以为这将成为她生命中刻骨铭心的风流韵事,不料才过了没几个星期就被他遗弃了。
the romance of life in the Wild West(西部蛮荒生活中的浪漫色彩)
S.O.S
可能大家都知道S.O.S.是一种求救信号,并由此联想到了历史上最大的悲剧性海难——泰坦尼克沉船事件,在为那些屈死的灵魂深感惋惜的同时,也在心里埋怨当时没有能够及时发出海难求救信号,其他船只和海上救援组织没有及时施救。很多人都以为S.O.S.是由一些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而成,如Save Our Souls(拯救我们的生命!),Save Our Ship(拯救我们的船只!),Stop Other Signals(停止发送任何其他信号!),Sure Of Sinking(船就要沉了!)等等。真是这样的吗?其实,S.O.S.是国际莫尔斯电码救难信号,并非任何单词的缩写。鉴于当时海难事件频繁发生,往往由于不能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和最快组织施救,结果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于1908年正式将它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这三个字母组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因为它的电码… --- …(三个圆点,三个破折号,然后再加三个圆点)在电报中是发报方最容易发出,接报方最容易辨识的电码。
1908年之前,国际公海海难求救信号为C.Q.D.。这三个字母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尽管很多人认为它是Come Quickly,Danger.(快来,危险!)的首字母缩写。虽然1908年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已经明确规定应用S.O.S.作为海难求救信号,但C.Q.D.仍然有人使用。泰坦尼克海难发生初期,其他船只和救助组织之所以没有能够及时组织施救,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船上发报员开始发出的过时的C.Q.D.求救信号。直到整个船只都快没入大海才发出了S.O.S.求救信号,但到了此时谁可能还有如此的回天之力,拯救那些无辜的即将永远葬身海底的灵魂呢?
Mermaid
mermaid 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有人类的头和身体,但是长着一条鱼的尾巴。很多人都是从安徒生的童话中认识了那个纯洁、美丽、善良的小美人鱼。今天,小美人鱼的雕像已经成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着名旅游景点,同时也已成为丹麦的象征。mermaid 这个词由两部分构成,mer 和 maid,这两个词都是从古英语中来的,分别为mere(海洋)和mayde(少女)。早在安徒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人鱼的传说,不过那时侯人们心目中的美人鱼虽然同样有着超凡的美貌和魔力,但她会诱惑经过的海员而使航船触礁毁灭,人们称之为siren(海妖)。mermaid 还有一个相对应的merman,用来表示男性人鱼。其实,所有的传说都会有它的起源,那么你知道“人鱼”的原型是什么吗?猜不到吧,是海牛。海牛是一种大型的哺乳类水生动物,生活在温暖的浅水水域,以水下植物为生。雄性海牛称为gong,雌性海牛称为manatee。每当雌性海牛怀抱小海牛浮出水面哺乳,远远望去,便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怀抱孩子浮游在水面上。
Rule of thumb
手指头法则?也就是掰掰手指头就能想得出来的东西,我们通常说的“经验主义”。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用来指*经验就可以得知的东西: Rough practical method of assessing or measuring sth, used based on past experience rather than on exact measurement, etc (and therefore not completely reliable in every case or in every detail)(对事物)粗略但实用的估计方法(通常凭经验而不作精确的计量等,故并非时时处处均可*)。
例如:As a rule of thumb, you should cook a chicken for 20 minutes for each pound that it weighs.
凭经验估计,每磅鸡肉应烹调20分钟
OK的来历
Okay可能是除了Yes,No以外在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英语单词了。但是,它从何而来呢?历来,语言学家们各执一词。有人说,okay是印第安人发明的。有这样一个印第安部落叫Chocktaw,居住在富饶的密西西比山谷中,以种植和捕鱼为生。每当有问题发生,Chocktaw的领导人们就和部落首领围坐一圈,共同商议,如果有人同意其他人的意见,就点头示意,然后说“Okeh”,意思为“就是这样”。欧洲人初到美洲时,听到了大量的印第安语,并将之发展为英语词汇。现在美国的许多城市、河流、山脉,其名称都源于印第安语。另外还有一种颇具可信度的说法:Okay这个词是在19世纪由一个政治团体发明的。有一个人叫Martin Van Buren,准备参加总统竞选,他的拥护者成立了一个俱乐部为他做宣传,俱乐部的名称就叫“Okay Club”,据说O和K两个字母取自于Van Buren的故乡,纽约州的Old Kinderhook,那是他出生的地方。对一个如此popular的词汇,自然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故事,不过,有一点,相信全世界都会同意:okay是一个纯粹的美语词汇,它是词汇跨越不同语言的优秀典范。只是还有需要小小提醒一下的地方:okay通常用于口语,在书面语中,我们可以用agree,assent,approve,conform等等词汇来代替,使之更为正式化。
