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蚂蚁是益虫还是害虫
蚂蚁是害虫。蚂蚁的危害可总结为咬扰人体、传播病菌、污染环境、损坏建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因食害和污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由传播多种疾病和危害人类健康所导致的间接损失。
当一种昆虫对人类本身或他们的作物和牲畜有害时,就被认为是害虫。即使是害虫,也不一定要采取防治措施,特别当防治成本大于危害的损失时。在计算成本时,不但要包括直接成本(如农药、人工等费用),也应包括那些有害农药对环境、人类的伤害代价。
(1)小蚂蚁知识点总结大全扩展阅读:
蛀食性害虫
蛀食性害虫生活隐蔽,天敌种类少,个体适应性强,是园林植物的一类毁灭性害虫。它们以幼虫蛀食树木枝干,不仅使输导组织受到破坏而引起植物死亡,而且在木质部内形成纵横交错的虫道,降低了木材的经济价值。
此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木蠹蛾科、透翅蛾科、鞘翅目的天牛科、小蠹科、吉丁甲科、象甲科、膜翅目的树蜂科、等翅目的白蚁等。
⑵ 短文小蚂蚁重点描写了蚂蚁哪三个特点
短文重点写了蚂蚁的那三个特;分别通过那几个事例把三个特点写具体短文重点写了蚂蚁的那三个特;分别通过那几个事例把三个特点写具体
⑶ 1.第二自然段段意是什么2.蚂蚁的壮举给了你什么启示
第二自然段段意是当蚂蚁被火包围,他们迅速抱作一团。蚂蚁的壮举给了我的启示:小小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要竭尽所能才能成功。
⑷ 实验报告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快啊
蚂蚁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是一类最常见的真社会性昆虫。其种群数量庞大、分布广、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的蚂蚁研究在分类学、生态学、行为学、医药学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本39—40页“探究蚂蚁的通讯”,书上是这样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都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 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 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地点。蚂蚁不会发声, 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然后教材让学生自己作出假设,并介绍了一个参考办法:用大一些的透明容器养一窝蚂蚁,在离蚁穴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中的侦察蚁会先出来侦察; 然后大批工蚁回来搬运食物。可以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工蚁的行动。
我们根据背景资料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蚂蚁是靠气味来通讯的。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于 2007年10月1日至31日完成了课本上的探究实验,并做了一些改进得到一些启示。
一、实验准备
1.确定蚂蚁巢穴—— 家里阳台上有蚂蚁出没处,说明附近有蚂蚁巢穴。
2.蚂蚁喜爱的食物——蜂蜜
3.其他用具:纸片、双面胶、放大镜、镊子、六神花露水。
二、实验过程及观察
1.铺设纸片观察
1)在阳台边靠近水泥路的地方发现较多蚂蚁,滴上一滴蜂蜜,等待蚂蚁,大约4min出现大量蚂蚁,沿着蚁队找一个蚂蚁窝;
2)把食物放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然后在离蚂蚁窝不远的水泥地面上放上食物来引诱侦察蚁;
3)在水泥面上铺上小纸片(同一本万能贴上的相同颜色纸片)。另外,为了防止小蚂蚁从纸片底下钻过来,我们用双面胶把纸片贴在水泥地面上。由于水泥地面比较平整,而且纸片底下不留空隙,实验效果更为明显。
4)我们选择同一本万能贴上的不同颜色纸片(大小相同),重复前面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用同色纸是一样的。这就说明纸的颜色对蚂蚁并没有影响。
2.化学气味干扰实验
1)在阳台边靠近水泥路的地方发现较多蚂蚁,滴上一滴蜂蜜,等待蚂蚁,大约4min出现大量蚂蚁,沿着蚁队找一个蚂蚁窝;
2)把食物放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然后在离蚂蚁窝不远的水泥地面上放上食物来引诱侦察蚁;
3)等待侦察蚁取食, 回巢报信, 形成浩浩荡荡的搬运大军。当有部分蚂蚁开始搬运食物时,在距离洞口大约40cm的蚁径上滴上预先准备好的香水, 观察蚂蚁的反应。
三、实验现象
1.铺设纸片结果
铺设纸片观察确实证明了蚂蚁靠气味交流信息,纸的颜色对蚂蚁并没有影响。但继续观察发现,蚂蚁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的路径,时间长短和纸片的大小相关。
