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人体养生知识大全图解
扩展阅读
快手动漫尼姑叫什么 2025-01-11 10:53:14
佛家经典有多少巻 2025-01-11 10:41:28
幼小衔接基础班学的什么 2025-01-11 10:32:18

人体养生知识大全图解

发布时间: 2022-08-07 19:59:57

A. 四季养生常识有哪些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类为了适应自然变化,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因此,人们既要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又要主动地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指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春天,万物生发向上,处于复苏过程之中,于五脏属肝,适宜升补,以调肝柔肝、顺应肝脏升发元气。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喜凉,这时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以养心清火扶脏祛邪。

长夏,于五脏属脾,宜淡补,可选用药膳苡仁猪蹄等。

秋天,气候渐爽但时有燥邪,这时于五脏属肺,适宜平补,以益肺润燥。

冬天,气候寒冷,人体收敛潜藏,这时于五脏属肾,适宜温补,以原味滋肾填精、温而不燥。

春天,天气慢慢暖和,万物开始复苏,人体内的变化也与自然气候变化相一致,由冬季的固密收敛慢慢变为阳气初升,所以人的活动也多起来。中医认为,“由静转动、阳气渐升”是人体在春季的重要生理变化,是“人与天应”的结果。此变化能够正常进行则人体就健康无病,若进行得不正常则机体内的平衡就被破坏,人体就易患病。中医还认为,春天阳气升发,树木萌芽,与五脏中“肝”的性质相呼应,有“在脏为肝”之说,而“肝克脾”,春季肝气升发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脾的运化,所以有很多人在春季胃口不佳、饭量减少,倘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进行饮食调理。无论是比较健康的人士,还是有宿疾的患者,在春季进行饮食调养都必须顺应自然与人体的变化,不能再像冬季寒冷天气那样进食太多厚味温补的食物,这样不仅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而且会扰乱人体阴阳平衡,哪怕服食了厚味温补的药膳,也不一定能起到补益的作用,而且很多人吃完后还有胃肠不适的反应。

夏天,天气炎热,万物都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人体在此时的代谢也是一年之中最旺盛的时期。中医认为,夏天大自然的热气火气最大,人体的“阳气”最旺盛,容易伤害心脏,出现心烦、失眠,所以夏天要留心养心安神。

长夏(农历6月,阳历7、8月)因为天气炎热或暑湿过重,容易脾为湿困,出现头痛、头昏,不欲饮食。夏季暑热过盛,容易耗气伤阴,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和阴阳平衡。养生调补方面,原则上以清补为主,所选药膳性质偏凉或平和,以清火养阴,使阴阳平衡。甘凉、利湿清暑、少油腻为夏季常用药膳的主要特点。人体自然喜凉爽,饮食上也多愿意吃一些清淡少油腻的食物。对于部分在夏季贪凉或过食生冷寒凉之物导致脾胃受伤、腹泻发热、感冒的人来说,在患病期间这些药膳饮食就不宜过多服用,因为此时人体的阳气已经因寒凉而受伤、不再旺盛了,清养的时候不宜太过。

秋天,天气慢慢由热转凉、转燥,人体的代谢也渐趋平缓,养生进补也要依据这些规律进行。天气转燥转凉固然再无夏日炎热潮湿之弊,令人感到舒适,但倘若转化太快太剧烈的话,人体也会适应不了,体内的阴阳平衡就会被破坏,表现出凉燥之邪伤人为患,所以《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另一方面,秋季虽然由热转凉,但夏季余热时有反复,部分人群由于夏季调理不当或受暑热太过,到秋天后体内仍有夏季余火未消,当气候转燥后,变成燥火为患,出现口干、咽燥、咳嗽、皮肤干燥等症状。对这样的情况,就需以清平滋润为主进行调理,不宜过食煎炸动火之品。中医还认为,秋季天气肃杀,“在脏属肺”,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无论是初秋温燥,还是深秋凉燥,都容易伤肺致病,调理进补当以滋润为主,并根据天气寒温及个人身体状况选择相应凉性、温性或平性药膳,以收到滋润益肺,祛邪强身之效。虽然如此,但因为肺脏属金,恶热喜凉,故秋季养生调理药膳还是以平性和凉性为多,温补之品相对较少用。