I was not born yesterday
一天清晨,我和朋友Bob约好了一起去旧车行买车。到了旧车行,热情的营业员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了一大堆,当他介绍到一辆白色汽车时说:“这辆91年的车只跑了2万英里。”还说这辆车是一位老太太用的,她只每星期开一次去教堂。可是Bob回了他一句:“I was not born yesterday .”我觉得好笑,心想都几岁了嘛,谁不知道,后来我问起他,Bob向我解释说,这是一句英语俚语,意思是“我又不是小孩,别骗我了。”我这才恍然大悟。
Raining cats and dogs
“To rain cats and dogs”的意思是大家可能都知道是“下倾盆大雨”,但是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英语中用 “cats and dogs”来形容雨下得大,而不是 “hippopotami”(河马), “elephants”(大象), “buckets”(篮子)之类的东西。其实,最初人们的确用过to rain pitchforks, to rain shovels, darning needles, chicken coops和hammer handles来描述“持续的大雨”。 “To rain cats and dogs”最早出现在理乍得-布罗姆1652年创作的剧本《都市智慧》中:“It shall rain dogs and polecats.” Polecats 是一种类似于雪貂的猫,但是这个词后来在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笔下变成了Cats。1738年,斯威夫特在《礼仪对话》一书中所使用的短语就是如今我们所熟悉的这种形式:“I know Sir John will go, though he was sure it would cats and dogs.”
《词汇短语起源故事网络全书》(Facts on File Encyclopedia of Word and Phrase Origins) 中收录了对其起源的一种解释。书中说“17世纪的英格兰在下大雨的时候,一些城市的街道就会水流成河,而且这些污水中还会飘浮着大量的死猫死狗。”(During heavy rains in 17th century England, some city streets became raging rivers of filth carrying many cats and dogs.)
布鲁尔在其所着的《成语寓言大辞典》(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中说,这个短语起源于北欧:“在挪威的神话中,猫被认为可以影响天气。驾着风暴而来的女巫据说就是化身为猫的。” 而狗和狼则是风暴神欧丁的随从,其中狗是“风的象征”("In Norse mythology, the cat is supposed to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eather. Witches that rode on storms were said to assume the form of cats." Dogs and wolves were attendants to Odin, the god of storms, and the dog "is a signal of wind.")。关于这个短语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说它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法语词“catdoupe”,这个词的意思是“waterfall or cataract”。而法语中“catdoupe”的发音和“cats and dogs”有些相像, 所以就有了 “to rain cats and dogs”。最后,单独的“cats and dogs”这个短语有自己的用法,意思是“ 价值低的股票, 不值钱的、卖不掉的商品”(low priced,highly speculative stock)。这种用法1879年开始出现,1984年在《纽约邮报》中就曾出现过这样的用法。
Love me, love my dog
某天跟好友 Carmen 畅谈恋爱史,我开心的询问她现任男友对她怎样时,她脸带娇羞、甜丝丝的微笑着说:“Love me, love my dog.”我好奇地问她什么时候养了条狗,怎么我不知道。她哈哈地笑了起来,知道我误会了她的意思,便急忙向我解释说她家里并没养狗,“Love me, love my dog”是“爱屋及乌”的意思。噢!原来很多时候,英文句子或成语都隐含别意,不能断章取义,不然就会贻笑大方!
Forget-me-not
forget-me-not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蓝色小花“勿忘我”。在德国、意大利、英国各地,都有许多散文、诗词和小说作家以forget-me-not来描述相思与痴情。人们认为只要将forget-me-not带在身上,恋人就会将自己铭记于心、永志不忘。在这蓝色小花的背后,还有个流传于欧美民间的浪漫爱情故事呢!
此名源于德文Vergissmeinnicht,是“勿忘我”的意思,勿忘我的名称来自一个悲剧性的恋爱故事。相传一位德国骑士跟他的恋人散步在多瑙河畔。散步途中看见河畔绽放着蓝色花朵的小花。骑士不顾生命危险探身摘花,不料却失足掉入急流中。自知无法获救的骑士说了一句“别忘记我!”,便把那朵蓝色透明的花朵扔向恋人,随即消失在水中。此后骑士的恋人日夜将蓝色小花配戴在发际,以显示对爱人的不忘与忠贞。而那朵蓝色透明花朵,便因此被称作“勿忘我”,其花语便是“不要忘记我”、“真实的爱”。另外,勿忘我也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州花,不过因为它叶子的形状很像老鼠耳朵,当地人也称它为老鼠耳(mouse ear),这个名字就有不如勿忘我好听啦!