2.化学气味干扰实验结果
1)侦察蚁面对液体食物,先选择吸饱(明显可以观察到取食前后膨大的腹部),然后回家报信,中途遇到同穴工蚁碰碰触角,侦察兵回蚁穴,工蚁走向蜂蜜。5~9min,蜂蜜滴周围挨个挤满了蚂蚁,位置如图E。后到的蚂蚁多于离开个体。后到个体绕着蜜滴边走边用触角碰触正在取食的个体,若无个体离开就直接踩在蜜滴上取食,导致不少个体由于体重增加太多陷入蜜滴死亡;也有少量个体取食太多,在回蚁穴途中死亡。它们采取了一旦获得食物,就尽最大可能的带回蚁穴最多的食物的取食策略。
2)蚂蚁取食队伍形成了较固定的回穴路径(图位置如图E),在蚁穴与食物的中点位置,滴了一滴六神花露水,水泥地面形成一个直径1厘米的印记,此刻,花露水滴两端的归巢蚁与觅食蚁不能准确地走向各自的目的地,进入混乱状态。大约5min后,双方找到通向各自目的地的路,与原路径相比,只在香水滴所在位置处略有变化(如下图)。
3讨论
1) 取食策略
少量个体取食太多,在回蚁穴途中死亡,观察对比刚从蚁穴出来的蚂蚁,该个体的腹部明显透亮、膨大、运动缓慢,说明蚂蚁采取的是“在一次觅食期应使能量摄取量最大,而使旅行时间最短”的原则。
2)根据香水实验现象,我们开始怀疑是否是操作失误,隔天同样的地点同样是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重复该实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这不是和课本上的知识有出入吗?干扰了蚂蚁的化学通讯,蚂蚁因该是找不到回家的路的。为揭开这个疙瘩,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工蚁的通讯方式除了信息素示踪,也就是化学通讯外,还能利用动作通讯,如:触角接触、轻抚、轻推等;蚂蚁听不见,但在一定范围内,蚂蚁脚上的侦测器可以接收另一只蚂蚁腹部表面发生板磨擦发出的人无法听见的频率很高的声波引起的土壤震动;有的蚂蚁还能利用太阳定位。所以,蚂蚁的通讯是同作用于其他感官的信号联合起作用的。〔指导老师 谢增兰 李存棣〕
⑸ 蚂蚁的团结重点体现在哪里
蚂蚁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小昆虫,它们择群而居,分工明确,终日在大地上奔走忙碌,好像总是有做不完的事。蚂蚁的形象整个就是一个大力神,你瞧它那一身骨头架子,多么合理的一个力的支撑结构啊。
蚂蚁常常去做一些用常人的眼光来看颇有些自不量力的事情,比如你不时会看见它拖着一些超过自身体积几倍的物品,并且偶尔还能看到许多蚂蚁齐心协力搬运已经失去生命的虫子一类“庞然大物”的场景,虽然这些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它们的行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却总还是有些不可思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句取自韩愈《调张籍》诗中的话在老百姓中流传很广,常用来嘲讽那些做事自不量力的人。不过,要真正细究起来,这多少是有些贬低了小蚂蚁,因为它确实是能够做出一些大事来的啊。科学研究已表明,蚂蚁的身体结构具有很强的支撑力,能承担得起比它自己重的多的物体。还记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一警示吗?小蚂蚁可以办出大坏事,真不能小看了它啊。
人们对蚂蚁的勤劳和勇敢精神还是很敬佩的。记得过去的小学语文课本上就有一篇课文,名字好像叫《蚂蚁和蟋蟀的故事》,讲的是在秋天里,小蚂蚁里里外外地忙着囤储粮食,准备越冬,而淘气的蟋蟀却在尽情地玩耍,一点也不考虑冬天来了怎样生活。寒冷的冬天终于来临,大雪覆盖了地上的一切,小蚂蚁安然地躲在自己温暖的巢穴里修养生息,无忧无虑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而这时的蟋蟀再也没有往日的精神,食不果腹,萎靡不振,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剩下四处讨要的份了。已经多少年了,不但这个故事依然让人记忆犹新,而且小蚂蚁辛勤务实的那种可贵的精神还时常激励自己去努力工作。
蚂蚁通常把巢筑在土层里、石块下、树洞内或一些植物的根部。夏季,当天气发生变化,暴雨即将来临之前,蚂蚁往往会准确地预感到灾难的到来,它们成群结队地来个大迁移,把家从低洼的地方搬向高处。蚂蚁搬家是一道非常动人的风景线,在路旁,在操场、在空地,弯弯曲曲的一个长长队伍,成几路纵队行进,近看,众多蚂蚁走得密密麻麻,并不整齐,但远望却也并不散乱,一条粗细均匀的黑线从这一点连到那一点,带有一种滚滚向前的动感,让你不由地就觉得那里面蕴涵着一种巨大的力量。
蚂蚁对气味非常敏感,淘气的孩子们利用这一点,常玩弄这样一种颇有些恶作剧味道的游戏,不知道从哪个角落找来一个卫生球来,用它在地上划一个圆圈,然后捉几只蚂蚁投哪个圈子里,只见圈子里的蚂蚁先开始是四下急匆匆地奔逃,可是一走近卫生球划的那道线就像遇到了什么致命的危险,马上就都退了回来,然后换一个方向再重新突围,不过,最终还是无法冲破这道“魔”障,围在边上的孩子们看着蚂蚁来来回回的狼狈表演,嘻嘻哈哈地笑出声来,显露出十二分的顽皮。
说到蚂蚁,这里还有一个笑话,一日有位先生无聊,站在大街边上朝地下吐了一口唾沫,然后就蹲在那里看蚂蚁,路人不知内情,纷纷围拢过来,没过多长时间,就里三层外三层聚集了许多人,此时,那位先生想起有事要办,便站起身来走了。过了大半天,他又从这里路过,看到依然有那么多的人围在那里,自己也感到好奇,费了很大力气挤进去一看,原来都还是在围着他吐的唾沫在看蚂蚁。这个笑话虽然讽刺的是爱看热闹的现象,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人对蚂蚁的某种情愫。