冬天,天气寒冷,“寒主收引”,人与自然相应,机体也处于收敛潜藏阶段,代谢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吸收能力增强,所以冬季是传统的最佳调补季节。

冬季调补的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其基本原则能够归纳为四个字:厚味温补。厚味不单是指冬季所服食的膳食味道浓郁,更是指膳食营养丰富,味道甘美。中医认为,“厚味填精”,意指滋味浓郁甘美的饮食补充人体所需的精华营养。温补的意思很好理解,因为冬季寒冷,阴气盛,人体需要服食一些温热性膳食来驱寒温阳。这两个特点结合在一起,就是厚味温补的冬季养生调补原则。从另一方面看,中医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元气推动的,而元气主要由肾化生,冬季“在脏属肾”,“肾主藏精”,通过冬季补益肾精能够促进元气的生成,所以冬季调补的另一原则特点能够归纳为“补肾填精益元气。”“厚味温补”与“补肾填精益元气”是冬季养生调补的原则,其中“厚味温补”是从人们服药膳的性、味方面归纳的,而“补肾填精益元气”则是从所服药膳的功能作用上归纳的,两者是统一的。

B. 人体的几大养生部位你知道有哪些

搓额方法:左右轮流上下搓额头50下,经常搓额可以清醒大脑,还可以延缓皱纹的产生。

搓鼻方法:用双手食指搓鼻梁的两侧。经常搓鼻可以使鼻腔畅通,并可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搓手方法:双手先对搓手背50下,然后再对搓手掌50下。经常搓手可以促进大脑和全身的兴奋枢纽,增加双手的灵活性、柔韧性和抗寒性,还可以延缓双手的衰老。

搓耳方法:用手掌来回搓耳朵50下,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来促进全身的健康,并可以增强听力。

搓腹方法:先左手后右手,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地轮流搓腹部各50下,可促进消化,防止积食和便秘。

搓腰方法:左右手掌在腰部搓50下,可补肾壮腰和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腰酸。

搓胸方法:先左手后右手在两肋中间“胸腺”穴位轮流各搓50下,经常搓胸能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搓足方法:先用左手搓右足底50下,再用右手搓左足底50下。足部是人的“第二心脏”,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激化和增强内分泌系统机能,加强人体的免疫和抗病的能力,并可增加足部的抗寒性。

头部,养生关键词:勤晒、梳头、多动。

头部是人体第一保健特区,中医认为,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汇于此,有50多个穴位与全身器官关系密切。现代医学也指出,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统领人的一切活动。因此,需要特别保护。专家建议多按摩头部,可以用手代替梳子梳头,按照从头顶到后脑勺,再从头顶到耳朵两侧的顺序,来回各推三四十次,使头部产生热麻感。

晒太阳也是头部保健的好方法,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吃完午饭,让阳光洒在头顶的百会穴。晒15分钟,能够通畅百脉、养脑补阳。大脑还对氧气情有独钟,跑步、快走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保证充足的血氧供应,打打乒乓球、羽毛球可以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延缓衰老。

耳朵,养生关键词:捏、搓、弹、揪。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对身体保健也有重要作用。在中医理论中,耳朵是全身经络的汇集之处,联系着全身的每一个器官,其中与肾脏关系最为密切。有专家指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搓弹双耳是最廉价的强肾方法。

两手分别轻捏左右耳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做两三次,每次1分钟。长期坚持,能起到抗衰养颜的作用,对头痛、耳鸣等疾病也有帮助。

前胸,养生关键词:拍打、扩胸、深呼吸。

前胸主宰着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器官――胸腺,是心脏和肺最强有力的保护伞。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宽中理气,还能改善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

可以采取虚掌轻叩轻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也可以用手掌上下摩擦颈部到心窝的部位。另外,还要多做扩胸运动和深呼吸。

