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擤鼻涕时使用过的手纸。
二、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三、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四、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五、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的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六、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七、避免到人多聚集的公共场所。
㈡ 某幼儿园中班发现了一名患腮腺炎的幼儿,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腮腺炎是烈性传染的疾病,尤其是在小儿集中的场所!应该通知其家长赶紧接走去治疗,在没接走期间也赶紧和健康的孩子隔离!并告诉其他家长密切观察自己的孩子。
㈢ 小儿腮腺炎是什么样的病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的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板蓝根冲剂。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对腮腺炎无预防作用。
腮腺炎最早的症状是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尤其是吞咽酸性液体如醋或柠檬汁时。在腮腺或其他受累唾液腺表面处有明显的压痛。随着腮腺炎进展,体温升至39.5~40℃。到第2天腮腺肿胀达最大程度并引起超过腮腺范围(耳前和耳下)的组织水肿。大多数病例双侧腮侵犯。偶尔颌下和舌下腺也肿胀,单单有颌下或舌下腺肿胀非常罕见。潜伏期14~24日,前驱期症状有畏寒,头痛,厌食,不适,在尚未见有唾液腺肿胀之前,可有轻度至中度发热,并持续约12~24小时。轻症患者可无前驱症状。小儿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偶尔颌下和舌下腺也肿胀,单单有颌下或舌下腺肿胀非常罕见。这些病例常有颌下颈部肿胀。颌下腺受累时,可能发生胸骨上水肿。受累唾液腺的口腔内导管口"凸起",并有轻度充血。唾液腺区域的皮肤紧张发亮。在24~72小时发热期间受累的唾液腺触痛剧烈。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但多数有轻度白细胞减少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㈣ 腮腺炎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二季为高峰,5~15岁儿童最易得病。临床表现病初先发热,有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腮腺肿大,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甚,肿胀于1-3天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10-14天可痊愈,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有并发症,如脑膜脑炎、心肌炎等。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早期和隐性感染患者,自腮腺肿胀前6日至肿胀后9日均有高度传染性。 流行性腮腺炎通过空气借飞沫传染。预防措施 种麻腮风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腮腺炎预防措施
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隔离患者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有接触易感儿童,口服板蓝根冲剂等。 (一)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对接触者应逐日进行检查,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应留验3周,见有可疑症状,应隔离观察。 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从腮腺出现肿痛前三天至腮腺完全消肿止。 2.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 3.对接触过腮腺患儿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春季腮腺炎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校流行,对儿童较密的场所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二)被动免疫:应用痊愈期血液或其丙种球蛋白肌注,有时可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的效果,被动免疫力约维持2-3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一般成人血、胎盘球蛋白及丙种球蛋白均无预防作用。 (三)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临床保护作用可维持10年以上,初次接种为2岁,无副作用,个别小儿可有低热、皮疹等轻微症状。免疫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儿童可在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99%可产生抗体,少数在接种后7-10天发生腮腺炎。近年国外报道使用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后,虽然明显降低了腮腺炎的发病率,但疫苗所致腮腺炎病毒的感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有报道在使用三联疫苗后,出现接种后脑膜脑炎,故此疫苗的推广仍需慎重。 (四)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㈤ 保育员分析题幼儿在幼儿园出现腮腺炎怎么做好消毒工作
腮腺炎病毒的消毒主要是对空气和可能污染的物体(如儿童玩具等)消毒。 空气消毒应该以通风为主,通风不良的可以配合使用消毒方法,但空气消毒在家庭来讲不好实施,消毒剂容易损伤呼吸道,有传染源存在时随时可能排除病原体,但消毒就不容易随时...
㈥ 婴幼儿保健知识学习总结
婴幼儿保健知识 (一) 文/平淡挚爱 健康是人生存的根本。 健康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财富。 随着工业化的大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无与伦比的财富的同时,大气的污染、自然环境的破坏等众多有害的因素正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侵蚀着我们的肌肤,扰乱者我们的生理平衡,众多不明原因的疾病也由此发生。与此同时,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不生疾病,还要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更看重于防病和保健,延年益寿,对更好地普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常识和保健养生常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此外,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离,也需要人们具备一些基本的治病常识和用药常识。 针对“小病自己疗,大病进医院”的健康趋势,我们要掌握最基本的用药常识,对一些家庭的常见病进行诊断、自疗,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烦恼。家庭常见病的基本常识,包括病因护理、症状预防、各种疗法与疗效;家庭必备药品的常识,包括药物组成、药理作用、毒理实验、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临床资料;另外,我们还要掌握疾病常识,了解药品知识,学会保护自身及家人日常保健的方法,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 我作为幼儿园的保育人员,首先应掌握的是婴幼儿疾病中的常见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进行处理。