关于蚂蚁的故事还有很多,实际上不仅是孩子们喜欢逗弄蚂蚁,就是成年人有时也会为蚂蚁的一些举动所吸引,沉浸到消遣的乐趣之中。世界真奇妙,有那么多的生物在和人类做伴,我们才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我们应该努力去珍惜这一切啊!
⑹ 要两篇报告是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
《蚂蚁》教案一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三册第一课《蚂蚁》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吃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应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顺序地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把整体分为部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接近动物,不伤害小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准备
演示用具:磁性黑板、蚂蚁身体结构组合模型、蚂蚁生活习性挂图或投影片、罐头瓶。
分组用具:活蚂蚁、昆虫盒或放大镜、水彩笔、玻璃片、樟脑球。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捉蚂蚁,指导学生把捉到的蚂蚁养在有潮湿土的瓶子里,喂馒头渣或糖。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检查学生捉来的蚂蚁。
2.谈话: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窝?在捉蚂蚁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3.谈话:这节自然课里,我们学习一些并于蚂蚁知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蚂蚁身体外形的特征
(1)提问:你们看见过蚂蚁了,谁说一说蚂蚁长的什么样子?它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了解学生对蚂蚁有多少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通常不全面,不具体)。
(3)谈话:你们的回答对吗,要想说清楚蚂蚁长的什么样子,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我们必须仔细看,也就是观察。为了让同学们看清楚,我们把蚂蚁放进老师准备的昆虫盒内(或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首先看一看蚂蚁的身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再观察蚂蚁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长有什么,又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培养学生按顺序、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
(4)学生分组(或个人)观察:(学生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分组巡视,了解学生认知情况,并不断提示观察目标和观察内容。)
(5)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蚂蚁身体分成几部分,各部分长有什么,是什么样的。(学生年龄小教师应随时提示观察内容,交换意见,为发言做准备。)
(6)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教师出示蚂蚁身体结构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头——一对触角
胸——三对足
腹——卵形
(7)小结:蚂蚁有大的、有小的、有黑色的、有褐色的。它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一对触角和一对眼睛,胸部较细,长有三对足。腹部是卵形的,分节非常明显。
2.让学生用水彩笔在玻璃片上画出一只蚂蚁。之后请几名学生到前边用投影仪将自己画的蚂蚁投在屏幕上。(通过画蚂蚁,巩固复习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指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
(1)谈话:捉蚂蚁时同学们知道了一窝蚂蚁有很多很多只,许多蚂蚁在一起,它们是怎么生活的呢,看一看这张挂图吧。(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2)提问:①洞内洞外的蚂蚁正在干什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蚂蚁吃什么?