腋窝,养生关键词:按揉、轻弹。

腋窝是人们平时容易忽略的保健部位,腋窝处不仅有动静脉血管,还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结,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部都受益匪浅。中医认为腋窝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极泉,按摩此穴位有宽胸宁神、强心的功效。

有专家建议,平时可以多按揉腋窝,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左侧腋窝15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腋窝,每次持续3至5分钟即可。还可以抬高一侧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关节处,用中指轻弹腋窝底,可时快时慢变换节奏,并左右交替进行。

后背,养生关键词:防寒、蹭门框、热浴。

中医理论认为,后背正中的脊椎是人体督脉所经之地,脊椎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络与五脏六腑联系甚为密切,经常按摩脊椎,可促进经络的疏通,滋养全身器官。在中医看来,后背的保健首先要防寒,背部一旦受寒,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导致呼吸道疾病,引起旧病复发、加重等现象,尤其是老人、孩子,寒冷的季节最好穿一件棉背心。

中老年人没事可以多用后背蹭蹭门框,达到按摩背部穴位的作用。将背部正中的脊椎骨对准门框的棱,向其轻轻挤压,并上下轻度蹭动,每分钟大约做20下。洗澡时,还可以将淋浴头对着后背冲洗。对于上班族而言,后背健康的天敌就是久坐,坐40分钟一定要起来活动一下。长时间的错误坐姿也是背疼诱因,可以在办公桌前放一面镜子,随时提醒自己。

肚脐,养生关键词:揉腹、热敷。

在中医专家眼里,肚脐是重要穴位“神阙”,周围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是人体保健的“要塞”,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脏腑功能都有好处。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法,讲究的就是在醒后、睡前分别揉按小腹周围,长期坚持,可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可以饭后进行腹部按摩,将手心放在肚脐上,采用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的方法轻揉肚脐及四周,帮助消化。对小腹适当热敷也能达到保健效果。热敷时,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另外,肚脐也是最怕着凉的地方,平时要注意保暖,多穿高腰的裤子。

膝盖,养生关键词:扭转、摩擦膝盖。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部衰老最先体现在膝关节上。膝关节是人体各种活动中负荷最大的关节之一,走、坐、卧、跑、跳等活动都离不了它,因此受伤几率也大。中老年人可以每天早晚将两手搓热,分别放在两膝关节处,用手按揉,左右各30次,以膝部感觉微热为佳。还可以两腿并拢,屈膝半蹲,两手扶膝,轻轻转动膝部。经常按摩膝盖使其气血流畅、防病治病。

另外,生活上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上下楼梯时,让脚尖先着地,可以加大缓冲距离,对膝关节起到保护作用。女性不要长时间穿高跟鞋,研究发现,这是女性膝盖疼痛、关节受损的主要原因。不当的运动方式也会伤害膝关节,老年人和肥胖人士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对膝关节损伤较小的运动。

脚部,养生关键词:泡、晒、动、晃。

脚是人体“第二心脏”,有多个穴位和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充分开发这个“特区”的保健潜能,对预防某些疾病有一定益处。张湖德认为,隔两三天用热水泡脚,每次半小时,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如果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气血运行的中药,如当归、红花、三七等,效果会更好。另外,专家们还推荐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晒脚强体:将两脚心朝向太阳晒20~30分钟;动趾健胃: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可常动动脚趾、用脚趾夹东西;晃脚解乏:仰卧,两脚抬起悬空,然后摇晃两脚,最后像蹬自行车那样有节奏地转动。

C. 经络养生专业知识有哪些

经络养生的专业知识:

1、经脉穴位养生法便是应用扎针、艾炙、推拿等方式,刺激性经脉、穴道,以激起元精,做到调合血气、充沛新陈代谢、通利经脉、提高身体健康等目地的一种养生秘诀。

2、绣法根据提、插、捻、转等不一样技巧,具有调节五脏六腑、疏通经络的作用。艾灸疗法是依靠艾火爆力,灸灼、薰熨穴道,以做到温疏通经络、调理五脏六腑的实际效果。

3、推拿用力对身体经穴开展按、拿、点、推、揉具有运作血气、运动健身除病的功效。三种方式都有专长,既可独立运用,又可按需综合性实施,要是实际操作得法,一般对身体没有受损的与副作用。如能坚持不懈,不可多得简易、易行、好用、合理的健康养生除病良法。