Walk on eggs
我们常以“如履薄冰”形容一个人做事十分小心谨慎,像在薄冰上步行。英语中类似的说法是walk on eggs,或者tread on eggs,就是非常小心地步行的模样,美语中则有这样的一个词组“walk Spanish”,原意是指小孩子在游戏的时候被人提着衣领踮着脚尖步行。这个词引申后的意思变为“小心地走路解”,但现在又常作被解雇,被罢免以及被驱逐解。一个人被公司解雇,可以说:He is walked Spanish by his company。Walk on eggs 令人想起放轻脚步走路。美国俚语以walk soft指言行平静:He walks a lot softer than before(他比以前文静多了)。但是walk softly和walk soft不同,是源于圣经的成语。列王记上二十一章二十七节的旧英译:He (Ahab) rent his clothes... and went softly,是“沮丧地走开”的意思。
Breakfast time
Continental breakfast (欧陆式早餐)之名据说是和English breakfast (英式早餐) 相对的。英式早餐一般以谷类食物(cereal)、熏肉(bacon)为主,欧陆早餐则仅面包、咖啡(或红茶)而已。朋友M多年前参加旅行团游美,早餐十分丰富:They serve a big breakfast of pancakes, eggs and fruit。他以为美国人早餐吃得多,但是后来在美国朋友家作客,见到他们通常在厨房中用早餐。厨房中有小桌,置于墙角,称为breakfast nook,是吃早餐用的。标准美式早餐是:juice (果汁)、toast (面包)、egg (鸡蛋)、milk (牛奶) 或者coffee (咖啡)或 tea (红茶)。面包是toast,或者roll,总之是相当简单的。有人说美国人不大讲究吃,早餐更加随便。据说一般人结婚后都会经过一个危急时期,被称作“早餐时间”(breakfast-time)。夫妻两人心情都不佳,像坐下来吃早餐时的心情。但是,一般在吃完了早餐心情转好,互相谅解,也就相安无事了。西谚有:Sing before breakfast, cry before night,亦作:Cry before breakfast, sing before night。以sing表示欢乐,cry表示悲哀,喻人生之变化无常也。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不就是“米老鼠”嘛。是的,“Mickey Mouse”作为“米老鼠”的意思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但“Mickey Mouse”绝不仅有“米老鼠”的意思。人们在日常用语中用“mickey mouse”来指胆小怕事和愚蠢的人, 例如: “There are many Mickey Mice in office across the country,from both parties and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Business Week July 27,1974)在澳大利亚,mickey mouse用来指便宜或者不可信的产品。在美式和英式英语中,mickey mouse通常是形容词,用来形容乏味的或者琐碎的活动,例如: “The big reason that they don’t have enough men (police officers) on the highways is because they're doing too much other Mickey Mouse” (Kansas City Star January 8 1974). 此外,学生们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完成起来易如反掌的课程或者作业: “The athletes…are encouraged to take specially-tailored mickey-mouse courses so as not to jeopardize their athletic standing.” (Rapoport and Kirshbaum, Is the Library Burning? 1969)
“mickey mouse”还被用于军事领域,例如越战时期的“Mickey Mouse ears”radio--一种二战中的战斗机上炸弹投放设备;二战时期还有一部介绍性病的教学影片名位Mickey Mouse,例如: “a two minute Mickey Mouse would be added, a trailer of clinical shots showing diseased organs in full color” (W. Stevens Gunner 89 1966, ref. to WWII).而我们目前经常使用的意思是“(企业、公司)规模小的,过于简陋的”(small and unimportant),常含贬义,例如: “He calls himself the managing director but his company is just a Mickey Mouse operation that he runs from his own house.” (他自称为总经理,但他的公司就是再他自己家里经营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商号。) “Mickey Mouse”可怜的米老鼠!也许你会认为从这样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卡通形象派生出来的词义一定很美妙。但是事实上“mickey mouse”这个词并没有“甜美、可爱”的意思;相反它的意思是“胆怯、愚蠢、乏味、毫无意思的、吹毛求疵的或者不可*的”。