③蚂蚁怎样把吃的东西运回窝里去?
④蚂蚁怎么挖洞作窝的?
⑤蚂蚁为什么要打架?
⑥蚂蚁发现吃的东西后,怎样让它的同伴知道?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小结:要想更多地了解蚂蚁的生活平常应多观察。比如用玻璃瓶养几只蚂蚁,在里边放几种不同的食物,看一看蚂蚁最喜欢吃哪一种食物;捉几只不同窝的蚂蚁放在一起,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捉一只较大的虫子放在蚂蚁窝附近,观察蚂蚁怎样把活虫子杀死,又是怎样把比自己身体重得多的虫子搬运回窝里去。总之,要通过实际观察来了解蚂蚁的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
4.指导学生观察蚂蚁对樟脑气味的反应(通过活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趣。)
(1)提问:你认为蚂蚁用什么方法找到食物的?(学生会说靠闻气味的方法找到食物的。)蚂蚁靠什么闻气味?(触角)
(2)谈话:如何证明蚂蚁会闻气味呢?
(3)观察活动:
①讲解游戏方法:我们来做一个蚂蚁闻味游戏。用樟脑球在纸上画一个圆圈,把蚂蚁放在圈内,观察蚂蚁会怎么样。
②学生观察。
③汇报观察结果:蚂蚁刚到樟脑球划的线旁边就退回去了,蚂蚁怕樟脑球的气味等。
(4)小结:刚才的游戏说明蚂蚁确实能闻到气味。如果你还想了解蚂蚁更多的本领,比如,会游泳吗,在低温下会冻死吗,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弄清楚。
(三)巩固练习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认识了一种小动物蚂蚁,下面我教大家一首关于蚂蚁的儿歌
2.教儿歌:[学习儿歌也是对全课的总结。]
蚂蚁外形要记住,
身体分为头胸腹,
一对触角头上长,
三对足在胸部。
(四)布置作业
回家按照教师教给的方法和提的要求,继续观察蚂蚁,有什么新的发现,下节课汇报。
四、教学参考知识
1.蚂蚁的形态
蚂蚁属昆虫纲膜翅目的蚁科。蚂蚁的身体基本上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单眼0~3只,口器一组。胸部位于头部和腹部之间,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胸节组成。每一胸节上有足一对,腹部紧接胸部后方,由许多环节组成。
蚂蚁的头部因种类不同形状各异。有许多公蚁头部只长复眼,不长单眼。蚂蚁腹部末端除了肛门及生殖孔外,公蚁及蚁后还备有防身利器。蚂蚁的前足上有一个特殊构造叫作胚梳,用来梳洗身体的污垢。
2.蚂蚁的生活
蚂蚁在地下的巢穴里生长。在蚂蚁的巢穴里,有一只蚁后和许多辛勤工作的公蚁,还有许多卵和幼虫。蚁后负责产卵,产下的卵由工蚁搬运到孵卵或哺育幼虫的巢穴中。大约二星期左右,卵就能孵化成幼虫。公蚁负责照顾卵和幼虫,它们会把卵和幼虫舔干净,并时常用口对口的方式喂食给幼虫。幼虫长大以后,由公蚁帮忙,吐出丝做茧,并在茧内化蛹。两星期后,蛹蜕变成蚂蚁后,公蚁会咬破茧拉它出来,加入家族。
公蚁群集外出觅食。它们喜欢吃蚜虫和甲壳虫放出的蜜露,也喜欢甜甜的花蜜,以及树汁。公蚁找到这些食物后,会把蜜装到肚子里带回巢穴去。如果它们找到奄奄一息的同伴或死了的小动物尸体,就会用嘴衔起来,或和别的公蚁一起拖回巢穴,储存起来。觅食回来的公蚁,在巢穴中遇到同伴,就会吐出食物,分给同伴吃。
蚂蚁传递信息,一是通过分泌物的气味,二是通过触角。
五、观察实验指导
1.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惯
目的:了解吃什么,怎样找食物,怎样搬运,怎样互通信息。
材料:不同种类、大小的食物,直径约15毫米,长约40毫米带塞透明玻璃小瓶(带放大镜昆虫盒更好)、卫生球(樟脑球)。
方法:
(1)教师课前做好准备,找到蚂蚁窝,选好分组地点,放好食物。
(2)课上到室外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捉2至3只蚂蚁装到瓶中做好观察外部特征准备。
(4)回教室,学生汇报讨论,教师小结。
注意:
①要用书图提示捉蚂蚁方法。
②在室外要几个问题同时观察,观察时要有侧重,观察不到的,由教师作补充讲述。
③如果学校环境不许可,就布置学生在家完成。
2.观察蚂蚁身体的显着特征
目的:使学生知道蚂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一对触角,胸上长着三对足。
材料:放大镜、装着蚂蚁的小瓶、白纸。
方法:
(1)白纸平放桌上,装蚂蚁的小瓶放在纸上。
(2)右手拿放大镜,使蚂蚁处于放大镜中心,顺视线上下移动放大镜,看清时稳住放大镜观察。