4、由于经络理论源远流长,人体经络穴位主题鲜明,扎针、艾灸疗法、推拿等操作步骤繁杂,非经专业学习培训训练者,不适合轻率实施,不然,非常容易酿出安全事故。

5、点人群中主要以右手中指指肚按人中穴。人群中别称排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神醒神,用以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D. 有哪些关于养生含金量很高的书籍

养生含金量高的书籍很多,推荐以下几本,通俗易懂,效果明显。
1.【中华养生网络宝典】
文化网络系列全书是有国内多名学者精心打造的一项宏大的文化巨作,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生活、医学、兵学等,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和世界人民辉煌文明的一次全面总结。该工程既保持了经典作品的原貌,又兼顾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图文并茂、文白对照、专色印刷、通俗美观。

2.【五脏补益养生全书】
传授吃得正确、活得健康的饮食养生之道,怎样吃才能不生病,才对身体最有益,指导你和家人远离医药、远离疾病,做自己的健康主人。
3.【黄帝内经全集】
流传古代中医圣典,以其独特的"中国式"养生理论一直传承至今。两千多年来,它被认为是东方传统医学的源头,总结了古代中医全方面的经验和智慧,讲述人体生命和宇宙生命相应的规律,以阴阳调和、四时顺养等养生理论。

4.【图解四季养生全书】
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是最有东方特色的养生。以春、夏、秋、冬为纲,以起居养生、休闲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祛病养生、性爱养生、情志养生为目,科学的介绍了一年四季的养生方法。文字通俗易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强,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也适合现代家庭珍藏。

5.【食物养生全书】

主要解开食物养生,辩对养生,特定人群食物养生。四季养生等各不同内包容。

6.【中医五脏养生经丛书 养好脾胃不会老】

全书从认知脾胃开始,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说明了脾胃的特点和功能,从五脏和谐才能延年益寿的角度说明中医理论中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密切关,系,书中重点介绍了如何运用简便易行的手段来养脾胃、护脾胃,分别讲解了养脾胃护脾胃的食疗方法,一学就会,一本在手养脾胃不愁。

E. 冬季养生知识大全

冬季养生知识有:早上晚点起,晚上早点睡;早饭晚点吃,晚饭早点吃等等。

1、早上晚点起,晚上早点睡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四时变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着名健康教育专家、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洪昭光教授也指出,当太阳升起时,人体生物钟就会发出指令,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这就意味着你该起床了。

2、早饭晚点吃,晚饭早点吃

冬天晚起床,早饭也应顺延。因为人在睡眠时,消化系统仍在努力工作,消化一天中吃下的食物。如果早饭吃得过早,会使消化系统疲劳应战。起床后,可以先喝一点水,再不慌不忙准备早饭,给消化系统留下足够的休息时间。

3、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这里说的早吃“硬”,其实并不是指口感硬的东西,而是营养丰富、能量较高的食物。刘德泉说,早饭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证一天活动所需的能量。如瘦肉、谷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也得同时考虑食物是否易消化。

4、早上喝水,晚上喝蜜

中医有句话叫:“早喝盐水晚喝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解释说,盐有清热、凉血、解毒、养肾的作用。晨起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助于降火益肾,缓解便秘、改善肠胃的消化功能,且对上火、咽喉肿痛者也有好处。

5、晨练晚一点,晚练早一点

不论是早起锻炼,还是傍晚锻炼,也都需要适应冬天的时令特点。刘德泉认为,选择锻炼时间的一大原则是:见不到太阳不要锻炼。所以,晨练要等到太阳出来后,晚练要赶在太阳下山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体内的阳气不受损。

F. 有哪些养生小知识

谢邀!给大家总结了以下这些养生小知识,希望能起到作用。

1、凉水洗脚有损健康;

2、夏季多吃苦味有益健康;