Miss, Mrs. and Ms
Miss, Mrs. 和 Ms三个词都是对女士的称呼, 那么如何区别三者, 并在不同的场合正确地使用不同的称呼呢? Miss和 Mrs.是mistress的缩写。在中世纪英语中,mistress这个词有很多意思,其中的一些沿用至今,例如女主人,女神,某一行业的女专家,女教师,和女家庭教师等等。Mistress总的说来是指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女人”,它也用作对未婚和已婚妇女的礼貌称呼。到1600年左右,mistress的意思逐渐缩小为对已婚妇女的称呼。Miss首次出现在1645年《约翰?伊夫林日记》中,当时miss一词的意思是“a concubine;a kept mistress”,即小妾,被供养的女人。大约20年后,萨缪尔?佩皮斯第一次将这个词第一个字母m大写(Miss)用在女孩或未婚妇女的名字前面。差不多在同一时期,约翰?德莱顿第一次将Miss用作称呼性用语,特指女孩或未婚女士。和mistress相对的词是master,它指的是家庭中的男主人。在16世纪,master的拼写演变为mister,而它的缩写形式Mr. 则仅仅指男士或先生,并不表明其婚姻状况。直到19世纪,Mr.和Mrs.一直作为一对反义词来使用。而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Mrs.开始专门指已婚妇女了,并沿用至今。Ms要算Miss, Mrs.,Ms三个词当中最令人不解的一个,它最早出现于1949年马里奥-佩的《语言的故事》一书中。从构词法上讲, Ms可能是Miss 和Mrs.两个词的混合物,所以在意思上Ms既可以用作对未婚女子的称呼,也可以用作对已婚女子的称呼。
Happy as a clam
如果说 "happy as a lark"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因为"云雀"总在清晨发出清脆悦耳的啼叫声;如果说 "happy as the day's long"大家也能够理解,因为日子长了,大家开心的时间自然多了;那么,为什么会有 "happy as a clam"一说呢? "Clam" (蛤蜊)和快乐有什么联系呢?在19世纪上半期,美国俚语迅速发展, "happy as a clam in/at high water"和 "happy as a clam at high tide"频繁被人们使用。1860年Atlantic Monthly杂志有这样一段文字, "I am sure I've been as happy as a clam these last six years, and I don't calculate to reck[sic] that by getting' married, never." 1877年The Galaxy中有这样一段话: "homely, smacking of humor and belonging to slang, or on its confines, like 'snug as a bug in a rug,'...and 'happy as a clam at high water', that is, when the flood tide protects him from the spade".我们可以从这句话找到一丝线索,发挥一下想象。如果你有在沙滩上挖蛤蜊的经历,那么你肯定知道挖蛤蜊要在退潮的时候,在沙滩上挖个洞,有时候要挖两英尺多深,才会发现蛤蜊。这只蛤蜊很可能正在抱怨自己的命运,企图逃走。蛤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在退潮的时候被海水冲到岸边;涨潮的时候,在潮水中安全地飘荡,才是蛤蜊最快乐的时光。所以有"Happy as a clam in/at high water"和"happy as a clam at high tide"的说法。这个古老的短语,近来成为了时髦的比喻,在轻松幽默的的谈话中,要表达 "非常高兴,非常惬意"之意,来上一句"Happy as a clam",再合适不过。James Coates就在2000年的《芝加哥论坛》的一文中写道:"Your humble corespondent used to be a cheap date in cyberspace. If you gave me a Pentium, a modem and maybe an ink jet printer, I was happy as a clam."
Be Greek to somebody
这条短语的意思十分耐人寻味。众所周知,希腊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希腊文化源远流长,希腊神话、希腊史诗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一直享有盛誉,希腊语也曾经在英国上流社会风行一时。现代英语中仍然保留着数量不小的来自希腊的外来语。当然,能够理解希腊语的只是数量不多的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士。英语中有很多词组是出自于莎士比亚的着作,be Greek to somebody这个短语也是出自其名剧Julius Caesar(裘力斯?凯撒)。西塞罗要告诉他的朋友凯撒就要被杀死了,可当时凯撒在场。为了保密,西塞罗就用希腊语对他的朋友讲了这件事。参与这一谋杀计划的吉亚斯卡曾经听到过这一计划。后来,对这一计划表示关心但又不知具体内情的人就去问吉亚斯卡听到了什么。吉亚斯卡巧妙地回答:"For my own part, it was Greek to me.",表示他完全不知道西塞罗说的是什么。现在,be Greek to somebody这一短语被人们用来表示这样的含义:beyond one's understanding,也就是“完全不懂,一窍不通”。例如: She tried to explain her theories about modern poetry but it was all Greek to me.
她试图阐明她的现代诗歌理论,但我却一窍不通。