那么什麽叫做症状?症状是疾病的表现形式,同一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患“感冒”可有发烧。患“痢疾”也可有发烧,发烧就是“感冒”或“痢疾”病当中的一个症状。一个病有好几种症状同时表现出来。但一个症状一般不能单独表现出来,如患“感冒”表现发烧,又可有咳嗽,流鼻涕,嗓子痛等症状表现出来。而患痢疾除发烧外,还有腹痛、脓血便等症状。因此,同样有发烧,如果合并大便异常,我们就要想到消化道疾病,如果合并咳嗽、流鼻涕就要注意呼吸道疾病。 一、发烧 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C之间(腋下表)。如体温超过37.5°C就为发烧,发烧一般是疾病的表现。低烧体温在37.5~38°C之间;高烧体温在39°C以上。 (一)发烧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烧:是人体对细菌、病毒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以抵抗疾病对人体的侵袭,促进健康的回复。 2.非感染性发烧:如组织破环或坏死,体内蛋白质代谢异常增加等均可产热过多,如烧伤、大血肿等均可致发烧。又如严重的呕吐、腹泻造成大量失水,或失血过多,使有效循环量减少,散热受到障碍也可造成发烧。 (二)发烧对人体的影响 如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成为婴幼儿健康的威胁。发烧时可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也增加,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若体温升高1°C,基础代谢则增加13%。高热还可能影响消化功能。也可使婴幼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如出现烦躁、抽风,过高热,易产生大脑皮质抑制,可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 (三)婴幼儿发烧常见的疾病 有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肝炎、急性痢疾、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高热),猩红热(中等以上热)、水痘、腮腺炎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感、流感以及夏季流行的乙脑、手足口病、H1N1等均有高热。婴幼儿突然高烧,伴有精神不振,惊厥或呕吐等症状,要及时请医生诊治,以免发生危险。如发现小儿发烧病伴有传染病体征时,如尿黄,大便有脓血等,要及时隔离、消毒,以免造成蔓延。如只有中等以下发烧,但精神、食欲都很好,经保健医检查后可以给以适当的中西药,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幼儿入园晨检期间都要向家长了解有无高热惊厥史,高热惊厥史的幼儿,一有发烧就应及时退热,并给以镇静药,以免引起惊厥。 观察幼儿体温,应为晨、午、晚检查及全日健康观察的一项主要内容,发现可疑及时试表,发现发烧,及时汇报保健医务人员,给予正确的处理。 婴幼儿保健知识 (二) 文/平淡挚爱 健康是人生存的根本。 健康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财富。 随着工业化的大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无与伦比的财富的同时,大气的污染、自然环境的破坏等众多有害的因素正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侵蚀着我们的肌肤,扰乱者我们的生理平衡,众多不明原因的疾病也由此发生。与此同时,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不生疾病,还要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更看重于防病和保健,延年益寿,对更好地普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常识和保健养生常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此外,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离,也需要人们具备一些基本的治病常识和用药常识。 针对“小病自己疗,大病进医院”的健康趋势,我们要掌握最基本的用药常识,对一些家庭的常见病进行诊断、自疗,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烦恼。家庭常见病的基本常识,包括病因护理、症状预防、各种疗法与疗效;家庭必备药品的常识,包括药物组成、药理作用、毒理实验、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临床资料;另外,我们还要掌握疾病常识,了解药品知识,学会保护自身及家人日常保健的方法,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 我作为幼儿园的保育人员,首先应掌握的是婴幼儿疾病中的常见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进行处理。那么什麽叫做症状?症状是疾病的表现形式,同一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患“感冒”可有发烧。患“痢疾”也可有发烧,发烧就是“感冒”或“痢疾”病当中的一个症状。一个病有好几种症状同时表现出来。但一个症状一般不能单独表现出来,如患“感冒”表现发烧,又可有咳嗽,流鼻涕,嗓子痛等症状表现出来。而患痢疾除发烧外,还有腹痛、脓血便等症状。因此,同样有发烧,如果合并大便异常,我们就要想到消化道疾病,如果合并咳嗽、流鼻涕就要注意呼吸道疾病。 三、呕吐 呕吐是幼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呕吐是食管、胃或肠道,因逆蠕动,并伴有腹肌痉挛性收缩,迫使胃肠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 (1)感染性疾病:有急性胃肠炎、急性传染性肝炎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脑膜炎(化脓、流脑)、结核性脑膜炎、颅内出血、颅内血肿等,并多伴有发烧、头痛、昏迷、抽风等。 (3)中毒:在幼儿园要注意小而又无药物引起食物中毒,吐根糖浆吃得过多等。 (4)在幼儿园最常见于饮食不调,食量过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吐物伴有酸臭味。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着凉后也可以造成呕吐。 除饮食不当引起的极小量的呕吐外,其他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保教人员都要给幼儿测体温,并均应及时汇报给保健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四、腹痛 腹部疼痛的部位多与脏器所在部位一致,也可能沿着相应的脊神经把疼痛反射到其他部位,如肝胆病的痛可放射到肩,大叶肺炎可能有严重的反射性腹痛。 腹痛按发作的急缓,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腹痛多为外科疾病急腹症,要赶快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慢性腹痛多为内科病,要找出腹痛的原因,进行处理。 幼儿园婴幼儿常见的腹痛可见下面几种: (一)腹内 蛔虫症、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行菌痢、便秘等。 (二)腹外 大叶肺炎、胸膜炎、心肌炎、过敏性紫癜,腹型癫痫等。 保育员如有发现幼儿出现突然腹痛,哭闹,面色苍白,出汗,精神差及特殊固定部位,同时要了解幼儿饮食情况,如拒食、呕吐、腹痛拒按等情况者,要及时通知幼儿园的医务人员,必要时陪同送医院治疗。如慢性腹痛又无呕吐,以脐周为主,大便正常,则以肠蛔虫症可能性大,应及时请保健医处理。
㈦ 幼儿在幼儿园传染上腮腺炎
如果是幼儿园对已患病的幼儿监管存在过错,没有及时采取消毒、隔离,致使同班好几个幼儿传染上腮腺炎,家长可要求幼儿园承担护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