3、多喝水能防肾结石;

4、夏季不宜光着上身睡觉;

5、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

6、冬季洗澡次数不宜多;

7、冬季不宜长期待在温暖房间;

8、不宜长时间停留在冬季雾气中;

9、冬天不宜把围巾当口罩用;

10、冬天早晨不宜洗头;

31、不宜用塑料袋保存果蔬;

32、筷子最好半年换一次;

33、牙龈出血要尽快更换牙刷;

34、正确刷牙比选择牙膏重要;

35、起床不宜马上叠被子;

36、晒被子不能拍打;

37、空腹不宜喝蜂蜜;

38、喝蜂蜜可解酒;

39、中医讲究早喝盐水晚喝蜜;

40、素食为主更适合中国人;

41、海带可预防高血压;

42、凉水洗脸好处多;

43、刷牙宜用温水;

44、洗脚宜用热水;

45、脚寒容易感冒;

46、干嚼食物可防止大脑老化;

47、上午晒太阳有利于冬季健康;

48、翘二郎腿会影响健康;

49、戴帽子不宜过紧;

50、常梳头有益健康;

G. 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1)平时要少吃点糖,因为糖会增加患上糖尿病以及肿瘤的风险。

(2)在平时要多喝些温热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或者是天气比较干燥的秋冬季节,身体缺少水分的时候会增加身体的炎症,并会出现咽喉肿痛并伴有口舌生疮的现象。

(3)随着天气的变化注意增添衣物,避免因着凉后导致生病,从而影响到体能的下降,增加患上疾病的几率。

(4)每天面对计算机工作者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喝枸杞、菊花和枣子做的茶,它们具有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益气活血等功能。一周喝三到五次。最好不要用这个不锈钢杯子来浸泡这些物质。如果不锈钢杯子的质量不好,它会溶解重金属,最好用陶瓷杯子,陶瓷杯子泡出来的效果会比较好。

(7)人体养生知识大全图解扩展阅读

医家养生,提倡“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强调大德者方得其寿”。养生不能光静不动,需要动静结合。

养生又指养“生生之气”。《黄帝内经》提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界的阳气运行状态分别有着“生、长、收、藏”的特点,所以春天要懂得养“生”气,夏天要懂得养“长”气,秋天要懂得养“收”气,冬天要懂得养“藏”气。

儒家功法以心性修养为主要对象,其全体大用,均以心性为本。下手在此,了手补在此。佛家以“明心见性”为工夫,为头脑,道家以“炼心炼性 ”为工夫,为头脑,儒家以“存心养性”为工夫,为头脑。《大学》提“正心诚意”,《中庸》提“率性尽性”,孟子除提 “存心养性”外,又提“尽心”。

H. 年轻人养生之道小窍门100条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定要吃早饭。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多喝水,温开水是最好的饮品。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0.搓搓耳朵,刺激耳朵的穴位,能让脑袋更灵活。

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31.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32.饭后不要马上喝水。

33.一日三餐,细嚼慢咽。

34.每天晚上以热水泡脚。

35.坚持锻炼。

36.早睡早起。晚上10:30半之前尽量放下手机上床睡觉。

37.定期做身体检查,不要忽视任何小毛病。

38.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39.用醋洗头,可所以头发潇洒顺滑,简单打理而且还有去头皮屑的功效。一同洗头时,还能够在水中放少量盐,也能够避免掉发。

40.刷牙时在牙膏上加上一点小苏达,刷三次后牙齿洁白如玉,牙锈天然脱落。

41.冬季是冻疮的依法时节,蜜柚皮煮水可治冻疮。用蜜柚皮煮水擦拭患处,天天洗1-2次,几回即可收效。还有香蕉皮也能够有用治冻伤,使用方法是用香蕉皮的内中悄悄磨擦冻伤处,直至发热,几回即可收效。除此之外,猪油蜂蜜膏液能医治冻疮。使用方法:取猪油20克,蜂蜜80克,放在一同调匀成膏,敷于患处每日3次,数日克康复。