(3)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
(4)将小瓶等材料放回原处,汇报,小结。
注意:
①不要用手摸镜片,镜片不要碰其他硬物,观察完放大镜放回盒中。
②一定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
《蚂蚁》教案二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三册第一课《蚂蚁》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昆虫——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吃食情况等生活习性,为以后建立“昆虫”概念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有目的、按顺序地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向学生进行保护有益小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认识小蚂蚁的外形特征为本课教学重点。
三、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蚂蚁教学挂图(或自制幻灯片);
2.蚂蚁若干(把捉到的蚂蚁放在瓶内待用);
3.放大镜、樟脑球(每组一个);
4.绒板、磁性黑板或胶条及蚂蚁各部分的拼图图片。
(二)学生准备:课前教师组织学生捉蚂蚁并进行观察,将捉到的蚂蚁放在瓶里供上课时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谈话:同学们,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找到它的窝了吗?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伤害蚂蚁,要用草叶、小树枝等放在蚂蚁的前方,待它爬上草叶、树枝后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瓶内可以放些潮湿土壤和食物,用盖子盖好,放在阴凉处备用。要注意:一只瓶内只能装同一窝的蚂蚁,因为不同窝的蚂蚁会因“打架”而死伤)。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蚂蚁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蚂蚁身体外形的特征。
(1)讲述: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可以使用放大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得最细致,最准确。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讨论观察的结果:
①从整体上看,蚂蚁的大小怎样,都有什么颜色?(有大有小,黑色的,褐色的)
②蚂蚁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经过讨论后引导学生把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③蚂蚁的头部是什么样的?头部长有什么?是什么样子?
④蚂蚁的胸部是什么样的?胸部长有什么?是什么样子?
⑤蚂蚁的腹部是什么样的?
(4)小结:〔出示蚂蚁的教学图,边小结边板书: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足〕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较小,有一对眼睛和一对呈膝状弯曲的触角(触角是分节的),在头的下部有一对大“牙”,胸部比头部细,长着三对足。腹部呈球形或卵形,分节,前端12节很细,与胸部连接,呈细腰状。
(5)巩固复习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重点是身体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名称,有几对触角、几对足。)
(6)学生在黑板上拼蚂蚁图。
讲述: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分别代表蚂蚁的几个部分,谁能在黑板上把这几部分组成一只蚂蚁。
2.指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
(1)看图:请学生打开书第6页。
(2)提问:同学们,你知道图中这些蚂蚁在干什么吗?