太多了 没法全打上 如果想要的话 别下了 我刚花了10个财富值 给我个邮箱 我发给你

I. 英语文化常识手抄报选材

1. STUDY 学习篇
Eternal truths will be neither true nor eternal unless they have fresh meaning for every new social situation . (Franklin Roosevelt , American president )
E永恒的真理如果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赋予新的意义,要么就不是真理,要么就不是永恒的。 (美国总统 罗斯福 . F.)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 poem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 moral grave ;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
(Francis Bacon , British philosopher )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 英国哲学家 培根. F.)
If you don't learn to think when you are young , you may never learn .(Thomas Edison , American inventor )
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 T.)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uning by study.
(Francis Bacon , British philosopher )
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英国哲学家 培根 . F.)
2. WORK 工作篇

Don't gild the lily.

不要给百合花镀金/画蛇添足。 (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 . W .)
I can live for two months on a good compliment. (Mark Twain , American writer)
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It is no use doing what you like ; you have got to like what you do .
(Winston Churchill , British prime minister)
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 (美国首相 丘吉尔. W.)
My philosophy of life is work . (Thomas Alva Edison , American inventor)
我的人生哲学就是工作。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 T . A .)
When work is a pleasure , life is joy ! When work is ty , life is slavery .(Maxim Gorky , Russian writer )
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
(俄国作家 高尔基. M.)
Work banishes those three great evils : boredom , vice, and poverty.
(Voltaire , French philosopher )
工作撵跑三个魔鬼:无聊、堕落和贫穷。 (法国哲学家 伏尔基泰)
3. KNOWLEDGE 知识篇

Activity is the only road to knowledge .

(George Bernard Shaw , British dramatist)
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 (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A free man obtains knowledge from many sources 1 besides books .
(Thomas Jefferson , American president)
一个自由的人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外,还可以从许多别的来源获得知识。(
美国总统 杰斐逊 . T.)
A great part to the information I have was acquired by looking up something and finding something else on the way .(Adams Franklin , American humorist )
我的大部分知识都是这样获得的:在寻找某个资料时意外的发现了另上的资料。
(美国幽默作家 富兰克林. A.)
If a man empties his purse into his head , no man can take it away from him , an investment in knowledge always pays the best interest .
(Benjamin Franklin , American president )
倾已所有追求知识,没有人能夺走它;向知识投资,收益最佳。(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 B.)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Albert Einstein , American scientist )
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美国科学家 爱因斯坦. A. )
Knowledge is power . (Francis Bacon , British philosopher )
知识就是力量。 (英国哲学家 培根. F.)
The empty vessels make the greatest sound . (William Shakespeare , British dramatist )
满瓶不响,半瓶咣当。 (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 W.)
4. EDUCATION 教育篇

And gladly would learn , and gladly teach .( Chaucer , British poet)

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乐意施教。(英国诗人, 乔叟)
Better be unborn than untaught , for ignorance is the root of misfortune .(Plato ,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与其不受教育,不如不生,因为无知是不幸的根源.(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Genius17 without ecation is like silver in the mine. (Benjamin Franklin , American president )
未受教育的天才,犹如矿中之银。 (美国总统 富兰克. B.)
The roots of ecation are bitter , but the fruit is sweet .(Aristotle ,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5. CULTURE 文化篇

A great poem is a fountain forever overflowing with the waters of wisdom and delight .(P. B. Shelley , British poet )

伟大的诗篇即是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英国诗人 雪莱. P. B)
A novel is a mirror walking along a main road .( Stendhcl , French writer )
一部小说犹如一面在大街上走的镜子。 (法国作家 司汤达)
Art is a lie that tells the truth .( Picasso , Spanish painter )
美术是揭示真理的谎言。 (西班牙画家 毕加索)
Humor has been well defined as thinking in fun while feeling in earnest. (Mark Twain , American novelist )
幽默被人正确地解释为“以诚挚表达感受,寓深思于嬉笑”。(美国小说家 马克·吐温)
The decline of literature indicates the decline of a nation ; the two keep in their downward tendency.( Johan Wolfgang von Goethe , German poet )
文学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德国诗人 歌德 . J . W .)
When one loves one's art no service seems too hard .( O. Henry, American novelist ) 一旦热爱艺术,什么奉献也不难。 (美国小说家 欧·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