42.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的确如此,这时你能够用桃仁放在火上烧热今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重复几回就不会牙痛。

43.睡觉时口含桔皮一块,含十五分钟后吐出3-5次可彻底治愈打呼咬牙。不仅如此,橘皮水洗脸可起到润肤的作用。用法是:用开水浸泡几片橘皮,待温度适宜后,用橘皮水洗脸,能润肤。

44.橘子带着“白丝”吃。许多人吃橘子时都会把橘子上的“白丝”剥掉。由于橘子皮里富含丰厚的黄酮类物质,对身体有很大的优点。

45.午、晚餐,吃够30分钟:用“短平快”形容现代人吃饭的节奏一点也不过分。但是,一再压缩吃饭时间,也是在压缩我们的寿命。专家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30分钟左右,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5-50次。

46.每天做家务45分钟:以走1000步消耗的热量为基准,拖8分钟地板或洗15分钟盘子能达到同样效果。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的日常活动量应该不少于“6000步”。

47.手机响5秒再接:只要短短的5秒,就可以大大降低得脑癌的风险。手机在拨出号码和刚接通时,信号传输系统还不稳定,电磁辐射的功率最大。因此,接听电话最好等上5秒钟,再将手机贴近耳边,会减少很多辐射。

48.想发火忍耐10秒:高压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控制自己”。面对压力时,请在反应过激之前给自己10秒的缓冲,使自己慢慢冷静下来。以生气应对压力的男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会比不爱生气的人高3倍。

49.绿茶可以预防肝癌。

50.胖大海泡茶不宜长期饮用。

51.感冒不宜喝苦丁茶。

52.胆固醇高者应少吃鱿鱼。

53.海蜇皮能够缓解高血压。

54.老人晨练宜先进食。

55.午睡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56.服药不宜加糖。

57.员工不宜在办公室吃午餐。

58.不宜用沸水煎药。

59.清晨不宜开窗通风。

60.空腹不宜喝蜂蜜。

61.喝蜂蜜可以解酒。

62.起床后不宜立刻叠被子。

63.卧室窗户留缝有助于睡眠。

64.正确刷牙比选择牙膏重要。

65.刷牙宜用温水。

66.常常梳头有益于健康。

67.强忍泪水等于慢性自杀。

68.经常微笑有益于健康。

69.冬季养生应多食热粥。

70.步行最有益于老年人健康。

71.刷牙出血是身体在报警。

72.更年期女性多吃豆腐可以强健骨骼。

73.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但愿您也能和我们一样拥有这份自信。

74.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75. 名为五欲之最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名心不死,无以入道。

76.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

77.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78.对于医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79.跳舞可延缓衰老。

80.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82.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83.干嚼食物能够健脑。

84.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这个道理。吃饭睡觉有几个人能顺其自然,有几个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为什么?因为它太简单了,正因为太简单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这就是辩证法。

85.女性多吃石榴有利于延缓衰老。

86.早餐一定要吃,并且尽量丰富。

87.什么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毕竟是……,同样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这就是失去阳对他的制约了。

88.如何具有大智慧,没有博大的胸怀,哪来的大智慧。

89. 每天一两麦片粥,预防糖尿病。

90.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91.养生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死神就会找到你。这就是道家所讲的,修炼人要有英雄的气质。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西红柿减少皮肤辐射损伤。

93.凝神定气,物我两忘。

94.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9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96.豆浆中打鸡蛋做法不科学。

97.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胆结石。

98.打包食物必须回锅。

99.空腹时不要吃番茄,最好饭后吃。

100.每顿只吃八分饱。

(8)人体养生知识大全图解扩展阅读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I. 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保健养生的8个小知识:
1、别吃宵夜。会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 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3、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
4、女生月经来时。不要喝绿茶。因为绿茶室凉性的,可以喝红茶,因为红茶属热性。多吃可以补血的东西。
5、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6、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会胖。
7、少喝奶茶。因为高热量。高油。没有营养价值可言。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8、可以经常喝茶,科学家发现,茶叶中含有一种名叫茶氨酸的化学物质。可以增强体质,抵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