(左上图:蚂蚁在挖洞做窝;右上图:蚂蚁在搬运食物——稻粒;中图:蚂蚁在搬运死昆虫;左下图:蚂蚁在相互传递信息;右下图:蚂蚁在“打架”。
(3)讨论:①你们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和不喜欢吃什么吗?②要想知道蚂蚁吃什么,你想想应该怎么办?
(4)小结:要想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就要仔细观察。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观察:
①注意看蚂蚁搬运食物时,它都搬运哪些食物?
②找到蚂蚁窝,轻轻把窝挖开,看看里面贮存有哪些食物。
③你可以在蚂蚁窝附近放上各种各样的食物,观察哪种食物上有蚂蚁,哪些食物上没有蚂蚁。
运用这些方法,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观察或试一试。
3.指导学生观察蚂蚁对樟脑气味的反映
(1)提问:
①你知道蚂蚁是用身体的哪部分来找食物的?
②蚂蚁的头部有什么?(一对触角)
③蚂蚁靠什么闻味?
(2)分组观察活动
①讲解观察方法:用樟脑球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圈,把蚂蚁放在圆圈中间,观察蚂蚁有什么反映。
②学生分组观察
③汇报观察结果: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④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蚂蚁它是靠触角来闻味的。如果你还想知道蚂蚁的秘密,请你想办法通过观察弄清楚。
(三)巩固练习
提问:蚂蚁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头部有几对触角?足长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几对足?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继续观察蚂蚁吃什么食物。
板书:
参考资料
1.蚂蚁 昆虫纲,膜翅目,蚁科昆虫的通称。蚂蚁是昆虫中比较高级的一种,喜爱集体生活,并有细致的分工。一窝蚂蚁中有一只蚁后,是不可侵犯的,个头比其它蚂蚁大。少量的雌蚂蚁和带翅的雄蚂蚁专负责生儿育女,繁殖后代。工蚁的工作很繁重,负责建巢、取食,抚养幼蚁,看护蚁蛹、喂养蚁后,没有翅。兵蚁是卫士,负责守卫洞穴,与入侵者战斗。这样明确的分工,在其它动物中是少见的。
2.蚂蚁一个夏天能消灭上千万只害虫。蚂蚁不但吃活的虫子,还吃动物的尸体,起到了清洁工的作用。
3.蚂蚁在土壤中活动,和蚯蚓一样,它能翻松土壤、并且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
摘自小学科技信息
⑺ 有趣的蚂蚁面提纲怎么写
首先交代一下在什么地点发现的蚂蚁,是一只还是一群蚂蚁,接着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把观察蚂蚁的全过程详细描述一下,最后做出总结。
正文:
今天下午我来小区玩,发现了蚂蚁群,一下子了好奇心涌动。
我沿着蚂蚁群找到了蚂蚁洞,蚂蚁洞里面进进出出的都是大小不一的蚂蚁,蚂蚁洞旁边有一堆新土,拿出刚才放在口袋里的放大镜细看,看到了一只有翅膀蚂蚁,后来问了妈妈才知道是飞蚁。
还有大蚂蚁很是威武的样子,它的颚很大,把它放在手上,它咬了我向我示威呢,哈哈但是不疼,后来还是放了它。
接下来更是有趣的发现,有只小蚂蚁在搬一只苍蝇,用小嘴咬住试图搬动,但他似乎力气小,苍蝇还是纹丝不动。小蚂蚁左右转动,我想它应该是很着急。后来小蚂蚁往另一个方向走了,我想它是放弃了。
一路上它遇到它的伙伴,它俩用触须碰了碰仿佛在传递什么信号,一个传一个,不一会竟来引来蚂蚁军队。这下我才明白原来是唤来大军帮忙。
它们有的拖苍蝇腿、有的拖头、有的拖翅膀,往家方向出发了,到了家却有个问题——-苍蝇太大了拖不进去,蚂蚁就用嘴咬成几份,这下就轻松拖进去了,小蚂蚁团结力量大。
小蚂蚁们吃苦耐劳及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心,我真喜欢这些可爱有趣的小蚂蚁。